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稳定性[牙合]板联合正畸正颌治疗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伴髁突吸收患者的软硬组织及髁突变化的影响
1
作者 王叶青 李利彤 +1 位作者 李伟绪 曹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84-1290,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颌面部软硬组织和髁突变化情况以评估使用稳定性[牙合]板结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疗效。方法以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回顾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骨性Ⅱ类错[牙合]... 目的通过研究颌面部软硬组织和髁突变化情况以评估使用稳定性[牙合]板结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疗效。方法以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回顾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骨性Ⅱ类错[牙合]伴髁突吸收患者13例,男性3名,女性10名;年龄18~27(21.769±3.032)岁,所有患者接受稳定性[牙合]板联合正畸正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头影测量参数,评价患者面型改善情况;同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髁突高度和骨密度变化,评估患者骨质改建的影响。结果完成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各项硬、软组织参数较治疗前1个月趋于正常,除ANS-Me/N-Me和Pg-Pg′外,其余如SNA、SNB、ANB角等各项治疗前后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1个月相比,所有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髁突高度无显著变化,髁突最前点、顶点和最后点的骨密度均普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骨性Ⅱ类错[牙合]伴髁突吸收患者采用稳定性[牙合]板联合正畸正颌治疗,疗效显著且稳定,可以有效缓解关节症状并满足患者对面部美观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 髁突 稳定性[牙合]板 正畸 正颌
下载PDF
颌后经腮腺前穿咬肌入路联合可吸收接骨板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的效果
2
作者 王云肖 潘志燕 +5 位作者 代福月 董轩 韩立娜 马旭亮 田荣祥 孟卫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4期121-124,共4页
目的分析颌后经腮腺前穿咬肌入路联合可吸收接骨板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于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髁突中低位骨折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2例)。... 目的分析颌后经腮腺前穿咬肌入路联合可吸收接骨板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于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髁突中低位骨折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绕下颌角切口联合钛板钉固定治疗,观察组选择颌后经腮腺前穿咬肌入路联合可吸收接骨板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疗效,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6个月的口腔活动情况。结果两组术后面神经损伤、口偏斜、涎腺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6个月的张口、下颌前伸运动、下颌侧方运动幅度均高于术前,且术后6个月高于术后3个月(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的张口、下颌前伸运动、下颌侧方运动幅度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颌后经腮腺前穿咬肌入路联合可吸收接骨板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患者可提高其效果,减少术后切口感染情况,改善口腔活动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后经腮腺前穿咬肌入路 可吸收接骨板 髁突中低位骨折 面神经损伤
下载PDF
髁突骨折分型与治疗效果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尹晓东 陈东 焦晓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3-626,共4页
