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竞合形态下“掩隐罪”与“帮信罪”适用辨析
1
作者 许桂敏 罗铭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0-35,共6页
考察司法实践中的裁判逻辑,可发现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与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的传统犯罪之间界分、处断的司法适用现状较为混乱,这一现象在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产生竞合时体现尤甚。应当明确两罪名之间为想象竞合关系... 考察司法实践中的裁判逻辑,可发现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与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的传统犯罪之间界分、处断的司法适用现状较为混乱,这一现象在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产生竞合时体现尤甚。应当明确两罪名之间为想象竞合关系,而非法条竞合关系。当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出租、出售银行卡,实施转移资金等行为,主观上对于上游的犯罪活动以及转移支付的资金性质呈明知态度时,同时触犯两罪名,此时应当以“择一重”为原则论处,即根据具体案情选择适用宣告刑较重的罪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掩隐罪 帮信罪 想象竞合
下载PDF
论窝藏、包庇罪的行为对象——“犯罪的人”含义辨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朝晖 陆诗忠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8-50,共3页
1997年刑法第 3 10条窝藏、包庇罪的行为对象是“犯罪的人”。何为“犯罪的人”,我国刑法学界通说观点认为“犯罪的人”是指真正的犯罪人。本文认为通说观点值得商榷 ,通过借鉴国外相关问题立法状况与理论研究成果 ,结合我国立法规定与... 1997年刑法第 3 10条窝藏、包庇罪的行为对象是“犯罪的人”。何为“犯罪的人”,我国刑法学界通说观点认为“犯罪的人”是指真正的犯罪人。本文认为通说观点值得商榷 ,通过借鉴国外相关问题立法状况与理论研究成果 ,结合我国立法规定与司法实践需要 ,作者认为窝藏、包庇罪行为对象“犯罪的人”应包括真正的犯罪人和正在受侦查、追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不以经过有效判决确定有罪为必要 ,只要对他们进行窝藏、包庇的 ,即成立窝藏、包庇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 窝藏包庇罪 行为对象 刑法
下载PDF
顶罪替刑犯罪的刑法思考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晶 韩建成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1-116,共6页
当今代人顶罪替刑事件频现报端,而我国现行刑法却没有就顶替人犯罪作专门的规定,所以导致顶罪替刑在司法实践中的罪名归属存在争议。为了体现罪刑法定原则,应当将顶罪替刑行为设置为独立的罪名,与现行刑法中窝藏、包庇罪相区别。同时,... 当今代人顶罪替刑事件频现报端,而我国现行刑法却没有就顶替人犯罪作专门的规定,所以导致顶罪替刑在司法实践中的罪名归属存在争议。为了体现罪刑法定原则,应当将顶罪替刑行为设置为独立的罪名,与现行刑法中窝藏、包庇罪相区别。同时,还需要从犯罪构成要件中分析顶罪替刑罪的基本特征,解决司法实践中本罪的犯罪主体、共同犯罪等复杂问题,以期实现刑法规制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罪替刑 窝藏 包庇 期待可能性
下载PDF
理性建构中国刑法私法化之路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加林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44-55,共12页
过于注重惩罚的公法建构,虽使刑法满足了预防犯罪的需要,但却漠视了被害恢复的积极价值。随着恢复正义理论的异军突起、社会效果的日渐重视以及私法精神对正统刑法的反攻,刑法私法化模式逐步成型:因刑事和解与二元化犯罪模式能够实现恢... 过于注重惩罚的公法建构,虽使刑法满足了预防犯罪的需要,但却漠视了被害恢复的积极价值。随着恢复正义理论的异军突起、社会效果的日渐重视以及私法精神对正统刑法的反攻,刑法私法化模式逐步成型:因刑事和解与二元化犯罪模式能够实现恢复被害和预防犯罪之双重目的,已成为当代刑法私法化的基本类型。其中,固守国家对犯罪治理的垄断,明确基本类型及其适用对象,把刑法谦抑作为判断基准,就是理性建构中国刑法私法化的基本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私法化 刑事和解 二元化犯罪模式 被害恢复
下载PDF
从判例切入审视亲属窝藏罪的处罚边界——以中立的帮助行为论为视角 被引量:4
5
作者 杜文俊 陈洪兵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24-29,共6页
从立法论上讲,增设亲属实施窝藏行为的减免刑罚规定具有合理性。从解释论上讲,首先应将亲属之间的消极不作为情形,从窝藏罪的客观要件中排除。其次,应借鉴中立的帮助行为论中的"社会相当性说",将亲属之间的日常生活行为,如提... 从立法论上讲,增设亲属实施窝藏行为的减免刑罚规定具有合理性。从解释论上讲,首先应将亲属之间的消极不作为情形,从窝藏罪的客观要件中排除。其次,应借鉴中立的帮助行为论中的"社会相当性说",将亲属之间的日常生活行为,如提供短时间的食宿或者资助少量钱财等属于人之常情的行为,从窝藏罪的客观行为要件中排除。最后,对于亲属之间的所谓窝藏行为,只要没有超出社会相当性范围,就可以认为没有达到可罚的违法性的程度,从而不作为犯罪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窝藏罪 亲属 中立的帮助行为 社会相当性说 日常生活行为
下载PDF
妨害司法罪与共犯 被引量:1
6
作者 郑泽善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0-86,共7页
