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athological and Anatomical Findings in Cone Beam CT Scans of the Maxillary Sinus 被引量:1
1
作者 Eunice Kihara Mark Chindia +1 位作者 Tom Ocholla Mohamed Parker 《Open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14年第6期285-290,共6页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range and prevalence of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and demonstration of significant anatomical structures in the maxillary sinuses using the cone 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ic (CBCT) scan. Me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range and prevalence of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and demonstration of significant anatomical structures in the maxillary sinuses using the cone 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ic (CBCT) scan. Methodology: Case series of 60 CBCT scans of the maxillae. Results: Forty (67%) of the scans were of female patients while the rest (20, 33%) were of males. Remarkably, the majority of the scans were requested for those patients who sought dental implant fabrication. Overall, 35 (58%) scans demonstrated pathological features while 8 (13%)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anatomical structures. Pathological features included mucosal thickening in 26 (43%), polypoid lesions in 9 (15%), total antral opacification in 1 (2%) and foreign body in 1 (2%). The commonest anatomic feature was dental root protrusion into the maxillary sinuses in 8 (13%). Conclusion: The CBCT imaging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investigating the maxillary sinuses for pathology and the demonstration of the associated anatomic re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e Beam CT MAXILLARY ANTRUM Oral pathology
下载PDF
斑马鱼视网膜微细结构及发育特征
2
作者 冯丽萍 徐伊琳 +4 位作者 陈珣 刘大海 王军勇 王晓瑛 林金杏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05-112,共8页
目的探讨斑马鱼眼球和视网膜的微细结构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为其作为视觉研究模型奠定基础。方法分别选取不同周龄的8组斑马鱼,每组各6条,共48条。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斑马鱼眼球结构,并测量视网膜... 目的探讨斑马鱼眼球和视网膜的微细结构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为其作为视觉研究模型奠定基础。方法分别选取不同周龄的8组斑马鱼,每组各6条,共48条。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斑马鱼眼球结构,并测量视网膜各层厚度,分析其时空发育模式。从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上观察视网膜中各种细胞形态特征及神经连接方式,尤其是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结构差异。结果斑马鱼视网膜可分为色素上皮层、视杆视锥层、外界膜、外核层、外网层、内核层、内网层、神经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和内界膜等10层。与视锥细胞相比,视杆细胞的细胞核更小且电子密度更高。感光细胞终足整齐地排列在外网层,与水平细胞和双极细胞形成神经连接,并在其内观察到多条突触带。在斑马鱼视网膜中,最早发育的是神经节细胞层和内核层,随着斑马鱼的生长发育,视杆视锥层和色素上皮层厚度逐渐增长,10周左右视网膜的结构基本发育完成。结论斑马鱼视网膜形态结构典型,分层明显,神经细胞高度分化,外网层神经连接丰富。斑马鱼眼球发育特征与大多数哺乳动物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 透射电子显微镜 斑马鱼
下载PDF
Solitary Retinal Astrocytoma: A Case Series
3
作者 Takafumi Fuchino Tomayoshi Hayashi +6 位作者 Kiyoshi Suzuma Asuka Taneoka Kuniko Abe Naoe Kinoshita Haruna Yasui Takashi Kitaoka Junya Fukuoka 《Open Journal of Pathology》 2013年第2期60-64,共5页
Background: Astrocytic tumors of the retina are rare. We report and discuss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two cases of retinal astrocytoma along with presenting a current literature review. Case Presentation: Case 1 was a ... Background: Astrocytic tumors of the retina are rare. We report and discuss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two cases of retinal astrocytoma along with presenting a current literature review. Case Presentation: Case 1 was a 46-year-old Japanese female who became aware of her decreased visual acuity. A fundus photograph indicated the presence of a 5 mm hemispherical yellow-white tumor, retinal edema and hard exudate around the tumor. In case 2, a 36-year-old Japanese female became aware of her myodesopsia, and presented with a retinal tumor and vitreous hemorrhage in her right eye. Since the tumors occurred in the peripheral retina in both cases, endoresections were performed.