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value of 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in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pontaneou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616 cases report)
1
作者 石鑫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3期193-193,共1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pontaneou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Methods 616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suspected in...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pontaneou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Methods 616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suspect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in 3D CTA system. Computed tomographic scans and CTA studies w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value of 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in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pontaneou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cases report cta
下载PDF
头颈部3D-CTA与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初步应用价值
2
作者 欧阳小辉 贠跃杰 李大成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9期64-68,共5页
目的分析探究头颈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初步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许昌中医院期间收治的70例神经介入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 目的分析探究头颈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初步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许昌中医院期间收治的70例神经介入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术中DSA辅助检查及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术中3D-CTA联合DSA辅助检查及治疗,对两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比两组图像融合情况,发现观察组融合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所用照射剂量及造影剂剂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神经介入治疗患者应用头颈部3D-CTA联合DSA影像融合诊断技术更能有效减少放射量,可控制造影剂的剂量,可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全面的诊断依据,降低手术治疗风险,值得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 三维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影像融合技术 神经介入手术 应用价值
下载PDF
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病因诊断学的应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哲萌 黄菊明 王土兴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10期1021-1022,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早期CT血管造影(CTA)的结果,探讨CTA在早期SAH患者病因诊断学的价值。方法对22例早期SAH患者进行CTA检查。结果22例患者中发现动脉瘤10例,动静脉畸形1例,病因不明11例。结论CTA可作为SAH早期... 目的通过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早期CT血管造影(CTA)的结果,探讨CTA在早期SAH患者病因诊断学的价值。方法对22例早期SAH患者进行CTA检查。结果22例患者中发现动脉瘤10例,动静脉畸形1例,病因不明11例。结论CTA可作为SAH早期病因诊断学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CT血管造影)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cta检查 病因不明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诊断学 早期 CT血管造影 动静脉畸形 患者
下载PDF
追踪触发技术MS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杨献峰 朱斌 +3 位作者 周正扬 宋维通 窦鑫 胡安宁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评价追踪触发技术CT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MSCTA和DSA检查。GE lightspeed 16采集原始数据,应用Smart Prep选件,监测颈总动脉分叉水平下一层面颈总动脉的密度,CT值达85Hu时启动扫描... 目的:评价追踪触发技术CT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MSCTA和DSA检查。GE lightspeed 16采集原始数据,应用Smart Prep选件,监测颈总动脉分叉水平下一层面颈总动脉的密度,CT值达85Hu时启动扫描,注射速率为3.5ml/s。采用容积显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CT仿真内镜三种后处理技术。所得图像分别由3位放射科医生和2位神经外科医生评价,分析其部位、大小、形状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70例患者中,58例患者共发现65个动脉瘤,漏诊2个动脉瘤。前交通动脉19例,大脑中动脉12例,大脑前动脉10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16例,基底动脉6例,小脑上动脉1例,小脑下后动脉1例。瘤体直径平均约6.88mm,最大14.3mm,最小2.0mm,与DSA测量结果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3D图像显示瘤体、瘤颈和载瘤动脉与周围血管及颅骨的关系清晰、确切。结论:3D-MSCTA可方便、敏感检出颅内动脉瘤,采用追踪触发扫描技术有助于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CT血管造影 团注触发技术
