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V起来”句作为有形态标记的话题句
被引量:
20
1
作者
宋红梅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19,共6页
对汉语中动句式的研究已经引起不少学者的注意,但是,现有的研究多从语义关系的描写入手。其中争议较大的是关于"V起来"句式的研究。国内学者多把"V起来"句式看作中动句,也有人把它看作一般的话题句。自从生成语法...
对汉语中动句式的研究已经引起不少学者的注意,但是,现有的研究多从语义关系的描写入手。其中争议较大的是关于"V起来"句式的研究。国内学者多把"V起来"句式看作中动句,也有人把它看作一般的话题句。自从生成语法理论引入国内,不少学者尝试用该理论来研究汉语现象,这其中就包括对中动句式的研究。但是,把"V起来"句式看作中动句或一般话题句仍然存在着问题,也没有发现"V起来"句式的实质。本文基于Chomsky(1995)最简方案中的特征核查理论,深入探讨了"V起来"句,认为"V起来"句不是中动句,也不是一般的话题句,而是有形态标记的话题句。其中"V起来"中的"起来"是话题性语素,其功能是要求该句式话题性的强制实现。同时,文章认为,"V上去"和"V着"中的"上去"和"着"也都可以看作话题性语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v
起来”句式
中动句
话题句
话题性语素
特征核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V来V去”构式多义性的认知理据
被引量:
4
2
作者
张秀芳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23-28,共6页
"V来V去"构式的原型义指向带有实际空间位移的动作反复,原型义可以延伸为虚拟位移的反复义或非位移的反复义;此构式在一定语境下可以获得相互义解读,在一定语篇中还能虚化为带有预设义的语篇标记。"V来V去"的构式...
"V来V去"构式的原型义指向带有实际空间位移的动作反复,原型义可以延伸为虚拟位移的反复义或非位移的反复义;此构式在一定语境下可以获得相互义解读,在一定语篇中还能虚化为带有预设义的语篇标记。"V来V去"的构式多义性与动词的多样性以及动词和构式的互动紧密相关,动词的间隔重叠和语法化后的趋向动词"来、去"构成的反复体和表量图式是构式原型义到延伸义的重要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
来
v
去
多义性
反复体
表量图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致使性看“V上去/起来/来+AP/VP”构式的表达功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周红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124-131,共8页
"V上去/起来/来+AP/VP"表达在某认知条件(或情况)下认知对象(某实体或事件)状态特征被动引发认知者产生某认知结果,具有一定的致使性。由受事型到施事型,由空间型到时间型,由感知型、评价型到推断型,致使性逐渐减弱。"V...
"V上去/起来/来+AP/VP"表达在某认知条件(或情况)下认知对象(某实体或事件)状态特征被动引发认知者产生某认知结果,具有一定的致使性。由受事型到施事型,由空间型到时间型,由感知型、评价型到推断型,致使性逐渐减弱。"V上去+AP/VP"、"V起来+AP/VP"、"V来+AP/VP"的主观化程度依次增加,其中受事型和评价型占优势,时间认知条件范围广,感官或言说类认知条件下易替换。"V起来+AP/VP"的使用频率最高,除感官类动作动词外,其它自主动词甚至是性质形容词均可进入该构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v
上去/起来/来+AP/
v
P”构式
致使性
主观化
表达功用
语料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V来/去”格式的产生和发展
4
作者
王平
《宜宾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92-94,共3页
“V来/去”格式产生于战国时期,表示相连的两个活动;经过汉魏六朝时期缓慢的发展之后,在唐宋时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连动结构转变为动补结构,并成为近、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格式。
关键词
“
v
来/去”格式
产生
发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A来B去”共时与历时研究
被引量:
4
5
作者
胡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2年第6期30-39,共10页
文章研究了"A来B去"构式的语义、句法与语用,分析了A、B的语序。然后研究了"A来B去"的构式化进程并进行了统计,典型的"A来B去"起源于六朝时期,隋唐及五代是发展期,宋代以后逐步成熟。从宋代到现代A、B为...
文章研究了"A来B去"构式的语义、句法与语用,分析了A、B的语序。然后研究了"A来B去"的构式化进程并进行了统计,典型的"A来B去"起源于六朝时期,隋唐及五代是发展期,宋代以后逐步成熟。从宋代到现代A、B为名词的比例逐渐减少,A、B为动词的比例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来B去
框架构式
构式化
语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动后复合趋向动词和处所名词的位置
被引量:
3
6
作者
蔡瑱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66-71,共6页
动词后复合趋向动词带处所名词时,仅有“V+Vq+N处+来/去”一种语序,且对动词V和处所宾语N处有一定限制。不少留学生对这种不对称的语序难以理解。本文在分析了该格式的动词、处所名词后指出,受谓语动词V的强移动性、广义处所词的弱处所...
