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na's Urbanization in 1949–2015: Processes and Driving Forces 被引量:19
1
作者 GU Chaolin HU Lingqian Ian G.COOK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6期847-859,共13页
The pace and scale of China's contemporary urbanization are stunning. This paper reviews process and the underlying driving forces of China's urbanization between 1949-2015. Contemporary China's urbanization has ex... The pace and scale of China's contemporary urbanization are stunning. This paper reviews process and the underlying driving forces of China's urbanization between 1949-2015. Contemporary China's urbanization has experienced four stages, and each has had different driving forces: 1) economic re-construc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led urbanization 0949-1977); 2) economic reform and mar- ket-led urbanization (1978-1995); 3)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global-local urbanization (1996-2010); and 4) the land-economy- led urbanization (2010-). These urbanization processes and driving forces will undoubtedly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 and have sig- 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especially African countries, to formulate their urbanization public poli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IZATION contemporary china urbanization level urbanization process driving forces public policies
下载PDF
Urban Design in Contemporary China: Consensus and Contention
2
作者 Liu Jinhua Li Min(译) Liu Jian(校)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CSCD 2019年第1期35-46,共12页
Contemporary China has seen a fragmented and tortuous urban design development process with frequent interactions with other countries and it is impossible to adopt a linear thinking in relevant historical studies. Th... Contemporary China has seen a fragmented and tortuous urban design development process with frequent interactions with other countries and it is impossible to adopt a linear thinking in relevant historical studies. This paper starts with controversies over urban design in contemporary China and reaches a conclusion that two differentiated development paths exist, i.e., technology and value. Based on the two paths, the paper analyzes four urban design ideas, design of physical form, comprehensive design of the environment, control of design, and design of policy, and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mechanism of these ideas. It attempts to establish an evolution framework of urban design,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its localization in China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globa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emporary china urban design THOUGHT HISTORY
原文传递
HUL视角下中国近现代公寓建筑遗产谱系研究
3
作者 肖竞 齐才砚 +2 位作者 谢嫣然 李若晨 曹珂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9,共10页
建筑遗产谱系研究对于城乡建筑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中国近现代历史公寓是一种特殊的建筑遗产类型,其与中国近现代国家、城市发展历史背景紧密关联,具有城市历史景观属性。以谱系视角切入公寓建筑遗产研究,借鉴城市历... 建筑遗产谱系研究对于城乡建筑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中国近现代历史公寓是一种特殊的建筑遗产类型,其与中国近现代国家、城市发展历史背景紧密关联,具有城市历史景观属性。以谱系视角切入公寓建筑遗产研究,借鉴城市历史景观理论,建构了以建筑功能类型和历史范型关联解析为研究路径,以时期划分、语境解析、特征识别、谱系建构为研究步骤,以建筑属性特征3要素(区位条件、权属主体、称谓方式)和形态特征3要素(空间组织、形体轮廓、装饰细部)为研究要素的城市建筑遗产谱系研究方法。通过多样区、多时段关联解析,梳理、识别出1840年—1980年间中国公寓建筑建造的历史语境、多元特征和时代价值,并据此建构出以住宅、宿舍、旅社3大类及其9亚类、18小类功能类型和以开埠通商、民族革命、抗战斗争、解放建国初、人民公社与三线建设5阶段22类历史范型为类属坐标的中国近现代公寓建筑遗产谱系。相关方法、结论可为城市建筑遗产谱系研究和公寓建筑遗产保护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历史 近现代建筑 公寓建筑 遗产谱系 历史范型 城市历史景观
下载PDF
A 30-year controversy over the Shanghai East China Electric Power Building:the crea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late 20th century Chinese architectural heritage
4
作者 Jiawei Liu Xiahong Hua 《Built Heritage》 CSCD 2021年第3期1-17,共17页
