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HCV core antigen ELISA test system in Korean blood donors
1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S1期404-,共1页
关键词 HCV ELISA core Evaluation of HCV core antigen ELISA test system in Korean blood donors
下载PDF
Sufficiently Elevated Core Body Temperature May Be Necessary to Maintain Cerebral Blood Flow Response throughout the Morning
2
作者 Ryohei Tanaka-Kanegae*# Shingo Miyamoto +1 位作者 Masao Sakurai Koichiro Hamada 《Neuroscience & Medicine》 2022年第2期70-90,共21页
In comparison to a carbohydrate-rich breakfast, a nutritionally balanced breakfast reportedly leads to a higher core body temperature because of diet-induced thermogenesis (DIT) and also results in higher task perform... In comparison to a carbohydrate-rich breakfast, a nutritionally balanced breakfast reportedly leads to a higher core body temperature because of diet-induced thermogenesis (DIT) and also results in higher task performance. This study aim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core body temperature, blood glucose level,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cognitive performance when the core body temperature is raised to a similar extent as in DIT in the morning. This crossover study included 18 male participants who performed four sets of cognitive tests in the morning with four different foot baths and glucose intake conditions. In elevated body temperature (EBT) conditions, the core body temperature was increased by a foot bath at 42&#730;C or 39&#730;C, while in low body temperature (LBT) conditions, it was maintained at 35&#730;C by a foot bath;the participants received no glucose or two intakes of 20-g glucose for each thermal condition. In addition to the core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the cerebral blood flow in the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FC) was measured using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Three blood collections were performed to measure the changes in blood glucose level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in the EBT conditions, the core body temperature remained 0.3&#730;C - 0.5&#730;C higher than that at wake-up time, while the glucose intake conditions increased blood glucose levels which remained higher than those during fasting. No significant between-treatme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the results of cognitive tests. However, the blood flow in the DLPFC increased during the second test period in the EBT/glucose and LBT/glucose conditions, whereas during the fourth test period, it increased solely in the EBT/glucose condition. Thus, in addition to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an elevated core body temperature within the physiological range may be needed for long-term maintenance of the cerebral blood flow respon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vated core Body Temperature Cerebral blood Flow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Cognitive Function MORNING BREAKFAST Foot Bath
下载PDF
Enrichment of Fetal Nucleated Red Blood Cells by Multi-core Magnetic Composite Particles for Non-invasive Prenatal Diagnosis 被引量:1
3
作者 PAN Ying WANG Qing +7 位作者 HUANG Wen-jun QIAO Feng-1i LIU Yu-ping ZHANG Yu-cheng HAI De-yang DU Ying,ting WANG Wen-yue ZHANG Ai-chen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期443-448,共6页
A novel kind of multi-core magnetic composite particles, the surfaces of which were respectively mo- dified with goat-anti-mouse IgG and antitransferrin receptor(anti-CD71), was prepared. The fetal nucleated red blo... A novel kind of multi-core magnetic composite particles, the surfaces of which were respectively mo- dified with goat-anti-mouse IgG and antitransferrin receptor(anti-CD71), was prepared. The fetal nucleated red blood cells(FNRBC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a gravida were rapidly and effectively enriched and separated by the mo- dified multi-core magnetic composite particles in an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The obtained FNRBCs were use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fetal sex by means