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9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gnitive Interpretation of Thought of Benevolence in Confucianism
1
作者 Duan Youguo Chen Songso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87-295,共9页
Confucianism thought has had an important role in many aspects of Chinese,and it has become the shared national spirit of Chinese nation. The core of Confucianism thought is the thought of benevolence,a great recreati... Confucianism thought has had an important role in many aspects of Chinese,and it has become the shared national spirit of Chinese nation. The core of Confucianism thought is the thought of benevolence,a great recreation of Chinese ancient great ideologists and educators,which is based on ritual and music culture of Confucianism,reflecting the philosophy of zeitgeist in various stages of social changes. The paper begins with the statement of connotation of the thought of benevolence in Confucianism. Then,six aspects of the thought,the benevolent loving others,principle of benevolence and loyalty,loving all people and animals,etc. are interpreted,including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thought,which provides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ought of benevolence in the present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阐释 中华民族 民族精神 音乐文化 宗教仪式 哲学反思 时代精神
下载PDF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of Educational Thoughts of Confucius and Socrates
2
作者 霍荟灿 《海外英语》 2020年第3期203-206,共4页
Both Confucius and Socrates are outstanding philosophers in the history of human civilization.Their thoughts are thesource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 and educational thoughts respectively.For example,the"huma... Both Confucius and Socrates are outstanding philosophers in the history of human civilization.Their thoughts are thesource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 and educational thoughts respectively.For example,the"humanity"advocated by Confuciushas had a great impact on Chinese society in the next two thousand years.And nowadays,this idea has broken through nationalboundaries and spread to all over the world.And,the famous"Socratic Method"has also exerted a tremendous influence on theeastern world,especially in education.And many schools use it to cultivate the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of students.In short,theirthoughts are rich in content and have far-reaching impact.Although in their educational thoughts are some similarities,they stillhave their own unique characteristics.Based on this understanding,this pape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mparison and con-trast,regards Confucius’and Socrates’educational thoughts as the research focus,and draw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through analysis,in order to comprehend them bet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fucius SOCRATES EDUCATIONAL thoughtS COMPARISON CONTRAST
