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2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试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哲学源流
被引量:
15
1
作者
郑皓
申世广
范凌云
《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9-23,共5页
文章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哲学源流上进行了探讨,着重分析儒、释、道等传统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儒家思想为园林建造设计行为提供了一个完全理性的理论基础。园林生活为佛教信仰与适宜的生活方式的结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文章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哲学源流上进行了探讨,着重分析儒、释、道等传统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儒家思想为园林建造设计行为提供了一个完全理性的理论基础。园林生活为佛教信仰与适宜的生活方式的结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道法自然是中国景观艺术和设计的指导原则。园林景观设计应该体现源远流长的哲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设计
儒家思想
禅宗思想
道法自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佛教伦理与道教伦理的“儒学化”
被引量:
8
2
作者
彭华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4-18,40,共6页
古中国有儒释道"三教合一"之说,但三教实际上又不可等量齐观。就伦理道德层面的功能与作用而言,佛教和道教确实是不可与儒教比肩的。佛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便在伦理道德上自觉地选择了"儒学化"这一路径。道教在后...
古中国有儒释道"三教合一"之说,但三教实际上又不可等量齐观。就伦理道德层面的功能与作用而言,佛教和道教确实是不可与儒教比肩的。佛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便在伦理道德上自觉地选择了"儒学化"这一路径。道教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其走向与佛教基本上如出一辙,即在伦理道德上亦不约而同地走上了"儒学化"的道路。佛教伦理和道教伦理的"儒学化",主要体现在阐述忠孝思想作品的撰写、忠孝思想的提倡、戒律与"五常"的会通、以忠孝作为宗派立教之本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伦理
道教伦理
儒学化
忠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释道思想与中国山水画之“水”的意境
被引量:
4
3
作者
胡悦晗
王公瑾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39-142,共4页
本文通过考察儒释道思想与中国山水画中"水"的意境的关联认为:儒家思想表现在对山水画整体的和谐统一观上;道家思想表现在通过"水"追求愉悦流畅的心情表达、水墨为上的观念形成、以及无墨处皆成妙境的意蕴;禅学思...
本文通过考察儒释道思想与中国山水画中"水"的意境的关联认为:儒家思想表现在对山水画整体的和谐统一观上;道家思想表现在通过"水"追求愉悦流畅的心情表达、水墨为上的观念形成、以及无墨处皆成妙境的意蕴;禅学思想表现在山水画中"水"的地位提升、"水"的审美趣味、"水"的表现风格与种类发展。儒释道思想为山水画之"水"的意境提供了价值依托,山水画之"水"的意境也是儒释道思想的一个展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释道思想
山水画
意境
审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风水景观的人文透视——以书院寺观为中心
被引量:
5
4
作者
吴其付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48-153,共6页
儒释道与风水之间崇尚自然的理念和共同的地理环境需求使儒释道三家的精神文化载体书院寺观在建筑选址和布局上打下了深深的风水烙印。其典型表现便是书院寺观座落的山川形胜之处,通常是风水上良好的“藏风”、“聚气”之地。由于儒释...
儒释道与风水之间崇尚自然的理念和共同的地理环境需求使儒释道三家的精神文化载体书院寺观在建筑选址和布局上打下了深深的风水烙印。其典型表现便是书院寺观座落的山川形胜之处,通常是风水上良好的“藏风”、“聚气”之地。由于儒释道三家的教义和思想不同,书院寺观在风水选址和布局上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书院更强调对案山的选择,佛寺更偏重于发脉(即龙脉)的选择,而道观却偏重于建筑布局和方位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水
书院
佛寺
道观
选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释、道文化对幽默的态度
被引量:
3
5
作者
岳晓东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4年第1期15-18,共4页
儒释道这三种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文化,对于幽默有着各自独特的看法。儒家文化对幽默持模棱两可态度,一方面贬低幽默,认为幽默使人随意而不重视人伦,另一方面又认为幽默能够使人变得仁爱。佛家文化对幽默持积极态度,认为幽默是一种智...
儒释道这三种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文化,对于幽默有着各自独特的看法。儒家文化对幽默持模棱两可态度,一方面贬低幽默,认为幽默使人随意而不重视人伦,另一方面又认为幽默能够使人变得仁爱。佛家文化对幽默持积极态度,认为幽默是一种智慧的参悟。而道家是一个非常强调幽默的哲学流派,无论是其核心思想还是表达方式都无不体现着幽默的光芒。从学术角度梳理这三种文化对幽默的态度,可以促进幽默,使得幽默在当今中国人的生活中发挥着更加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默
儒家文化
佛家文化
道家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中的生态文明思想研究
被引量:
4
6
作者
牛文浩
《创新》
2013年第1期29-32,53,共5页
以儒家、道家、佛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儒家以"天人合一"理念为核心,指出了"兼爱万物"的重要性,并最终形成了中庸式的生态实践观;道家则崇尚"万物一体、道法自然"的...