目的:分析髁突骨折的分型、治疗及疗效间的关系。方法:对58例髁突骨折以不同标准分型,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再分别以影像和临床标准(开口度、开口型、咬合关系、中线偏斜、咀嚼力、咀嚼痛、外形)评价治疗成功率,分析疗效,研究所选治疗是否... 目的:分析髁突骨折的分型、治疗及疗效间的关系。方法:对58例髁突骨折以不同标准分型,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再分别以影像和临床标准(开口度、开口型、咬合关系、中线偏斜、咀嚼力、咀嚼痛、外形)评价治疗成功率,分析疗效,研究所选治疗是否最佳。结果: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均在90%以上,手术治疗稍高,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正确进行髁突骨折分型,是髁突骨折治疗的重要环节,依据分型选择最佳治疗措施是获得理想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骨折 分型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中国全新世人群颞下颌关节尺寸的时代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海军 周亚威 +1 位作者 张全超 朱泓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6-424,共9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54例)、青铜铁器时代(189例)和近代(92例)成年男性颞下颌关节的多项测量项目的对比、分析,对中国全新世人群颞下颌关节测量性状的变异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近7000年来颞下颌关节的不同部位在全新... 本文通过对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54例)、青铜铁器时代(189例)和近代(92例)成年男性颞下颌关节的多项测量项目的对比、分析,对中国全新世人群颞下颌关节测量性状的变异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近7000年来颞下颌关节的不同部位在全新世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变化特点。髁突、冠突在全新世厚度变薄,髁突的变薄主要在新石器-青铜铁器时代,冠突的变薄主要在青铜铁器-近代。髁突面积在全新世也在缩小,在新石器-青铜铁器时代缩小的幅度更大。髁突顶缘弧度的变平、下颌窝的变浅主要发生在新石器-青铜铁器时代。髁突面积/下颌窝面积,其变化主要发生在青铜铁器时代。这些变化可能与生活环境、食物结构改变、下颌骨与头骨不同的演化速率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下颌窝 髁突 尺寸变化
下载PDF
髁突颈部骨折开放复位术临床及X线影像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程勇 龙星 +1 位作者 李小丹 杨学文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5期549-551,共3页
目的 :分析髁突颈部骨折的X线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表现 ;评价开放复位术后临床及X线结果。方法 :对2 0例 32侧髁突骨折手术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X线影像进行分析。结果 :X线片显示均为伴有移位的髁突颈部骨折 ,髁突仍位于关节窝内的 2 2侧 ... 目的 :分析髁突颈部骨折的X线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表现 ;评价开放复位术后临床及X线结果。方法 :对2 0例 32侧髁突骨折手术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X线影像进行分析。结果 :X线片显示均为伴有移位的髁突颈部骨折 ,髁突仍位于关节窝内的 2 2侧 ,位于关节窝以外的 10侧 ;骨折片间移位形成夹角 ,平均为 4 2 .78°,大于 90°者 5例 ,小于 90°者 2 7例。临床表现 :咬牙合关系紊乱、开口受限、开口型异常、下颌前伸及侧方运动障碍、面型不对称等 ,手术治疗后均得到改善 ,且病人主观感觉满意。术后X线片显示骨断端间对位良好。结论 :髁突颈部骨折影响患者咬牙合功能 ;骨断端间移位形成夹角 (大于 4 0°)的病例可作为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手术前后的X线诊断及随访应被认为是治疗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骨折 开放复位术 X线影像
下载PDF
口内切口内镜辅助下行髁突骨折复位内固定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继华 吴森斌 施素萍 《口腔医学》 CAS 2007年第5期230-231,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经口内行髁突骨折复位固定的可行性。方法经口内切口到下颌骨髁突外侧,辅以颊部小切口,利用内镜等特殊器械完成手术操作。结果复位固定3例患者,术后无面神经损伤,张口正常,咬合关系正常,咀嚼力正常。结论口内入路内...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经口内行髁突骨折复位固定的可行性。方法经口内切口到下颌骨髁突外侧,辅以颊部小切口,利用内镜等特殊器械完成手术操作。结果复位固定3例患者,术后无面神经损伤,张口正常,咬合关系正常,咀嚼力正常。结论口内入路内镜辅助下行髁状突骨折复位与固定的方法具有安全、创伤小、疤痕小等微创外科手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状突骨折 关节镜(内镜) 复位固定 口内切口
下载PDF
