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段硬性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
1
作者 李振宙 曹峥 +2 位作者 赵宏亮 朱加亮 侯树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2-371,共10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段硬性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1年9月期间我科采用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14例(20个节段)胸腰段硬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1...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段硬性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1年9月期间我科采用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14例(20个节段)胸腰段硬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1例,女3例,平均年龄43.3±12.6岁;2例三节段病变,2例双节段病变,10例单节段病变。硬性致压物分类包括:钙化性椎间盘突出3例、骨赘性椎间盘突出6例、不典型休门氏病合并椎间盘突出3例,椎体后缘离断症2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表现脊髓或马尾神经症状,其中6例合并神经根性症状。手术先采用局部麻醉下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椎体间融合、突出椎间盘切除减压,继而行全麻下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置入术。观察术后第2天、3个月、6个月及1年的影像学变化,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术后1年时疼痛症状及功能恢复状况。背痛及神经根性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神经学功能评估采用Nurick评分及改良日本骨科学会(mJOA)评分,胸椎功能评价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更换手术方式发生。所有患者术后胸腰段MRI及CT检查均显示脊髓或马尾神经减压充分,无致压物残留;术后1年随访时,所有手术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所有患者术后背痛、神经根性疼痛均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恢复。术后Nurick评分、mJOA评分及ODI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术后1年较术后1周、3个月及6个月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mJOA平均恢复率72.5%,优7例、良5例、可2例。有2例术中出现硬脊膜撕裂,未予特殊处理,但随访未见脑脊液漏及假性脊膜膨出发生;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局部麻醉下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椎体间融合、突出椎间盘切除结合全麻下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术是治疗位于胸腰段脊髓或马尾神经腹侧的硬性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全内镜下椎体间融合术 椎间盘切除术 经椎间孔入路
下载PDF
Wiltse与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近期效果研究
2
作者 郭淼勇 张明生 +1 位作者 来秋山 高文飞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8-30,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Wiltse与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安全性及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2-12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行TLIF治疗的86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Wi... 目的比较分析Wiltse与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安全性及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2-12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行TLIF治疗的86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Wiltse组(38例)和后正中组(48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评估术前、术后6个月患者的腰椎功能JOA评分和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后正中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后正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的JOA、N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Wiltse组患者的JOA评分高于后正中组,NRS评分低于后正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实施TLIF,均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但Wiltse入路改善腰椎功能、缓解疼痛的效果更佳,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Wiltse入路 后正中入路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下载PDF
经椎间孔入路与经关节突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3
作者 陈子豪 董健文 +5 位作者 刘仲宇 陈瑞强 齐佳坤 Fawad Ullah 张涛涛 戎利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9-347,共9页
目的:比较单孔同轴大通道内镜下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镜下融合)经椎间孔入路与经关节突入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6月~2022年2月共46例单节段镜下融合病例,男18例、女28例;年龄40~80岁,平均60.9±10.5岁,术后随访时间3~4... 目的:比较单孔同轴大通道内镜下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镜下融合)经椎间孔入路与经关节突入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6月~2022年2月共46例单节段镜下融合病例,男18例、女28例;年龄40~80岁,平均60.9±10.5岁,术后随访时间3~47个月。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其中18例为经椎间孔入路,28例为经关节突入路,均采用工作内径7.1mm的大通道脊柱内镜。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使用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痛及腿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价临床疗效。术后3d复查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腰椎CT评价减压与内固定情况。术后随访超6个月且复查腰椎CT者,按照Bridwell标准判断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诊断、术前椎间隙高度、手术节段,术前ODI评分、VAS评分及JOA评分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椎间孔入路组72.2%的患者术前存在单侧根性症状,而经关节突入路组则有64.3%术前为双侧根性症状,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0)。经椎间孔入路组手术时间平均327.7±89.9min,住院时间平均14.8±6.0d;经关节突入路组手术时间平均385.9±96.7min,住院时间平均19.5±7.8d,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P=0.038)。经关节突入路组75%的患者接受了单侧入路双侧减压。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ODI评分、腰痛及腿痛VAS评分、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评分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显著增加(P<0.00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间大于6个月且复查CT者共21例,其中20例(95.2%)达到骨性融合,两组融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椎间孔入路与经关节突入路单孔同轴大通道内镜下行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均安全、有效,经椎间孔入路的手术时间较短,住院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椎间融合术 内镜 经椎间孔入路 经关节突入路