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the tumors were composed of spindle-shaped cells with small nuclei,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astrocytes. Conclusion: Pathologically, it can be difficult to differentiate astrocytic tumors. Therefore, when making a diagnosis, it is important that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s be done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clinical findings. Since retinal astrocytoma has a favorable prognosis, provided proper treatment is administered, utilization of endoresection for peripheral astrocytoma may be advantageous in this patient gro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tina ASTROCYTOMA pathology
下载PDF
AB002.Cone rescue in retinitis pigmentosa by the treatment of Lycium barbarum(Random Clinical Trial)
4
作者 Henry Chan Hang-I Lam +9 位作者 Kwok-Fai So Raymond Chuen-Chung Chang Shiu-Ming Lai Chi-Wai Do Iris F.F.Benzie Chin-Pan Leung Kai-Yip Choi Man-Pan Chin Zhe-Chuang Li Wing-Yan Yu 《Annals of Eye Science》 2017年第1期356-356,共1页
Retinitis pigmentosa(RP)is a group of heredofamilial retinal disease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night blindness and progressive visual field loss.This study aims to study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Lycium barbarum(LB)on ... Retinitis pigmentosa(RP)is a group of heredofamilial retinal disease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night blindness and progressive visual field loss.This study aims to study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Lycium barbarum(LB)on retinal functions and structure of RP patients.The study is a double-mask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P subjects received scheduled eye examination including visual acuity(VA),Humphrey field analysis(HFA),ganzfeld flash electroretinogram(ffERG)an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The suitable subject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either LB-treatment or placebo groups with the supply of LB or placebo for 12 months.There were total 41 RP subjects(22 in LB group and 19 in placebo group)completed the 12 months intervention.The compliance rates for LB and placebo groups were 89.8%±12.5%and 85.3%±7.7%respectively.As compared with placebo group,there were no deteriorations of both high and low contrast VA in LB group(P<0.01).In addition,certain improvements of scotopic rod response and photopic cone response of ffERG were obtained in LB group(P<0.05).In the OCT measurement,an obvious thinning of macular thickness was observed in placebo group but not found in LB group(P<0.05).However,there were no changes found in the sensitivity of central visual field between two groups.Our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12-month LB treatment for RP patients had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n retina and is believed to delay or minimize the deterioration of visual function in R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tinitis pigmentosa(RP) Lycium barbarum(LB) NEUROPROTECTION cone retina
下载PDF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眼部病理改变 被引量:3
5
作者 巩亚军 邱凯瑞(综述) 周孝来(审校) 《眼科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25-238,F0003,共15页
