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everaging Confucian and Daoist Wisdom for Biodiversity Education: A Pathway to Sustainable Decision Making 被引量:1
1
作者 Bodong Chen Zixin Dong Toby Michelena 《教育技术与创新》 2023年第3期19-30,共12页
The vitality of biodiversity,an essential pillar of a thriving biosphere,is currently at risk.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otential of ancient philosophies,specifically Confucianism and Daoism,as pathways to mitigate ... The vitality of biodiversity,an essential pillar of a thriving biosphere,is currently at risk.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otential of ancient philosophies,specifically Confucianism and Daoism,as pathways to mitigate this issue.We delve into the intricat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se philosophies and the natural world,and how they can inform our understanding of biodiversity threats in the context of cultural and technological evolution.Recognizing the inevitable progression of technology and its influence on human evolution and the biosphere,we turn to traditional philosophies to establish guiding principles for sustainable decision-making.We advocate for the principle:"Decisions must not result in the artificial reduction of biodiversity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evolutionary time."This principle is substantiated by reciprocal arguments that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essential analyses to protect biodiversity.By adhering to this principle,we can ensure a sustainable biosphere conducive to ongoing human evolution.This study underscores the importance of integrating ancient wisdom with modern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to address the pressing issue of biodiversity lo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diversity education confucianism daoism evolutionary time sustainable decision-making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艺术精神的创造性转化
2
作者 宋伟 王庆全 《民族艺术研究》 2024年第1期21-28,共8页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从现代化历史语境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赋予”的辩证关系,因而,脱离现代化历史语境,就无法...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从现代化历史语境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赋予”的辩证关系,因而,脱离现代化历史语境,就无法辩证地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难以真正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或“现代性转换”。从文化哲学视域看,“创新自觉”需要“文化自觉”和“哲学自觉”,马克思实践哲学思想与中国生命哲学智慧的会通融合,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供了高度契合的哲学基础与阐释视域。从现代性理论视域看,在20世纪现代性反思中,以儒道两家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成为补救西方现代性缺欠的重要思想资源,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为现代视域,重新阐释儒道美学的精神实质、生存智慧与审美境界,才可能赋予传统以现代意义,真正实现中华美学和艺术精神的现代性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艺术精神 儒道互补 创造性转化
下载PDF
儒诗概念及其基本内涵分析
3
