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ctyl acrylate is a candidate sex pheromone component involved in courtship in parasitoid wasp Microplitis mediator
1
作者 Yu-Xiao Tao Shuang Shan +4 位作者 Youssef Dewer Shan-Ning Wang Adel Khashaveh Rui-Jun Li Yong-Jun Zhang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200-1210,共11页
Sex pheromones are considered to play critical roles in partner communication of most parasitic Hymenoptera.However,the identification of sex pheromone components remains limited to a few families of parasitoid wasps.... Sex pheromones are considered to play critical roles in partner communication of most parasitic Hymenoptera.However,the identification of sex pheromone components remains limited to a few families of parasitoid wasps.In this study,we functionally characterized a candidate sex pheromone component in Microplitis mediator(Hymenoptera:Braconidae),a solitary parasitoid of Noctuidae insects.We found that the body surface extract from female wasps could significantly stimulate courtship behavior of males.Gas chromatography-electroantennographic detection(GC-EAD)analysis revealed that a candidate semiochemical from extract triggered significant electrophysiological response of antennae of males.By performing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measurement,GC-EAD active compound was identified as n-octyl acrylate,a candidate sex pheromone component in female M.mediator.In electroantennogram(EAG)tests,antennae of male wasps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electro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n-octyl acrylate than those of females.Y-tube olfactometer assays indicated that male wasps significantly chose n-octyl acrylat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Furthermore,male wasps showed a remarkable preference for n-octyl acrylate in a simulated field condition behavioral trial;simultaneously,n-octyl acrylate standard could also trigger significant courtship behavior in males.We propose that n-octyl acrylate,as a candidate vital sex pheromone component,could be utilized to design behavioral regulators of M.mediator to implement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natural enem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havioral assay courtship behavior GC-EAD analysis Microplitis mediator sex pheromone
原文传递
黄翅绢丝野螟求偶及交配的行为节律
2
作者 钟瑶凤 查学宗 +6 位作者 王政 朱恩杭 张绍华 吴刚 林先武 季恒青 孟倩倩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75-1085,共11页
