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stimulatory Molecule B7-H1 on the Immune Escape of Bladder Cancer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永华 庄乾元 +2 位作者 周四维 胡志全 兰儒竹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9年第1期77-79,共3页
B7-H1, a recently described member of the B7 family of costimulatory molecules, is thought to be involved in tumor immune escape by inducing T-cell apoptosi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7-H1 and... B7-H1, a recently described member of the B7 family of costimulatory molecules, is thought to be involved in tumor immune escape by inducing T-cell apoptosi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7-H1 and immune escape of bladder cancer, B7-H1 expression in 50 cases of bladder cancer was detected by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Survival curves were con- structed using the Kaplan-Meier method and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were evaluated using the Cox regression model.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rate of B7-H1 immunostaining in normal bladder tissue and bladder cancer was 0 and 72% respectively. The expression of B7-H1 wa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the pathological grade, clinical stage and recurrence (P〈0.05). The survival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patients with B7-H1 positive group than in those with B7-H1 negative group and multi-variabl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B7-H1 could be regarded as an independent factor in evaluating the prognosis of bladder cancer.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B7-H1 i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neoplastic progression and prognosis of bladder cancer. The manipulation of B7-H1 may become a beneficial target for immunotherapy in human bladder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dder neoplasm costimulatory molecule B7-H1 immune escape
下载PDF
B7.1 MOLECULE EXPRESSION ON TUMOR CELLS IN HUMAN CANCEROUS TISSUSES
2
作者 司履生 陈蕴颖 +2 位作者 王一理 郭建芬 孙毅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15-220,共6页
The data from in vitro and animal experiment study has showed that costimulaory molecule B7 1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ntitumor immunity In the present study, B7 1 expression was ob... The data from in vitro and animal experiment study has showed that costimulaory molecule B7 1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ntitumor immunity In the present study, B7 1 expression was observed in 130 samples from a veriety of human malignancies by using immunocytochemistry,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RT PCR combined with dot hybridization and B7 1 specific Mab and prob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B7 1 expression on tumor cells in 76 cases at both protein and mRNA level Forty two specimens were stained with B7 1 HLA ABC and HLA DR Mab and 26 showed that the three antibodies used all were positive Together with the achievement in tumor antigen study, the present findings imply that in most tumors (if not all) the tumor cells have all the requisite element to elicit anti tumor rejection response, the heterogeneous mechanism for tumor escape from immunosurvillance should be emphas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timulatory molecule B7 1 antigen human malignancies
下载PDF
