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RITIC-VIKOR的空域辐射源威胁目标评估
1
作者 刘涛 刘宇畅 +2 位作者 胡文权 卿朝进 李晓龙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 2024年第6期6-14,共9页
为占据空域主动权和加快战前决策,建立对空域辐射源的威胁评估刻不容缓。为此,提出基于CRITIC-VIKOR的空域辐射源威胁评估方法。首先,地面的侦察组网侦察空域辐射源威胁目标属性集,利用隶属度函数、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 为占据空域主动权和加快战前决策,建立对空域辐射源的威胁评估刻不容缓。为此,提出基于CRITIC-VIKOR的空域辐射源威胁评估方法。首先,地面的侦察组网侦察空域辐射源威胁目标属性集,利用隶属度函数、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分别得到辐射源威胁目标的客观动态的定量威胁属性和主观定性分析的固有威胁属性。然后,利用指标相关性的权重确定(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CRITIC)方法分配动态定量分析指标的属性权重,通过加权对主观固有威胁权重与客观态势属性权重进行主客观融合,同时根据决策者的主观偏好调整主客观属性的权重因子。最后,基于多准则妥协决策(VlseKriterijumska Optimizacija I Kompromisno Resenje,VIKOR)方法进行威胁等级排序。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算法的合理性,所提方法能够弥补主观或客观方法单独分析的不足,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战场决策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域辐射源 威胁评估 AHP critic 主客观融合 VIKOR
下载PDF
基于结构CRITIC法的学术期刊评价指标的赋权方法及比较 被引量:9
2
作者 吴林娟 赵国俊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2,共7页
在复杂、多元的期刊评价过程中经常涉及各评价指标的赋权问题。不同的评价指标赋权方案直接影响期刊评价的结果,因此如何确定指标权重是一个重要问题。文章基于CRITIC法的赋权原理,结合层次分析法,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主客观赋权法相结合... 在复杂、多元的期刊评价过程中经常涉及各评价指标的赋权问题。不同的评价指标赋权方案直接影响期刊评价的结果,因此如何确定指标权重是一个重要问题。文章基于CRITIC法的赋权原理,结合层次分析法,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主客观赋权法相结合的权重确定方法,即结构CRITIC法。采用2022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中17种数学学术期刊的数据,使用包括原始的CRITIC法在内的其他三种赋权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赋权结果的差异性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公认性;赋权方法的选择应当考虑其适用性;结构CRITIC法是在期刊评价中更能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反映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结构CRITIC法为学术期刊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赋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评价 结构critic 主客观赋权法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AHP-CRITIC-MARCOS配电网设备风险评估方法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敏 邹婕 +1 位作者 王惠琳 左方林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4-172,共9页
实现配电网设备风险的准确评估对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有着重要意义。针对在不同权重下同时考虑多种风险因素的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AHP-CRITIC-MARCOS配电网设备风险评估方法。首先,针对配电网设备风险问题选取合适的评估指标... 实现配电网设备风险的准确评估对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有着重要意义。针对在不同权重下同时考虑多种风险因素的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AHP-CRITIC-MARCOS配电网设备风险评估方法。首先,针对配电网设备风险问题选取合适的评估指标。其次,用改进的AHP方法结合CRITIC方法计算各指标的主客观综合权重。最后,利用多准则决策中的MARCOS方法计算待评估配电网设备的效用函数,并根据其对各设备的风险程度进行排序。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可以用于设备升级改造的精准选择以及提升配电网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观权重 多准则决策 改进AHP-critic方法 MARCOS方法 配电网设备风险评估
下载PDF
批判信息学:守护信息活动中的主体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桂华 《中国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52,共14页
