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和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微血管浸润价值研究
1
作者 丁建华 张波 邓国莉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09-112,共4页
目的研究使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和评估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微血管浸润(MVI)的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50例,术前均接受腹部CT和MRI检查,记录肿瘤边缘模糊征象、瘤内新月征、... 目的研究使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和评估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微血管浸润(MVI)的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50例,术前均接受腹部CT和MRI检查,记录肿瘤边缘模糊征象、瘤内新月征、静脉浸润的双预测因子(TTPVI)、门静脉癌栓(PVTT)和表观弥散系数(ADC)。行肝叶切除术治疗,取术后组织行病理学检查诊断MVI。结果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肝细胞癌(HCC)32例和胆管细胞癌18例,存在MVI者29例,无MVI者21例;CT检查MVI患者肿瘤边缘模糊、局部外凸结节、包膜不完整、多结节融合、瘤内新月征、TTPVI和PVTT等影像学征象占比分别为82.8%、17.2%、31.0%、17.2%、13.8%、65.5%和17.2%,显著高于无MVI患者(分别为14.3%、4.8%、4.8%、4.8%、0.0%、9.5%和0.0%,P<0.05);MRI检查MVI患者肿瘤边缘模糊、局部结节、包膜不完整、多结节融合、瘤内新月征、TTPVI和PVTT等影像学征象占比为89.7%、24.1%、37.9%、27.6%、13.8%、72.4%和24.1%,显著高于无MVI患者(分别为23.8%、9.5%、9.5%、9.5%、0.0%、14.3%和0.0%,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和MRI检查发现病灶边缘模糊、TTPVI和PVTT是PLC患者发生MV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可通过特殊征象判断PLC患者MVI的存在,可帮助临床医生做出合理的诊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微血管浸润 影像学检查 诊断
下载PDF
超声造影与增强CT检查诊断小肝癌效能比较
2
作者 郝永欣 孟祥安 +4 位作者 骆允 高美丽 刘欢 刘磊 沈荣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CT诊断对小肝细胞癌(HCC)的效能。方法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诊治的104肝脏小结节患者,病灶直径≤3.0 cm。均接受CEUS和增强CT检查,以穿刺活检或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应用2018年版肝脏影像报告... 目的分析比较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CT诊断对小肝细胞癌(HCC)的效能。方法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诊治的104肝脏小结节患者,病灶直径≤3.0 cm。均接受CEUS和增强CT检查,以穿刺活检或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应用2018年版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对肝脏小结节分类,分析CEUS与增强CT诊断小肝癌的效能。结果CEUS与增强CT对肝脏小结节分类有93例(89.4%)一致,一致性良好(Kappa系数=0.749,P<0.05);在104肝脏小结节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HCC者42例(高分化29例,低分化13例),肝脏良性结节62例;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CEUS与增强CT诊断小肝癌均有较高的效能(P均<0.05),CEUS与增强CT以LR-4/LR-5为判断HCC的标准,与金标准诊断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61和Kappa=0.803),显示CEUS的诊断效能稍优于增强CT诊断;高分化HCC患者CEUS检查达峰时间和开始廓清时间分别为(29.4±4.8)s和(62.4±5.7)s,均显著长于低分化者【分别为(25.0±4.3)s和(51.8±5.2)s,P均<0.05】。结论CEUS和增强CT检查诊断小肝癌均有较高的效能,在某些情况下,CEUS检查可能更具优越性,对评估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可能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超声造影 增强ct 诊断
下载PDF
对比剂个性化在肝脏增强CT扫描的初步研究
3
作者 黄海波 卢瑜 +5 位作者 秦杏清 何飞 石琴 赵沁萍 周丽 丁可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对比剂个性化在肝脏增强CT应用的图像质量及可重复性。方法肝脏三期增强受检者以个性化方案扫描,评价图像质量及肝实质期强化效应可重复性。结果192例受检者实际单位体重碘剂量(374.8±52.1)mgl/Kg,实际注射碘流率(1138.0&#... 目的探讨对比剂个性化在肝脏增强CT应用的图像质量及可重复性。方法肝脏三期增强受检者以个性化方案扫描,评价图像质量及肝实质期强化效应可重复性。结果192例受检者实际单位体重碘剂量(374.8±52.1)mgl/Kg,实际注射碘流率(1138.0±130.9)mgl/s,有效碘总量(21320.0±3017.7)mgl,肝脏EU肝实质期为(53.2±7.0)Hu。主动脉强化、动脉期时机、肝实质期强化满足诊断分别约89.06%、94.3%、97.9%;医师间主动脉强化(χ^(2)=3.333)与扫描时机(χ^(2)=1.833)、肝实质期强化效应(χ^(2)=7.667)评价未见显著差异(均P≥0.05),医师评价高度一致(kappa值分别为0.861,0.803,0.914,均P=0.000),样本均数与50Hu比较未见统计差异(t=1.745,P=0.083),变异系数为13.13%,其中16例受检者两次扫描肝实质EU分别为(49.8±6.4)Hu、(50.3±6.7)Hu,差值均数(-0.5000±2.8432)Hu与0比较未见统计差异(t=-0.703,P=0.493)。结论对比剂个性化扫描的肝脏图像质量优良、可重复性较好,易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 个性化 增强扫描 肝脏
下载PDF
三期增强CT扫描联合血清AFP和VEGF水平诊断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研究
4