以儒家、道家、佛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儒家以"天人合一"理念为核心,指出了"兼爱万物"的重要性,并最终形成了中庸式的生态实践观;道家则崇尚"万物一体、道法自然"的自然观,提出了"道生万物、尊道贵德"的伦理观,并最终以"自然无为"为指导来实践其生态思想;佛家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概括为"无我论"和"整体论",提出要"尊重生命,珍爱自然",就是要实现"普渡众生,境心清净"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儒家文化
道家文化
佛家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华经典对现代人文理性培养的教益价值
被引量:
2
7
作者
陆建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6期66-70,共5页
中华经典是中国观念文化的典范性著作体制。这一历史性的文本体制包括儒家、道家和佛教中国化以后的经典。经典凝涵着古代思想主体探究自然事物、人的心性、社会世运变迁与教化的思想原理。这些原理智化了历代民族成员,给人们以深长的...
中华经典是中国观念文化的典范性著作体制。这一历史性的文本体制包括儒家、道家和佛教中国化以后的经典。经典凝涵着古代思想主体探究自然事物、人的心性、社会世运变迁与教化的思想原理。这些原理智化了历代民族成员,给人们以深长的人文理性涵泳。经典的共殊关系及其鉴取会通,经典的原理旨趣及其历史应用,经典的教益价值及其现代需求,是现代人文理性生成培养的意义境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经典
儒道佛经典
人文理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朝赵郡李氏的家学传统与慈善
被引量:
2
8
作者
许秀文
王文涛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15-18,28,共5页
赵郡李氏是北朝时期著名的世家大族,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佛教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赵郡李氏固有的经学传家的仁爱思想与佛教信仰的悲悯情怀既彼此独立又互相融合。李氏族人在这些思想指导下进行了很多慈善活动,有利于缓...
赵郡李氏是北朝时期著名的世家大族,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佛教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赵郡李氏固有的经学传家的仁爱思想与佛教信仰的悲悯情怀既彼此独立又互相融合。李氏族人在这些思想指导下进行了很多慈善活动,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调节社会关系和救助百姓,也扩大了赵郡李氏家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
赵郡李氏
经学传家
佛教慈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汉文献中的经籍传注——《两汉全书》编纂杂识之一
被引量:
1
9
作者
董治安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20,共8页
在全部两汉文献中,为前代或当世古籍所作的各种“传”、“注”、“解”、“说” 、“笺”、“诂训”、“章句”等,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经籍传注是基于对一定专书整体考察而作出的系统注解,与此前散见的训诂资料有所不同,已具有一...
在全部两汉文献中,为前代或当世古籍所作的各种“传”、“注”、“解”、“说” 、“笺”、“诂训”、“章句”等,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经籍传注是基于对一定专书整体考察而作出的系统注解,与此前散见的训诂资料有所不同,已具有一定的学术个性,是一批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学术著作。它们的应时产生,是经学繁盛的直接结果,也反映了经学发展对一般古籍研究的影响,以及经学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汉代社会之多元文化的发展。《孟子章句》与《楚辞章句》是一直为后世所重的两种章句体传注,前者推崇孟子、后者赞颂屈原,曾在中国思想史、学术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籍传注
经学
儒家
道家
杂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代温州文学家何白的均州沧浪游记考略
被引量:
1
10
作者
田运科
李垣璋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41-44,52,共5页
明末文学家何白的《游沧浪亭记》融记述、描写、抒情、思辨于一体,为后人了解均州沧浪亭留下了宝贵资料。结合其他诗文的描述,均州沧浪的建筑布局,主要分为沧浪亭、真武殿、文昌阁三大建筑群,也反映了以沧浪亭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以真武...
明末文学家何白的《游沧浪亭记》融记述、描写、抒情、思辨于一体,为后人了解均州沧浪亭留下了宝贵资料。结合其他诗文的描述,均州沧浪的建筑布局,主要分为沧浪亭、真武殿、文昌阁三大建筑群,也反映了以沧浪亭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以真武殿为代表的道教文化,和以玉峰庵、金塔银塔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之间的共存融合。《游沧浪亭记》中表达的"复请为沧浪主人"的沧浪愿望,与他后半生隐居家乡田园有着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州沧浪
儒家文化
道教文化
佛教文化
隐逸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自我的太极模型:提出背景与核心观点
被引量:
2
11
作者
汪凤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3-64,共12页
目前中国心理学界主要有五种有一定影响的中式自我理论或模型,用评判中式自我理论或模型是否具有良好文化生态效度的三个标准进行衡量,它们虽各有优势,但均无法全面、深入、圆润地描述和解释中式自我的类型和呈现方式。受太极图的启发,...