下载PDF
下颌矢状劈开截骨术相关颌内动脉的CTA研究
5
作者 李欣欣 华泽权 +6 位作者 王燕 李树华 张力 鲍海宏 张斌 杨涛 朱浩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1504-1506,共3页
目的:通过CTA影像测量颌内动脉及其分支下牙槽动脉的位置,避免在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 eotomy,BSSRO)时损伤颌内动脉及下牙槽动脉。方法:随机选择60例(男38例,女22例)正常成年人(平均年龄31岁)... 目的:通过CTA影像测量颌内动脉及其分支下牙槽动脉的位置,避免在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 eotomy,BSSRO)时损伤颌内动脉及下牙槽动脉。方法:随机选择60例(男38例,女22例)正常成年人(平均年龄31岁)的颌面部CTA扫描图像,应用ADW4.2图像处理软件测量颌内动脉、下牙槽动脉及下颌小舌的三维位置关系。结果:通过测量显示下牙槽动脉起始处距下颌小舌的距离为颌内动脉距下颌小舌的最近距离,该空间距离的平均值为14.83mm。颌内动脉在正中矢状面的投影离下颌平面的最小距离为11.91mm,下颌小舌在正中矢状面的投影离下颌平面的平均距离为2.62mm。结论:①在距下颌小舌12~14mm内剥离下颌骨内侧面软组织,可以降低损伤颌内动脉的可能;②行水平骨劈开时,器械距颌平面的高度至少控制在11mm内,避免直接损伤颌内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 颌内动脉 下牙槽动脉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低辐射剂量下不同算法对下肢动脉血管栓塞的诊断价值及其多维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薛刚 徐大强 庄德才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3期50-55,共6页
目的:探究CT血管造影(CTA)低辐射剂量下滤波反投影(FBP)重建算法和全模型迭代重建(IMR)技术算法对下肢动脉血管栓塞的诊断价值及多维影像特征。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90例下肢动脉血管栓塞患者,根据低辐射剂量下重建算法的不同将其分为FB... 目的:探究CT血管造影(CTA)低辐射剂量下滤波反投影(FBP)重建算法和全模型迭代重建(IMR)技术算法对下肢动脉血管栓塞的诊断价值及多维影像特征。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90例下肢动脉血管栓塞患者,根据低辐射剂量下重建算法的不同将其分为FBP组和IMR组,每组45例。所有患者均行CTA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诊断符合率,图像客观评价及主观评价指标。结果:IMR组诊断符合率(93.33%)高于FBP组,与FB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44,P<0.05);IMR组腘动脉近端、股动脉中端、股动脉近端、髂动脉分叉及主动脉分叉的血管内CT值、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显著升高,噪声显著降低,与FB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血管内CT值)=2.517,t=1.942,t=3.899,t=4.262,t=4.311;tCNR=6.663,t=6.897,t=9.227,t=8.872,t=8.535;tSNR=5.776,t=6.029,t=8.479,t=8.176,t=7.985;t_(噪声)=-14.319,t=-11.057,t=-28.305,t=-18.531,t=-20.995;P<0.05);IMR组小腿段、股-腘动脉段及主-髂动脉段的血管对比度、噪声、伪影、诊断信心评分显著升高,与FB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对比度)=11.006,t=10.242,t=14.182;t_(噪声)=16.990,t=15.234,t=10.972;t_(伪影)=9.406,t=16.892,t=8.813;t诊断信心=8.320,t=6.743,t=10.453;P<0.05)。结论:低辐射剂量下IMR重建算法与FBP比较,对下肢血管栓塞的诊断价值更高,CTA多维影像的质量更好,对临床早期诊治下肢动脉血管栓塞有着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辐射剂量 滤波反投影(FBP)重建算法 全模型迭代重建(IMR)技术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 诊断价值 影像特征
下载PDF
640层CT联合DSA对支气管动脉源性大咯血责任血管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敏红 陈晓波 +2 位作者 蔡勇 何志江 刘云军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12期1568-1571,共4页
目的探讨640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支气管动脉源性大咯血(BAMH)责任血管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BAMH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行640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DSA检查... 目的探讨640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支气管动脉源性大咯血(BAMH)责任血管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BAMH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行640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DSA检查,以临床介入治疗结果或随访结果为标准,对比分析MSCTA联合DSA与单纯MSCTA或DSA诊断BAMH的价值。结果(1)45例BAMH患者咯血责任血管72支,MSCTA联合DSA发现70支,检出率为97.22%(70/72),MSCTA单独应用检出61支,检出率为84.72%(61/72),而DSA检出63支咯血责任血管,检出率为87.50%(63/72);有7支咯血责任血管MSCTA检测发现而DSA未检出,有9支咯血责任血管DSA检测发现而MSCTA未检出;MSCTA联合DSA对咯血责任血管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应用MSCTA和DSA检查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咯血责任血管的起源情况进行追踪,MSCTA联合DSA发现在支气管动脉源性大咯血57支、非支气管动脉源性10支、肺动脉源性3支,符合率分别为98.28%(57/58)、90.91%(10/11)、100.00%(3/3)。结论640层螺旋CTA联合DSA检查能够显著提高咯血责任血管的检出率,对支气管动脉源性大咯血的诊断与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支气管动脉 螺旋CT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CT血管成像 诊断
