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1898年湖南维新运动之失败——兼论清末科举改革中的政治冲突 被引量:1
1
作者 何文辉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243-247,共5页
1898年前后湖南维新运动中出现的激烈政治冲突,其直接原因是由于省政要员的更换和一批文化新锐的到来而出现的政治权力的重新分配,更深层的原因则是科举改革的启动导致了文化权力以及与之相伴生的社会政治权力的急剧倾斜。在这个过程中... 1898年前后湖南维新运动中出现的激烈政治冲突,其直接原因是由于省政要员的更换和一批文化新锐的到来而出现的政治权力的重新分配,更深层的原因则是科举改革的启动导致了文化权力以及与之相伴生的社会政治权力的急剧倾斜。在这个过程中利益受到威胁和侵犯的旧精英于是联合起来,对维新事业展开猛烈攻击。这个事例通常被用来说明湖南地域文化的特性,但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它呈现出更具普遍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维新运动 科举改革 政治冲突
下载PDF
建立以章程为统领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初探 被引量:36
2
作者 徐琨 杨敦干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6,共4页
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内容,对医院而言,就是要制定章程并以此为统领,构建科学、高效、系统的管理制度体系。以北京协和医院为例,探讨了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基本路径、关键环节以及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为我国现... 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内容,对医院而言,就是要制定章程并以此为统领,构建科学、高效、系统的管理制度体系。以北京协和医院为例,探讨了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基本路径、关键环节以及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为我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医院章程 医改
下载PDF
对戊戌文化现代意识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韵秋 张建忠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4-117,共4页
戊戌文化是生存于维新变法时期,以维新文化为核心内容,以突出救亡图存为主题的,可与当时居统治地位的儒家正统文化相对抗的具有资产阶级文化萌芽性质的一种新文化,属于中国文化由传统到现代的一种转型文化。作为转型文化,它的价值表现在... 戊戌文化是生存于维新变法时期,以维新文化为核心内容,以突出救亡图存为主题的,可与当时居统治地位的儒家正统文化相对抗的具有资产阶级文化萌芽性质的一种新文化,属于中国文化由传统到现代的一种转型文化。作为转型文化,它的价值表现在:以西方文化为参照,完成了中国文化由传统的学术价值定位到社会政治价值定位的再造;采用激进的反传统手法,在变法图强的旗帜下推进中国新知识阶层的群体政治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觉醒。但由于种种因素和原因,戊戌文化也存在着诸如粗陋与肤浅间杂、恋旧与求新并存、过重的尊君色彩等无法克服的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文化 维新文化 现代意识 思想启蒙
下载PDF
论戊戌变法期间的政治体制改革 被引量:1
4
作者 梁严冰 刘蓉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07-111,共5页
19世纪末 ,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志士高举救亡图存和维新变法两面旗帜 ,掀起戊戌变法运动 ,其终极目标是富民强国。虽然变法维新昙花一现 ,但它在中国社会近 (现 )代化进程当中却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历史意... 19世纪末 ,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志士高举救亡图存和维新变法两面旗帜 ,掀起戊戌变法运动 ,其终极目标是富民强国。虽然变法维新昙花一现 ,但它在中国社会近 (现 )代化进程当中却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历史意义不容忽视。特别是戊戌变法中的核心内容——政治体制改革 ,更是影响深远 ,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变法 政治体制 近代化 经验 教训
下载PDF
维新变法:中国文学转换的现代性特征及其规律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德发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75,共7页
古代中国文学在维新变法前后向现代文学开始全面转换,其前提是"世界文学"的背景和"现代民族国家想象",所呈现出的现代性特征不只是单一的文学作品而是全方位的:创作主体的现代化是关键所在,文学观念更新先行或并行... 古代中国文学在维新变法前后向现代文学开始全面转换,其前提是"世界文学"的背景和"现代民族国家想象",所呈现出的现代性特征不只是单一的文学作品而是全方位的:创作主体的现代化是关键所在,文学观念更新先行或并行于创作实践,创作实绩乃文学现代性的复杂载体,四大文体组成现代中国文学的基本格局,翻译文学是中国现代转换的重要维度,而"中体西用"则是中国文学实现现代化的特殊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维新变法 现代性
下载PDF
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 被引量:3
6
作者 冯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43-45,77,共4页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维新派 ,为挽救民族危亡、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在戊戌变法时期形成的较完整的西学观、教育观、国家观以及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 ,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维新派 ,为挽救民族危亡、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在戊戌变法时期形成的较完整的西学观、教育观、国家观以及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 ,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和全面进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变法 中国 社会 西学观 近代 教育观 爱国主义 国家观 近代化