目前中国心理学界主要有五种有一定影响的中式自我理论或模型,用评判中式自我理论或模型是否具有良好文化生态效度的三个标准进行衡量,它们虽各有优势,但均无法全面、深入、圆润地描述和解释中式自我的类型和呈现方式。受太极图的启发,假若说从精神分析眼光看,西式人格结构图是三明治式立体结构,从文化心理学角度看,西式自我主要是特质型、单子论式的独立自我,那么,深受阴阳思维影响的中式人格结构图是像一张大饼样的太极图式,中式自我具有多元文化汇聚性和情境性特点:将太极图外面代表“太极”的最大圆指自我,将太极图里面的阴与阳用来表征一对对具体的自我概念,自我太极模型就可形象地表征中国人受儒、道、佛和西方文化而形成的四种具体自我类型,从而能让人们直观、形象地看清四种子类型中式自我的样式,并能贴切地用来描述和解释分别受儒、道、佛与西方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人的自我类型和自我修炼历程及其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的太极模型
儒家自我的太极模型
道家自我的太极模型
佛家自我的太极模型
基于独立自我和互依自我的自我太极模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儒道文化典籍中的精神概念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
1
12
作者
迟成勇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4,共4页
"精神"概念从词源学的角度,可分解为"精"、"神"二字。关于"精"、"神"二字,早在儒家典籍与道家典籍中就出现,而且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或意义。"精"主要有精细、精...
"精神"概念从词源学的角度,可分解为"精"、"神"二字。关于"精"、"神"二字,早在儒家典籍与道家典籍中就出现,而且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或意义。"精"主要有精细、精气、精粹、精华、精微等意思;"神"主要有鬼神、神灵、微妙的变化、人的精神作用或人的智慧等含义。"精神"概念,主要指天地万物的精气、活力,事物运动发展的精微的内在动力。考辨古典精神概念,不仅有助于推动相关学科建设,而且有助于深化民族精神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道文化典籍
精神
现实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冯道的人生之道
被引量:
2
13
作者
傅金才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61-65,共5页
冯道的人生之道是儒释道三种思想的有机结合,儒家的入世济民思想是其人生之道的主干,佛教和道教思想是其人生之道的基础。佛教的禅定训练、随缘渡众的主张令冯道身心健康、智慧出众、以救民为己任。道教的乐观通达和圆融使冯道对人生世...
冯道的人生之道是儒释道三种思想的有机结合,儒家的入世济民思想是其人生之道的主干,佛教和道教思想是其人生之道的基础。佛教的禅定训练、随缘渡众的主张令冯道身心健康、智慧出众、以救民为己任。道教的乐观通达和圆融使冯道对人生世事持乐观的态度,以高超的应世技巧,与时变化,保身救民。正是依靠人生之道的支持,冯道才能在乱世长为将相,既保持自己的道德纯洁,又能以各种方式救济民众,保存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道
古代
政府官员
人生态度
儒家思想
佛教思想
道教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和合”文化探析
14
作者
安同江
刘阳
车慧颖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20-22,共3页
受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从园林的选址到园林的构建都重视自然,贴近自然,注重园林与整体环境的和谐,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审美理念和审美趣味是"以和为美"。文章论述传统"和合"文化在中国...
受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从园林的选址到园林的构建都重视自然,贴近自然,注重园林与整体环境的和谐,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审美理念和审美趣味是"以和为美"。文章论述传统"和合"文化在中国的起源,儒家、道家学派对传统"和合"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以"和合"文化为锲入点,深入分析传统"和合"文化在中国古典园林构建过程中的应用及对现代园林与城市规划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
和合文化
中国古典园林
和谐
儒家文化
道家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白虎通义》的经学特色
15
作者
陈豪珣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9-23,共5页
《白虎通义》的经学思想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在《白虎通义》的经学思想中,经学政治法典化,帝王圣人化,经学与政治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在《白虎通义》的经学思想中,皇帝组织大臣、儒生们通过白虎观会议辩论古今文经学...
