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moroacetabular offset restoration in total hip arthroplasty;Digital templating a short stem vs a conventional stem 被引量:1
1
作者 Sheryl de Waard Tom Verboom +3 位作者 Niels Hendrik Bech Inger N Sierevelt Gino M Kerkhoffs Daniël Haverkamp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2年第2期139-149,共11页
BACKGROUND Failure in restoring individual anatomy could be a reason for persistent functional limitations post total hip arthroplasty.Femoroacetabular offset(FAO)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natomic restoration,as los... BACKGROUND Failure in restoring individual anatomy could be a reason for persistent functional limitations post total hip arthroplasty.Femoroacetabular offset(FAO)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natomic restoration,as loss of offset≥5 mm is associated with altered gait and decreased functional outcome.Preoperative assessment by use of digital templating has shown to be a reliable method for sizing the components in total hip arthroplasty,and can show if anatomic restoration is achieved.In recent years,short stems are growing in popularity as it could allow better restoration due to more variety in placement.AIM To assess whether restoration of the FAO differs between a short or a conventional stem by use of digital templating.Additionally,association of the preoperative offset and caput-colllum-diaphyseal angle(CCD-angle)within restoration of both stems was investigated,and the reliability of measurements was assessed.METHODS A total of 100 standardized hip radiographs were used for digital templating.Restoration of FAO was classified into“restored”or“not restored”,when a<5 mm or≥5 mm difference from baseline value presented,respectively.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stems concerning proportions of correct restoration of the FAO were analyzed by use of McNemar tests.To assess association between CCDangle and preoperative FAO with absolute FAO restoration,multi-leve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use of a linear mixed model to account for paired measurements.Through determination of the optimal point under the curve in operating curve-analysis,bootstrapping of thousand sets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cutoff point of the preoperative FAO for restoration within the limits of 5 mm.Three observers participated for inter-observer reliability,with two observers measuring the radiographs twice for intra-observer reliability.RESULTS The mean preoperative FAO was 79.7 mm(range 62.5-113 mm),with a mean CCD-angle of 128.6°(range 114.5°-145°).The conventional stem could only restore the FAO in 72 of the cases,whereas the short stem restored the FAO in all cases.CCD-angle was not a predictor,but the preoperative FAO was.A cut-off point of 81.25 mm(95%confidence interval of 80.75-84.75 mm)in preoperative FAO was found where the conventional stem was unable to restore the FAO.Reliability of measurements was excellent,with an intra-observer reliability of 0.99 and inter-observer reliability in baseline measurements higher than 0.9 between the three observers.CONCLUSION In preoperative planning of FAO restoration in total hip arthroplasty,digital templating shows that short stems with a curve following the medial calcar are potentially better at restoring the FAO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stems if the preoperative offset is≥80.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FSET Anatomic offset restoratio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Short hip stem conventional hip stem
下载PDF
华南籼稻高效育种——从“早晚兼用型”到“常恢兼用型”水稻育种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宏 周少川 +6 位作者 黄道强 王重荣 王志东 陈宜波 赵雷 龚蓉 潘阳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7期1-7,共7页