【目的】探明黄翅绢丝野螟Glyphodes caesalis的求偶及交配行为节律,为该虫性信息素提取鉴定、两性通讯机制和群集诱杀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统计黄翅绢丝野螟的雌、雄蛹性比,测定成虫在光期和暗期的羽化率,观察其求偶和交配行... 【目的】探明黄翅绢丝野螟Glyphodes caesalis的求偶及交配行为节律,为该虫性信息素提取鉴定、两性通讯机制和群集诱杀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统计黄翅绢丝野螟的雌、雄蛹性比,测定成虫在光期和暗期的羽化率,观察其求偶和交配行为;利用等比配对试验测定寄主(菠萝蜜)、成虫日龄和暗期时段对交配率、交配时长和交配次数的影响。【结果】黄翅绢丝野螟雌、雄蛹平均性比为1.06∶1,雌蛹占比显著大于雄蛹占比。黄翅绢丝野螟成虫羽化高峰期集中于光暗转换期的前、后2 h,交配仅发生于暗期,寄主(菠萝蜜)的存在对该虫交配有促进作用,有果组交配率为93.33%±2.89%,显著高于无果组(71.67%±14.43%);有果组和无果组交配日龄分别为3-5日龄和3-7日龄;有果组3日龄成虫的交配率为53.33%±11.55%,显著高于无果组(31.67%±5.77%),两组交配率随日龄增加逐渐降低。有果组交配时段主要集中在进入暗期的0-2 h,其中暗期0-0.5 h为交配高峰期,较无果组提前,交配率为36.67%±17.56%;无果组交配时段主要集中在暗期的0-3.5 h,其中暗期1.0-1.5 h为交配高峰期,交配率为16.67%±11.55%。黄翅绢丝野螟雌成虫最多交配2次,雄成虫最多交配4次,但雌、雄成虫的交配比例随交配次数增加而递减;首次交配时间越早其多次交配概率越高,首次交配发生于3日龄的雌、雄成虫分别可进行2次和4次交配,首次交配发生于5日龄后的雌、雄成虫均无多次交配行为。【结论】黄翅绢丝野螟可进行多次交配,寄主菠萝蜜对其交配有促进作用,该虫交配行为具节律性,仅在暗期发生交配,交配高峰期为3-4日龄、大多发生在暗期的0-2 h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翅绢丝野螟 性比 羽化 求偶行为 交配
下载PDF
黄杨斑蛾田猎姬蜂(膜翅目:姬蜂科)个体发育与生殖行为
3
作者 王于 田良恒 +3 位作者 李欣 张锐敏 尹新明 白素芬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7-105,共9页
[目的]黄杨斑蛾田猎姬蜂是园林主要害虫大叶黄杨斑蛾预蛹和蛹期的专性外寄生蜂,寄生率高,控害效果突出。为充分发挥该蜂的生物防治潜能,填补国内外有关该蜂个体发育特征及生殖特性的空白从而开展本研究。[方法]以河南新纪录种黄杨斑蛾... [目的]黄杨斑蛾田猎姬蜂是园林主要害虫大叶黄杨斑蛾预蛹和蛹期的专性外寄生蜂,寄生率高,控害效果突出。为充分发挥该蜂的生物防治潜能,填补国内外有关该蜂个体发育特征及生殖特性的空白从而开展本研究。[方法]以河南新纪录种黄杨斑蛾田猎姬蜂为对象,通过野外采集,结合室内恒温饲养和观察,对其个体发育过程、生殖系统构造及生殖行为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该蜂完成胚胎发育需48~50 h,幼虫有4个虫龄,预蛹和蛹期经历形态剧烈变化和色素的沉积,成虫具明显的性二型现象,一个世代历经23~27 d。雌蜂卵巢管9~11根,属多滋式,雄蜂1对精巢融合,输精管细长。雄蜂通过扇翅和触角拍打进行求偶,由雄蜂主导交配行为,雄蜂可交配多次,而雌蜂一生只交配1次,该蜂日产卵量可达7粒,一生可产20粒卵,存在过寄生行为。[结论]黄杨斑蛾田猎姬蜂为大卵型、卵育型外寄生蜂,寄生能力较强,具有保护和利用价值。这些基本生物学特性研究可为更好地保护和发挥黄杨斑蛾田猎姬蜂对大叶黄杨斑蛾的控害潜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杨斑蛾田猎姬蜂 个体发育 生殖系统 求偶 交配行为 产卵行为
下载PDF
异色瓢虫不同光环境下的交配行为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甦 郭晓军 +1 位作者 张君明 张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7428-7435,共8页
光照条件是影响昆虫生长发育及生理行为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以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异色瓢虫为研究对象,借助动物行为自动观察系统对其在不同光照强度、光周期和光波长下的交配行为及繁殖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异色瓢虫的各... 光照条件是影响昆虫生长发育及生理行为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以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异色瓢虫为研究对象,借助动物行为自动观察系统对其在不同光照强度、光周期和光波长下的交配行为及繁殖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异色瓢虫的各交配行为和繁殖能力在有光和黑暗处理间具有显著差异;(2)异色瓢虫的求偶行为不受光照强度变化的影响,而交配持续时间及交配间隔时间在高光照强度下均显著短于低光照强度。