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韩愈教育思想的儒学基础
1
作者 吴涛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年第5期30-32,41,共4页
韩愈是儒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地位的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儒学思想包括道统观与心性观两个部分,并是其教育思想的来源和基础。在道统观的基础上,韩愈作《师说》,大力倡导师道尊严;在心性观的基础上,韩愈提出了以教传道、育才兴... 韩愈是儒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地位的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儒学思想包括道统观与心性观两个部分,并是其教育思想的来源和基础。在道统观的基础上,韩愈作《师说》,大力倡导师道尊严;在心性观的基础上,韩愈提出了以教传道、育才兴国、因材施教、兼采众家等一系列教育思想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儒学思想 道统观 心性观 教育思想
下载PDF
荀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扬——儒家道统的反思及其重建 被引量:1
2
作者 曾暐杰 《临沂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25-30,共6页
唐宋以来视荀子为歧出,认为孔孟一系才是正宗。然跳脱如此框架,破除"以孟解孔""以孟批荀"的框架,重新检视孔子不言之"性"与"天道",可以发现荀子的"性恶论"与"天人之分"其... 唐宋以来视荀子为歧出,认为孔孟一系才是正宗。然跳脱如此框架,破除"以孟解孔""以孟批荀"的框架,重新检视孔子不言之"性"与"天道",可以发现荀子的"性恶论"与"天人之分"其实与孔子的观点一脉相承。而《荀子》一书之所以集中论述"性恶"与"天人之分"的思维,正是为批驳孟子悖离传统——擅改"性"之内涵并过度强调"天人合一"的内在思维,欲捍卫儒家之正统而不得不做出的批判。这不仅不是儒学之歧途,反倒反映荀子作为儒学正宗的合理性。只要能够正确理解"性恶"是在"礼义"脉络下的"自然人性论";而"天人之分"是"合中有分"的天人关系表述,孔荀学说便无磗格。由此便可以重构儒学道统,建立"孔荀"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荀子 孟子 儒家道统 性恶 天人之分 天道
下载PDF
从《荀子》与《圣经》看中西人性善恶观异同 被引量:1
3
作者 Aaron Kalman(龙爱仁)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61-67,73,共8页
"人性"问题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问题之一。《荀子》与《圣经》对此都做出了深刻的探讨。不同于儒家孟子的"性善论",荀子提出了"性恶论",他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化性起伪"以积善成德,最终达成个人... "人性"问题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问题之一。《荀子》与《圣经》对此都做出了深刻的探讨。不同于儒家孟子的"性善论",荀子提出了"性恶论",他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化性起伪"以积善成德,最终达成个人道德与社会秩序的完满。《圣经》是犹太教与基督教最重要的圣典。在这两个宗教中,上帝是造物主,也是道德的最终原则。基督教中,人类有"原罪",人性是恶的,需要用神性代替人性,最终获得救赎。犹太教中没有"原罪"的观念,世界中的恶是神的惩罚,选民需遵循耶和华的律法以期获得福报。中西方对"人性"问题的不同解释与解决方法既与其不同的社会产生环境有关,又影响了各自社会思想和文明秩序,并将在人类今后的发展中继续产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性恶论 礼义 《圣经》 立约 原罪
下载PDF
浅论韩愈与李翱排佛思想的不同
4
作者 巨利宁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1期35-36,共2页
佛教在唐代走向鼎盛,在理论上得到空前发展,而作为中国正统思想代表的儒学虽然表面兴盛,但实际上处于一种衰落状态。面对儒学衰微,韩愈、李翱挺身而出,举起重振儒学的大旗,直面佛老挑战。韩愈与李翱关系介于师友之间,李翱继承了韩愈排... 佛教在唐代走向鼎盛,在理论上得到空前发展,而作为中国正统思想代表的儒学虽然表面兴盛,但实际上处于一种衰落状态。面对儒学衰微,韩愈、李翱挺身而出,举起重振儒学的大旗,直面佛老挑战。韩愈与李翱关系介于师友之间,李翱继承了韩愈排佛精神,但与韩愈的排佛思想特别是心性论思想相比较而言,却存在很大不同。因此对两者的排佛思想进行分析比较,有利于加深对唐代儒家排佛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李翱 排佛 人性论 道统
下载PDF
论“韩李”之学与理学滥觞
