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3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水囊扩张法与COOK球囊在孕晚期初产妇引产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1
作者 何秋莲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8期137-139,155,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晚期初产妇分别采用宫颈水囊扩张法与COOK宫颈扩张球囊(COOK球囊)进行引产的效果。方法以2022年1月—2023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200例妊娠晚期初产妇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对其分组,每组100例。A组采用小剂量缩宫素联合宫颈... 目的对比分析晚期初产妇分别采用宫颈水囊扩张法与COOK宫颈扩张球囊(COOK球囊)进行引产的效果。方法以2022年1月—2023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200例妊娠晚期初产妇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对其分组,每组100例。A组采用小剂量缩宫素联合宫颈水囊扩张法引产,B组采取小剂量缩宫素联合COOK球囊导管引产,以产妇治疗12h后宫颈Bishop评分情况为依据,判断其促宫颈成熟效果,并对其治疗有效性进行评价,观察产妇诱发宫缩至临床时间、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及其不良妊娠结局等,对比两种引产方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A组产妇治疗阴道分娩率与B组相比较高,剖宫产率与B组相比较低(P<0.05),且A组产妇诱发宫缩至临床时间、第一产程时间与总产程时间都短于B组(P<0.05),但两组12h宫颈Bishop评分、产后出血率、宫内窘迫率与宫颈裂伤率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妊娠晚期初产妇采用宫颈水囊扩张法与COOK球囊均可有效促进宫颈成熟、缩短产程并提高阴道分娩率,改善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保障产妇引产安全性,宫颈单水囊扩张法在改善宫颈成熟度方面更为理想,舒适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水囊扩张法 宫缩素 cook球囊 妊娠晚期 初产妇 引产效果
下载PDF
Lipid Oxidation of Catfish (<i>Arius maculatus</i>) after Cooking and Smoking by Different Methods Applied in Cameroon 被引量:1
2
作者 Noel Tenyang Hilaire Macaire Womeni +4 位作者 Bernard Tiencheu Nand Hrodrik Takugan Foka Félicité Tchouanguep Mbiapo Pierre Villeneuve Michel Linder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3年第9期176-187,共12页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ooking and smoking methods (boiling, frying, frying + boiling, hot and cold smoking) on oxidation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catfish (Arius maculatus) commercialized on the Wouri river c...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ooking and smoking methods (boiling, frying, frying + boiling, hot and cold smoking) on oxidation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catfish (Arius maculatus) commercialized on the Wouri river coast was evaluated including commonly used analytical indexes (peroxide and acid values)and physical analysis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y. The mean moisture, protein, ash and fat contents of raw fish were 75.88 ± 0.55;64.24 ± 0.14;10.98 ± 0.31 and 23.02 ± 0.88 respectively. All these treatments provoke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quality indexes. Lipid deterioration, thermolysis and lipid oxidation occurred throughout the treatment. Peroxide value decreased for all cooked and smoked catfish, while free fatty acids of smoked sample increased. The FTIR applied to evaluate lipid oxidation in extracted lipid clearly provided a better picture of the oxidation progress and led to a similar conclusion with chemical analysis. Boiled, bleaching hot and bleaching cold smoking were found to be the suitable treatment methods for catfish because they gave it a high nutritive value compared to other smoking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kING method LIPID Oxidation FTIR Spectroscopy SMOKING CATFISH
