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前期儒学的分化与台阁体、山林诗的分野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文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8-115,共8页
明代前期(1369-1487),就儒学而言,有在朝的儒学与在野的儒学(心学)之分,就诗学而言,有台阁体与山林诗之分。台阁体关注富贵气象,山林诗关注隐逸气象;台阁体以取法雍容典雅、明丽高华的盛唐七律为特征,山林诗则致力于承续从陶渊明到王、... 明代前期(1369-1487),就儒学而言,有在朝的儒学与在野的儒学(心学)之分,就诗学而言,有台阁体与山林诗之分。台阁体关注富贵气象,山林诗关注隐逸气象;台阁体以取法雍容典雅、明丽高华的盛唐七律为特征,山林诗则致力于承续从陶渊明到王、孟、韦、柳的一脉。台阁体与山林诗的分野,其形成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儒学的分化无疑是重要背景之一。台阁体与在朝的儒学,山林诗与在野的儒学(心学),存在着密切而内在的关系。对此一关系的揭示,可以深化对明代前期诗学、儒学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认识,并为哲学与文学关系的思考提供一点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前期 儒学 台阁体 山林诗
下载PDF
山林道教向都市道教的转型:以唐代长安道教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泽洪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6-52,共7页
唐代长安道教宫观大量设置,各名山宫观道士汇聚长安,积极介入社会政治文化活动,这反映道教史上山林道教向都市道教的转型。唐代长安道士注重弘道,道教与儒释共同鼎立而为三教,道学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
关键词 长安道教 长安道士 三教论衡 讲经 城市山林
下载PDF
从薛瑄诗歌的主体意识看明初理学对诗歌创作影响的复杂性 被引量:1
3
作者 曾留香 邹定霞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1期100-107,共8页
以往研究多强调明初理学“存理灭欲”对诗歌发展的消极影响,而理学关注人的主体意识的一面被忽视。明代理学家薛瑄的诗歌重视自我表达、开拓个人精神世界、书写自我性情趣味,他将主体的审美意趣与客观的物象相互渗透,形成一种有情、有... 以往研究多强调明初理学“存理灭欲”对诗歌发展的消极影响,而理学关注人的主体意识的一面被忽视。明代理学家薛瑄的诗歌重视自我表达、开拓个人精神世界、书写自我性情趣味,他将主体的审美意趣与客观的物象相互渗透,形成一种有情、有我、有悟的“曾点气象”,从而发扬了理学本身所倡导的主体意识和自得之趣,为诗歌创作找到一条兼容理学精神与文学趣味的路径。明代诗歌没有停滞于台阁体的呆板纤弱之途,走向了关注主体自我,重视个性表达的符合明代文学未来发展方向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主体意识 薛瑄 山林诗 台阁体
下载PDF
试论清代书院诗中的山林文化
4
作者 牛文明 张华岭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41-146,共6页
书院诗自产生之日起就与山林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清代书院诗作为清人书院生活的艺术写实,在描绘自然山水景观的同时,还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儒家山林教学的时代写照;其二,书院与佛教寺观的相互并存、相互对抗... 书院诗自产生之日起就与山林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清代书院诗作为清人书院生活的艺术写实,在描绘自然山水景观的同时,还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儒家山林教学的时代写照;其二,书院与佛教寺观的相互并存、相互对抗;其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作为重要研究文献资料,清代书院诗一方面反映了清代书院发展的时代特征,另一方面,又反映出传统教育注重人文熏陶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书院诗 山林文化 儒家山林教学 佛教 地域文化
下载PDF
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理念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体系研究
5
作者 李华晶 《未来与发展》 2021年第1期102-105,112,共5页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高校教学探索,为重新审视混合式教学设计体系提供了契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此提供了思想和行动指导。山水林田湖草6个维度,有助于指导混合式教学设计统筹兼顾平台、方式、模块...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高校教学探索,为重新审视混合式教学设计体系提供了契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此提供了思想和行动指导。山水林田湖草6个维度,有助于指导混合式教学设计统筹兼顾平台、方式、模块、步骤、节点和要素等关键节点,不仅为共克时艰的教学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也能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生态系统视域下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 混合式教学设计 新冠肺炎疫情 高校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