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HLA/HPA抗体特性分析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范成艳 温玉洁 +6 位作者 张丹 廉雪 刘娜 孙铁成 王东梅 贾延军 李冬妹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3期353-358,共6页
目的 探讨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HLA/HPA抗体特异性分布特征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以86例免疫性PTR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配血次数、疾病类型、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等临床资料,通过... 目的 探讨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HLA/HPA抗体特异性分布特征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以86例免疫性PTR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配血次数、疾病类型、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等临床资料,通过微珠法进行HLA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并分析抗体特性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结果 86例PTR患者中,单独HLA抗体、单独HPA抗体、HLA+HPA抗体阳性的患者分别为72例(83.72%)、8例(9.30%)、6例(6.98%)。HLA抗体在各位点中检出频率最高的抗体对应等位基因分别为A*25:01、B*15:12、C*02:02(和C*17:01),检出率分别为81.48%、87.04%、48.15%;而对应抗原表位出现频率最高的前三位为163LG、97V、71ATD,检出率分别为87.04%、77.78%、74.07%。仅存在HLA抗体的患者,输注交叉配型相合血小板的24 h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CI)及输注有效情况均明显优于随机血小板(P<0.01)。在血小板交叉配型阴性结果的患者中,HLA抗体强度与交叉配型相合血小板的24 h CCI值及输注有效情况呈负相关关系,强度越高,输注效果越差(P<0.01)。HLA抗体强度为中、低等水平的患者,输注交叉配型相合血小板的24 h CCI值及输注有效情况均优于输注随机血小板(P<0.05)。结论 本研究所得到的PTR患者HLA/HPA抗体特性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影响的结果,可为血小板库建立时供者的选择提供指导,同时对临床PTR患者的治疗方式选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 HLA抗体 HPA抗体 抗体分布特征 24 h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
下载PDF
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王茂玲 赵婷婷 +4 位作者 杨眉 杨家焕 安邦权 夏世勤 苏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96-297,300,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方法共检测102例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前及输注后1、24h的血小板计数,计算出血小板校正计数增加值(CCI值),结合临床表现判断输注疗效。患者输注血小板前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并根据是否有... 目的分析影响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方法共检测102例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前及输注后1、24h的血小板计数,计算出血小板校正计数增加值(CCI值),结合临床表现判断输注疗效。患者输注血小板前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并根据是否有血小板抗体、并发症、输注次数及输注的血小板种类对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CCI值进行分组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71.6%(73/102)。无效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17.2%)高于有效组(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并发症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52.8%)低于无并发症组(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输注次数增加,血小板输注效率降低。不同血小板输注次数组间输注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小板种类间比较,血小板输注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h和24hCCI值与血小板抗体是否阳性及患者是否有并发症均有关(P<0.05)。结论血小板抗体、并发症、输注次数及血小板种类均为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血小板输注 校正计数增加值
下载PDF
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抗体监测及血小板配型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嘉励 叶欣 +6 位作者 邓晶 徐秀章 夏文杰 陈扬凯 丁浩强 邵媛 付涌水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38-1241,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配型血小板对于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长期疗效评估,以及对血小板特异性抗体进行监测。方法 2014年5月-12月共登记49名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临床医疗记录,患者连续≥2次输注随机单采血小板24 h后的CCI值<4 500,即定义... 目的回顾性分析配型血小板对于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长期疗效评估,以及对血小板特异性抗体进行监测。