批判信息学聚焦于信息技术应用对信息活动中主体性的冲击,探寻从制度和技术角度守护主体性的路径,是对信息环境复杂化趋势的一种学术响应。本文对批判信息学进行溯源,梳理其逻辑合理性和研究特征,认为批判信息学作为一种新的信息学认识... 批判信息学聚焦于信息技术应用对信息活动中主体性的冲击,探寻从制度和技术角度守护主体性的路径,是对信息环境复杂化趋势的一种学术响应。本文对批判信息学进行溯源,梳理其逻辑合理性和研究特征,认为批判信息学作为一种新的信息学认识论,聚焦于信息活动中用户的主体地位缺失问题,从负面作用角度对信息管理活动展开辩证性思考。同时,批判信息学已经成长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它以守护信息活动中的主体性为价值取向,主要有三种研究目标,从技术批判和规范批判两个角度展开,已覆盖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的问题。我国信息学领域有必要将批判信息学作为重要研究方向加以建设,实现从“利用信息技术”向“构建信息秩序”延伸,从服务于被动的用户向提升用户的自主性转向,面向广阔的问题空间展开通观性思考。参考文献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信息学 主体性 信息活动 批判理论
下载PDF
新时期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变革问题研究
5
作者 颜敏 陈海艳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36,共7页
在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的发展进程中,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方法论变革是一种重要的批评现象。1985年被称为“方法论年”,其形成是由多种力量推动的。其时,文学批评生态被改造,文学批评话语及话语体系有了新的建构。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变革在... 在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的发展进程中,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方法论变革是一种重要的批评现象。1985年被称为“方法论年”,其形成是由多种力量推动的。其时,文学批评生态被改造,文学批评话语及话语体系有了新的建构。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变革在根本意义上是新时期之初文学观念、文学批评理念变化的基本体现,它实现了批评方法从一元到多元的深刻变革,彰显出一种时代性的、难能可贵的理论品格,其与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协和一致,表现出鲜明的启蒙、主体性等现代性价值诉求。这一变革有力地冲击了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传统模式,开启了新时期文学批评创新发展的新篇章,并为当下文学批评理论探索包括文学批评主体性建设、批评话语与话语体系的建构及文学批评学科意识的持续增强等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变革 新时期文学批评 创新发展 批评主体性 批评话语与话语体系
下载PDF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嬗变及其核心问题意识 被引量:1
6
作者 夏莹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5,159,共15页
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百年发展的时间逻辑为主线,在阐发其代表人物及其历史事件所构筑的思想嬗变的过程中,提炼出主导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核心问题:即指向革命主体(性)的建构以及其革命的可能性条件的前提性批判。其中,着重探讨了早期批判... 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百年发展的时间逻辑为主线,在阐发其代表人物及其历史事件所构筑的思想嬗变的过程中,提炼出主导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核心问题:即指向革命主体(性)的建构以及其革命的可能性条件的前提性批判。其中,着重探讨了早期批判理论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迁,特别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诞生所带来的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路径的扬弃。彰显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面向资本主义批判过程中的理论得失,其中将对经济结构的批判转向了对政治和文化的批判是其理论在当代失去批判的根本原因。基于此,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为界,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们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批判路径:其一,建立在“需要体系”基础上以劳动和资本的对抗为核心展开的批判;其二则是资本逻辑成为显性逻辑后由“欲望体系”所构筑的主体生成性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资本主义发展新形态的同步演进,不仅体现出批判理论面对资本逻辑试图保持的自觉意识的抗争,也为今天马克思主义理论面向资本逻辑所展开的批判带来了更多借鉴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批判理论 政治经济学批判 主体性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随笔体批评的革新
