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ative study of different theories on active earth pressure 被引量:1
1
作者 S.P.Yap F.A.Salman S.M.Shiraz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0期2933-2939,共7页
Determination of distribution and magnitude of active earth pressure is crucial in retaining wall designs. A number of analytical theories on active earth pressure were presented. Yet, there are limited studies on com... Determination of distribution and magnitude of active earth pressure is crucial in retaining wall designs. A number of analytical theories on active earth pressure were presented. Yet, there are limited studies on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heories. In this work,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heories with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is done using the PLAXIS software. The comparative results show that in terms of distribution and magnitude of active earth pressure, RANKINE's theory possesses the highest match to the PLAXIS analysis. Parametric studies were also done to study the responses of active earth pressure distribution to varying parameters Increasing soil friction angle and wall friction causes decrease in active earth pressure. In contrast, active earth pressure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soil unit weight and height of wall. RANK/NE's theory has the highest compatibility to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mong all theories, and utilization of this theory leads to proficient retaining wall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 earth pressure retaining wall PLAXIS comparative study RANKINE's theory COULOMB's theory
下载PDF
Calculation of passive earth pressure of cohesive soil based on Culmann's method
2
作者 Hai-feng LU Bao-yuan YUAN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2011年第1期101-109,共9页
Based on the sliding plane hypothesis of Coulumb earth pressure theory, a new method for calculation of the passive earth pressure of cohesive soil was constructed with Culmann's graphical construction. The influence... Based on the sliding plane hypothesis of Coulumb earth pressure theory, a new method for calculation of the passive earth pressure of cohesive soil was constructed with Culmann's graphical construction. The influences of the cohesive force, adhesive force, and the fill surface form were considered in this method. In order to obtain the passive earth pressure and sliding plane angle, a program based on the sliding surface assumption was developed with the VB.NET programming language. The calculated results from this method were basically the same as those from the Rankine theory and Coulumb theory formulas. This method is conceptually clear, and the corresponding formulas given in this paper are simple and convenient for application when the fill surface form is compl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uomb earth pressure theory Culmann's graphical construction retaining wall passive earth pressure cohesive soil
下载PDF
Internal variable gradient model for active earth pressure of rigid retaining wall moving with translation
3
作者 Haoxiang Chen Mingyang Wang +1 位作者 Shuo Wang Chengzhi Qi 《Geohazard Mechanics》 2024年第3期189-196,共8页
