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明理学的性说
1
作者 申绪璐(译)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3,共13页
北宋王安石承继唐代韩愈彰显孟子、肯定孟子的性善说,与程颢、程颐开创的道学派学者具有共同的性论基础。与王安石、程颢强调伦理意义上的善恶只是已发阶段的概念不同,南宋朱熹依据张载的心统性情与程颐的性即理,建立性情二层构架。同时... 北宋王安石承继唐代韩愈彰显孟子、肯定孟子的性善说,与程颢、程颐开创的道学派学者具有共同的性论基础。与王安石、程颢强调伦理意义上的善恶只是已发阶段的概念不同,南宋朱熹依据张载的心统性情与程颐的性即理,建立性情二层构架。同时,《大学》“身有所忿懥”的身、心理解反映了道学家不同的思想特色。有关性本善与无善无恶、尊德性与道问学的争论,反映了理学家不同的思想重点。尤其是尊德性与道问学对立的思想史叙事不断地再生产,直至今天仍保持着生命力。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可为代表,这样的叙事非常稳妥,但也因此需要保持警惕。一方面这样的叙事容易忽略不同学者思想的丰富性,另一方面即使强调“朱陆和会”的学者也不可避免地局限在朱陆对立的理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善论 无善无恶 朱熹 王阳明 陆九渊
下载PDF
朱子学的自我批判、更新与朱陆合流——以吴澄中庸学为中心 被引量:5
2
作者 许家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43,共8页
朱子学在后世传衍中逐渐显出异化为记诵口耳之学的一面,元代吴澄传承晚宋以来勉斋学派的批判创新精神,对朱子思想加以修正,彰显了潜伏已久的朱陆合流之思潮。以《中庸》诠释为例,草庐批评《中庸章句》过于精详而流于分裂,对全书章句作... 朱子学在后世传衍中逐渐显出异化为记诵口耳之学的一面,元代吴澄传承晚宋以来勉斋学派的批判创新精神,对朱子思想加以修正,彰显了潜伏已久的朱陆合流之思潮。以《中庸》诠释为例,草庐批评《中庸章句》过于精详而流于分裂,对全书章句作出了新的划分,突出尊德性对道问学的优先性,重新诠释"本心"概念,显示出宋元时期朱子学者经典诠释的创新能力,表明元代"朱陆合流"实为朱子学内部自我更新调适所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学 吴澄 中庸 朱陆合流
下载PDF
元代新安理学从“唯朱是宗”到“和会朱陆”的转向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成群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12,共7页
元初的新安理学家以宗朱为特征。他们奉朱熹之说为圭臬,做了大量的理学义理普及与文献整理工作,陈栎、胡一桂、胡炳文是其中代表性人物。唯知株守朱学常常会产生流弊,使朱学流为训诂之学。以朱升、郑玉、赵为代表的新一代新安理学家开... 元初的新安理学家以宗朱为特征。他们奉朱熹之说为圭臬,做了大量的理学义理普及与文献整理工作,陈栎、胡一桂、胡炳文是其中代表性人物。唯知株守朱学常常会产生流弊,使朱学流为训诂之学。以朱升、郑玉、赵为代表的新一代新安理学家开始寻求突破,从而使新安理学出现了"和会朱陆"的转向。朱升以"尊德性"统摄"道问学",郑玉力倡朱陆之同,而赵则认为朱陆"早异晚同"。新一代新安理学家"和会朱陆"思想,其实就是想用陆氏"发明本心"的思路来纠正宗朱学者偏执于语言训诂的流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朱 流弊 训诂 和会 转向
下载PDF
论唐君毅对朱陆工夫论异同之疏解及其误识 被引量:3
4
作者 杜保瑞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3-96,共14页
对于朱熹、陆九渊工夫论之差异,唐君毅主张象山谈立本心,自信即得,而朱熹却为对治气禀物欲之杂而有涵养、致知、察识的三义工夫的架构,其背景则有一宇宙论、心性论、工夫论的结构关系。唐氏认为,如依朱熹之心性论及所发之工夫论而言,朱... 对于朱熹、陆九渊工夫论之差异,唐君毅主张象山谈立本心,自信即得,而朱熹却为对治气禀物欲之杂而有涵养、致知、察识的三义工夫的架构,其背景则有一宇宙论、心性论、工夫论的结构关系。唐氏认为,如依朱熹之心性论及所发之工夫论而言,朱陆意旨相通,差在毫厘,但如依朱熹宇宙论立场,则此自信之工夫即非有其必然性,故应搁置朱熹宇宙论的讨论,而直视朱熹心性论及工夫论之意旨,如此则朱熹之工夫细密为细节,象山之工夫简易为纲领,两人无不可会通之理。其实,陆象山工夫论也预设了气禀说,也存在宇宙论的理论背景;而朱熹心性论、工夫论不能离于宇宙论,这是哲学基本问题的整体架构,这其中不存在宇宙论进路之工夫得以隔别心性论进路之工夫之可能。唐君毅在朱陆工夫论异同问题上,既有否定牟宗三、劳思光相关论点之处,同时又深受二者观点之影响,在理论上显得依违不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朱陆异同 工夫论 宇宙论 气禀说
下载PDF
明朝前期吴与弼的兼采朱陆之学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奇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49-52,共4页