7
作者 刘巍 韩雨帆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105-112,共8页
21世纪以来,随笔体批评出现了诸多变体,以网络短评、报纸期刊专栏随笔批评以及文本与超文本融合的播客类批评为典型代表。在文体结构上,随笔体批评以更加张扬的主体性、更灵活的文体形式与时代新变接轨,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和阐释潜力。... 21世纪以来,随笔体批评出现了诸多变体,以网络短评、报纸期刊专栏随笔批评以及文本与超文本融合的播客类批评为典型代表。在文体结构上,随笔体批评以更加张扬的主体性、更灵活的文体形式与时代新变接轨,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和阐释潜力。随笔体批评主体从“我”本位出发,实现了向内与向外的双向延伸,在“我”本位与读者立场之间形成了一种紧张的对位关系。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本土的随笔体批评经历了对旧有文体的创造性转化,在文体价值、文学批评价值、社会价值三个维度上,以其包容性的特质有效衔接了公域与私域,奠定了自身的独特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笔体批评 主体意识 读者立场 本土化
下载PDF
清代小说批评家的“主体意识”研究
8
作者 赵娜娜 黄海云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3-81,91,共10页
主体意识是理解主体作用的一个关键介质。以清代小说批评家们的“主体意识”为考察对象,探寻其在小说评点文本中的投射,发现清代小说评点家们在小说审美、小说形式、小说理论方面表现出我自为美、我有我形、我画我像的独立精神和创造精... 主体意识是理解主体作用的一个关键介质。以清代小说批评家们的“主体意识”为考察对象,探寻其在小说评点文本中的投射,发现清代小说评点家们在小说审美、小说形式、小说理论方面表现出我自为美、我有我形、我画我像的独立精神和创造精神。这种主体精神使他们在小说评点中既坚持自觉继承,又主动另辟蹊径,完成了对传统小说评点方式的超越,对于新时期文艺批评主体话语的建构意义非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小说批评家 “主体意识” 我自为美 我有我形 我画我像
下载PDF
技术、主体性与存在之思——从技术批判看海德格尔对主体性哲学的克服和超越
9
作者 赵瑜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87,共8页
技术批判是晚期海德格尔思考的核心主题之一。海德格尔早期的技术批判是不成熟、不完善的。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随着对主体性哲学的克服和超越,他的技术批判也逐渐走向专题化并与存在之思结合起来。与前中后期对主体性问题的态度相一致... 技术批判是晚期海德格尔思考的核心主题之一。海德格尔早期的技术批判是不成熟、不完善的。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随着对主体性哲学的克服和超越,他的技术批判也逐渐走向专题化并与存在之思结合起来。与前中后期对主体性问题的态度相一致,海德格尔的技术批判也分为三个层次。在有着浓厚的主体性哲学色彩的《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暗示技术阻碍了此在实践性的在世方式;在开始反思并克服主体性问题之时,技术破坏了大地之隐匿;在完成了对主体性哲学的超越和扬弃后,技术批判走向了既控制了世界也控制了人的双重维度。但海德格尔并非主张单纯的拒斥技术和现代化,而是认为只有在艺术和诗中,才能重新回归整全的存在之思,重回精神之高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技术批判 主体性哲学 存在之思
下载PDF
从“批判的工学主义”看日本公共空间营造的社会性转向
10
作者 弋念祖 许懋彦 《世界建筑》 2024年第7期34-41,共8页
日本新生代建筑师藤村龙至的“批判的工学主义”理论,是3·11大地震以后,观察日本城市公共空间营造回应新命题、描绘新内涵、揭示新转向的重要切入点之一。基于对该理论框架的综合分析,以及3个典型案例的深入研究,本文从公共空间营... 日本新生代建筑师藤村龙至的“批判的工学主义”理论,是3·11大地震以后,观察日本城市公共空间营造回应新命题、描绘新内涵、揭示新转向的重要切入点之一。基于对该理论框架的综合分析,以及3个典型案例的深入研究,本文从公共空间营造的新设计主体、设计程序、设计组织3个重要层面,总结了日本公共空间营造的新生态。基于“批判的工学主义”的新生态,形成了与“共治”体系的目标与方法的价值对应,成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公共空间营造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批判的工学主义 设计主体 设计程序 设计组织
下载PDF
从被动到主动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哲学诠解
11
作者 袁佩媛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133,共11页
在文化哲学的理论范式中,人的文化创造与文化对人的潜在塑造呈现出双向互动态势。而具有生成性、自主性、超越性的人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哲学关联研究的榫卯之和。新时代新征程,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下,... 在文化哲学的理论范式中,人的文化创造与文化对人的潜在塑造呈现出双向互动态势。而具有生成性、自主性、超越性的人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哲学关联研究的榫卯之和。新时代新征程,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下,基于文化哲学自身的时代使命与特定的研究价值,从“自我与他者”的借鉴融通中探讨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巩固文化主体性,从“反思与重建”的现实审视中探问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彰显文化批判向度,从“守正与创新”的实践发展中探赜中国式现代化如何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旨在探寻人民的精神世界何以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哲学 文化主体性 文化批判 新的文化生命体