下载PDF
Effects of Varieties and Cooking Methods on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oked Rice 被引量:1
3
作者 Merynda Indriyani SYAFUTRI Filli PRATAMA +1 位作者 Friska SYAIFUL Achmad FAIZAL 《Rice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5期282-286,共5页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lowland rice varieties and different cooking methods on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oked rice. A factorial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with two factors was used and each c...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lowland rice varieties and different cooking methods on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oked rice. A factorial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with two factors was used and each combination of the factors was repeated three times. The first factor was rice variety(Ciherang and Ciliwung) and the second factor was the cooking method(stovetop, boiling and steaming, and rice cooker). Results showed that Ciherang and Ciliwung varieties were classified into slender grain rice type with yellowred color. The amylose content of Ciherang was classified as moderate, while the amylose content of Ciliwung classified as low. The most abundant amino acid contained in Ciherang and Ciliwung varieties was glutamic acid.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cooking method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exture, lightness, chroma, hue and moisture content of cooked rice. Rice cooked with liwet method had the lowest texture value, lowest lightness value, highest chroma value, and highest moisture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 cooking method rice variety amino acid
下载PDF
烹调方式对山芋茎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4
作者 王荣兰 朱云龙 +2 位作者 胡燕 刘莹莹 胡舰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3,65,共5页
为探究不同烹调方式对山芋茎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总酚含量、黄酮类物质含量以及DPPH·清除能力作为抗氧化能力的评价指标,分别采用漂烫、油炒和微波3种不同的烹调方法处理山芋茎叶,测定不同烹调方式及条件下其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情... 为探究不同烹调方式对山芋茎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总酚含量、黄酮类物质含量以及DPPH·清除能力作为抗氧化能力的评价指标,分别采用漂烫、油炒和微波3种不同的烹调方法处理山芋茎叶,测定不同烹调方式及条件下其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山芋茎叶抗氧化能力与漂烫时间、漂烫温度呈负相关,且当温度大于70℃后,其抗氧化能力的衰减趋势更显著(P<0.05);油炒时间、油用量对山芋茎叶的抗氧化能力有正向调节功效;其抗氧化能力随微波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3 min时最强,而当微波功率增大时,山芋茎叶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先下降后上升,且差异显著(P<0.05),DPPH·清除率则呈负相关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烹调方式 山芋茎叶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加工方式对小龙虾尾及加工液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5
