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inuities of Historical Crises and Discourses of Europe From the “Neo-Latin Past” to the 21st Century
1
作者 Isabella Walser-Bürgle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2019年第12期549-563,共15页
Europe and the EU have been facing many crises and challenges in recent years.From Brexit and rising nationalism to economic problems and unanimous refugee policies,most of them remain unsolved.Instead of moving forwa... Europe and the EU have been facing many crises and challenges in recent years.From Brexit and rising nationalism to economic problems and unanimous refugee policies,most of them remain unsolved.Instead of moving forward with the European integration project,Europe seems to regress in many instances.Considering this turmoil,it seems all the more important to historicize the affirmative discourse of Europe and to expand the knowledge of the European unification process with novel insights into its history.Only if a broad understanding of its roots and developments prevails,the conflicts of the present can be better evaluated and addressed.Particularly one set of so far neglected sources from Europe’s past serves as guiding light in that respect:the early modern Europe literature written in the Latin language.Between 1400 and 1800,Latin enjoyed a similar status in promoting scientific discoveries,negotiating political affairs and generally communicating on an international level as modern-day English.By offering a brief glance at some historically influential Latin texts from the early modern discourse of Europe,this article will show that the early modern European crises strikingly resemble Europe’s current crises despite the difference in political,social,and economic circumstances.The discourse of Europe has from the beginning been a stable discourse,characterized by the same recurring questions for centuries.When used as reference point for the crises of the 21st century,the prospects for the European integration look better than presum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ropean crises discourse of Europe European history Europe in Neo-Latin literature historicization of Europe Europe’s past and present
下载PDF
论“文学自觉”的多元历史进程——30年“鲁迅问题”论争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文忠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75,共15页
"文学的自觉"是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也是"文学史哲学"的一个重要学术命题;它关乎如何认识民族文学成熟独立的历史起点,也是文学史家把握文学自觉的多元动态进程、进行历史分期的理论基础。近30年来,围绕这... "文学的自觉"是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也是"文学史哲学"的一个重要学术命题;它关乎如何认识民族文学成熟独立的历史起点,也是文学史家把握文学自觉的多元动态进程、进行历史分期的理论基础。近30年来,围绕这一"鲁迅问题"的论争,这一命题则始终被视为只有单一内涵的"文学史问题"。因此,论争陷入了"各种观点自圆其说,不同观点相互对立"的僵局。要打破目前的学术僵局,让看似各自对立的不同观点,"各居其位,各是其是",必须转换学术思路:首先,从"文学史"回到"文学史哲学",在全面把握先秦以来文学发展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对"文学的自觉时代"这一"前提假设"所蕴含的复杂内涵作一番学理反思和逻辑洗炼,为文学史研究提供一个宏观的理论参照系;然后,再由"文学史哲学"回到"文学史",对不同时代、不同性质、不同形态的"文学的自觉时代"的内涵和特点做出准确界定,进行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文学的自觉时代” “鲁迅问题” 文学史哲学 多元自觉进程