视网膜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在胚胎起源上,视网膜和大脑均由神经管发育而来。因此,许多发生在大脑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往往会同时累及视网膜。而神经退行性疾病过程中相关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如病理性蛋白聚集和神经血管单元破坏也常能... 视网膜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在胚胎起源上,视网膜和大脑均由神经管发育而来。因此,许多发生在大脑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往往会同时累及视网膜。而神经退行性疾病过程中相关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如病理性蛋白聚集和神经血管单元破坏也常能在视网膜组织中被检测到。在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眼部的病理改变甚至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就已发生;其次视网膜易于观察且局部治疗操作便捷,因此近年来视网膜在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早期诊断和新型治疗方式探究等方面备受关注。该文对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眼部病理改变进行综述,旨在为大脑和视网膜神经退行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以及治疗研究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学 视网膜/病理学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额颞叶痴呆
下载PDF
强蓝光照射诱发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及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王文晶 盛帅 +1 位作者 任建涛 黄旭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87-1792,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长强蓝光照射后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8周龄健康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和3、6、12h实验组(n=12),对照组大鼠接受自然光照,实验组大鼠每日分别接受465±5nm、1... 目的:观察不同时长强蓝光照射后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8周龄健康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和3、6、12h实验组(n=12),对照组大鼠接受自然光照,实验组大鼠每日分别接受465±5nm、1000±100lx蓝光照射3、6、12h,连续光照8wk。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及石蜡病理组织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并分析不同方位及不同分层视网膜厚度、组织结构和功能变化。结果:OCT检查示,各组大鼠视盘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视网膜厚度组间比较均有差异(P<0.05),且除对照组和3h实验组上方视网膜厚度无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各方位视网膜厚度比较均有差异(P<0.05);各组大鼠平均视网膜总厚度、内界膜(ILM)-内核层(INL)厚度、外丛状层(OPL)-光感受器外节段(OS)厚度、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厚度比较均有差异(P<0.05),其中各组大鼠平均视网膜总厚度、OPL-OS厚度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5),对照组分别与3、12h实验组大鼠ILM-INL厚度比较均有差异(P<0.05),12h实验组分别与对照组和3、6h实验组大鼠RPE层厚度比较均有差异(P<0.05)。FFA检查示,对照组和3h实验组大鼠眼底均无明显荧光渗漏,6、12h实验组大鼠视网膜出现明显荧光渗漏和透见荧光,脉络膜背景荧光增强。HE染色结果示,实验组大鼠视网膜视细胞层细胞萎缩、凋亡,视细胞数目减少,部分细胞核淡染,随光照时间延长,RPE层出现萎缩变薄,且对照组和实验组视网膜视细胞数目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强蓝光照射可导致大鼠视网膜厚度变薄,且不同分层视网膜厚度变薄程度不同,也可导致视细胞层细胞数目减少甚至消失,RPE层局灶性萎缩,血管通透性改变,且随光照时间延长,视网膜组织结构及功能变化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光 视网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石蜡病理组织切片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下载PDF
Differential modulation by AMPA of signals from red- and green-sensitive cones in carp retinal luminosity-type horizontal cells
7
作者 杨如 杨雄里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1年第4期373-382,共10页
Intracellular recordings were made from luminosity-type horizontal cells (LHCs) in the isolated superfused carp retina and the effect of AMPA (α-amino-3-hydroxy-5-methylisoxa-zole-4-propionic acid), a glutamate recep... Intracellular recordings were made from luminosity-type horizontal cells (LHCs) in the isolated superfused carp retina and the effect of AMPA (α-amino-3-hydroxy-5-methylisoxa-zole-4-propionic acid), a glutamate receptor agonist, on these cells was studied. AMPA suppressed the responses of LHCs driven by red-sensitive (R-) cones whereas it potentiated the responses driven by green-sensitive (G-) cones. The AMPA effect could be completely blocked by GYKI 53655, a specific AMPA receptor antagonist, indicating the exclusive involvement of AMPA-preferring receptors. The AMPA effect persisted in the presence of picrotoxin (PTX) or di-hydrokainic acid (DHK), suggesting that the feedback from LHCs onto cones and glutamate transporters on cones may not be involve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re may exist different AMPA receptor subtypes with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n LHCs, which mediate signal transfer from R- and G-cones to LHCs,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UTAMATE receptor cone signal horizontal cell retina.
