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In Vitro</i>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Flavonoid Extracts of Two Selected Libyan Algae against 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 Isolated from Food Products 被引量:5
1
作者 Rabia Alghazeer Abdalla Elmansori +5 位作者 Moammar Sidati Ftaim Gammoudi Salah Azwai Hesham Naas Aboubaker Garbaj Ibrahim Eldaghayes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17年第1期26-48,共23页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flavonoids extracted from two Libyan brown algae namely Cystoseira compressa and Padina pavonica using 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 method against pathogenic...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flavonoids extracted from two Libyan brown algae namely Cystoseira compressa and Padina pavonica using 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 method against pathogenic bacteria isolated from meat, meat products, milk and dairy products (Staphylococcus aureus subsp. aureus (5 isolates), Bacillus cereus (3 isolates), Bacillus pumilus (1 isolate), Salmonella enterica subsp. enteric (4 isolates) and Enteroha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O157 (EHEC O157) (4 isolates)). All of these isolates were muti-drug resistant with high MAR index.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 compressa extract exhibited better and stronger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against the seventeen tested isolates with inhibition zones diameter ranged from 14 - 22 mm compared to P. pavonica extract which showed positive effect against 9 isolates with low inhibition zone ranged from 11 - 16.5 mm. Flavonoids extracted from C. compressa also displayed the best spectrum of bactericidal effect with a ratio MBC/MIC ≤ 4 obtained on all susceptible tested bacterial strains. Flavonoids and proanthocyanidins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d to 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The mode of action of these active extracts is under inves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OWN ALGAE FLAVONOIDS 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 antibacterial Activity
下载PDF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green tea extract against isolates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multi-drug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被引量:8
2
作者 Maksum Radji Rafael Adi Agustama +1 位作者 Berna Elya Conny Riana Tjampakasari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3年第8期663-667,共5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he Indonesian water soluble green tea extract,Camellia sinensis,against clinical isolates of 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 aureus (S.aureus)(MRSA)and multi-drug r... Objective:To evaluat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he Indonesian water soluble green tea extract,Camellia sinensis,against clinical isolates of 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 aureus (S.aureus)(MRSA)and multi-drug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MDR-P.aeruginosa).Methods: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green tea extract was determined by the disc diffusion method and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was determined by the twofold serial broth dilutions method.The tested bacteria using in this study were the standard strains and multi-drug resistant clinical isolates of S.aureus and P.aeruginosa,obtained from Laboratory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Faculty of Medicine,University of Indonesia.Resul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hibition zone diameter of green tea extracts forS.aureus ATCC 25923 and MRSA were(18.970依0.287)mm,and(19.130依0.250)mm respectively.While the inhibition zone diameter forP.aeruginosa ATCC 27853 and MDR-P.aeruginosawere(17.550依0.393)mm and(17.670依0.398)mm respectively.The MIC of green tea extracts againstS.aureus ATCC 25923 and MRSA were 400μg/mL and 400μg/mL,respectively,whereas the MIC for P.aeruginosa ATCC 27853 and MDR-P.aeruginosawere 800μg/mL,and 800μg/mL,respectively.Conclusions:Camellia sinensisleaves extract could be useful in combating emerging drug-resistance caused by MRSA andP.aerugino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ELLIA SINENSIS Green TEA antibacterial activity MIC 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
下载PDF
血液病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分布情况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3