共刺激分子Tim-1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马明 吴京 +3 位作者 于健 董冰松 熊柯 陈林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61-1066,共6页
背景 角膜移植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角膜盲可靠且有效的复明手段,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是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 目的 研究共刺激分子Tim-1在大鼠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40只清洁级成... 背景 角膜移植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角膜盲可靠且有效的复明手段,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是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 目的 研究共刺激分子Tim-1在大鼠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40只清洁级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自体角膜移植组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正常对照组大鼠未行任何手术,自体角膜移植组分别以Wistar大鼠作为供体和受体施行穿透角膜移植术,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以SD大鼠角膜作为供体,Wistar大鼠作为受体行穿透角膜移植术,各组供体角膜植片均为3.5mm,植床直径为3.0 mm.分别于术后7d、14d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术眼角膜炎症反应情况,按照Larkin的标准进行排斥反应评分,计算排斥反应指数(RI),观察各组角膜植片的平均存活时间和植片存活率.术后7d、14d,3个组各取3只大鼠眼球制备角膜组织切片,分别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角膜组织的炎症反应和共刺激分子Tim-1蛋白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此外分别于术后7d、14d各组取5只大鼠角膜制备组织匀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共刺激分子Tim-1 mRNA在大鼠角膜植片中表达量(吸光度,A)的变化.结果 术后7d,自体角膜移植组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大鼠角膜植片均出现轻度水肿;术后14 d,自体角膜移植组角膜植片水肿消失,植片透明,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大鼠角膜植片水肿增厚,呈灰白色混浊,可见新生血管形成.自体角膜移植组植片的存活率为100%,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植片存活率为0,平均生存时间为(9.8±1.2)d.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术后7d自体角膜移植组植片基质层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但术后14d炎性细胞明显减少;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术后7d植片水肿,基质层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术后14 d阳性细胞大量增加,可见新生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表明,正常对照组Wistar大鼠角膜上皮层和内皮层可见少量Tim-1蛋白阳性反应细胞,术后7d自体角膜移植组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的角膜植片中Tim-1蛋白阳性染色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术后14d,自体角膜移植组Tim-1蛋白阳性细胞较7d明显减少,而在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中仍然呈高表达.术后7d,正常对照组、自体角膜移植组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大鼠角膜中Tim-1 mRNA表达量分别为1.24±0.03、5.85±0.08和6.54±0.20,术后14 d自体角膜移植组Tim-1 mRNA表达量下降至1.54±0.10,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升高至8.62±0.24,各组在不同时间点大鼠角膜中Tim-1 mRNA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3 277.590,P=0.000;F时间=136.000,P=0.000). 结论 共刺激分子Tim-1可能在创伤后炎症反应早期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可能同时介导了角膜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角膜移植 共刺激分子/tim-1 免疫反应 排斥
下载PDF
血清Pannexin1、TSP-1、sB7-H3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丁苯酞治疗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郭双喜 马安娜 田小军 《临床研究》 2023年第8期5-11,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泛连接蛋白1(Pannexin1)、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可溶性共刺激分子B7-H3(sB7-H3)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丁苯酞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血清泛连接蛋白1(Pannexin1)、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可溶性共刺激分子B7-H3(sB7-H3)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丁苯酞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ACI组,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健康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Pannexin1、TSP-1、sB7-H3表达水平,分析三者与ACI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ACI患者入院后均使用丁苯酞治疗,分析治疗前后血清Pannexin1、TSP-1、sB7-H3表达差异,并根据治疗效果不同分为治疗有效组(n=91)与治疗无效组(n=49),比较两组血清Pannexin1、TSP-1、sB7-H3水平,明确与患者治疗效果的关系及预测价值。