原文传递
大鼠死后视网膜细胞mRNA降解与死亡时间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陈晓瑞 易少华 +2 位作者 杨丽萍 朱传红 刘良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169-172,共4页
目的检测死后大鼠视网膜细胞mRNA的降解和死亡时间(PM I)的关系,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新方法。方法应用复合荧光RT-PCR技术,检测死后不同时间(2、4、6、8、10、12、14、16、18、20、22、24、26、28h)大鼠视网膜细胞β-actin、Pgk1和Rp l 4... 目的检测死后大鼠视网膜细胞mRNA的降解和死亡时间(PM I)的关系,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新方法。方法应用复合荧光RT-PCR技术,检测死后不同时间(2、4、6、8、10、12、14、16、18、20、22、24、26、28h)大鼠视网膜细胞β-actin、Pgk1和Rp l 4 mRNA水平,以立即处死大鼠作为对照。方差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死后28h内,大鼠视网膜细胞β-actin、Pgk1、Rp l 4 mRNA水平均随死亡时间的延长而下降。3个管家基因mRNA的降解与死亡时间的线性拟合回归方程分别为:Yβ-actin=-4436.205Xβ-actin+127581.7(r2=0.976),YPgk1=-1993.884XPgk1+57651.54(r2=0.973),YRp l 4=-1189.791XRp l 4+34533.46(r2=0.955)。结论大鼠死后视网膜细胞mRNA的含量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解,与死亡时间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死亡时间推断 视网膜 mRNA 复合荧光RT-PCR
下载PDF
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视网膜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文丹 刘双珍 +3 位作者 毛俊峰 谭星平 付春燕 吴晓英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1045-1048,共4页
目的:建立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动物模型,研究在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中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出生3wk的三色豚鼠随机分为3组:未遮盖组、单眼遮盖2wk组、单眼遮盖3wk组。对各组进行视网膜检影和A超测眼轴,眼底视网... 目的:建立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动物模型,研究在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中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出生3wk的三色豚鼠随机分为3组:未遮盖组、单眼遮盖2wk组、单眼遮盖3wk组。对各组进行视网膜检影和A超测眼轴,眼底视网膜光镜及电镜检查以及视网膜各层厚度分析。结果:豚鼠形觉剥夺后近视形成,眼轴延长;视网膜各层变薄,光镜及电镜下均有病理性改变。结论:对豚鼠进行无创性眼罩遮盖可建立有效的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视网膜内层在近视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觉剥夺性近视 视网膜 豚鼠 病理学
下载PDF
脉冲式电磁辐射辐照大鼠视网膜的病理改变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晖 沈学锋 +5 位作者 骆文静 何光彬 杨艳霞 陈景元 刘一萍 王强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43-1046,共4页
目的:观察脉冲式电磁辐射(EMR)辐照后大鼠视网膜病理形态变化特征.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和实验组(EX),实验组按辐照后2,12,24及72h分组,每组6只,进行视网膜光镜和电镜形态学观察.结果:光镜:实验组中2,12... 目的:观察脉冲式电磁辐射(EMR)辐照后大鼠视网膜病理形态变化特征.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和实验组(EX),实验组按辐照后2,12,24及72h分组,每组6只,进行视网膜光镜和电镜形态学观察.结果:光镜:实验组中2,12及24h组均可见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细胞核出现核质不均匀,核边界不清,内核层细胞核也有同样改变;电镜:实验组中2,12及24h组视网膜各层均出现线粒体肿大,内质网空泡样变,以24h组最为严重,72h组仅见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出现轻度线粒体肿大,内质网扩张.结论:大鼠脉冲式电磁辐射辐照后24h内对视网膜各层均可引起结构改变,72h后结构改变有恢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式电磁辐射 辐照 病理改变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 结构改变 正常对照组 形态学观察 24h 实验组 SD大鼠 变化特征 病理形态 72h后 细胞核 线粒体 内质网 出现 内核层 电镜 光镜 肿大
下载PDF
577nm阈下微脉冲激光与577nm激光光凝对兔视网膜组织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慧丽 王春燕 +2 位作者 李小丹 余海 傅燕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24-828,共5页