上颌动脉第一和第二段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善春 李振强 +3 位作者 贾亮 陆海 孙建森 彭大才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4年第6期361-363,共3页
目的 为临床下颌骨髁突手术相关解剖提供上颌动脉第一、二段的形态学资料。方法 用 3 2侧成人头颅标本 ,解剖上颌动脉至翼上颌裂处 ,观察其走行、毗邻和分支情况。结果 上颌动脉通常自下颌骨后缘后方 ( 2 .4± 1.3 )mm处起始 ,呈... 目的 为临床下颌骨髁突手术相关解剖提供上颌动脉第一、二段的形态学资料。方法 用 3 2侧成人头颅标本 ,解剖上颌动脉至翼上颌裂处 ,观察其走行、毗邻和分支情况。结果 上颌动脉通常自下颌骨后缘后方 ( 2 .4± 1.3 )mm处起始 ,呈“S”形( 71.9% )或直线形 ( 2 8.1% )越过髁突和下颌切迹的内面 ,该段即第一段 ,与髁突和下颌切迹关系密切。下颌动脉行至翼外肌下缘移行为第二段 ,紧贴翼外肌表面斜向内上 ,进入翼上颌裂之前与颊神经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动脉 应用解剖 下颌骨髁突
下载PDF
下颌偏斜患者髁突正中关系位与最大牙尖交错位三维位置不调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董艳玲 陈军 +1 位作者 邓锋 王睿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1-565,共5页
目的:分析下颌偏斜患者髁突正中关系(centric relation,CR)位与最大牙尖交错(maximum intercuspation,MI)位不调的三维特征,探讨其对牙颌面畸形正畸治疗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下颌偏斜患者34例为试验组,非偏斜患者50例为对照组,再将试... 目的:分析下颌偏斜患者髁突正中关系(centric relation,CR)位与最大牙尖交错(maximum intercuspation,MI)位不调的三维特征,探讨其对牙颌面畸形正畸治疗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下颌偏斜患者34例为试验组,非偏斜患者50例为对照组,再将试验组按有无颞下颌关节紊乱症分为2组。分别获取所有研究对象CR位、MI位时的咬合记录,记录CR位的干扰牙位,采用髁突移位测量仪测量CR位与MI位时髁突位置,比较干扰及CR-MI不调的比例、CR-MI在三维方向的偏移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干扰发生的比例在试验组、对照组分别为94.12%、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21,P=0.010)。2组的干扰均大多位于后牙区,分别占91.18%和68%;(2)CR-MI不调的比例在试验组为79.41%,对照组为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9,P=0.000);(3)经统计学分析,试验组中下颌偏斜侧与非偏斜侧CR-MI不调的比例(χ2=0.167,P=0.687)、CR-MI垂直向偏移量(t=0.283,P=0.779)、CR-MI矢状向偏移量(t=-0.743,P=0.463)均无明显差异(P>0.05);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组与无症状组比较,其下颌偏斜量、CR-MI的偏移量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下颌偏斜患者更易出现咬合干扰及CR-MI不调,故进行正畸治疗前有必要分析下颌偏斜患者CR-MI的一致性,在理想的颌位上确定正畸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关系 不调 下颌偏斜 髁突
下载PDF
面横动脉走行的CTA定位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兆林 华泽权 +1 位作者 鲍海宏 刘洋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1177-1178,共2页
目的应用计算机断层X线血管造影术(CTA)影像测量面横动脉与髁突周围手术的解剖位置关系,为在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及腮腺手术中寻找或避免损伤面横动脉提供指导。方法选择35名正常成人下颌骨髁状突及面横动脉CTA扫描图像,应用ADW4.2图像... 目的应用计算机断层X线血管造影术(CTA)影像测量面横动脉与髁突周围手术的解剖位置关系,为在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及腮腺手术中寻找或避免损伤面横动脉提供指导。方法选择35名正常成人下颌骨髁状突及面横动脉CTA扫描图像,应用ADW4.2图像处理软件测量颧弓中点上缘距面横动脉、颞骨关节结节最低点距面横动脉以及关节窝顶点(最高点)距面横动脉的距离的解剖位置。结果颧弓中点上缘距面横动脉的距离为(27.90±2.68)mm;颞骨关节结节最低点距面横动脉的距离为(15.15±2.42)mm;关节窝顶点距面横动脉的距离为(23.95±2.76)mm。左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做下颌骨髁突手术时采用耳屏前切口或耳屏-颌下联合切口时容易损伤面横动脉;参照测量获得的解剖数据以及测量时的定位点可以为术前体表确定面横动脉的基本位置及在术中定位解剖面横动脉的准确位置提供帮助,进而可以在髁突骨折手术中提前结扎面横动脉,防止术中损伤而引起不必要的大量出血或在术中直接避开面横动脉从而保留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周围手术 计算机断层X线血管造影术 面横动脉
下载PDF