《白虎通义》的经学思想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在《白虎通义》的经学思想中,经学政治法典化,帝王圣人化,经学与政治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在《白虎通义》的经学思想中,皇帝组织大臣、儒生们通过白虎观会议辩论古今文经学的异同,调和古今文经学的矛盾,求同存异,统一经学思想。在《白虎通义》的经学思想中,圣人和五经谶纬化,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具有浓重的谶纬神学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政治化
异同
谶纬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体性》篇看《文心雕龙》的思想来源
16
作者
姚素华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1期27-28,共2页
刘勰生活的时代南北朝是我国政治上动荡、思想上融和的特殊时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刘勰写出了《文心雕龙》。从其《体性》篇中可以看出,刘勰非常注重风格与作家个性的关系。他一方面接受了儒家雅正的传统,将文辞、质实结合起来,重视...
刘勰生活的时代南北朝是我国政治上动荡、思想上融和的特殊时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刘勰写出了《文心雕龙》。从其《体性》篇中可以看出,刘勰非常注重风格与作家个性的关系。他一方面接受了儒家雅正的传统,将文辞、质实结合起来,重视初学者学习的方向与道路问题。另一方面也强调道家重艺术审美情感的思想,认为抒发真情实感最能动人。同时,佛教环境的长期熏陶也对文章的写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性
儒家
道家
佛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孙绰《论语》注中的孔子形象分析
17
作者
江海云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52-57,共6页
孙绰《论语》注集先秦、汉晋孔子形象之大成。在其《论语》注中,孙绰一方面结合三玄及其魏晋玄学的学术成果,继续将孔子老庄化、易学化,体现了《论语》在东晋的进一步玄学化特征;另一方面又结合东晋玄学家注经的返儒特色和当时佛学的深...
孙绰《论语》注集先秦、汉晋孔子形象之大成。在其《论语》注中,孙绰一方面结合三玄及其魏晋玄学的学术成果,继续将孔子老庄化、易学化,体现了《论语》在东晋的进一步玄学化特征;另一方面又结合东晋玄学家注经的返儒特色和当时佛学的深入,大力挖掘、恢复《论语》文本中原有的孔子圣师形象,保留了汉注中孔子神学化的痕迹,更将其佛学化,深刻地展示出东晋儒家经传诠释的两大特征———儒玄双修与援佛注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绰
《论语》
孔子形象
儒玄双修
援佛注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魏晋学术思想的殊途同归——从王肃经学与王弼玄学对比的角度
18
作者
郝虹
《大连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12-16,共5页
王肃经学与王弼玄学作为魏晋学术最具代表性的两支,面对需重建已崩毁的汉末解释系统的时代课题时,前者以挖掘儒学固有资源为主,后者更多借助道家之力;结果前者失败后者成功,此为两者殊途之处。儒学的文化传统主体地位已被奠定,这一前提...
王肃经学与王弼玄学作为魏晋学术最具代表性的两支,面对需重建已崩毁的汉末解释系统的时代课题时,前者以挖掘儒学固有资源为主,后者更多借助道家之力;结果前者失败后者成功,此为两者殊途之处。儒学的文化传统主体地位已被奠定,这一前提规定了两者是立足于振兴儒学而进行解释系统的重建;在重振儒学凝聚社会精神作用的目标上,两者都不成功;但它们重建解释系统的成果,进一步夯实了儒学的文化传统主体地位。此为两者同归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学术
王肃经学
王弼玄学
儒家
道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谢灵运山水诗渊源探寻
19
作者
何方形
《台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27-31,36,共6页
谢灵运山水诗别创诗格,师心独造,给人以新鲜独特的诗意感受,又能较为全面地拓展诗歌的言说空间,从而矗立起中国诗史上的一座历史丰碑。谢诗固然取材多源,但更多地来之于历史环境的造就、经籍著作的习得、自然山水的触发以及佛学思想的...
谢灵运山水诗别创诗格,师心独造,给人以新鲜独特的诗意感受,又能较为全面地拓展诗歌的言说空间,从而矗立起中国诗史上的一座历史丰碑。谢诗固然取材多源,但更多地来之于历史环境的造就、经籍著作的习得、自然山水的触发以及佛学思想的推研诸方面,承载着极为丰富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山水诗
历史环境
经籍著作
自然山水
佛学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化与人格——儒释道文化下的中国人
被引量:
1
20
作者
邓华琼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9-12,共4页
不同的文化界定不同的人格,不同的文化形成不同的人格特质。我们对其认识和理解应具体地结合相关文化背景,关注其独特、差异性。中国人对人格概念的理解基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伦理以及个体信仰和道德追求;中国人的人...