背景近年来研究表明,577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视网膜疾病可达到传统577nm激光光凝的治疗作用且对视网膜组织损伤小,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和敏感的靶细胞尚未完全阐明。目的探讨和比较577nm阈下微脉冲激光与577nm激光光凝视网膜后成年中华... 背景近年来研究表明,577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视网膜疾病可达到传统577nm激光光凝的治疗作用且对视网膜组织损伤小,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和敏感的靶细胞尚未完全阐明。目的探讨和比较577nm阈下微脉冲激光与577nm激光光凝视网膜后成年中华黑兔视网膜组织形态学变化,为577nm阈下微脉冲激光光凝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抽签法按照视网膜光凝条件不同将26只中华黑兔分为正常对照组(2只)、577nm激光组(6只)和阈下微脉冲激光组(18只),其中阈下微脉冲激光组按照激光工作负载率的不同亚分为9%、12%和15%阂下微脉冲激光组,每组各6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光凝后行彩色眼底照相及OCT检查,摘取兔眼球壁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兔脉络膜和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彩色眼底照相和OCT显示正常对照组兔眼视网膜组织结构清晰。9%阈下微脉冲激光组OCT扫描可见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稍模糊;12%阈下微脉冲激光组光凝斑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轻度水肿,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稍模糊;15%阈下微脉冲激光组可见光凝斑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明显水肿,RPE层局限性隆起;各阈下微脉冲激光组彩色眼底照相均未见光凝斑。577nm激光组兔眼彩色眼底照相可见灰白色光凝斑,OCT扫描层面可见视网膜呈多灶性隆起,视网膜各层组织结构模糊,伴浆液性神经上皮层脱离。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与正常对照组兔眼相比,9%和12%阈下微脉冲激光组兔眼脉络膜血管变形或出血,但视细胞形态结构、双极细胞层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层未见明显改变;15%阈下微脉冲激光组视细胞扁平状膜盘肿胀,双极细胞层和RGC层未见明显改变;577nm激光组兔眼视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和RGC层结构紊乱,RPE层变薄。结论577nm阈下微脉冲激光对脉络膜层和RPE层具有高度选择性,视网膜光凝后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损伤程度轻微,既可发挥治疗作用,又不损伤视网膜神经上皮;577nm激光视网膜光凝可对视网膜全层造成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凝 眼色素上皮/手术 视网膜/病理 阈下微脉冲激光
下载PDF
实验性网脱复位后未脱离区域视网膜组织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卉芳 张妍春 +3 位作者 朱赛林 杨新光 雷春灵 毕春潮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54-956,共3页
目的:研究视网膜脱离(RD)复位后未发生脱离区域的视网膜组织形态改变。方法:将2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灰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2只和实验组18只,实验组在显微镜下行视网膜下注射透明质酸钠建立视网膜脱离自动复位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10d、20d... 目的:研究视网膜脱离(RD)复位后未发生脱离区域的视网膜组织形态改变。方法:将2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灰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2只和实验组18只,实验组在显微镜下行视网膜下注射透明质酸钠建立视网膜脱离自动复位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10d、20d、30d处死实验兔并摘除眼球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未发生脱离区域的视网膜在复位早期表现为色素上皮层基本正常,感光细胞层、双极细胞层排列紊乱,感光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均有变性。结论:RD复位后视网膜上光感受器的不完全再生,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的不可逆变化,均可影响视功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病理学
下载PDF
FD—OCT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网膜厚度和体积的测量 被引量:8
13
作者 欧文 王泽飞 +1 位作者 方爱武 郑钦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4-158,共5页