作者 哈鹏 苏晓晨 付宾鹏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51-254,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期增强扫描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对肝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肝内占位性病变患者82例,均接受MS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检查,采取细针穿刺...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期增强扫描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对肝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肝内占位性病变患者82例,均接受MS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检查,采取细针穿刺活检或手术组织行常规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VEGF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三期增强CT扫描联合血清AFP和VEGF水平诊断肝细胞癌(HCC)的效能。结果在本组82例肝占位患者中,病理学检查诊断肝细胞癌(HCC)43例,局灶性增生性结节(FPN)39例,MSCT扫描诊断原发性肝癌(PLC)36例,诊断良性病灶46例;HCC病灶平扫及增强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CT值分别为(33.2±1.7)、(68.2±2.4)、(61.5±1.2)和(31.9±1.6),均显著低于FPN病灶【分别为(40.1±2.5)、(92.5±3.1)、(76.8±2.6)和(63.2±3.7),P<0.05】;HCC患者血清AFP和VEGF水平分别为(310.5±25.3)ng/mL和(97.6±62.1)ng/L,均显著高于FPN患者【分别为(23.6±3.2)ng/mL和(65.4±19.8)ng/L,P<0.05】;MSCT诊断恶性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4%和97.4%,采用CT联合血清指标诊断可以将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都提高到97.4%。结论应用三期增强CT扫描扫描联合血清AFP和VEGF水平对判断肝内占位性病变的性质有帮助,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内局灶性增生性结节 多层螺旋ct 甲胎蛋白 诊断
下载PDF
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CT动态增强扫描变化及诊断价值
5
作者 邓江丽 蒋锐 +2 位作者 杜飞舟 盛金平 伍发 《西部医学》 2024年第4期589-593,共5页
目的观察肝硬化(HC)合并原发性肝癌(PLC)患者CT动态增强扫描变化,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7月我院125例HC患者资料,所有受试者均行病理组织学检测及CT动态增强扫描,统计所有患者病灶大小及分布情况,CT动态增强... 目的观察肝硬化(HC)合并原发性肝癌(PLC)患者CT动态增强扫描变化,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7月我院125例HC患者资料,所有受试者均行病理组织学检测及CT动态增强扫描,统计所有患者病灶大小及分布情况,CT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病灶检出情况,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对HC患者PLC的诊断价值、HC患者与HC并PLC患者血流灌注参数大小及不同肝功能CTP分级下血流灌注参数变化。结果125例HC患者共检出161个病灶,其中直径<1 cm 8个,1~3 cm 53个,4~5 cm 63个,>5 cm 37个,肝右前叶、肝右后叶者居多,分别为45及69个;CT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检出病灶149个,检出率92.55%;门脉期检出病灶134个,检出率83.23%;延迟期检出病灶142个,检出率88.20%;125例HC患者中病理学检查显示75例PLC阳性,50例PLC阴性,CT动态增强扫检测HC并PLC的敏感度为94.67%,特异度为94.00%,准确率为94.40%,阳性预测值为95.95%,阴性预测值为92.16%,Kappa值为0.884,具有较高的一致性;HC组HAP、HPI值均显著低于HC并PLC组,PVP、TLP值均显著高于HC并PLC组(P<0.05);125例HC并PLC患者中CTP A级41例,CTP B级46例,CTP C级38例,CTP A级HAP、HPI值显著低于CTP B、C级(P<0.05),PVP、TLP值均显著高于CTP B、C级(P<0.05),CTP B级HPI值与CTP C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动态增强扫描可多方位多角度显示HC病灶情况,且对PLC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其中肝脏血流灌注参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为PLC诊断和肝功能分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ct动态增强 肝脏血流灌注
下载PDF
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在肝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6
作者 杨超 马伟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3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析肝癌诊断中超声造影(UC)与CT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22例疑似肝癌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UC与CT增强扫描诊断,同时进行病理学筛查,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肝癌100例,良性肝疾病22例,比较不同诊断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与... 目的探析肝癌诊断中超声造影(UC)与CT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22例疑似肝癌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UC与CT增强扫描诊断,同时进行病理学筛查,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肝癌100例,良性肝疾病22例,比较不同诊断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率。结果CT增强扫描、UC诊断的阳性率相同,均为74.6%(91/122);CT增强扫描+UC诊断的阳性检出率为79.5%(97/122),高于两种方式单独检测(P<0.05);CT增强扫描+UC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分别96.0%、95.5%、99.0%、84.0%、95.9%高于CT增强扫描81.0%、54.6%、89.0%、38.7%、76.2%(χ^(2)=11.054、9.818、8.452、11.729、19.684,P=0.001、0.002、0.004、0.001、<0.001),也高于UC诊断82.0%、59.1%、90.1%、41.9%、77.9%(χ^(2)=10.010、8.282、7.317、10.266、17.408,P=0.002、0.004、0.007、0.001、<0.001)。结论UC联合CT增强扫描诊断肝癌患者的精准性较高,两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与诊断符合率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ct增强扫描 超声造影 诊断 精准性
下载PDF
预防性护理对CT增强扫描患者碘造影剂致不良反应的影响
7
作者 李丹琦 《智慧健康》 2024年第8期237-239,共3页