作者 崔锁江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6-53,共8页
儒诗在广义上包括中国古代一般文人创作的以儒学为主题的诗歌。狭义的儒诗则是儒者创作的诗歌。其内涵可以划分为景物、志行、道学、心性、颂圣等五大主题。道学诗给人造成刻板印象,被看作是最严格意义上的儒诗。儒诗的基本形态深受儒... 儒诗在广义上包括中国古代一般文人创作的以儒学为主题的诗歌。狭义的儒诗则是儒者创作的诗歌。其内涵可以划分为景物、志行、道学、心性、颂圣等五大主题。道学诗给人造成刻板印象,被看作是最严格意义上的儒诗。儒诗的基本形态深受儒家诗学的影响,是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各自的儒学思想,在诗歌文学研究中应占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诗 儒学 儒者 道学 诗学
下载PDF
《道德经》与《论语》哲思融通性研究
4
作者 张建强 王军涛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3年第2期89-98,253,共11页
传统研究《道德经》与《论语》的关系主要聚焦于两者的对立和互补,却忽视了两者内在的触类旁通。若以文本互涉分析为基础,就会发现构建《道德经》与《论语》的哲学思想的基本框架是融合共通的,皆自反思礼崩乐坏始,寻得以道和仁为首的社... 传统研究《道德经》与《论语》的关系主要聚焦于两者的对立和互补,却忽视了两者内在的触类旁通。若以文本互涉分析为基础,就会发现构建《道德经》与《论语》的哲学思想的基本框架是融合共通的,皆自反思礼崩乐坏始,寻得以道和仁为首的社会整治之法,经无为而治的实践探索,实现以服务政治为目标,即它们的方法论、实践观及价值观是相通的。尤为重要的是其政论思想所表现的相互影响和一致性:《道德经》政治思想是《论语》政治思想的基础,《道德经》的“无名而治”是基于对《论语》“为政以名”批判得到的政论思想体系,所以“名”是儒道通融最为核心的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道融通 哲思框架 《论语》 《道德经》 中国传统文化
下载PDF
论敦煌文化中人生哲学思想的融通
5
作者 李润强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8-124,共7页
敦煌文化中的人生哲学思想是敦煌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中古时期广义的敦煌人对宇宙人生问题的关照。中国传统的儒家哲学思想与外来佛教哲学思想的相互融汇变通构成了敦煌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内涵,同时交织着道教的哲学思想,三者融汇互... 敦煌文化中的人生哲学思想是敦煌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中古时期广义的敦煌人对宇宙人生问题的关照。中国传统的儒家哲学思想与外来佛教哲学思想的相互融汇变通构成了敦煌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内涵,同时交织着道教的哲学思想,三者融汇互通在敦煌文献与石窟艺术的浩瀚海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化 人生哲学 儒释道 融通
下载PDF
从“天人合一”看当代生态旅游发展路向 被引量:5
6
作者 孙吉信 郭飒飒 王丽娜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1-265,共5页
生态旅游兴起与发展的实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人与自然协调一致正是生态旅游开展的理论基础。生态旅游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构建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和谐。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于人与自然关系做了精辟的论述和总结,其... 生态旅游兴起与发展的实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人与自然协调一致正是生态旅游开展的理论基础。生态旅游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构建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和谐。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于人与自然关系做了精辟的论述和总结,其中的生态智慧对于当今生态旅游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而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主要蕴含在儒家和道家的生态伦理观中。这些生态伦理思想与现代生态伦理理念一脉相承。所以,通过分析儒道两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论述,可以探寻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向——以生态伦理为指引,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天人合一 儒家 道家 生态伦理
下载PDF
孙思邈医学伦理思想中儒、道、释的交融 被引量:5
7
作者 彭君梅 林怡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3-24,共2页
