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HLA/HPA抗体特性分析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范成艳 温玉洁 +6 位作者 张丹 廉雪 刘娜 孙铁成 王东梅 贾延军 李冬妹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3期353-358,共6页
目的 探讨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HLA/HPA抗体特异性分布特征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以86例免疫性PTR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配血次数、疾病类型、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等临床资料,通过... 目的 探讨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HLA/HPA抗体特异性分布特征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以86例免疫性PTR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配血次数、疾病类型、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等临床资料,通过微珠法进行HLA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并分析抗体特性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结果 86例PTR患者中,单独HLA抗体、单独HPA抗体、HLA+HPA抗体阳性的患者分别为72例(83.72%)、8例(9.30%)、6例(6.98%)。HLA抗体在各位点中检出频率最高的抗体对应等位基因分别为A*25:01、B*15:12、C*02:02(和C*17:01),检出率分别为81.48%、87.04%、48.15%;而对应抗原表位出现频率最高的前三位为163LG、97V、71ATD,检出率分别为87.04%、77.78%、74.07%。仅存在HLA抗体的患者,输注交叉配型相合血小板的24 h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CI)及输注有效情况均明显优于随机血小板(P<0.01)。在血小板交叉配型阴性结果的患者中,HLA抗体强度与交叉配型相合血小板的24 h CCI值及输注有效情况呈负相关关系,强度越高,输注效果越差(P<0.01)。HLA抗体强度为中、低等水平的患者,输注交叉配型相合血小板的24 h CCI值及输注有效情况均优于输注随机血小板(P<0.05)。结论 本研究所得到的PTR患者HLA/HPA抗体特性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影响的结果,可为血小板库建立时供者的选择提供指导,同时对临床PTR患者的治疗方式选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 HLA抗体 HPA抗体 抗体分布特征 24 h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
下载PDF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免疫原因与临床防治 被引量:1
2
作者 金宗骧 张锡玲 +4 位作者 韩学敏 刘军 李敬兰 赵纯平 杨洁坤 《天津医药》 CAS 1995年第11期645-649,共5页
随着血小板输注量的逐年增长,相继产生的同种免疫性非溶血输血反应,甚至血小板输注无效已成为国内外临床极为棘手的问题。本文探讨了112例骨髓衰竭需长期输血小板的患者,产生同种抗体的比率为53.6%。其抗体为非血小板专有抗体,而属中... 随着血小板输注量的逐年增长,相继产生的同种免疫性非溶血输血反应,甚至血小板输注无效已成为国内外临床极为棘手的问题。本文探讨了112例骨髓衰竭需长期输血小板的患者,产生同种抗体的比率为53.6%。其抗体为非血小板专有抗体,而属中国人高频HLA抗原的抗体,并证实HLA抗体是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已产生抗体的部分患者再次输血小板前进行交叉配型,从任意献血者中选出相合的血小板混合输注,收到良好效果(P<0.01),这是目前解决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有效方法。此外,推荐应用固相被动混合血凝法(MPHA)作为测定血小板抗体和血小板交叉配型的方法,其方法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好,不需昂贵的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血小板输血 疗效 无效 免疫学 防治
下载PDF
血液病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原因探讨 被引量:21
3
作者 唐元艳 陈燕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23-225,共3页
目的:探讨输注血小板无效的原因。方法:观察131例血液病患者的659例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情况及效果并讨论其影响因素。结果:①急性白血病组(AL)、再生障碍性贫血组(A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输注有效率分别为66.49%、71.19%、51.... 目的:探讨输注血小板无效的原因。方法:观察131例血液病患者的659例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情况及效果并讨论其影响因素。结果:①急性白血病组(AL)、再生障碍性贫血组(A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输注有效率分别为66.49%、71.19%、51.39%(P<0.05);②AL、AA发热组输注有效率低于未发热组(P<0.05);③AL脾脏肿大与无肿大组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组与无DIC组输注有效率差异在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④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组、骨髓移植组输注有效率分别为52.54%、38.22%(P<0.05),造血干细胞移植死亡组与未死亡组输注有效率分别为23.21%、52.91%(P<0.05)。结论: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因复杂。血小板输注应视患者一般状况、血小板计数及出血情况作出综合判断,避免或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输注 无效 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 血小板恢复百分率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探讨及预防 被引量:2
4
作者 瞿桂芳 吴涛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6年第4期442-444,共3页
目的:探讨输注血小板无效的原因。方法:观察131例血液病患者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662例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情况及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急性白血病(AL)组、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血小板输注有效... 目的:探讨输注血小板无效的原因。方法:观察131例血液病患者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662例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情况及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急性白血病(AL)组、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66.49%、71.19%、50.67%(P<0.05);AL、AA组中发热患者输注有效率低于未发热患者(P<0.05);AL患者脾脏肿大与否及是否发生DIC,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组和骨髓移植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52.54%、38.22%(P<0.05),而HSCT组中的死亡者与未死亡者输注有效率分别为23.21%和52.91%(P<0.05)。结论: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因复杂。应视患者一般状况、出血情况、治疗方案及血小板计数综合判断并选择适宜时机输注血小板,避免或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各种原因,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 血小板恢复百分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