作者 欧阳贤凤 罗萍 +5 位作者 胡飞 刘丹 汤金萍 李金凤 郭瑛 赵娜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5期39-42,共4页
目的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本院”)血液病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分布情况及药物敏感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病房1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 目的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本院”)血液病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分布情况及药物敏感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病房1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并对产ESBLs菌分布情况和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革兰氏阴性菌居多,共分离出160株,占比80.00%,其次是真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各分离出22株和18株。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本院血液病房病原菌共检出200株,检出情况主要以痰、中段尿、咽拭子居多,以肛拭子、大便检出较少;200株病原菌共检出产ESBLs菌56株,占比28.00%,以中段尿、咽拭子检出居多,脓液、肛拭子、大便中未检出。本院血液病房产ESBLs菌除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较低外,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本院血液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且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应重点关注此类菌株感染,需引起重视,加强院感的防控,避免发生耐药菌的暴发和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病原菌分布 药物敏感性 抗菌药物
下载PDF
儿科住院患儿多重耐药菌耐药性分析
4
作者 胡祥英 任翼 +1 位作者 何娜 吴奇发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2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儿科住院患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情况及对抗菌药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海口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175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376例患儿共分离... 目的探讨儿科住院患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情况及对抗菌药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海口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175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376例患儿共分离病原菌1846株,检出多重耐药菌175株。175例患儿中,男102例,女73例,年龄1个月至5岁,<1岁56例,1~3岁107例,>3岁12例。175株多重耐药菌中,革兰氏阳性菌107株,占61.14%,革兰氏阳性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97株(55.43%),其次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类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产ESBLs大肠埃希菌,分别为35株(20.00%)和27株(15.43%)。在标本的类型中,以痰液为主,为163株(93.15%),其次为大便9株(5.14%),药敏结果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头孢西丁、替加环素、苯唑西林、克林霉素耐药率100%,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利奈唑胺敏感率90%以上;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头孢西丁、苯唑西林、替加环素耐药率100%,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利奈唑胺敏感率80%以上。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头孢替坦、头孢他啶耐药率80%及以上,对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敏感率70%以上;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唑啉耐药率80%以上,对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敏感。结论住院患儿多重耐药菌主要发生在1~3岁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检测出的多重耐药菌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对此类患儿的管理及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预防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细菌 抗菌药 广谱Β-内酰胺酶
下载PDF
食药用菌对鸡病原细菌的抑菌活性测定
5
作者 周洪英 李俐煦 +3 位作者 孙波 刘启燕 赵会长 王卓仁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73-76,共4页
为了测试食用和药用真菌的抗菌活性,以鸡病原细菌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3种共6株为指示菌,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食药用菌菌株。结果表明,共获得木层孔菌(Phellinu... 为了测试食用和药用真菌的抗菌活性,以鸡病原细菌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3种共6株为指示菌,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食药用菌菌株。结果表明,共获得木层孔菌(Phellinus sp.)、鲍姆桑黄(Sanghuangporus baumii)、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红平菇(Pleurotus salmoneo-stramineus)、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姬菇(Pleurotus cornucopiae)、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和香菇(Lentinus edodes)12种16株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其中大球盖菇1号和杏鲍菇5号对6个病原细菌均有抑菌活性。添加蚕蛹粉后,可不同程度促进食药用菌菌丝体生长,并进一步提高菌株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药用菌 抑菌活性 鸡病原细菌 蚕蛹粉 耐药性
下载PDF
2018年-2021年南阳市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常见细菌耐药性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庞立峰 华素 刘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60-263,共4页