作者 李静 张梦圆 +1 位作者 彭方军 杜红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82-189,共8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加工方式下小龙虾加工液(汤汁)中重金属积累,及其对可食部位(虾尾)重金属水平的影响。在水煮、油炸及调味三种加工方式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仪(ICP-OES)检测虾尾及不同阶段小龙虾加工液中As、Ba、Cd、Cr、Cu、Hg、Mn... 本文研究了不同加工方式下小龙虾加工液(汤汁)中重金属积累,及其对可食部位(虾尾)重金属水平的影响。在水煮、油炸及调味三种加工方式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仪(ICP-OES)检测虾尾及不同阶段小龙虾加工液中As、Ba、Cd、Cr、Cu、Hg、Mn、Ni及Pb九种重金属的水平。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判断虾尾重金属污染程度,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究加工液中重金属积累对虾尾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龙虾水煮液中观察到了高浓度的Mn和Cu元素,油炸小龙虾后加工液中有毒元素As和Cr的浓度分别增加了88.8%和80.7%,小龙虾调味液中Mn浓度与空白相比增加了约5.4倍,随着加工复杂程度的深入,加工液中大多数重金属水平都会随加工工序逐渐积累。相关性分析表明,加工液中重金属与虾尾中某些重金属浓度显著正相关(P<0.05),在水煮及调味加工过程中虾尾易受Mn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龙虾 加工方式 重金属污染 加工液 ICP-OES
下载PDF
关于不同烹调方法对食品营养素的影响探讨
6
作者 项健 《现代食品》 2024年第4期148-150,共3页
本文探讨了不同烹调方法对食品营养素的影响,强调了食品营养价值对健康的重要性,提出了保留食物营养素的措施,旨在帮助人们选择更加健康的烹调方法。
关键词 烹调方法 营养素 食品处理 健康饮食 营养价值
下载PDF
真空低温烹调技术对肉制品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慢 熊晓筱 +3 位作者 刘俊 阚娟 千春录 金昌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33-340,共8页
真空低温烹调(Sous vide)是在真空条件下进行的一种经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的烹调技术。与传统的烹调方法相比,真空低温烹调因能有效减少产品中营养成分的损失,保留食品的原有风味,改善肉制品嫩度等优势而受到大众关注,近几年被广泛研究... 真空低温烹调(Sous vide)是在真空条件下进行的一种经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的烹调技术。与传统的烹调方法相比,真空低温烹调因能有效减少产品中营养成分的损失,保留食品的原有风味,改善肉制品嫩度等优势而受到大众关注,近几年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肉制品加工。本文主要综述了真空低温烹调技术加工条件和方式的改变对肉制品食用品质的影响,指出适宜的加热温度和时间能提高肉制品风味和嫩度、促进营养物质的保留,且低温长时间加热有助于提高肉类的安全性。同时本文还阐述了真空低温烹调与其他技术联用对产品嫩度和安全性的显著影响,为更好地促进真空低温烹调技术在肉制品精深加工中的应用和实现真空低温烹饪肉制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低温烹调 肉制品加工 风味 营养成分 嫩度 安全性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结合GC-IMS分析不同烹饪方式猪肉的挥发性成分差异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天杨 关雎 +7 位作者 罗晶晶 杨镰 李昶甫 熊怡玲 易宇文 乔明锋 邓静 吴华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34-244,共11页
烹饪方式可对食品风味产生较大影响,为深入探究烹饪方式对猪肉香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电子鼻结合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不同烹饪方式猪肉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并使用GC-IMS... 烹饪方式可对食品风味产生较大影响,为深入探究烹饪方式对猪肉香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电子鼻结合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不同烹饪方式猪肉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并使用GC-IMS对不同烹饪方式下猪肉的100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单聚体和二聚体)进行表征。最终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建立出稳定的模型。结果显示,烹饪方式对猪肉风味化合物的形成至关重要。同蒸制和煮制两种烹饪方式相比,烤箱烤制和空气炸锅法烹饪的猪肉含有(E)-2-己烯酸乙酯、1-辛烯-3-醇、(Z)-4-癸烯醛、3-壬烯-2-酮、(E)-2-已烯-1-醇、丁酸丙酯、呋喃酮和双戊烯-M等特征挥发性化合物,且空气炸锅法猪肉中(E)-2-己烯酸乙酯、1-辛烯-3-醇、(Z)-4-癸烯醛、3-壬烯-2-酮的含量比烤箱烤制猪肉高。戊醛和乙酸乙酯标记为蒸制和煮制烹饪方式的特征挥发性物质化合物,电子鼻传感器的结果表明,RPCA模型可以有效地识别出各烹饪方式下猪肉的挥发性香气。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的烹饪方式对猪肉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空气炸锅制和烤箱烤制的香气更为相似,为猪肉的烹饪加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 烹饪方式 气相-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不同烹饪方式对草鱼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璇 莫皓然 +4 位作者 赵会 李鑫 何雨 黄名正 唐维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3-272,共10页