髁突颈部骨折对下颌骨及髁突生长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瑜 夏斌 +3 位作者 杨禾丰 兰柳萍 陈建中 李松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25-31,共7页
目的建立大鼠髁突颈部骨折模型,研究髁突骨折对大鼠下颌骨及髁突生长的影响.方法用眼科剪造成雄性SD大鼠单侧髁突颈部横形骨折,以其对侧、非手术组及假手术组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后1、3、5、9周处死SD大鼠,行下颌骨及髁突的测量和影像学观... 目的建立大鼠髁突颈部骨折模型,研究髁突骨折对大鼠下颌骨及髁突生长的影响.方法用眼科剪造成雄性SD大鼠单侧髁突颈部横形骨折,以其对侧、非手术组及假手术组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后1、3、5、9周处死SD大鼠,行下颌骨及髁突的测量和影像学观察.结果骨折后患侧下颌升支高度、下颌体长度、下颌体宽度及髁突均较健侧及非手术侧小,髁突形态改变.结论动物模型具备良好的可行性及可重复性.髁突颈骨折后,应力改变对下颌骨和髁突的生长具有影响,可导致健、患侧下颌骨及髁突的不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髁突 骨折 生长
下载PDF
颌面部多发骨折临床特点的探讨 被引量:8
11
作者 管仪芳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目的:分析下颌骨不同骨折类型的骨折特点和并发症防治。方法 :312例下颌骨骨折经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将下颌骨骨折分型,分析其伴发骨折部位和特点。对下颌骨骨折行复位内固定术,伴髁突后上移位者配合磨牙区置垫的颌间弹性牵引治疗。结果... 目的:分析下颌骨不同骨折类型的骨折特点和并发症防治。方法 :312例下颌骨骨折经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将下颌骨骨折分型,分析其伴发骨折部位和特点。对下颌骨骨折行复位内固定术,伴髁突后上移位者配合磨牙区置垫的颌间弹性牵引治疗。结果:下颌骨单发线状骨折164例,多发线状骨折102例,粉碎性骨折46例。合并上颌骨骨折38例,颧骨骨折12例,鼻骨骨折13例,伴发外耳道前壁骨折48例,髁突后移位10例。髁突矢状骨折伴发外耳道前壁骨折比例,与其他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颏部合并髁突矢状骨折伴发外耳道前壁骨折比例,与单独颏部或髁突骨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例发生外耳道闭锁,2例术后发生颞颌关节强直,3例髁突后移位复位不良。结论:下颌骨骨折可为单发、多发及粉碎性,可合并上颌骨、颧骨、鼻骨、外耳道前壁骨折及髁突后移位。颏部、髁突矢状骨折易伴发外耳道前壁骨折,颏部合并髁突矢状骨折者伴发外耳道前壁骨折、髁突后移位的比例显著增高。诊治中应注意预防外耳道腔狭窄、颞下颌关节强直、关节后脱位等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髁突 外耳道前壁 骨折 髁突后移位 并发症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颞下颌关节软骨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国民 孙秀梅 +3 位作者 张明君 张茹慧 张伟 徐勇忠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改建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新西兰大耳白兔30只,分为术后24h和1、3、5、8周5个时间组及1个对照组,每组5只,用打击装置造成动物单侧下颌骨骨...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改建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新西兰大耳白兔30只,分为术后24h和1、3、5、8周5个时间组及1个对照组,每组5只,用打击装置造成动物单侧下颌骨骨折,行钛合金小夹板坚强内固定,按时间分组处死动物取双侧颞下颌关节标本,观察髁突和关节盘软骨的组织学变化,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髁突软骨细胞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Flt-1的表达,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计算阳性染色的灰度积分,应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配对q检验。结果:下颌外伤后双侧颞下颌关节髁突和关节盘均有不同程度损伤,髁突软骨增殖层和肥大层细胞胞质中检测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Flt-1的表达,表达阳性强度随愈合时间而变化,各组阳性染色的灰度积分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Flt-1对颞下颌关节髁突损伤的修复起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髁突 骨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新生
下载PDF
巨大髁突骨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3
作者 薛令法 王艳丽 +1 位作者 冯元勇 尚伟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61-264,共4页