目的:探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与常见的细菌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临床患者送检的阳性标本,统计临床标本分离病原菌检出情况、常见抗菌药物消耗情况以及常见的革兰氏阴性... 目的:探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与常见的细菌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临床患者送检的阳性标本,统计临床标本分离病原菌检出情况、常见抗菌药物消耗情况以及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阳性球菌对抗菌药物产生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用药频度(Frequency of defined daily doses,DDDs)的相关性。结果:我院2018年至2021年抗菌药物DDDs较高的抗菌药物依次为美洛西林、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检出率较高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大肠埃希菌产生的耐药率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呋辛钠DDDs均有相关性(r=-0.107、0.432);肺炎克雷伯菌产生的耐药率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氯化钠、头孢呋辛钠DDDs呈正相关(r=0.410、0.720、0.420);铜绿假单胞菌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钠DDDs呈正相关(r=0.716、0.933);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与左氧氟沙星DDDs呈正相关(r=0.661);肺炎链球菌产生的耐药率与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钠DDDs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0.416和0.482)。结论:抗菌药物的DDDs与常见细菌产生的耐药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我院应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DDDs,根据感染性病种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抗菌药,加强常见病原菌的耐药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病原菌 耐药率 相关性
下载PDF
绿原酸抗菌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李阳昱 李庆蓉 +4 位作者 陈孝红 薛丽 和平安 吕梅 杨旭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绿原酸是植物体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经莽草酸途径合成的一种苯丙素类物质,自然存在于多种中药材和食物中,杜仲、金银花和咖啡等植物中含量较高,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癌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近年来,绿原酸作为研究活性物质的焦... 绿原酸是植物体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经莽草酸途径合成的一种苯丙素类物质,自然存在于多种中药材和食物中,杜仲、金银花和咖啡等植物中含量较高,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癌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近年来,绿原酸作为研究活性物质的焦点之一,因其抗菌谱广,对多种细菌和真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故绿原酸对临床菌株的抗菌作用逐渐被重视和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绿原酸对多种致病菌的抗菌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绿原酸抗菌作用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和控制带来新思路,有助于绿原酸在医药领域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活性多酚 抗菌作用 临床耐药菌 机制
下载PDF
降钙素原诊断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的价值分析
8
作者 魏云 冯桂梅 +2 位作者 唐翎 王曙光 于勇文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8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诊断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湖南航天医院收治的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患者3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血培养和血清PCT水平检测,统计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及PCT阳性情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诊断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湖南航天医院收治的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患者3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血培养和血清PCT水平检测,统计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及PCT阳性情况,比较不同病原菌血流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PCT水平诊断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的价值。结果:360例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患者中,革兰阳性菌感染最多;病原菌前3位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血清PCT阳性率为57.26%,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血清PCT阳性率为74.00%,真菌感染患者血清PCT阳性率为38.46%。不同病原菌血流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比较,革兰阴性菌感染>革兰阳性菌感染>真菌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水平对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有一定诊断价值(AUC=0.695)。结论: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以革兰阳性菌感染较多,不同病原菌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不同,血清PCT水平对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多重耐药菌 血流感染 抗菌药物
下载PDF
内化菌耐受性Tr值评估方法研究
9
作者 孙志刚 王潇 +3 位作者 司晓慧 吕若一 宋连宇 刘晓晔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45-2252,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全面考虑宿主细胞、内化菌、抗菌药物三者互作的评估方法来精准比较内化菌介导的抗菌药物耐受情况。【方法】以IEC-6、RIMVECs和RAW264.7细胞为宿主细胞,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作为内化菌,以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四... 【目的】建立一种全面考虑宿主细胞、内化菌、抗菌药物三者互作的评估方法来精准比较内化菌介导的抗菌药物耐受情况。【方法】以IEC-6、RIMVECs和RAW264.7细胞为宿主细胞,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作为内化菌,以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四环素等7种化学药品及槲皮素和山柰酚等4种中药标准品为抗菌药物,检测抗菌药物细胞外最小杀菌浓度(MBC EX),建立细菌-细胞感染互作模型,利用细菌菌落计数检测抗菌药物细胞内最小杀菌浓度(MBC IN)。测定内化菌感染细胞的百分比(N)及药物治疗后内化菌感染细胞的百分比(N D)。通过计算得到内化菌耐受值(Tr),对内化菌的抗菌药物耐受性进行评估。【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红霉素、多黏菌素、利福平、四环素、万古霉素7种化学药品和中药标准品黄芩苷均产生了耐受性(Tr值>1),其中,对环丙沙星耐受性Tr值最高,耐受程度最严重;对槲皮素、山奈酚和儿茶素不产生耐受性(Tr值≤1)。不同内化菌对四环素的耐受性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四环素产生的耐受性Tr值大于沙门菌。不同宿主细胞对内化菌介导的抗菌药物耐受性的影响显示,IEC-6细胞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四环素的耐受性最高。【结论】耐受性Tr值评估方法不仅可有效评估内化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受程度,还可比较不同宿主细胞对内化菌介导的抗菌药物耐受性的影响,将内化菌对抗菌药物产生的耐受性可视化和数据化地呈现出来,为临床精准用药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化菌 抗菌药物 耐受性 耐受值评估方法