目的预防性护理对CT增强扫描患者碘造影剂致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12月在本院进行CT增强扫描的17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模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预防性护理... 目的预防性护理对CT增强扫描患者碘造影剂致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12月在本院进行CT增强扫描的17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模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预防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检查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在检查满意度(服务态度、沟通技巧、舒适性、护理质量),观察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联合预防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检查结果,提高检查满意度,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护理 ct增强扫描 碘造影剂 舒适度 不良反应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姜欣芝 《安徽医专学报》 2023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时碘造影剂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在某医院进行CT增强扫描的1122例患者,记录使用碘造影剂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1122例患者在使用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后,有3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时碘造影剂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在某医院进行CT增强扫描的1122例患者,记录使用碘造影剂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1122例患者在使用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后,有3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1%。在不良反应患者中,年龄>60岁的患者占比最高(44.44%);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8.33%),其次为消化系统(19.44%);在用药后0.5~24 h出现不良反应比例最高(58.33%)。结论:患者在实施CT增强扫描时,较易因碘造影剂造成不良反应。临床在使用CT增强扫描时,应加强重视,做好预防护理,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安全性,且应在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给予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碘造影剂 不良反应 护理措施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用于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预防效果评价
9
作者 陈宵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S02期301-303,共3页
目的探讨行CT增强扫描时预见性护理用于防止造影剂外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影像科的待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予CT增强扫描,对照组患者加予常规检查辅助,观察组患者加予预见性护... 目的探讨行CT增强扫描时预见性护理用于防止造影剂外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影像科的待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予CT增强扫描,对照组患者加予常规检查辅助,观察组患者加予预见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造影剂外渗率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0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0%(P<0.05)。观察组干预后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用于CT增强扫描,可稳定患者情绪,降低造影剂外渗率,控制外渗严重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ct增强扫描 造影剂 外渗 预防效果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肝脏炎性假瘤的增强CT、MRI表现特点与病理对照研究
10
作者 王乾魁 汪小舟 +1 位作者 邓建永 周杨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8期106-107,117,共3页
目的分析肝脏炎性假瘤的增强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磁共振(MRI)表现特点及其与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78例肝脏炎性假瘤患者临床资料,记录CT、MRI及二者联合对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断准确率、CT及MRI增强扫描表... 目的分析肝脏炎性假瘤的增强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磁共振(MRI)表现特点及其与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78例肝脏炎性假瘤患者临床资料,记录CT、MRI及二者联合对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断准确率、CT及MRI增强扫描表现特点;根据肝脏炎性假瘤的病理表现分为中心坏死型、成片坏死型、纤维组织增多型、多组织混杂型,比较不同病理表现病灶的CT及MRI增强扫描表现特点。结果CT、MRI及二者联合对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2.05%、83.33%、83.33%,不同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无显著差异(P>0.05)。根据CT、MRI增强扫描表现,可将其归为四周环形强化、无明显强化、环状+分隔状强化、不均匀持续强化共4种类型。不同病理表现病灶的CT及MRI增强扫描特点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中心坏死型以四周环形强化居多(85.71%),成片坏死型以无明显强化居多(83.33%),纤维组织增多型以环状+分隔状强化居多(86.67%),多组织混杂型以不均匀持续强化居多(91.67%)。结论肝脏炎性假瘤不同病理表现的CT及MRI增强扫描表现特点不同,应结合其他临床资料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炎性假瘤 ct MRI 增强扫描 病理表现
下载PDF
双期增强CT扫描联合血浆Presepsin水平对急性肾盂肾炎的诊断价值
11
作者 邹琪 黎志鹏 鲁广亮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2-16,共5页