下载PDF
An analysis of the Confucian "benevolence" and fit to foster a good family tradition
3
作者 YANG Chenxi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7年第3期81-83,共3页
Family education is brought to the attention since ancient times ,good family trait is through the ages many dignitaries of cultivate our morality and set up home." Benevolence " thought is the core of Confucianism,... Family education is brought to the attention since ancient times ,good family trait is through the ages many dignitaries of cultivate our morality and set up home." Benevolence " thought is the core of Confucianism, and is also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is paper, the content of the Confucian" benevolence "thought and its fit with modem start-up construction has carried on the preliminary analysis, probes into the Confucian idea of" love" to restore the meaning of good family tra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FUCIANISM benevolence thought family tradition construction FIT
下载PDF
张岱年早期对于孔子思想的研究
4
作者 陆建华 《兰州学刊》 CSSCI 2024年第8期15-23,共9页
张岱年早期对于孔子思想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20世纪30年代前期,张岱年对于孔子思想的研究主要在其仁学和认识论领域,并兼及对于孔子思想的总体和正面的评价。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张岱年对于孔子思想的研究主要在其天论、人性论... 张岱年早期对于孔子思想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20世纪30年代前期,张岱年对于孔子思想的研究主要在其仁学和认识论领域,并兼及对于孔子思想的总体和正面的评价。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张岱年对于孔子思想的研究主要在其天论、人性论、人生至道论、人生问题论、认识方法等领域。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张岱年对于孔子思想的研究主要在其“品值”哲学、功与利的思想、认识方法等领域,并涉及对于孔子思想的正反两面的系统评价。在张岱年心中,孔子是中国哲学的创始人,奠定了中国哲学的人生哲学特质,孔子的天论、人性论、仁论以及认知理论等对于中国哲学具有首创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岱年 孔子 认识
下载PDF
试论旴江医家龚廷贤仁的思想内涵
5
作者 范姝 傅斌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0期82-85,共4页
旴江流域人文荟萃,是儒家新学的重要发源地与传播地,涌现出了数以百计且闻名于世的杰出医药学家,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尊儒重医的时代,素有医林状元之称的旴江医家龚廷贤,其医学思想的形成受儒家思想影响颇深。仁,是儒家学... 旴江流域人文荟萃,是儒家新学的重要发源地与传播地,涌现出了数以百计且闻名于世的杰出医药学家,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尊儒重医的时代,素有医林状元之称的旴江医家龚廷贤,其医学思想的形成受儒家思想影响颇深。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儒家思想的视角,通过研究旴江医家龚廷贤的医著、事迹、方药,对龚氏“仁”的思想进行探析,试论其思想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旴江医家 龚廷贤 学术思想
下载PDF
以孔子的眼光看古典文明
6
作者 王小盾 蔡洁晴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3,共13页
孔子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其思想包含两个时代的差异和矛盾。比如孔子的“仁”的观念,即表现了从仪式中心向伦理中心的转变。分析孔子人生和思想的两重性,有助于澄清“轴心突破”理论所造成的对孔子和古典文明的两个误解:其一强调孔... 孔子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其思想包含两个时代的差异和矛盾。比如孔子的“仁”的观念,即表现了从仪式中心向伦理中心的转变。分析孔子人生和思想的两重性,有助于澄清“轴心突破”理论所造成的对孔子和古典文明的两个误解:其一强调孔子在“突破”“超越”方面的特色而不重视他对周代礼乐的继承,其二强调古典文明对秩序、规范、节制的重视而忽视它同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看古典文明的特质,可以建立一个明确的认识,即作为华夏人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全部智慧之结晶,古典文明既包含多种思想形态又有丰富的历史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古典文明 思想两重性 文化多元