结果ACI组血清Pannexin1、TSP-1、sB7-H3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重度、大面积梗死、颈动脉重度狭窄ACI患者血清Pannexin1、TSP-1、sB7-H3处于较高水平(P<0.05)。治疗后,ACI患者使用丁苯酞血清Pannexin1、TSP-1、sB7-H3表达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组患者血清Pannexin1、TSP-1、sB7-H3表达水平高于治疗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annexin1、TSP-1、sB7-H3水平与ACI患者丁苯酞治疗效果均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53、0.425、0.46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受疾病程度、梗死面积、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影响外,Pannexin1、TSP-1、sB7-H3同样是影响ACI患者丁苯酞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Pannexin1、TSP-1、sB7-H3三项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934显著高于三项单独预测,且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结论Pannexin1、TSP-1、sB7-H3在ACI患者血清中表达升高,且与患者丁苯酞治疗效果有关,临床可通过早期监测血清Pannexin1、TSP-1、sB7-H3水平早期预测治疗效果,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连接蛋白1 血小板反应蛋白-1 可溶性共刺激分子B7-H3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下载PDF
超声血流参数变化与卵巢癌患者临床分期及血清B7H4、TK-1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严攀 范文涛 +1 位作者 宋晓艳 徐映锋 《中国性科学》 2023年第9期103-107,共5页
目的分析超声血流参数变化与卵巢癌患者临床分期及血清B7同源体4(B7H4)、胸苷激酶-1(TK-1)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0至2022年10月在武汉市汉阳医院和武汉亚心总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卵巢癌患者作为卵巢癌组,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卵巢... 目的分析超声血流参数变化与卵巢癌患者临床分期及血清B7同源体4(B7H4)、胸苷激酶-1(TK-1)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0至2022年10月在武汉市汉阳医院和武汉亚心总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卵巢癌患者作为卵巢癌组,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卵巢癌分期标准分期:Ⅰ+Ⅱ期40例,Ⅲ+Ⅳ期46例;选取同期同一医院43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作为良性组。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获得血管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舒张末期流速(EDV)参数;采用酶免疫点印迹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TK-1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B7H4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卵巢癌患者血清B7H4、TK-1水平与PI、RI、PSV、EDV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卵巢癌组血清B7H4、TK-1水平高于良性组,超声血流参数PI和RI低于良性组,PSV和EDV高于良性组(P<0.05)。Ⅲ+Ⅳ期卵巢癌患者血清B7H4、TK-1水平高于Ⅰ+Ⅱ期卵巢癌患者(P<0.05),PI和RI低于Ⅰ+Ⅱ期卵巢癌患者,PSV和EDV高于Ⅰ+Ⅱ期卵巢癌患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卵巢癌患者血清B7H4、TK-1水平与PI、RI均呈负相关(P<0.05),与PSV、EDV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B7H4、TK-1水平在卵巢癌患者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超声血流参数有关,可用于评估患者病情发展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超声血流参数 临床分期 B7同源体4 胸苷激酶-1
下载PDF
鼠抗人B7-1分子功能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7
6
作者 邱玉华 季玉红 +4 位作者 郭玲 周照华 王月丹 傅晋翔 张学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589-593,共5页