以华南籼稻育种为主题,综述育种效率高的“早晚兼用型”水稻育种和“常恢兼用型”水稻育种。早晚兼用型水稻育种在品种培育上成效显著,甚至影响了水稻的育种和生产模式;常恢兼用型水稻育种是对早晚兼用型水稻育种的继承和发展,并取得了... 以华南籼稻育种为主题,综述育种效率高的“早晚兼用型”水稻育种和“常恢兼用型”水稻育种。早晚兼用型水稻育种在品种培育上成效显著,甚至影响了水稻的育种和生产模式;常恢兼用型水稻育种是对早晚兼用型水稻育种的继承和发展,并取得了突出成效,育成了极具影响力的品种黄华占、黄莉占、黄广油占、黄粤丝苗、五山油占(华占)、五山丝苗等,在南方稻区的水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黄华占通过广东、湖南、湖北等8省审定,是我国年度推广面积最大的籼稻品种;华占共配组142个组合,252次通过各级审定,是配组组合最多的恢复系;五山丝苗通过广东、陕西等4省审定,共配组47个组合,88次通过各级审定。以晶两优534、隆两优华占等两系杂交稻组合为例证,提出并倡导在南方稻区进行杂交稻育种的新策略:在华南培育精品恢复系,在南方不同生态区创制适合所在生态区的不育系,并配组成优势互补的强势组合,形成合作共赢、协同发展和高效互补的整体水稻育种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晚兼用型水稻 常恢兼用型水稻 常规稻 杂交稻 育种策略
下载PDF
超薄贴面与常规贴面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左陈启 韦丽萍 +2 位作者 吕杰 唐尤超 王远勤 《口腔疾病防治》 2016年第9期528-533,共6页
目的比较超薄贴面与常规贴面的临床效果,为超薄贴面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超薄贴面20例与常规贴面修复患者45例,基牙分别为72、120颗,3、6、12、24、36个月后随访,依据改良美国公共卫生署贴面评价分类标准进行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超薄贴面与常规贴面的临床效果,为超薄贴面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超薄贴面20例与常规贴面修复患者45例,基牙分别为72、120颗,3、6、12、24、36个月后随访,依据改良美国公共卫生署贴面评价分类标准进行临床效果对比研究,统计留存率和成功率。结果经过3年观察,超薄贴面和常规贴面在继发龋、边缘适合性、边缘变色、颜色适合性和结构形态方面均有较好的临床表现,留存率及成功率均大于90%,经连续性校正卡方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薄贴面可以获得与常规贴面相近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贴面 常规贴面 留存率 成功率 美学修复
下载PDF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发展历程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伟 李俊生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1年第6期26-33,共8页
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保护实践。本文从管理机制、法律法规、规划制定、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生态修复、国际合作等方面系统梳理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 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保护实践。本文从管理机制、法律法规、规划制定、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生态修复、国际合作等方面系统梳理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发展历程,并针对未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发展提出如下建议: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努力方向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有机结合,将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碳中和"重大国家战略的规划,探索生态友好型增长模式和生活方式,推动优质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可持续发展 生态修复 生物多样性公约 自然保护地
下载PDF
传统与微创全瓷修复在前牙缺陷美学修复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石晓玉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7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在前牙缺陷美学修复中应用传统和微创全瓷修复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前牙美学缺陷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全瓷修复技术,n=34)与治疗组(微创全瓷修复技术,n=34),观察两组修复效果。结果在... 目的探讨在前牙缺陷美学修复中应用传统和微创全瓷修复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前牙美学缺陷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全瓷修复技术,n=34)与治疗组(微创全瓷修复技术,n=34),观察两组修复效果。结果在患者满意度方面,治疗组上切牙舌倾、畸形过小牙优于对照组(P<0.05);在医师满意度方面,治疗组形态、半透明度优秀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修复6个月、12个月成功率基本一致(P>0.05),修复2年时,治疗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全瓷贴面修复体具有满意的成功率及优秀的美学效果,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前牙缺陷治疗可采用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缺陷美学修复 微创全瓷修复 传统全瓷修复
下载PDF
两种印模技术对种植单冠修复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齐小良 张丽军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2期2082-2084,2146,共4页
目的比较口内扫描法和传统硅橡胶法印模技术在种植单冠修复中取得咬合高度的精度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因下颌第一恒磨牙缺失进行种植单冠修复的患者共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制取印模的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口内扫描组... 目的比较口内扫描法和传统硅橡胶法印模技术在种植单冠修复中取得咬合高度的精度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因下颌第一恒磨牙缺失进行种植单冠修复的患者共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制取印模的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口内扫描组(29例)和传统硅橡胶组(29例)。对比取模时间及戴牙时间,以及利用扫描得到并拟合调合前后的修复体数据,对修复体咬合面调磨量进行比较,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口内扫描组在取模及戴牙时间上均比传统硅橡胶组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修复体咬合面调磨量上,口内扫描组在各个点位均不多于传统硅橡胶组,平均调合量少于传统硅橡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种植后牙单冠修复中,与传统硅橡胶印模相比,应用口内扫描取得的数字化印模在咬合高度的制取上准确性更高,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印模 口内扫描 种植修复 咬合高度
下载PDF
