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rcutaneous pulmonary and tricuspid valve implantations: An update
1
作者 Robert Wagner Ingo Daehnert Philipp Lurz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5年第4期167-177,共11页
The field of percutaneous valvular interventions is one of the most exciting and rapidly developing within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Percutaneous procedures focusing on aortic and 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or intervent... The field of percutaneous valvular interventions is one of the most exciting and rapidly developing within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Percutaneous procedures focusing on aortic and 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or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as well as techniques of percutaneous pulmonary valve implantation have already reached worldwide clinical acceptance and routine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 status.Although techniquesof percutaneous pulmonary valve implantation have been described just a decade ago,two stent-mounted complementary devices were successfully introduced and more than 3000 of these procedures have been performed worldwide.In contrast,percutaneous treatment of tricuspid valve dysfunction is still evolving on a much earlier level and has so far not reached routine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 status.Taking into account that an "interdisciplinary challenging",heterogeneous population of patients previously treated by corrective,semi-corrective or palliative surgical procedures is growing inexorably,there is a rapidly increasing need of treatment options besides redo-surgery.Therefore,the review intends to reflect on clinical expansion of percutaneous pulmonary and tricuspid valve procedures,to update on current devices,to discuss indications and patient selection criteria,to report on clinical results and finally to consider future dir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dysfunction PULMONARY REGURGITATION PERCUTANEOUS PULMONARY valve IMPLANTATION PERCUTANEOUS TRICUSPID valve IMPLANTATION
下载PDF
Handmade tri-leaflet ePTFE conduits versus homografts for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reconstruction
2
作者 Guan-Xi Wang Feng-Qun Mao +6 位作者 Kai Ma Rui Liu Kun-Jing Pang Sen Zhang Yang Yang Ben-Qing Zhang Shou-Jun Li 《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06-213,共8页
Background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 of handmade tri-leaflet 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ePTFE)conduits in the absence of a suitable homograft.Methods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ight ventricula... Background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 of handmade tri-leaflet 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ePTFE)conduits in the absence of a suitable homograft.Methods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reconstruction with tri-leaflet ePTFE conduits or homografts between December 2016 and August 2020 were included.The primary endpoint was the incidence of moderate or severe conduit stenosis(>36 mmHg)and/or moderate or severe insufficiency.The secondary endpoint was the incidence of severe conduit stenosis(>64 mmHg)and/or severe insufficiency.Results There were 102 patients in the ePTFE group and 52 patients in the homograft group.The median age was younger[34.5(interquartile range:20.8-62.8)vs.60.0(interquartile range:39.3-81.0)months,P=0.001]and the median weight was lower[13.5(10.0-19.0)vs.17.8(13.6-25.8)kg,P=0.003]in the ePTFE group.The conduit size was smaller(17.9±2.2 vs.20.5±3.0 mm,P<0.001)and the conduit Z score was lower(1.48±1.04 vs.1.83±1.05,P—0.048)in the ePTFE group.