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方情感的旅游目的地选择模型建构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琼达 赵宏杰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5-112,共8页
旅游目的地选择模型建构的研究多数以微观经济学、认知心理学与市场营销学等为基础理论,较少从个体与地方感情连结的视角探讨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决策行为。文章以旅游目的地选择为研究主轴概念,结合地方情感概念中的旅游目的地意象和地... 旅游目的地选择模型建构的研究多数以微观经济学、认知心理学与市场营销学等为基础理论,较少从个体与地方感情连结的视角探讨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决策行为。文章以旅游目的地选择为研究主轴概念,结合地方情感概念中的旅游目的地意象和地方依恋,根据研究文献梳理结果、基础理论界定模型建构的路径变量与逻辑框架,进而提出基于地方情感的旅游目的地选择模型及模型过程步骤。文章建构模型表明,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始于旅游目的地意象的形成,随着整体认知意象的深化,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将产生地方认同感,再通过选择决策行为选择意向的旅游目的地从事旅游活动,通过对旅游目的地旅游体验的功能满足产生依赖感,最终形成对旅游目的地的地方依恋感。研究成果对于旅游目的地选择具有交叉研究的创新价值,对于旅游目的地市场战略规划实践活动而言具有参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选择模型 地方情感 旅游目的地意象 地方依恋 模型建构
下载PDF
“地方”的视觉表征与社会构建——西方旅游广告研究的“文化转向”思潮 被引量:43
2
作者 刘丹萍 《旅游科学》 CSSCI 2007年第4期63-71,共9页
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人文地理学出现"文化转向"(cultural turn)的理论思潮,学者们格外重视对地理现象进行文化层面的解释,视觉分析(visual analysis)等定性方法(qualitative methods)得到较多的应用。旅游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地... 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人文地理学出现"文化转向"(cultural turn)的理论思潮,学者们格外重视对地理现象进行文化层面的解释,视觉分析(visual analysis)等定性方法(qualitative methods)得到较多的应用。旅游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地理现象之一,旅游地的视觉表征(visual representation)成为"文化转向"思潮中最活跃的研究议题。西方学者援引地理学、符号学、语用学以及社会批判学派等诸多理论,将旅游营销图片作为"文本"(text)进行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揭示出旅游地是一个想象的空间这一本质,阐述其被社会性地构建(socially constructed)的过程和意义。国外同行的相关研究工作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营销文本 地方 视觉表征 社会构建 文化研究
下载PDF
“发髻”与地方形象:民族旅游地的文化符号建构分析——以广西黄洛瑶寨和贵州岜沙苗寨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林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71,共8页
很多地方之所以成为旅游目的地,是与游客对其"真实"与"想象"的体验交织在一起的。在民族文化传承、演变、重构过程中,"发髻"的文化内涵在于它对民族历史记忆和对族群凝聚的形塑。广西黄洛瑶寨在"文... 很多地方之所以成为旅游目的地,是与游客对其"真实"与"想象"的体验交织在一起的。在民族文化传承、演变、重构过程中,"发髻"的文化内涵在于它对民族历史记忆和对族群凝聚的形塑。广西黄洛瑶寨在"文化碎片化"过程中以"天下第一长发村"构建了最令游客直观感觉的"柔""情""爱""婚恋"的地方形象;贵州岜沙苗寨以独特"户棍"发髻、舞台化的成年仪式以及衍生出来的精神深层次的"树"崇拜和生死轮回的观念,建构了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原始而又神秘"的地方形象。黄洛瑶寨和岜沙苗寨利用"发髻"这一容易被认知、接受和解读的文化符号来标识其旅游地形象,建构了游客最直观想象的地方形象,也重构了当地民族文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髻 地方形象 民族旅游地 文化符号 建构
下载PDF
区域旅游开发中旅游建筑系统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马辉涛 徐宁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41-43,共3页