The Shanghai East China Electric Power Building,which was completed in 1988,is widely accepted as one of the first postmodern high-rise buildings in Shanghai.Based on articles published in mass media and professional ... The Shanghai East China Electric Power Building,which was completed in 1988,is widely accepted as one of the first postmodern high-rise buildings in Shanghai.Based on articles published in mass media and professional magazines,interviews with relevant stakeholders and social media debates,this paper focuses on two controversies regarding the building’s peculiar architectural form.The first occurred between 1988 and 1992,when the building’s postmodern appearance aroused heated debates among architectural professionals.The second happened between 2015 and 2018,when the building’s postmodern appearance was planned to be replaced with a slated Art Deco surface during its renovation into a boutique hotel.This paper reveals how a thirst for‘form innovation’emerged in the specific social and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shortly after China’s opening-up,and how professional and public awareness of the value of late 20th century architectural heritage was stimulated in the early 21st century in the search for an alternative representation of urban identity other than the widely accepted Art Deco style.This paper emphasises the public meaning of architectural forms in arguing for 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 in systematic evaluation and conservation legislation for late twentieth century Chinese architectural heritage sites to maintain the historical diversity of the cityscape during urban regen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hitectural form Architectural conservation Postmodernism in china Urban identity 20th century Chinese architectural heritage
原文传递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建设历程:从立项、设计、施工到布展的时间线梳理
5
作者 陈霆 刘磊 《世界建筑导报》 2024年第5期58-61,共4页
自20世纪80年代起,深圳通过城市设计在福田中心区规划文化设施,凸显了城市对文化发展的高度重视。在新一轮深圳文化设施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的背景下,本文梳理并回顾了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的建设历程。通过对两馆建设过程的分析,... 自20世纪80年代起,深圳通过城市设计在福田中心区规划文化设施,凸显了城市对文化发展的高度重视。在新一轮深圳文化设施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的背景下,本文梳理并回顾了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的建设历程。通过对两馆建设过程的分析,探讨其作为文化地标建筑在彰显特区品牌形象中的创新举措,并总结该过程对未来城市公共建筑项目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文化建筑 国际竞赛 工程建设 展览策划
下载PDF
A 30-year controversy over the Shanghai East China Electric Power Building:the crea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late 20th century Chinese architectural heritage
6
作者 Jiawei Liu Xiahong Hua 《Built Heritage》 CSCD 2020年第4期14-30,共17页
The Shanghai East China Electric Power Building,which was completed in 1988,is widely accepted as one of the first postmodern high-rise buildings in Shanghai.Based on articles published in mass media and professional ... The Shanghai East China Electric Power Building,which was completed in 1988,is widely accepted as one of the first postmodern high-rise buildings in Shanghai.Based on articles published in mass media and professional magazines,interviews with relevant stakeholders and social media debates,this paper focuses on two controversies regarding the building’s peculiar architectural form.The first occurred between 1988 and 1992,when the building’s postmodern appearance aroused heated debates among architectural professionals.The second happened between 2015 and 2018,when the building’s postmodern appearance was planned to be replaced with a slated Art Deco surface during its renovation into a boutique hotel.This paper reveals how a thirst for‘form innovation’emerged in the specific social and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shortly after China’s opening-up,and