尽管异色瓢虫的累积产卵量在不同光照强度间未见显著性差异,但是其幼虫孵化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显著降低;(3)异色瓢虫在光照时间较长的条件下表现出较高的交配求偶欲望,交配持续时间及交配间隔时间随光照时间的延长而缩短,其累积产卵量和幼虫孵化率均随光照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4)不同环境颜色对异色瓢虫的求偶行为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其交配持续时间及交配间隔时间随照射光波长的增加而显著降低,雌虫的累积产卵量和幼虫孵化率均在黄色(575 nm)和绿色(510 nm)条件下最高,且显著大于其它处理。结果表明异色瓢虫的交配受光照条件影响极为显著,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异色瓢虫环境适应性及提升其在生物防治中大规模饲养中的扩繁效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偶行为 繁殖力 光周期 光照强度 光波长
下载PDF
雌星豹蛛性信息素的行为学证据 被引量:8
5
作者 吴俊 焦晓国 +3 位作者 陈建 彭宇 刘凤想 王振华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94-999,共6页
采用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成熟雄蛛求偶时潜伏时间、静止时间、身体震动和第一墩步足伸展次数等行为参数,利用行为学方法测定了不同性别、日龄和生殖状态的星豹蛛雌蛛释放的拖丝对雄蛛求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雄蛛第一对步足伸... 采用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成熟雄蛛求偶时潜伏时间、静止时间、身体震动和第一墩步足伸展次数等行为参数,利用行为学方法测定了不同性别、日龄和生殖状态的星豹蛛雌蛛释放的拖丝对雄蛛求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雄蛛第一对步足伸展和身体震动等典型求偶行为是进行星豹蛛性信息素生物测定的可靠评价指标。星豹蛛雄蛛能通过拖丝上的性信息素辨别星豹蛛的性别、日龄和生殖状态。雄蛛在成熟3周未交配雌蛛拖丝处理过滤纸上潜伏时间和静止时间都相应最短,在交配未产卵雌蛛、雌亚成蛛和成熟雄蛛拖丝上时间中等,在卵孵化雌蛛拖丝处理滤纸上潜伏时间和静止时间都相应最长。成熟3周未交配雌蛛和交配未产卵雌蛛释放的拖丝都能引起雄蛛第一对步足伸展和身体震动等典型求偶行为,雄蛛对成熟3周未交配雌蛛拖丝典型求偶行为的频率都相应高于交配未产卵雌蛛。卵孵化雌蛛释放的拖丝虽也能引起雄蛛第一对步足伸展行为,但其伸展频率显著降低;而其它拖丝都不能引起雄蛛典型求偶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豹蛛 拖丝 性信息素 求偶行为
下载PDF
不同波长LED光源对韭菜迟眼蕈蚊生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娜 范凡 +3 位作者 韩慧 裴晓亚 刘顺 魏国树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6-551,共6页
【目的】明确不同波长的LED光源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求偶、交配及繁殖等生殖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红(625~630 nm)、橙(600~605 nm)、黄(590~595nm)、绿(525~530 nm)、蓝(455~460 nm)和... 【目的】明确不同波长的LED光源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求偶、交配及繁殖等生殖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红(625~630 nm)、橙(600~605 nm)、黄(590~595nm)、绿(525~530 nm)、蓝(455~460 nm)和白(6 000~6 500 k)6种LED光源在韭菜迟眼蕈蚊成虫交配期进行照光处理,观察统计其求偶和交配行为以及单雌产卵量、卵孵化情况和有效后代数量。【结果】韭菜迟眼蕈蚊成虫求偶前期时长在橙光下最长,为28.48 min。求偶率在蓝光下最高,为86%;橙光下最低,为48%。交配期时长在蓝光下最长,为4.59 min;橙光下较短,为4.23 min。单雌产卵量在各波长光源下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卵孵化率在蓝光下最低,仅为43.41%。有效后代数量在蓝光下最低,仅为27.00头;橙光下次之,为43.40头。【结论】LED光源的波长可影响韭菜迟眼蕈蚊的生殖行为,其中橙光(600~605 nm)不利于其求偶、交配和繁殖;蓝光(455~460nm)虽有利于其求偶和交配,但明显抑制其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菜迟眼蕈蚊 LED光源 求偶行为 交配行为 繁殖力
下载PDF
微红梢斑螟发育进度和成虫行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国兴 嵇保中 +3 位作者 刘曙雯 高江勇 高玉国 况美华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42,共5页