The instability of retaining wall is a key factor for many geo-hazards,such as landslides.To estimate the stability of retaining wall,the distribution of earth pressure is necessary.The results of in-situ observations... The instability of retaining wall is a key factor for many geo-hazards,such as landslides.To estimate the stability of retaining wall,the distribution of earth pressure is necessary.The results of in-situ observations and indoor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earth pressure behind the retaining wall exhibits remarkable nonlinearity.When the results are analyzed in details,the oscillation and quasi-periodicity of the distribution of earth pressure are observed,which has not been given widely concerns and cannot be described by the existing analytical models.Based on the internal variable gradient theory and operator averaging method,a gradientenhanced softening constitutive model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o describe the oscillation and quasiperiodicity of the distribution of earth pressure acting on the retaining wall,by introducing the high-order gradient terms of the hydrostatic pressure into Mohr-Coulomb yield condition.In order to check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proposed formulation,the predictions from the formulations are compared with the full-scale and laboratory-scale test results as well as the existing formulations.It is noted from the comparisons between predicted and measured values that the results of gradient-dependent softening constitutive model provides the comparable approximations for active earth pressure and describes the oscillation and quasi-periodicity very well.This model may enhance the comprehension of soil mechanics and provide a novel view for the design of the retaining w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taining wall Active earth pressure Oscillation and quasi-periodicity Gradient theory
原文传递
Vane Shear Footing-Integrated Rational Approach for Seismic Bearing Capacity of Foundations &Seismic Pressure
4
作者 B. Bikas Maiti Dr. Ajayswarup 《Open Journal of Earthquake Research》 2019年第2期52-69,共18页
Structural buildings are subjected to huge cyclic powers during earthquakes. The structural failures during seismic events notably impact a variety of facets of buildings within tolerable levels like sustainable stren... Structural buildings are subjected to huge cyclic powers during earthquakes. The structural failures during seismic events notably impact a variety of facets of buildings within tolerable levels like sustainable strength and stable energy dissipation capability to sustain inter-story drifts and overall structural damages. The major structural elements such as columns, beams and soil shearing capacities are majorly affected during seismic events. Buildings situated in the earthquake prone zone are exposed to most concerns in the structural design. Boreholes are also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seismic waves and soil shearing. Shear strength is a term used in soil mechanics to describe the magnitude of the shear stress that soil can sustain, especially selected BC soil. The shear resistance of soil is a result of friction and interlocking of particles, and possibly cementation or bonding at particle contacts. Soils consist of individual particles that can slide and roll relative to one another. Shear strength of a soil is equal to the maximum value of shear stress that can be mobilized within a soil mass without failure taking place.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to avoid or control these consequences, buildings have been constructed as steel-composite structures. However, in India, buildings are being constructed as RCC framed structures. Here a novel combination of VANE shear footing and BRB method has been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 the effects of boreholes increase seismic bearing capacity of foundation, and load bearing capacity to balance seismic pres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 pressure theory Torque Moment (T) Soft Clay/Black Cotton SOIL (BS-Soil) Buckling Restrained Braced (BRB) Passive earth pressure (PEP) BOREHOLES
下载PDF
平面应变条件下基于弹性理论的土压力计算及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宝平 何茹 +2 位作者 张玉 屈嘉璐 杨倩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73-680,688,共9页