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rimary endpoints(log rank,T3=0.33)and secondary endpoints(log rank,P=0.35).Multivariate analysis identified lower weight at surgery[P=0.01;hazard ratio:0.75;95%confidence interval(CI)0.59-0.94]and homograft conduit use(P=0.04;hazard ratio:8.43;95%CI 1.14—62.29)to be risk factors for moderate or severe conduit insufficiency.No risk factors were found for moderate or severe conduit stenosis or conduit dysfunction on multivariate analysis.Conclusion Handmade tri-leaflet ePTFE conduits showed acceptable early and midterm outcomes in the absence of a suitable homograft,but a longer follow-up is nee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conduit HOMOGRAFT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reconstruction
原文传递
Transthoracic Salus Valve Feasibility Study: Short-Term Outcomes of a Transcatheter Self-Expandable Pulmonary Valve
3
作者 Jun Dong Junwu Su +7 位作者 Aijun Liu Jing Du Jing Yang Qiangqiang Li Bin Li Ming Yang Zhijun Wang Qian Bao 《Cardiology Discovery》 2023年第2期67-77,共11页
Objective:The size and morphology of the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i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long-term pulmonary regurgitation(PR)after native RVOT(NRVOT)reconstruction 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 Objective:The size and morphology of the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i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long-term pulmonary regurgitation(PR)after native RVOT(NRVOT)reconstruction 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feasibility,safety,and effectiveness of transcatheter pulmonary valve replacemen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safety,and effectiveness of a transthoracic Salus valve(Balance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Beijing,China)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to-severe PR after NRVOT reconstruction.Methods:Patients with moderate-to-severe PR after NRVOT reconstruction were selected between June 2021 and November 2021 at Beijing Anzhen Hospital.Demographic data as well as preoperative,intraoperative,and follow-up data were reviewed.Results:Ten patients with moderate-to-severe PR after NRVOT reconstruction underwent physical examination,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and 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even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or transthoracic Salus valve replacement.Six patients underwent implantation of the Salus valve successfully.One valve migrated and was embolized during recovery of the delivery device;the Salus valve was surgically explanted and sutured to the inner wall of the main pulmonary artery.At a mean follow-up of(5.5±1.1)months,dysfunction or migration of the Salus valve embolism was not observed.Conclusions:This early feasibility study demonstrates the feasibility,safety,and effectiveness of transthoracic implantation of a Salus valve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to-severe PR after NRVOT reconstruction.The short-term effectiveness is clear,medium and long-term effectiveness requires longer follow-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asibility study Pulmonary regurgitation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Transthoracic transcatheter pulmonary valve replacement