有关伪证罪的处罚规定,中外刑法理论界一般认为,由于被告人本人在现行刑事诉讼制度下不能成为证人,因此,不能成为该罪的犯罪主体。同样,有关窝藏、包庇罪的处罚规定,中外刑法理论界一般也认为,犯罪人本人不能成为该罚的犯罪主体。但是,... 有关伪证罪的处罚规定,中外刑法理论界一般认为,由于被告人本人在现行刑事诉讼制度下不能成为证人,因此,不能成为该罪的犯罪主体。同样,有关窝藏、包庇罪的处罚规定,中外刑法理论界一般也认为,犯罪人本人不能成为该罚的犯罪主体。但是,犯罪人本人教唆他人为自己作伪证或要求帮助窝藏、包庇时,作为教唆犯能否成为处罚的对象,在大陆法系的刑法理论界则有激烈的争论。另外,由于大陆法系部分国家的刑法有近亲属藏匿、包庇犯罪人不构成窝藏、包庇罪的特别规定,因此,这一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证 窝藏包庇 教唆犯 犯罪主体
下载PDF
论窝藏、包庇罪的对象 被引量:2
7
作者 骆群 时红 《行政与法》 2009年第9期90-92,共3页
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第310条的规定,窝藏、包庇罪的对象就是与其事前无通谋的"犯罪的人"。但对此处"犯罪的人"不能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的规定来理解。而要正确地理解"犯罪的人",主要是解决好... 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第310条的规定,窝藏、包庇罪的对象就是与其事前无通谋的"犯罪的人"。但对此处"犯罪的人"不能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的规定来理解。而要正确地理解"犯罪的人",主要是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对"犯罪的人"由谁来判断?二是对"犯罪的人"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客观上看我们赞成犯罪嫌疑浓厚的人才是"犯罪的人"的观点,只不过这里"客观上看"应理解为,行为人特别认为或社会普遍观念认为。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刑法理论,对一些特殊的窝藏、包庇行为进行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窝藏 包庇罪 对象 犯罪的人 客观上看
下载PDF
窝藏 转移 隐瞒毒品罪质疑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向华 欧阳梓华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23-25,共3页
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的犯罪对象毒品和毒赃是不同性质的两种物品,不宜规定在同一犯罪之中;窝藏、转移、隐瞒毒品罪的规定违背了赃物犯罪发生的时间和共同犯罪论,不宜规定为赃物犯罪。刑法关于窝藏、转移、隐满毒品犯罪的规定... 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的犯罪对象毒品和毒赃是不同性质的两种物品,不宜规定在同一犯罪之中;窝藏、转移、隐瞒毒品罪的规定违背了赃物犯罪发生的时间和共同犯罪论,不宜规定为赃物犯罪。刑法关于窝藏、转移、隐满毒品犯罪的规定刑设置也不甚合理,应取消刑法第3 49条关于窝藏、转移、隐瞒毒品罪的规定,只保留窝藏、转移、隐瞒毒赃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品罪 赃物犯罪 罪质 刑法 毒品犯罪 规定 共同犯罪 质疑 合理 性质
下载PDF
非法第四方支付行为之刑法教义学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汪维才 曹翊群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2-22,共11页
非法第四方支付不仅为网络犯罪聚合支付通道、接入支付接口,还帮助其转移资金。在“林某甲等8人非法经营案”中,法官认为非法第四方支付构成相关网络犯罪的从犯与非法经营罪的想象竞合。不过,该定罪结论值得商榷。其一,由于共同故意的... 非法第四方支付不仅为网络犯罪聚合支付通道、接入支付接口,还帮助其转移资金。在“林某甲等8人非法经营案”中,法官认为非法第四方支付构成相关网络犯罪的从犯与非法经营罪的想象竞合。不过,该定罪结论值得商榷。其一,由于共同故意的消解以及刑事政策相关规定的限制,非法第四方支付难以构成相关网络犯罪的从犯。其二,非法第四方支付参与相关网络犯罪并未侵犯市场秩序,也不构成非法经营罪。根据刑法教义学分析,聚合支付通道、接入支付接口这一前行为的本质是一种技术性帮助,应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而其后转移资金的目的在于避免资金被监管,应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在罪数关系上,两行为成立牵连关系,应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第四方支付 共同犯罪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牵连关系
下载PDF
论帮助刑事案件的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认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敏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99-102,共4页
在我国现行刑法中,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与包庇罪作为两个独立的罪名并没有得到严格区分,导致对于帮助刑事案件的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如何认定在理论界与司法实践中都出现了诸多困惑。而如果从“当事人”这个概念的习惯用法入手... 在我国现行刑法中,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与包庇罪作为两个独立的罪名并没有得到严格区分,导致对于帮助刑事案件的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如何认定在理论界与司法实践中都出现了诸多困惑。而如果从“当事人”这个概念的习惯用法入手,在帮助对象的范围及社会危害程度上进行化分,则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毁灭 伪造证据 包庇 当事人
