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新出史料看先秦“采诗观风”制度 被引量:9
1
作者 胡宁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9-93,共15页
出土简牍《孔子诗论》、《采风曲目》提供了重新审视"采诗观风"制度的新材料,提示这一制度在先秦时期确实存在。对民歌的采集和整理,是官方音乐机构的常规工作,尽管具体程式未必与汉代人描述的完全一样。所"采"所&q... 出土简牍《孔子诗论》、《采风曲目》提供了重新审视"采诗观风"制度的新材料,提示这一制度在先秦时期确实存在。对民歌的采集和整理,是官方音乐机构的常规工作,尽管具体程式未必与汉代人描述的完全一样。所"采"所"观",首要的是乐曲,其次才是歌词。乐曲要经过加工,以符合雅乐规范和礼仪,但加工改造在原曲基础上进行,故而音乐的地方风格仍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留。经过贵族的简择和修改,歌词"知得失,自考正"的政治寓意也更加凸显,并在后来的儒家思想发展中得到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诗观风 《孔子诗论》 《采风曲目》
下载PDF
《中国文学史》“孔子删诗”说之教学鉴赏设计
2
作者 张华林 宦书亮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53-156,共4页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论及"孔子删诗"说,但对"孔子删诗"说的提出、流布、影响等问题都未曾论述。通过清理相关材料,可知汉初陆贾首次提出孔子编定《诗》一说,而司马迁则在陆贾的基础上,从编《诗》方式、标准...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论及"孔子删诗"说,但对"孔子删诗"说的提出、流布、影响等问题都未曾论述。通过清理相关材料,可知汉初陆贾首次提出孔子编定《诗》一说,而司马迁则在陆贾的基础上,从编《诗》方式、标准、目的等方面提出系统的"孔子删诗"说,但还未提出"删《诗》"一语。西汉末东汉初,《论语讖》在删减《诗》《书》章句文献的风气下,首次提出孔子"删《诗》"一语,此说得到王充、班固、应劭等东汉学者的接受而成为学界共识,并对汉代《诗经》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删诗”说 提出 接受 影响 《诗经》学
下载PDF
试论《孔子诗论》在楚地的传播
3
作者 朱佩弦 卢迪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37-42,共6页
要清晰了解《孔子诗论》在楚地的传播和发展状况,必须清楚《诗经》和儒家学说在楚国的传播和发展历史,唯有两者同时在楚地得到传播和发展后,带有儒家思想倾向的《孔子诗论》才有在楚地得到接受并被传播的可能。文章认为,若《孔子诗论》... 要清晰了解《孔子诗论》在楚地的传播和发展状况,必须清楚《诗经》和儒家学说在楚国的传播和发展历史,唯有两者同时在楚地得到传播和发展后,带有儒家思想倾向的《孔子诗论》才有在楚地得到接受并被传播的可能。文章认为,若《孔子诗论》成书于春秋时代,当为七十子后学所作,并经由任不齐或澹台灭明传入楚地,则其成书当为孔子卒后即前479年以后,传入楚地应为前465年之后;若成书于前376年以后,传入楚地应为荀子任兰陵令的前257年—前238年之间或之后。但《上博简》为战国晚期贵族墓陪葬,战国于前221年结束,故《孔子诗论》入楚当限定在前257年—前221年的范围内。综合《上博简》的整体情况来说,后一种推断更具有说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简》 《孔子诗论》 楚地 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