动词后复合趋向动词带处所名词时,仅有“V+Vq+N处+来/去”一种语序,且对动词V和处所宾语N处有一定限制。不少留学生对这种不对称的语序难以理解。本文在分析了该格式的动词、处所名词后指出,受谓语动词V的强移动性、广义处所词的弱处所性及优先语势序列的强标记制约,“下来/下去”类复合趋向词与处所宾语共现时,只能存在“V+Vq+N处+来/去”一种语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
+
v
q+N处+来/去
不对称
弱处所性
强移动性
优先语势序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西宁都方言“X天X地”结构及其历史来源
被引量:
1
7
作者
陈青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8年第2期316-327,共12页
宁都方言“X天X地”构式中,X—般是动词或拟声词。其中由动词V组成的“V天V地”表示动作的反复或持续,为“X天X地”的体貌标记用法;由拟声词组成的“X天X地”表示声音的反复或持续,可称为非体貌标记用法。“X天X地”结构往往蕴含动作或...
宁都方言“X天X地”构式中,X—般是动词或拟声词。其中由动词V组成的“V天V地”表示动作的反复或持续,为“X天X地”的体貌标记用法;由拟声词组成的“X天X地”表示声音的反复或持续,可称为非体貌标记用法。“X天X地”结构往往蕴含动作或声音(或与声音相关的动作状态)程度深、频率快、对象范围广的意味。这一结构在汉语中古已有之,元明时期已部分具备体貌标记的特征,并且在现代汉语方言中发展为成熟的体貌标记。然而该结构的发展演变在此前的汉语史和方言研究中均未被提及。由原始状态发展为成熟的动词体貌标记,“X天X地”的演变包含了修辞化和语法化两个阶段,其语用特点可与学界讨论较为充分的相似结构“V来V去”等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都
客家方言
X天X地
语法化
v
来
v
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也谈“V来V去”格式及其语法化
被引量:
13
8
作者
曾传禄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2-29,共8页
共时平面上"V来V去"可分为A、B、C三个次类:A类表空间位移、B类表时间推移、C类为话语标记。A、B两类的语法意义都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反复,C类的语法意义表现在篇章功能上。从语篇特征看,A类通常以结句形式出现,对上下文都没有...
共时平面上"V来V去"可分为A、B、C三个次类:A类表空间位移、B类表时间推移、C类为话语标记。A、B两类的语法意义都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反复,C类的语法意义表现在篇章功能上。从语篇特征看,A类通常以结句形式出现,对上下文都没有依存性;B类与上下文都存在一定的语义联系,表现出较强的语篇连接能力;C类作为独立成分,起篇章连接作用。从语法化角度看,A、B、C三个次类的演变关系应该是:A类>B类>C类,促使其语法化的机制是重新分析和类推,语义语用因素主要包括隐喻、语用推理和主观化。"V来V去"的语法化过程也是一个主观性不断增强、篇章功能逐渐关联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v
来
v
去”
语法化
主观化
话语标记
原文传递
山西泽州方言的“V+将+来/去”结构
被引量:
1
9
作者
关黑拽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2-458,共7页
山西泽州方言的“V+将+来/去”结构通常表示两点间远距离的横向位移,对动词有明确的选择限制,排斥非位移动词和短距离的位移动词。“V+将+来”和“V+将+去”发展不平衡,在基础位移意义基础上各自发展出了不同的用法。“V+将+来/去”与...