下载PDF
基于增强CT连续扫描数据的胎盘植入患者产后盆腔结构三维模型的构建及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志坚 刘萍 +5 位作者 钟梅 余艳红 许乙凯 陈春林 陈淑滢 何艳红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12年第7期513-515,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扫描数据重建产后女性在体盆腔结构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选择1例阴道分娩后疑为胎盘植入产妇,经双源CT血管成像(CTA)技术扫描盆腔,将Dicom 3.0原始二维断层图像数据集导入Mimics软件,分别对骨盆、盆腔动静脉...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扫描数据重建产后女性在体盆腔结构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选择1例阴道分娩后疑为胎盘植入产妇,经双源CT血管成像(CTA)技术扫描盆腔,将Dicom 3.0原始二维断层图像数据集导入Mimics软件,分别对骨盆、盆腔动静脉、输尿管进行三维重建并配准融合。结果:获取的在体胎盘植入患者产后盆腔结构数字化模型可以清楚显示骨盆、泌尿系统、髂总动静脉、髂外动静脉、髂内动静脉、子宫动脉及其分支,并可进行任意缩放和任意角度旋转,显示不同结构间的毗邻关系和空间构象,适于三维距离和角度测量。结论:利用CTA数据集,在Mimics软件下可方便快捷地建立理想的产后女性在体骨盆血管网的数字化三维模型,为妇产科医生更好地了解产后女性盆腔解剖结构、做好产后介入手术术前评估提供了理想的物理化模型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cta) 胎盘植入 产后 盆腔组织 数字化 模型
下载PDF
容积重建技术在产后盆腔动脉血管三维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何艳红 王志坚 +4 位作者 余艳红 钟梅 徐乙凯 刘萍 陈淑滢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73-875,共3页
目的:探讨容积重建技术(VRT)三维重建产后盆腔动脉血管的方法,评价其三维图像的质量。方法:6例阴道分娩后疑为胎盘植入的产妇,经双源CT血管成像(CTA)技术采集数据,利用VRT三维重建产后盆腔动脉血管网。结果:通过选择合适的参数,获得了... 目的:探讨容积重建技术(VRT)三维重建产后盆腔动脉血管的方法,评价其三维图像的质量。方法:6例阴道分娩后疑为胎盘植入的产妇,经双源CT血管成像(CTA)技术采集数据,利用VRT三维重建产后盆腔动脉血管网。结果:通过选择合适的参数,获得了良好的VRT立体图像。构建的6例患者血管图像均能观察到髂血管及其分支:髂总动脉6支;髂动脉分支11支(1支由于胎盘血管丛的遮挡不易观察而除外),其中髂外动脉、髂内动脉、臀上动脉及臀下动脉均可见;阴部内动脉10支;子宫动脉6支;闭孔动脉2支;髂腰动脉2支。结论:VRT构建的产后盆腔动脉血管三维图像清晰、立体感强,可以清楚显示盆腔血管的大部分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积重建技术 CT血管成像 盆腔动脉 三维重建
下载PDF
颅脑创伤血管痉挛的CT血管造影评价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惠民 汤深 +1 位作者 于红 肖湘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 (CTA)在评价颅脑外伤性血管痉挛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 :对 19例颅脑外伤患者和 1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获得原始图像 ,用最大强度投影 (MIP)和容积显示 (V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CTA观察和分析。结果 :...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 (CTA)在评价颅脑外伤性血管痉挛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 :对 19例颅脑外伤患者和 1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获得原始图像 ,用最大强度投影 (MIP)和容积显示 (V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CTA观察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获得良好的CTA图像 ,9例患者发现脑血管痉挛 16处 ,其中 13处出现在大脑中动脉 ,并大多呈串珠样改变。VR显示血管改变最佳 ,可充分显示血管痉挛 ;结合横断面图像可全面评价脑创伤情况。结论 :外伤后脑血管痉挛大多呈串珠样改变 ,CTA VR可充分显示血管痉挛 ,有助于研究外伤后脑血管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血管痉挛 CT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扫描参数
下载PDF
成人CT血管成像横窦体表定位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盛波 吕富荣 +4 位作者 肖智博 欧阳羽 吕发金 邓金木 刘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4-187,共4页
目的利于64排螺旋CT确定横窦和乙状窦的体表定位,评价采用上项线和颧弓-枕外隆突连线作为横窦标志的准确性,为横窦区入路相关手术的骨窗定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回顾性重建100例进行过64排螺旋CT头部CTA检查患者的横窦和乙状窦影像,对... 目的利于64排螺旋CT确定横窦和乙状窦的体表定位,评价采用上项线和颧弓-枕外隆突连线作为横窦标志的准确性,为横窦区入路相关手术的骨窗定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回顾性重建100例进行过64排螺旋CT头部CTA检查患者的横窦和乙状窦影像,对比观察体表骨性标志与静脉窦的位置关系,确定横窦的体表定位。结果星点主要位于横窦和乙状窦连接部的横窦侧;星点位于横窦和乙状窦连接部前上方占4%,星点恰好位于连接部占81%,星点位于连接部后下方占15%。颧弓-枕外隆突连线和上项线走行不完全一致,它们与横窦的关系多样;上项线与横窦走行不一致;颧弓-枕外隆突连线可作近段横窦的定位标志,但是随着它们向外移行,颧弓-枕外隆突连线则主要位于横窦下方,并且它们的距离越来越远。