野外采集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幼虫进行室内饲养并结合灯诱试验,研究其发育进度和成虫活动规律。结果表明,越冬代幼虫蛹期平均为(13.8±2.8)d,化蛹率为57.2%,3月中旬始见化蛹,高峰期为4月中旬;成虫期平均为(6.7... 野外采集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幼虫进行室内饲养并结合灯诱试验,研究其发育进度和成虫活动规律。结果表明,越冬代幼虫蛹期平均为(13.8±2.8)d,化蛹率为57.2%,3月中旬始见化蛹,高峰期为4月中旬;成虫期平均为(6.7±1.2)d,羽化率51.7%,4月上旬始见成虫,高峰期为4月下旬。第1代幼虫蛹期平均为(10.5±2.3)d,化蛹率62.3%,7月下旬始见化蛹,高峰期为8月中旬;成虫期平均为(6.8±1.1)d,羽化率61.3%,8月上旬始见成虫,羽化高峰期为8月下旬。成虫补充营养的时间集中在01:00—10:00之间,在6种食料中取食蜂蜜的占53%,取食板栗花精油的占35%,取食梨汁的占11%。成虫白天静伏松梢针叶基部或笼壁上,夜间野外成虫有两个活动峰段,高峰期为21:00—24:00,次高峰期为01:00—03:00,野外峰段要比室内提前2 h。室内成虫求偶活动高峰时段为19:00—23:00,成虫求偶行为雌雄有别,日龄越接近,雌雄虫之间的求偶行为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红梢斑螟 室内饲养 发育进度 活动节律 求偶行为
下载PDF
楚雄腮扁叶蜂羽化和生殖行为观察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凌 闫大琦 +3 位作者 祁荣频 刘登英 闫争亮 刘宏屏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17,共5页
楚雄腮扁叶蜂Cephalica chuxiongnica是云南省危害松树较严重的食叶害虫之一。为探明该虫羽化及生殖行为的发生规律,进行室内饲养观察和野外调查。结果表明:楚雄腮扁叶蜂集中在化蛹后6、7 d羽化,主要发生于11:00—17:00,雄蜂羽化高... 楚雄腮扁叶蜂Cephalica chuxiongnica是云南省危害松树较严重的食叶害虫之一。为探明该虫羽化及生殖行为的发生规律,进行室内饲养观察和野外调查。结果表明:楚雄腮扁叶蜂集中在化蛹后6、7 d羽化,主要发生于11:00—17:00,雄蜂羽化高峰较雌蜂早1h;当日羽化雌蜂即可求偶,主要发生于11:00—16:00,在13:00达到高峰;1、2日龄雌蜂求偶活性强,求偶率分别为56.1%和65.9%;11:00—17:00为楚雄腮扁叶蜂交配活跃期,1-4日龄雌蜂交配率分别为48.9%,55.6%,42.2%和28.9%,5日龄则很少交配;雌蜂林间产卵量41-68粒,平均(54.93±7.34)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雄腮扁叶蜂 羽化 求偶行为 交配
下载PDF
壬基酚对斑马鱼求偶行为的生态毒理效应 被引量:7
9
作者 夏继刚 牛翠娟 +1 位作者 傅俊华 陈詹妮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42-1148,共7页
鱼类行为是检测和评价水体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EDCs)生态毒理效应重要而敏感的指标。壬基酚(NP)是水环境中广受世人关注的一种危险EDCs。为评估NP对鱼类求偶行为的毒性效应并探索NP污染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研究了不同浓度(0、0.1、1、10... 鱼类行为是检测和评价水体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EDCs)生态毒理效应重要而敏感的指标。壬基酚(NP)是水环境中广受世人关注的一种危险EDCs。为评估NP对鱼类求偶行为的毒性效应并探索NP污染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研究了不同浓度(0、0.1、1、10、50、100μg/L)NP暴露24d对斑马鱼(Danio rerio)求偶行为与产卵量的影响。结果发现,NP暴露对斑马鱼产卵量影响显著(P=0.005),产卵量与"追逐"(R=0.292,P=0.015)、"推挤"(R=0.293,P=0.014)、"碰撞"(R=0.377,P=0.001)、"排精"(R=0.362,P=0.002)等求偶行为参数均显著正相关。NP暴露对斑马鱼各求偶行为参数的发生频率无显著影响,却显著增加了"追逐"(P=0.017)和"碰撞"(P=0.021)等求偶行为参数的繁殖努力。斑马鱼"追逐"与"碰撞"行为的繁殖努力是评估水体NP污染有效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基酚 斑马鱼 求偶行为 繁殖努力 生态毒理效应
下载PDF
条背萤的闪光求偶行为 被引量:10
10
作者 付新华 OHBA Nobuyoshi +1 位作者 王余勇 雷朝亮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7-231,共5页