以草鱼肉为研究对象,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电子鼻技术和感官评价分析不同烹饪方式(鱼生、微波、汽蒸和油炸)对草鱼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结果显示,4种烹饪方式下草鱼肉共检出7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以烯烃类、... 以草鱼肉为研究对象,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电子鼻技术和感官评价分析不同烹饪方式(鱼生、微波、汽蒸和油炸)对草鱼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结果显示,4种烹饪方式下草鱼肉共检出7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以烯烃类、烷烃类、醛类、酯类等挥发性物质为主,且油炸烹饪方式下的挥发性风味成分数量和含量高于其他处理组。电子鼻和主成分分析表明,与生鱼肉相比,汽蒸和微波烹饪方式下的鱼肉风味相距较近,油炸烹饪方式对鱼肉的风味影响较大。感官评价结果显示,油炸、汽蒸、微波烹饪方式下的鱼肉气味均带有一定的腥味、青草味,但油炸烹饪方式下的鱼肉风味主要表现在焦香味和油脂味,且鱼肉油炸时产生的反,反-2,4-癸二烯醛、2-呋喃甲醛、2-戊基呋喃等特有风味成分赋予鱼肉烤肉香,将鱼腥味、青草味等不愉快气味覆盖。综上所述,草鱼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以醛类、酯类化合物为主,且与生鱼肉相比,油炸烹饪方式对鱼肉的风味成分的影响最大,能更好地降低鱼肉的腥味物质,这为草鱼肉食用深加工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肉 烹饪方式 挥发性风味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电子鼻 感官评价
下载PDF
聚能射孔弹粉末药型罩本构参数反演研究
10
作者 叶贵根 孟康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2-100,共9页
为了获得能够准确描述聚能射孔弹中粉末药型罩在高温、高压、大变形条件下力学行为的Johnson-Cook(J-C)本构参数,使其适用于射孔的数值模拟,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仿真的药型罩本构反演方法。搭建了地面射孔实验,并使用ANSYS/LS-DYN... 为了获得能够准确描述聚能射孔弹中粉末药型罩在高温、高压、大变形条件下力学行为的Johnson-Cook(J-C)本构参数,使其适用于射孔的数值模拟,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仿真的药型罩本构反演方法。搭建了地面射孔实验,并使用ANSYS/LS-DYNA对聚能射孔弹侵彻钢靶的过程进行动态仿真,系统分析了各本构参数对射孔深度和射孔孔径的影响规律,再利用响应曲面法和多目标遗传算法结合实验数据对粉末药型罩的J-C本构参数进行反演,最后基于反演得到的粉末药型罩本构参数开展射孔过程数值模拟,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模拟得到的射孔深度、射孔孔径与实验数据间的误差均小于5%,并且射流形态和射流速度与实验结果具有很好的吻合度,表明反演所得的粉末药型罩本构参数能够较为可靠地反映其在射孔过程中的变形流动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孔实验 射孔数值模拟 Johnson-cook本构 响应曲面法 多目标遗传算法
下载PDF
膳食烹调中保障食品营养成分的方法研究
11
作者 隋大鹏 《现代食品》 2024年第8期127-129,共3页
膳食烹调中保障食品营养成分的价值,不仅关系到美味口感的体现,更是维护人们健康生活的重要方面。因此,本文将重点论述膳食烹调中保障食品营养成分的方法,希望能帮助提高烹调水平,最大限度保存食品中的营养。
关键词 膳食烹调 食品营养成分 保障方法
下载PDF
不同烹饪加工方式对羊肉品质和电子感官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徐美珍 张德权 +4 位作者 李少博 付佳宁 杨奇 刘维华 陈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61-170,共10页
为了探究蒸制、煮制、炒制、烤制、涮制等不同烹饪加工方式羊肉的品质特性,对不同烹饪加工方式羊肉的营养品质和食用品质进行了全面测定,并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PLS-DA)进行综合分析... 为了探究蒸制、煮制、炒制、烤制、涮制等不同烹饪加工方式羊肉的品质特性,对不同烹饪加工方式羊肉的营养品质和食用品质进行了全面测定,并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PLS-DA)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烹饪加工方式羊肉的品质特性呈现显著差异。在营养品质方面,涮制羊肉的水分含量最高,烤制羊肉的蛋白质含量最高,炒制羊肉的脂肪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在食用品质方面,煮制羊肉的pH值最大,炒制和烤制羊肉的保水性最差,炒制和涮制羊肉的L*值较高,烤制羊肉的a*值最高,涮制羊肉的嫩度最好,蒸、煮羊肉的咀嚼性最强。电子鼻W1C、W3C、W5C和W2W传感器对烤制羊肉的响应值最大,表明烤制羊肉的芳香类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更高;电子舌传感器CTS、NMS和CPS对煮制羊肉的响应值较大,表明煮制羊肉的滋味更丰富。PLS-DA分析结果显示,5种烹饪加工方式的羊肉样本相互分离,表明不同烹饪加工方式羊肉的品质差异较大,主要的品质差异表现在弹性、SCS传感器、咀嚼性、ANS传感器、W3C传感器和硬度等方面。研究结果旨在为深入探究烹饪加工后羊肉的品质特性提供数据支撑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烹饪加工方式 羊肉 品质 电子感官特性
