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子材料和气隙对实心转子直线弧形感应电机性能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司纪凯 司萌 +2 位作者 许孝卓 封海潮 汪旭东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1-37,共7页
做直线运动、旋转运动或螺旋运动的两自由度直驱电机在机械工具、机器人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了一种两自由度直驱感应电机的旋转运动部分的转子导电材料和气隙对电机性能的影响,采用传统电磁设计理论和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确定... 做直线运动、旋转运动或螺旋运动的两自由度直驱电机在机械工具、机器人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了一种两自由度直驱感应电机的旋转运动部分的转子导电材料和气隙对电机性能的影响,采用传统电磁设计理论和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实心转子弧形感应电机的参数,并且提出了设计过程中的两个关键因素,分析了转子材料和气隙厚度对实心转子弧形感应电机性能的影响。通过应用不同转子导电层材料和气隙厚度进行计算机仿真,得到在空载及负载条件下运行的转速曲线和转子损耗曲线。结果表明:在使用钢铜复合次级材料时转速波动较小,转子损耗较小;在一定范围内,气隙厚度越大,电机的转速波动越小,转子损耗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心转子直线弧形感应电机 转子导电材料 气隙厚度 转速波动 转子损耗
下载PDF
正常小儿胫神经诱发脊髓电位特征和脑瘫小儿该电位的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崔荣庆 魏雨农 +2 位作者 洪学宾 张瑞林 刘国隆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1期12-17,共6页
采取刺激后胫神经(PTN)诱发叠加技术,利用体表无创伤性双极记录方法观察了16例正常小儿和43例脑瘫小儿的脊髓诱发电位(SCEP)。正常小儿的SCEP自下而上潜伏时逐渐延长、电压减小。从椎体C6到T10表现为Pa-Na-Pb三相波,T10~T12为Pa-Na1-Na... 采取刺激后胫神经(PTN)诱发叠加技术,利用体表无创伤性双极记录方法观察了16例正常小儿和43例脑瘫小儿的脊髓诱发电位(SCEP)。正常小儿的SCEP自下而上潜伏时逐渐延长、电压减小。从椎体C6到T10表现为Pa-Na-Pb三相波,T10~T12为Pa-Na1-Na2-Pb波,T12~L4为多相复合波。左右侧SCEP波形相似,潜伏时、电压相同,它们之间无统计学显著差别;但不同节段之间SCEP差异显著;脊髓传导速度为57.14m/s。脑瘫小儿SCEP正常者占14%;全髓反应低下者占20%;左右侧反应不对称者占46%;节段性反应低下者占15%;其它异常约占5%。不但节段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全脊髓左右侧电压间以及颈、腰骶髓的潜伏时间出现显著差异。脊髓传导速度减低(患侧46.22m/s,对侧53.48m/s)。结果提示:(1)正常小儿脊髓活动左右对称,不同脊髓节段对PTN刺激反应不同。(2)脑瘫小儿脊髓活动左右不对称,一侧功能下降时对侧有一定代偿力,脊髓传导速度减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诱发电侠 脑性瘫痪 儿童
下载PDF
鼠神经生长因子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晓光 张薇 焦凯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409-411,415,共4页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m NGF)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1)。对...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m NGF)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1)。对照组口服甲钴胺胶囊,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及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0.97%(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加快(P<0.01),且治疗组加快程度更大(P<0.01)。治疗后,两组感觉、反射、症状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且治疗组降低程度更大(P<0.05或P<0.01)。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m NGF联合甲钴胺治疗DPN可改善神经传导功能,加速周围神经病变的恢复,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钴胺 鼠神经生长因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传导速度 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
下载PDF
深刺“环跳”穴对大鼠损伤坐骨神经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40
4
作者 刘玉丽 李野 +4 位作者 任路 戴丽丽 白增华 白茹 马铁明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3-99,共7页
目的:探讨深刺"环跳"穴触及神经干对大鼠损伤坐骨神经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深刺组与浅刺组,每组12只。钳夹法制成大鼠急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深刺组电针"环跳"穴,深度约为16mm... 目的:探讨深刺"环跳"穴触及神经干对大鼠损伤坐骨神经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深刺组与浅刺组,每组12只。钳夹法制成大鼠急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深刺组电针"环跳"穴,深度约为16mm,以瞬间出现肌肉抽搐、足趾颤动等现象为准;浅刺组电针"环跳"穴,深度约7mm,以刺入肌肉、不触及神经干为适宜深度。每日治疗1次,每次20min,连续治疗14d。检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波幅和潜伏期;应用HE染色法观察坐骨神经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GF)和早期反应基因表达产物Fos蛋白在受损神经处的变化。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神经干动作电位波幅降低(P<0.05)而潜伏期正常,神经传导速度减慢(P<0.01);与模型组比较,深刺组波幅明显升高(P<0.05),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P<0.05);浅刺组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低于深刺组(P<0.05)。模型组受损坐骨神经与正常组比较神经纤维排列紊乱,轴突、髓鞘变性,雪旺细胞增多;而深刺组和浅刺组与模型组比较,神经排列紊乱程度减轻,髓鞘仅仅部分脱失,雪旺细胞减少,并且上述病理改善程度深刺组高于浅刺组。模型组受损坐骨神经NGF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深刺组和浅刺组NGF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增强(P<0.05),并且深刺组明显高于浅刺组(P<0.05)。模型组坐骨神经Fos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而深刺组和浅刺组Fos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下降(P<0.05),并且深刺组下降明显高于浅刺组(P<0.05)。结论:在受损神经轴突连续性基础上,深刺"环跳"穴加速损伤神经的病理修复,提高神经干电活动指数。增加修复损伤神经物质NGF蛋白的表达,调节Fos蛋白水平,可能是深刺"环跳"触及神经干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疗效优于浅刺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刺 “环跳”穴 坐骨神经损伤 传导速度神经生长因子 FOS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