隋唐奉行儒、道、释并立共宏的政策,孙思邈有机地吸收了三家思想,择优汰劣,使之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并以高明的智慧改造及妙用儒、道、释的有关理论。着重从儒、道、释思想交融的角度,在退居养志与救世济民、追求长寿与不慕神仙、不杀... 隋唐奉行儒、道、释并立共宏的政策,孙思邈有机地吸收了三家思想,择优汰劣,使之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并以高明的智慧改造及妙用儒、道、释的有关理论。着重从儒、道、释思想交融的角度,在退居养志与救世济民、追求长寿与不慕神仙、不杀生与人为贵等方面探析了孙思邈的医学伦理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思邈 医学伦理思想
下载PDF
略论唐代学术史的时代特征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国刚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0-87,共8页
唐代学术有其独特的发展环境和多方面的成就。从形式上看 ,唐代学术表现出浓重的注疏学特征 ;从内容上看 ,三教合流及趋向于心性之学是其时代特色。唐代学术是处于汉学和宋学之间的学术 ,这不仅表现在时代的自然连接上 ,而且表现在学术... 唐代学术有其独特的发展环境和多方面的成就。从形式上看 ,唐代学术表现出浓重的注疏学特征 ;从内容上看 ,三教合流及趋向于心性之学是其时代特色。唐代学术是处于汉学和宋学之间的学术 ,这不仅表现在时代的自然连接上 ,而且表现在学术传承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学术史 经学 史学 佛学 道教
下载PDF
“儒道互补”原论 被引量:13
9
作者 董平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5期59-69,共11页
"儒道互补"既体现为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现象,亦体现为一种生活实景。道为宇宙万有之本根、宇宙生命之原质,以及个体以道的践履为通达其生命价值之终极境域的观念,这些均为儒、道两家所共有。儒、道两家之相异的根本点,则在于... "儒道互补"既体现为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现象,亦体现为一种生活实景。道为宇宙万有之本根、宇宙生命之原质,以及个体以道的践履为通达其生命价值之终极境域的观念,这些均为儒、道两家所共有。儒、道两家之相异的根本点,则在于儒家在将道确认为存在之本体的同时,又将它确认为道德的本体,故生命价值必借道德践履才能充分实现;而道家则将道还原为生命本身,故唯有向自然生命之本真状态的回归才可能是通达于道的真正途径。但亦正因此故,儒、道两家遂开辟出了既具有本质同一性而又具有实践差异性的两种不同的生活世界与价值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道互补 道德 生命价值
下载PDF
《易传》中的语言哲学思想探论——兼论儒、道、《易》的语言哲学思想之异同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根友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3-60,共8页
本文试图对《易传》中的语言哲学思想,以及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的语育哲学思想进行初步分析,对先秦哲学中的语言哲学所关涉到的问题作一点探索性的研究,看先秦部分思想家考察了汉语言的哪些方面... 本文试图对《易传》中的语言哲学思想,以及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的语育哲学思想进行初步分析,对先秦哲学中的语言哲学所关涉到的问题作一点探索性的研究,看先秦部分思想家考察了汉语言的哪些方面的特征,为我们反思现代汉语与现代中国哲学的关系提供某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儒家 道家 语言哲学 孔子 孟子 荀子 庄子
下载PDF
道巫、佛教与理学:宋元时期徽州地域文化的变迁 被引量:8
11
作者 章毅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1-638,共8页
理学在徽州支配性地位的形成,是社会历史长期演变的结果。从北宋到南宋以及元代,徽州地域文化的主体经历了从道巫到佛教再到理学的逐步转变。理学的优势地位,实际上直到元代才完全建立。这种文化变迁的过程,一方面与东南地区整体文化演... 理学在徽州支配性地位的形成,是社会历史长期演变的结果。从北宋到南宋以及元代,徽州地域文化的主体经历了从道巫到佛教再到理学的逐步转变。理学的优势地位,实际上直到元代才完全建立。这种文化变迁的过程,一方面与东南地区整体文化演进的趋势相匹配,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徽州地域社会与中央王朝之间的密切互动,反映了徽州士绅精英的成长过程,以及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的文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地域文化 道巫 佛教 理学
下载PDF
试论《周易》中的生命哲学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文智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3-72,共10页