原文传递
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犬右心室流出道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吴忠仕 张竞超 +7 位作者 杨晓涵 胡建国 胡铁辉 程端 陈金兰 徐新华 李迎霞 胡野荣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 观察自制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犬右心室流出道后的血流动力学性能。 方法 应用经戊二醛处理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对 7只犬行肺动脉与右心室连接 ,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前后测定肺血流动力学 ,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通畅情... 目的 观察自制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犬右心室流出道后的血流动力学性能。 方法 应用经戊二醛处理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对 7只犬行肺动脉与右心室连接 ,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前后测定肺血流动力学 ,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通畅情况。 结果 重建术后 1年 7只犬均存活。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前后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均无明显改变 ,右心室舒张压无明显变化 ,收缩压和平均压显著增加 (P<0 .0 1)。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瓣膜关闭良好 ,无明显反流 ,跨瓣压差小 ;术后 1年超声心动图检测发现全部带瓣管道通畅 ,未见明显血栓形成 ,除 1只犬瓣叶活动稍差合并轻度反流外 ,其余犬瓣叶活动良好。心导管测压显示肺动脉与右心室之间压差为 3~ 19mm Hg(1k Pa=7.5 mm Hg) ,管道内舒张压显著高于右心室舒张压 ,右心室造影显示牛颈静脉带瓣管道和肺动脉无明显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颈 静脉带瓣管 右心室流出道 血流动力学 BJVC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医用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右室流出道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晖 陈华 +4 位作者 吴忠仕 张怀军 汤祖辉 章志龙 刘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11期806-808,共3页
目的应用牛颈静脉带瓣管道(BJVC)进行心脏右室流出道的重建,探讨BJVC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2005年10月至2009年5月共应用BJVC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15例。结果BJVC重建右室流出道1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3~24个月... 目的应用牛颈静脉带瓣管道(BJVC)进行心脏右室流出道的重建,探讨BJVC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2005年10月至2009年5月共应用BJVC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15例。结果BJVC重建右室流出道1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3~24个月,患者心悸、气促消失,活动耐力明显提高,心功能恢复至I~Ⅱ级,超声检测发现15例置入的管道通畅,无扩张,未见血栓形成,瓣叶活动良好,无明显反流,肺动脉跨瓣压差不大,吻合口无狭窄。结论BJVC用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右室流出道的重建可获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但远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 带瓣管道 右室流出道
下载PDF
自制三瓣叶Goretex管道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右心室流出道重建中的近期结果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昌伟 李守军 +3 位作者 张浩 刘锐 王首正 高华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06-808,共3页
目的:总结自制三瓣叶Goretex管道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右心室流出道重建中的近期结果。方法:2016-12至2017-06期间采用自制三瓣叶Goretex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患儿19例,平均年龄(5.9±3.6)岁,平均体重(20.2±8.2)kg。根... 目的:总结自制三瓣叶Goretex管道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右心室流出道重建中的近期结果。方法:2016-12至2017-06期间采用自制三瓣叶Goretex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患儿19例,平均年龄(5.9±3.6)岁,平均体重(20.2±8.2)kg。根据患者年龄和体重,制定右心室流出道的直径目标值,将0.1 mm Goretex膜剪裁三片相同大小的椭圆形作为瓣叶,6/0 prolene线单纯连续缝合至Goretex管道,自制成三瓣叶Goretex管道。采集患儿出院时超声心动图评价带瓣管道内瓣口狭窄和反流程度情况,出院后1个月门诊超声心动图复查随访观察。结果:右心室双出口6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4例,肺动脉闭锁4例,大动脉转位2例,共同动脉干1例,双根部调转术后外管道狭窄1例,主动脉瓣狭窄1例。单纯Rastelli术8例,Rastelli+Senning术1例,Rastelli+半Mustard术2例,Rastelli+上腔静脉右心房连接术(Glenn take down)2例,Rastelli+双侧双向Glenn例1例,右心室肺动脉外管道置换术3例,Ross术1例,共同动脉干矫治术1例;其中二次手术12例(63.2%)。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术后常规阿司匹林(3 mg/kg口服QD)抗栓,全组患者无院内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出院及随访时间1个月时超声心动图显示所有患者肺动脉瓣口均无狭窄,2例(10.5%)患者肺动脉瓣轻度反流,其余患者无反流。结论:自制三瓣叶Goretex管道重建先心病右心室流出道近期结果满意,但中远期结果需要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流出道 RASTELLI术 Goretex管道