骨瘤是常见的由分化成熟的骨组织构成的良性肿瘤,多来源于邻近骨质,发生于骨膜内层的骨母细胞,由成骨性纤维组织、成骨细胞及所产生的新生骨组成。发生于髁突的巨大骨瘤较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巨大髁突骨瘤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组织... 骨瘤是常见的由分化成熟的骨组织构成的良性肿瘤,多来源于邻近骨质,发生于骨膜内层的骨母细胞,由成骨性纤维组织、成骨细胞及所产生的新生骨组成。发生于髁突的巨大骨瘤较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巨大髁突骨瘤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组织来源、病理分型、鉴别诊断和治疗等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 骨瘤 病理学 手术治疗
下载PDF
经腮腺入路复位固定下颌骨骨折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凤和 冯良 +1 位作者 薛毅 赵然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95-96,共2页
目的:探讨经腮腺入路行髁突低位骨折和下颌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对22例低位髁突骨折和4例下颌支骨折采用经腮腺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26例(100%)均使用2块接骨板固定,26(100%)例咬合关系基本恢复到伤前情况,术... 目的:探讨经腮腺入路行髁突低位骨折和下颌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对22例低位髁突骨折和4例下颌支骨折采用经腮腺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26例(100%)均使用2块接骨板固定,26(100%)例咬合关系基本恢复到伤前情况,术后开口度26~48mm(平均38.3mm)。2例(8%)出现面神经颊支损伤症状,3个月内均恢复正常,未出现面神经永久损伤病例及涎漏等并发症。结论:经腮腺入路行髁突低位骨折和下颌支骨折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视野暴露好,复位固定可靠,面神经损伤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骨折 经腮腺入路 坚强内固定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髁突骨软骨组织修复重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智玲 魏志强 《医学综述》 2018年第19期3863-3867,3872,共6页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发病率较高,可导致髁突骨软骨缺损,但临床修复缺损的方法尚存在不足,骨软骨组织工程修复技术的发展使关节骨软骨缺损的再生修复有了较好的方法,但在修复过程中仍然存在骨软骨复合组织结构仿生修复不足、种子细胞来源...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发病率较高,可导致髁突骨软骨缺损,但临床修复缺损的方法尚存在不足,骨软骨组织工程修复技术的发展使关节骨软骨缺损的再生修复有了较好的方法,但在修复过程中仍然存在骨软骨复合组织结构仿生修复不足、种子细胞来源及支架材料与宿主组织间免疫反应影响修复质量等问题。干细胞外泌体在骨软骨组织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解决了种子细胞来源不足以及免疫排斥等问题,参与了支架材料与宿主周围组织的免疫反应中巨噬细胞的极化,对髁突骨软骨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组织工程 髁突 巨噬细胞 外泌体 仿生修复
下载PDF
髁状突骨折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关雪剑 李婧子 李永生 《中外医疗》 2017年第2期75-77,共3页
目的评价髁状突骨折治疗效果,总结治疗经验。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0—2015年接诊120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其中82例采用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治疗,其余采用保守治疗。术式采用耳屏前垂直向下做切口,4例超过耳垂,显露困难14例做辅助切口,适... 目的评价髁状突骨折治疗效果,总结治疗经验。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0—2015年接诊120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其中82例采用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治疗,其余采用保守治疗。术式采用耳屏前垂直向下做切口,4例超过耳垂,显露困难14例做辅助切口,适当延长切口;1例儿童患者,悬颅颌弹力固定,固定2周,早期进行开口训练,1周后,评价愈合情况,咬合不佳者,适当延长牵引时间,部分患者进行修整。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随访时间6~10个月、平均(7.4±1.4)个月;术前张口度低于术后(3.3±0.3)mm,术前张口偏斜发生率、颏点偏斜低于术后5.0%、(0.5±0.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42例次,对症处理后好转,末次随访未见咬合不良等并发症。结论髁状突骨折治疗方法基本成熟,内固定治疗是首选,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需做好对症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状突骨折 内固定 咬合