结论上项线不能代表颧弓-枕外隆突连线的走行,同时它们都不是定位横窦的可靠标志,64排螺旋CT的头部减影CTA检查可作为常规术前检查来明确个体解剖资料从而定位横窦和乙状窦,以便指导横窦区相关手术入路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窦 上项线 解剖 cta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在评估锁骨下动脉近段狭窄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贤明 华先平 +1 位作者 郑国良 陈观木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6期721-723,726,共4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血流参数在评估锁骨下动脉近段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6年6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经颈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5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记录锁骨下动脉狭...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血流参数在评估锁骨下动脉近段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6年6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经颈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5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记录锁骨下动脉狭窄处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1)、PSV1与健侧收缩期峰值流速(PSV0)比值(PSV1/PSV0)、PSV1与患侧远段峰值流速(PSV2)比值(PSV1/PSV2)指标;应用SPSS软件计算Kappa值,评估CDFI血流参数与颈动脉CTA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并绘制ROC曲线,评估CDFI各血流参数的诊断价值。结果 CDFI诊断阳性35例,阴性17例。颈动脉CTA诊断阳性38例,阴性14例,证实CDFI结果中假阳性3例,假阴性4例。CDFI诊断锁骨下动脉近段狭窄敏感性89%,特异性79%,Kappa值为0.665。ROC曲线表明:在诊断锁骨下动脉近段狭窄的指标中,PSV1/PSV0和PSV1/PSV2的诊断价值最高,其ROC曲线下面积均>0.90。当以PSV1/PSV0=1.96为诊断界值时,诊断狭窄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和87%;以PSV1/PSV2=3.34为诊断界值时,诊断狭窄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和100%。结论锁骨下动脉血流指标对近段狭窄的诊断价值与颈动脉CTA结果中等程度的一致性,狭窄处与健侧收缩期峰值流速之比(PSV1/PSV0)和狭窄处与狭窄远段收缩期峰值流速之比(PSV1/PSV2)两个血流参数的诊断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曲线 锁骨下动脉动脉狭窄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cta
下载PDF
基于特征匹配与改进粒子滤波的冠脉目标跟踪算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光磊 卢倩 +1 位作者 刘秀玲 王鹏宇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5-240,共6页
CT血管造影(CTA)序列图像中冠状动脉(冠脉)的自动跟踪分割能帮助医生进行直观和快速地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此,提出一种针对CTA序列图像特点的目标跟踪算法,通过特征匹配和改进粒子滤波进行冠脉目标跟踪,最终生成高精度的冠脉三... CT血管造影(CTA)序列图像中冠状动脉(冠脉)的自动跟踪分割能帮助医生进行直观和快速地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此,提出一种针对CTA序列图像特点的目标跟踪算法,通过特征匹配和改进粒子滤波进行冠脉目标跟踪,最终生成高精度的冠脉三维模型。其中改进粒子滤波算法改变了粒子重采样规则,为追踪到运动状态突变目标提供基础。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解决冠脉追踪中分叉繁多、形态变化以及运动状态变化剧烈等难点问题,具有较高的追踪准确度以及良好的鲁棒性,能够为冠心病的临床诊断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滤波 目标跟踪 特征匹配 CT血管造影图像 冠状动脉
下载PDF
三维CT血管造影在破裂动脉瘤中的诊断及手术指导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汉民 王文鑫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破裂动脉瘤中诊断及手术指导作用。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3月对26例破裂动脉瘤进行3D-CTA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结果术前3D-CTA检查与术中所见结果一致,术中根据3D-CTA影像顺利暴露并夹闭动脉瘤。结论 3D...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破裂动脉瘤中诊断及手术指导作用。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3月对26例破裂动脉瘤进行3D-CTA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结果术前3D-CTA检查与术中所见结果一致,术中根据3D-CTA影像顺利暴露并夹闭动脉瘤。结论 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有较高准确性,对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三维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低管电压和低碘浓度溶剂联合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V技术在主动脉CT造影扫描中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萌 范小萍 +1 位作者 严高武 刘玲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12期46-50,共5页