针对工程中大量存在的平面应变问题,依据平面应变条件和广义胡克定律,基于SMP、Lade-Duncan、AC-SMP和广义Mises强度准则,推导出考虑中主应力及泊松比影响的无黏性土主、被动土压力计算公式,并将其扩展至黏性土,讨论基于各强度准则土压... 针对工程中大量存在的平面应变问题,依据平面应变条件和广义胡克定律,基于SMP、Lade-Duncan、AC-SMP和广义Mises强度准则,推导出考虑中主应力及泊松比影响的无黏性土主、被动土压力计算公式,并将其扩展至黏性土,讨论基于各强度准则土压力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结果表明:考虑中主应力对土强度的贡献后,基于各强度准则所计算的主动土压力均小于朗肯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均大于朗肯被动土压力;主动土压力Pa随着泊松比的增大而减小,被动土压力PP随着泊松比的增大而增大,且泊松比越大,与实测数据更为接近;基于同一强度准则下得到的主、被动土压力适用的内摩擦角范围随着泊松比的增大而增大;基于各强度准则的土压力计算公式均能较好的描述挡土结构上土压力的大小,其中广义Mises强度准则计算结果与实际工程更为吻合,研究成果可为挡土结构上土压力的计算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应变 强度准则 中主应力 弹性理论 土压力
下载PDF
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的挡土墙土压力计算
6
作者 曹周阳 关晓迪 +2 位作者 马迪 窦国涛 朱勇锋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3-89,共7页
在工程实践中采用未考虑中间主应力对强度影响的经典的朗肯土压力理论来对挡土墙进行支护设计时往往存在误差较大的问题。文章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将平面应变条件下的强度准则引入挡土墙土压力计算中,推导了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的挡... 在工程实践中采用未考虑中间主应力对强度影响的经典的朗肯土压力理论来对挡土墙进行支护设计时往往存在误差较大的问题。文章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将平面应变条件下的强度准则引入挡土墙土压力计算中,推导了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的挡土墙主动以及被动土压力计算新解。分析结果表明:中间主应力系数b对挡土墙的主动以及被动土压力值均有较大的影响,随着b值的增大,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减小,墙后填土拉张区开裂深度增大,挡土墙被动土压力增大。因此,在工程应用中若能合理地考虑中间主应力对挡土墙土压力的影响,则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挡土墙 双剪统一强度理论 平面应变 中间主应力系数 主动土压力 被动土压力
下载PDF
基于普氏理论的圆形隧道竖向土压力计算方法
7
作者 邱岳峰 《山西建筑》 2023年第24期137-140,共4页
基于经典普氏压力拱理论,对隧道竖向土压力进行了分析论证,在此基础上,结合圆形隧道开挖后土体滑裂面的实际情况,对经典普氏压力拱理论进行了合理的改进,推导了圆形隧道平衡拱半跨度B和平衡拱高度h的解析表达式,由此建立了圆形隧道竖向... 基于经典普氏压力拱理论,对隧道竖向土压力进行了分析论证,在此基础上,结合圆形隧道开挖后土体滑裂面的实际情况,对经典普氏压力拱理论进行了合理的改进,推导了圆形隧道平衡拱半跨度B和平衡拱高度h的解析表达式,由此建立了圆形隧道竖向土压力计算公式。通过一个具体的算例,对比分析了圆形隧道条件下直接采用经典普氏压力拱理论以及采用文中改进方法所得隧道竖向土压力之间的差异,初步验证了文中所提出改进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压力拱理论 竖向土压力 圆形隧道
下载PDF
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在土压力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8
作者 谢群丹 何杰 +1 位作者 刘杰 欧阳建湘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3-345,共3页
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 ,将挡土结构与土相互作用问题视为空间问题 ,推导出了黏性土与无黏性土的主动土压力与被动土压力的计算公式 ,并讨论了加权系数b对主动土压力的影响。为验证公式的可行性 ,通过工程实例将计算结果和采用朗肯土压... 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 ,将挡土结构与土相互作用问题视为空间问题 ,推导出了黏性土与无黏性土的主动土压力与被动土压力的计算公式 ,并讨论了加权系数b对主动土压力的影响。为验证公式的可行性 ,通过工程实例将计算结果和采用朗肯土压力理论所得的计算结果及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 ,对比表明 :朗肯土压力理论所得的主动土压力偏大 ,当b =0 .5时 ,采用公式所得结果比朗肯土压力理论所得结果更接近实测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压力 双剪统一强度理论 黏性土 计算 挡土结构
下载PDF
低填方上埋式管涵土压力的模型试验和理论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申文明 边学成 +2 位作者 唐晓武 凌道盛 陈云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17-1022,共6页
针对无黏性填土,通过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低填方上埋式刚性管涵周围的土压力分布特性。基于试验结果和修正的马斯顿理论提出了较为合理的管涵土压力计算模型和计算公式,并根据试验数据确定了计算模型中的关键参数,通过不同埋深的... 针对无黏性填土,通过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低填方上埋式刚性管涵周围的土压力分布特性。基于试验结果和修正的马斯顿理论提出了较为合理的管涵土压力计算模型和计算公式,并根据试验数据确定了计算模型中的关键参数,通过不同埋深的试验工况结果对比表明:该计算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实际的管涵周围土压力分布模式,在浅埋条件下管顶中心位置处土压力集中现象随管顶填高的增大而渐趋明显。同时,当填高较小时,管土界面法向土压力随分布角度θ增大先增后减;而填高较大时,管土界面法向土压力随分布角度θ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埋式管涵 土压力分布模式 模型试验 马斯顿理论 土压力集中现象
下载PDF
非饱和土的广义朗肯土压力 被引量:24
10
作者 姚攀峰 张明 +1 位作者 戴荣 张振刚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285-291,共7页
本文从 4条基本假设出发 ,建立了非饱和土的广义朗肯土压力公式 ,采用理想试验对该公式进行了验证 ,在北京地铁13号线的东直门车站基坑工程中理论分析结果和实测值非常接近 ,证明了该理论的有效性。土的广义朗肯土压力公式建立了土的试... 本文从 4条基本假设出发 ,建立了非饱和土的广义朗肯土压力公式 ,采用理想试验对该公式进行了验证 ,在北京地铁13号线的东直门车站基坑工程中理论分析结果和实测值非常接近 ,证明了该理论的有效性。土的广义朗肯土压力公式建立了土的试验指标与原位指标的关系 ,从理论上给出了用土的试验指标得到原位主动 (被动 )土压力的方法。对于非饱和土 ,采用简单易得的直剪试验指标应用广义朗肯土压力公式就可以得到相当精确的结果 ,弥补了扩展朗肯土压力理论的不足。而且广义朗肯土压力公式能够合理利用已有的工程经验和工程数据 ,为非饱和土力学的工程实用化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肯土压力理论 非饱和土 土力学 基坑工程 直剪试验 广义 试验指标 东直门 北京地铁 车站