目的 :制备鼠抗人B7 1分子的功能性单克隆抗体 ,研究其对高表达相应配基分子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用两株转人B7 1基因细胞株XG7 B7和L B7分别作为免疫原及检测细胞株 ,利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以快速定性试纸分析... 目的 :制备鼠抗人B7 1分子的功能性单克隆抗体 ,研究其对高表达相应配基分子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用两株转人B7 1基因细胞株XG7 B7和L B7分别作为免疫原及检测细胞株 ,利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以快速定性试纸分析法鉴定单抗所属的小鼠IgG亚类 ,采用竞争抑制及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单抗的特异性和亲和力 ,以高表达B7 1分子的恶性淋巴瘤细胞Raji和Daudi为靶细胞 ,分析单抗对其生长的影响。以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转入B7 1基因细胞株XG1 B7为刺激细胞 ,以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Ls)为反应细胞 ,用MTT法分析单抗的中和活性。结果 :成功地获得了 1株鼠抗人B7 1的功能性单克隆抗体 (克隆 4E5 ) ,属于小鼠IgG1亚类 ,经流式细胞仪分析 ,4E5与PBLs、体外人工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s)、Raji和Daudi的阳性结合率分别为 10 2 %、95 1%、92 7%及 89 2 % ;能完全阻断标准抗人B7 1单抗与相应抗原的结合。同时还发现 ,单抗 4E5能显著地抑制恶性淋巴瘤细胞Raji和Daudi的生长繁殖 ,并能阻断B7分子介导的协同刺激信号的传导。结论 :单克隆抗体 4E5是一株抗人B7 1分子的功能性单抗 ,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1 协同刺激分子 单克隆抗体 恶性淋巴瘤
下载PDF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百分比及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蛋白1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夏晓玲 汤玮 +5 位作者 孙亮亮 倪奇 刘浩琪 陆晓敏 孙政 石勇铨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04-710,共7页
目的观察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4^+、CD8^+T细胞百分比及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的表达水平,探索这两者变化在TAO发病机制及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1例TAO患者、21例Graves病(GD)无眼病患者... 目的观察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4^+、CD8^+T细胞百分比及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的表达水平,探索这两者变化在TAO发病机制及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1例TAO患者、21例Graves病(GD)无眼病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资料,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受试者PBMC中CD4^+、CD8^+T细胞百分比及其表面PD-1的表达率,比较组间差异,分析其与患者病程、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相关抗体及TAO疾病活动性和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1)TAO患者PBMC中CD4^+、CD8^+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5.9±14.5)%、(22.2±8.4)%,GD患者分别为(33.1±13.0)%、(18.6±9.2)%,均高于健康对照者[(17.4±7.4)%、(7.7±4.8)%,P<0.01]。(2)TAO及GD患者PBMC中CD4^+T细胞表面PD-1表达率分别为(8.3±6.4)%、(28.0±26.6)%,均低于健康对照者[(52.2±28.6)%,P<0.01,P<0.05],且TAO患者低于GD患者(P<0.05);TAO患者PBMC中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率低于健康对照者[(12.7±13.4)%vs(38.2±24.2)%,P<0.01]。(3)TAO患者PBMC中CD8^+T细胞百分比与病程呈正相关(r=0.478,P<0.05)。(4)TAO患者活动期组与非活动期组、轻度组与中重度组间CD4^+、CD8^+T细胞百分比及其表面PD-1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O患者PBMC中CD4^+、CD8^+T细胞百分比及细胞表面PD-1表达存在异常,可能参与TAO的自身免疫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GRAVES眼病 程序性死亡蛋白1 共刺激分子 自身免疫
下载PDF
可溶性PD-1协同HSP70-肽复合物抑制荷瘤小鼠肝癌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小红 张桂梅 +2 位作者 贺宇飞 张慧 冯作化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55-658,共4页
目的 :研究基因转染和表达的可溶性PD 1(solubleprogrammeddeath 1,sPD 1)对HSP70 肽疫苗抗肿瘤效果的影响及协同机制。方法 :以HSP70 肽疫苗免疫BALB/c小鼠后 ,用半定量RT PCR技术检测和分析HSP70 肽疫苗对小鼠脾细胞上PD 1及其配... 目的 :研究基因转染和表达的可溶性PD 1(solubleprogrammeddeath 1,sPD 1)对HSP70 肽疫苗抗肿瘤效果的影响及协同机制。方法 :以HSP70 肽疫苗免疫BALB/c小鼠后 ,用半定量RT PCR技术检测和分析HSP70 肽疫苗对小鼠脾细胞上PD 1及其配体基因表达的影响。体内转染表达sPD 1,用MTT比色法检测HSP70 肽疫苗免疫小鼠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脾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单独的sPD 1就有抗肿瘤效应。HSP70 肽疫苗不仅能预先在动物体内诱导肿瘤特异性的CTL ,而且可使脾细胞上抑制性共刺激受体PD 1及其配体的表达显著升高。用sPD 1与HSP70 肽疫苗联合治疗荷瘤小鼠 ,能提高脾CTL的杀伤效率并延长HSP70 肽疫苗的免疫效果。结论 :sPD 1可通过阻断PD 1与其配体的结合作用 ,及减弱PD 1的负反馈抑制作用 ,而增强HSP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刺激分子 PD-1 B7-H1 HSP70-肽复合物
下载PDF