背景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ACG)大发作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功能损害,了解PAACG发作眼视盘及黄斑区视网膜的结构改变对于判断患眼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傅里叶域OCT(FD-OCT)是测量视网膜结构的有用工具。目的采用FD—OCT... 背景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ACG)大发作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功能损害,了解PAACG发作眼视盘及黄斑区视网膜的结构改变对于判断患眼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傅里叶域OCT(FD-OCT)是测量视网膜结构的有用工具。目的采用FD—OCT对PAACG大发作后视盘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黄斑区厚度以及黄斑区体积的变化进行测量,并与正常眼进行比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临床试验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2年2月在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院确诊为PAACG且有一侧眼大发作的患者25例,并纳入同期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25人25眼为正常对照眼,于PAACG患眼大发作后2周由同一位操作熟练的检查者采用FD—OCT测量患者发作眼、对侧眼和正常对照眼RNFLT、黄斑区厚度及黄斑区体积。结果PAACG发作后2周内发作眼组视盘区平均RNFLT值为(125.72±28.57)μm,明显高于对侧眼组的(108.36±9.31)μm和正常对照眼组的(106.10±10.97)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发作眼组视盘上方、下方、鼻侧象限RNFLT值均明显高于对侧眼组和正常对照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视盘颞侧象限和颞下象限RNFLT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81、0.766)。发作眼组、对侧眼组和正常对照眼组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分别(283.72±18.33)、(280.28±16.85)和(289.14±10.60)“m,3个组间黄斑区各象限视网膜厚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H镕=2.048,P=0.136),其中对侧眼组视网膜厚度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眼组(P〈0.05),发作眼组与正常对照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4)。发作眼组、对侧眼组和正常对照眼组黄斑区总体积分别为(5.589±O.355)、(5.532±0.325)和(5.720±0.241)mm。,黄斑区各象限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27,P=0.363)。各组外环各象限厚度值均明显小于内环厚度值,内环及外环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值均呈鼻侧〉上方〉下方〉颞侧的趋势。PAACG患者发作眼和对侧眼在视盘内环颞侧、上方、鼻侧、下方和外环颞侧、中央区黄斑区厚度值及其体积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ACG发作眼发作2周内视盘区RNFL水肿比黄斑区更明显,发作眼和对侧眼的黄斑区视网膜均比正常对照眼变薄,其黄斑区体积均小于正常对照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方法 青光眼 闭角型 原发性 急性疾病 视神经纤维层 病理 视盘 病理 黄斑 视网膜
下载PDF
兔眼冲击伤后视网膜损伤的病理学变化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大维 谢伯林 +4 位作者 周继红 李晓炎 朱佩芳 蒋建新 杨志焕 《创伤外科杂志》 2001年第4期272-274,共3页
目的 探讨冲击伤导致视网膜损伤的病理学改变特点。方法 采用兔眼局部冲击伤模型 ,对伤前和伤后各时相点进行常规眼科检查 ,并取视网膜组织做常规HE染色光镜检查和环氧树脂 61 8包埋电镜观察。结果 眼部冲击伤后即刻见球结膜充血、水... 目的 探讨冲击伤导致视网膜损伤的病理学改变特点。方法 采用兔眼局部冲击伤模型 ,对伤前和伤后各时相点进行常规眼科检查 ,并取视网膜组织做常规HE染色光镜检查和环氧树脂 61 8包埋电镜观察。结果 眼部冲击伤后即刻见球结膜充血、水肿 ,脉络膜出血和玻璃体出血 ,视网膜损伤重于眼前节损伤 ,以眼底改变为主 ,有明显的视网膜血管改变 ,组织水肿、渗出、出血等改变。结论 眼部气体冲击伤以视网膜损伤最为突出 ,可导致视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伤 视网膜损伤 病理学改变 眼损伤 冲击伤
下载PDF
肺部亚厘米结节的CT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玉涛 赵晓东 +8 位作者 王海涛 周成伟 卢斌 朱勇刚 周银杰 葛明亮 张霞萍 邓生德 汪建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2期3846-3848,共3页
目的探讨肺部亚厘米结节的CT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部亚厘米结节患者37例(43枚结节),均经胸部CT检查发现肺部亚厘米结节,并在低剂量CT引导下行Hook-wire定位及胸腔镜手术治疗。以病理学... 目的探讨肺部亚厘米结节的CT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部亚厘米结节患者37例(43枚结节),均经胸部CT检查发现肺部亚厘米结节,并在低剂量CT引导下行Hook-wire定位及胸腔镜手术治疗。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分析CT对肺部亚厘米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 43枚亚厘米结节的病理学诊断:恶性结节25枚,其中原位腺癌11枚,不典型腺瘤样增生9枚(1枚合并肺脑膜瘤),微浸润性腺癌2枚,低分化鳞状细胞癌1枚,直肠癌肺转移1枚,类癌1枚;良性结节18枚,其中炎性肉芽肿6枚,结核3枚,间质性肺炎2枚,纤维组织结节2枚,炭末沉积1枚,肺内淋巴结增生2枚,硬化性血管瘤1枚,错构瘤1枚。CT诊断肺部亚厘米结节的敏感度为36.0%,特异度为94.4%,漏诊率为64.0%,误诊率为5.6%。结论 CT诊断肺部亚厘米结节敏感度较低,存在一定局限性,无典型恶性病变征象的肺部亚厘米结节患者应定期复查CT;对于高度怀疑恶性的肺部亚厘米结节,行Hook-wire定位技术及胸腔镜手术可以达到诊断和治疗的双重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病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病理学 诊断 肺部亚厘米结节