下载PDF
女性意识觉醒之心路——浅谈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 被引量:3
3
作者 高明霞 张焕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5-18,共4页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女性文学在中国文坛独领风骚。女性文学的文本风貌可用一个公式来表述,那就是社会生活化———生活个人化———个人心灵化。八九十年代的女性文学,走过了一条争取被男权文化接纳、建构女性联盟、解构男权文化的心...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女性文学在中国文坛独领风骚。女性文学的文本风貌可用一个公式来表述,那就是社会生活化———生活个人化———个人心灵化。八九十年代的女性文学,走过了一条争取被男权文化接纳、建构女性联盟、解构男权文化的心灵之路。女性文学的主流对男权文化堤坝产生着强大的冲决力,也对女性自我解放产生着不可缺少的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中国 女性文学 女性写作主体 女性意识 女性自我解放
下载PDF
恋父情结书写与女性意识的渺茫走向 被引量:4
4
作者 于文秀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5-113,共9页
现当代女作家笔下关于女性恋父情结的书写无疑属具有另类色彩的题材,在此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张爱玲、张洁、陈染、张悦然等。在梳理考察现当代女作家笔下的恋父情结书写时,会发现这样两个特点:一是经历了从占有报复,到爱恨兼有,再... 现当代女作家笔下关于女性恋父情结的书写无疑属具有另类色彩的题材,在此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张爱玲、张洁、陈染、张悦然等。在梳理考察现当代女作家笔下的恋父情结书写时,会发现这样两个特点:一是经历了从占有报复,到爱恨兼有,再到美化男性并与男性全盘和解的演进历程;二是女性恋父的情感选择呈现从宿命色彩到自我选择的走向。女性的恋父情结文本必然涉及母女关系的描写和母亲形象的塑造,母亲形象则经过了从对女儿和丈夫单向的忍受与爱乃至无怨无悔的承受,到爱怨交织,再到自私、势利、冷酷的演进路向。这些女作家在同性之谊的书写中,呈现了难以言说的复杂意味,而这种关系成为母女关系的衍生、补充乃至替代品,现当代女作家笔下同性之谊的书写呈现出从广义到狭义的演进脉络。在上述各种关系的书写过程中不难看出女作家的立场嬗变趋向,即性别对抗意味渐趋冲淡,女性文学原本意义上的女性意识似乎也渐行渐远,女性文学的未来走向不免堪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文学 恋父情结 女性意识
下载PDF
革命时代的生活与文学之美——《这边风景》简论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金胜 段晓琳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100-106,共7页
对于王蒙个体和当代文学史来说,《这边风景》都是别具典型意义的作品。小说深入、直观地展现了作家16年新疆生涯,饱含着当年的王蒙与今日的王蒙对青春岁月的极大热忱与真诚。它以丰富的经典细节,表现了革命年代边疆百姓的切肤生活和情感... 对于王蒙个体和当代文学史来说,《这边风景》都是别具典型意义的作品。小说深入、直观地展现了作家16年新疆生涯,饱含着当年的王蒙与今日的王蒙对青春岁月的极大热忱与真诚。它以丰富的经典细节,表现了革命年代边疆百姓的切肤生活和情感,而"意识流"和"小说人语"手法的运用,扩展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构成了作家穿越文化时空的灵魂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这边风景》 细节 意识流 “小说人语” 当代文学史
下载PDF
作为审美的、人性的及当下话语参与的文学史写作——读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新著(增订本)》 被引量:1
6
作者 查屏球 苗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7-95,共9页
章培恒、骆玉明两位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新著(增订本)》汲取了近代人文思潮中的文学史观以及现代精神分析、文本批评和接受美学的成果,重视经典的解读,微观实证与宏观结论相结合,将文学史的审视与人性精神史的考察融汇一体,使文学史... 章培恒、骆玉明两位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新著(增订本)》汲取了近代人文思潮中的文学史观以及现代精神分析、文本批评和接受美学的成果,重视经典的解读,微观实证与宏观结论相结合,将文学史的审视与人性精神史的考察融汇一体,使文学史的写作既是对精神历史审美形态的严肃解读,又是对当下精神与审美话语的积极介入,体现了人文学者的求实学风与现实关怀精神,对于推进文学史学科建设的现代化、提升文学史研究的思想性都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新著(增订本)》 经典意识 人文精神
下载PDF
从“移民文学”到作家本土化——写在《黑龙江文学通史》出版之前 被引量:2
7
作者 彭放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9-105,共7页