研究了旅游建筑系统概念,笔者认为该系统是旅游系统的亚系统。对旅游建筑系统的特性、框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区域旅游开发具有促进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旅游建筑系统 建筑吸引物系统 建筑支持保障系统 客源地建筑系统
下载PDF
大学生游客对餐饮信息渠道使用的实证研究——兼析旅游目的地和常住地的差异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娜 管婧婧 夏明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11年第2期29-32,39,共5页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美食尽管有较高的兴趣,但能品尝到当地美食的概率却偏低。信息不对称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以大学生游客为样本,通过调研该细分市场在搜索旅游目的地餐饮信息时对于各信息渠道的使用偏好,比较消费者在搜索旅...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美食尽管有较高的兴趣,但能品尝到当地美食的概率却偏低。信息不对称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以大学生游客为样本,通过调研该细分市场在搜索旅游目的地餐饮信息时对于各信息渠道的使用偏好,比较消费者在搜索旅游目的地和常住地餐饮信息时所使用信息渠道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搜索旅游目的地和常住地餐饮信息时,消费者最重视的都是口碑效应,而在利用网络、传统媒体和亲友推荐这三类渠道上两者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对餐饮企业以及旅游目的地管理者进行餐饮信息传播渠道的选择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 餐饮 信息渠道 旅游目的地 常住地 实证研究
下载PDF
拉萨八廓街地方性的游客认同建构 被引量:66
6
作者 胡宪洋 白凯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32-1649,共18页
地方性作为地方群体的主观创作,其结构随认同群体的差异而发生变化。为了初步探索地方性认同的组成结构,选择拉萨八廓街为案例地,从游客视角出发,通过理论建构和实证检验的研究思路,对拉萨八廓街的地方性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地方性... 地方性作为地方群体的主观创作,其结构随认同群体的差异而发生变化。为了初步探索地方性认同的组成结构,选择拉萨八廓街为案例地,从游客视角出发,通过理论建构和实证检验的研究思路,对拉萨八廓街的地方性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地方性游客认同探索性理论模型包括识觉空间、生活空间和主体空间3个主范畴以及自然独特性、人文独特性、自我效能、环境可管理性、一致性、依恋和自我尊重等7个副范畴;研究所开发的地方性游客认同量表包含7个维度共计23个问项,量表整体结构良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鉴别度;游客对拉萨八廓街地方性认同整体持积极态度,其中,识觉空间平均分最高,生活空间次之,而以主体空间得分最低;依据5种不同的理论结构设计成的5种竞争模型,经过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模型选择,并通过聚合效度与区分效度对所选模型加以验证,认为模型5是地方性游客认同的最佳模型,同时证明了探索性模型建构的正确性。此外,文章还对拉萨八廓街地方性的游客认同这一概念使用的理论渊源及其与重点相关概念的关系,以及概念模型建构的深化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 游客认同 八廓街 扎根理论 理论建构 量表开发 拉萨
原文传递
旅游中的地方营造:缘起、内涵及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婷婷 马凌 保继刚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2,共12页
地方是旅游活动的空间载体,也是旅游目的地形象建构的核心内容。本文在对地方和地方营造的缘起和内涵进行辨析总结的基础上,通过CiteSpace的可视化主题分析和文献阅读,对其应用于旅游发展的主要议题和脉络进行梳理发现:(1)地方和地方营... 地方是旅游活动的空间载体,也是旅游目的地形象建构的核心内容。本文在对地方和地方营造的缘起和内涵进行辨析总结的基础上,通过CiteSpace的可视化主题分析和文献阅读,对其应用于旅游发展的主要议题和脉络进行梳理发现:(1)地方和地方营造的本质是意义建构,地方在旅游发展中具有多重可建构性。旅游既是地方营造的驱动力,也对地方营造和地方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地方营造过程涉及政府、资本、游客、当地居民等多重主体和视角,也因而牵涉多方协商和多主体认同。一方面,多方协商的地方意义有助于地方性的快速重构,推动旅游地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各方利益主体权力不对等也使得地方营造成为强势权力主体的表达结果,这将加速旅游地的商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营造 旅游 意义建构 目的地形象 地方认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