下载PDF
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对家兔视网膜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炜 宋建明 +5 位作者 田洁 陈伽俐 孔庆慧 李林 窦晓燕 司马晶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1716-1718,共3页
目的:观察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对家兔视网膜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家兔10只,体质量2.0~2.5kg,双眼无病变。分为4组,实验组3组每组3只6眼,对照组1只2眼,对照组每天双眼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3组分别每天双眼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5000U,... 目的:观察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对家兔视网膜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家兔10只,体质量2.0~2.5kg,双眼无病变。分为4组,实验组3组每组3只6眼,对照组1只2眼,对照组每天双眼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3组分别每天双眼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5000U,10000U和20000U,实验组和对照组每天穿刺抽取房水及玻璃体,用全自动血药浓度监测分析仪测量其浓度;第3d取视网膜制作光镜标本,观察视网膜细胞组织形态改变;使用TUNEL组织凋亡检测试剂盒进行凋亡检测。结果: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的3组家兔中,前房及玻璃体内庆大霉素药物浓度随注射天数增加;前房及玻璃体腔内药物浓度与结膜下注射之庆大霉素剂量正相关,玻璃体内药物浓度远低于前房内药物浓度(P<0.05);在光学显微镜下对比对照组,实验组家兔视网膜出现视锥、视杆细胞层变薄,溶解,节细胞层空泡形成甚至溶解,内外颗粒层细胞数变少等现象,且随着给药剂量增加,病理改变越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实验组内颗粒层凋亡细胞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且给药浓度越高,凋亡细胞计数越多。结论:研究显示,结膜下注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可引起视网膜病理改变及细胞凋亡增加,且其视网膜毒性与给药剂量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大霉素 视网膜 病理 凋亡
下载PDF
大鼠慢性酒精中毒自由饮模型视网膜及视神经病理改变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秉刚 李昀 +1 位作者 宋晓南 谢春香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27-730,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慢性酒精中毒自由饮模型,观察和探讨慢性酒精中毒性视网膜及视神经病理改变。方法 3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各18只。其中对照组饮用普通水;实验组酒精浓度从6、9、12%各5d递增至20%后以该浓度维持饲...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慢性酒精中毒自由饮模型,观察和探讨慢性酒精中毒性视网膜及视神经病理改变。方法 3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各18只。其中对照组饮用普通水;实验组酒精浓度从6、9、12%各5d递增至20%后以该浓度维持饲养。于第2月、3月、4月末行视网膜及视神经病理检查。结果实验组大鼠在3月及4月末视网膜单位长度内神经节细胞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3月及4月末实验组及对照组视神经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结果示实验组视神经单位面积内神经纤维减少,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大鼠慢性酒精中毒自由饮模型可用于模拟人类慢性酒精中毒性视网膜及视神经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酒精中毒 视网膜 视神经 病理 自由饮模型 大鼠
下载PDF