下载PDF
罪与非罪:刑法第362条之再理解
11
作者 蒋涤非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46-48,共3页
应用体系解释的方法,对刑法第362条进行分析,认可发现该条所规定的"通风报信对象"不应包括"违法行为人",而只应是"犯罪的人"。这样的理解有助于刑法与行政处罚法相衔接。同时,由于时代的变化,刑法第362... 应用体系解释的方法,对刑法第362条进行分析,认可发现该条所规定的"通风报信对象"不应包括"违法行为人",而只应是"犯罪的人"。这样的理解有助于刑法与行政处罚法相衔接。同时,由于时代的变化,刑法第362条对特定行业的限定应该得到修改或者取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窝藏 包庇罪 违法行为人 犯罪分子 体系解释
下载PDF
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研究
12
作者 关纯兴 黄瑛琦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27-33,共7页
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已经成为毒品犯罪中一个重要的罪名。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研究从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的概念、构成,与违法行为的界限,与其他犯罪的界限,及其罪数问题展开全面论述。
关键词 窝藏 转移 隐瞒毒品 毒赃罪 研究
下载PDF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新析——以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为视角
13
作者 刘亮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38-42,共5页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主体是否包括本犯、主观方面明知的认定、上游犯罪的类型、行为方式的范围以及本罪的保护法益问题,无论在司法实践还是刑法理论上颇有争论,特别涉及与洗钱罪的犯罪对象和行为方式存在竞合时将如何...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主体是否包括本犯、主观方面明知的认定、上游犯罪的类型、行为方式的范围以及本罪的保护法益问题,无论在司法实践还是刑法理论上颇有争论,特别涉及与洗钱罪的犯罪对象和行为方式存在竞合时将如何区分。在对最近公布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洗钱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解读的基础上,适当结合德日赃物犯罪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对该罪具构成要素重新认识和探析,理论上结论的统一反过来将进一步明确并推动实践中的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掩饰 隐瞒犯罪所得 犯罪所得收益罪 犯罪所得 洗钱罪 上游犯罪
下载PDF
对刑法规范拒绝“亲属”概念的检讨与反思——以窝藏、包庇罪的实证分析为视角 被引量:7
14
作者 文武 陈洪兵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2-99,共8页
"亲亲相隐"是中华法系固有的制度,将来修订刑法时增设相关规定不是"入关"而是"复关"。在现行刑法规定的框架下,应从解释论上解决问题。在不存在法律规定的作为义务的前提下,亲属对犯罪嫌疑人的不作为不... "亲亲相隐"是中华法系固有的制度,将来修订刑法时增设相关规定不是"入关"而是"复关"。在现行刑法规定的框架下,应从解释论上解决问题。在不存在法律规定的作为义务的前提下,亲属对犯罪嫌疑人的不作为不能构成窝藏、包庇罪。帮助犯罪嫌疑人的日常生活行为,应视为不可罚的中立的帮助行为,不宜作为犯罪处理。根据因果共犯论中的修正惹起说、混合惹起说,处罚共犯的前提是正犯必须违法,本犯自己毁灭、伪造证据或逃匿、转移赃物不构成犯罪,亲属教唆本犯实施该行为的,也不应以犯罪论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 亲属 窝藏 包庇罪
下载PDF
认定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若干疑难问题探析
15
作者 曾文远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69-73,共5页
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是毒品犯罪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罪名,对规定该罪之法律规范的正确适用有助于有效打击包庇毒品犯罪分子以及与之紧密联系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犯罪活动,但人们在司法实践中对其存有的一些不明晰认识却又妨碍着其... 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是毒品犯罪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罪名,对规定该罪之法律规范的正确适用有助于有效打击包庇毒品犯罪分子以及与之紧密联系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犯罪活动,但人们在司法实践中对其存有的一些不明晰认识却又妨碍着其具体适用,故从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的基本构成要件出发来分析其在司法认定与量刑方面存在的若干疑难问题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 毒品犯罪 知情不举 共同犯罪
下载PDF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构成新析
16