下载PDF
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侧弯28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巍 杨川 +3 位作者 谢波 高立平 罗川桂 谢光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8-212,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adolesc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ALDH)合并脊柱侧弯的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1年6月我科对28例ALDH合并脊柱侧弯采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髓核切除术。取俯卧位,经皮穿刺...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adolesc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ALDH)合并脊柱侧弯的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1年6月我科对28例ALDH合并脊柱侧弯采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髓核切除术。取俯卧位,经皮穿刺置入工作通道,于椎间孔下可视化切除突出髓核,解除神经根压迫,完成减压。结果手术时间45~75 min,(60.6±9.3)min。未见切口感染、神经损伤等手术相关并发症。28例随访14~30个月,(20.1±5.1)月。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腰、腿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Cobb角、C_(7)铅垂线(C_(7)plumb line,C_(7)PL)与骶骨中垂线(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CSVL)之间的水平距离(CSVL-C_(7)PL)及矢状面轴向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显著低于术前(均P=0.000);末次随访腰、腿部疼痛VAS评分、ODI、Cobb角、CSVL-C_(7)PL及SVA明显低于术后1个月(P<0.05)。随访过程中2例症状复发,行椎板开椎间盘窗髓核切除术后症状缓解。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疗效:优22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2.9%(26/28)。结论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髓核切除术治疗ALDH合并脊柱侧弯,可以患者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脊柱侧弯,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入路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侧弯
下载PDF
可视化环锯成形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年随访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风 李东亚 +2 位作者 潘彬 袁海波 吴继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344-3348,共5页
背景:随着脊柱微创手术的进步,脊柱内镜下腰椎减压已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不同内窥镜手术入路的适应证不同,具体手术方案的决策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临床手术医师的选择。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可视化环锯成形治疗单节段腰... 背景:随着脊柱微创手术的进步,脊柱内镜下腰椎减压已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不同内窥镜手术入路的适应证不同,具体手术方案的决策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临床手术医师的选择。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可视化环锯成形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根据经皮内镜下可视化环锯成形的不同入路分为经椎间孔入路组(对照组,n=48)和经椎板间入路组(试验组,n=42),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切口长度、手术耗时、术中透视次数、住院天数、出血量,评估不同随访阶段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分,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末次随访时的临床效果,并统计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与结论:①试验组手术耗时及术中透视次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在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天数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两组术前目测类比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周及3,6,12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显著改善(P<0.05);③末次随访的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对照组为94%,试验组为95%;④对照组有1例患者术后仍感腰腿痛,行开放性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后遗症状;而试验组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及复发病例;⑤提示经皮椎间孔入路及椎板间入路内镜下可视化环锯成形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都具有良好的短期临床疗效和较高的患者满意度,但经椎板间入路手术耗时更短、术中透视次数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环锯成形术 经皮椎间孔内镜 经皮椎间孔入路 经皮椎板间入路
下载PDF
倾向性评分匹配两种腰椎融合方案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
6
作者 万健 王宁 +2 位作者 贝朝涌 陈远明 王洪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14-1919,共6页
背景:国内外近年来广泛使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行椎间融合,但其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对比仍较少,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背景:国内外近年来广泛使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行椎间融合,但其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对比仍较少,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是否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腰椎融合术式有待进一步论证。目的:对比单侧双通道内镜腰椎椎间融合(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LIF)与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探讨更高效的腰椎融合术式。方法:纳入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行UBE-LIF的患者35例,行MIS-TLIF的患者286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消除混杂因素,选取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手术节段4个协变量进行1∶1(卡钳值为0.01)匹配,匹配后两组各29例患者纳入研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中手术时间、血红蛋白丢失量、住院时间;采用目测类比和功能障碍指数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术后1年的功能恢复效果进行评价;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两组疗效的优良率,采用Lenke腰椎骨性融合动态X射线片评估两组的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在手术时间上MIS-TLIF组短于UBE-LIF组(P<0.05),MIS-TLIF组术中血红蛋白丢失量高于UBE-LIF组、住院时间长于UBE-LIF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术后1年的腰痛目测类比评分、腿痛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相较于术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除了术后1个月腰痛目测类比评分,在以上各时间节点随访两组腰痛、腿痛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③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疗效评定结果显示,UBE-LIF组优良率为93%(27/29);MIS-TLIF组优良率为90%(26/29),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Lenke腰椎骨性融合动态X射线片评估系统进行评定后,UBE-LIF组A级21例,B级5例,C级3例,融合率为90%;MIS-TLIF组A级20例,B级5例,C级4例,融合率为86%,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提示UBE-LIF与MIS-TLIF两种术式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相近,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此外,UBE-LIF术后早期腰痛相对较轻,学习曲线相对平缓,虽然UBE-LIF组的手术时间较MIS-TLIF长,仍不失为一张安全、高效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入路双通道内镜 微创 经椎间孔入路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侧后路椎间孔镜与后侧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中的应用对比