下载PDF
戊戌变法与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 被引量:1
7
作者 韩小林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1-104,共4页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一次自上而下的政治变革运动,提倡全面向西方学习,并颁布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法令,对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戊戌变法 近代科学技术 资本主义 维新派 科技传播
下载PDF
论“中体西用”与中国早期现代化 被引量:3
8
作者 赵燕玲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43-146,共4页
“中体西用”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化理论,它指导了晚清的三次现代化运动,促进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进程。但是,“中体西用”也存在着一定的落后性和保守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早期现代化的深入。
关键词 中体西用 现代化 洋务运动 戊戌维新 清末新政
下载PDF
张之洞与清末法律近代化 被引量:4
9
作者 邱远猷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8,共8页
在中国法律史学术领域与高校教材中 ,传统观点一直认为张之洞是清末变法修律的反对派。本文则提出 ,是张之洞率先倡导变法修律并举荐修律大臣 ,其变法修律主张初步体现了中国法律近代化的时代趋向 ,其与沈家本之间的争论属于渐进还是激... 在中国法律史学术领域与高校教材中 ,传统观点一直认为张之洞是清末变法修律的反对派。本文则提出 ,是张之洞率先倡导变法修律并举荐修律大臣 ,其变法修律主张初步体现了中国法律近代化的时代趋向 ,其与沈家本之间的争论属于渐进还是激进之争 ,因此张之洞乃是清末法律近代化的促进派 ,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清末政府 变法修律 沈家本 法律近代化 法律史
下载PDF
郭嵩焘洋务思想对陈宝箴启动湖南维新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俊桥 郝幸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285-290,共6页
陈宝箴是郭嵩焘的洋务知己和志同道合的僚属,且在政治思想和学术思想上大体相似,而这些相似性导致了两者有着共同的悲情结局。两人之间因思想相近产生强烈共鸣而结下深情厚谊,非同一般的关系又加深了彼此的影响,尤其是郭嵩焘的洋务思想... 陈宝箴是郭嵩焘的洋务知己和志同道合的僚属,且在政治思想和学术思想上大体相似,而这些相似性导致了两者有着共同的悲情结局。两人之间因思想相近产生强烈共鸣而结下深情厚谊,非同一般的关系又加深了彼此的影响,尤其是郭嵩焘的洋务思想给陈宝箴后来所主导的维新运动带来了深刻影响。陈宝箴以郭氏教育思想的完善者、吏治思想的执行者、富强观念的实践者的身份践行了郭嵩焘的思想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嵩焘 陈宝箴 洋务思想 湖南维新运动
下载PDF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学、政、教三分体系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傅荣贤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2-48,共7页
揭示《西学书目表》学、政、教三分体系视野中的"西学"范围和层次及其与梁启超维新改良思想的内在逻辑联系。以梁启超的学术思想为参考背景,结合与《西学书目表》相关书目之比较,分析学、政、教三分体系的具体内涵、认识论根... 揭示《西学书目表》学、政、教三分体系视野中的"西学"范围和层次及其与梁启超维新改良思想的内在逻辑联系。以梁启超的学术思想为参考背景,结合与《西学书目表》相关书目之比较,分析学、政、教三分体系的具体内涵、认识论根源和社会改良动机。学、政、教的三分体系构拟了"西学"相对完整的图像,"见诸实事"的西政既包括"夷技"(用),也包括庶政(体),而它们皆"出于学"。这就为"一切政"奠定了学理基础,也超越了体用二分话语以及"中体西用"的洋务派文化战略模式,从而最终论证了庶政的合法性,并为制度层面上的变法维新提供了目录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西学书目表 近代书目 维新变法 目录学
下载PDF
康有为对传统儒学的改造与维新变法理论的构建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军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5-460,共6页
康有为的维新变法理论被视作糅和中西所形成的"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的理论体系。康有为在构建维新变法理论时,始终处于维新和复古的两难境地。一方面,他试图以西学作为变法维新的武器,另一方面,他却又不能摆脱传统儒家思想的影... 康有为的维新变法理论被视作糅和中西所形成的"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的理论体系。康有为在构建维新变法理论时,始终处于维新和复古的两难境地。一方面,他试图以西学作为变法维新的武器,另一方面,他却又不能摆脱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从而决定了康有为所设想的近代化道路必然是要走君主立宪制的道路。因而,他的最终失败也就成为逻辑上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传统儒学 西学中源说 戊戌维新 今文经学
下载PDF
试论近代中国争取法治的不懈努力 被引量:2
13
作者 薛忠义 李晓颖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27-31,共5页
鸦片战争后中国先进分子开始了对西方法治文明的探索、向往和追求。太平天国探索了农民阶级的法治之路。戊戌变法是西方先进的法治文明与中国传统的人治在中国本土第一次实质性的交锋。清末预备立宪客观上标志着古老的积贫积弱的中国开... 鸦片战争后中国先进分子开始了对西方法治文明的探索、向往和追求。太平天国探索了农民阶级的法治之路。戊戌变法是西方先进的法治文明与中国传统的人治在中国本土第一次实质性的交锋。清末预备立宪客观上标志着古老的积贫积弱的中国开始了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的艰难过渡。虽然辛亥革命的法治模式在法律价值上意义重大 ,但是昙花一现 ,流产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达 2 8年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则是觉醒了的中国人民争取权利和法治的伟大斗争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文明 法治模式 西方法 先进分子 法律价值 农民阶级 人治 近代中国 中国共产党领导 标志