下载PDF
周代仁政之下法治思想系统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祁志祥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共14页
周代没有完整记载法治思想的史书,周代的法治思想,散见于西周的《尚书》《周礼》及东周诸子的学说中。西周鉴于夏桀、殷纣实施暴政而亡的教训,推行仁政。仁政以德治为主,也兼顾法治。法治成为周代仁政的两翼之一,表现为以仁立法,以仁司... 周代没有完整记载法治思想的史书,周代的法治思想,散见于西周的《尚书》《周礼》及东周诸子的学说中。西周鉴于夏桀、殷纣实施暴政而亡的教训,推行仁政。仁政以德治为主,也兼顾法治。法治成为周代仁政的两翼之一,表现为以仁立法,以仁司法,明德慎罚,德主刑辅。到了东周,虽然诸侯争霸、礼崩乐坏,但西周的仁政传统仍占主导地位,仁政不仅被儒家学说加以发展,也被道家学说加以补充、杂家学说加以兼取。即便法家、名家公开反对仁政德治,主张严刑峻法,也是打着仁义的旗号。在仁政之下兼行法治,或打着仁义的旗号强调严刑峻法,构成了周代法治思想的整体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仁政 法治思想 明德慎罚 以刑去刑
下载PDF
从《负暄闲语》看周馥对孔子礼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8
作者 何姗姗 余义兵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7-121,共5页
池州市东至县周氏家族百年来人才辈出,家族鼎盛,在这辉煌的背后,先祖周馥功莫大焉。周馥为晚清一代名臣,政绩突出,能诗文,撰有家训著作《负暄闲语》一书,影响尤为深远。对周馥家训《负暄闲语》中体现的修身、齐家、治国这三个方面的礼... 池州市东至县周氏家族百年来人才辈出,家族鼎盛,在这辉煌的背后,先祖周馥功莫大焉。周馥为晚清一代名臣,政绩突出,能诗文,撰有家训著作《负暄闲语》一书,影响尤为深远。对周馥家训《负暄闲语》中体现的修身、齐家、治国这三个方面的礼学思想进行分析,并讨论周馥对孔子礼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有助于坚定文化信仰和传承,对于现代家风建设具有借鉴和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馥 《负暄闲语》 孔子 礼学
下载PDF
“克己复礼为仁”:孔子的道德传播思想考察
9
作者 姚志文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4年第1期16-23,63,共9页
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为仁”的道德传播命题,主张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将内在于人的“仁”激发为切实可感的道德共情,使人自觉认同和服从作为道德规范的“礼”。孔子认为,作为人的自然生命与伦理生命承载物的身体是沟通“仁”与“礼”的... 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为仁”的道德传播命题,主张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将内在于人的“仁”激发为切实可感的道德共情,使人自觉认同和服从作为道德规范的“礼”。孔子认为,作为人的自然生命与伦理生命承载物的身体是沟通“仁”与“礼”的媒介,身体一直以“隐身”的方式参与着接受主体的人格塑造,它的媒介功能不仅是工具性的,也是存在性的。通过“礼”的仪式化传播,可以将身体的姿势、行为象征化为“仁”的意义表达,从而激活接受主体内心的道德意识,形成对道德规范的自觉。名分是沟通“礼”与“仁”的符号中介,通过“正名”重建名分与“仁”的指谓关系,使“礼”能有效约束个体行为,这是重建礼乐制度和政治、社会秩序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道德传播
下载PDF
“以求仁为宗”:孙应鳌《论语近语》的诠释特色
10
作者 李胜垒 朱韬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8-83,共6页
“以求仁为宗”是孙应鳌诠释《论语》的一大特色。孙应鳌在《论语近语》中心仁互释,以仁体归为心体,建构起了独具特色的仁体论。在对《论语》各个章节的阐释当中,他将求仁的思想贯穿其中,多次表达出求仁的主张。与此同时,他还阐发了求... “以求仁为宗”是孙应鳌诠释《论语》的一大特色。孙应鳌在《论语近语》中心仁互释,以仁体归为心体,建构起了独具特色的仁体论。在对《论语》各个章节的阐释当中,他将求仁的思想贯穿其中,多次表达出求仁的主张。与此同时,他还阐发了求仁的具体路径。求仁主要依靠志于仁、克己复礼、慎独等工夫,同时还要体现在人伦日用之中。孙应鳌的《论语近语》颇具个人特色,不仅在《论语》学史上占有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在今天仍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应鳌 《论语近语》 求仁
下载PDF
新时代孔子仁学思想融入高职德育的策略
11
作者 朱力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0-53,共4页
新时代高职德育工作在发展中遇到了现实困境,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巨大挑战。高职院校可以将孔子仁学思想融入德育工作,遵循政治性、批判性、创新性原则,从内容、师资、环境、实践等方面采取有效策略,促进德育工作健康发展。
关键词 新时代 仁学思想 德育 策略
下载PDF
安大简《仲尼曰》佚文所见孔子思想管窥
12
作者 周翔 《语文学刊》 2024年第3期38-42,共5页