下载PDF
微生物检验在泌尿系统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婷 任家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8期29-32,共4页
目的观察微生物检验在泌尿系统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集其尿液实施病原菌分离检验。观察单一病原菌以及混合病原菌感染率、单一泌尿系统感染以及混合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主要的病原菌类型... 目的观察微生物检验在泌尿系统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集其尿液实施病原菌分离检验。观察单一病原菌以及混合病原菌感染率、单一泌尿系统感染以及混合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主要的病原菌类型、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度。结果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单一病原菌感染率为75.56%,比混合病原菌感染率24.44%更高。单一病原菌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菌类型为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占比分别为41.18%、26.47%、10.29%、4.41%、17.65%;其中大肠埃希菌占比最高,铜绿假单胞菌最低。混合病原菌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菌类型为念珠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占比分别为72.73%、22.73%、4.55%;其中念珠菌占比最高,变形杆菌最低。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敏感度占比最高的三种药物分别为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屎肠球菌对抗菌药敏感度占比最高的三种药物分别为利奈唑胺、替加环素、万古霉素;粪肠球菌对抗菌药物敏感度占比最高的三种药物分别为青霉素、氨苄西林、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敏感度占比最高的三种药物分别为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敏感度占比最高的三种药物分别为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念珠菌对抗菌药物敏感度占比最高的两种药物分别为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敏感度占比最高的两种药物分别为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变形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度占比最高的两种药物分别为氨苄西林、阿米卡星。结论对于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单一病原菌常见病原菌类型包括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混合病原菌常见病原菌类型包括念珠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由于不同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度不同,因此,临床需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检测,以帮助临床医生及时掌握细菌感染的状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检验 泌尿系统感染 病原菌 抗菌药物
下载PDF
某三甲医院2017-2021年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11
作者 叶海恩 温伟洪 +1 位作者 李玉珍 徐令清 《智慧健康》 2024年第8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清远市人民医院2017—2021年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控制血流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VITEK2、BD Phoenix M5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药敏结果使用2020年CLSI标... 目的探讨清远市人民医院2017—2021年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控制血流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VITEK2、BD Phoenix M5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药敏结果使用2020年CLSI标准进行判读,并应用WHONET 5.6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共分离出血培养阳性菌株3263株,其中细菌3238株(占99.23%),真菌25株(占0.7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26.00%、67.20%,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高于屎肠球菌,同时发现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一株。主要肠杆菌科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低于10.00%。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两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10.00%,鲍曼不动杆菌均高于40.00%。结论多重耐药菌株的高检出率,对临床控制血流感染造成极其严峻的挑战。因此,需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证,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病原菌 耐药率 抗菌药物
下载PDF
纳米抗菌材料抑菌性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悦 施君冉 +6 位作者 戚飞燕 王涵 李雯 韦俊杰 杨剑 刘宇 李华玲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11期38-43,共6页
由于抗生素的不当使用以及耐药菌的出现,找寻新型抗菌药物已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作为重要的新兴抗菌药物,纳米抗菌材料以其独有的物化特性,为如何对抗耐药菌产生、防治耐药菌感染打开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该文对若干具有代表性的纳... 由于抗生素的不当使用以及耐药菌的出现,找寻新型抗菌药物已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作为重要的新兴抗菌药物,纳米抗菌材料以其独有的物化特性,为如何对抗耐药菌产生、防治耐药菌感染打开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该文对若干具有代表性的纳米抗菌材料进行了系统回顾与总结,简要介绍了纳米材料的抑菌性及作用机制,并浅谈未来研究、应用纳米抗菌材料有待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抑菌性 抗菌机制 耐药菌
下载PDF
中国南海豆荚软珊瑚Lobophytum sp.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13
作者 孙曼曼 曾艳波 +3 位作者 许含 姚励功 郭跃伟 苏明智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9-197,共9页