《周易》在中国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管是儒家思想还是道家思想,皆与《周易》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易传》对《周易》古经的系统化解读,则从根本上将本为卜筮之书的《周易》提升为哲学与人生智慧... 《周易》在中国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管是儒家思想还是道家思想,皆与《周易》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易传》对《周易》古经的系统化解读,则从根本上将本为卜筮之书的《周易》提升为哲学与人生智慧之书。《易传》哲学的核心则是其所阐释的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受《易传》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也以关注个体生命形下存在与形上存在的合一,乃至整个宇宙生命的有机运行为核心。《周易》将整个宇宙视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在阴阳交互作用中这一生命体一直处于“生生不息”的状态中。这一宇宙生成论将分别表征天地的乾坤两卦作为创生世界万物的基元,而人则是天地人三才中的重要一员。《易传》的这一思想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地位。而人若要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地位,则需要以“诚”为媒介,通过“进德修业”、“继善成性”来实现人与天的德性的合一,同时又要“与时偕行”,实现人与天的自然的合一。前者被后世的儒家所继承与发扬,而后者则为后世道教、中医学等所借鉴。《周易》所宣扬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与西方占主导地位的主客二分的思想迥异,而与在西方被边缘化的历程哲学有内在的相通之处。基于西方主客二分观念的科学思想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由此而导致的人的身心的分裂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亦不容忽视。《周易》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与历程哲学在弥补西方科学思想的不足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生命哲学 儒家 道教 历程哲学
下载PDF
论易儒道交融的中国古代和谐美思想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龙潜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41,共7页
中国古代美学属于古典主义美学,在美的形态上主张和谐美。这同儒道两家的哲学思想、伦理思想和美学思想的互相离异和互相吸收密切相关。从儒家早期的经典文本《周易》和先秦儒家各大流派的相关论述中可以看到,儒家偏重人的哲学,突出人... 中国古代美学属于古典主义美学,在美的形态上主张和谐美。这同儒道两家的哲学思想、伦理思想和美学思想的互相离异和互相吸收密切相关。从儒家早期的经典文本《周易》和先秦儒家各大流派的相关论述中可以看到,儒家偏重人的哲学,突出人的主动性,着眼于人对社会的认识,强调善与美的统一。而从老子到庄子的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的相关言论中则可以看出,道家则偏重于自然哲学,突出自然的合规律性,着眼于人对自然的认识,强调真与美的统一。儒道两家各有偏重又相互补充,相反相成地融合为共同的和谐美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儒家 道家 和谐 古典主义美学
下载PDF
儒道尊严思想简论 被引量:4
14
作者 乔清举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7-112,共6页
在先秦儒家哲学中,尊严并不只是一种外在的威严,也是德性的结果。先秦儒家认为人因其德性而具有尊严,这是"德性尊严论",类似于康德的自律尊严论。同时,先秦儒家也强调人的尊严应该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支撑。老子宣称道具有尊严,... 在先秦儒家哲学中,尊严并不只是一种外在的威严,也是德性的结果。先秦儒家认为人因其德性而具有尊严,这是"德性尊严论",类似于康德的自律尊严论。同时,先秦儒家也强调人的尊严应该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支撑。老子宣称道具有尊严,可称为得道尊严论。其方法是由被动、无为而致主动,与康德尊严论不同。其缺点是没有为人的欲望划出一条不可再削减的底线,故易导向尊严的破坏。庄子主张任何事物都有相等的尊严,其尊严论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是对康德思想的突破,有利于建立对自然的生态态度。宋明儒学的道德哲学是超自律论,其尊严思想是超自律道德尊严论。其要点是强调人通过修养功夫使自己的行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自律。超自律是心与理的纯熟统一,是成圣的必要条件。朱子认为,圣人德盛,具有尊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道家 康德 尊严 超自律
下载PDF
曹植和他的《洛神赋》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焕有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9-103,共5页
人神相恋作为文学意象源远流长,彰显着生命兴发与礼防压抑的对峙,其内涵包含着对世界、人本身及人的生活的探究、批判和思考。《洛神赋》,既表现了洛神的旷世之美,且相互爱悦;又传达了人神之间因人神道殊而不得不以礼自持,导致了爱而不... 人神相恋作为文学意象源远流长,彰显着生命兴发与礼防压抑的对峙,其内涵包含着对世界、人本身及人的生活的探究、批判和思考。《洛神赋》,既表现了洛神的旷世之美,且相互爱悦;又传达了人神之间因人神道殊而不得不以礼自持,导致了爱而不能终相厮守的遗憾与怅惘,并且透露了曹植想借助人神之恋来宣泄自己内心的苦闷,获得精神慰藉和情感补偿的愿望。曹植身上,儒、道、侠思想兼而有之,体现了文化的多元性、相济性和开放性,造就了他只能"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成一家之言"的人生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神相恋 人神道殊 侠思想 曹植 洛神赋
下载PDF
从《周易》视角看儒道会通 被引量:4
16
作者 曾凡朝 曾玉粉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43-54,共12页