how professional and public awareness of the value of late 20th century architectural heritage was stimulated in the early 21st century in the search for an alternative representation of urban identity other than the widely accepted Art Deco style.This paper emphasises the public meaning of architectural forms in arguing for 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 in systematic evaluation and conservation legislation for late twentieth century Chinese architectural heritage sites to maintain the historical diversity of the cityscape during urban regen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hitectural form Architectural conservation Postmodernism in china Urban identity 20th century Chinese architectural heritage
原文传递
当英雄主义的建筑理想照进现实——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项目统筹建筑师后记
7
作者 万欣宇 《世界建筑导报》 2024年第5期68-73,共6页
在探讨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项目的过程中,文章揭示了设计和施工阶段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与矛盾,包括设计方与施工方之间的争议和功能与美学的权衡。记录蓝天组对其设计理念的坚持,及如何确保了建筑效果的实现。在技术细节的打磨上,... 在探讨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项目的过程中,文章揭示了设计和施工阶段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与矛盾,包括设计方与施工方之间的争议和功能与美学的权衡。记录蓝天组对其设计理念的坚持,及如何确保了建筑效果的实现。在技术细节的打磨上,建筑师与工程师如何紧密合作,共同追求建筑的纯粹性和整体性。此外,文章介绍了项目中如何探索建筑结构的极限,又如何在建筑的物质化与非物质性之间寻找平衡。建筑在设计上追求了创新和理想,但在实际运营中,面临诸如空调成本和动线组织等现实问题。文章讨论了艺术与建筑结合的挑战,以及建筑作为促进社会互动和创造力的空间的社会功能。两馆项目不仅是一个展示艺术的平台,也是对建筑学英雄主义的一次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蓝天组 施工过程 建筑理论 英雄主义建筑
下载PDF
城市规划70年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3
8
作者 杨保军 郑德高 +1 位作者 汪科 李浩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23,共10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规划发展的70年,是规划工作因应国家战略,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配套服务和有力支撑,成就卓著的70年;是规划观念不断更新和调整,积极响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诉求,与时俱进的70年;是规划类型不断拓展,积累相当丰富的实践...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规划发展的70年,是规划工作因应国家战略,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配套服务和有力支撑,成就卓著的70年;是规划观念不断更新和调整,积极响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诉求,与时俱进的70年;是规划类型不断拓展,积累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开拓进取的70年;是规划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建立,技术标准规范日趋完善,有法可依的70年;是规划技术方法不断进步,新技术广泛应用,日新月异的70年;是规划前辈艰苦探路,几代规划人前仆后继、拼搏奉献,书写传奇的70年;也是经历过坎坷与挫折,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可歌可泣的70年。展望未来,广大城市规划工作者应当切实提升对接和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的专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史 城市规划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当代中国 规划改革
下载PDF
城市艺术节:特色化与国际化双向互动——艺术节公众沟通的ISC模式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敏 张超 朱晴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23,共6页
艺术节是城市定期举办的综合性节庆活动,体现一个城市的国际形象、文明程度、跨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能力,其短期效果虽不及奥运、世博等大型活动,但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它的为城市专有、公众认同、资源整合、国际传播、文化特色、长时段... 艺术节是城市定期举办的综合性节庆活动,体现一个城市的国际形象、文明程度、跨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能力,其短期效果虽不及奥运、世博等大型活动,但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它的为城市专有、公众认同、资源整合、国际传播、文化特色、长时段周期性持续效应等特点,决定了它在全球化城市竞争与合作中,特别是资源市场和品牌创新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艺术节的深层意义,在于为主办城市的全球化资源整合创造机遇。在当代产能过剩条件下,资源整合的实质是需求交换。问题在于我们文化市场最大需求最强,然而文化产出和营销起步最晚,做得最不足。这就对特色化自主研发和国际化品牌传播提出了迫切要求。特色化与国际化双向互动由此成为文化城市建设的基本路径,艺术节沟通的主要依据与追求。当前艺术节有必要立足于城市特色化建设实践,从内容到形式追求个性化发展,克服同质化倾向,在特色化与国际化双向互动过程中,切实形成资源个性的不可替代性,进而与城市一起走向世界。这一途径,或可概括为ISC模式,即可持续整合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城市艺术节 特色化开发 国际化传播 公众沟通 ISC模式
下载PDF
中国新乡土建筑的当代策略 被引量:21
10