对采集自中国南海的豆荚软珊瑚Lobophytum sp.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对1H NMR、13C NMR等波谱数据分析并对比相关参考文献数据,确定了化合物的结... 对采集自中国南海的豆荚软珊瑚Lobophytum sp.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对1H NMR、13C NMR等波谱数据分析并对比相关参考文献数据,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从豆荚软珊瑚Lobophytum sp.中共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包括9个二萜类化合物:(+)-(7R,8R)-epoxy-7,8-dihydrocembrene C(1)、(1R,2E,4R,7E,11E)-cembra-2,7,11-triene-4-ol(2)、(-)-(2R,7R,8R)-sarcophytoxide(3)、entsarcophine(4)、sarcotenusene C(5)、(7S,8S)-epoxy-1,3,11-cembratrien-16-oic methyl ester(6)、sarcophytonin B(7)、sarcoconvolutum D(8)、laevigatol A(9);3个甾体类化合物:菜油甾醇(10)、(24S)-24-甲基胆甾醇(11)、柳珊瑚甾醇(12)。化合物8为首次从豆荚软珊瑚Lobophytum sp.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5、7、10对鱼类致病菌美人鱼发光杆菌FP2244、耐土霉素的副乳房链球菌SPOF3K,以及人类致病菌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均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珊瑚 Lobophytum sp. 二萜 甾体 抗菌活性 耐药菌
下载PDF
湖北某二甲医院细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14
作者 李嘉敏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S01期102-106,共5页
目的统计分析该院细菌耐药现状,掌握医院细菌分布及耐药流行趋势,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医院感控工作提供科学数据。方法收集该院2019年1月到2022年12月所有临床科室的送检标本阳性菌株及监测的药敏结果数据,保留同一患者相同细菌第... 目的统计分析该院细菌耐药现状,掌握医院细菌分布及耐药流行趋势,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医院感控工作提供科学数据。方法收集该院2019年1月到2022年12月所有临床科室的送检标本阳性菌株及监测的药敏结果数据,保留同一患者相同细菌第一株的原则剔除重复菌株,以2018年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M100)标准作为细菌药敏的判断标准,采用珠海迪尔公司DL-96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分离阳性细菌共183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5.4%,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54株(39.01%),其次是表皮葡萄球菌116株(17.81%)。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78株,MRSA的阳性率为30.71%,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检出120株,阳性率36.70%。未检出耐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占64.6%,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343株(28.87%),其次是大肠埃希菌264株(22.22%),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酶烯、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灵敏度比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药物的灵敏度较高,可用来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及调整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200株(16.8%);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139株,阳性率52.65%,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54株,阳性率15.74%。结论临床分离的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仍需进一步加强监管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减少β-内酰胺类等广谱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加强实验室与临床的沟通,并做好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与监测工作,以遏制耐药菌流行播散,不断降低耐药菌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监测 抗菌药物 病原菌
下载PDF
痰热清对耐药菌的抗菌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15
作者 张雯霞 贺敏 +4 位作者 刘淑芬 胡秀华 张敏兰 周兴华 张凤华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948-952,共5页
痰热清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种中成药,具有广谱抗菌、抗炎、抗病毒、解热、化痰和免疫调节等功效,在治疗由耐药菌引起的重症肺炎中有一定的优势。在常规抗生素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痰热清,能显著提高病原菌清除率,降低治疗过程中耐药菌的... 痰热清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种中成药,具有广谱抗菌、抗炎、抗病毒、解热、化痰和免疫调节等功效,在治疗由耐药菌引起的重症肺炎中有一定的优势。在常规抗生素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痰热清,能显著提高病原菌清除率,降低治疗过程中耐药菌的检出。但是其作用机制并不明确。因此,本文就痰热清对临床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热清 耐药菌 抗菌机制 生物膜
下载PDF
基于cBD3的衍生肽对犬皮肤源多药耐药菌的抑菌活性
16
作者 吴方溶 欧阳明瑜 +2 位作者 赵逸轩 王雨晴 胡长敏 《养殖与饲料》 2024年第7期20-25,共6页
[目的]筛选犬皮肤源多药耐药菌,同时基于犬防御素设计衍生肽并探究其抗菌作用。[方法]通过K-B药敏纸片法对临床分离的菌株进行筛选,随后以犬β-防御素3(cBD3)的氨基酸序列为模板,采用氨基酸替换的方式对序列进行设计,选取优化肽cBD3-AB... [目的]筛选犬皮肤源多药耐药菌,同时基于犬防御素设计衍生肽并探究其抗菌作用。[方法]通过K-B药敏纸片法对临床分离的菌株进行筛选,随后以犬β-防御素3(cBD3)的氨基酸序列为模板,采用氨基酸替换的方式对序列进行设计,选取优化肽cBD3-ABU进行化学合成,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cBD3-ABU对多药耐药菌的抑菌活性。[结果]筛选获得8株犬皮肤源多药耐药菌;通过固相合成法获得纯度达95.61%的cBD3-ABU;cBD3对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伪中间型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32、64、64、128μg/mL,高浓度cBD3-ABU对犬皮肤源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伪中间型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6.02%、81.85%、87.25%、98.91%。[结论]cBD3-ABU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具有进一步开发为治疗性药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β防御素-3 多药耐药菌 最小抑菌浓度 抑菌活性 耐药率
下载PDF
2019~2022年成都某三甲医院尿液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17
作者 阳静 全晖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860-866,共7页