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在烧伤创面修复及瘢痕防治中的临床转化应用 被引量:18
7
作者 赵贤忠 孙记燕 +5 位作者 葛永亮 殷东京 张东波 李丽 季建峰 项铁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16年第2期81-96,共16页
目的通过综述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在临床转化应用中的效果,发扬徐荣祥教授创立的人体再生复原科学,使其更好地造福于人民。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近30年来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收治的19013例烧伤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比西医传统疗法与皮... 目的通过综述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在临床转化应用中的效果,发扬徐荣祥教授创立的人体再生复原科学,使其更好地造福于人民。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近30年来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收治的19013例烧伤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比西医传统疗法与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在创面处理及防治瘢痕中的临床效果。结果规范应用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可明显减轻创面疼痛、感染等不良因素对机体的反复刺激,从而大大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减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及体液渗出,减轻组织水肿,使患者平稳度过烧伤休克期;明显提高烧伤创面愈合的速度和质量,减少瘢痕发生率及致伤、致残率,降低医疗费用(治疗费用不足西医传统切削痂植皮疗法的70%)。以上方面与西医传统疗法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评估,应用瘢痕内切除、瘢痕薄化、点阵激光联合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传统疗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应用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在创面修复和瘢痕防治中的疗效优于西医传统疗法,其可使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顺利度过休克期,减轻创面疼痛和损伤程度,为创面提供生理性湿润环境,促进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及瘢痕发生率和致残率,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医疗费用;在防治方面,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也具有明显优势,为促进各种创面的再生修复及瘢痕防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新的思路,是目前创面再生修复和瘢痕防治的理想疗法。随着人体再生复原科学成果转化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必将明显提高创面再生修复及瘢痕防治的疗效,造福更多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再生复原科学 临床转化应用 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 西医传统疗法 创面修复 防治
下载PDF
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对牙列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王赫宁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0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对牙列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本院接收的100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单盲分组法将其分成两个组别(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以常规修复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对牙列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本院接收的100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单盲分组法将其分成两个组别(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以常规修复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以口腔种植修复方式对患者施以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施以不同的修复方式,可知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明显优于参照组的76%,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在固位功能、语言功能、吞咽功能、美观程度以及舒适程度方面的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牙列缺损患者应用口腔种植修复,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种植修复 常规修复 牙列缺损
下载PDF
牙齿缺失患者行即刻种植牙法及常规种植牙法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
9
作者 高洪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6期84-87,共4页
目的对比即刻种植牙法与常规种植牙法对牙齿缺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牙齿缺失患者,根据义齿种植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种植牙法,观察组应用即刻种植牙法。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种植体稳定系数(I... 目的对比即刻种植牙法与常规种植牙法对牙齿缺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牙齿缺失患者,根据义齿种植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种植牙法,观察组应用即刻种植牙法。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种植体稳定系数(ISQ)值、修复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与治疗满意度评分。结果治疗后1、3、6个月,观察组患者ISQ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修复成功率95.83%高于对照组的79.17%,并发症发生率2.08%低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牙齿美观度、牙齿生理功能及医护人员业务水平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3.54±4.68)、(94.58±4.98)、(92.34±5.6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7.26±5.34)、(76.68±4.41)、(81.05±6.2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种植牙法,牙齿缺失患者应用即刻种植牙法更利于提高修复成功率和种植体的稳定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缺失 即刻种植牙法 常规种植牙法 种植体稳定系数 修复成功率