中国哲学素以儒、道互补而著称。儒、道两系均以《周易》为经典。《周易》以自身的特质和内蕴包含儒道发展的种子,含有容纳儒道的基因。《周易》古经是儒道同源的思想文本,《周易》传文使儒道会通真正实现,《周易》成为儒道共同的言说... 中国哲学素以儒、道互补而著称。儒、道两系均以《周易》为经典。《周易》以自身的特质和内蕴包含儒道发展的种子,含有容纳儒道的基因。《周易》古经是儒道同源的思想文本,《周易》传文使儒道会通真正实现,《周易》成为儒道共同的言说框架和思想场域,《周易》中奇偶符号、阴阳之道、天人合一等都为儒道会通提供了方法、载体、根据和视域,实现了儒道的兼收并蓄和圆融会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儒道 会通
下载PDF
从当代治理哲学看中国先秦哲学的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谢阳举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9,25,共8页
现代治理哲学提倡社会力量的自主管理,要求与人民共有、共治、共享。中国先秦思想家在国家治理方面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儒家主张行"王道",成就公平正直的社会。道家主张道法自然,以"慈"治理天下;如果一个社会光... 现代治理哲学提倡社会力量的自主管理,要求与人民共有、共治、共享。中国先秦思想家在国家治理方面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儒家主张行"王道",成就公平正直的社会。道家主张道法自然,以"慈"治理天下;如果一个社会光讲公正不讲慈爱,就成了冷冰冰的社会。墨家充分认识到社会精英对社会治理的重要性。法家的法,可以声张国家的意志,树立公法的绝对威望;谋求富国强兵必须变法改革。杂家主张治理的好坏要看能否汇集更多的智慧和优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哲学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杂家
下载PDF
法曲考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强 何小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0年第1期18-22,共5页
法曲是隋、唐时期宫廷燕乐的一个品种,以歌舞为主,有时也以纯乐器的形式出现,风格清新雅致。关于法曲的来源众说纷纭,主要形成了来源于佛教音乐和道教音乐两种不同的观点。笔者在对法曲的来源做出进一步考证的基础上提出:法曲的形成是... 法曲是隋、唐时期宫廷燕乐的一个品种,以歌舞为主,有时也以纯乐器的形式出现,风格清新雅致。关于法曲的来源众说纷纭,主要形成了来源于佛教音乐和道教音乐两种不同的观点。笔者在对法曲的来源做出进一步考证的基础上提出:法曲的形成是多源的,它是在吸收了多种前代音乐的基础上形成的,到成熟期时它已经脱离了宗教音乐的范畴,并成为隋、唐时期宫廷音乐中一种极富特色的歌舞音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曲 大曲 佛教音乐 道教音乐
下载PDF
论虞集的宗教实践与文学创作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光正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29,共10页
元代文坛领袖虞集在阅读道经、服食丹药、参与科仪活动、交游道士的过程中不断深化自己对道教的体悟,进而影响了自己的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并因此成为元代文坛与道教界关系最为密切的文人。其道教诗词不仅反映了其与道士的密切交游,而... 元代文坛领袖虞集在阅读道经、服食丹药、参与科仪活动、交游道士的过程中不断深化自己对道教的体悟,进而影响了自己的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并因此成为元代文坛与道教界关系最为密切的文人。其道教诗词不仅反映了其与道士的密切交游,而且揭示了儒士与道士共同的精神追求,即将归隐与修道完全等同起来的精神追求。其道教散文尽管大部分是应用文,但由于其与道士交谊深厚,且是以一个道教信徒的心态从事创作,所以不仅详细记载了元代道教各派的历史,而且颇能彰显元代道士的内在风神、儒士道士之间的情谊以及儒道互补的文化结构。所有这一切,均与元代特殊的宗教政策和族群政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虞集 道教 宗教实践 儒道互动 文学创作
下载PDF
浅析中美文化差异的根源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一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16-117,共2页
本篇文章首先界定文化交际中文化这一概念,通过分析中美价值体系的不同来揭示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种种差异。其中,中国的两大哲学思想——儒家和道家思想对中国人价值体系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的宗教和个人主义思想对美国人的... 本篇文章首先界定文化交际中文化这一概念,通过分析中美价值体系的不同来揭示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种种差异。其中,中国的两大哲学思想——儒家和道家思想对中国人价值体系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的宗教和个人主义思想对美国人的价值体系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体系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清教运动 个人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