吴与弼以一位程朱学者身份,主要关注的却是心学问题。在他的心学理论中,心既是一个认识主体,又是一个伦理本体。他既认为仁义礼智本具于心中,又认为心之外存在着天命,人有时只能"一听于天"。他的修养方法偏重于"反求于心... 吴与弼以一位程朱学者身份,主要关注的却是心学问题。在他的心学理论中,心既是一个认识主体,又是一个伦理本体。他既认为仁义礼智本具于心中,又认为心之外存在着天命,人有时只能"一听于天"。他的修养方法偏重于"反求于心",也注意到读书、应接事物一类下达功夫。他在坚持程朱理气学说的同时,又大量吸收陆九渊的心学。他的学说"实能兼采朱陆之长"。他的学说,通过弟子陈献章、再传弟子湛若水影响了王守仁,成为王守仁心学的源泉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与弼 王学源泉 明朝 唯心主义理学 朱学
下载PDF
吕祖谦的道德性命之学及其兼融朱陆的特点 被引量:1
6
作者 肖永明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2-15,44,共5页
吕祖谦重视对道德性命的探讨。他以"理"与"心"为其最高的本体范畴,力图将"天理"与"人心"融为一体,并在人性论与道德修养论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见解。他的道德性命之学体现出会通、兼融朱陆之学的... 吕祖谦重视对道德性命的探讨。他以"理"与"心"为其最高的本体范畴,力图将"天理"与"人心"融为一体,并在人性论与道德修养论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见解。他的道德性命之学体现出会通、兼融朱陆之学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祖谦 “天理” “人心” 人性论 修养论 朱熹 陆九渊 南宋
下载PDF
宋明理学与明清实学知行观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华祥 宋显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8-12,共5页
朱熹理学的"知先行后"和阳明学的"知行合一"的知行观,说到底都是在做格心的工夫。明清实学实现了从德性之知到闻见之知的转变,强调要从不断变化的"气"中去探求自然界、人类社会的规律,提出了"知行相... 朱熹理学的"知先行后"和阳明学的"知行合一"的知行观,说到底都是在做格心的工夫。明清实学实现了从德性之知到闻见之知的转变,强调要从不断变化的"气"中去探求自然界、人类社会的规律,提出了"知行相资,以行为贵"的知行观,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直接促进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理学 陆王心学 明清实学 知行观 科学精神
下载PDF
《近思录》朱子阶梯说的历史意义与影响
8
作者 程水龙 曹洁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49-56,共8页
入道之序在学术思想传承上异常重要,朱熹说:"《近思录》好看。四子,《六经》之阶梯;《近思录》,四子之阶梯"。此说为后世求学理学者建构了入门之阶,此朱学化的治学之道链接了理学与传统儒学之间的沟堑。中国历代程朱学者对&qu... 入道之序在学术思想传承上异常重要,朱熹说:"《近思录》好看。四子,《六经》之阶梯;《近思录》,四子之阶梯"。此说为后世求学理学者建构了入门之阶,此朱学化的治学之道链接了理学与传统儒学之间的沟堑。中国历代程朱学者对"朱子阶梯说"的继承与发展,推动了程朱理学广泛传播,史上《近思录》大量注本、续仿编本,又成为此书的辅助阶梯,不断满足着各时代学者登阶之需,衍生出的阶梯说新构想为人们提供了多条"入道之阶"。理学传入东亚后,《近思录》长期在朝鲜半岛、日本享受着"经典"待遇,其朱子学者不断赞许《近思录》的入道功用,所构建的本土化朱子学阶梯为理学广泛传播发挥了积极历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思录》朱子阶梯说 东亚 历史意义与影响
下载PDF
对唐君毅谈朱陆异同源流之反思
9
作者 杜保瑞 《宜宾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7,共7页
唐君毅对宋代儒学朱陆之争的解说别具深意,认为两者共出一源、同溯二程,只是在学圣成贤的工夫论上各现峥嵘;其实二贤之论始终相涵、博约相资,不论涵养、致知或省察,只要善会其意,善用其心,皆可使本心呈现、增扩存养;而如对朱陆的会通不... 唐君毅对宋代儒学朱陆之争的解说别具深意,认为两者共出一源、同溯二程,只是在学圣成贤的工夫论上各现峥嵘;其实二贤之论始终相涵、博约相资,不论涵养、致知或省察,只要善会其意,善用其心,皆可使本心呈现、增扩存养;而如对朱陆的会通不以其道,则难免徒生门户之见、意气之争,如古今八百年来诸多学者的轻易之论。唐君毅意旨细腻,分解绵密,虽过多翻折推说,却实为正本清源之举,一扫前人之窠臼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朱熹 陆象山 二程 朱陆之争 工夫论
下载PDF
孤本《紫阳大指》文献发覆
10
作者 刘国宣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7年第3期85-89,共5页
南京图书馆所藏清抄本《紫阳大指》是一个孤本,撰者秦云爽是清初浙籍理学家。在理学兴盛而学者好辨朱陆(王)异同的当时,秦氏采取了摒弃门户之见的调停立场,因以招致陆陇其、应撝谦等宗朱学者的驳难,成为清初理学史上不宜漠视的个案。
关键词 《紫阳大指》 秦云爽 理学 朱陆异同
下载PDF
从朱陆之辩看“为学功夫”思想的演变过程
11
作者 孙伟民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76-78,共3页
朱学和陆学同属宋学,但二者学说的禀赋和治学方法有着很大的区别。朱熹主张泛观博览、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先立其大、发明本心。鹅湖之会、铅山之会、南康之会主要涉及朱陆在"为学功夫"的演变过程。
关键词 朱学 陆学 朱陆之辩 为学功夫
下载PDF