7
作者 林斌珍 曹立颖 +4 位作者 尹小锋 陈开明 钟南 官奕云 吴清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8期67-70,共4页
目的:分析侧后路椎间孔镜与后侧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40例设为A组,采取... 目的:分析侧后路椎间孔镜与后侧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40例设为A组,采取侧后路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将2021年7月—2022年12月收治的40例设为B组,采取后侧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率,并于术后评价两组疼痛程度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1周,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术后24 h,且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3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00%,高于B组的10.00%,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后路椎间孔镜与后侧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两种手术方案各有优劣,前者术后疼痛程度更轻,出血量更少,后者手术时间更短、腰椎功能恢复更快,两者并发症风险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后路椎间孔镜 后侧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 临床手术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宋磊磊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7期54-57,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68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椎板开窗髓核摘...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68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椎间孔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切口长度、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水平、手术前后磁共振成像定量参数[髓核(NP)区、纤维环(AF)区的T2值、Tlrho值]、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疼痛数字量表(NRS)评分、血清学指标[前列腺素E2(PGE2)、血栓素B2(TXB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NP区、AF区的T2值、Tlrho值均高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ODI、NR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血清PGE2、TXB2、TNF-α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1/34),低于对照组的23.53%(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DH患者,可改善围术期指标水平,提高腰椎功能,减轻疼痛程度,降低血清学指标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入路 内窥镜 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功能
下载PDF
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meta分析
9
作者 廖子坤 夏暑阳 +1 位作者 陶晖 张平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9期29-35,共7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评估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微创手术(PETFA)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NKI和万方数据库,筛选随机对照试验(RCTs),使用Rev Man 5.3软件,采用相对风险(... 目的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评估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微创手术(PETFA)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NKI和万方数据库,筛选随机对照试验(RCTs),使用Rev Man 5.3软件,采用相对风险(RR)和标准化平均差异(SMD)进行统计。结果纳入8篇高质量研究,涉及462例患者。结果显示PETFA手术的多项指标均优于传统手术,包括更短的手术时间[平均差(MD)=-6.51],较少的术中出血(MD=-7.09),更短的住院时间(MD=-2.85),以及更佳的术后疼痛缓解(MD=-1.68)和功能恢复(MD=-0.89)。结论PETFA微创手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具显著优势,推荐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 微创手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基于IMB理论与护理解剖知识的健康教育在MIS-TLIF围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莹 祝明秋 《全科护理》 2024年第3期489-493,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围术期采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理论与护理解剖知识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收治90例接受MIS-TLIF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病变病人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围术期采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理论与护理解剖知识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收治90例接受MIS-TLIF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病变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45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5例,常规护理+基于IMB理论与护理解剖知识的健康教育),两组均连续干预至病人出院。观察两组治疗依从性、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并发症,对比两组干预前、出院时知信行评分、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P<0.05);观察组出院时VAS评分比对照组低,JOA、ADL、知识、信念、行为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IMB理论与护理解剖知识的健康教育可加快MIS-TLIF手术病人术后康复进程,改善腰椎功能,降低疼痛程度,提高知信行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提升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病变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护理解剖知识
下载PDF
不同入路脊柱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11