在黑龙江文学史上 ,“借才异代”的移民文学成为主流。这些移民作家主要是因罪发配的“流人”及其家属 ,还有以各种原因滞留或客籍的知识分子。他们的文学创作 ,支撑着黑龙江文坛的半壁江山。移民带来各地的先进文化 ,促进南北地区和与... 在黑龙江文学史上 ,“借才异代”的移民文学成为主流。这些移民作家主要是因罪发配的“流人”及其家属 ,还有以各种原因滞留或客籍的知识分子。他们的文学创作 ,支撑着黑龙江文坛的半壁江山。移民带来各地的先进文化 ,促进南北地区和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 ,使黑龙江的地域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 ,而且给文学创作广泛吸收异地经验 ,提供了丰厚的精神资源。黑龙江移民文学的繁荣 ,是人才政策开明、开放结出的硕果 ,也与中国知识分子爱祖国、爱人民的赤诚之心有关。移民文学现象是黑龙江文化的一种特色。既要看到移民作家对黑龙江文化的启蒙和开发带来的效益 ,又要看到“流人文化”中潜藏着消极的“恋乡守根”和“回归故土”的流亡意识。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 ,本土作家成长起来 ,替代了移民作家 ,这是黑龙江文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可以预见到的是 :未来的黑龙江文学将更加开放 ,更具活力 ,其乡土特色更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文学" 作家本土化 文学史 《黑龙江文学通史》出版 "借才异代" 文学创作
下载PDF
新时期以来外国文学史教材编写中所存在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8
作者 杜吉刚 钟晓燕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1期63-67,共5页
新时期以来,我国外国文学史教材编写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非历史化、与批评史写作脱节、缺乏学科自我反思意识、缺乏比较文学学科意识、缺乏理论的提炼与升华。这些问题已构成了我国外国文学史教材编写的瓶颈,严重的阻碍了我国外国文学... 新时期以来,我国外国文学史教材编写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非历史化、与批评史写作脱节、缺乏学科自我反思意识、缺乏比较文学学科意识、缺乏理论的提炼与升华。这些问题已构成了我国外国文学史教材编写的瓶颈,严重的阻碍了我国外国文学史教材质量的提升,亟待我们外国文学史教材编著界加以关注、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外国文学史教材 非历史化 比较文学 学科意识
下载PDF
关于赛珍珠研究的几个有待深入的问题 被引量:10
9
作者 汪应果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63-68,共6页
赛珍珠研究还有几个有待深入的问题:1 关于赛珍珠可不可以写入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问题,可以从作家对自我身份的认定以及从作品的性质来决定。赛珍珠多次说自己"也是一个中国人",而她的作品大部分跟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 赛珍珠研究还有几个有待深入的问题:1 关于赛珍珠可不可以写入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问题,可以从作家对自我身份的认定以及从作品的性质来决定。赛珍珠多次说自己"也是一个中国人",而她的作品大部分跟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乡土文学"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因此她可以写入中国文学史。2 如何评价当年的西方传教活动及赛珍珠的传教士身份,总体上说,西方的传教活动对开启民智、加速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进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赛珍珠是一位真诚善良、热心为中国人民服务的人。3 怎样评价赛珍珠的贡献,要看到她的"人桥"作用的特点本意在中美双方的"沟通"上,但重在对双方文化的匡正和建设上。4 要加强有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珍珠 作家身份 中国 文学史 传教活动 “人桥”
下载PDF
迈向“经典”的途径——“金庸小说热”在大陆:1976-1999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云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8,共8页
论文通过回返金庸小说自70年代中后期进入大陆的历史现场,试图清理政治经济情势变化之下,不同场域的多重话语、权力脉络如何参与和建构了金庸小说的经典化进程,尤其是学院体制在其中的复杂互动,透露出"五四"以来形成的审美原... 论文通过回返金庸小说自70年代中后期进入大陆的历史现场,试图清理政治经济情势变化之下,不同场域的多重话语、权力脉络如何参与和建构了金庸小说的经典化进程,尤其是学院体制在其中的复杂互动,透露出"五四"以来形成的审美原则和价值判断仍然是经典生成的重要成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小说 “通俗文学热” 文学史 经典化
下载PDF
从“文学自觉”到“文化自觉”的“大文学”观——兼论先秦文学的三大景观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98-103,共6页
由"纯文学"覌到"大文学"观的置换,反映了从文学自觉到文化自觉的时代要求。"大文学"观的提出基于对中国古代文史哲兼容的文学特质的确认,而"大文学史"观则是"大文学"观的历史实践形... 由"纯文学"覌到"大文学"观的置换,反映了从文学自觉到文化自觉的时代要求。"大文学"观的提出基于对中国古代文史哲兼容的文学特质的确认,而"大文学史"观则是"大文学"观的历史实践形态。本文以"源头与高峰"亦即"轴心期"的春秋战国时代作叙事背景,揭密和展示了以楚辞、《左传》、《庄子》为基因和典范的文、史、哲互涵互动的宏伟景观,以期助推今与古,中与西"大文学"观与"纯文学"观的对话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自觉 文化自觉 大文学史观 文史哲互涵 三大景观
下载PDF
《浮生六记》的现代意识 被引量:3
12
作者 褚大庆 《东疆学刊》 CSSCI 2009年第1期50-54,共5页