下载PDF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护理 被引量:5
7
作者 周晓舟 靳晨亭 陈丽璇 《现代临床护理》 2007年第3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2例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治疗,并给予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结果52例均完成了射频消融治疗。随访2—60个月,根治率92.3%(48/52),有效率98.1%...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2例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治疗,并给予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结果52例均完成了射频消融治疗。随访2—60个月,根治率92.3%(48/52),有效率98.1%(51/52)。结论合理、细致的护理可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提高手术耐受性,且能及早发现和防治并发症,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 护理
下载PDF
膨体聚四氟乙烯片作肺动脉单瓣重建右室流出道的近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晓密 韩宏光 +6 位作者 王辉山 方敏华 徐莉莹 张春振 张晓慧 孟庆涛 都业君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4期267-270,共4页
目的 评价膨体聚四氟乙烯片(Gore-Tex片)作肺动脉单瓣重建右室流出道(RVOT)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2年6月至2013年6月对91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狭窄或闭锁的患者施行矫治手术,其中男51例,女40例。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狭窄67例,... 目的 评价膨体聚四氟乙烯片(Gore-Tex片)作肺动脉单瓣重建右室流出道(RVOT)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2年6月至2013年6月对91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狭窄或闭锁的患者施行矫治手术,其中男51例,女40例。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狭窄67例,法洛四联症合并Ⅰ型肺动脉闭锁12例,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瓣缺如5例,右心室双出口合并肺动脉狭窄3例,完全大动脉转位2例,肺动脉狭窄及室间隔缺损各1例。结果 术中采用厚度0.1 mm的Gore-Tex片作肺动脉单瓣的Dacron血管片重建RVOT,术后血氧饱和度为96%~100%,动脉血氧分压82~207 mm Hg,右室/左室收缩压比值0.22~0.70,右室与左、右肺动脉间的压力阶差小于10 mm Hg。左室射血分数0.53~0.80,右室射血分数0.52~0.71,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0.28~0.62 ml/m2。术后早期并发症:心包积液10例,低氧血症(氧合指数〈150)8例,心律失常7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例,残余室间隔缺损4例。术后随访3~48个月,无死亡和并发症的发生,其中76例RVOT早期瓣膜活动功能正常,15例单瓣固定在开放状态;87例无肺动脉单瓣狭窄,4例单瓣轻度狭窄;23例肺动脉瓣轻度反流,6例中度反流。结论 采用厚度0.1 mm的Gore-Tex片作单瓣重建RVOT,可获得满意的临床和血流动力学效果,近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瓣狭窄 肺动脉瓣闭锁 聚四氟乙烯 右室流出道重建术 单瓣
下载PDF
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消融靶点的电生理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彭晖 孙志军 +1 位作者 张鹤萍 吴永全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6期519-523,共5页
目的分析特发性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心律失常消融靶点特点,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导管射频消融的RVOT起源室性心律失常(PVCs/VT)患者38例,借助三维标测系统于PVCs/VT时建立右室流出道三维构图,分... 目的分析特发性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心律失常消融靶点特点,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导管射频消融的RVOT起源室性心律失常(PVCs/VT)患者38例,借助三维标测系统于PVCs/VT时建立右室流出道三维构图,分析有效消融靶点的电生理特点。结果所有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三维激动/电压标测显示,最早心室激动点/消融靶点均位于RVOT肺动脉瓣附近的电压移行区上(0.5-1.5 m V),即电压移行区与正常电压区的交界处;其中有4例造影及三维图像与CT融合证实于肺动脉瓣上标测消融成功,并在肺动脉瓣上可以记录到大于1.5 m V的电压电位(心肌组织)。结论电压移行区很可能是成功消融特发性RVOT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靶点区域;部分于肺动脉瓣上成功消融的室性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束延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室流出道 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 肺动脉瓣 导管消融
下载PDF
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犬右室-肺动脉连接后的钙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晓涵 胡铁辉 +2 位作者 吴忠仕 胡建国 张竟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19-1021,共3页