作者 牟灿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5期631-635,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与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脊柱内镜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TED组(采用PTED治疗,46例)和PEID组(采用PEID治疗,46例)。比...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与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脊柱内镜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TED组(采用PTED治疗,46例)和PEID组(采用PEID治疗,46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ODI、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C-反应蛋白改变量PEID组均短(少)于PTED组(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DI:两组术后3、6个月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3、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腰椎间盘突出中央型、肩上型PTED组均高于PEID组(P<0.05),旁中央型、高度移位型、腋下型PTED组均低于PEID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D与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PEID手术时间更短、术中透视次数更少,治疗旁中央型、高度移位型、腋下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更佳。中央型、肩上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优先选择PTED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椎间孔入路 经椎板间入路 脊柱内镜
下载PDF
单侧TLIF术后继发对侧神经根症状的原因分析
12
作者 李广彬 王在斌 +1 位作者 贺利娜 陈秀民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325-329,344,共6页
目的观察单侧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后对侧神经根症状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原因并提出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月该院开展的318例单侧TLIF手术患者资料,统计术后1周... 目的观察单侧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后对侧神经根症状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原因并提出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月该院开展的318例单侧TLIF手术患者资料,统计术后1周内的对侧神经根症状发生情况,并给予针对性治疗。将术后出现对侧神经根症状的患者列入症状组,其余患者列入无症状组。统计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腰痛和下肢痛VAS评分和腰椎功能JOA评分;测量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节段间前凸角(segmental angle,SA),椎间盘前缘高度(anterior disc height,ADH)、椎间盘后缘高度(posterior disc height,PDH)、椎间孔高度(foraminal height,FH)、椎间孔宽度(foraminal width,FW)和椎间孔面积(foraminal area,FA)。对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318例中,术后19例(5.97%)出现新的同一节段对侧神经根症状。其中,因对侧椎间孔狭窄所致10例(52.6%),残余的椎间盘内容物突出至对侧6例(31.6%),血肿形成1例(5.3%),螺钉置入错误2例(10.5%)。12例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神经阻滞后好转,另7例均二次手术后好转。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JO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症状组患者术后的LL、SA和ADH值均显著增加(P<0.05),PDH、FA和FH值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症状组患者术后的FH、FW和FA值均显著低于无症状组(P<0.05)。结论腰椎退行性疾病行单侧TLIF术后的对侧神经根症状并不少见,但多可通过非手术措施得到缓解。其发生原因,以对侧椎间孔狭窄最为常见,其次为残余的椎间盘组织自对侧突出、压迫神经根所致,也可见置钉错误和血肿压迫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对侧神经根症状 椎间孔狭窄 单侧减压
下载PDF
分析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微创手术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刘兴朋 刘乾雄 +1 位作者 雷松明 郭津良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3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微创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单纯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龙岩博爱医院收治的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经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手术治疗)与观察组(接受经... 目的探讨分析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微创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单纯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龙岩博爱医院收治的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经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手术治疗)与观察组(接受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手术治疗),各80例。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28,P=0.004)。治疗前,两组腰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Oseestry功能障碍指数更低,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C型臂X线照射次数低于对照组,手术、术后卧床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微创手术在临床有着显著的效果,患者的腰椎功能恢复进度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板间入路 脊柱内镜 腰椎微创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效果
14
作者 宋磊磊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5期59-62,共4页
目的:观察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67例老年D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2)。观... 目的:观察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67例老年D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2)。观察组采用MIS-TLIF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经椎间孔融合术(O-TLIF)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水平,手术前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影像学参数(伤椎Cobb角、腰椎前突角)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透视次数多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血清IL-6、PCT、CRP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腰椎前突角均大于术前,伤椎Cobb角均小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S-TLIF治疗DLSS患者可缩短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降低炎性因子水平的效果优于O-TLIF治疗,但需延长手术时间和增加术中透视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老年 椎间融合术 经椎间孔入路 炎性因子 伤椎Cobb角 腰椎前突角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板间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15
作者 韦波 戚怀伟 董剑嵩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0期54-58,共5页