作者 支文军 朱金良 《新建筑》 2006年第6期82-86,共5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乡土建筑这一课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一批国内建筑师。从本民族的建筑出发,在对中国本土建筑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一批极富乡土韵昧。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建筑。虽然目前中国新乡土...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乡土建筑这一课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一批国内建筑师。从本民族的建筑出发,在对中国本土建筑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一批极富乡土韵昧。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建筑。虽然目前中国新乡土建筑设计还处于起步阶段,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但他们的创新精神。值得许多建筑师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土建筑 中国 当代 乡土性 现代性
下载PDF
近十年中国城市绿地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1
作者 刘滨谊 张国忠 《中国园林》 2005年第6期25-28,共4页
总结了近10年来中国学者对城市绿地系统的研究成果,归纳其特点在于“1+4”的学科结构、4个研究层面和5大热点研究方向,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研究大大滞后于城市绿地的发展、研究理论深度不够、系统性不强以及量化工作不够,最后从5个方面... 总结了近10年来中国学者对城市绿地系统的研究成果,归纳其特点在于“1+4”的学科结构、4个研究层面和5大热点研究方向,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研究大大滞后于城市绿地的发展、研究理论深度不够、系统性不强以及量化工作不够,最后从5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城市绿地系统的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地系统 综述 中国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当代岭南建筑学派视野中的“中国性” 被引量:12
12
作者 郦伟 唐孝祥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86-92,共7页
本文通过对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深层解读,指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中国性"既非文化激进主义眼中的"固守传统"亦非文化保守主义眼中的"反本开新",而是扬弃传统文化的综合创新。在当代中国融入全球化与走向... 本文通过对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深层解读,指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中国性"既非文化激进主义眼中的"固守传统"亦非文化保守主义眼中的"反本开新",而是扬弃传统文化的综合创新。在当代中国融入全球化与走向崛起的时代背景下,在地域文化与全球化、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之间的双重张力中,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以其充满"全球化"与"时代性"的形象创造性地表现了"中国性"的文化内涵,展现出当代岭南建筑学派"文化现实主义"创作观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建筑批评 当代岭南建筑学派 中国性 文化现实主义
下载PDF
西北大中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之生境营造途径 被引量:29
13
作者 刘晖 徐鼎 +1 位作者 李莉华 童世伟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15,共5页
中国西北地区由自然地理条件下的景观特性、历史文化背景、行政界域划分以及经济发展进程所界定,是一种具有地域性的代表。其突出的干旱半干旱的水文条件、内陆性气候特点、物种群落演替规律等,使得西北地区在面对城市化过程中绿地建设... 中国西北地区由自然地理条件下的景观特性、历史文化背景、行政界域划分以及经济发展进程所界定,是一种具有地域性的代表。其突出的干旱半干旱的水文条件、内陆性气候特点、物种群落演替规律等,使得西北地区在面对城市化过程中绿地建设时,需要适宜的方法策略和技术途径。城市化过程亦是可持续生态化过程的营建时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生态服务功能是城市生态化过程营建的重要构成部分。相对于脆弱的自然环境条件,西北地区城市绿地生境条件具有人工干预下改善和丰富的可行性,基于此提出了生境营造的概念;通过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的实践研究,探索生境营造的适宜性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西北大中城市绿地 绿色基础设施 生境营造 城市化生态过程 适应性设计方法
下载PDF
共识与争鸣——当代中国城市设计思潮流变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晋华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7-60,共14页
当代中国城市设计史是一个曲折断续、与外界不断交互的片段化发展过程,不具备进行线性思想归纳的可能。本文尝试从当代中国城市设计的争议出发,凝练形成"技术-价值"的思想分化路径。基于该路径,文章辨析了理论和实践中"... 当代中国城市设计史是一个曲折断续、与外界不断交互的片段化发展过程,不具备进行线性思想归纳的可能。本文尝试从当代中国城市设计的争议出发,凝练形成"技术-价值"的思想分化路径。基于该路径,文章辨析了理论和实践中"形体的设计"、"设计的综合"、"设计的控制"、"政策的设计"等四种思潮倾向,并初步总结了思潮流变特征和流变机制。文章试图建立一个思潮演进框架,为全球化背景下城市设计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提供参考坐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中国 城市设计 思想 历史
下载PDF
跨国都市主义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公园系统规划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天洁 李泽 《风景园林》 2015年第5期82-92,共11页
公园系统规划的传播与发展体现了跨国都市主义的理念,它跨越政治边界激发了国际接触,同时也促进了在不同国家对自然的个性表达。论文梳理公园系统规划的理论缘起、实践探索,探析我国城市对欧美模式有选择性、多样化的借鉴与转译,揭示公... 公园系统规划的传播与发展体现了跨国都市主义的理念,它跨越政治边界激发了国际接触,同时也促进了在不同国家对自然的个性表达。论文梳理公园系统规划的理论缘起、实践探索,探析我国城市对欧美模式有选择性、多样化的借鉴与转译,揭示公园系统规划中跨国都市主义、本土地域主义等理念,重新认识公园系统的多重价值,以期为今天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城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公园系统 开放空间 跨国都市主义 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史 中国近代城市景观
下载PDF
当代中国城市社区共同体构建何以可能?——以基层协商治理实践为分析中心 被引量:4
16