目的研究牛颈静脉用于重建右室-肺动脉连接后的钙化情况。方法以戊二醛鞣制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为研究对象,建立犬重建右心室-肺动脉连接动物模型,观察9 ̄10个月,通过原子光谱吸收法测定组织钙含量,以评价在体内循环系统中与血流接触的... 目的研究牛颈静脉用于重建右室-肺动脉连接后的钙化情况。方法以戊二醛鞣制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为研究对象,建立犬重建右心室-肺动脉连接动物模型,观察9 ̄10个月,通过原子光谱吸收法测定组织钙含量,以评价在体内循环系统中与血流接触的情况下,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的钙化情况。结果管壁钙含量为(22.05±10.78)μg/mg,瓣膜钙含量为(0.88±0.69)μg/mg,后者仅为前者的3.99%,经配对t检验分析,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瓣下管壁钙含量为(16.04±4.25)μg/mg,瓣上管壁钙含量为(28.07±17.98)μg/mg,配对t检验显示二者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瓣膜的基底部、交界部及游离缘3者之间的钙含量在统计学均无显著性差异,配对t检验显示P>0.05;结论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右室-肺动脉连接后,血管壁远较瓣膜容易钙化;瓣上管壁和瓣下管壁钙化程度无明显差异,瓣膜各部分钙化程度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颈静脉 带辩管道 重建左室流出通 钙化
下载PDF
光氧化处理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肺动脉与右心室连接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耀光 胡建国 +6 位作者 吴忠仕 胡铁辉 周新民 邓又华 王晖 徐朝军 马忠夏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97-300,共4页
目的 观察光氧化处理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用于重建右心室—肺动脉连接后,在体内循环系统中与血流接触条件下的抗钙化性能及其血流动力学性能。方法 以经光氧化反应处理的牛颈静脉带辩管道为研究时象,以单纯戊二醛交联固定的牛颈静脉带... 目的 观察光氧化处理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用于重建右心室—肺动脉连接后,在体内循环系统中与血流接触条件下的抗钙化性能及其血流动力学性能。方法 以经光氧化反应处理的牛颈静脉带辩管道为研究时象,以单纯戊二醛交联固定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作为对照,建立犬重建右心室—肺动脉连接的动物模型;实验动物饲养观察10个月后,通过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检查等方法评价两种不同方法固定处理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犬右心室—肺动脉连接后的血流动力学性能,并了解牛颈静脉管道内的瓣膜在犬的右心系统内的功能。屠宰实验动物后取出标本,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组织钙含量,von Kossa钙盐染色观察组织钙化情况。结果 心脏超声显示两组管道均通畅,瓣叶活动良好。光氧化处理组结扎肺动脉前、后直接测压及术后9-10个月通过心导管测压,所测得的跨瓣压差维持在较低水平,跨瓣压差无明显升高;戊二醛组结扎肺动脉前、后及术后9—10个月测得的跨瓣压差与光氧化组相似。光氧化组管道血管壁钙含量为7.60±8.02mg/g,戊二醛组管道血管壁钙含量为丝,05±10.78mg/g,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光氧化组和戊二醛组管道瓣膜钙含量分别为0.74±0.23mg/g和0.88±0.69mg/g,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光氧化反应处理固定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可用于重建右心室—肺动脉连接,血流动力性能良好,与自体肺动脉相当,远期血流动力学性能尚待进一步观察研究。光氧化反应处理固定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在狗的动物模型中,抗钙化性能优于戊二醛固定的牛颈静脉管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学 光氧化处理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的性能 原子吸收光谱法 光氧化反应 牛颈静脉带瓣管道 右心室流出道重建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带单瓣自体心包补片在右室流出道重建术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曦 张卫达 +3 位作者 王晓武 马涛 袁彬彬 梅鲁刚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研究带单瓣自体心包补片在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6-07/2010-12月期间收治的48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手术,其中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21例,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闭锁(pulmon... 目的研究带单瓣自体心包补片在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6-07/2010-12月期间收治的48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手术,其中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21例,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闭锁(pulmonary atresia,TOF+PA)12例,右心室双出口合并肺动脉瓣狭窄(double outlet right ventricleand pulmonary stenosis,DORV+PS)10例,永存动脉干(persistent truncus arteriosus,PTA)5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0.8~16.0(5.2±4.1)岁;术中采用自体心包补片加宽右室流出道,再剪一小块半圆形心包设计成单瓣,缝制于心包补片上,其直径相当于重建后肺动脉瓣环直径。术后随访39例,9例失访,时间2~36(17.1±9.5)月。结果术后无死亡患者,无右室流出道再狭窄,超声显示术后早期血液动力学效果满意;但术后2年只有20%(2/10)患者仍保存正常的肺动脉瓣功能。结论采用带单瓣自体心包补片行右室流出道重建术,操作简便、安全,术后早期能极好的阻止肺动脉瓣返流,其作用虽不能持久,但远期也不会出现右室流出道再狭窄,适当选用能降低围手术期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右室流出道重建术 自体心包补片 单瓣