19世纪问世的《浮生六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价值和地位。作为一部清代中后期的小说,在中国小说由古典向现代形态发展的过程中,显示出了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它蕴含了丰富的现代性因素即自由、平等、独立、自主等意识,这在某种... 19世纪问世的《浮生六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价值和地位。作为一部清代中后期的小说,在中国小说由古典向现代形态发展的过程中,显示出了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它蕴含了丰富的现代性因素即自由、平等、独立、自主等意识,这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它所产生的时代。这正是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独特的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生六记》 文学史 现代意识
下载PDF
第三届中国舟山桃花岛金庸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立 慈兆舫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95-98,共4页
第三届中国舟山桃花岛金庸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9月召开,会议对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意蕴、创作渊源、重要作品及其主要人物的精神内蕴等,进行了多方面认真解读和深入剖析,同时对于武侠小说与武术文化关系、小说文本修改、传播及其... 第三届中国舟山桃花岛金庸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9月召开,会议对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意蕴、创作渊源、重要作品及其主要人物的精神内蕴等,进行了多方面认真解读和深入剖析,同时对于武侠小说与武术文化关系、小说文本修改、传播及其研究史,以及金庸武侠小说的独特艺术手法等几个方面,展开热烈探讨,颇多新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侠文学 金庸小说 桃花岛 学术史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原创图画书出版状况探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齐童巍 《美育学刊》 2011年第5期95-99,共5页
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资料室和浙江师范大学国际儿童文学馆馆藏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版的一些原创图画书资料。从中可以看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的各个儿童读物出版机构就出版了许多原创图画书。在这些儿童读物出版机构的基础上,又成立... 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资料室和浙江师范大学国际儿童文学馆馆藏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版的一些原创图画书资料。从中可以看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的各个儿童读物出版机构就出版了许多原创图画书。在这些儿童读物出版机构的基础上,又成立少年儿童出版社,继承和发展上海的原创图画书出版传统,也奠定当代原创图画书以及儿童读物出版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 文学史 艺术史
下载PDF
关于外国文学史教材编写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5
15
作者 汪介之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年第2期254-258,共5页
外国文学史教材的编写在我国已有较长的历史,近30年来更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目前国内通用的几种主要教材,却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史的意识较为淡薄,忽视对于艺术形式及其演变的描述,在体例安排上有一种"宏大叙事"倾向,... 外国文学史教材的编写在我国已有较长的历史,近30年来更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目前国内通用的几种主要教材,却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史的意识较为淡薄,忽视对于艺术形式及其演变的描述,在体例安排上有一种"宏大叙事"倾向,未能完全清除庸俗社会学的影响,对某些重要内容有所忽略。进一步明确文学史的任务,更新观念,突破旧有的书写模式,是编写出更为完善的外国文学史教材的必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 教材编写 史的意识 艺术形式
下载PDF
论刘向《说苑》的历史意识——兼论《说苑》在中国小说文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月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4-178,共5页
由《说苑》上溯历史故事在先秦古籍中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一个由核心到边缘再到核心的发展过程。第一次转变是从"史"到"文学"的转变,第二次转变是从"文学"到"史"的回归。两次转变的质素不同,其... 由《说苑》上溯历史故事在先秦古籍中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一个由核心到边缘再到核心的发展过程。第一次转变是从"史"到"文学"的转变,第二次转变是从"文学"到"史"的回归。两次转变的质素不同,其中蕴涵了丰富的信息。刘向采用历史故事著书有多方面的原因,在《说苑》一书中,对历史材料的处理也有多种方式。尽管《说苑》的文体归属至今仍无定论,但它在中国小说文体形成之链上具有重要作用,是小说观念发展变化中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苑》 历史故事 史传文学 历史意识