共刺激分子超家族成员sPD-1和OX40对关节炎小鼠的脾CD4+T细胞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黄艳艳 林书典 +5 位作者 詹锋 詹宇威 肖璐 韩叶光 王茹 刘莉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7-403,共7页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超家族成员sPD-1和OX40对类风湿性关节炎(CIA)模型小鼠CD4+T细胞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用DBA/1小鼠建立CIA模型,分别免疫诱导35 d和49 d。小鼠分为9组,每组10只,包括正常对照组(NC组)、急性CIA...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超家族成员sPD-1和OX40对类风湿性关节炎(CIA)模型小鼠CD4+T细胞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用DBA/1小鼠建立CIA模型,分别免疫诱导35 d和49 d。小鼠分为9组,每组10只,包括正常对照组(NC组)、急性CIA组(A-CIA组,免疫诱导35 d)、慢性CIA组(C-CIA组,免疫诱导49 d)、sPD-1组(0.1 mg/kg,i.p.)、OX40组(15 mg/kg,i.p.)、sPD-1+OX40组(0.1 mg/kg sPD-1联合15 mg/kg OX40蛋白,i.p.)、PD-1抑制剂AUNP-12组(0.2 mg/kg,i.p.)、siOX40组(60μg OX40的siRNA注射,i.v.)、阴性对照siOX40-Ctrl(60μg,i.v.)。对CIA模型小鼠的踝关节进行H&E染色并进行病理和关节肿胀评分,ELISA检测sPD-1、OX40、IL-2、IL-5、IL-4、IL-17、INF-γ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PD-1和OX40阳性CD4+T细胞的水平。蛋白免疫印迹分析NF-κB信号蛋白表达。结果sPD-1和OX40在CIA小鼠血清和CD4+T细胞上的表达均增加(均P<0.01);s PD-1联合OX40注射明显促进CIA模型小鼠的细胞因子IL-2、IL-5、IL-4、IL-17、INF-γ的分泌,并上调pP65的(P<0.05),抑制sPD-1和沉默OX40对CIA小鼠的细胞因子IL-2、IL-5、IL-4、IL-17、INF-γ的分泌有显著抑制作用,并抑制小鼠滑膜组织IKKβ、p-P65的表达,上调IκBα的表达(P<0.05)。结论sPD-1和OX40协同调控关节炎小鼠的炎症水平,sPD-1和OX40信号的失衡是关节炎动物机体免疫炎症的关键调节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刺激分子 程序性死亡分子1 OX40 类风湿性关节炎 CIA模型 细胞因子
下载PDF
T细胞LFA-1/ICAM-1协同刺激信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文荣 王立生 达万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33-537,共5页
LFA 1/ICAM 1信号是T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重要协同刺激信号。T细胞表面LFA 1对ICAM 1的亲和力及亲合力在TCR/CD3交联MHC/抗原肽后迅速上调 ,并参与T细胞免疫突触的形成。随后产生的LFA 1/I CAM 1信号通过上调PI 3K、鞘磷脂酶和JNK等激酶... LFA 1/ICAM 1信号是T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重要协同刺激信号。T细胞表面LFA 1对ICAM 1的亲和力及亲合力在TCR/CD3交联MHC/抗原肽后迅速上调 ,并参与T细胞免疫突触的形成。随后产生的LFA 1/I CAM 1信号通过上调PI 3K、鞘磷脂酶和JNK等激酶活性协同第一信号活化T细胞 ,从而诱导T细胞分泌 1型细胞因子 ,促进T细胞增殖和增加细胞毒等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细胞间粘附分子-1 协同刺激信号 T细胞
下载PDF
4株鼠抗人B7-1分子单抗的制备及其生物学活性的鉴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文飚 邱玉华 +5 位作者 於葛华 戚春建 马泓冰 周璇 王凤鸣 张学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81-384,共4页
目的 :制备鼠抗人B7 1分子 (mAb)单抗及研究其生物学活性。方法 :以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转人B7 1基因细胞株XG7 B7为免疫原 ,采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鼠抗人B7 1分子单抗 ;以Westernblot及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鉴定其特异性和亲和力 ;... 目的 :制备鼠抗人B7 1分子 (mAb)单抗及研究其生物学活性。方法 :以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转人B7 1基因细胞株XG7 B7为免疫原 ,采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鼠抗人B7 1分子单抗 ;以Westernblot及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鉴定其特异性和亲和力 ;采用3H TdR掺入实验和Annexin V染色分析测定该单抗的生物学功能。结果 :获得了 4株持续分泌抗人B7 1分子的特异性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 ,分别命名为 1F11、3H8、6H2和 7B10 ,其分泌的单抗类别分属于小鼠IgG1和IgM ;4株单抗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亲和力 ;1F11、3H8和 6H2能部分阻断B7 1分子基因转导细胞介导的共刺激信号 ,从而抑制T细胞的增殖效应 (抑制率 2 1%~ 5 2 % ) ;且能诱导天然表达B7 1分子的人B系淋巴瘤细胞Raji的凋亡。结论 :成功研制 4株功能性抗人B7 1分子抗体 ,这些抗体在抗异体组织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及在B系淋巴瘤的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抗人B7—1分子 单抗 制备 生物学活性 鉴定 恶性淋巴瘤
下载PDF
1型糖尿病患者T细胞亚群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施毕旻 成兴波 张学光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 动态观察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28、CD80等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探讨其在1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17例正常对照组及37例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28、CD80、人类... 