下载PDF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与常规种植牙对预防种植牙修复患者拔牙后骨缺失及减少牙槽骨吸收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昕 张世娟 +1 位作者 路璐 李娜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2期19-21,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拔牙位点保存技术与常规种植牙对预防种植牙修复患者拔牙后骨缺失及减少牙槽骨吸收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口腔科进行种植牙修复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讨论组与常... 目的:分析比较拔牙位点保存技术与常规种植牙对预防种植牙修复患者拔牙后骨缺失及减少牙槽骨吸收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口腔科进行种植牙修复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讨论组与常模组,每组各80例。给予常模组常规的种植牙修复,讨论组则在种植牙修复过程中应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牙槽骨高度、宽度、骨密度、红色美学指数(PES)评分及治疗后的牙槽嵴唇腭(舌)向骨吸收量、垂直向骨吸收量。结果:治疗前,两组的牙槽骨高度、宽度、骨密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两组的牙槽骨高度、宽度、骨密度均低于治疗前,且讨论组的牙槽骨高度、宽度、骨密度均高于常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讨论组的牙槽嵴唇腭(舌)向骨吸收量和垂直向骨吸收量均低于常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PE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两组的PE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讨论组的PES评分高于常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相较于常规种植牙对预防种植牙修复患者拔牙后骨缺失的效果较好,有助于减少牙槽骨吸收,提高牙齿的美观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 常规种植牙 种植牙修复 拔牙后骨缺失 牙槽骨吸收
下载PDF
常规玻璃陶瓷铸瓷全冠修复与二氧化锆全瓷修复的效果比较
11
作者 潘庆 《当代医学》 2022年第24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讨常规玻璃陶瓷铸瓷全冠修复与二氧化锆全瓷修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前牙牙体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玻璃陶瓷铸瓷全冠修复,观察组采用二氧化锆全瓷修复,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常规玻璃陶瓷铸瓷全冠修复与二氧化锆全瓷修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前牙牙体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玻璃陶瓷铸瓷全冠修复,观察组采用二氧化锆全瓷修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牙龈健康状况、修复美观程度、口腔生物形成情况及修复前后pH值。结果观察组牙龈沟出血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时,两组修复体美观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修复体美观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前,两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修复后,观察组口腔生物膜形成率、pH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氧化锆全瓷修复技术能有效促进牙体缺损患者牙龈康复,提高修复体的美观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玻璃陶瓷全冠修复 二氧化锆全瓷修复 口腔修复
下载PDF
牙列缺损应用口腔种植牙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7
12
作者 许伟伟 单显峰 +4 位作者 管庆华 戚震伟 伊赫楠 矫洪杰 张冬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2期84-86,共3页
目的研究牙列缺损应用口腔种植牙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例牙列缺损患者,根据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口腔种植牙修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修复治疗。比较两组稳定性、语言能... 目的研究牙列缺损应用口腔种植牙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例牙列缺损患者,根据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口腔种植牙修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修复治疗。比较两组稳定性、语言能力、咀嚼功能、牙齿舒适感评分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稳定性评分(95.64±1.03)分、语言能力评分(89.68±1.13)分、咀嚼功能评分(90.24±1.35)分、牙齿舒适感评分(91.68±1.8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5.85±1.32)、(50.33±1.68)、(51.74±1.55)、(49.55±1.0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IL-8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但观察组TNF-α(3.02±0.02)μg/L、IL-6(25.22±1.02)μg/L、IL-8(69.22±1.02)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4.85±1.56)、(41.25±1.89)、(108.25±2.89)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列缺损患者应用口腔种植牙修复相比常规修复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牙齿功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缺损 口腔种植牙修复 常规修复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两种上颌窦提升术联合种植牙修复术治疗上颌后牙缺失伴骨量严重不足的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昌盛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4期52-54,共3页