方法 2014年5月-12月共登记49名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临床医疗记录,患者连续≥2次输注随机单采血小板24 h后的CCI值<4 500,即定义为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配型采用商品化的单克隆抗体固相法试剂盒,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 49名患者平均输注配型血小板4 U(2-11U不等),共输注了ABO同型的配型单采血小板194 U,24 h后CCI值显示:配型相合的血小板输注效果(7800±7000)明显优于输注随机单采血小板(1500±2100)(P<0.01)。每例患者初次及末次交叉配型的平均反应性分别为36.64%及29.01%(P>0.05),表示长期输注配型血小板的患者其免疫反应性无进一步增加的倾向。88.46%不相合配型是由抗-HLA引起,其中,单独引起的占57.69%,合并抗-HPA的占30.77%。结论 HLA和/或HPA同种免疫反应是临床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重要因素,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而言,输注配型血小板可成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1项快速、有效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配型 cci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
下载PDF
HLAⅠ基因型配合输注策略用于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瑛 许先国 +3 位作者 马开荣 何吉 朱发明 胡伟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832-835,共4页
目的利用血小板供者HLA基因分型库,针对PTR患者建立供受者HLA-A、B位点基因配合型输注策略,以提高临床血小板输注疗效。方法以血清学交叉配合试验作为免疫性PTR的初筛手段,对初筛阳性的35例PTR患者采取血小板基因配型策略,其中24例进行H... 目的利用血小板供者HLA基因分型库,针对PTR患者建立供受者HLA-A、B位点基因配合型输注策略,以提高临床血小板输注疗效。方法以血清学交叉配合试验作为免疫性PTR的初筛手段,对初筛阳性的35例PTR患者采取血小板基因配型策略,其中24例进行HLA-A、-B基因分型和血小板HLAⅠ类抗体检测,根据患者血小板基因型和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回避策略以及供受者CREG配合等级原则,在单采血小板因型数据库中搜寻配合型供者,其中DSA回避优先于CREG等级原则,共计83次输注。其余11例患者仅按照HLA交叉反应组CREG的配合等级原则选择供受者HLA-A,-B抗原基因型相合的供者,共计55次输注。回访临床患者相关资料及基因配型的血小板输注效果,统计分析校正的血小板计数增值(CCI)。结果对临床送检的35例PTR患者先后进行了453次ABO同型的血清学交叉配合试验,人均为12.94次(453/35),每次血小板交叉配型的供者平均人数为4.21(1908/453)人,血清学交叉配合试验阳性率为69.86%(1333/1908)。其中对24例患者标本进行了HLAⅠ类抗体检测,仅有1例标本为抗体阴性,即HLAⅠ类抗体阳性检出率为95.83%(23/24),且平均每个患者有(44.37±22.31)种特异性抗体;根据患者血清中抗体荧光强度值的高低,抗体为强阳性17例、阳性20例、弱阳性23例,其对应的检出率分别为73.91%(17/23)、86.96%(20/23)和100%(23/23)。138次HLA基因配合型输注后的血小板首次计数CCI均值为14.08±11.12[(23.95±21.28)h],高于1h CCI(>7.5有效)或24h CCI(>4.5有效),且DSA回避组输注效果(首次计数CCI为15.56±11.00)显著优于非DSA回避组(首次计数CCI为11.86±12.00)(P<0.05)。在所有患者输注中,49.28%的输注同时存在1种或多种非免疫因素。结论HLA-I基因配型血小板输注策略是预防和改善免疫相关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可行方法,对于多次输血且血小板相关抗体初筛阳性的患者,采取DSA回避和供受者CREG配合型输注策略可显著提高输血疗效,为临床提供血小板精准输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无效 基因型配合输注 HLAⅠ抗原 供者特异性抗体 血小板计数增量校正值
下载PDF
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建忠 陈方祥 +1 位作者 何静 罗梅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24期2484-2485,共2页
目的探索血小板抗体的产生规律及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检测非滤过组(A组)和滤过组(B组)患者血小板HLA抗体和HPA抗体,以CCI评价两组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A组HLA抗体阳性率为56.67%(17/30),HPA抗体阳性率为16.67%(5/30),血小... 目的探索血小板抗体的产生规律及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检测非滤过组(A组)和滤过组(B组)患者血小板HLA抗体和HPA抗体,以CCI评价两组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A组HLA抗体阳性率为56.67%(17/30),HPA抗体阳性率为16.67%(5/30),血小板输注无效率为46.67%(14/30);B组HLA抗体阳性率为13.33%(4/30),HPA抗体阳性率为10.00%(3/30),血小板输注无效率为13.33%(4/30)。两组比较,HLA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A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注滤除白细胞的机采血小板,难于减少血小板HPA抗体同种免疫的发生率,但可以减少血小板HLA抗体同种免疫的发生率,提高血小板的输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输注 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值
下载PDF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免疫原因与临床防治 被引量:1
6
作者 金宗骧 张锡玲 +4 位作者 韩学敏 刘军 李敬兰 赵纯平 杨洁坤 《天津医药》 CAS 1995年第11期645-649,共5页
随着血小板输注量的逐年增长,相继产生的同种免疫性非溶血输血反应,甚至血小板输注无效已成为国内外临床极为棘手的问题。本文探讨了112例骨髓衰竭需长期输血小板的患者,产生同种抗体的比率为53.6%。其抗体为非血小板专有抗体,而属中... 随着血小板输注量的逐年增长,相继产生的同种免疫性非溶血输血反应,甚至血小板输注无效已成为国内外临床极为棘手的问题。本文探讨了112例骨髓衰竭需长期输血小板的患者,产生同种抗体的比率为53.6%。其抗体为非血小板专有抗体,而属中国人高频HLA抗原的抗体,并证实HLA抗体是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已产生抗体的部分患者再次输血小板前进行交叉配型,从任意献血者中选出相合的血小板混合输注,收到良好效果(P<0.01),这是目前解决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有效方法。此外,推荐应用固相被动混合血凝法(MPHA)作为测定血小板抗体和血小板交叉配型的方法,其方法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好,不需昂贵的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血小板输血 疗效 无效 免疫学 防治