5
作者 许宁宁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4年第22期185-186,共2页
宋明理学的产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然溯其源头可至唐中叶的韩愈和李翱。韩愈站在时代的高度,痛斥佛老,力图重振儒学,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道统"论和"性三品"说,其道统思想上承孔孟、下... 宋明理学的产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然溯其源头可至唐中叶的韩愈和李翱。韩愈站在时代的高度,痛斥佛老,力图重振儒学,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道统"论和"性三品"说,其道统思想上承孔孟、下启程朱,开宋代理学道统论之先河,是承前启后,联结两端的中间环节。与韩愈亦师亦友的李翱修正了韩愈的"性三品"说,提出了"性善情恶"的"复性"说,这不仅开启了理学心性论的先河,也为宋代理学融合三教做出了表率。据此而言,以韩愈和李翱为代表的儒学复兴运动,可以算是宋代理学的先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道统”论 李翱 “性三品”说 “复性”说
下载PDF
蔡沈《书集传》对“伊尹放太甲”的解读与开展——基于人性论与道统论的考察
6
作者 樊智宁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8-26,共9页
传统《尚书》学对“伊尹放太甲”的解读有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体现出政治与德性的张力。蔡沈《书集传》从人性论与道统论的视角考察“伊尹放太甲”,调和了政治与德性张力。在人性论方面,蔡沈开展出圣人可学而近之而不可至之的观点,认为... 传统《尚书》学对“伊尹放太甲”的解读有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体现出政治与德性的张力。蔡沈《书集传》从人性论与道统论的视角考察“伊尹放太甲”,调和了政治与德性张力。在人性论方面,蔡沈开展出圣人可学而近之而不可至之的观点,认为成为贤人比成为圣人更具有普遍性与现实性。并且,蔡沈亦力求将贤人投入到政治实践之中。在道统论方面,蔡沈将道统与政统交融合一,将“革命”论视为道统传承的新形式。此外,蔡沈亦开展出“一德”论,使得“伊尹放太甲”成为道统传承的重要环节,从而完善了朱熹提出的道统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沈 《书集传》 “伊尹放太甲” 人性论 道统论
下载PDF
“天人合一”观之原点辨正 被引量:5
7
作者 唐代兴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4,共10页
近年,日渐趋热的"天人合一"研究大都将其理解为"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想象性研究虽基于"拯救人类"和解决环境危机之美好期待,却与其本意相违。张载所提出的"天人合一"中,"人"专指... 近年,日渐趋热的"天人合一"研究大都将其理解为"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想象性研究虽基于"拯救人类"和解决环境危机之美好期待,却与其本意相违。张载所提出的"天人合一"中,"人"专指圣人、大人;"天"意谓天德、天道。其"天人合一"思想土壤是"天人性一",并蕴含"天人相类"和"天人相通",其生存论诉求是"天人相生",这就是人理、人道向天德、天道"合生"为"圣"。张载倡"天人合一",是为改变自积其弱的儒学状况、重建义理之学和儒家道统而"求其大体":他从"天人性一"出发,探求建构天人相类、天人相通、天人相生之大义理。这个大义理就是"天人合一",它构成张子重建义理之学和儒家道统的总法门、总纲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天人相生 穷神知化 穷理尽性 义理之学 儒家道统
原文传递
传心与儒家道统传承
8
作者 李春颖 《哲学门》 CSSCI 2012年第2期143-156,共14页
儒家之道统,自唐代韩愈以来备受重视。到了宋代,道学者普遍以“传心”来指称儒家道统传承。虽然“传心”作为儒家道统传承受到宋明道学者的广泛认同,但其中涵盖的问题却一直隐而未发:首先,儒家言“性善”,宋明理学认为“性即理”,那么... 儒家之道统,自唐代韩愈以来备受重视。到了宋代,道学者普遍以“传心”来指称儒家道统传承。虽然“传心”作为儒家道统传承受到宋明道学者的广泛认同,但其中涵盖的问题却一直隐而未发:首先,儒家言“性善”,宋明理学认为“性即理”,那么为何儒家道统传承被称为“传心”而非“传性”?其次,心学和理学都接受“传心”这一概念,但其内涵在心学与理学之间却存在本质上的差异,这点学界关注较少。本文通过对二程、朱熹、张九成、胡宏思想的分析,来展现“传心”在宋代道学中的丰富内涵。特别是通过张九成与朱熹的对比,彰显出儒家道统传承的内容和方式在理学与心学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心 人心 道心 天理 人欲 道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