下载PDF
时代机遇、主体立场与全球对话——关于构建中国自主设计评论话语体系的思考
12
作者 祝帅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11期52-61,I0002,共11页
当前,在交叉学科设计学的建设中,来自艺术学背景的学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艺术学作为交叉学科的一支,应该与工学协同合作,各自发挥重要的力量。对于艺术学取向的设计学研究而言,其自身文科的属性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 当前,在交叉学科设计学的建设中,来自艺术学背景的学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艺术学作为交叉学科的一支,应该与工学协同合作,各自发挥重要的力量。对于艺术学取向的设计学研究而言,其自身文科的属性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亟需建立由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成的自主知识体系。在中国设计学自主知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设计评论是一个重要的抓手。本文以设计评论为中心,提出中国自主设计评论话语体系的构建将为现阶段中国特色设计学“三大体系”建设提供有益的案例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 主体性 中国特色 设计评论 话语体系
下载PDF
本科生学情调查中的能力自评与客观测评一致吗?——基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实证研究
13
作者 冯沁雪 马莉萍 王牛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54,共11页
基于追踪调查数据,分析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主观自评与客观测评的一致性,考察具有何类特征的学生倾向于高估或低估自身能力,并探究基线主客观评价对追踪主观自评的影响。研究发现:有较大比例的学生会高估或低估自身的能力水平,其中男... 基于追踪调查数据,分析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主观自评与客观测评的一致性,考察具有何类特征的学生倾向于高估或低估自身能力,并探究基线主客观评价对追踪主观自评的影响。研究发现:有较大比例的学生会高估或低估自身的能力水平,其中男性、高年级、家庭背景较好、来自重点高中、参加过相关课程的学生更可能高估自身能力;基线测评中低估自身能力的学生,在追踪调查时更可能提升主观自评;追踪调查时的主观自评信度较高,相比基线测评效度有所改善。研究发现为如何提升学情调查中能力自评的可靠性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自评 客观测评 学情调查 批判性思维能力 能力评价
下载PDF
论马克思对主体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批判
14
作者 武姗姗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3期55-64,共10页
主体形而上学作为以认知主体为核心的哲学形态,直接导致了主客二分的问题。对此,现当代哲学家试图通过修正理性来弥合这种分裂,或是通过寻求“理性的他者”和“工具理性批判”等方式来解构认知主体。然而,由于这些方式仅仅局限于主客二... 主体形而上学作为以认知主体为核心的哲学形态,直接导致了主客二分的问题。对此,现当代哲学家试图通过修正理性来弥合这种分裂,或是通过寻求“理性的他者”和“工具理性批判”等方式来解构认知主体。然而,由于这些方式仅仅局限于主客二分的意识哲学范式内来对其进行理论哲学的批判,始终无法穷竭认知主体的症候。马克思超越了主客二分的意识哲学范式,建构了交互主体化的实践哲学范式,为解决认知主体的主客二分图式开辟了独特路径。在社会历史视域内,主体与世界的关系不再是实体化的认知主体与实体化的物自体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而是转换成社会关系的实践关系主体与为我关系中的历史化自然之间本源性的共在关系。随着批判范式的转换,主体性问题的问题域、限度和内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得批判更具彻底性、辩证性和当代价值性,这构成了马克思主体形而上学批判思想的独特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形而上学 理论哲学批判 社会历史批判 马克思
下载PDF
刑法解释论纲 被引量:17
15
作者 舒洪水 贾宇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2-31,共10页