下载PDF
挡土墙后粘性填土的主动土压力计算 被引量:29
11
作者 李巨文 王翀 +1 位作者 梁永朵 冯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0-652,共3页
根据库伦土压力的计算原理,从滑动楔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力的静力平衡条件出发,推导出了计算粘性土或无粘性土主动土压力的公式。该公式适用于均布荷载作用于挡土墙后任意位置。对重力式挡土墙设计中土压力的计算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库伦原理 挡土墙 主动土压力 均布荷载
下载PDF
非饱和土抗剪强度及土压力统一解 被引量:50
12
作者 张常光 张庆贺 赵均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71-1876,共6页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和非饱和土双应力状态变量抗剪强度,合理考虑中间主应力效应,建立了非饱和土双应力状态变量抗剪强度统一解,并与文献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进而考虑基质吸力的不同分布,得到非饱和土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和非饱和土双应力状态变量抗剪强度,合理考虑中间主应力效应,建立了非饱和土双应力状态变量抗剪强度统一解,并与文献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进而考虑基质吸力的不同分布,得到非饱和土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统一解,克服了朗肯土压力的不足,并得出中间主应力和基质吸力对土压力的影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主动土压力随着统一强度理论参数和基质吸力的增大而不断减小,被动土压力则相反;当基质吸力沿深度线性减小时,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都不像基质吸力沿深度为常数时变化得那么快。该结果为非饱和土抗剪强度和土压力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工程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统一强度理论 抗剪强度 基质吸力 土压力
下载PDF
关于库仑土压力理论的探讨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兴高 刘维宁 张弥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7-681,共5页
以滑动体静力平衡的力的平衡方程为基础,引入Lagrange乘子,将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问题转化为确定含有两个函数自变量的泛函极值问题,进而结合问题图形中的几何关系进一步转化为带有约束的函数极值问题。这种函数极值可利用Matlab6.1... 以滑动体静力平衡的力的平衡方程为基础,引入Lagrange乘子,将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问题转化为确定含有两个函数自变量的泛函极值问题,进而结合问题图形中的几何关系进一步转化为带有约束的函数极值问题。这种函数极值可利用Matlab6.1优化工具箱提供的fmincon函数进行求解。在确定了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的大小后,利用滑动体静力平衡的力矩平衡方程计算力的作用点在墙体的相对位置。在本文中,土体沿平面滑动破坏是由理论推导得出的结论,土压力大小的结果与库仑土压力理论完全一致,但土压力作用点在墙体的相对位置却并非总是作用在墙高的1/3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仑土压力理论 变分学 土压力作用点位置
下载PDF
土压平衡盾构地层适应性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胡国良 胡爱闽 +1 位作者 龚国芳 杨华勇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916-1919,共4页
为了探讨盾构机工作参数与土体的相互关系,针对土压平衡盾构的特点在模拟试验台上进行了掘进试验。分析了盾构总推力、刀盘扭矩和土仓土压力的变化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同时还研究了刀盘开口率对刀盘扭矩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压... 为了探讨盾构机工作参数与土体的相互关系,针对土压平衡盾构的特点在模拟试验台上进行了掘进试验。分析了盾构总推力、刀盘扭矩和土仓土压力的变化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同时还研究了刀盘开口率对刀盘扭矩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压平衡的情况下,刀盘扭矩和盾构总推力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并且盾构总推力随着推进距离的增加而缓慢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 土压平衡 地层适应性 设计理论
下载PDF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土压力极限上限分析 被引量:23
15
作者 范文 沈珠江 俞茂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47-1153,共7页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采用塑性极限上限分析方法,建立了土压力问题的多三角形破坏机构,推导了基本计算公式,并编制了程序对土压力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到考虑中间主应力效应的土压力计算公式,通过改变统一强度理论参数,可获得一系列计算结果...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采用塑性极限上限分析方法,建立了土压力问题的多三角形破坏机构,推导了基本计算公式,并编制了程序对土压力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到考虑中间主应力效应的土压力计算公式,通过改变统一强度理论参数,可获得一系列计算结果,并与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计算结果合理,是一种严格的上限解。同时本文的计算方法可进行强度理论效应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压力 极限分析 强度理论 中间主应力
下载PDF
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分析与计算 被引量:25
16
作者 万智 王贻荪 李刚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116-120,131,共6页
将土拱原理运用于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分析计算中 ,对已有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 ,并编制了大型程序使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分析计算软件化 .