新见《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二)·仲尼曰》篇为战国楚文字抄本的孔子语录,其中一些未见于传世文献的佚文反映了孔子思想中关于客观世界及处事之道、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内容,呈现了孔子思想的更多侧面,是对孔子乃至儒家思想的... 新见《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二)·仲尼曰》篇为战国楚文字抄本的孔子语录,其中一些未见于传世文献的佚文反映了孔子思想中关于客观世界及处事之道、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内容,呈现了孔子思想的更多侧面,是对孔子乃至儒家思想的又一次补充。对当下时代仍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简(二) 《仲尼曰》 佚文 孔子思想
下载PDF
从“以仁统乐”到“以乐教人”——孔子论“乐”的演进层次
13
作者 王芸芸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3-39,共7页
“以仁统乐”“以乐存正”“以乐教人”构成了孔子恢弘乐道的三个层面。为厘正音乐,孔子以“仁”为本,强调“仁”对乐的内在决定作用,主张回归乐的道德情感本质,发掘出乐的道德基础。孔子进一步以礼乐活动影射社会秩序,敦促社会各阶层... “以仁统乐”“以乐存正”“以乐教人”构成了孔子恢弘乐道的三个层面。为厘正音乐,孔子以“仁”为本,强调“仁”对乐的内在决定作用,主张回归乐的道德情感本质,发掘出乐的道德基础。孔子进一步以礼乐活动影射社会秩序,敦促社会各阶层“克己复礼”,以符合正道,使乐发挥恢复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实现“以乐存正”的社会理想。孔子还认为正声雅乐能化形而美俗,以其教民,可以达到国治民和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以仁统乐 以乐存正 以乐教人
下载PDF
蕅益智旭《论语点睛》之心性思想
14
作者 贺志韧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22-27,共6页
在《论语点睛》中,蕅益智旭提出了很多融通佛儒的心性思想,为三教合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本体论上,他提出了“心外无人”思想,认为心是最高级别的哲学范畴,是宇宙万物的产生根源;在方法论上,他提出了“观心”和“炼心”的理念,主张通过... 在《论语点睛》中,蕅益智旭提出了很多融通佛儒的心性思想,为三教合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本体论上,他提出了“心外无人”思想,认为心是最高级别的哲学范畴,是宇宙万物的产生根源;在方法论上,他提出了“观心”和“炼心”的理念,主张通过“格物致知”“心不违仁”“约心以礼”和“随境炼心”等方式来修炼心性;在境界论上,他提出了“无知”“无我”的境界观,主张将心性修炼到消除知见,忘记自我的思想高度。这些思想都非常新颖和别出心裁,为融会贯通佛、儒二家理论,推动二家思想交流提供了诸多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点睛》 蕅益智旭 心性思想 观心
下载PDF
如何定位王船山的历史哲学——读《宋明儒学之重构——王船山哲学文本的诠释》
15
作者 张少恩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7-53,共7页
王船山终生求“经邦之礼”,在历史哲学方面提出诸多新见。长期以来,学界关于王船山历史哲学游离于“民主主义”和“儒家仁政思想”两种对立观点之间。而程志华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成果《宋明儒学之重构——王船山哲学文本的诠释... 王船山终生求“经邦之礼”,在历史哲学方面提出诸多新见。长期以来,学界关于王船山历史哲学游离于“民主主义”和“儒家仁政思想”两种对立观点之间。而程志华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成果《宋明儒学之重构——王船山哲学文本的诠释》基于翔实文献资料,围绕王船山的“历史观”和“资治论”、“合法性”与“正当性”、“政道”与“治道”等问题,经过透彻而严密的学理分析,系统诠释了王船山历史哲学的理论体系,并对其进行历史定位,指出王船山政治哲学并非民主主义,而仍是传统的“儒家仁政思想”。此结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纠正以往学界对王船山历史哲学之误读、误解,廓清学界的迷雾,为儒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迪和更为开阔的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历史哲学 程志华 民主主义 儒家仁政思想
下载PDF
孔子孝思想及其创新性发展——基于《论语》文本的考察
16
作者 张紫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2期60-64,共5页
“孝”是儒家思想所阐释的重要理论之一,随着儒家文化体系的不断健全,“孝”的内涵也不断完善,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重要内容。在“万世师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孝”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孔子对“孝”进行... “孝”是儒家思想所阐释的重要理论之一,随着儒家文化体系的不断健全,“孝”的内涵也不断完善,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重要内容。