目的探究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板间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作用。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4月—2023年3月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1例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分为研究组(n=31)、参照组(n... 目的探究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板间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作用。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4月—2023年3月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1例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分为研究组(n=31)、参照组(n=30)。参照组行椎旁肌间隙入路经椎间孔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研究组行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板间椎间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结果研究组手术情况、腰椎功能情况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7 d,研究组疼痛评分为(2.51±0.97)分、(0.95±0.28)分,低于参照组的(3.62±1.81)分、(1.80±0.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9、9.483,P均<0.05)。结论对比椎旁肌间隙入路经椎间孔减压椎间融合术,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板间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疗效更好,可改善手术情况相关指标,降低疼痛程度,提高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板间椎间融合术 椎旁肌间隙入路经椎间孔减压椎间融合术 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 手术情况 疼痛程度
下载PDF
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16
作者 孙海涛 张禹 彭东升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4年第3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与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TLIF)对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临床疗效、术后疼痛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104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与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TLIF)对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临床疗效、术后疼痛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104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8,行TLIF治疗)和对照组(n=46,行PLI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植骨融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McGill疼痛评估量表(MPQ)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均下降,观察组术后6个月MPQ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具有较好的手术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病变 疗效 术后疼痛 腰椎功能
下载PDF
侧后路椎间孔镜手术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腰椎功能的影响对比
17
作者 张希标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7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侧后路椎间孔镜手术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7月山东省第一康复医院收治的150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行后路椎间盘... 目的探讨侧后路椎间孔镜手术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7月山东省第一康复医院收治的150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行后路椎间盘镜手术,观察组行侧后路椎间孔镜手术。对比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与腰椎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20.53±4.29)mL,少于对照组的(51.89±6.75)mL,手术时间为(82.39±9.36)min,长于对照组的(45.56±7.21)min,而下床活动时间为(1.61±0.42)d,短于对照组的(2.57±0.63)d,住院时间为(4.36±1.35)d,短于对照组的(7.15±1.89)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为(1.24±0.37)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为(10.26±1.7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57±0.58)分、(14.30±2.24)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各维度评分分别为(76.97±5.13)分、(78.95±4.26)分、(79.25±4.41)分、(81.25±4.2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8.83±4.25)分、(70.29±3.58)分、(67.96±3.83)分、(72.84±3.96)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后路椎间孔镜手术虽然会延长手术时间,但创伤更小,下床时间短,住院时间短,腰椎功能快速康复,可提高生活质量,且无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侧后路椎间孔镜手术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 腰椎功能 生活质量 并发症
下载PDF
Optimal approach for to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and its effect on lumbar and leg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disc herniation 被引量:1
18
作者 Zi-Han Zhang Qian Du +1 位作者 Fu-Jun Wu Wen-Bo Liao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35期12928-12935,共8页
BACKGROUND Disc herniation(DH)is a fragment of the disc nucleus that is pushed out of the annulus into the spinal canal due to a tear or rupture in the annulus.It is a common cause of lumbar and leg pains.Substantial ... BACKGROUND Disc herniation(DH)is a fragment of the disc nucleus that is pushed out of the annulus into the spinal canal due to a tear or rupture in the annulus.It is a common cause of lumbar and leg pains.Substantial adv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to determine the cause of DH and to ensure accurate diagnosis,imaging,and treatment of this condition.To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is an alternative surgical technique that is less invasive.AIM To study the optimal approach for a to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and its influence on lumbar and leg function in DH patients.METHODS This prospective study enrolled 120 patients with lumbar DH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8 to January 2021.Al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two groups:The observation group,comprising 62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ery using the interlaminar approach,and the control group,comprising 58 patients who were operated through the foramina approach.The treatment effects,perioperative indicators,functional recovery,pain,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treatment effec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93.55%)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77.59%).