关键词 双排桩 土拱原理 土压力
下载PDF
饱和软土中沉桩引起的孔隙水压力估算 被引量:59
17
作者 姚笑青 胡中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0-35,共6页
饱和软土中挤土桩的承载力随时间的增长与沉桩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大小及其消散有密切关系。分析了小孔扩张理论的不足,提出用土压力理论来估算沉桩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分别讨论了单桩和群桩两种情况下超孔隙水压力的计算,并与实测资... 饱和软土中挤土桩的承载力随时间的增长与沉桩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大小及其消散有密切关系。分析了小孔扩张理论的不足,提出用土压力理论来估算沉桩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分别讨论了单桩和群桩两种情况下超孔隙水压力的计算,并与实测资料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软土 沉桩 孔隙水压力 桩基
下载PDF
对库仑土压力理论的若干修正 被引量:14
18
作者 陈文胜 李苗苗 +1 位作者 张永杰 蔡小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832-1838,1846,共8页
库仑土压力理论至今仍是计算土压力的重要方法而被人们所熟知。通过分析库仑土压力的墙后土楔体的受力特点,特别是深入研究了土楔体与墙的作用力关系,对库仑土压力理论给出了一些修正。认为土楔体和挡土墙之间的作用力(即定义的土压力)... 库仑土压力理论至今仍是计算土压力的重要方法而被人们所熟知。通过分析库仑土压力的墙后土楔体的受力特点,特别是深入研究了土楔体与墙的作用力关系,对库仑土压力理论给出了一些修正。认为土楔体和挡土墙之间的作用力(即定义的土压力),并非一定要达到极限状态,所以不能确定土压力的作用方向,但土压力的作用方向必须在其允许的角度范围之内。所以,认为库仑主动土压力为作用方向角度变化范围内的最大值,库仑被动土压力为作用方向角度变化范围内的最小值。对于墙后土楔体,认为墙体和土楔体是两个不同物体,土楔体的形成是因为土中产生潜在破裂面,而原库仑土压力理论要求墙体与土之间也达到临界状态是不必要的。墙体对土楔体的作用力(即土压力)实质就是相当于一物(墙)施加于另一物(土楔体)的力,即使土楔体滑动了,两物之间也并非要滑动。推导了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给出了被动土压力的近似计算方案。算例证明,计算结果与原库仑理论有明显不同。该研究对库仑土压力的修正和求解值得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仑土压力理论 修正 挡土墙 极限平衡 土楔体
下载PDF
沉井下沉时土压力和侧壁摩阻力分析 被引量:21
19
作者 梁穑稼 徐伟 徐赞云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26-1832,共7页
基于极限平衡状态和平面滑裂面假定,推导出单一非黏性土层中沉井下沉时的土压力和侧壁摩阻力计算公式,采用等效内摩擦角和等效自重应力的方法将其推广至成层黏性土层中,并与某工程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沉井土压力和侧壁摩... 基于极限平衡状态和平面滑裂面假定,推导出单一非黏性土层中沉井下沉时的土压力和侧壁摩阻力计算公式,采用等效内摩擦角和等效自重应力的方法将其推广至成层黏性土层中,并与某工程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沉井土压力和侧壁摩阻力随着土体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减少,随着土体与沉井壁的外摩擦角的增大而增大;滑裂面的滑裂角随着外摩擦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内摩擦角的增大先减少后增大;理论推导的土压力接近实测土压力,且基本介于主动土压力与静止土压力之间;实际工程中,在预估侧壁摩阻力时,可以考虑12m深度以下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井 土压力 侧壁摩阻力 极限平衡状态
下载PDF
深埋顶管顶力理论计算与实测分析 被引量:31
20
作者 杨仙 张可能 +2 位作者 黎永索 彭环云 黄常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57-761,共5页
针对管幕预筑法中深埋顶管顶力进行理论和实测分析。顶管顶力与垂直土压力密切相关。参照隧道开挖中垂直土压力的计算方法,常用的垂直土压力计算理论有:普氏理论和太沙基理论。在详细分析了这两种垂直土压力计算理论的适用性和缺陷之后... 针对管幕预筑法中深埋顶管顶力进行理论和实测分析。顶管顶力与垂直土压力密切相关。参照隧道开挖中垂直土压力的计算方法,常用的垂直土压力计算理论有:普氏理论和太沙基理论。在详细分析了这两种垂直土压力计算理论的适用性和缺陷之后,结合普氏理论和太沙基理论,提出了改进的垂直土压力计算理论公式,并编写MATLAB程序计算改进理论公式的数值解。改进理论既考虑了土拱效应,又考虑了拱下土体的挟持力,更符合实际土体变形情况。将普氏理论、太沙基理论和改进的理论应用于沈阳地铁新乐遗址站管幕预筑法顶管工程中,计算不同深度的两根大埋深管道顶力,并把计算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普氏理论和太沙基理论计算结果都远大于实测值,改进理论计算结果稍大于实测值,更适合于深埋顶管顶力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幕预筑法 顶管顶力 垂直土压力 普氏理论 太沙基理论 改进理论 实测顶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