of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 techniqu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multi-core magnetic composite particles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enrichment and speration of FNRBCs with a low concentration and the accuracy of detetion for the diagnosis of fetal sex reached to 95%. Moreover, the obtained FNRBCs were applied to the non-invasive diagnosis of Down syndrome and chromosome 3p21 was de- tected. The above facts indicate that the novel multi-core magnetic composite particles-based method is simple, relia- ble and cost-effective and has opened up vast vistas for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clinic non-invasive prenatal diag- 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tal nucleated red blood cell(FNRBC) Prenatal diagnosis NON-INVASIVE Multi-core magnetic compositeparticle
下载PDF
“一核多元”应急献血志愿者队伍体系构建模式——以南京市为例
4
作者 应上云 戴宇东 +2 位作者 赵轶伦 周世杰 周慧芳 《中国输血杂志》 2024年第1期84-90,共7页
目的探索“一核多元”应急献血志愿者队伍体系构建模式。方法以南京市无偿献血工作联席会议为核心,党委部门、政府部门、各区政府、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献血者为多元主体,按照“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着眼平时、战练结合”的原则,遵循... 目的探索“一核多元”应急献血志愿者队伍体系构建模式。方法以南京市无偿献血工作联席会议为核心,党委部门、政府部门、各区政府、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献血者为多元主体,按照“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着眼平时、战练结合”的原则,遵循“一核多元”应急献血志愿者队伍体系构建模式的思路,构建南京市应急献血志愿者队伍体系。结果1)“一核多元”应急献血志愿者队伍体系模式构建后(2018—2022年)南京市应急献血总人次较构建前(2013—2017年)增加191%,构建后年均献血人次达20929人次,较构建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一核多元”应急献血志愿者队伍体系模式构建后Ⅲ级常态化冬、夏两季血液应急人次较构建前分别增加206%、185%,构建前后冬、夏两季应急献血人次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一核多元”应急献血志愿者队伍体系模式构建前,南京市无相对稳定的应急志愿者队伍,构建后南京市共组建了5支相对稳定的志愿者队伍,队伍构成比中比例最高的是区级机关、乡镇人员应急献血志愿者队伍(52.96%),其次分别是医务人员应急献血志愿者队伍(23.95%)、企事业单位应急献血志愿者队伍(11.10%)、国资委应急献血志愿者队伍(7%)和南京市市级机关无偿献血志愿者突击队(4.98%)。4)按照“一核多元”应急献血志愿者队伍体系模式,新冠疫情期间,南京市成功启动2次Ⅱ级血液应急响应,应急献血人次达23041人次。结论“一核多元”应急献血志愿者队伍体系在血液应急期间能有效保障南京地区血液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核多元 应急献血 志愿者队伍 南京
下载PDF
江泳教授病证结合分人分型分期辨治带状疱疹
5
作者 蒋萃 田茸 +3 位作者 袁世清 彭杨芷 叶莹 江泳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67-70,共4页
带状疱疹以剧烈疼痛为其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西医治疗虽起效较快但使疼痛降低至初始程度一半时较易产生不良反应,且在预防及控制其并发症方面效果不佳。江泳教授以病为纲,认为带状疱疹以肝络血虚,热毒湿浊瘀滞肝络为其共性核心病机... 带状疱疹以剧烈疼痛为其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西医治疗虽起效较快但使疼痛降低至初始程度一半时较易产生不良反应,且在预防及控制其并发症方面效果不佳。江泳教授以病为纲,认为带状疱疹以肝络血虚,热毒湿浊瘀滞肝络为其共性核心病机,结合患者不同证型的个性病机进行分型论治。江教授以“柔肝泻火,解毒除湿,通络止痛”为基本治则,创制“泻毒通络”方为基础验方,分人分型分期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她认为病证结合辨治带状疱疹,可以最大化地优化临床疗效,更能发挥中医特色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病证结合 共性核心病机 热毒湿浊瘀滞肝络 “泻毒通络”方
下载PDF
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的人体血压和血管弹性实验
6
作者 陈明东 黄晓东 李潮 《物理实验》 2024年第1期22-27,33,共7页
如何解决目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效果,是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物理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以人体血压和血管弹性... 如何解决目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效果,是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物理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以人体血压和血管弹性实验为例,详细地介绍了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的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考核方式、评价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交叉融合 特朗普制 核心竞争力 血压 血管弹性
下载PDF
指向高阶素养培养的学习境脉设计——以“血糖调节”复习为例
7
作者 张伟健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3,共4页
创设“糖尿病患者的问诊过程”为学习境脉,以“递进式”任务解决为主要活动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糖尿病诊断及治疗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四级水平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水平 境脉 血糖调节 高中生物学
下载PDF