目的 动态观察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28、CD80等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探讨其在1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17例正常对照组及37例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28、CD80、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分子的表达,并进行随访。结果 (1)1型糖尿病组外周血CD4+、CD4+CD28+T细胞的百分率增加,CD8+、CD8+CD28+T细胞显著降低,CD28、CD80、HLA-DR的表达也增加,与正常组比,差异均有显著性。(2)经胰岛素治疗6个月后随访,T细胞亚群的失衡、共刺激分子的异常表达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但CD4+CD28+T、CD8+CD28+T细胞、HLA—DR表达仍未恢复正常。结论 共刺激分子CD28、CD80及HLA—DR的异常表达、T细胞亚群的异常激活、增殖在1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监测其变化,为临床上免疫调节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亚群 共刺激分子 1型糖尿病
下载PDF
共刺激分子4-1BBL和B7-1对人T淋巴细胞的协同激发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丽琴 徐颖 +2 位作者 邓忠彬 於葛华 张学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95-298,共4页
目的 :探讨 4 1BBL和B7 1这 2种共刺激分子在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阴性选择方法分离纯化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 ;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分析共刺激分子对T细胞的激发作用 ;3H TdR掺入法测定... 目的 :探讨 4 1BBL和B7 1这 2种共刺激分子在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阴性选择方法分离纯化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 ;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分析共刺激分子对T细胞的激发作用 ;3H TdR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 ;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表型分析 ;ELISA检测细胞因子。结果 :经免疫磁珠阴性选择分离获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T细胞纯度 >90 %;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 (XG细胞 )转染 4 1BBL和B7 1cDNA后 ,细胞膜表面能稳定高表达这 2个分子 ,4 1BBL和B7 1转基因细胞也均能使同种异体T细胞发生活化、增殖、存活时间延长和介导细胞因子IL 2的分泌 ,且 2种共刺激分子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结论 :4 1BBL和B7 1分子具有赋予XG细胞对T细胞的体外激发、促增殖和分泌IL 2的作用 ,4 1BBL和B7 1分子能产生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刺激分子 4-1BBL B7-1 人T淋巴细胞 协同激发作用
下载PDF
人B7-1转基因肝癌瘤苗的制备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大 王家祥 +2 位作者 范应中 张谦 王佳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5-127,共3页
目的:制备人B7-1(hB7-1)转基因肝癌瘤苗。方法:用逆转录病毒转移系统将hB7-1基因导入人肝癌细胞株HepG2,并用RT-PCR、PCR-Southern杂交法检测转染空载体pLXSN的HepG2/neo细胞和转染重组质粒pLX-SN/hB7-1的HepG2/hB7-l细胞中hB7-1mRNA表... 目的:制备人B7-1(hB7-1)转基因肝癌瘤苗。方法:用逆转录病毒转移系统将hB7-1基因导入人肝癌细胞株HepG2,并用RT-PCR、PCR-Southern杂交法检测转染空载体pLXSN的HepG2/neo细胞和转染重组质粒pLX-SN/hB7-1的HepG2/hB7-l细胞中hB7-1mRNA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epG2细胞、HepG2/neo细胞、HepG2/hB7-1细胞形态,计算当日细胞绝对数,绘制生长曲线。结果:所建立的肝癌瘤苗(HepG2/hB7-1)细胞可高效表达hB7-1分子。基因转染对HepG2细胞的生长形态及生长曲线无明显影响。结论:逆转录病毒基因转移系统是使肝癌细胞高效表达hB7-1分子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刺激分子 B7-1 基因治疗 肝癌
下载PDF
干扰素α-1b联合替比夫定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sPD-1和sICOS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俊 张玲玲 刘俊英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3期2104-2107,共4页
目的观察干扰素α-1b(IFNα-1b)联合替比夫定序贯治疗乙型肝炎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s PD-1)和可溶性可诱导共刺激分子(s ICOS)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符合条件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 目的观察干扰素α-1b(IFNα-1b)联合替比夫定序贯治疗乙型肝炎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s PD-1)和可溶性可诱导共刺激分子(s ICOS)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符合条件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IFNα-1b治疗,50 g/次,隔日1次,肌内注射。对照组继续给予IFNα-1b巩固治疗,用量同前,疗程12个月。