下载PDF
烹饪方式对草鱼肉蛋白消化特性及其消化产物降血压活性的影响
13
作者 李小锋 张露 +4 位作者 罗晶 王思宇 温庆辉 尹红梅 涂宗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86-195,共10页
为研究不同烹饪方式对草鱼肉蛋白消化特性及其消化产物降血压活性的影响,该文采用汽蒸(steam,SM)、水煮(boil,BO)、油炸(fry,FY)、烘烤(roast,RO)和低温真空烹饪(sous-vide,SV)5种方式对草鱼肉进行处理,比较鱼肉蛋白的消化率,以及消化... 为研究不同烹饪方式对草鱼肉蛋白消化特性及其消化产物降血压活性的影响,该文采用汽蒸(steam,SM)、水煮(boil,BO)、油炸(fry,FY)、烘烤(roast,RO)和低温真空烹饪(sous-vide,SV)5种方式对草鱼肉进行处理,比较鱼肉蛋白的消化率,以及消化产物的氨基酸组成、肽组成、体外抗氧化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能力的差异,并对潜在活性肽进行合成和活性验证。结果表明,除SM样品外,所有样品的蛋白消化率均低于生鱼肉(raw,RW),FY样品的蛋白消化率最低,为44.42%;烹饪均改变了鱼肉消化后的氨基酸组成和多肽组成;消化产物在不同抗氧化活性模型中的活性变化趋势不同,SM、FY、SV处理鱼肉消化产物分别具有最高的羟自由基(·OH)清除、还原力和超氧阴离子(·O_(2)^(-))清除能力,但FY的ACE抑制活性被降低,RO则具有最高的Fe^(2+)螯合率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从消化产物中鉴定出4条新型ACE抑制肽LMF、LMW、LWM和FLW,其半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48.1、2.9、12.5、87.0μg/mL。因而在日常饮食中,除了食品原料需要丰富多样外,烹饪方式的选择应具备多样性,以获得不同活性的肽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模拟消化 烹饪方式 抗氧化活性 ACE抑制活性
下载PDF
烹饪方式对烤羊排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14
作者 李凯旋 王璇 +4 位作者 刘洋 王鹏 王金花 田洪磊 谢建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43-151,共9页
为探究风味物质的形成机制,以直接烤制和过热蒸-烤制2种烹饪方式的电烤箱烤羊排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感官分析、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及气相色谱-嗅闻技术分析其感官特性、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 为探究风味物质的形成机制,以直接烤制和过热蒸-烤制2种烹饪方式的电烤箱烤羊排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感官分析、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及气相色谱-嗅闻技术分析其感官特性、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感官分析和电子鼻结果显示两样品的香气轮廓存在差异,其中直接烤制样品具有更强的烤香、脂香和羊肉味(P<0.05)。在两种烤羊排中共检测到44种挥发性化合物,直接烤制样品中醛类、醇类、含氮化合物等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均高于蒸烤结合样品。采用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气相色谱-嗅闻共鉴定出35种香气活性化合物,其中强势香气活性化合物包括癸醛、己醛、辛醛、壬醛、(E,Z)-2,6-壬二烯醛、(E,E)-2,4-癸二烯醛、(E,E)-2,4-壬二烯醛、1-辛烯-3-酮、3-辛烯-2-酮、2-壬酮、庚酸、2-甲基吡嗪、3-甲硫基丙醛、苯并噻唑、2-戊基呋喃。两种样品香气活性化合物的种类相似,但稀释因子不同。直接烤制羊排的脂肪酸总含量显著高于蒸烤结合样品(P<0.05),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比值为40.66%,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三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降解与烤羊排特征风味物质的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烹饪方式 羊排 挥发性化合物 脂肪酸 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
下载PDF
不同煮制方法和树种韧皮部的人工饲料对长林小蠹的影响
15
作者 石鹏 周俊华 +5 位作者 许建娇 张瀚文 杨青山 解丹 迟德富 宇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08,129,共4页
