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脑不同弥散梯度方向弥散加权像的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秀河 黄力 +1 位作者 刘斯润 陈汉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期82-84,共3页
目的 研究人脑不同弥散梯度方向弥散加权像 (DWI)上豆状核及放射冠的表现特征。方法 利用不同弥散梯度方向对 5 0例正常人脑施加平面回波弥散加权成像检查 ,测量豆状核及放射冠的信号强度及其表观弥散系数 (ADC值 )。结果 豆状核的AD... 目的 研究人脑不同弥散梯度方向弥散加权像 (DWI)上豆状核及放射冠的表现特征。方法 利用不同弥散梯度方向对 5 0例正常人脑施加平面回波弥散加权成像检查 ,测量豆状核及放射冠的信号强度及其表观弥散系数 (ADC值 )。结果 豆状核的ADC值及信号强度在不同弥散梯度方向上差异无显著性 ,而放射冠的ADC值及信号强度在不同弥散梯度方向上有明显差异。结论 豆状核信号强度及其ADC值不受弥散梯度方向影响 ;而放射冠的信号强度及ADC值则受其影响 ,定量地研究放射冠的弥散应该描述弥散梯度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状核 放射冠 弥散梯度方向 弥散加权像 MRI
下载PDF
侧脑室体旁放射冠区脑梗塞的临床和CT对照分析
2
作者 郝培来 薛彦忠 +3 位作者 李松奎 武传华 武玉坤 马乐华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年第2期68-71,共4页
报告经头颅CT扫描证实的侧脑室体旁放射冠区脑梗塞84例,其中腔隙性脑梗塞(Lacunae infarction,LI)59例,分水岭梗塞(Watershed infarction,WI)25例。结合文献就两者的病因,临床特征和放射冠区传导束的排列情况进行了讨论,结果发现高血压... 报告经头颅CT扫描证实的侧脑室体旁放射冠区脑梗塞84例,其中腔隙性脑梗塞(Lacunae infarction,LI)59例,分水岭梗塞(Watershed infarction,WI)25例。结合文献就两者的病因,临床特征和放射冠区传导束的排列情况进行了讨论,结果发现高血压是二者共同的、主要的病因,放射冠区锥体束的排列顺序与躯体存在定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放射冠 CT 临床分析
下载PDF
Recovery of an injured corticospinal tract by subcortical peri-lesional reorganization in a patient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被引量:2
3
作者 Sung Ho Jang Woo Hyuk J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7期1191-1192,共2页
The corticospinal tract (CST) is a neural tract responsible for motor function in the human brain. It is mainly related to hand movements (Iang, 2014). Therefore, recovery of an injured CST contributes to good rec... The corticospinal tract (CST) is a neural tract responsible for motor function in the human brain. It is mainly related to hand movements (Iang, 2014). Therefore, recovery of an injured CST contributes to good recovery in stroke patients and a thorough knowledge of the recovery mechanism regarding an injured CST is required for successful brain rehabil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rganization subcortical intracerebral injured radiata cortex rehabilitation ganglia corona ventricle
下载PDF
岛叶与锥体束空间关系的影像学和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蒋辰 牛朝诗 +1 位作者 邓雪飞 韩卉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年第2期106-111,共6页
目的研究岛叶与锥体束的空间位置关系,为岛叶病变手术中保护锥体束和减少术后运动功能障碍提供指导。方法2013年3—10月,选取10例健康志愿者采用MR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DTT)重建锥体束影像,选取6例成人颅脑标本运用Klingler白质纤维... 目的研究岛叶与锥体束的空间位置关系,为岛叶病变手术中保护锥体束和减少术后运动功能障碍提供指导。方法2013年3—10月,选取10例健康志愿者采用MR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DTT)重建锥体束影像,选取6例成人颅脑标本运用Klingler白质纤维解剖技术解剖岛叶区域显露内囊和放射冠,在标本上进行断层解剖观察并测量岛叶标志点与内囊和放射冠的间距,结合MRI与解剖观察结果,对岛叶与锥体束的空间位置关系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岛叶标志点在颅脑标本和MRI中均容易辨认。 DTT重建影像显示锥体束经过了岛叶后上部的深部。在解剖标本利用上中央岛点( UCIP)和后下岛点( PIIP)间连线将岛叶划分成前下部和后上部两个区域。岛叶后上部皮层与锥体束之间为最外囊、屏状核和外囊,而无壳核和苍白球。 UCIP和后上岛点( PSIP)距其深部的放射冠分别为(5.0依0.3)mm和(4.7依0.3)mm,PIIP距其深部的内囊后肢(5.7依0.5)mm。结论利用UCIP和PIIP连线所划分出的岛叶后上部因毗邻锥体束是手术危险区域。岛叶危险区域的划分有助于术前评估手术风险和预后,术中保护锥体束,降低术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岛叶 锥体束 内囊 放射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