下载PDF
血液病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原因探讨 被引量:21
7
作者 唐元艳 陈燕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23-225,共3页
目的:探讨输注血小板无效的原因。方法:观察131例血液病患者的659例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情况及效果并讨论其影响因素。结果:①急性白血病组(AL)、再生障碍性贫血组(A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输注有效率分别为66.49%、71.19%、51.... 目的:探讨输注血小板无效的原因。方法:观察131例血液病患者的659例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情况及效果并讨论其影响因素。结果:①急性白血病组(AL)、再生障碍性贫血组(A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输注有效率分别为66.49%、71.19%、51.39%(P<0.05);②AL、AA发热组输注有效率低于未发热组(P<0.05);③AL脾脏肿大与无肿大组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组与无DIC组输注有效率差异在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④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组、骨髓移植组输注有效率分别为52.54%、38.22%(P<0.05),造血干细胞移植死亡组与未死亡组输注有效率分别为23.21%、52.91%(P<0.05)。结论: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因复杂。血小板输注应视患者一般状况、血小板计数及出血情况作出综合判断,避免或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输注 无效 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 血小板恢复百分率
下载PDF
HLA-Ⅰ类配型血小板输注治疗HSCT和血液病患儿效果 被引量:3
8
作者 陈纯 薛红漫 +2 位作者 周雪贞 张碧红 黄绍良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8年第10期1713-1714,1726,共3页
目的探讨HLA-Ⅰ类配型血小板输注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血液病患儿血小板减少时提高血小板输注的疗效。方法在5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和3例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抑制期血小板输注无效时输注HLA-Ⅰ类半相合/相合血小板,以24h血小板校正计数指数... 目的探讨HLA-Ⅰ类配型血小板输注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血液病患儿血小板减少时提高血小板输注的疗效。方法在5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和3例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抑制期血小板输注无效时输注HLA-Ⅰ类半相合/相合血小板,以24h血小板校正计数指数(CCI)、判定输注效果。结果8例进行HLA-I类配型血小板输注的患儿中,HLA-I类半相合或1个位点不合血小板输注者7例,共提供HLA-Ⅰ类半相合血小板输注者43例次;HLA-Ⅰ类全相合血小板1例,共提供HLA-Ⅰ类全相合血小板2例次。4例为父母供者,共提供10例次血小板输注,24hCCI值为18.24±2.45;4例为非血缘关系供者,共提供35例次血小板输注,24hCCI值为8.78±1.47;父母供者血小板输注后24hCCI值明显高于非血缘关系供者。8例患儿血小板配型输注前后24hCCI自身对照,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血小板无效输注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血液病患儿,输注HLA-Ⅰ类半相合/相合血小板可明显增强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尤其以直系亲属供者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输注 HLA配型 血小板校正计数指数
下载PDF
血小板交叉配型和基因分型在血小板输注无效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许金华 李剑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51-654,共4页
目的评估血小板交叉配型和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2种方法应用于血小板输注无效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血小板交叉配型和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技术,以输注24 h后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CCI)为指标,对比评估43名免疫性血... 目的评估血小板交叉配型和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2种方法应用于血小板输注无效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血小板交叉配型和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技术,以输注24 h后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CCI)为指标,对比评估43名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配型前后血小板的输注效果。结果 43例血小板输注无效中,7例血小板抗原基因配型相合输注中,输注有效率100%,24 h PPR(34.24±6.59)%,24 h CCI为9.10±2.11;25例血小板交叉配型相合输注中,输注有效率92%(23/25),24 h PPR(32.43±7.50)%,24h CCI 9.18±2.82;11例随机血小板输注中,输注有效率27.3%(3/11),24 h PPR(16.45±9.37)%,24 h CCI 3.45±1.72。