长林小蠹(Hylurgus ligniperda)为新入侵到我国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由于在开展长林小蠹应急处置技术等方面研究时需要大量生理标准一致的供试虫源,因此需进行长林小蠹的人工饲养研究。以过往树皮小蠹的人工饲料配方为基础,研究不... 长林小蠹(Hylurgus ligniperda)为新入侵到我国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由于在开展长林小蠹应急处置技术等方面研究时需要大量生理标准一致的供试虫源,因此需进行长林小蠹的人工饲养研究。以过往树皮小蠹的人工饲料配方为基础,研究不同煮制方法和添加不同树种韧皮部的人工饲料对长林小蠹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煮制方法制备的人工饲料饲喂对长林小蠹蛹质量及成虫质量有显著影响,对幼虫历期、蛹期、幼虫存活率、化蛹率、蛹羽化率、总存活率无显著影响。添加黑松(Pinus thunbergii)、赤松(Pinus densiflor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韧皮部的人工饲料对长林小蠹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在3种煮制方法中,以加热煮制法为最佳。添加3种松树中任何一种韧皮部配制的人工饲料饲喂长林小蠹幼虫,其均能完成其生活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林小蠹 人工饲料 煮制方法 生长发育
下载PDF
不同烹饪方式下烹饪时间对牛肉丝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黄开正 李想 +5 位作者 欧阳灿 朱镇华 童光森 昝博文 肖亚岚 李玉锋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8-33,共6页
为研究烹饪方式及时间对牛肉丝食用品质的影响,以130℃炒制(2、3、4、5 min)、160℃油炸(2、2.5、3、3.5 min)、190℃空气油炸(6、8、10、12 min)处理牛肉丝(8 cm×0.4 cm×0.4 cm),测定牛肉丝的感官评分、烹饪损失率、质构特... 为研究烹饪方式及时间对牛肉丝食用品质的影响,以130℃炒制(2、3、4、5 min)、160℃油炸(2、2.5、3、3.5 min)、190℃空气油炸(6、8、10、12 min)处理牛肉丝(8 cm×0.4 cm×0.4 cm),测定牛肉丝的感官评分、烹饪损失率、质构特性、色度值(亮度值(L^(*))、红度值(a^(*))和黄度值(b^(*)))、能量及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烹饪时间的延长,牛肉丝的烹饪损失率、硬度、咀嚼性、胶黏性及能量逐渐增大,L^(*)整体呈下降趋势,感官评分、a^(*)、b^(*)、蛋白质含量先升后降;结合聚类分析法发现采用空气油炸8 min与传统炒制3 min的牛肉丝品质接近,但感官评分不高;油炸3 min和传统炒制4 min的品质接近,且a^(*)更高,感官品质更好,营养成分含量有所提高,烹饪时间缩短25%。因此,牛肉丝采用160℃油炸3 min可以达到传统炒制效果,获得较好的感官品质,且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丝 烹饪方式 烹饪时间 食用品质 川菜工业化
下载PDF
烹饪方式对猪肉理化特性及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天杨 关雎 +5 位作者 易宇文 刘阳 范文教 乔明峰 吴华昌 邓静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46,共9页
为探究不同烹饪方式对猪肉口感、质地和香气的影响,该研究采用色差仪、质构仪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测定分析了4种烹饪方式(蒸煮、水煮、烤箱... 为探究不同烹饪方式对猪肉口感、质地和香气的影响,该研究采用色差仪、质构仪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测定分析了4种烹饪方式(蒸煮、水煮、烤箱烤制和空气炸锅炸制)对猪肉质地和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烹饪方式下猪肉的色度、硬度、胶黏性和咀嚼性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烤箱烤制和空气炸锅炸制的猪肉的L值较低且硬度较高;GC-MS结果表明,4种烹饪方式下共有61种挥发性化合物被检出,主要包括醛类和醇类化合物;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模型进一步表明样本的分离性较好,蒸制与煮制的猪肉的挥发性风味较相似。经变量重要性投影值筛选出不同烹饪方式下猪肉的关键化合物,戊醛、3-戊烯-2-醇、环丙基甲基甲醇和磺基丙氨酸被认为是烤箱烤制和空气炸锅炸制的特征挥发性物质;煮制和蒸制的猪肉的特征挥发性物质包括壬醛、己醛、正己酸、2-乙基环丁醇和2-丁酮等。该研究旨在揭示不同烹饪方式对猪肉理化特性和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为猪肉深加工制品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持,并为不同烹饪方式加工其他肉类制品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 不同烹饪方式 理化特性 挥发性化合物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不同烹饪方式对金针菇营养成分的影响
18
作者 续建国 延雨竹 +1 位作者 苗恒 徐丽婧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年第5期47-51,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烹饪方式对金针菇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的影响,确定保留金针菇营养的最佳烹饪方式。方法:以新鲜金针菇为原料,比较清蒸、水煮、油炸、微波四种烹饪方式对金针菇营养成分中的蛋白质、脂肪、还原糖、多糖、多酚、黄酮含量的影... 目的:探究不同烹饪方式对金针菇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的影响,确定保留金针菇营养的最佳烹饪方式。方法:以新鲜金针菇为原料,比较清蒸、水煮、油炸、微波四种烹饪方式对金针菇营养成分中的蛋白质、脂肪、还原糖、多糖、多酚、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以新鲜金针菇为对照,清蒸后的金针菇中黄酮含量显著上升13.47%,蛋白质、脂肪、还原糖、多糖、多酚含量分别降低了28.70%、26.99%、38.45%、35.03%、49.94%。水煮后的金针菇中黄酮含量显著上升9.25%,其他经测定的营养成分显著降低,蛋白质、脂肪、还原糖、多糖、多酚分别降低了61.86%、28.32%、45.31%、62.95%、60.58%。油炸后的金针菇与水煮后的金针菇类似,区别在于油炸后的金针菇中黄酮含量显著降低13.31%。微波对金针菇中脂肪、多糖的影响不显著,蛋白质、还原糖、多酚、黄酮的含量降低了20.52%、38.90%、18.27%、9.42%。结论:油炸和水煮使得金针菇营养成分损失较多,清蒸后的金针菇营养成分损失相对较少,微波能较好地保留金针菇中的营养成分,因此微波是保留金针菇中的营养成分的最佳烹饪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烹饪方式 常规营养成分 活性成分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新疆椒麻鸡腿煮制工艺