无锡地区HBsAg-/HBV DNA+献血人群HBcrAg检出特点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嫣 金建怀 +2 位作者 许友山 郝庆钦 夏卫 《中国输血杂志》 2024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分析新型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HBcrAg)在无锡地区HBsAg-/HBV DNA+献血人群中的检出特点。方法通过电话追踪随访了37名既往HBsAg-/HBV DNA+献血者并获得其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核酸筛检出22例HBsAg-/HB... 目的分析新型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HBcrAg)在无锡地区HBsAg-/HBV DNA+献血人群中的检出特点。方法通过电话追踪随访了37名既往HBsAg-/HBV DNA+献血者并获得其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核酸筛检出22例HBsAg-/HBV DNA+献血者血清作为OBI组进行HBcrAg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挑选出20名经2遍酶免和1遍核酸筛检的健康献血者的血清作为健康对照组,20例经无锡第五人民医院临床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作为实验的CHB组,分别进行HBcrAg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并对OBI组进行HBcrAg与HBeAb、HBcAb、ALT、HBV DNA的相关性分析。结果37份献血者标本经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和核酸筛查,检出22份HBsAg-/HBV DNA+标本即OBI组,检出率59.46%。OBI组与健康对照组、CHB组血清的HBcrAg表达含量分别是(0.92±0.13)ng/mL、(0.47±0.09)ng/mL、(1.14±0.23)ng/mL(P<0.05),OBI组与CHB组的HBcrAg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OBI组的HBcrAg与HBeAb、HBcAb、ALT、HBV DNA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OBI组与CHB组的HBcrAg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其血清HBcrAg在一定程度上与HBeAb、HBcAb、ALT、HBV DNA无相关性,HBcrAg在筛查HBsAg-/HBV DNA+献血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 HBsAg-/HBV DNA+ 献血者 共价闭合环状DNA
下载PDF
从“毒”论治急性冠脉综合征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的文献分析
9
作者 张泽楠 郭金水 +3 位作者 李京伦 田文得 鞠建庆 徐浩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22期4033-4043,共11页
目的:评价从“毒”论治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随机对照试验(RCTs)结局指标的选择现状,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及核心结局指标数据集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以“毒”和“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等主题词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并按照预先制定的... 目的:评价从“毒”论治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随机对照试验(RCTs)结局指标的选择现状,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及核心结局指标数据集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以“毒”和“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等主题词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并按照预先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利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定性分析及结局指标分类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初步检索到文献4206篇,最终纳入中文文献58篇,英文文献0篇。纳入的58篇RCTs均报道了有效性结局指标。Cor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显示:在随机序列的生成、分配隐藏、对研究者、受试者实施盲法方面多数评价为偏倚风险不确定,对结局评估者实施盲法方面多数评价为高偏倚风险,在结局数据的完整性、选择性报告、其他偏倚方面多数评价为低偏倚风险。58篇RCTs涉及病人5172例,平均样本量约为89例,共得到108项结局指标,总频次337次,单篇RCT结局指标最少为2个,最多达15个,平均6个;主要概括为6类,分别为临床疗效、症状体征、理化检测、生活质量、安全性、远期预后指标。结论:活血解毒中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RCTs的总体偏倚风险不明确,在结局指标的选择上数量悬殊,差异明显,主次不分,方法不同,时点不定且缺乏中医“病证结合”特色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活血解毒 随机对照试验 结局指标 核心指标集
下载PDF
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and blood transfusion 被引量:14
10
作者 Dong Hee Seo Dong Hee Whang +1 位作者 Eun Young Song Kyou Sup Han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CAS 2015年第3期600-606,共7页
Transfusion-transmitted infections including hepatitis B virus(HBV) have been a major concern in transfusion medicine. Implementation of HBV nucleic acid testing(NAT) has revealed occult HBV infection(OBI) in blood do... Transfusion-transmitted infections including hepatitis B virus(HBV) have been a major concern in transfusion medicine. Implementation of HBV nucleic acid testing(NAT) has revealed occult HBV infection(OBI) in blood donors. In the mid-1980 s, 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HBc) testing was introduced to screen blood donors in HBV non-endemic countries to prevent transmission of non-A and non-B hepatitis. That test remains in use for preventing of potential transmission of HBV from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negative blood donors, even though anti-hepatitis C virus testshave been introduced. Studies of anti-HBc-positive donors have revealed an HBV DNA positivity rate of 0%-15%. As of 2012, 30 countries have implemented HBV NAT. The prevalence of OBI in blood donors was estimated to be 8.55 per 1 million donations, according to a 2008 international survey. OBI is transmissible by blood transfusion.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occult HBV transmission primarily depends on recipient immune status and the number of HBV DNA copies present in the blood products. The presence of donor anti-HBs reduces the risk of HBV infection by approximately five-fold. The risk of HBV transmission may be lower in endemic areas than in non-endemic areas, because most recipients have already been exposed to HBV. Blood safety for HBV, including OBI, has substantially improved, but the possibility for OBI transmission rem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CULT HEPATITIS B INFECTION TRANSFUSION AntihepatitisB core ANTIBODY Nucleic ACID testing bloodservice