不同的文化界定不同的人格,不同的文化形成不同的人格特质。我们对其认识和理解应具体地结合相关文化背景,关注其独特、差异性。中国人对人格概念的理解基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伦理以及个体信仰和道德追求;中国人的人格特质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尤其是以诸如"仁"、"自然"、"因缘"为代表的儒释道精神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
儒家文化
佛家文化
道家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哲学源流
被引量:
15
1
作者
郑皓
申世广
范凌云
机构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系
南京大学城市资源系
出处
《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9-23,共5页
文摘
文章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哲学源流上进行了探讨,着重分析儒、释、道等传统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儒家思想为园林建造设计行为提供了一个完全理性的理论基础。园林生活为佛教信仰与适宜的生活方式的结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道法自然是中国景观艺术和设计的指导原则。园林景观设计应该体现源远流长的哲学思想。
关键词
景观设计
儒家思想
禅宗思想
道法自然
Keywords
l
and
scape design
confucian
school ideas
buddhist
ideas
The Nature of The
taoist
School
分类号
TU986.1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佛教伦理与道教伦理的“儒学化”
被引量:
8
2
作者
彭华
机构
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出处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4-18,40,共6页
文摘
古中国有儒释道"三教合一"之说,但三教实际上又不可等量齐观。就伦理道德层面的功能与作用而言,佛教和道教确实是不可与儒教比肩的。佛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便在伦理道德上自觉地选择了"儒学化"这一路径。道教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其走向与佛教基本上如出一辙,即在伦理道德上亦不约而同地走上了"儒学化"的道路。佛教伦理和道教伦理的"儒学化",主要体现在阐述忠孝思想作品的撰写、忠孝思想的提倡、戒律与"五常"的会通、以忠孝作为宗派立教之本等方面。
关键词
佛教伦理
道教伦理
儒学化
忠孝
Keywords
buddhist
ethics
taoist
ethics
confucian
ization
loyalty
and
finicality
分类号
B920 [哲学宗教—宗教学]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释道思想与中国山水画之“水”的意境
被引量:
4
3
作者
胡悦晗
王公瑾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湖北美术学院国画系
出处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39-142,共4页
文摘
本文通过考察儒释道思想与中国山水画中"水"的意境的关联认为:儒家思想表现在对山水画整体的和谐统一观上;道家思想表现在通过"水"追求愉悦流畅的心情表达、水墨为上的观念形成、以及无墨处皆成妙境的意蕴;禅学思想表现在山水画中"水"的地位提升、"水"的审美趣味、"水"的表现风格与种类发展。儒释道思想为山水画之"水"的意境提供了价值依托,山水画之"水"的意境也是儒释道思想的一个展现方式。
关键词
儒释道思想
山水画
意境
审美
Keywords
confucian
-
buddhist
-
taoist
thoughts
l
and
scape painting
imagery
aesthetics
分类号
J08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风水景观的人文透视——以书院寺观为中心
被引量:
5
4
作者
吴其付
机构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48-153,共6页
文摘
儒释道与风水之间崇尚自然的理念和共同的地理环境需求使儒释道三家的精神文化载体书院寺观在建筑选址和布局上打下了深深的风水烙印。其典型表现便是书院寺观座落的山川形胜之处,通常是风水上良好的“藏风”、“聚气”之地。由于儒释道三家的教义和思想不同,书院寺观在风水选址和布局上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书院更强调对案山的选择,佛寺更偏重于发脉(即龙脉)的选择,而道观却偏重于建筑布局和方位的选择。
关键词
风水
书院
佛寺
道观
选址
Keywords
Fengshui
academy of classical learning
buddhist
temple
taoist
temple
site selection
分类号
TU-86 [艺术—艺术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释、道文化对幽默的态度
被引量:
3
5
作者
岳晓东
机构
香港城市大学
出处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4年第1期15-18,共4页
文摘
儒释道这三种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文化,对于幽默有着各自独特的看法。儒家文化对幽默持模棱两可态度,一方面贬低幽默,认为幽默使人随意而不重视人伦,另一方面又认为幽默能够使人变得仁爱。佛家文化对幽默持积极态度,认为幽默是一种智慧的参悟。而道家是一个非常强调幽默的哲学流派,无论是其核心思想还是表达方式都无不体现着幽默的光芒。从学术角度梳理这三种文化对幽默的态度,可以促进幽默,使得幽默在当今中国人的生活中发挥着更加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幽默
儒家文化
佛家文化
道家文化
Keywords
humor
confucian
culture
buddhist
culture
taoist
culture
分类号
B840.9 [哲学宗教—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中的生态文明思想研究
被引量:
4
6
作者
牛文浩
机构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出处
《创新》
2013年第1期29-32,53,共5页
文摘
以儒家、道家、佛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儒家以"天人合一"理念为核心,指出了"兼爱万物"的重要性,并最终形成了中庸式的生态实践观;道家则崇尚"万物一体、道法自然"的自然观,提出了"道生万物、尊道贵德"的伦理观,并最终以"自然无为"为指导来实践其生态思想;佛家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概括为"无我论"和"整体论",提出要"尊重生命,珍爱自然",就是要实现"普渡众生,境心清净"的目标。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儒家文化