目的收集成都某三甲医院2019~2022年送检的13539例尿液培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在尿液培养药敏结果未出具前的经验性用药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统计2019~2022年门诊和住院患者送检的尿液培养样本,对尿液培养阳性的样... 目的收集成都某三甲医院2019~2022年送检的13539例尿液培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在尿液培养药敏结果未出具前的经验性用药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统计2019~2022年门诊和住院患者送检的尿液培养样本,对尿液培养阳性的样本使用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药敏结果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标准进行判读,采用WHONET5.5分析致病菌株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送检的13539例尿液培养样本分离出致病菌2586株,培养阳性率19.09%,其中排在前5位的致病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1337株(46.81%)、真菌168株(6.5%)、屎肠球菌136株(5.26%)、粪肠球菌135株(5.22%)、肺炎克雷伯菌133株(5.14%);尿路感染的人群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且女性感染者多于男性;药敏数据表明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在65%以上,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在3%以下,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均对头孢噻肟/克拉维酸钾、头孢他啶/克拉维酸钾100%敏感;革兰阳性菌中的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药物耐药主要集中在氨基糖苷类和青霉素类药物,如庆大霉素、氨苄西林等,但其间耐药有明显差别,如氨苄西林对屎肠球菌几乎100%耐药,而对于粪肠球菌相对较低。结论引起成都某三甲医院临床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居首位,同时需要注意真菌感染的增加和肠球菌属的耐药菌株比例较高不可忽视。因此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结合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的同时也应加强对耐药细菌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感染 耐药菌 条件致病菌 大肠埃希菌
下载PDF
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18
作者 黄洁 胡尧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期77-80,共4页
目的:分析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从而为创面感染的治疗选择更加安全高效的抗菌药物,保障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92例创面感染患者纳入研究,应用Levin法采集患者的伤... 目的:分析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从而为创面感染的治疗选择更加安全高效的抗菌药物,保障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92例创面感染患者纳入研究,应用Levin法采集患者的伤口分泌物,并将采集的标本转送至微生物室做分泌物培养+药敏试验,统计分析患者病原微生物分布及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共培养出236株病原微生物,其中有82株革兰阳性菌,占总数34.75%;150株革兰阴性菌,占总数的63.56%;念珠菌4株,占总数的1.69%。药敏检测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利福平的敏感性较高,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的敏感性偏低。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对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的敏感性偏低;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的敏感性偏低;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的敏感性偏低。结论:创面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种类较多,不同类型的抗生素对病原菌敏感性各不相同,临床应加强病原菌药敏试验,并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联合用药方式,以提升感染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感染 病原菌分布 抗菌药物 敏感性
下载PDF
儿童细菌性肺炎感染病原谱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
19
作者 付美林 陈兰兰 +1 位作者 吴欢 倪新黔 《生物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某地区儿童细菌性肺炎感染病原谱及耐药性,为该地区儿童细菌性肺炎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1—12月某地区三甲医院细菌性肺炎患儿下呼吸道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不同性别儿童病原菌检出差异性。结果:共... 目的:探讨某地区儿童细菌性肺炎感染病原谱及耐药性,为该地区儿童细菌性肺炎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1—12月某地区三甲医院细菌性肺炎患儿下呼吸道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不同性别儿童病原菌检出差异性。结果:共检出481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259株,占53.8%;革兰阳性菌222株,占46.2%。感染常见的前4位细菌是卡他莫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男性儿童以卡他莫拉菌检出占首位,女性儿童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占首位,不同性别主要病原菌的检出无差异性(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28.8%,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达82.6%,肺炎链球菌对四环素、克林霉素和红霉素均100%耐药,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卡他莫拉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中β-内酰胺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3%和74.4%,卡他莫拉菌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最高(92.0%),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79.5%)。结论:该地区儿童细菌性肺炎感染的常见病原菌是卡他莫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不同病原菌对同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差较大。本研究为该地区儿童细菌性肺炎的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细菌性肺炎 病原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下载PDF
194例感染性眼内炎临床特点与病原学分析
20
作者 贾佩佩 曹晓禄 +4 位作者 李朝霞 段羽 贾军晓 张丹 辛江波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6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眼内炎的致病因素、病原菌分布、耐药性以及手术与药物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于河北省眼科医院感染性眼内炎1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眼外伤是感染性眼内炎的首要致病因素,其次是眼部手术。... 目的探讨感染性眼内炎的致病因素、病原菌分布、耐药性以及手术与药物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于河北省眼科医院感染性眼内炎1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眼外伤是感染性眼内炎的首要致病因素,其次是眼部手术。革兰阳性菌为引起感染性眼内炎最主要的致病菌,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最多,对万古霉素、阿米卡星、氯霉素、利福平敏感性良好。玻璃体内注药术与玻璃体切除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结论眼内炎为严重致盲性眼病,明确感染性眼内炎病原菌及耐药性有助于及时经验性用药,同时积极有效的玻璃体切割手术也有助于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炎 致病原因 病原菌 耐药性分析 抗菌药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