下载PDF
RICH模式在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课程的实证探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欣欣 田忠山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41-143,共3页
本文实证分析了RICH模式在一节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课程中的具体应用,从课程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教学步骤角度一一阐释。本文力图探索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课程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思路,从RICH模式角度出发提出了教学建议,力争提高和... 本文实证分析了RICH模式在一节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课程中的具体应用,从课程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教学步骤角度一一阐释。本文力图探索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课程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思路,从RICH模式角度出发提出了教学建议,力争提高和改善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H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课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 sONNET 18 sONNET 106
下载PDF
国内外国文学史编撰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介之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4期116-121,共6页
外国文学史的编撰在我国已有较长的历史,近30年来的成就更是有目共睹。但目前国内通用的几种主要的外国文学史教材,仍然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如对某些重要内容有所忽略,在体例安排上有一种"宏大叙事"的倾向,未能充分注意在&q... 外国文学史的编撰在我国已有较长的历史,近30年来的成就更是有目共睹。但目前国内通用的几种主要的外国文学史教材,仍然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如对某些重要内容有所忽略,在体例安排上有一种"宏大叙事"的倾向,未能充分注意在"史"的链条中考察文学的发展过程,一些提法也值得推敲。进一步更新观念,突破旧有的习惯性书写模式,系统地探索文学的演变过程和规律,编写出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的发展史,是当前学界的任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 史的意识 艺术形式
下载PDF
20世纪下半叶中外儿童文学交流综论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泉根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28-37,共10页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球意识中的中西儿童文学交流对话呈现出译介走向多元化、系统化、序列化,注重现代意识与全球意识,激扬中国儿童文学的创新精神等特点。同时,50年代苏俄儿童文学对中国儿童文学产生了强势影响。总之,20世纪下半叶中外...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球意识中的中西儿童文学交流对话呈现出译介走向多元化、系统化、序列化,注重现代意识与全球意识,激扬中国儿童文学的创新精神等特点。同时,50年代苏俄儿童文学对中国儿童文学产生了强势影响。总之,20世纪下半叶中外儿童文学的关系,体现出渐进的双向的互动、开放交流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下半叶 中国 外国 儿童文学 比较文学 全球意识
下载PDF
论丁玲与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纪念丁玲诞辰一百周年 被引量:4
20
作者 陆文采 王建中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1-6,共6页
丁玲是个极有个性的作家。鲜明的女性意识,贯穿她的全部创作。从“‘莎菲型’女性与中国女性文学”、“《‘三八节’有感》与丁玲的女性文学”、“丁玲与新时期女性文学”等三个方面来看,20世纪新女性形象无不受到丁玲创作的影响,这... 丁玲是个极有个性的作家。鲜明的女性意识,贯穿她的全部创作。从“‘莎菲型’女性与中国女性文学”、“《‘三八节’有感》与丁玲的女性文学”、“丁玲与新时期女性文学”等三个方面来看,20世纪新女性形象无不受到丁玲创作的影响,这一重大影响关系足以确定丁玲在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中奠基人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莎菲型'女性 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 新时期女性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