下载PDF
永存动脉干纠治术中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7
13
作者 沈佳 徐志伟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比较采用自体肺动脉和外管道连接右心室的两种不同手术方法,以选择更佳的手术方案。方法2000年2月至2006年9月,我院共收治23例永存动脉干患者,手术年龄为1.5~63.3月龄。根据右心室切口与肺动脉连接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组:18例,采用... 目的比较采用自体肺动脉和外管道连接右心室的两种不同手术方法,以选择更佳的手术方案。方法2000年2月至2006年9月,我院共收治23例永存动脉干患者,手术年龄为1.5~63.3月龄。根据右心室切口与肺动脉连接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组:18例,采用自体肺动脉连接右心室;组:5例,采用外管道连接右心室至肺动脉。3例合并主动脉弓中断。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患者的早期生存情况、术后生存时间、再手术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或团体t检验分析患者远期肺动脉生长情况以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术后随访17例,随访时间2.14±1.97年(32.00d^6.95年),随访中无死亡。总生存率为91.30%(21/23),生存时间的95%可信区间为5.55~7.15年。1例因术后右室流出道梗阻(RVOTO)再次手术。组生存率为94.44%(17/18),组为80.00%(4/5)。术后组主肺动脉与右心室吻合口直径早期为1.01±0.26cm,远期为1.32±0.45cm(P=0.019);组术后主肺动脉与右心室吻合口直径早期为1.46±0.77cm,远期1.26±0.21cm(P=0.581);两组吻合口、左右肺动脉开口处血流速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近远期左、右肺动脉开口直径均大于组。组早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62.82%,远期为69.87%(P=0.026);组早期LVEF为58.17%,远期为64.00%(P=0.029),两组患者术后远期心功能均较术后近期明显改善。无因动脉干瓣膜反流而再手术者。结论永存动脉干手术成功率高,术后生存率及随访结果满意。采用自体肺动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使吻合口具有生长性,术后肺动脉及分叉处梗阻率低,术后心功能良好。术后早期死亡与合并主动脉弓中断及动脉干瓣膜反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永存动脉干 右室流出道重建 动脉干瓣膜
下载PDF
主动电极和被动电极在右室不同部位起搏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利民 沈童童 刘俊 《安徽医学》 2012年第7期850-852,共3页
目的比较主动电极和被动电极在右室不同部位应用时的各种参数,探讨主动电极在右室流出道起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需安装起搏器的患者60例,随机采用主动电极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VOTS)(主动电极组,n=30例)和被动电极右室心尖部起搏... 目的比较主动电极和被动电极在右室不同部位应用时的各种参数,探讨主动电极在右室流出道起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需安装起搏器的患者60例,随机采用主动电极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VOTS)(主动电极组,n=30例)和被动电极右室心尖部起搏(被动电极组,n=30例),记录2组术中测试及术后随访期程控的各项参数。结果 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及随访期均无并发症出现。主动电极组电极植入即刻起搏阈值较被动电极组高(P<0.05),而阻抗较被动电极组低(P<0.05)。术后心电图,主动电极组心室起搏时QRS波时限较被动电极组窄(P<0.05)。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程控各项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主动电极RVOTS起搏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电极 右室流出道 心脏起搏
下载PDF
异种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右室流出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龙小毛 林辉 李香伟 《广西医学》 CAS 2009年第10期1407-1409,共3页
目的观察去细胞牛颈静脉带瓣管道(B JVC)重建猪右心室流出道后的血流动力学。方法应用经去细胞(B组)及未去细胞(A组)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分别进行猪肺动脉与右心室连接,行超声心动图检测牛颈静脉带瓣管道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重建术后3个... 目的观察去细胞牛颈静脉带瓣管道(B JVC)重建猪右心室流出道后的血流动力学。方法应用经去细胞(B组)及未去细胞(A组)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分别进行猪肺动脉与右心室连接,行超声心动图检测牛颈静脉带瓣管道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重建术后3个月16头猪均存活。A组及B组牛颈静脉近端及远端吻合口口径、牛颈静脉反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近端及远端吻合口压差、跨瓣压差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细胞化的牛颈静脉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重建右室流道材料,但远期效果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颈静脉 右心室流出道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新型无支架生物瓣带瓣管道用于右室流出道重建
16
作者 张玉景 魏旭峰 +4 位作者 陈涛 金艳 顾春虎 王红兵 易定华 《心脏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64-67,71,共5页