目的:分析并比较用环形骨块内嵌式窦底提升术联合种植牙修复技术与常规上颌窦外提升术联合种植牙修复技术对上颌后牙缺失伴上颌后牙区骨量严重不足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接诊的40例上颌后牙缺失伴上颌后牙区骨... 目的:分析并比较用环形骨块内嵌式窦底提升术联合种植牙修复技术与常规上颌窦外提升术联合种植牙修复技术对上颌后牙缺失伴上颌后牙区骨量严重不足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接诊的40例上颌后牙缺失伴上颌后牙区骨量严重不足患者随机分为甲组与乙组。分别用环形骨块内嵌式窦底提升术联合种植牙修复技术与常规的上颌窦外提升术联合种植牙修复技术对甲组患者与乙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与乙组患者相比,甲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更短,其术中的VA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更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上颌窦底提升的高度及种植体种植的成功率相比,P>0.05。结论:用这两种修复技术对上颌后牙缺失伴上颌后牙区骨量严重不足患者进行治疗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用环形骨块内嵌式窦底提升术联合种植牙修复技术对其进行治疗能缩短其手术的时间,减轻其术中的疼痛感,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骨块内嵌式窦底提升术 常规上颌窦外提升术 种植牙修复技术 上颌后牙缺失 上颌后牙区骨量严重不足
下载PDF
超声洁治对铸瓷修复体表面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秋燕 张玮 +3 位作者 曹阳 丁晨 杨卫东 俞青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7年第4期207-211,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洁治对铸瓷修复体表面形态的影响。方法:将IPS e.max Press铸瓷材料制成6mm×5mm×1.1mm样件,分为3组,每组10个样件。3组样件分别使用碳纤维工作尖低功率(CL)、金属工作尖低功率(ML)及金属工作尖高功率(MH)口外模... 目的:探讨超声洁治对铸瓷修复体表面形态的影响。方法:将IPS e.max Press铸瓷材料制成6mm×5mm×1.1mm样件,分为3组,每组10个样件。3组样件分别使用碳纤维工作尖低功率(CL)、金属工作尖低功率(ML)及金属工作尖高功率(MH)口外模拟超声洁治。测量处理前后样件表面粗糙度值(Ra值),并随机选择每组1个样件进行SEM观察。结果:3组样件洁治前后的粗糙度值均存在显著差异。MH组与另两组均存在显著差异,且洁治前后的粗糙度差值最高,而CL组与ML组之间无显著差异。SEM观察:较CL和ML样本,MH样本表面破坏严重,可见较大缺损。结论:金属工作尖与碳纤维工作尖超声洁治均会对铸瓷修复体的表面形态造成影响,且功率越高,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洁治 铸瓷修复体 金属工作尖 碳纤维工作尖 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脊柱牵引状态下定点整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辛荣超 党建军 +5 位作者 樊效鸿 郑勇 李强 郑宇 贾承明 张宝庆 《中医药导报》 2021年第12期103-106,118,共5页
目的:观察脊柱牵引状态下定点整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脊柱牵引状态下定点整复手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两... 目的:观察脊柱牵引状态下定点整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脊柱牵引状态下定点整复手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85/90)和86.67%(78/9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头痛、视物模糊、颈肩臂痛、恶心呕吐、耳鸣耳聋、心悸胸闷评分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眩晕、头痛、视物模糊、颈肩臂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恶心呕吐、耳鸣耳聋、心悸胸闷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舒张末期流速(VD)、平均血流速度(VM)均提高,阻力指数(PI)、搏动指数(RI)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VP、VD、VM均高于对照组,RI、P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推拿手法和脊柱牵引状态下定点整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均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脊柱牵引状态下定点整复手法疗效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脊柱牵引状态下定点整复手法 常规推拿手法 血流动力学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牙列缺失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强 胡美玲 +2 位作者 李灵芝 李园 王得利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第3期85-87,共3页
目的比较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牙列缺失的效果。方法在2017年5月—2018年7月,选取该院口腔种植修复的牙列缺失患者32例(观察组),常规修复的牙列缺失32例(对照组),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各方面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 目的比较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牙列缺失的效果。方法在2017年5月—2018年7月,选取该院口腔种植修复的牙列缺失患者32例(观察组),常规修复的牙列缺失32例(对照组),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各方面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75%,对照组71.88%(χ2=5.379,P=0.020),观察组舒适度(9.2±0.3)分,美观度(9.3±0.2)分,语言功能(9.4±0.3)分,咀嚼功能(9.3±0.5)分,固位功能(8.5±1.1)分,优于对照组相比(t=23.283、12.472、34.667、18.413、10.384,P<0.05),治疗后,观察组社会功能(90.21±2.24)分,躯体功能(91.66±2.64)分,心理功能(90.36±2.34)分,物质生活(91.36±2.38)分(t=10.878、10.700、9.182、10.954,P<0.05)。结论给予牙列缺失患者口腔种植修复治疗,能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舒适度、美观度好,提高语言功能、咀嚼功能及固位功能,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相比于常规修复治疗,口腔种植修复效果更好,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种植修复 常规修复 牙列缺失 效果
下载PDF
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牙列缺失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蒋钟玮 陈才香 +1 位作者 张瑾 莫福有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8年第10期60-61,82,共3页