下载PDF
核心抗体阳性献血者的跟踪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璐 王东 +1 位作者 臧亮 邓雪莲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通过跟踪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献血者再次献血时的HBV检测结果,评价抗-HBc在现有的HBV血液筛查策略下对于血液安全的意义。方法随机留取大连市血液中心采集血液的血浆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抗-HBc(2种试剂)和抗-HBs。对抗-HBc+血液... 目的通过跟踪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献血者再次献血时的HBV检测结果,评价抗-HBc在现有的HBV血液筛查策略下对于血液安全的意义。方法随机留取大连市血液中心采集血液的血浆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抗-HBc(2种试剂)和抗-HBs。对抗-HBc+血液筛查合格献血者的再次献血和HBV筛查反应性献血者随访的情况进行跟踪。结果2017年5月~2018年3月随机留取了1291份血浆标本。其中抗-HBc+标本405份(31.4%)。抗-HBc+献血者年龄中位数(39岁)高于抗-HBc-献血者(31岁)(P<0.05),性别、首次/重复献血者比例无差异(P>0.05)。在405位抗-HBc+献血者中确证OBI 3人(0.7%),其中1人在再次献血时被确证。3位OBI献血者在随访中均不能检出HBV DNA。结论鉴于抗-HBc+献血者的比例较高,目前仍不具备将抗-HBc检测纳入血液筛查的条件,但抗-HBc检测对于HBV筛查反应性的献血者归队评估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核酸检测 献血者归队
下载PDF
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与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秦真真 戚圣香 +5 位作者 陈一佳 吴洁 杨华凤 叶青 王琛琛 洪忻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586-589,共4页
目的了解南京市老年(≥60岁)高血压病人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对血压控制的影响,为制定和评价南京市公共卫生政策及慢性病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7年开展的南京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以老年自报高血压病人为研究对象,... 目的了解南京市老年(≥60岁)高血压病人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对血压控制的影响,为制定和评价南京市公共卫生政策及慢性病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7年开展的南京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以老年自报高血压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多水平模型)分析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对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老年自报高血压病人5997例,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为74.9%,男性和女性知晓率分别为77.1%和72.6%。调整年龄、文化程度、吸烟、饮酒等混杂因素后,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组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不知晓组(OR=1.21,95%CI:1.07~1.38)。以性别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在男性还是女性中,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组血压控制情况都明显优于不知晓组(男性:OR=1.21,95%CI:1.01~1.45;女性:OR=1.22,95%CI:1.01~1.47)。以地区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非主城区,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组血压控制情况优于不知晓组(OR=1.46,95%CI:1.16~1.84)。结论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水平影响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控制,建议采取有利于普及慢性病核心知识的针对性措施,使老年病人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核心知识 知晓水平 老年人 高血压 血压控制 干预措施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联合穴位按摩防治全身麻醉术后寒战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武海岗 许敬 +4 位作者 郭莉霞 张艳丽 张彦霞 武文 王松柏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3期255-259,275,共6页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穴位按摩防治全身麻醉术后寒战的效果。方法:选择接受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术毕均即刻静脉缓慢滴注参附注射液,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穴位按摩:以点...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穴位按摩防治全身麻醉术后寒战的效果。方法:选择接受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术毕均即刻静脉缓慢滴注参附注射液,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穴位按摩:以点按、揉等手法按摩气海、间使、大椎、足三里、百会,力量垂直向下,由轻至重,每次30 min,日1次,连续按摩2 d。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术后寒战情况、核心体温、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拔管、唤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寒战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48 h平均动脉压、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核心体温、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穴位按摩防治全身麻醉术后寒战效果显著,能促进患者核心体温恢复,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术后寒战 参附注射液 穴位按摩 心率 血氧饱和度 核心体温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从瘀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组方规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希敏 张丹君 +1 位作者 杨科朋 鄢巨振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305-311,共7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究从瘀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用药和组方规律。