结论排除非免疫性因素及部分免疫因素,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是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的首选措施,血小板交叉配合次之,二者均可明显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提升血小板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交叉配型 血小板基因分型 血小板恢复百分率 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评价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蒋俊煌 严俊 +1 位作者 刘永武 林素霞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20期2439-244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79例血液病患者给予输注机采血小板共322例次,输注后18~24小时进行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根据血小板回收率(PPR)和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79例血液病患者给予输注机采血小板共322例次,输注后18~24小时进行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根据血小板回收率(PPR)和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急性白血病(AL)、再生障碍性贫血(A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74.39%、71.86%、50.54%和63.64%(P<0.01)。AL、MDS组中发热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低于未发热患者(分别为P<0.01和P<0.05)。AL、MDS组中脾脏肿大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低于脾脏不肿大患者(P<0.01)。AL患者是否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有显著差别(P<0.05)。无并发症组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随输注次数的增加而下降(P<0.01),而有并发症组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与输注次数关系不大(P>0.05)。结论输注血小板是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出血的最有效的措施。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因复杂,发热、脾肿大、DIC、输注次数等是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回收率 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 疗效
下载PDF
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萍 董伟群 佟力 《云南医药》 CAS 2009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观察234例血液病患者的493例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并采用SEPSA法检测血小板抗体,分析讨论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免疫因素。结果①血小板无效输注率为37.73%;②血小板抗体阳性检出率为31.64%,...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观察234例血液病患者的493例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并采用SEPSA法检测血小板抗体,分析讨论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免疫因素。结果①血小板无效输注率为37.73%;②血小板抗体阳性检出率为31.64%,以HLA抗体为主;③血小板输注有效组与无效组的抗体阳性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小板输注前应进行血小板抗体的筛选,避免或减少造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无效输注 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 血小板抗体
下载PDF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研究与防治 被引量:2
12
作者 薄艳 《医学综述》 2009年第3期420-423,共4页
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是临床治疗出血性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因其在临床输血实践中的负面作用,而备受关注。引起PTR的病因复杂,主要有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临床采用输注去自细胞血小板、血小板交叉配型相合的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是临床治疗出血性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因其在临床输血实践中的负面作用,而备受关注。引起PTR的病因复杂,主要有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临床采用输注去自细胞血小板、血小板交叉配型相合的血小板、辐照血小板等方法,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本文就血小板输注的适应证以及PTR的判断标准、引发原因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无效 纠正增加指数 防治措施
下载PDF
血小板输注指征及影响疾病治疗的因素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素容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4期1898-1899,1902,共3页
目的了解血小板输注后的效果监测,分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为临床治疗输注血小板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住院、有血小板减少的498例各类疾病患者,在输注单采血小板前、输注后1h、输注后24h... 目的了解血小板输注后的效果监测,分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为临床治疗输注血小板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住院、有血小板减少的498例各类疾病患者,在输注单采血小板前、输注后1h、输注后24h采集血常规,采用迈瑞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并计算血小板校正增加值、血小板回收率。结果治疗性血小板输注比例占70.68%,预防性输注占29.32%;血小板输注无效发生率为35.70%,其发生率与输注血小板次数呈正相关。结论临床应严格掌握血小板输注指征,尽量减少输注次数,以免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校正增加值 血小板回收率
下载PDF
