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坡面水土保持林地地表径流挟沙能力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张建军 毕华兴 张宝颖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5-28,共4页
以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刺槐林地、油松林地、草地、农地为研究对象 ,利用野外放水试验的方法 ,研究了水土保持林对坡面径流的影响和坡面径流的挟沙能力 .结果表明 ,各地类径流的挟沙能力顺序为 :油松林地 <草地 <刺槐林地 <农... 以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刺槐林地、油松林地、草地、农地为研究对象 ,利用野外放水试验的方法 ,研究了水土保持林对坡面径流的影响和坡面径流的挟沙能力 .结果表明 ,各地类径流的挟沙能力顺序为 :油松林地 <草地 <刺槐林地 <农地 .在分析各地类流速和泥沙含量的基础上 ,提出了各地类在一定流速范围内地表径流的挟沙能力 .同时利用统计分析提出了利用坡面流速计算侵蚀量的回归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挟沙能力 地表径流 水土保持林地 黄土区
下载PDF
黑龙江西部地表覆盖保墒的抗旱造林技术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力刚 李峰 +1 位作者 王炜烨 刘文环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7-154,共8页
增强土壤蓄水保墒性能,是提高干旱半干旱区造林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以黑龙江西部为背景,选取覆膜、覆秸秆和覆沙3种地表覆盖措施,采用对比的研究方法,探讨半干旱区地表覆盖保墒的抗旱造林技术。结果表明:3种地表覆盖措施不同程度提高... 增强土壤蓄水保墒性能,是提高干旱半干旱区造林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以黑龙江西部为背景,选取覆膜、覆秸秆和覆沙3种地表覆盖措施,采用对比的研究方法,探讨半干旱区地表覆盖保墒的抗旱造林技术。结果表明:3种地表覆盖措施不同程度提高了土壤含水率,平均提高幅度分别达58.93%,32.91%和24.97%,且以降水较少的春季最为明显;3种覆盖措施造林成活率分别提高了13.9,11.7和10.6百分点,与对照差异显著。对应地表覆盖处理下的樟子松,2008—2013年间的年均高生长量提高了23.35%,5.08%和9.64%;通过对3种地表覆盖材料及相应处置费用的市场经济核算,其造林成本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4%,9.3%和9.2%。采用隶属函数值法,以造林成活率、造林初期6 a的年均高生长量和初期造成成本提高幅度为指标,对各处理措施进行评价和排序,其结果为:覆膜>覆沙>覆秸秆>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覆盖 土壤保墒 抗旱造林技术 黑龙江西部
下载PDF
新疆艾比湖地区沙尘天气的地表条件及土壤保持 被引量:8
3
作者 钱亦兵 吴兆宁 +1 位作者 张立运 玉素甫艾力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85-189,共5页
和参照区相比,减弱艾比湖地区地表抗风蚀能力,导致沙尘天气形成的不利因素首先是该区春季裸露的耕地和低覆盖度荒漠景观的分离度/破碎度较低。其次是较高的植被生态优势度、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和pH值,以及较差的土壤粒度分选性。而利于地... 和参照区相比,减弱艾比湖地区地表抗风蚀能力,导致沙尘天气形成的不利因素首先是该区春季裸露的耕地和低覆盖度荒漠景观的分离度/破碎度较低。其次是较高的植被生态优势度、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和pH值,以及较差的土壤粒度分选性。而利于地表土壤稳定性的积极因素则是植被盖度、植物群落多样性及较粗的土壤质地。在查明艾比湖地区沙尘天气发生的地表条件基础上,可以通过生物的、物理和化学的方法使上述地表环境向抑制沙尘天气发生和保护土壤免遭风蚀的方向演替。通过人工种植草、木本植物和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覆盖度。同时,注意增加植物群落的多样性。选用耐盐碱植物和先进的灌溉技术治理土壤的盐碱化,降低其pH值。掺沙改良粘重的土壤,减少沙尘源地。并按一定空间格局退耕还林还草和合理布置农田防护林网,对大面积耕地/低盖度荒漠进行充分分隔,以增加其离散程度,能有效防止土壤流失(风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地表条件 土壤保持 艾比湖地区
下载PDF