道家文化
佛家文化
Key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fucian
culture
taoist
culture
buddhist
culture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华经典对现代人文理性培养的教益价值
被引量:
2
7
作者
陆建猷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6期66-70,共5页
文摘
中华经典是中国观念文化的典范性著作体制。这一历史性的文本体制包括儒家、道家和佛教中国化以后的经典。经典凝涵着古代思想主体探究自然事物、人的心性、社会世运变迁与教化的思想原理。这些原理智化了历代民族成员,给人们以深长的人文理性涵泳。经典的共殊关系及其鉴取会通,经典的原理旨趣及其历史应用,经典的教益价值及其现代需求,是现代人文理性生成培养的意义境域。
关键词
中华经典
儒道佛经典
人文理性
Keywords
Chinese
classics
confucian
,
taoist and buddhist classics
present age
human rationality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821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朝赵郡李氏的家学传统与慈善
被引量:
2
8
作者
许秀文
王文涛
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河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15-18,28,共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经验研究"(10BZS013)
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慈善通史"(11&ZD091)
文摘
赵郡李氏是北朝时期著名的世家大族,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佛教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赵郡李氏固有的经学传家的仁爱思想与佛教信仰的悲悯情怀既彼此独立又互相融合。李氏族人在这些思想指导下进行了很多慈善活动,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调节社会关系和救助百姓,也扩大了赵郡李氏家族的影响。
关键词
北朝
赵郡李氏
经学传家
佛教慈善
Keywords
the Northern Dynasties
Li Family of Zhao Country
confucian
classics
education
buddhist
charity
分类号
K239.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汉文献中的经籍传注——《两汉全书》编纂杂识之一
被引量:
1
9
作者
董治安
机构
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出处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20,共8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
"十五"规划项目。
文摘
在全部两汉文献中,为前代或当世古籍所作的各种“传”、“注”、“解”、“说” 、“笺”、“诂训”、“章句”等,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经籍传注是基于对一定专书整体考察而作出的系统注解,与此前散见的训诂资料有所不同,已具有一定的学术个性,是一批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学术著作。它们的应时产生,是经学繁盛的直接结果,也反映了经学发展对一般古籍研究的影响,以及经学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汉代社会之多元文化的发展。《孟子章句》与《楚辞章句》是一直为后世所重的两种章句体传注,前者推崇孟子、后者赞颂屈原,曾在中国思想史、学术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经籍传注
经学
儒家
道家
杂家
Keywords
Book annotations
The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confucian
s
taoist
school
An eclectic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代温州文学家何白的均州沧浪游记考略
被引量:
1
10
作者
田运科
李垣璋
机构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
出处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41-44,52,共5页
文摘
明末文学家何白的《游沧浪亭记》融记述、描写、抒情、思辨于一体,为后人了解均州沧浪亭留下了宝贵资料。结合其他诗文的描述,均州沧浪的建筑布局,主要分为沧浪亭、真武殿、文昌阁三大建筑群,也反映了以沧浪亭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以真武殿为代表的道教文化,和以玉峰庵、金塔银塔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之间的共存融合。《游沧浪亭记》中表达的"复请为沧浪主人"的沧浪愿望,与他后半生隐居家乡田园有着密切联系。
关键词
均州沧浪
儒家文化
道教文化
佛教文化
隐逸思想
Keywords
Canglang in the State of Junzhou
confucian
culture
taoist
culture
buddhist
culture
reclusive thought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我的太极模型:提出背景与核心观点
被引量:
2
11
作者
汪凤炎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出处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3-64,共12页
基金
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科研资助项目“文化对个体智慧表现的影响及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71014)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文摘
目前中国心理学界主要有五种有一定影响的中式自我理论或模型,用评判中式自我理论或模型是否具有良好文化生态效度的三个标准进行衡量,它们虽各有优势,但均无法全面、深入、圆润地描述和解释中式自我的类型和呈现方式。受太极图的启发,假若说从精神分析眼光看,西式人格结构图是三明治式立体结构,从文化心理学角度看,西式自我主要是特质型、单子论式的独立自我,那么,深受阴阳思维影响的中式人格结构图是像一张大饼样的太极图式,中式自我具有多元文化汇聚性和情境性特点:将太极图外面代表“太极”的最大圆指自我,将太极图里面的阴与阳用来表征一对对具体的自我概念,自我太极模型就可形象地表征中国人受儒、道、佛和西方文化而形成的四种具体自我类型,从而能让人们直观、形象地看清四种子类型中式自我的样式,并能贴切地用来描述和解释分别受儒、道、佛与西方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人的自我类型和自我修炼历程及其特点。