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及其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岚 董洪强 张琼丽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年第4期230-232,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的产生规律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检测A组(非过滤组)和B组(过滤组)患者血小板HLA抗体和HPA抗体,以CCI值评价两组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A组HLA抗体阳性率为53.33%(16/30); HPA抗体阳性率为13.33%(4/3...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的产生规律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检测A组(非过滤组)和B组(过滤组)患者血小板HLA抗体和HPA抗体,以CCI值评价两组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A组HLA抗体阳性率为53.33%(16/30); HPA抗体阳性率为13.33%(4/30);血小板输注无效率为43.33%(13/30)。B组HLA抗体阳性率为13.33%(4/30);HPA抗体阳性率为10.00%(3/30);血小板输注无效率为10.00%(3/30)。两组HLA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PA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注滤除白细胞的机采血小板难以减少血小板HPA抗体同种免疫的发生率,但可以减少血小板HLA抗体同种免疫的发生率。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增高指数
下载PDF
66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与HLA关联的研究
15
作者 陈澍英 邹小立 +7 位作者 林伟 佘妙容 林惠群 黄小莹 黄梓伦 肖露露 叶欣 马琳雅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7期492-493,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治疗效果与人类组织相容性系统 (HL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淋巴细胞毒试验 (lymphocytecytotoxicitytest,LCT)和HLA -Ⅰ类分型 ,研究了 66例接受血小板输注的住院病人。血小板校正增加值 (correcte... 目的 探讨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治疗效果与人类组织相容性系统 (HL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淋巴细胞毒试验 (lymphocytecytotoxicitytest,LCT)和HLA -Ⅰ类分型 ,研究了 66例接受血小板输注的住院病人。血小板校正增加值 (correctedcountincrement,CCI)与LCT的关系。结果 血小板输注无效与LCT阳性率、LCT强度之间呈强关联 (P均 <0 0 1)。结论 研究提示 ,LCT阳性是造成病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的免疫性因素。输注前检测LCT可预测病人输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血小板输注 组织相容性系统
下载PDF
9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小板输注阈值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付晓艳 邱立娟 +1 位作者 张帅行 马曙轩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分析9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血小板输注阈值及输注疗效,探讨输注次数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本院初次确诊的需要输注血小板的ALL患儿99例,根据患... 目的分析9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血小板输注阈值及输注疗效,探讨输注次数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本院初次确诊的需要输注血小板的ALL患儿99例,根据患儿输注血小板次数分为首次组、2次组、3次组和4次组,通过回顾性分析ALL患儿首次及多次输注血小板前后血小板计数值,用输注前血小板计数值作为患儿输注阈值,结合输注后血小板计数值计算患儿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CI值),并判断输注疗效(1 h CCI<7.5×10~9/L或24h CCI<7.5×10~9/L为输注无效),比较4组患儿输注无效率差异。结果 4组患儿输注阈值分布在≤10×10~9/L的百分比分别为37.4%(37/99)、27.3%(15/55)、31.3%(15/48)和20.0%(8/40);4组患儿输注阈值分布在(11—20)×10~9/L的百分比分别为33.3%(33/99)、43.6%(24/55)、35.4%(17/48)和57.5%(23/40);4组患儿输注阈值分布在>20×10~9/L的百分比分别为29.3%(29/99)、29.1%(16/55)、33.3%(16/48)和22.5%(9/40)。4组患儿输注无效率的百分比分别为:7.07%(7/99)、16.4%(9/55)、18.8%(9/48)和27.5%(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阈值较高时进行血小板输注的患儿仍占多数,患儿首次输注血小板疗效较好,但是随着输注次数增加,血小板输注无效率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输注阈值 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 血小板输注无效
下载PDF
HLA-Ⅰ类基因及其抗体定量强度与配型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新宇 陈舒 +4 位作者 刘瑛 张兵 何吉 许先国 朱发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1101-1104,共4页