目的比较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牙列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牙列缺失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n=27)和种植组(n=35)。常规组采用传统修复,种植组采用口腔种植修复。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语言功能、咀嚼功能、固位功能的评... 目的比较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牙列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牙列缺失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n=27)和种植组(n=35)。常规组采用传统修复,种植组采用口腔种植修复。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语言功能、咀嚼功能、固位功能的评分和美观满意度、舒适满意度及临床疗效。结果种植组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6.67%(P<0.05)。2组治疗后语言功能、咀嚼功能、固位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种植组上述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种植组美观、舒适的总满意率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采用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失较常规修复效果更好,且更美观、舒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缺失 口腔种植修复 常规修复 满意度 效果
下载PDF
常规修复与口腔种植修复应用于牙列缺损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钟奇帜 周振邦 《临床医学工程》 2016年第2期193-194,共2页
目的比较牙列缺损患者分别采用口腔种植修复、常规修复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5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牙列缺损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比... 目的比较牙列缺损患者分别采用口腔种植修复、常规修复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5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牙列缺损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观察组治疗后牙周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咀嚼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固位能力、发音能力、咀嚼能力、美观感、舒适感等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列缺损患者采用口腔种植修复进行治疗,可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不仅能提高患者总有效率,同时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改善咀嚼效率、牙周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缺损 口腔种植修复 常规修复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术对牙列缺失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立立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对比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术对牙列缺失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156例牙列缺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修复术治疗,观察组进行口腔种植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龈沟液细胞... 目的对比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术对牙列缺失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156例牙列缺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修复术治疗,观察组进行口腔种植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龈沟液细胞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2.1%,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两组患者情感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生理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两组患者IL-6、IL-8以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79.5%,高于对照组的5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种植修复可提高牙列缺失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相较于常规修复术对龈沟液炎症反应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缺失 口腔种植修复 常规修复术 满意度
下载PDF
用即刻种植法和常规种植法进行牙齿修复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晓云 张彦菲 龚仁国 《中国医疗美容》 2017年第4期52-54,共3页
目的临床比对用即刻种植法和常规种植法进行牙齿修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以来我院收治的牙齿种植患者130例,按照种植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8例,采用常规延期种植法对牙齿进行修复;... 目的临床比对用即刻种植法和常规种植法进行牙齿修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以来我院收治的牙齿种植患者130例,按照种植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8例,采用常规延期种植法对牙齿进行修复;观察组62例,采用即刻种植法对牙齿进行修复,1年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100%(62/6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73.53%(50/68),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满意率100%(62/6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满意率70.59%(48/68),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即刻种植法对牙齿进行修复的临床疗效确切,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且可降低牙槽骨吸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种植法 常规种植法 牙齿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