关键词
自我的太极模型
儒家自我的太极模型
道家自我的太极模型
佛家自我的太极模型
基于独立自我和互依自我的自我太极模型
Keywords
Taiji model of self
Taiji model of
confucian
self
Taiji model of
taoist
self
Taiji Model of
buddhist
self
Taiji Model of self based on the independent self
and
interdependent self
分类号
B848 [哲学宗教—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儒道文化典籍中的精神概念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
1
12
作者
迟成勇
机构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
出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4,共4页
文摘
"精神"概念从词源学的角度,可分解为"精"、"神"二字。关于"精"、"神"二字,早在儒家典籍与道家典籍中就出现,而且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或意义。"精"主要有精细、精气、精粹、精华、精微等意思;"神"主要有鬼神、神灵、微妙的变化、人的精神作用或人的智慧等含义。"精神"概念,主要指天地万物的精气、活力,事物运动发展的精微的内在动力。考辨古典精神概念,不仅有助于推动相关学科建设,而且有助于深化民族精神理论研究。
关键词
儒道文化典籍
精神
现实意义
Keywords
classical
confucian
and
taoist
works
spirit
realistic significance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223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冯道的人生之道
被引量:
2
13
作者
傅金才
机构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历史系
出处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61-65,共5页
文摘
冯道的人生之道是儒释道三种思想的有机结合,儒家的入世济民思想是其人生之道的主干,佛教和道教思想是其人生之道的基础。佛教的禅定训练、随缘渡众的主张令冯道身心健康、智慧出众、以救民为己任。道教的乐观通达和圆融使冯道对人生世事持乐观的态度,以高超的应世技巧,与时变化,保身救民。正是依靠人生之道的支持,冯道才能在乱世长为将相,既保持自己的道德纯洁,又能以各种方式救济民众,保存文化。
关键词
冯道
古代
政府官员
人生态度
儒家思想
佛教思想
道教思想
Keywords
FENG Dao
the philosophy of life
confucian
,
buddhist
and
taoist
thoughts
分类号
K827 [历史地理—历史学]
B825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和合”文化探析
14
作者
安同江
刘阳
车慧颖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旅游学系
出处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20-22,共3页
文摘
受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从园林的选址到园林的构建都重视自然,贴近自然,注重园林与整体环境的和谐,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审美理念和审美趣味是"以和为美"。文章论述传统"和合"文化在中国的起源,儒家、道家学派对传统"和合"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以"和合"文化为锲入点,深入分析传统"和合"文化在中国古典园林构建过程中的应用及对现代园林与城市规划的启示。
关键词
中国传统
和合文化
中国古典园林
和谐
儒家文化
道家文化
Keywords
Chinese Tradition, the Confucius Harmonious Culture, classical gardens, harmony,
confucian
culture,
taoist
culture
分类号
TU986.1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白虎通义》的经学特色
15
作者
陈豪珣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9-23,共5页
文摘
《白虎通义》的经学思想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在《白虎通义》的经学思想中,经学政治法典化,帝王圣人化,经学与政治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在《白虎通义》的经学思想中,皇帝组织大臣、儒生们通过白虎观会议辩论古今文经学的异同,调和古今文经学的矛盾,求同存异,统一经学思想。在《白虎通义》的经学思想中,圣人和五经谶纬化,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具有浓重的谶纬神学色彩。
关键词
经学
政治化
异同
谶纬化
Keywords
confucian
classics
politicized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divination combined with mystical
confucian
ist or
taoist
belief
分类号
B234.9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体性》篇看《文心雕龙》的思想来源
16
作者
姚素华
机构
河南大学
出处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1期27-28,共2页
文摘
刘勰生活的时代南北朝是我国政治上动荡、思想上融和的特殊时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刘勰写出了《文心雕龙》。从其《体性》篇中可以看出,刘勰非常注重风格与作家个性的关系。他一方面接受了儒家雅正的传统,将文辞、质实结合起来,重视初学者学习的方向与道路问题。另一方面也强调道家重艺术审美情感的思想,认为抒发真情实感最能动人。同时,佛教环境的长期熏陶也对文章的写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体性
儒家
道家
佛教
Keywords
body
confucian
ism
taoist
buddhist
分类号
I269.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孙绰《论语》注中的孔子形象分析
17
作者
江海云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52-57,共6页
文摘
孙绰《论语》注集先秦、汉晋孔子形象之大成。在其《论语》注中,孙绰一方面结合三玄及其魏晋玄学的学术成果,继续将孔子老庄化、易学化,体现了《论语》在东晋的进一步玄学化特征;另一方面又结合东晋玄学家注经的返儒特色和当时佛学的深入,大力挖掘、恢复《论语》文本中原有的孔子圣师形象,保留了汉注中孔子神学化的痕迹,更将其佛学化,深刻地展示出东晋儒家经传诠释的两大特征———儒玄双修与援佛注经。