作者 曾水英 殷冬水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42,共9页
在异质的、流动的、人口众多的城市社区空间之中,如何构建城市社区共同体,探索出城市社区共同体构建的可行路径,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学术议题。对于当代中国这样一个规模巨大、人口众多且高速流动、族群多样、城乡二元... 在异质的、流动的、人口众多的城市社区空间之中,如何构建城市社区共同体,探索出城市社区共同体构建的可行路径,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学术议题。对于当代中国这样一个规模巨大、人口众多且高速流动、族群多样、城乡二元结构并存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城市社区共同体构建尤为重要、紧迫和艰巨。基层协商治理是当代中国城市社区共同体构建的有效方式。基层协商治理为构建社区成员的联系提供了重要组织资源、多元的公共空间、共同关注的话题,将不同的社会成员连接在一起,将利益关联转化和升华为思想价值关联、情感观念。基层协商治理为化解居民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有效表达渠道、有效沟通平台和权威性决策机制,防止社区无序和由此导致的城市社区共同体的瓦解。基层协商治理通过建立包容性政治、平等性政治和修复性政治,保障城市社区公共资源的分配正义,以共建共治共享的方式推动城市社区内部的社会团结和共同体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城市社区 协商治理 共同体构建
下载PDF
西部地区建筑设计实践的不同途径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方戟 张维 《新建筑》 2013年第3期22-27,共6页
西部地区的建筑行业因近年来市场的竞争而面临新的处境,即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资金投入有限的条件下如何维持自身的设计水平;在相对不均等的境遇中,如何发掘自身潜力创造新的机遇。以地方建筑文化为依托进行设计,发掘工业化时代成果与... 西部地区的建筑行业因近年来市场的竞争而面临新的处境,即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资金投入有限的条件下如何维持自身的设计水平;在相对不均等的境遇中,如何发掘自身潜力创造新的机遇。以地方建筑文化为依托进行设计,发掘工业化时代成果与建筑设计结合,利用地域优势创作,这些都是当代西部建筑设计得以发展的途径。建筑师们通过不同方式的创作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并以他们的实例说明了这些途径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建筑 建筑设计 当代 地方性 途径
下载PDF
浅析朝鲜族民居在当代城乡建筑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梦阳 牛笑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1期49-50,55,共3页
民居传达着一个地区独有的文化、历史及环境特色。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的探索应遵循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对朝鲜族民居建筑空间组合形态、结构、构造等问题的研究,探索其生态精神与精髓,对其融入当代城乡建筑发展理念起到了... 民居传达着一个地区独有的文化、历史及环境特色。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的探索应遵循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对朝鲜族民居建筑空间组合形态、结构、构造等问题的研究,探索其生态精神与精髓,对其融入当代城乡建筑发展理念起到了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族民居 民居特色 当代城乡建筑 语汇
下载PDF
当代中国城市化的历程与特征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升祥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29-134,共6页
当代中国城市化的历程,以1978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1949年至1978年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化发展时期,1979年迄今是市场经济取向下的城市化发展时期。中国50年来城市化历程的突出特征是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和工农... 当代中国城市化的历程,以1978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1949年至1978年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化发展时期,1979年迄今是市场经济取向下的城市化发展时期。中国50年来城市化历程的突出特征是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和工农业两极对峙的二元发展模式。分析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利弊得失和基本特征,对于实现城市经济系统、社会系统、行政系统、文化系统和生态系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城市化
下载PDF
中国城市公园的标度律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志强 宋佳 +1 位作者 余慧 洪亘伟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0-55,共6页
科学研判城市公园面积与人口规模的关系,有利于客观认识和指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采用1996—2019年中国29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公园面积与人口规模数据,探究二者之间的标度关系及其标度因子的时空演化规律,进而采用基于标度律的公园规模修... 科学研判城市公园面积与人口规模的关系,有利于客观认识和指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采用1996—2019年中国29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公园面积与人口规模数据,探究二者之间的标度关系及其标度因子的时空演化规律,进而采用基于标度律的公园规模修正模型度量各城市公园面积达到预期值的程度,并对规模修正指标和人均公园面积进行比较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我国公园面积与人口规模整体呈亚线性规模缩放关系,公园具有显著规模效应,符合城市标度律特征;时间上呈现亚线性-超线性-亚线性的阶段性波动演变特征,空间上分异明显:华南接近线性标度关系,华中、东北、华北、西南呈典型亚线性关系,华东、西北呈亚线性,但标度因子偏离度较大。2)大城市在人均公园面积排序中相对靠后,在考虑规模效应后,排名普遍提高,说明规模修正指标能在消除人口规模影响的基础上,有效衡量不同规模城市公园面积的水平。标度律视角下的城市公园规模测度能够为城市人口管理和公园面积发展的决策提供科学指导,为不同规模城市公园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比较标准,促进公园与人口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公园 标度因子 规模效应 公园规模修正指标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