目的 探讨双期增强CT扫描联合血浆Presepsin水平在急性肾盂肾炎(A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5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5例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诊断将其分成非APN组(42例)与APN组(53例)。53例AP... 目的 探讨双期增强CT扫描联合血浆Presepsin水平在急性肾盂肾炎(A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5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5例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诊断将其分成非APN组(42例)与APN组(53例)。53例APN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重症组(34例)与重症组(19例)。比较APN组与非APN组患者一般资料、血浆Presepsin水平,比较重症组与非重症组血浆Presepsin水平。比较双期增强CT扫描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双期增强CT扫描联合血浆Presepsin水平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双期增强CT扫描联合血浆Presepsin水平对APN的诊断价值。结果APN组与非APN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尿路感染病程、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PN组血浆Presepsin水平高于非APN组(P <0.05),重症组血浆Presepsin水平高于非重症组。双期增强CT扫描结果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一般(Kappa=0.725,P=0.012),双期增强CT扫描检查联合血浆Presepsin水平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98,P=0.005)。ROC曲线结果分析显示,双期增强CT扫描、血浆Presepsin水平及两者联合诊断APN的敏感性分别为88.68%(95%CI:0.767,0.923)、79.25%(95%CI:0.673,0.865)、93.34%(95%CI:0.634,0.978),特异性分别为73.81%(95%CI:0.528,0.835)、71.43%(95%CI:0.501,0.827)、90.48%(95%CI:0.696,0.982),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2(95%CI:0.719,0.885)、0.717(95%CI:0.615,0.804)、0.924(95%CI:0.851,0.968)。结论 双期增强CT扫描、血浆Presepsin水平可用于诊断APN,且两者联合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盂肾炎 双期增强ct扫描 Presepsin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用于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冠霏 王凤仪 李耀国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3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用于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中的价值。方法:利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接受CT增强扫描的2 0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用于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中的价值。方法:利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接受CT增强扫描的2 0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外渗情况、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外渗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 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外渗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ct增强扫描造影剂 外渗护理
下载PDF
分级护理预防双源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海燕 杨丽平 +3 位作者 黄榕 刘昌华 王志斌 欧阳玲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1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分级护理预防双源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效果。方法研究类型为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1—8月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CT室接受双源CT增强扫描检查的受试者164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894例,女752例,年龄(48.30±8.65)岁;将2021... 目的探讨分级护理预防双源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效果。方法研究类型为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1—8月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CT室接受双源CT增强扫描检查的受试者164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894例,女752例,年龄(48.30±8.65)岁;将2021年9月至2022年5月接受双源CT增强扫描检查的受试者1682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912例,女770例,年龄(48.38±8.79)岁。对照组实施常规双源CT护理流程,研究组根据受试者的年龄、近3个月化疗次数、高血压、近1周静脉血管穿刺次数、糖尿病状况确定造影剂外渗风险分级,并执行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检查者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造影剂外渗所致损伤分级、CT图像质量评价。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研究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59%(10/1682)比1.40%(23/1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1,P=0.019)。研究组造影剂外渗所致损伤分级:轻度9例,中度1例;对照组造影剂外渗所致损伤分级:轻度12例,中度11例,重度1例;研究组造影剂外渗所致损伤分级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9,P=0.031);研究组CT图像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7±0.45)分比(2.75±0.43)分](t=1.297,P=0.295)。