水栖萤火虫条背萤Luciola substriata(Gorh.)发出单脉冲周期性特异闪光信号进行求偶.室外观测发现,在23 ℃、86%RH时,雄萤飞行求偶闪光信号脉冲闪光持续时间为0.52 s,间隔时间为0.28 s,闪光信号的最大亮度为0.6 lx;雌萤求偶信号周期为0.... 水栖萤火虫条背萤Luciola substriata(Gorh.)发出单脉冲周期性特异闪光信号进行求偶.室外观测发现,在23 ℃、86%RH时,雄萤飞行求偶闪光信号脉冲闪光持续时间为0.52 s,间隔时间为0.28 s,闪光信号的最大亮度为0.6 lx;雌萤求偶信号周期为0.67 s,最大亮度为0.4 lx.雄萤发出求偶信号0.22 s后,雌萤发出两个连续的回应信号.第一个回应信号为0.49 s,第二个为0.41 s,两个回应信号的间隔时间为0.11 s.雄萤发现雌萤回应信号后,降落至离雌萤5~10 cm处,继续发出闪光信号,但闪光脉冲频率减小,闪光脉冲时间为1.23 s,间隔时间为0.50 s.条背萤交配时呈'V'或'一'字形交配姿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背萤 水栖萤火虫 求偶行为 生物发光 两性闪光通讯交流
下载PDF
叉尾斗鱼繁殖行为的观察 被引量:16
11
作者 谢增兰 胡锦矗 +2 位作者 郭延蜀 杨小琼 曾声容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2,共6页
采用室内研究法对叉尾斗鱼(Macropodus opercularis)的繁殖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叉尾斗鱼分批产卵。雌雄鱼交配于21:35-21:55时开始,00:44~1:56时结束,整个过程持续约3~4h,交配20~37次(Mean=28.83,n=6),时间跨度... 采用室内研究法对叉尾斗鱼(Macropodus opercularis)的繁殖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叉尾斗鱼分批产卵。雌雄鱼交配于21:35-21:55时开始,00:44~1:56时结束,整个过程持续约3~4h,交配20~37次(Mean=28.83,n=6),时间跨度从8.9-18.6s(11.31±2.61,n=141);只交配但雌鱼未产卵的伪交配4~6次(Mean=5.17,n=6),时间跨度从6.2~15.5S(10.27±2.51S,n=27);只完成交配第一步的伪交配36~117次(Mean=76.83,n=6),时间跨度1.4~15.0S(5.69±2.31s,n=440)。生殖期产卵8~9批,每批卯62~1316粒(Mean=793.36,n=11);孵卵、护幼由雄性担当。卯从产出到孵化成鱼苗离开泡巢历时约4d。野生叉尾斗鱼6~9月繁殖,产卵期水温22.4~33.5℃,溶解氧量1.1~4.2mg/L,pH值6.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尾斗鱼 繁殖行为 求偶 交配
下载PDF
拟目乌贼繁殖行为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文菁 江星 +1 位作者 王雁 陈道海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27,共6页
拟目乌贼在繁殖期间的行为较为复杂,包括求偶、雄性争斗、交配、雄性陪护、产卵等行为。拟目乌贼在生殖策略上并非"一夫一妻"制,交配时,雄性用第1、2对腕固定雌性的头部,然后用茎化腕将精荚输送至雌性纳精囊内。雌性受精后不... 拟目乌贼在繁殖期间的行为较为复杂,包括求偶、雄性争斗、交配、雄性陪护、产卵等行为。拟目乌贼在生殖策略上并非"一夫一妻"制,交配时,雄性用第1、2对腕固定雌性的头部,然后用茎化腕将精荚输送至雌性纳精囊内。雌性受精后不久便产卵,拟目乌贼雌性轮流在产卵区产卵。卵白色,半透明,卵群葡萄状,分枝,刚产出的卵短径约1.2cm,长径约2.4cm,拟目乌贼平均产卵量为354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目乌贼 求偶 交配 产卵 行为
下载PDF
细纹豆芫菁和大斑芫菁的性行为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兆芬 刘广昌 +1 位作者 张皮凤 江海泉 《昆虫知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41-443,共3页
本文对细纹豆芫菁EpicautamannerheimiM kl和大斑芫菁MylabrisphalerataPallas的求偶和交配过程进行了描述。列举了芫菁亚科 5族 1 3属 3 4种芫菁的性行为 ,并讨论了雄成虫在形态构造上对求偶和交配行为的适应性行为。
关键词 细纹豆芫菁 大斑芫菁 求偶行为 交配行为 形态适应 性行为
下载PDF
甘肃鼢鼠的求偶和交配行为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金钢 何建平 王廷正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4-235,233,共3页
关键词 甘肃鼢鼠 求偶行为 交配行为
下载PDF
金斑蝶成虫行为学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唐宇翀 陈晓鸣 周成理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1-136,共6页