9例眼内出血性疾病误诊为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卫亚 何为民 罗清礼 《四川医学》 CAS 2011年第1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脉络膜下出血误诊为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华西医院眼科近27年来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9例视网膜或脉络膜下出血误诊为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就诊年龄31~82岁;病程5d~半年,4例在2... 目的探讨视网膜、脉络膜下出血误诊为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华西医院眼科近27年来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9例视网膜或脉络膜下出血误诊为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就诊年龄31~82岁;病程5d~半年,4例在2周以内;仅1例有高血压病史。主要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或视野遮挡;8例视力光感至数指,仅1例矫正视力达0.4;晶体混浊和玻璃体混浊各3例,眼底不能窥入6例,眼底镜检查可见肿物3例,1例伴视网膜脱离。辅助检查:7例B超提示球内实性肿块;6例MR I检查提示多系脉络膜黑色素瘤;3例CT检查提示球内占位;3例屈光间质透明者均未行FFA检查;所有患者均未行彩超检查。治疗:8例患者行眼球摘除术,1例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病理诊断:8例视网膜下出血,1例睫状体脉络膜下出血。结论对病史了解不全面、屈光间质混浊、缺乏必要的辅助检查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出血 误诊 视网膜 脉络膜 黑色素瘤 病理
下载PDF
高血压大鼠视网膜和肾脏微血管损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丹岩 段惠军 王长龄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65-69,T001,T002,共7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大鼠视网膜和肾脏微血管损害及两者的关系。方法手术切除大鼠一侧肾脏 ,部分结扎另一侧肾动脉 ,建立高血压动物模型 ,对照组模拟手术。活体检查大鼠眼底 ,检测肾功能 ,采用常规光镜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电镜... 目的探讨高血压大鼠视网膜和肾脏微血管损害及两者的关系。方法手术切除大鼠一侧肾脏 ,部分结扎另一侧肾动脉 ,建立高血压动物模型 ,对照组模拟手术。活体检查大鼠眼底 ,检测肾功能 ,采用常规光镜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电镜和组织化学电镜等技术 ,观察大鼠术后 2周、1个月、2个月、4个月 4个不同时间点视网膜和肾脏微血管的改变。结果①高血压大鼠眼底和肾功能从术后 2个月起即有明显损害 ;②高血压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基底膜 (retinalcapillarybasementmembrane ,RBM)和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 (glomerularcapillarybasementmembrane ,GBM )从术后 2个月起即普遍增厚 ;③高血压大鼠RBM和GBM的增厚伴有其构成成分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的增多 ,并伴有RBM和GBM上负电荷位点数目的减少 ;④高血压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和肾小球毛细血管分别在术后 2周和 1个月时出现内皮细胞下水肿 ,与基底膜脱离的现象 ;⑤高血压大鼠病程 4个月时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水肿变性 ,肾小球毛细血管上皮细胞病变较轻。结论高血压大鼠视网膜和肾脏损害有共同的病理学基础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下水肿 ,与基底膜脱离 ;基底膜增厚 ,伴有其上负电荷位点数目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并发症 视网膜 病理学 肾小球 大鼠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视网膜超微结构的改变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臻 卢艳 +1 位作者 王蓉 孙异临 《医学综述》 2013年第19期3597-3599,共3页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视网膜各层细胞形态学改变。方法 6月龄AD模型小鼠及6月龄c57小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取小鼠眼球,制备成半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视网膜各层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6月龄AD...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视网膜各层细胞形态学改变。方法 6月龄AD模型小鼠及6月龄c57小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取小鼠眼球,制备成半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视网膜各层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6月龄AD模型小鼠游行持续时间显著长于6月龄c57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模型小鼠游行的路径长度和穿越次数均显著大于c57小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模型小鼠的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外核层细胞、内网状层、内核层多层结构存在退行性改变。6月龄的AD模型小鼠脑内并未出现老年斑,但已经出现了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结论 AD模型小鼠视网膜多层结构存在神经退行性改变,这种改变早于颅内老年斑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动物模型 小鼠 视网膜 病理改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