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财富创造主体的差异性与共同富裕的动力机制塑造
1
作者 张英魁 陈奕涛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3年第11期69-81,共13页
共同富裕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指向,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之一。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的进程中,多元社会财富创造主体的差异性与共同富裕主体的普遍性二者之间的矛盾,一直是价值抑或制度建构所着力的重点。社会财富创造主体的差异... 共同富裕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指向,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之一。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的进程中,多元社会财富创造主体的差异性与共同富裕主体的普遍性二者之间的矛盾,一直是价值抑或制度建构所着力的重点。社会财富创造主体的差异性,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个体能力充分尊重的表现和竞争得以有效实现的必要条件,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这种差异性与共同富裕主体的同一性之间的张力,决定了共同富裕的实现进路需沿着既能够保证社会财富创造的最大化,又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体制机制建构之路前行。为此,着力于社会创造财富主体与共同富裕主体之间行为动力的张力消除,并基于价值观念的重构与制度体系的设计重塑共同富裕的动力机制,才能使社会创造财富主体的创造动力与共享动力实现有效整合与有机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财富创造 主体差异 共同富裕 动力机制
下载PDF
共同富裕:新时代发展战略及实施途径 被引量:5
2
作者 易定红 赵心源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11,20,共12页
“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下,实现财富水平的极大丰富和财富的合理分配,最终让每个人都能公平的追求美好生活。当前,中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长足发展为推进“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但现阶段面临的经济发展... “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下,实现财富水平的极大丰富和财富的合理分配,最终让每个人都能公平的追求美好生活。当前,中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长足发展为推进“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但现阶段面临的经济发展难点和不平等问题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巨大阻力。这两方面因素决定了党在现阶段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共同富裕”发展战略上来。未来我们需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完善财富创造制度和调整财富分配制度,从而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财富创造制度 财富分配制度 社会公平
下载PDF
经济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及其实现途径——主流经济学的演化和反思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富强 《改革与战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14,共5页
从本体论的角度,经济学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提高国民和社会的福利,尤其是低收入阶层的福利或生活水平问题。相应地,实现这一目的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在既定的资源情况下如何最大化使用问题,即新古典经济学强调的稀缺性资源的配置问题;二是... 从本体论的角度,经济学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提高国民和社会的福利,尤其是低收入阶层的福利或生活水平问题。相应地,实现这一目的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在既定的资源情况下如何最大化使用问题,即新古典经济学强调的稀缺性资源的配置问题;二是在使用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如何增加财富或资源的问题,即古典经济学关心的国民财富如何增长的问题。显然,由于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需求是不同的,从而实现福利增进的途径是不同的,这导致了经济学主流取向的演变;另外,研究人类福利的经济学必然涉及到社会公平和使用效率之间关系的问题,因而现代主流经济学将其研究内容内缩于稀缺性资源配置这单一层面就显得非常片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 社会福利 资源配置 财富创造
下载PDF
从物质到社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三阶段演变及其内在逻辑 被引量:2
4
作者 朱富强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6年第1期79-102,共24页
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提高国民和社会的福利,这不仅包含物质福利,也包含社会福利;而且,不同历史时期的福利内涵是不同的,这导致了经济学的演变。事实上,尽管现代主流经济学将研究对象集中在稀缺性资源的配置上,但这却不是经济学过去也... 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提高国民和社会的福利,这不仅包含物质福利,也包含社会福利;而且,不同历史时期的福利内涵是不同的,这导致了经济学的演变。事实上,尽管现代主流经济学将研究对象集中在稀缺性资源的配置上,但这却不是经济学过去也不会是未来研究的主要领域。从经济学说的发展史来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发生了三次重大变更:一是整个古典主义时期,古典政治经济学集中于物质财富创造的探究;二是边际革命以后,新古典经济学集中于资源配置和货币交换的研究;三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学日益关注更为广泛的社会效用,从而导致现代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大大拓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富创造 资源配置 货币交换 社会效用
下载PDF
私有财产保护:从宪法原则到“物权”时代
5
作者 贾清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28-31,共4页
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首次提出保护公民私产原则。《物权法》作为保护私有财产的基本法律制度,其制定和实施不仅落实了宪法的私产保护原则,而且激发了全社会创造财富的活力。
关键词 物权法 保护私有财产 创造社会财富
下载PDF
论适合科学发展的收入分配 被引量:1
6
作者 裴小革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1-7,共7页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没有发展,也就谈不上科学发展,而发展的基础是财富创造。所以,适合科学发展的收入分配,首先必须有利于财富创造。人的素质和人力素质投资固然十分重要,但其创造财富、促进科学发展的作用最终必须表现在劳动...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没有发展,也就谈不上科学发展,而发展的基础是财富创造。所以,适合科学发展的收入分配,首先必须有利于财富创造。人的素质和人力素质投资固然十分重要,但其创造财富、促进科学发展的作用最终必须表现在劳动贡献上,用收入分配激励劳动者在劳动中实现人尽其才,科学发展才能落到实处。经济的科学发展必须借助越来越多的新工具,所以收入分配还要有利于物尽其用。社会和谐是经济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收入分配不能导致两极分化,而要促进人民的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分配 财富创造 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 社会和谐
下载PDF
经济伦理学如何能够加强社会凝聚力? 被引量:1
7
作者 乔治·恩德勒 陆晓禾(译) 杜晨(译) 《哲学分析》 CSSCI 2018年第6期93-107,192,193,共17页
当代的社会凝聚力正面临来自从地方到全球不同层次上的多种方式的挑战,尽管远非经济伦理学能解决,但作为一种三层次的研究方法,经济伦理学应该而且能够作出尽管有限但是重要的贡献。首先,将企业和经济的目的解释为财富创造,定义财富是... 当代的社会凝聚力正面临来自从地方到全球不同层次上的多种方式的挑战,尽管远非经济伦理学能解决,但作为一种三层次的研究方法,经济伦理学应该而且能够作出尽管有限但是重要的贡献。首先,将企业和经济的目的解释为财富创造,定义财富是私人财富与公共财富的结合,包括自然资本、经济资本、人力资本以及社会资本,并且特别强调,公共财富的创造意味着需要不同于市场的机制和不同于利己主义的动机。其次,需要讨论凝聚社会的不同方案:开明的利己主义、新博弈论方案和天主教社会教义倡导的共同善概念。最后,提出经济伦理学关于加强社会凝聚力的如下观点:(1)聚焦企业和经济创造自然资本、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目的;(2)倡导通过伦理审查的公共产品;(3)保障作为公共产品概念来理解的人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伦理 资本(自然的、经济的、人力的、社会的) 人权 市场机制的潜力和局限 利己与利他动机 公共产品 社会凝聚力 财富创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