目的:探析低管电压和低碘浓度溶剂联合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V(ASIR-V)技术在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似诊为主动脉疾病行胸腹主动脉CTA检查的10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主动脉CTA扫描检查,根据CTA扫描参数... 目的:探析低管电压和低碘浓度溶剂联合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V(ASIR-V)技术在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似诊为主动脉疾病行胸腹主动脉CTA检查的10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主动脉CTA扫描检查,根据CTA扫描参数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采用管电压120 kVp、对比剂350 mg I/ml,观察组采用管电压80 kVp、对比剂320 mg I/ml。测量两组CT图像中的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腹主动脉、髂总动脉和股动脉的CT值以及噪声标准偏差(SD)值,并计算管腔内的信噪比(SNR),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CTDI_(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及碘剂量。按照欧洲放射学会指南推荐的CT图像质量相关评分标准5分法主观评价图像质量。结果:观察组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腹主动脉、髂总动脉及股动脉节段中的CT值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08,t=7.692,t=12.460,t=7.964,t=7.736;P<0.05),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及股动脉节段中的SD值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7,t=2.724,t=1.487,t=2.891;P<0.05),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及髂总动脉节段中的SNR值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2,t=3.257,t=3.732,t=3.927;P<0.05),CTDI_(vol)、DLP、ED及碘剂用量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36,t=18.073,t=13.654,t=21.922;P<0.05)。两组患者图像质量主观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管电压和低碘浓度溶剂联合ASIR-V技术行主动脉CTA扫描检查可有效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并能获得优质的图像质量,为临床提供精准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管电压 低碘浓度溶剂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V)技术 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 可行性
下载PDF
左心房和食道CT三维成像指导房颤射频消融术方案研究
16
作者 谢冬生 叶靖 陈巍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分析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同步左心房和食管三维成像技术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指导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心脏CTA同步行左心房和食管三维成像... 目的:分析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同步左心房和食管三维成像技术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指导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心脏CTA同步行左心房和食管三维成像技术与否,将其分为造影剂组(54例)和非造影剂组(47例)。对两组扫描及重建后的图像质量进行测量,主观评价患者的基本信息,对手术时间、X射线曝光时间、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术后食道损伤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造影剂组患者手术时间、X射线曝光时间及VAS评分均少于非造影剂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81,t=13.425,t=3.072;P<0.05)。术后造影剂组患者食道损伤率为1.9%,非造影剂组患者食道损伤率为1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08,P<0.05)。结论:心脏CTA数字化三维成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手术效率,缩短X射线曝光时间,减少食道损伤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AF) 射频消融 三维成像技术 食道损伤 CT血管造影(cta)
下载PDF
全局特征及多层次特征聚合的冠脉分割算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顾佳 方志军 田方正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58-970,共13页
冠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图像分割在辅助医生判断血管堵塞、血管疾病诊断等许多实际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CTA图像中存在大量噪声和FCN、U-Net、V-Net等经典深度学习算法分割结果不细腻的问题,提出了全局特征及多层次特征聚... 冠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图像分割在辅助医生判断血管堵塞、血管疾病诊断等许多实际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CTA图像中存在大量噪声和FCN、U-Net、V-Net等经典深度学习算法分割结果不细腻的问题,提出了全局特征及多层次特征聚合网络。这种新型的网络由全局特征模块、特征融合与V形细化多层次特征聚合模块以及深度监督三部分组成。全局特征模块综合早期和后期特征信息,在融合丰富的细节和语义信息基础上实现对原始CTA图像过滤操作,生成基础特征。细化V形模块在基础特征的基础上生成不同层次的细化特征图,通过聚合不同层次的细化特征图,得到精准冠脉分割图像。此外,在每一个细化V形模块之后加入深度监督机制来避免梯度消失的问题。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主流基线。消融实验也证明了每个模块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分割 全局特征 细化V形 多层次特征聚合 深度监督
下载PDF