作者 刘亮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3期94-97,共4页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妨碍正常司法活动秩序的犯罪,是故意犯罪。2009年11月11日起正式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洗钱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又对本罪作出了具体界定。本罪的主体不包括本犯,主观方...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妨碍正常司法活动秩序的犯罪,是故意犯罪。2009年11月11日起正式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洗钱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又对本罪作出了具体界定。本罪的主体不包括本犯,主观方面是明知的故意,犯罪对象是涉及财产性所得及利益犯罪的所得和收益,行为方式要求能起到掩饰、隐瞒的效果。《解释》的实施对本罪构成特征的重新认识和保护法益的探究,能达到澄清理论和推动实践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掩饰隐瞒 犯罪所得 犯罪所得收益 洗钱罪 明知 上游犯罪
下载PDF
试论窝藏、包庇罪的主体范围——以亲亲相隐的价值内涵为视角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香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59-62,120,共5页
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第310条的规定,窝藏、包庇罪的主体包括犯罪人的近亲属在内的所有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这使犯罪人的近亲属陷入情理与法理的两难境地,是强人所难的体现,不符合刑法人道性的要求,有悖于刑法谦抑性和期待可能性理论,同... 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第310条的规定,窝藏、包庇罪的主体包括犯罪人的近亲属在内的所有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这使犯罪人的近亲属陷入情理与法理的两难境地,是强人所难的体现,不符合刑法人道性的要求,有悖于刑法谦抑性和期待可能性理论,同时也背离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因此,有必要尊重我国古代"亲亲相隐"的现代价值内涵,在其价值指引下完善我国有关窝藏、包庇罪的主体立法规定,有限制地排除犯罪人的近亲属为窝藏、包庇罪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亲相隐 窝藏 包庇罪 主体范围 合理价值 重构
下载PDF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司法实践若干疑难问题探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炜 严妍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46-50,共5页
从构成要件该当性、保护法益侵害性、刑法介入正当性等方面进行层进式分析,应当认定居间介绍盗窃者与被害人买卖赃物的行为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上游犯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合并进行诉讼,能够在全面把握共生犯... 从构成要件该当性、保护法益侵害性、刑法介入正当性等方面进行层进式分析,应当认定居间介绍盗窃者与被害人买卖赃物的行为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上游犯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合并进行诉讼,能够在全面把握共生犯罪的同时查明派生犯罪的前提性事实,准确认定犯罪,防止出现撼动刑事诉讼法无罪推定原则的情况。将犯罪所得或者犯罪所得收益达到50万元以上理解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情节严重"的数额标准,具有解释论上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掩饰 隐瞒犯罪所得 犯罪所得收益罪 居间 上游犯罪 情节严重
下载PDF
连累犯问题之我见
19
作者 石晓惠 王寒娜 《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60-62,共3页
连累犯即犯罪的牵连行为。它不同于复杂的共同犯罪,也与简单犯罪有别,是一种有着特殊内涵的单独犯罪。现行刑法中连累犯的规定呈现增加的态势,实践中困扰司法人员的连累犯现象也在增加,这就要求刑法学者应对连累犯给予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 连累犯 牵连 原罪 窝藏 包庇
下载PDF
浅析我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犯罪的本质
20
作者 燕帅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76-79,共4页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以违法状态维持说为基础,本质在于妨害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本罪行为类型除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以外,还包括其他掩饰、隐瞒的行为;本罪的成立,不以犯罪数额为标准,而是以行为人之行为对司法机...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以违法状态维持说为基础,本质在于妨害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本罪行为类型除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以外,还包括其他掩饰、隐瞒的行为;本罪的成立,不以犯罪数额为标准,而是以行为人之行为对司法机关正常活动的危害程度为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掩饰 隐瞒犯罪所得 犯罪所得收益罪 本质 行为类型 犯罪数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