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operative time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mou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4.34±1.33 d)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5.38±1.57 days)(P<0.05).The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and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scor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both groups after treatment,but the scores were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visual analog scale scores of the lower back and leg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fter treatment,but scores were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2.18±0.88 in the lower back and 1.42±0.50 in the leg)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3.53±0.50 in the lower back and 2.21±0.52 in the leg).A short form of the Arthritis Impact Measurement Scales 2 measurement scale(AIMS2-SF)score and Barthel index of the lower back of the two group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reatment,with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ving a significantly higher AIMS2-SF score(95.16±1.74)and Barthel index(97.29±1.75)than the control group(84.95±2.14 and 89.16±2.71,respectively)(P<0.05).CONCLUSION Through to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with the interlaminar approach,the degree of pain in the waist and leg was reduced,and the lumbar function considerably recov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c herniation To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Interlaminar approach transforaminal approach Quality of life Treatment effect
下载PDF
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效果
19
作者 冯帅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6期39-42,共4页
目的:探究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22年11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0)采用经传统入路经椎... 目的:探究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22年11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0)采用经传统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n=50)采用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的腰椎及下肢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功能状态[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腰椎相关参数(患椎椎间隙高度及腰椎前凸角)。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腰椎及下肢VAS评分、ODI及腰椎相关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腰椎及下肢VAS评分及ODI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腰椎相关参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在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中的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及椎体参数,加快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 Wiltse入路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疼痛 椎体参数
下载PDF
构建腰椎三维模型测量腰椎管减压术区神经组织及骨性结构的位置关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建业 刘鑫 +5 位作者 田霖 孙宁 李岳飞 毕经纬 刘昌震 孙兆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9-546,共8页
背景:单侧双通道内镜对侧入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文献较少,目前尚无该入路镜下定位、减压范围、各结构毗邻关系等深入分析的资料。目的:通过三维CT重建,观测侧隐窝、椎间孔区域的骨性结构、神经组织、椎间隙、黄韧带附着处及腰椎峡部的... 背景:单侧双通道内镜对侧入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文献较少,目前尚无该入路镜下定位、减压范围、各结构毗邻关系等深入分析的资料。目的:通过三维CT重建,观测侧隐窝、椎间孔区域的骨性结构、神经组织、椎间隙、黄韧带附着处及腰椎峡部的位置关系,指导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在腰椎管狭窄症对侧入路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1年7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4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前行腰椎CT脊髓造影检查,将影像资料导入Mimics 21.0软件重建腰椎三维CT图像。测量L_(4/5)和L_(5)S_(1)节段相关参数:①腰椎棘突侧方与椎板下缘交点(Q)分别至同序数腰椎对侧椎弓根下缘(a)、下位腰椎对侧椎弓根上缘(b)、同序数腰椎下终板(c)、下位腰椎上终板(d)垂直距离;②上关节突尖部至同序数椎弓根上缘(e)、上位腰椎下终板(f)垂直距离;③腰椎下终板至同序数椎弓根下缘(g)垂直距离;④腰椎上终板至同序数椎弓根上缘垂直距离(h);⑤神经根起点下缘分别至上位腰椎椎弓根下缘(i)、下位腰椎椎弓根上缘(j)垂直距离;⑥经Q(头倾或尾倾)与同序数腰椎对侧椎弓根下缘建立直径3 mm导棒,测量其外展角度(k)。7例患者根据上述测量结果完成单侧双通道内镜对侧入路腰椎管减压术,分别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36条目简明量表综合评估患者情况以验证手术疗效。结果与结论:①Q点、黄韧带上缘可作为镜下重要定位标志;黄韧带上缘压迹线对应的黄韧带上缘可作为内镜下定位标志,以此确定出口神经根、椎间孔上缘及腰椎峡部、下关节突;内镜下经Q点、以垂直于棘突后正中线、无头尾倾方向即可达L_(4/5)对侧椎间孔中1/3水平及L4下终板附近,向下完成椎间盘水平的侧隐窝减压;②L_(5)神经根起点下缘大多投影于对侧L_(4/5)椎间孔下1/3水平,这与L_(4/5)椎间隙投影相一致,说明L_(5)行走神经根多在L_(4/5)椎间盘水平附近受压;③Q点、S_(1)神经根起点下缘、L_(5)出口神经根均对应L_(5)S_(1)椎间孔上1/3水平,应对该区域对应的、神经组织密集的侧隐窝谨慎减压;④L_(4/5)、L_(5)S_(1)椎间隙位置均投影于椎间孔下1/3水平附近、均位于Q点以下,手术通道应经Q点水平适度尾倾对椎间隙水平减压;⑤去除L_(4/5)、L_(5)S_(1)增生上关节突骨赘时,应保留近似正常高度上关节突、避免影响腰椎稳定性;⑥7例对侧入路手术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6-12个月;随着术后康复时间延长,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较术前显著降低,36条目简明量表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⑦提示研究结果可指导单侧双通道内镜对侧入路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三维CT 对侧入路 MIMICS 腰椎管减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