地表覆盖对季节性冻融期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单小琴 郑秀清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9-103,共5页
为探求不同地表覆盖下非饱和冻融土壤介质中土壤水分的迁移转化规律,于2013年11月10日~2014年3月22日在山西省晋中市东阳镇进行季节性冻融期系列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地表覆盖有效地减少了地表土壤水分的蒸发,削弱了土壤含水率的波动幅度... 为探求不同地表覆盖下非饱和冻融土壤介质中土壤水分的迁移转化规律,于2013年11月10日~2014年3月22日在山西省晋中市东阳镇进行季节性冻融期系列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地表覆盖有效地减少了地表土壤水分的蒸发,削弱了土壤含水率的波动幅度,但不同冻融阶段不同地表覆盖地块的土壤水分有所差异。与裸地(LD)相比,冻结阶段,秸杆覆盖(JG)和地膜覆盖(DM)显著增加了地表以下0~10cm土壤墒情,且DM比JG保墒效果好;融化前期,秸秆覆盖阻碍了融雪水的直接入渗,JG对土层的蓄水保墒作用不明显;融化后期,秸秆覆盖削弱了风速对地表土壤水分的影响,抑制了表土蒸发,对土层具有保墒作用。整个冻融期,DM始终对土层具有保墒作用,且其保墒效果较JG好。地表覆盖有效地减弱了地表以下0~20cm土壤含水率的波动幅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加大,覆盖措施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逐渐减弱。DM土壤水分随时间的变化态势与LD相似程度较高。从储水保墒角度出发,冻融期DM覆盖更具现实意义。研究成果可为北方冬春季节土地利用及管理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融期 地表覆盖 土壤含水率 储水保墒
下载PDF
莜麦田免秋耕晚播蓄沙固土种植技术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才 魏志信 +4 位作者 周海涛 李天亮 杨晓虹 张新军 刘文婷 《河北农业科学》 2012年第7期22-23,27,共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和承德市及周边的内蒙古、山西等莜麦产区是京津地区的风沙源之一,而莜麦是该地区的第一大主栽作物,因此搞好莜麦田的防沙固土对缓解京津地区的沙尘暴起着很大的作用。选用早熟莜麦新品种花早2号,采取了免秋耕、晚播(6月1... 河北省张家口市和承德市及周边的内蒙古、山西等莜麦产区是京津地区的风沙源之一,而莜麦是该地区的第一大主栽作物,因此搞好莜麦田的防沙固土对缓解京津地区的沙尘暴起着很大的作用。选用早熟莜麦新品种花早2号,采取了免秋耕、晚播(6月15日播种)种植技术,对莜麦单产和蓄沙固土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免秋耕晚播种植技术的莜麦田可蓄沙固土6 700.5 m3/(hm2·a),且莜麦产量较对照田增产877.5 kg/hm2,增产率为2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莜麦 免秋耕晚播种植技术 蓄沙固土 产量
下载PDF
改性荒漠沙在甘肃河西荒漠区绿化造林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延军 雷建生 +2 位作者 任增茂 胡永权 罗天祥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67,共6页
针对甘肃河西荒漠区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的现状,以典型荒漠植物胡杨、密胡杨为试验对象,通过分析铺沙处理和控灌对其幼苗生长量、土壤含水率变化的影响,研究改性荒漠沙在干旱荒漠区绿化造林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改性荒漠沙的应用能够... 针对甘肃河西荒漠区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的现状,以典型荒漠植物胡杨、密胡杨为试验对象,通过分析铺沙处理和控灌对其幼苗生长量、土壤含水率变化的影响,研究改性荒漠沙在干旱荒漠区绿化造林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改性荒漠沙的应用能够起到防蒸发、保墒节水的作用,有效促进胡杨幼苗的生长发育;在幼苗栽植第2年,顶部铺沙处理和控灌,可大幅提高0~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试验组胸径、地径较对照组提高66.53和46.74,7月、8月、9月效果明显,并与常规灌溉相比,灌溉用水减少66.7,节水效益显著。研究结果对甘肃河西干旱荒漠区绿化造林的节水灌溉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荒漠沙 荒漠沙覆盖 胡杨 密胡杨 干旱荒漠区 保墒 土壤含水率 防蒸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