下载PDF
维新运动时期梁启超的宪政思想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曙东 刘菊素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50-52,共3页
维新运动时期,梁启超提出了重君权,变官制;开民智,兴民权;开官智,兴绅权的宪政主张,他的宪政思想来源于康有为“公羊三世说”的历史进化论、严复的天演论和卢梭的民约论。梁启超的宪政思想为中国近代的民主化进程提供了比较现实的选择,... 维新运动时期,梁启超提出了重君权,变官制;开民智,兴民权;开官智,兴绅权的宪政主张,他的宪政思想来源于康有为“公羊三世说”的历史进化论、严复的天演论和卢梭的民约论。梁启超的宪政思想为中国近代的民主化进程提供了比较现实的选择,掀起了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新高潮。对当今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具有现实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宪政 维新运动 民主化
下载PDF
晚清宪政改革在近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2002年第6期19-24,共6页
发生于20世纪初期的晚清宪政改革运动是比戊戌变法更为深刻的一场政治大变革,这场政治改革风潮引起了中国社会政治的剧烈变化,它不仅促成辛亥革命的爆发,而且对整个20世纪的革命运动和政治变迁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晚清宪政改革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政治发展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野下的监察体制改革探究--从宪法修正案、监察法实施的角度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文惠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34-141,共8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当代中国政治语境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其特定的涵义;推进国家治理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当代中国政治语境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其特定的涵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深化监察体制改革,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使国家治理体系更加科学完备,并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和宪法支撑;《监察法》实施,实现对于国家公职人员的“全覆盖”、使国家惩治腐败治理能力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现代化 监察体制改革 宪法修正案 监察法实施
下载PDF
邵作舟思想的历史地位与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小平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57,共5页
邵作舟是晚清维新派著名人物之一,由于面世资料稀少而零散,学术界对这位徽州人物缺少系统而深入的研究。随着近些年来邵作舟更多手稿的出版,邵作舟思想的历史地位也逐渐被学界所认识,他在政治、哲学、经济、军事、文论等多个领域颇有建... 邵作舟是晚清维新派著名人物之一,由于面世资料稀少而零散,学术界对这位徽州人物缺少系统而深入的研究。随着近些年来邵作舟更多手稿的出版,邵作舟思想的历史地位也逐渐被学界所认识,他在政治、哲学、经济、军事、文论等多个领域颇有建树和创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作舟 维新变法 《邵氏危言》 《公理凡》 海防
下载PDF
清末宪政改革的现代化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洪涛 《甘肃理论学刊》 2005年第1期96-99,共4页
宪政改革是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它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政治制度由专制制度向君主立宪制度过渡,主要体现为在国家制度和政治生活中贯彻了民主原则和法制原则,并且取得了具体实效,是一次现代化性质的改革。
关键词 清末宪政改革 现代化 民主原则 法制原则
下载PDF
略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进程中的"礼失求野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欧阳湘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08-113,共6页
"礼失求野",是近代中国主张仿西变法的一种思维范式,具有相当普遍性和比较完整而严密的逻辑结构。它是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并对这一进程产生了巨大作用,且至今不失其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中国 传统文化 “礼失求野”思想 西方文化
下载PDF
论晚清三次变法新政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松荣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70-74,共5页
从背景与动因 ,发动者与主持者 ,形式与内容 ,影响与效果 ,性质与特点 ,以及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所处的地位 ,集中论述了晚清三次变法新政 ,即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与清末改革之间的关系 ,指出它们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它们这间相互关... 从背景与动因 ,发动者与主持者 ,形式与内容 ,影响与效果 ,性质与特点 ,以及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所处的地位 ,集中论述了晚清三次变法新政 ,即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与清末改革之间的关系 ,指出它们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它们这间相互关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戊戌维新 清末新政 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