山西泽州方言的“V+将+来/去”结构通常表示两点间远距离的横向位移,对动词有明确的选择限制,排斥非位移动词和短距离的位移动词。“V+将+来”和“V+将+去”发展不平衡,在基础位移意义基础上各自发展出了不同的用法。“V+将+来/去”与“V+过+来/去”的表达功能分工明确,对谓语动词的选择限制也有相应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泽州方言
晋语
v
+将+来/去
v
+过+来/去
位移距离
位移类型
原文传递
题名
“V起来”句作为有形态标记的话题句
被引量:
20
1
作者
宋红梅
机构
徐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19,共6页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项目号:05SJD740014)
文摘
对汉语中动句式的研究已经引起不少学者的注意,但是,现有的研究多从语义关系的描写入手。其中争议较大的是关于"V起来"句式的研究。国内学者多把"V起来"句式看作中动句,也有人把它看作一般的话题句。自从生成语法理论引入国内,不少学者尝试用该理论来研究汉语现象,这其中就包括对中动句式的研究。但是,把"V起来"句式看作中动句或一般话题句仍然存在着问题,也没有发现"V起来"句式的实质。本文基于Chomsky(1995)最简方案中的特征核查理论,深入探讨了"V起来"句,认为"V起来"句不是中动句,也不是一般的话题句,而是有形态标记的话题句。其中"V起来"中的"起来"是话题性语素,其功能是要求该句式话题性的强制实现。同时,文章认为,"V上去"和"V着"中的"上去"和"着"也都可以看作话题性语素。
关键词
“
v
起来”句式
中动句
话题句
话题性语素
特征核查
Keywords
'
v
qi
lai
'
construction
s
middles
topic
construction
s
topical morphemes
feature checking
分类号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V来V去”构式多义性的认知理据
被引量:
4
2
作者
张秀芳
机构
河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23-28,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汉乏词义构式的认知对比研究"(11CYY004)
济南大学科研基金项目"英语相互动词句法体现的认知理据"(X1119)
文摘
"V来V去"构式的原型义指向带有实际空间位移的动作反复,原型义可以延伸为虚拟位移的反复义或非位移的反复义;此构式在一定语境下可以获得相互义解读,在一定语篇中还能虚化为带有预设义的语篇标记。"V来V去"的构式多义性与动词的多样性以及动词和构式的互动紧密相关,动词的间隔重叠和语法化后的趋向动词"来、去"构成的反复体和表量图式是构式原型义到延伸义的重要理据。
关键词
v
来
v
去
多义性
反复体
表量图式
Keywords
v
lai
v
qu
polysemy
iterati
v
e aspect
qu
antificational schema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致使性看“V上去/起来/来+AP/VP”构式的表达功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周红
机构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出处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124-131,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汉语动趋式致使性研究"(11CYY045)
文摘
"V上去/起来/来+AP/VP"表达在某认知条件(或情况)下认知对象(某实体或事件)状态特征被动引发认知者产生某认知结果,具有一定的致使性。由受事型到施事型,由空间型到时间型,由感知型、评价型到推断型,致使性逐渐减弱。"V上去+AP/VP"、"V起来+AP/VP"、"V来+AP/VP"的主观化程度依次增加,其中受事型和评价型占优势,时间认知条件范围广,感官或言说类认知条件下易替换。"V起来+AP/VP"的使用频率最高,除感官类动作动词外,其它自主动词甚至是性质形容词均可进入该构式。
关键词
“
v
上去/起来/来+AP/
v
P”构式
致使性
主观化
表达功用
语料库
Keywords
"v
+shang
qu
(上去)/ qi
lai
(起来)/
lai
(来) + AP/
v
P"
construction
Causati
v
e
Subjecti
v
isation
Expressi
v
e Function
Corpus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V来/去”格式的产生和发展
4
作者
王平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宜宾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92-94,共3页
文摘
“V来/去”格式产生于战国时期,表示相连的两个活动;经过汉魏六朝时期缓慢的发展之后,在唐宋时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连动结构转变为动补结构,并成为近、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格式。
关键词
“
v
来/去”格式
产生
发展
Keywords
Emergence
De
v
elopment
construction of"v lai/qu"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A来B去”共时与历时研究
被引量:
4
5
作者
胡伟
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2年第6期30-39,共10页
基金
第51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2M510774)
文摘
文章研究了"A来B去"构式的语义、句法与语用,分析了A、B的语序。然后研究了"A来B去"的构式化进程并进行了统计,典型的"A来B去"起源于六朝时期,隋唐及五代是发展期,宋代以后逐步成熟。从宋代到现代A、B为名词的比例逐渐减少,A、B为动词的比例逐渐增加。
关键词
A来B去
框架构式
构式化
语法
Keywords
"A
lai
B
qu"
framework
construction
grammar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动后复合趋向动词和处所名词的位置
被引量:
3
6
作者
蔡瑱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出处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66-71,共6页
基金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T0405)
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RE536)