目的 探讨具有不同平均荧光强度(MFI)的抗-HLA-Ⅰ对HLA-A,-B基因配型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为临床血小板基因配型输注策略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从81名临床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申请在本实验室血小板基因数据库中搜寻HLA-Ⅰ类基因配合型... 目的 探讨具有不同平均荧光强度(MFI)的抗-HLA-Ⅰ对HLA-A,-B基因配型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为临床血小板基因配型输注策略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从81名临床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申请在本实验室血小板基因数据库中搜寻HLA-Ⅰ类基因配合型血小板的患者中,选择28名需要采用供者特异性抗体(DSA)部分规避策略患者(MFI<5 000),按输注患者抗-HLA-Ⅰ靶向抗原血小板MFI值分为阴性输注者(MFI<500)(A组)和阳性输注者(MFI≥500),后者进一步分为B组(500≤MFI<1 000)、C组(1 000≤MFI<3 000)、D组(MFI≥3 000);以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比较4组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 28名MFI<5 000的做血小板基因配型患者,有19例(67.86%)成功完成72次有效输注。A、B、C、D组首次CCI(×10~9/L)分别为10.27±7.46、7.58±4.75(P>0.05)、17.36±7.63(P>0.05)、-0.77±2.30(P<0.05)。结论 PTR患者采用HLA-Ⅰ基因配型血小板可以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调整MFI阈值(<2 000)而不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抗体强度 血小板基因配型 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 平均荧光强度 血小板输注无效 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
下载PDF
61例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威 王彤彤 童向民 《浙江医学教育》 2017年第3期62-63,13,共3页
目的:观察白血病患者输注血小板的效果,提高血小板的有效输注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白血病患者337次血小板输注的资料,比较输注后24h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判断血小板输注有效与否,综合分析患者疾病类型、年龄、性别、输注时体... 目的:观察白血病患者输注血小板的效果,提高血小板的有效输注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白血病患者337次血小板输注的资料,比较输注后24h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判断血小板输注有效与否,综合分析患者疾病类型、年龄、性别、输注时体温情况及输血次数等因素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结果: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明显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P<0.01;患者在体温正常的情况下(T<38.0℃)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明显高于患者在发热(T>38.0℃)的情况下(P<0.05);随着患者输血次数增加,患者的输血有效率显著下降(P<0.05)。但患者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对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未见明显影响(P>0.05)。结论:患者的疾病类型、输注时体温状况、输血次数影响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效果 白血病 发热 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
下载PDF
55~60周岁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探讨 被引量:20
19
作者 宋娜丽 阮潜瑛 +6 位作者 刘奇 李晨晨 陈寒梅 陈敏 刁荣华 王珊 王世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8-281,287,共5页
目的探讨55~60周岁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血站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期间的固定单采血小板献血者45名,将其分为3组,A组为18~30周岁的献血者,B组为31~54周岁的献血者,C组为55~60周岁... 目的探讨55~60周岁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血站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期间的固定单采血小板献血者45名,将其分为3组,A组为18~30周岁的献血者,B组为31~54周岁的献血者,C组为55~60周岁的献血者,每组各15名。对比分析3组献血者的捐献前血常规、献血中献血反应观察、单采血小板产品质量、输注患者体内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CCI)及止血效果观察。结果 3组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无献血不良反应,3组献血者血常规比较,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随年龄组增大而增大,且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7±0.61 fl vs 8.71±1.21 fl,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单采血小板产品质量均符合国家现行《全血与成分血质量要求》,且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组单采血小板制剂输注患者体内后疗效比较,每组输注后血小板计数增加值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C组与A组的血小板增加值和CCI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5~60周岁的献血者定期献血是安全的,其血液质量符合我国现行《全血与成分血质量要求》,输注患者体内可有效改善患者止凝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5~60周岁献血者 单采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 献血反应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血小板无效输注相关因素及防治
20
作者 赵兴强 杨玲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S2期293-296,共4页
输注血小板对于伴有血小板减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极为重要,临床上常有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发生,其原因复杂,包括非免疫相关因素免疫相关因素两个方面,治疗上以防治为主.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血小板无效输注 血小板恢复百分率 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