[目的]为摸清金斑蝶成虫的行为特征,[方法]在田间的网室内跟踪观察其飞行、取食、求偶、交配和产卵行为。[结果]表明:金斑蝶成虫羽化主要集中在8:00—10:00,成虫羽化当天基本处于停歇状态;羽化第2天起至交配前,雌雄成虫的日平均飞行次... [目的]为摸清金斑蝶成虫的行为特征,[方法]在田间的网室内跟踪观察其飞行、取食、求偶、交配和产卵行为。[结果]表明:金斑蝶成虫羽化主要集中在8:00—10:00,成虫羽化当天基本处于停歇状态;羽化第2天起至交配前,雌雄成虫的日平均飞行次数及日平均飞行时间均逐渐增加,雄成虫的日飞行高峰在13:00—15:00,雌成虫的日飞行高峰期在9:00—11:00和15:00—17:00,雌雄成虫的日平均飞行次数、平均飞行时间和日飞行规律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飞行次数与飞行时间均呈显著正相关(雌蝶:r=0.978,p<0.05;雄蝶:r=0.957,p<0.05)。金斑蝶雌雄成虫羽化次日开始取食,自羽化第2天起,雌雄成虫的日平均取食次数及日平均取食时间均逐渐增加,雄虫的日取食活动高峰期在9:00—11:00,雌虫日访花高峰期在11:00—13:00和15:00—17:00,雌雄成虫的日平均取食次数、平均取食时间和日取食规律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取食次数与取食时间均呈不显著正相关(雌蝶:r=0.949,p>0.05;雄蝶:r=0.853,p>0.05)。最早交配时间发生在羽化第4天,雌雄成虫均可多次交配,交配主要发生在14:00—16:00。产卵时间主要在11:00—13:00,雌成虫的产卵方式为散产,主要产卵于寄主植物叶片背面。[结论]金斑蝶成虫期可分为运动器官成熟阶段、补充营养和促进生殖器官发育阶段、求偶和交配阶段、产卵等4个阶段,各阶段内行为有交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行为 取食行为 求偶行为 交配行为 产卵行为
下载PDF
壬基酚暴露对斑马鱼求偶行为与繁殖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夏继刚 牛翠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5537-5543,共7页
壬基酚(NP)是普遍存在于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研究了不同浓度下(0,0.1,1,10,50,100μg/L)NP暴露对斑马鱼(Daniorerio)求偶行为与繁殖成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P暴露对斑马鱼求偶行为与繁殖成功率影响显著,100μg/LNP... 壬基酚(NP)是普遍存在于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研究了不同浓度下(0,0.1,1,10,50,100μg/L)NP暴露对斑马鱼(Daniorerio)求偶行为与繁殖成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P暴露对斑马鱼求偶行为与繁殖成功率影响显著,100μg/LNP暴露显著减少斑马鱼求偶时间、降低产卵量与受精率(P(0.05)。斑马鱼产卵量与求偶总时间、平均每次求偶时间、长于5s的求偶时间显著正相关(P(0.05),与求偶频率不相关(P=0.951)。NP暴露可能通过影响斑马鱼求偶时间,进而影响产卵量。斑马鱼求偶时间有望作为评估水体NP污染有效的生物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基酚 求偶行为 繁殖成功率 斑马鱼
下载PDF
浙东白鹅与四川白鹅求偶行为和交配行为的观察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苗苗 张惠子 +3 位作者 徐琪 陈国宏 秦豪荣 卞友庆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37,共6页
本研究旨在揭示不同鹅品种间求偶和交配行为的差异及其对受精率的影响,为科学选配、提高水禽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采用观察记录法,比较四川白鹅与浙东白鹅求偶行为和交配行为的差异,分析发现,鹅求偶方式可分为公鹅单方... 本研究旨在揭示不同鹅品种间求偶和交配行为的差异及其对受精率的影响,为科学选配、提高水禽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采用观察记录法,比较四川白鹅与浙东白鹅求偶行为和交配行为的差异,分析发现,鹅求偶方式可分为公鹅单方主动求偶、母鹅单方主动求偶和公母鹅互相求偶3种,其中公鹅单方主动求偶为主要方式,且纯繁组公鹅主动求偶的频次大于杂交组。浙东白鹅纯繁组互相求偶频次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该组存在明显的选择性交配。浙东白鹅母鹅主动求偶频次与追逐公鹅频次均大于四川白鹅母鹅,其中反交组(四川白鹅♂×浙东白鹅♀)母鹅单方主动求偶和追逐公鹅的频次显著大于四川白鹅母鹅(P<0.05)。对不同鹅品种杂交组合中求偶交配行为与受精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受精率与成功交配频次和母鹅配合交配频次显著正相关(P<0.05)。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鹅的求偶行为与交配行为存在差异,且种蛋受精率明显受交配次数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制定种鹅科学选配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东白鹅 四川白鹅 求偶行为 交配行为
下载PDF
长足大竹象交配行为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桦 杨伟 +4 位作者 杨春平 蔡艳 蒲远凤 付焱文 何芝然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0-67,共8页