文摘
动词后复合趋向动词带处所名词时,仅有“V+Vq+N处+来/去”一种语序,且对动词V和处所宾语N处有一定限制。不少留学生对这种不对称的语序难以理解。本文在分析了该格式的动词、处所名词后指出,受谓语动词V的强移动性、广义处所词的弱处所性及优先语势序列的强标记制约,“下来/下去”类复合趋向词与处所宾语共现时,只能存在“V+Vq+N处+来/去”一种语序。
关键词
v
+
v
q+N处+来/去
不对称
弱处所性
强移动性
优先语势序列
Keywords
v
+
v
q + N处 +
lai/
qu
asymmetry
weak locati
v
e
strong mo
v
ement
Priority language trend se
qu
ence
分类号
H043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西宁都方言“X天X地”结构及其历史来源
被引量:
1
7
作者
陈青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8年第2期316-327,共12页
文摘
宁都方言“X天X地”构式中,X—般是动词或拟声词。其中由动词V组成的“V天V地”表示动作的反复或持续,为“X天X地”的体貌标记用法;由拟声词组成的“X天X地”表示声音的反复或持续,可称为非体貌标记用法。“X天X地”结构往往蕴含动作或声音(或与声音相关的动作状态)程度深、频率快、对象范围广的意味。这一结构在汉语中古已有之,元明时期已部分具备体貌标记的特征,并且在现代汉语方言中发展为成熟的体貌标记。然而该结构的发展演变在此前的汉语史和方言研究中均未被提及。由原始状态发展为成熟的动词体貌标记,“X天X地”的演变包含了修辞化和语法化两个阶段,其语用特点可与学界讨论较为充分的相似结构“V来V去”等进行比较。
关键词
宁都
客家方言
X天X地
语法化
v
来
v
去
Keywords
Ningdu
Hakka dialect
X天(Tian)X地(di)
v
来(
lai
)
v
去(
qu
)
gramraat-icalization
分类号
H17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也谈“V来V去”格式及其语法化
被引量:
13
8
作者
曾传禄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2-29,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汉语空间范畴的认知与理解"(项目号:06BYY042)的阶段性成果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项目号:T0405)的资助
文摘
共时平面上"V来V去"可分为A、B、C三个次类:A类表空间位移、B类表时间推移、C类为话语标记。A、B两类的语法意义都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反复,C类的语法意义表现在篇章功能上。从语篇特征看,A类通常以结句形式出现,对上下文都没有依存性;B类与上下文都存在一定的语义联系,表现出较强的语篇连接能力;C类作为独立成分,起篇章连接作用。从语法化角度看,A、B、C三个次类的演变关系应该是:A类>B类>C类,促使其语法化的机制是重新分析和类推,语义语用因素主要包括隐喻、语用推理和主观化。"V来V去"的语法化过程也是一个主观性不断增强、篇章功能逐渐关联化的过程。
关键词
“
v
来
v
去”
语法化
主观化
话语标记
Keywords
"
v
lai
v
qu"
grammaticalization
subjecti
v
isation
discourse marker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山西泽州方言的“V+将+来/去”结构
被引量:
1
9
作者
关黑拽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2-458,共7页
基金
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太行山沿麓晋豫两省方言语法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19W048)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山西方言参考语法研究”(项目编号:19AZD03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山西泽州方言的“V+将+来/去”结构通常表示两点间远距离的横向位移,对动词有明确的选择限制,排斥非位移动词和短距离的位移动词。“V+将+来”和“V+将+去”发展不平衡,在基础位移意义基础上各自发展出了不同的用法。“V+将+来/去”与“V+过+来/去”的表达功能分工明确,对谓语动词的选择限制也有相应差异。
关键词
山西泽州方言
晋语
v
+将+来/去
v
+过+来/去
位移距离
位移类型
Keywords
Zezhou dialect in Shanxi pro
v
ince
Jin group
v
+jiang将+
lai
来
/qu
去
construction
v
+guo过+
lai
来
/qu
去
construction
motion distance
motion type
分类号
H172.2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V起来”句作为有形态标记的话题句
宋红梅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2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V来V去”构式多义性的认知理据
张秀芳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4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致使性看“V上去/起来/来+AP/VP”构式的表达功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周红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V来/去”格式的产生和发展
王平
《宜宾学院学报》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A来B去”共时与历时研究
胡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2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动后复合趋向动词和处所名词的位置
蔡瑱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江西宁都方言“X天X地”结构及其历史来源
陈青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也谈“V来V去”格式及其语法化
曾传禄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13
原文传递
9
山西泽州方言的“V+将+来/去”结构
关黑拽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