结论分级护理在双源CT扫描受试者中应用可降低造影剂外渗发生率,减轻造影剂外渗所致损伤严重程度分级,且CT图像质量无明显变化,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增强扫描 造影剂外渗 分级护理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CTA血管重建技术在肺叶内型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王啸江 韩丹丹 +2 位作者 段斌 刘佳音 崔二峰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第11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CTA血管重建技术在肺叶内型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0例肺隔离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多层螺旋CT增强动静脉的双期扫描,并结合CTA血管重建,对病变特...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CTA血管重建技术在肺叶内型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0例肺隔离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多层螺旋CT增强动静脉的双期扫描,并结合CTA血管重建,对病变特征、供血动脉、异常引流静脉全貌进行分析,评价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CTA血管重建技术在肺叶内型肺隔离症诊断价值。结果隔离肺组织位置:左肺下叶后基底段有10例,左肺下叶前内基底段5例、右肺下叶内基底段3例、右肺下叶后基底段2例;特征:囊实性混合病变9例,囊性5例,实性肿块4例,局部肺血管纹路变粗紊乱、无肺实质病变2例;有12例边界清楚;4例有胸腔积液;2例有支气管扩张和肺气肿改变;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表现为不均匀延迟强化,17例有粗大迂曲血管穿行,3例对异常血管起源、行程、分支情况显示不清。经CTA血管重建能直观显示出异常供血体动脉,长度3~14cm,单支动脉13例,多支动脉7例,管径不一,单支为0.6~1.5cm,多支为0.3cm;起源胸主动脉直接入隔离肺组织11例,起源腹主动脉6例,起源腹腔干3例,穿横膈入下肺基底段病灶再分支;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的异常供血动脉同CTA重建显示的大致一致,仅有1例不同。10例异常引流静脉汇进左肺下叶静脉,经变粗的下肺静脉引流进入左心房。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CTA血管重建技术在肺叶内型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良好,能清晰显示出隔离肺位置、大小、形态、供血动脉、异常引流静脉全貌,提高确诊率,为手术治疗和术中出血预防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 联合ctA血管重建 肺叶内型肺隔离症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基于4R危机管理的链式护理流程管理预防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录娜娜 刘玉婷 +2 位作者 张斌 周聪聪 王凯 《全科护理》 2023年第24期3390-3393,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4R危机管理的链式护理流程管理预防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行CT增强扫描的患儿,按照干预时间点的不同,将2020年8月—2021年7月的6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链式护理流程管理,2021年8月—2... 目的:探讨基于4R危机管理的链式护理流程管理预防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行CT增强扫描的患儿,按照干预时间点的不同,将2020年8月—2021年7月的6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链式护理流程管理,2021年8月—2022年7月的6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给予基于4R危机管理的链式护理流程管理,观察两组造影剂外渗情况、护理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造影剂外渗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准备完好率、检查成功率、图像质量达优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基于4R危机管理的链式护理流程管理能够有效预防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以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儿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R危机管理 链式护理流程管理 ct增强扫描 造影剂外渗
下载PDF
3种静脉通路在肿瘤患者CT增强扫描对比剂高压注射中的应用比较
16
作者 施娇凤 王丹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79-81,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静脉通路用于CT增强扫描对比剂高压静脉注射的效果,为肿瘤患者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将200例CT增强扫描肿瘤患者,按不同的对比剂高压静脉注射通路分为三组,分别为22G(巴德)留置针(留置针组,88例),耐高压注... 目的比较不同静脉通路用于CT增强扫描对比剂高压静脉注射的效果,为肿瘤患者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将200例CT增强扫描肿瘤患者,按不同的对比剂高压静脉注射通路分为三组,分别为22G(巴德)留置针(留置针组,88例),耐高压注射针头输液港(输液港组,55例),耐高压PICC导管(PICC组,57例)。均采用高压注射泵输注碘佛醇注射液(1.5 mL/kg),调整最大压力不超过324 psi,流速1.6~2.5 mL/s。记录并比较三组对比剂注射流速、静脉通路压力、对比剂注射时间,以及患者注射部位的胀痛感和图像扫描质量。结果三组对比剂注射流速、静脉通路压力和对比剂注射时间,以及注射时胀痛程度和图像扫描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留置针组流速最高[(2.30±0.16)mL/s],压力最低[(48.58±3.15)psi],注射时间最短[(35.12±4.88)s],患者的胀痛感最轻(秩均值70.50),图像扫描质量最优(秩均值73.51)。结论在CT增强定位高压静脉注射对比剂时,采用22G留置针效果优于耐高压PICC和输液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ct增强扫描 对比剂 高压静脉注射 静脉留置针 耐高压PICC 输液港 静脉通路压力
下载PDF
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在胆道肿瘤患者CT增强扫描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17