[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从血瘀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药处方,初步筛选、统计后进行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核心处方。[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处方22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究从瘀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用药和组方规律。[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从血瘀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药处方,初步筛选、统计后进行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核心处方。[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处方229首,中药282味,其中高频中药30味。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依次为生地黄、牡丹皮、赤芍和丹参;四气属寒的中药种类最多,属温、平者次之;五味以甘、苦居多;归经以肝经最多,其次为心、肾经;功效类别以清热、补虚、活血化瘀居多。核心处方为: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白花蛇舌草、甘草、丹参、黄芪,聚类分析得到8项分类组合。[结论]核心处方以活血、清热、益气三效并举,调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并能够减少相关药物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瘀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核心处方 清热活血
下载PDF
手法松解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范淼 徐福全 +1 位作者 周小阳 杨志鹏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 探讨手法松解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21年2月南京市高淳中医院收治的8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 探讨手法松解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21年2月南京市高淳中医院收治的8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核心肌群训练,联合组采用手法松解联合核心肌群训练,2组均持续干预4周。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干预前、干预4周后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时间平均流速(TMFV)、颈椎前屈和后伸活动度水平。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90.70%)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CASCS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2组CASCS评分均升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2组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RI、PSV及TMF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2组RI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2组PSV与TMFV均升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颈椎前屈、后伸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2组颈椎前屈、后伸活动度均升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法松解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疼痛,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并可调节颈椎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松解 核心肌群训练 神经根型颈椎病 疗效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髓芯减压联合唑来膦酸对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肌力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代嘉 王臣 +2 位作者 高兴 赵亮 刘秀丽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3期1390-1394,共5页
目的 分析髓芯减压联合唑来膦酸对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肌力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9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髓芯减压组、唑来膦酸组和联... 目的 分析髓芯减压联合唑来膦酸对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肌力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9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髓芯减压组、唑来膦酸组和联合治疗组,各28例。髓芯减压组用髓芯减压治疗,唑来膦酸组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联合治疗组用髓芯减压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力功能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Fib)]、Harris髋关节评分(HHS)进行评估;并比较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Lovett肌力分级均优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的Lovett肌力分级优于唑来膦酸组和联合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Fi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Fib水平分别为(5.14±0.76) mPa·s、(0.96±0.11) mPa·s、(2.05±0.26) g/L,均低于髓芯减压组[(6.23±0.87) mPa·s、(1.23±0.14) mPa·s、(3.28±0.36) g/L]和唑来膦酸组[(5.96±0.83) mPa·s、(1.79±0.13) mPa·s、(2.86±0.32)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的HHS评分疼痛、步态、功能活动、畸形分别为(40.83±4.17)、(42.43±5.27)、(3.12±0.65)、(4.62±0.95)分,均高于髓芯减压组[(28.12±4.16)、(33.12±5.21)、(2.23±0.56)、(2.68±0.89)分]和唑来膦酸组[(28.16±4.14)、(33.76±5.18)、(2.25±0.54)、(2.71±0.8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1%,显著低于髓芯减压组(39.28%)和唑来膦酸组(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髓芯减压联合唑来膦酸治疗中期股骨头坏死,可有效调节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患者肌力功能和髋关节功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芯减压 唑来膦酸 股骨头坏死 血液流变学 肌力功能