19
作者 周晓璐 梁万森 +2 位作者 牛希跃 任晓镤 许倩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8-105,共8页
为开发出新疆椒麻鸡腿休闲食品,该研究以三黄鸡鸡腿为原料,以出品率、质构分析和感官评分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鸡腿的煮制工艺。结果表明,椒麻鸡腿的最佳煮制工艺参数为煮制时间26 min、煮制温度90℃、食盐添... 为开发出新疆椒麻鸡腿休闲食品,该研究以三黄鸡鸡腿为原料,以出品率、质构分析和感官评分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鸡腿的煮制工艺。结果表明,椒麻鸡腿的最佳煮制工艺参数为煮制时间26 min、煮制温度90℃、食盐添加量3.00%(以肉质量计),在此条件下制作的椒麻鸡腿的感官评分为88.30分,接近理论值。以该研究研发出的煮制工艺煮制的椒麻鸡腿有嚼劲,椒麻鲜香,咸淡适中,无异味,可为新疆椒麻鸡腿的开发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椒麻鸡腿 响应面法 煮制工艺 工艺优化 感官评分
下载PDF
Log identification method in complex sand reservoirs 被引量:3
20
作者 ZHAO Xiao-liang LIAO Xin-wei +2 位作者 CHEN Xi XU Sheng-feng XU An-zhu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09年第4期531-536,共6页
In order to obtain effective parameters for complex sand reservoirs,a log evaluation method for relevant reservoir parameters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an analysis in the gas-bearing sandstone with high porosity and low... In order to obtain effective parameters for complex sand reservoirs,a log evaluation method for relevant reservoir parameters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an analysis in the gas-bearing sandstone with high 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low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and on various characteristics of log responses to reservoir lithologies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in the Neopleozoic sand reservoir of the Ordos basin.This log evaluation method covers the Cook method that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porosity and oiliness in high 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and another method in which the mineral content,derived from geochemical logs,is used to identify formation lithologies.Some areas have high calcium and low silt content,not uniformly distributed,the results of which show up in the complex formation lithologies and conventional log responses with great deviation.The reliability of the method is verified by comparison with conventional log data and core analyses.The calculation results coincide with the core analytical data and gas tests,which indicate that this log evaluation method is available,provides novel ideas for study of similar complex reservoir lithologies and has some reference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x formation lithology reservoir parameter evaluation cook method geochemical element element content mineral constituent lit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