作者 仲米兰 罗红梅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第11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胆道肿瘤患者CT增强扫描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12月在医院行CT增强扫描检查的胆道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 目的探讨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胆道肿瘤患者CT增强扫描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12月在医院行CT增强扫描检查的胆道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应用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和外周静脉留置针(20G)作为对比剂注射通路,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CT增强扫描检查时的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和图像质量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3.33%(4/30),低于对照组的43.33%(1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的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行CT增强扫描检查,能降低检查中护理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提高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的总有效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外周留置针 ct增强扫描 护理不良事件
下载PDF
链式护理对预防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应用价值
18
作者 陈香荣 黄冉冉 +1 位作者 安波 于国政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12期1760-1763,共4页
目的探究链式护理对预防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烟台市烟台山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00例进行CT增强扫描诊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58.21... 目的探究链式护理对预防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烟台市烟台山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00例进行CT增强扫描诊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58.21±5.18)岁,采用常规的护理流程管理;观察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58.01±5.04)岁,采用链式护理对策。对比两组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时造影剂外渗率、外渗分级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采用t、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对照组造影剂外渗率[60.00%(30/50)]高于观察组[34.00%(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外渗分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服务态度、仪容仪表、工作责任与健康教育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77.36±1.01)分、(76.64±1.30)分、(77.41±1.31)分、(79.01±2.06)分,均低于观察组[(78.03±1.36)分、(77.45±1.53)分、(78.00±1.52)分、(80.26±2.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临床进行CT增强扫描诊断患者采用链式护理,可有效预防患者出现造影剂外渗现象,同时改善患者外渗分级,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各个科室借鉴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式护理 ct增强扫描 造影剂外渗 应用价值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在CT增强扫描中的效果分析
19
作者 王辛英 栾红 赵港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23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CT增强扫描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10月于日照市中心医院行CT增强扫描检查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CT增强扫描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10月于日照市中心医院行CT增强扫描检查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造影剂外渗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观察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临床接受CT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造影剂外渗发生率,整体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造影剂 不良反应 干预性护理
下载PDF
基于4R危机管理理论的多学科协作护理在行CT增强扫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
作者 闫小琼 侯玲玲 张贵春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24期169-172,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4R危机管理理论的多学科协作护理在行CT增强扫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于该院接受CT增强扫描的84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基于4R危机管理理论的多学科协作护理在行CT增强扫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于该院接受CT增强扫描的84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4R危机管理理论的多学科协作护理,护理至患者完成检查。比较两组对CT增强扫描的认知度、护理前后焦虑[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检查依从性、造影剂外渗发生率、检查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准备工作、检查目的、检查过程和注意事项等对CT增强扫描的认知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查依从率为95.24%(40/42),高于对照组的80.95%(3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为7.14%(3/42),低于对照组的23.81%(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2/42),低于对照组的21.43%(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形式、服务态度、操作技术、沟通指导及护理效果等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4R危机管理理论的多学科协作护理应用于行CT增强扫描患者可提高对CT增强扫描的认知度评分、检查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评分,降低SAS评分、造影剂外渗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4R危机管理理论 多学科协作护理 焦虑 造影剂外渗 不良反应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