朱熹与陆九渊“物”论比较研究
12
作者 段博雅 《焦作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5-8,11,共5页
朱熹与陆九渊分别是宋明时期理学与心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朱、陆哲学比较研究是近现代学者研究宋明儒学的一个重要视角。"格物致知"是朱、陆哲学中论述过的观点,文章试图以"物"为切入点,在阐释朱、陆从不同角度论述&q... 朱熹与陆九渊分别是宋明时期理学与心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朱、陆哲学比较研究是近现代学者研究宋明儒学的一个重要视角。"格物致知"是朱、陆哲学中论述过的观点,文章试图以"物"为切入点,在阐释朱、陆从不同角度论述"物"的基础上,对比二人的功夫论,以此来深刻理解二人的哲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物 致知 功夫论 异同
下载PDF
重视朱熹陆九渊学说研究的存异聚同——刍论理学构建与发展中的“心学”
13
作者 朱清 《闽台文化研究》 2021年第1期42-46,共5页
朱熹与陆九渊的学说及其应用履实在政治上高度一致,有助于巩固国家一统和保障民生民利,完全符合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进而言之,朱陆学说之"同"大于"异",二者论"心"的歧见已然是非本质的区别。心学研究要... 朱熹与陆九渊的学说及其应用履实在政治上高度一致,有助于巩固国家一统和保障民生民利,完全符合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进而言之,朱陆学说之"同"大于"异",二者论"心"的歧见已然是非本质的区别。心学研究要把握主干,不应纠缠于枝节。心学为中国学术界注重思想聚同与解放思想的辩证统一,为中国社会意识形态既要保持正确导向又要激发旺盛活力提供了科学的思维。这是心学在当代的重大价值,也是研讨心学的一个重要视阈。心学思想在当代可以作为一种重要思想资源。比如,学习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想应该在"心"上体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建设,可以从心学得到启发。在诸多重要思想领域和理论发展空间,心学都可以焕发其内蕴的勃勃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学 朱熹 陆九渊 存异聚同
下载PDF
朱陆“心学”及其异同的几点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金春峰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0-97,共8页
朱熹尽管批陆为禅,其学亦吸收了佛禅的“明心见性”思想。陆九渊虽自谓“心即理”之说得自孟子,实亦受到程朱影响。要之,二人都讲道德本心,分歧只在“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关系上。朱子强调二者相辅相成,实则在“道问学”上用力较勤... 朱熹尽管批陆为禅,其学亦吸收了佛禅的“明心见性”思想。陆九渊虽自谓“心即理”之说得自孟子,实亦受到程朱影响。要之,二人都讲道德本心,分歧只在“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关系上。朱子强调二者相辅相成,实则在“道问学”上用力较勤。象山强调“先立乎其大”“发明本心”,但亦未尽废“道问学”。朱批评陆自信太过,陆则以朱为支离。然而正是这些差异,使得朱陆之学得以相辅而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心学 尊德性 道问学
原文传递
朱陆争辩钩沉——兼析陆九渊心学的理论意义和重要价值
15
作者 彭彦华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110,共15页
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的思想分歧可以概括为四点:一是由于对“理”的理解不同,朱陆在“为学之方”上存在分歧——朱“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陆“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谈“穷理”(“道问学”),陆说“明心”(“尊德... 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的思想分歧可以概括为四点:一是由于对“理”的理解不同,朱陆在“为学之方”上存在分歧——朱“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陆“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谈“穷理”(“道问学”),陆说“明心”(“尊德性”);在为学目的上也有分歧——朱以穷理修身为读书之目的,陆把读书为学归结到实理实事上。二是由于对“气”的理解不同,朱陆在为学宗旨以及修养方法上存在分歧:陆讲“尽我之心”“易简工夫”,朱讲“存天理灭人欲”“格物居敬”。三是朱陆对“心”的理解不同,朱熹有“道心”(义理之心)、“人心”(物欲之心)之分,象山认为“本心”既是道心也是人心,二者合一。四是朱陆关于本体的争论,即世界的本原是无极还是太极、阴阳是形器还是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理学 陆九渊心学 朱陆争辩 朱陆异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