下载PDF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关键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
17
作者 怀晴雨 应娇茜 +3 位作者 姜达伟 张奥 胡云梦 胡凌娟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3年第2期8-11,共4页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是确保患者用血安全的重要保障。通过案例回顾,对血液交接与信息核对不到位、输血申请单填写不规范、交叉配血未复核等临床用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人员、环节、技术三方面阐述了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的关键因素。提出医院...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是确保患者用血安全的重要保障。通过案例回顾,对血液交接与信息核对不到位、输血申请单填写不规范、交叉配血未复核等临床用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人员、环节、技术三方面阐述了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的关键因素。提出医院需加强培训,强化信息化监管,加强多学科协作等,以促进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的落实,提高输血效率,确保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医疗质量 输血安全
下载PDF
^(99)Tc^mN-MCHI的制备及生物分布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现忠 周金明 王学斌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3-158,共6页
合成了一种新的异腈配体 2 甲基环己基异腈 (MCHI)及其铜络盐 ,并经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表征予以确认。通过配体交换反应制备了放化纯大于 95 %的中性脂溶性配合物99TcmN MCHI ,它在室温下可稳定 6h以上。生物分布实验结果表明 :99Tcm... 合成了一种新的异腈配体 2 甲基环己基异腈 (MCHI)及其铜络盐 ,并经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表征予以确认。通过配体交换反应制备了放化纯大于 95 %的中性脂溶性配合物99TcmN MCHI ,它在室温下可稳定 6h以上。生物分布实验结果表明 :99TcmN MCHI在正常小鼠的心 ,脑中均有一定的摄取和滞留 ,但血本底高。同时制得了另一种配合物99Tcm MCHI,它与99TcmN MCHI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基环己基异腈 血池显像剂 生物分布 异腈配合物 ^99Tc^mN-MCHI 锝99 标记物 核医学
下载PDF
大鼠热损伤时急性生理改变及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 被引量:7
19
作者 鄢友娥 赵永岐 +3 位作者 费锦学 虞学军 汪晖 范明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7-290,共4页
目的观察热损伤(41.0~41.5℃)状态下大鼠的急性病理生理改变及脑、心、肺组织Hsp70mRNA及蛋白的表达特征。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测定肛温后持续暴露于41.0~41.5℃的热舱中至动物死亡。采用体温检测仪检测热损伤状态下大鼠的直肠... 目的观察热损伤(41.0~41.5℃)状态下大鼠的急性病理生理改变及脑、心、肺组织Hsp70mRNA及蛋白的表达特征。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测定肛温后持续暴露于41.0~41.5℃的热舱中至动物死亡。采用体温检测仪检测热损伤状态下大鼠的直肠温度动态变化规律;采用遥感测压监测系统检测大鼠热损伤时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技术检测大鼠脑、心、肺组织Hsp70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大鼠持续暴露于高温环境中时,直肠温度持续上升,血压和心率上升到峰值后开始下降,热暴露(35±2)min时发生中暑;大鼠中暑后血压迅速下降、心律失常,直至动物死亡,此时肛温上升到最高峰(约45.0℃)。正常大鼠脑组织和心脏低表达Hsp70,而肺组织Hsp70表达稍高,中暑时大鼠脑、心、肺组织Hsp70表达明显增加,其中Hsp70mRNA表达量分别约为正常组的5.19、6.88和1.80倍(P<0.01);Hsp70蛋白表达量分别为正常组的2.54、1.95和2.33倍(P<0.01)。结论大鼠暴露于高温环境(41.0~41.5℃)时,肛温持续上升,血压和心率发生特征性改变,热损伤35min时发生中暑,中暑时大鼠脑、心、肺组织Hsp70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反应 热环境 体温 血压 热休克蛋白70
下载PDF
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荔枝核复方治疗效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何胜 陆晓峰 +3 位作者 银彩林 李红妃 梁海燕 张树球 《当代医学》 2011年第28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及中药荔枝核复方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小鼠分成四组:治疗1组、治疗2组、模型组、正常组,前3组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用四氧嘧啶按220mg/kg体重剂量给小鼠腹腔注射一次,5d血糖升高稳定后,治疗1组和治疗2组分别... 目的探讨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及中药荔枝核复方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小鼠分成四组:治疗1组、治疗2组、模型组、正常组,前3组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用四氧嘧啶按220mg/kg体重剂量给小鼠腹腔注射一次,5d血糖升高稳定后,治疗1组和治疗2组分别用中药和盐酸二甲双胍灌胃治疗,模型组、正常组为对照组,测定造模前、造模后、治疗后血糖含量。实验结束,从眼球取血,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结果治疗1组、治疗2组、模型组、正常组的血糖含量,造模前依次为(6.37±0.75)、(5.59±1.23)、(6.27±0.93)、(5.87±0.98)mmol/l,各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造模后5d血糖为(13.42±3.49)、(14.80±3.63)、(15.97±6.30)、(7.94±1.15)mmol/l,造模组与正常组比较,P<0.05和<0.01,差异显著,造模组明显高于造模前;治疗后7d血糖为(9.41±5.09)、(8.34±1.73)、(13.96±6.03)、(6.60±1.05)mmol/l,治疗后有明显下降;甘油三酯各组分别为(1.47±0.50)、(1.69±0.49)、(1.84±0.42)、(1.92±0.45)mmol/l,治疗1组降低明显,治疗2组也有一定程度降低。总胆固醇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治疗1组、治疗2组血糖、甘油三酯均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模型 荔枝核 血糖 甘油三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