【目的】探索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 Guerin-Meneville成虫的交配行为规律。【方法】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记录了完整的交配过程,比较了不同寄主及虫体大小间交配行为的差异。【结果】长足大竹象一次完整的... 【目的】探索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 Guerin-Meneville成虫的交配行为规律。【方法】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记录了完整的交配过程,比较了不同寄主及虫体大小间交配行为的差异。【结果】长足大竹象一次完整的交配包括示爱、抱对、插入输精和配后保护4个阶段,雌雄都有多次交配行为。室内试验证明,长足大足象完整交配时间为21.71±1.84 min,其中示爱时间为0.46±0.05 min,抱对时间为6.18±0.38 min,插入输精时间为8.36±0.62 min,配后保护时间为6.71±0.79 min。雄虫初次交配时,在示爱、抱对和插入输精时间上均显著长于有交配经历的雄虫(P<0.05)。长足大竹象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交配时间存在差异,在慈竹上的示爱时间(0.46±0.05 min)和插入输精时间(8.36±0.62 min)显著长于在唐竹、撑×绿杂交竹、孝顺竹和芦竹上的时间(P<0.05);在孝顺竹上的配后保护时间显著长于在其他植物上的时间(P<0.05)。长足大竹象成虫会选择最适体长的配偶进行交配,当雌虫体长≥3.3 cm和3.0~3.2 cm时,与不同体长的雄虫在示爱、抱对、插入输精和配后保护时间上都显著长于其他体长的雌虫(P<0.05)。林间长足大竹象的交配行为与室内观察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长足大竹象交配过程,也对研究该虫的繁殖行为学及行为控制技术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足大竹象 交配行为 示爱 抱对 输精 配后保护
下载PDF
广东罗坑自然保护区饲养鳄蜥的求偶和交配行为 被引量:7
19
作者 于仕 武正军 +3 位作者 王振兴 陈亮 黄乘明 于海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44,共7页
半自然条件下,通过直接观察及影像分析法对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的求偶和交配行为进行了研究。共记录了20种与鳄蜥求偶和交配有关的行为,其求偶和交配行为的一般模式为:(1)炫耀;(2)接近;(3)舔舐;(4)咬颈;(5)环抱;(6)交媾;(7)... 半自然条件下,通过直接观察及影像分析法对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的求偶和交配行为进行了研究。共记录了20种与鳄蜥求偶和交配有关的行为,其求偶和交配行为的一般模式为:(1)炫耀;(2)接近;(3)舔舐;(4)咬颈;(5)环抱;(6)交媾;(7)分离。该行为过程的持续时间分别为(157.29±33.81)s、(15.57±1.59)s、(10.86±3.05)s、(169.28±31.99)s、(66.14±16.08)s、(2 417.14±229.30)s和(26.86±9.15)s。鳄蜥的婚配制度可能是多雄多雌的婚配制,其求偶和交配模式与其近缘类群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偶和交配行为 行为谱 性比 鳄蜥
下载PDF
油松球果螟羽化节律和成虫生殖行为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辛海萍 张金桐 +2 位作者 宗世祥 张瑶琦 霍尚峰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12-17,共6页
为进一步研究油松球果螟性信息素及其防治,通过野外采集油松球果螟蛹,室内饲养和林间调查,对油松球果螟的羽化节律和成虫生殖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每株油松树平均有蛹2.51个,室内蛹的羽化率为47.52%。成虫羽化在7月8日达高峰期,6∶00... 为进一步研究油松球果螟性信息素及其防治,通过野外采集油松球果螟蛹,室内饲养和林间调查,对油松球果螟的羽化节律和成虫生殖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每株油松树平均有蛹2.51个,室内蛹的羽化率为47.52%。成虫羽化在7月8日达高峰期,6∶00~12∶00羽化头数占整日羽化量的48.01%;12∶00~18∶00羽化头数占整日羽化量的25.28%。室内雌雄蛾比率为1∶1.084,其中羽化早期,雄成虫羽化量比雌成虫的多12.95%。室内成虫白天静伏不动,夜间有两个活动高峰期,分别为20∶00~24∶00和4∶00~7∶00。在此期间,观察到雌成虫召唤状态。油松球果螟分多处产卵,雌蛾产卵平均46.5粒。卵期6~8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球果螟 室内饲养 羽化节律 求偶行为 产卵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