关键词
孙绰
《论语》
孔子形象
儒玄双修
援佛注经
Keywords
Confucius' image Using both of
confucian
ism
and
Metaphysics quoting
buddhist
to remark Lun Yu the annotate of Ru
classics
in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分类号
K237.2 [历史地理—中国史]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魏晋学术思想的殊途同归——从王肃经学与王弼玄学对比的角度
18
作者
郝虹
机构
大连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大连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12-16,共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CZS008)"王肃与魏晋儒学"成果
文摘
王肃经学与王弼玄学作为魏晋学术最具代表性的两支,面对需重建已崩毁的汉末解释系统的时代课题时,前者以挖掘儒学固有资源为主,后者更多借助道家之力;结果前者失败后者成功,此为两者殊途之处。儒学的文化传统主体地位已被奠定,这一前提规定了两者是立足于振兴儒学而进行解释系统的重建;在重振儒学凝聚社会精神作用的目标上,两者都不成功;但它们重建解释系统的成果,进一步夯实了儒学的文化传统主体地位。此为两者同归之处。
关键词
魏晋学术
王肃经学
王弼玄学
儒家
道家
Keywords
academic study in the Wei
and
Jin Dynasty
Wang Su's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Wang Bi's metaphysics
the
confucian
school
taoist
s
分类号
K235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谢灵运山水诗渊源探寻
19
作者
何方形
机构
台州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台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27-31,36,共6页
文摘
谢灵运山水诗别创诗格,师心独造,给人以新鲜独特的诗意感受,又能较为全面地拓展诗歌的言说空间,从而矗立起中国诗史上的一座历史丰碑。谢诗固然取材多源,但更多地来之于历史环境的造就、经籍著作的习得、自然山水的触发以及佛学思想的推研诸方面,承载着极为丰富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
谢灵运
山水诗
历史环境
经籍著作
自然山水
佛学思想
Keywords
Xie Lingyun
l
and
scape poem
historical environment
confucian
classics
natural l
and
-scape
buddhist
thought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化与人格——儒释道文化下的中国人
被引量:
1
20
作者
邓华琼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9-12,共4页
文摘
不同的文化界定不同的人格,不同的文化形成不同的人格特质。我们对其认识和理解应具体地结合相关文化背景,关注其独特、差异性。中国人对人格概念的理解基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伦理以及个体信仰和道德追求;中国人的人格特质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尤其是以诸如"仁"、"自然"、"因缘"为代表的儒释道精神文化。
关键词
人格
儒家文化
佛家文化
道家文化
Keywords
personality
confucian
culture
buddhist
culture
taoist
culture
分类号
B825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试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哲学源流
郑皓
申世广
范凌云
《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试论佛教伦理与道教伦理的“儒学化”
彭华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儒释道思想与中国山水画之“水”的意境
胡悦晗
王公瑾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风水景观的人文透视——以书院寺观为中心
吴其付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儒、释、道文化对幽默的态度
岳晓东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中的生态文明思想研究
牛文浩
《创新》
2013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中华经典对现代人文理性培养的教益价值
陆建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北朝赵郡李氏的家学传统与慈善
许秀文
王文涛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两汉文献中的经籍传注——《两汉全书》编纂杂识之一
董治安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明代温州文学家何白的均州沧浪游记考略
田运科
李垣璋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自我的太极模型:提出背景与核心观点
汪凤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论儒道文化典籍中的精神概念及其现实意义
迟成勇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冯道的人生之道
傅金才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和合”文化探析
安同江
刘阳
车慧颖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论《白虎通义》的经学特色
陈豪珣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从《体性》篇看《文心雕龙》的思想来源
姚素华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孙绰《论语》注中的孔子形象分析
江海云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魏晋学术思想的殊途同归——从王肃经学与王弼玄学对比的角度
郝虹
《大连大学学报》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谢灵运山水诗渊源探寻
何方形
《台州学院学报》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文化与人格——儒释道文化下的中国人
邓华琼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