在“万世师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孝”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孔子对“孝”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发,从立身以孝德为先到将孝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强调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孔子孝思想在提升个人道德品质、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助力国家繁荣昌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该文深入探讨孔子孝思想的核心要义及其当代价值,并对新时代孔子孝思想的创新发展路径进行展望,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孝思想 《论语》 创新性发展 儒家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孔子孝道思想探析——基于“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释义
17
作者 张玥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11,共6页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是反映孔子孝道思想的一句话,但关于这句话的释义仍存在争议,主要集中于“三年”和“道”的释义。由于孔子十分重视三年之丧,而“无改于父之道”针对的是子女在父亲去世之后该如何做的问题,与三年之丧语境相似,所...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是反映孔子孝道思想的一句话,但关于这句话的释义仍存在争议,主要集中于“三年”和“道”的释义。由于孔子十分重视三年之丧,而“无改于父之道”针对的是子女在父亲去世之后该如何做的问题,与三年之丧语境相似,所以“三年”指的是三年的服丧期,“道”应释为父亲在世时的为人处世准则。孔子强调“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是因为子女尽孝要始终怀有敬意。这种敬意源于父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受制于三年之丧的礼制要求,更重要的是与孔子的政治构想相通,由孝亲推致忠君,从而构建一个秩序井然、等级分明的社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孔子 孝道
下载PDF
在儒墨的比较中看禅让制的思想内涵与价值
18
作者 欧阳祯人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7,共11页
整合传世文献与新近出土文献资料,依据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发展趋势可以推知,禅让制的思想应该萌生于孔子,形成于七十子,衰落于战国中后期强势“礼”学崛起的过程之中。这个过程反映了先秦儒家对中国传统政治体制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艰苦... 整合传世文献与新近出土文献资料,依据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发展趋势可以推知,禅让制的思想应该萌生于孔子,形成于七十子,衰落于战国中后期强势“礼”学崛起的过程之中。这个过程反映了先秦儒家对中国传统政治体制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艰苦探索。禅让制既是对中国上古历史史影的捕捉与发挥,也是直接面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所开出的救世良方。通过对楚简文献《唐虞之道》《容成氏》与原始儒学的关系挖掘发现,先秦儒家禅让制的思想遭到了诸侯各国既得利益者以及传统“礼”制两方面的强烈挤压,这是《唐虞之道》和《容成氏》等相关文献湮没无闻成为佚籍的真正原因。但是,禅让制思想的骨子里有一种对现实的批判精神,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广大人民具有深刻的同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禅让制 出土文献 礼与仁 理与势
下载PDF
阐释学视域下孔子的“损益”观及阐释实践
19
作者 王宁 《莆田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3-18,共6页
阐述孔子继承并发展了《周易》“损”“益”二卦的理念,将其应用于对上古文化传统的阐释实践中,提出“损益”的阐释思想;分析孔子“损益”观的阐释实践,一方面,“减损”西周将礼主要用作社会规约的制度要求,提出要重视礼的教化作用,另... 阐述孔子继承并发展了《周易》“损”“益”二卦的理念,将其应用于对上古文化传统的阐释实践中,提出“损益”的阐释思想;分析孔子“损益”观的阐释实践,一方面,“减损”西周将礼主要用作社会规约的制度要求,提出要重视礼的教化作用,另一方面,“益补”“礼”的意义内涵为“仁”,并从孝悌、治心与理想人格三个方面对“仁”的概念进行系统阐发;认为孔子“损益”的阐释思想及阐释实践,不仅丰富了西周礼乐文化传统的意义内涵,而且为后世儒学经典阐释提供了核心论域和基本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损益” 阐释学
下载PDF
基于辑佚的苏轼《论语说》研究——苏轼“海南三书”论之二
20
作者 阮忠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10-117,共8页
今传苏轼《论语说》为后人辑佚所得。苏轼的《论语》解读,多对孔子思想的格言式表达作了较细的剖析,体现了自己亲仁好仁而不违仁的基本思想、因循孔子兴礼乐行中庸的主张,在不乡原非中庸时选择狂狷,并在说《诗》时以无思无为为“思无邪... 今传苏轼《论语说》为后人辑佚所得。苏轼的《论语》解读,多对孔子思想的格言式表达作了较细的剖析,体现了自己亲仁好仁而不违仁的基本思想、因循孔子兴礼乐行中庸的主张,在不乡原非中庸时选择狂狷,并在说《诗》时以无思无为为“思无邪”的至境,以口手相应的平易表达为辞达的至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论语说》 礼乐 中庸 诗文境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