目的:验证新型无支架生物瓣带瓣管道应用于右室流出道重建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7年11月~2008年5月,全组7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使用了新型无支架牛心包带瓣管道重建右室流出道,其中Rastelli手术6例、Nikaidoh手术1例。通过... 目的:验证新型无支架生物瓣带瓣管道应用于右室流出道重建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7年11月~2008年5月,全组7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使用了新型无支架牛心包带瓣管道重建右室流出道,其中Rastelli手术6例、Nikaidoh手术1例。通过术后不同时期超声检查结果,记录肺动脉压、血流速度、新建肺动脉瓣跨瓣压差及开口面积和返流情况,了解肺动脉管道直径、有无瘤样扩张以及远端吻合口压差等,对移植的无支架生物瓣带瓣管道的临床性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无吻合口渗血、心内膜炎、血栓栓塞等带瓣管道相关并发症发生,恢复顺利,均治愈出院。术后1~4月和6月以上超声检查均提示移植的管道通畅,管壁无变薄、钙化,无瘤样扩张,无明显肺动脉瓣返流等。结论:新型无支架生物瓣带瓣管道具有管壁弹性好、易于缝合、术后排斥反应少等优点,且有良好抗返流作用,早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瓣管道 先天性心脏病 右室流出道 重建
下载PDF
右室流出道重建材料研究进展
17
作者 龙小毛 林辉 《医学综述》 2009年第13期1990-1992,共3页
许多心脏病的外科矫治需要利用带瓣管道重建右室流出道,至今仍缺乏理想的重建材料。异种带瓣管道易钙化衰败,已被淘汰;同种带瓣管道目前应用较为广泛,但来源非常有限;带瓣牛颈静脉目前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具有研究前途的材料,但其材... 许多心脏病的外科矫治需要利用带瓣管道重建右室流出道,至今仍缺乏理想的重建材料。异种带瓣管道易钙化衰败,已被淘汰;同种带瓣管道目前应用较为广泛,但来源非常有限;带瓣牛颈静脉目前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具有研究前途的材料,但其材料处理方法及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室流出道 异种带瓣管道 同种带瓣管道 异种牛颈静脉带瓣管道
下载PDF
活性同种带瓣补片重建右室流出道研究
18
作者 冯德广 余海彬 +5 位作者 赵根尚 初佩俊 蒋素娟 郭龙辉 李红卫 徐成阳 《医药论坛杂志》 2005年第2期6-8,共3页
目的 探讨液氮冻存活性同种带瓣补片重建右室流出道后对右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2 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人行RVOT重建术,按跨环补片方法加宽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实验组(11例)采用同种带瓣补片,对照组(11例)采用心包补片,术毕测中心... 目的 探讨液氮冻存活性同种带瓣补片重建右室流出道后对右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2 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人行RVOT重建术,按跨环补片方法加宽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实验组(11例)采用同种带瓣补片,对照组(11例)采用心包补片,术毕测中心静脉压,术后用超声心动图测右心功能主要参数等指标。结果 两组手术均无死亡,主要临床资料两组间比较差别有高度显著性 (P<0.01),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液氮冻存的活性同种带瓣补片跨肺动脉瓣环加宽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可取得满意的防止肺动脉瓣反流效果,术后早期右心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瓣 右室流出道 补片 右心功能
下载PDF
国产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右室流出道
19
作者 李炳 江海 +4 位作者 阮鹏 陈予民 况军 刘传泉 魏远福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国产牛颈静脉带瓣管道(VBJV)在右室流出道重建术中的应用和术后早期临床疗效。方法:6例病人使用了完整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右室流出道。记录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用心脏超声对移植的牛颈静脉进行功能评价,检查新建肺动脉瓣跨... 目的:探讨国产牛颈静脉带瓣管道(VBJV)在右室流出道重建术中的应用和术后早期临床疗效。方法:6例病人使用了完整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右室流出道。记录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用心脏超声对移植的牛颈静脉进行功能评价,检查新建肺动脉瓣跨瓣压、移植牛颈静脉管道直径和有无瘤样扩张远端吻合口压差等。结果: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无栓塞等带瓣管道相关并发症发生,恢复顺利出院。术后3个月超声检查均提示移植的管道通畅,2例新建的肺动脉瓣轻度反流。结论:国产牛颈静脉带瓣管道易于获取,型号较齐全,移植后早期临床疗效满意,可作为一种右室流出道重建的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颈静脉带瓣管道 右室流出道 重建
下载PDF
小儿同种异体带瓣大血管片重建右室流出道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20
作者 石琴 张维青 赵晓燕 《南方护理学报》 2004年第5期27-28,共2页
笔者总结52例应用同种异体带瓣大血管片重建右室流出道治疗复杂先心病患儿的护理。心包填塞、低心排出量、乳糜胸、心律失常为右室流出道重建术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认为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及呼吸道管理,及时纠正心律失常,维持满意... 笔者总结52例应用同种异体带瓣大血管片重建右室流出道治疗复杂先心病患儿的护理。心包填塞、低心排出量、乳糜胸、心律失常为右室流出道重建术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认为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及呼吸道管理,及时纠正心律失常,维持满意的血压和脉压,保持良好的组织灌注,积极处理出血,防止心包填塞,严密控制感染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带瓣大血管片 右室流出道重建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