游离腓骨肌皮瓣及CT血管造影术在下颌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杨建平 刘美绸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游离腓骨肌皮瓣及CT血管造影(CTA)技术在重建下颌骨缺损中应用。方法:10例下颌骨术后缺损拟行游离腓骨肌皮瓣重建,术前常规行下肢CTA检查,重建钛板预成形,进行游离腓骨肌皮瓣下颌骨重建。结果:术前CTA检查顺利,10例中1例胫后... 目的:探讨游离腓骨肌皮瓣及CT血管造影(CTA)技术在重建下颌骨缺损中应用。方法:10例下颌骨术后缺损拟行游离腓骨肌皮瓣重建,术前常规行下肢CTA检查,重建钛板预成形,进行游离腓骨肌皮瓣下颌骨重建。结果:术前CTA检查顺利,10例中1例胫后动脉缺如,腓动脉代替胫后动脉,放弃腓骨肌皮瓣重建。9例游离腓骨肌皮瓣均成活(成功率100%),下颌骨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腓骨肌皮瓣可提供足够软、硬组织量,是下颌骨复合缺损修复的较好供体;CTA技术在游离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缺损术前供区评价选择、手术设计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腓骨肌皮瓣 CT血管造影技术 下颌骨重建
下载PDF
Endovascular and Percutaneous Management of the Pseudoaneurysms
19
作者 Sahu Chandradev Singhal Ateesh 《Open Journal of Radiology》 2014年第3期241-254,共14页
Introduction: Pseudoaneurysm is a dilatation of an artery with actual disruption of one or more layers of its wall, rather than just expansion of wall layers. Pseudoaneurysms are common vascular abnormalities. Compute... Introduction: Pseudoaneurysm is a dilatation of an artery with actual disruption of one or more layers of its wall, rather than just expansion of wall layers. Pseudoaneurysms are common vascular abnormalities. Computed Tomography (C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sonography, and angiography all are valuable modalities in the imaging workup of pseudoaneurysms. Conventional angiography remains the gold standard for diagnosis. Therapeutic options have evolved in recent years from the traditional surgical option toward a less invasive approach which includes procedures such as Ultrasound (US)-guided compression, US-guided percutaneous thrombin injection, and endovascular management (embolization, stent-graft placement and endovascular coiling). Objective: In this article, we discuss pseudoaneurysms of various arteries, and available percutaneous and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ptions. Materials and Methods: Sixteen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pseudoaneurysm involving visceral and peripheral arterie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e initial diagnosis was made with CDUS, CECT, and CTA followed by catheter angiogram for therapeutic procedures. Results: All the 16 patients with pseudoaneurysms were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endovascular and percutaneous embolization to achieve stasis. Conclusion: CT, MRI, sonography, and angiography may all be valuable in the imaging workup of pseudoaneurysms. The use of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has led to a marked decrease in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ates for pseudoaneury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EUDOANEURYSM ENDOVASCULAR PERCUTANEOUS EMBOLIZATION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cta)
下载PDF
CTA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44
20
作者 宋明 王田力 +1 位作者 李坚 单宏宽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 (CTA)对神经外科疾病 ,尤其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螺旋CT扫描获得原始图像 ,用表面阴影成像 (SSD)和最大强度投影 (MIP)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在 5 1例患者中 ,发现动脉瘤 17例 ,AVM6例 ,血管闭塞 3例 ,...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 (CTA)对神经外科疾病 ,尤其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螺旋CT扫描获得原始图像 ,用表面阴影成像 (SSD)和最大强度投影 (MIP)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在 5 1例患者中 ,发现动脉瘤 17例 ,AVM6例 ,血管闭塞 3例 ,脑膜瘤 4例 ,椎管肿瘤 2例 ,其他2例 ,未见异常 18例。结果 CTA能够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和AVM的部位、形状、大小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 CTA是一种安全、快捷、简便的检查方法 ,尤适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不明原因脑出血的患者筛选病因。CTA为手术计划提供了详实的影像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静脉畸形 脑膜瘤 cta CT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