观察组口服替比夫定序贯治疗,600 mg/次,1次/d,疗程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应答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s PD-1和s ICOS水平,检测两组患者的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γ-谷氨酸酰基转移酶(GGT),并参照慢性肝病量表(CLDQ)评价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完全应答率和部分应答率分别为50.0%(20/40)和37.5%(15/40),均高于对照组的40.0%(16/40)和25.0%(1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LDQ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AST[(26.56±2.85)U/L]、ALT[(30.28±3.23)U/L]和GGT[(34.26±3.58)U/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s PD-1和s ICOS水平分别为(404.27±41.26)pg/m L和(35.78±3.91)pg/m 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7.91±52.55)pg/m L和(44.36±4.56)pg/m L,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FNα-1b联合替比夫定序贯治疗乙型肝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应答总有效率,其抑制患者血清中s PD-1和s ICOS水平表达可能在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1B 替比夫定 慢性乙型肝炎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 可溶性可诱导共刺激分子
下载PDF
螺旋CT灌注参数联合血清sFlt-1、B7-H3、鸢尾素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望 简学峰 +1 位作者 赵珂 王晓东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4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灌注参数联合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3(B7-H3)、鸢尾素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102例AP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轻症62例,重... 目的探讨螺旋CT灌注参数联合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3(B7-H3)、鸢尾素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102例AP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轻症62例,重症40例。另选取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者10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病情程度螺旋CT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流容积(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血清sFlt-1、B7-H3、鸢尾素水平,分析螺旋CT参数、血清各指标水平与常规诊断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相关性及对AP患者病情程度的评估价值,并分析AP患者螺旋CT参数与血清各指标水平相关性。结果(1)观察组BF、BV、鸢尾素水平低于对照组,sFlt-1、B7-H3高于对照组(P<0.05);(2)AP患者BF、BV、鸢尾素水平与PCT、CRP水平呈负相关性,sFlt-1、B7-H3与PCT、CRP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3)重症患者BF、BV、鸢尾素水平低于轻症患者,sFlt-1、B7-H3水平高于轻症患者(P<0.05);(4)BF、BV、MTT、鸢尾素、sFlt-1、B7-H3联合评估AP患者病情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0.899)>BV(0.814)>BF(0.806)>MTT(0.771)>血清sFlt-1(0.727)>血清B7-H3(0.709)>血清鸢尾素(0.680),敏感度为85.00%,特异性为88.71%;(5)AP患者螺旋CT参数BF、BV与血清B7-H3、sFlt-1水平呈负相关性,与血清鸢尾素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螺旋CT灌注参数BF、BV、血清鸢尾素、sFlt-1、B7-H3在AP患者中呈异常表达,并与病情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因此,联合螺旋CT灌注参数、血清sFlt-1、B7-H3、鸢尾素有望成为评估AP患者病情程度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灌注参数 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3 鸢尾素 急性胰腺炎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转导B7-1基因消除IFN-γ对黑色素瘤转移潜力的增强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兰青 罗利群 张友会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85-89,共5页
γ干扰素(IFN-γ)可通过增加MHCⅠ类分子或其它机制增强多种肿瘤的转移能力,而将T细胞共刺激分子B7基因导入肿瘤细胞能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攻击。本文以Lipofectamine转染法将小鼠B7-1(mB7-1)基因导入B16黑色素瘤低转移株,导入空载... γ干扰素(IFN-γ)可通过增加MHCⅠ类分子或其它机制增强多种肿瘤的转移能力,而将T细胞共刺激分子B7基因导入肿瘤细胞能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攻击。本文以Lipofectamine转染法将小鼠B7-1(mB7-1)基因导入B16黑色素瘤低转移株,导入空载体(只含neo基因)的B16细胞作对照。亲本B16细胞和基因转导细胞(B16-B7-1和B16-neo)经100U/ml IFN-γ预处理36小时后进行实验性肺转移试验,同时流式细胞分析细胞表面MHCⅠ类和Ⅱ类分子的表达。结果发现,IFN-γ预处理明显增强B16和B16-neo细胞的肺转移能力,而经IFN-γ预处理的B16-B7-1细胞转移能力并不增强,其实验性肺转移结节数与未经处理的对照组无差别。流式细胞分析显示IFN-γ预处理使B16、B16-neo和B16-B7-1三种细胞的MHCⅠ类(H-2K^b和H-2D^b)分子均明显增高,但IFN-γ增加B16-B7-1细胞MHCⅡ类分子I-A^b表达程度显著高于其它两种细胞。结果表明,转导B7-1基因可降低IFN-γ诱导的B16细胞转移能力,MHCⅡ类分子表达增高可能在其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16 黑色素瘤 肿瘤转移 共刺激分子 B7-1