下载PDF
低位髁状突骨折的手术探讨
17
作者 赵永兴 陈松龄 +1 位作者 张兴 黄代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5-506,共2页
目的:探讨低位髁状突骨折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材料的选择。方法:选择25例低位髁状突骨折患者,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及钛板内固定。结果:全部伤口一期愈合,经观察3~6个月骨折端对合良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各种手术入路均有其优缺点,解剖... 目的:探讨低位髁状突骨折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材料的选择。方法:选择25例低位髁状突骨折患者,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及钛板内固定。结果:全部伤口一期愈合,经观察3~6个月骨折端对合良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各种手术入路均有其优缺点,解剖面神经入路,尤其对斜线型低位骨折效果更佳,小型钛板内固定效果优于微型钛板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状突 骨折 钛板 内固定
下载PDF
髁状突脱位骨折坚固内固定术25例疗效观察
18
作者 欧阳东 葛兴亮 顾晓明 《武警医学》 CAS 2003年第11期659-662,共4页
目的 评价髁状突脱位骨折开放复位并行坚固内固定(RIF)的长期治疗效果。方法 25名患者术后接受了平均4.5a的随访调查。根据(牙合)关系、颞下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术后X线片评价术后效果。结果 临床术后效果令人满意。放射学上,尽管骨折... 目的 评价髁状突脱位骨折开放复位并行坚固内固定(RIF)的长期治疗效果。方法 25名患者术后接受了平均4.5a的随访调查。根据(牙合)关系、颞下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术后X线片评价术后效果。结果 临床术后效果令人满意。放射学上,尽管骨折段经准确对位,但32%患者髁状突骨质与升支高度仍有改变。一般完全暴露和无血供的髁状突较部分保留血供的髁状突术后改变大。结论 坚固内固定对髁状突脱位骨折是有满意疗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状突骨折 坚固内固定 髁状突脱位 开放复位 疗效观察
下载PDF
23例髁突骨折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ITOUA.E.S.R. 潘玲 +1 位作者 李金荣 胡传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163-166,共4页
作者对23例髁状突骨折患者保守治疗16人,手术治疗7人,随访1~7年,以观察治疗前后髁状突骨折后成角和恢复情况与远期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为髁状突骨折移位角度,行保守和手术治疗者分别平均为26.81°和56.28°;年龄则分别... 作者对23例髁状突骨折患者保守治疗16人,手术治疗7人,随访1~7年,以观察治疗前后髁状突骨折后成角和恢复情况与远期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为髁状突骨折移位角度,行保守和手术治疗者分别平均为26.81°和56.28°;年龄则分别为24.62岁和35.86岁。根据此角度和年龄来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其远期效果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状突骨折 角度 年龄 治疗
下载PDF
切开复位治疗髁状突骨折的疗效分析
20
作者 杨彩玲 韩新光 《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06年第5期26-28,共3页
目的分析切开复位治疗髁状突骨折的疗效,探索更能提高髁状突骨折治疗效果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38例46侧髁状突骨折行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术后行临床和影像学观察。结果术后一年临床评价优良率为79%,无张口受限,关节疼痛及弹响,... 目的分析切开复位治疗髁状突骨折的疗效,探索更能提高髁状突骨折治疗效果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38例46侧髁状突骨折行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术后行临床和影像学观察。结果术后一年临床评价优良率为79%,无张口受限,关节疼痛及弹响,无面瘫症状。影像学评价优良率为65%,髁状突异常主要有骨折片移位,骨质吸收和成角畸形。结论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和规范的手术操作是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状突骨折 切开复位 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