下载PDF
TRPV1在小儿支气管哮喘中的表达以及与B7-H3和miR-29c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志英 靳秀红 +3 位作者 张小宁 张向峰 罗青林 张松林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2年第5期668-671,共4页
目的 探究瞬时受体电位通道香草醛亚型-1(TRPV1)在小儿支气管哮喘中的表达以及与B7-H3和miR-29c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172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时段接受常规检查的健康儿童172例为健康... 目的 探究瞬时受体电位通道香草醛亚型-1(TRPV1)在小儿支气管哮喘中的表达以及与B7-H3和miR-29c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172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时段接受常规检查的健康儿童172例为健康志愿者。监测儿童肺功能水平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gE、IFN-γ、EOS水平。分析TRPV1与B7-H3、miR-29c在小儿支气管哮喘中表达及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志愿者相比,支气管哮喘儿童肺功能水平明显较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健康志愿者相比,支气管哮喘患儿TRPV1、B7-H3、miR-29c水平较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健康志愿者相比,支气管哮喘儿童血清IgE、EOS水平较高,INF-γ水平较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急性期患儿相比,缓解期患儿TRPV1、B7-H3、miR-29c表达均较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TRPV1、B7-H3呈正相关(r=0.254,P=0.001);TRPV1、miR-29c呈正相关(r=0.286,P=0.001);B7-H3、miR-29c呈正相关(r=0.214,P=0.004)。结论 TRPV1、B7-H3、miR-29c水平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且TRPV1与B7-H3、miR-29c在小儿支气管哮喘中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香草醛亚型-1 协同刺激分子 miR-29c 小儿支气管哮喘
下载PDF
γ射线诱导人肝癌细胞表达B7-1共刺激分子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建华 苏燎原 +2 位作者 童建 薛莲 朱明庆 《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320-322,共3页
目的 研究电离辐射与肿瘤细胞B7- 1分子表达之间的关系 ,探讨肿瘤细胞辐照后免疫原性增强的机制。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 -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 ,研究在用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SMMC - 772肝癌细胞后、培养不同时间内SMMC - 772细胞B7- 1... 目的 研究电离辐射与肿瘤细胞B7- 1分子表达之间的关系 ,探讨肿瘤细胞辐照后免疫原性增强的机制。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 -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 ,研究在用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SMMC - 772肝癌细胞后、培养不同时间内SMMC - 772细胞B7- 1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水平。并用3H -TdR释放法测定照射和未照射肿瘤细胞与淋巴细胞共反应后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未照射和经 10、2 0、30Gy照射的人肝癌细胞不表达B7- 1分子。经 40、5 0、6 0Gy剂量照射后 ,SMMC - 772肝癌细胞表达B7- 1分子 ,最高达 6 6 .8± 1.3% ,与对照组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表达时间的高峰在照射后培养 72h时 ,最低在照射后培养 2 4h时 (P <0 .0 5 )。细胞毒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表达B7- 1分子的SMMC - 72肝癌细胞与淋巴细胞共反应后 ,细胞毒活性明显高于未照射组 (P <0 .0 1)。结论 γ射线可诱导肝癌细胞表达B7- 1分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射线 人肝癌细胞 B7-1 共刺激分子
下载PDF
B7-1和新型隐球菌DHA1基因嵌合重组质粒的构建
20
作者 沈纪川 谢奇峰 +2 位作者 翁锦生 顾琳 姚集鲁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85-587,共3页
目的 构建包含新型隐球菌细胞免疫主要相关基因———迟发超敏反应抗原基因 (delayed -typehypersen tivityantigen 1,DHA1)与小鼠共刺激分子B 7-1的嵌合重组质粒。方法 设计合成两对寡核苷酸引物 ,用PCR法分别从pUCmB 7-1TM和新型隐... 目的 构建包含新型隐球菌细胞免疫主要相关基因———迟发超敏反应抗原基因 (delayed -typehypersen tivityantigen 1,DHA1)与小鼠共刺激分子B 7-1的嵌合重组质粒。方法 设计合成两对寡核苷酸引物 ,用PCR法分别从pUCmB 7-1TM和新型隐球菌重组质粒pcDNA3 -DHA1中特异扩增出编码B 7-1和DHA1的基因片段 ( 92 1bp和 984bp) ,分别用HindⅢ ,EcoRⅠ ,XbaⅠ酶切后 ,逐个定向连接到质粒pcDNA3中 ,转化宿主菌DH -5α ,分别用上述内切酶酶切及DNA测序鉴定重组质粒。结果 酶切鉴定示所切下的片段大小均与预计相符 ,测序结果与文献报道序列及预计结果一致 ,证实符合表达框架。结论 该研究成功构建了新型隐球菌嵌合重组质粒pcDNA3 -B 7-1-DH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1 DHA1基因 嵌合重组质粒 DNA疫苗 新型隐球菌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