我国的刑法解释理论应在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的限度内,立足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司法实践,规范司法解释并发挥其优势。刑法的解释应不限于探寻立法原意,应在阐发立法意蕴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弥补刑法文本滞后性的缺陷。我国的刑法解释应顺应... 我国的刑法解释理论应在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的限度内,立足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司法实践,规范司法解释并发挥其优势。刑法的解释应不限于探寻立法原意,应在阐发立法意蕴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弥补刑法文本滞后性的缺陷。我国的刑法解释应顺应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结合"主观解释论"和"客观解释论",不断反映变化中的国民之意志,进而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治国理念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解释 批判 主观解释论 客观解释论
下载PDF
批判性思维培养与护理素质教育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保红 李力 +1 位作者 李树贞 姜安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 1999年第1期58-59,共2页
21世纪,护理教育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为迎接挑战,护理教育必须深化教学改革,树立主体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通过对批判性思维的概念、本质、要素组成及它所要求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论述,阐明了培养批判性思维是从根... 21世纪,护理教育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为迎接挑战,护理教育必须深化教学改革,树立主体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通过对批判性思维的概念、本质、要素组成及它所要求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论述,阐明了培养批判性思维是从根本上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 培养 主体教育观 施素质教育 有效方式 教学条件 学生主体性 护理素质 护理教育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有效教学”的社会学追问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彦明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21,共6页
有效教学是工业社会追求效率、效果和效益的价值观念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是迎合时代需要的教学理念,也是工业社会对于学校和教学的现实要求。在批判有效性的标准局限于成绩与知识的占有程度的基础上,揭示出有效教学主体的混乱,提出有效... 有效教学是工业社会追求效率、效果和效益的价值观念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是迎合时代需要的教学理念,也是工业社会对于学校和教学的现实要求。在批判有效性的标准局限于成绩与知识的占有程度的基础上,揭示出有效教学主体的混乱,提出有效性的评判标准应该是人的发展,有效教学的主体是社会而不是个体。进而提出了有效教学发展的正确之路,即教学体现教学本质的合作性、教学教育性、教学自然性、教学正当性和发展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教学 标准 主体
下载PDF
中国重症医学发展之路--专科重症与综合重症及多学科的借鉴、融合、共同提高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海涛 曹芳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42-445,共4页
综合重症与专科重症有着各自独立的发展路线,在急危重症的救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合重症的优势在于对各种重症横向、广泛的研究,强调在整体治疗理念的指导下,平衡各个功能不全脏器之间的关系。专科重症的优势在于对某个专科或者专病... 综合重症与专科重症有着各自独立的发展路线,在急危重症的救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合重症的优势在于对各种重症横向、广泛的研究,强调在整体治疗理念的指导下,平衡各个功能不全脏器之间的关系。专科重症的优势在于对某个专科或者专病进行纵向、深入的研究,强调在专科理论的指导下,专业化地解决某个重症的主要矛盾。当前,重症医学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避免惯性思维。综合重症需要向专科重症学习,不断加深对各专业领域的探索,以便在处理专科重症时更加得心应手。专科重症也需要向综合重症学习,不断强化整体救治观念,以便优化利用各种救治资源,提高专科重症的救治效果。综合重症和专科重症的互相借鉴、融合和共同提高,将最终使双方获益,使专科重症医学的治疗宽度更广,综合重症医学的治疗深度更深。各自独立的专科重症、专病重症之间也需要互相联合,共同为重症医学学科体系填补新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学科研究 规划制定
下载PDF
论人才培养中的主体批判性思维原则 被引量:3
19
作者 柏永全 娄成武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7-81,共5页
在当代科学技术日益突飞猛进的今天,培养人才的强烈的主体批判精神和创造能力是现代知识经济和教育规律发展的客观要求。创造教育的实现要依赖于教育体制的创新。只有培养塑造起人才的主体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才能使人才的创新精神和... 在当代科学技术日益突飞猛进的今天,培养人才的强烈的主体批判精神和创造能力是现代知识经济和教育规律发展的客观要求。创造教育的实现要依赖于教育体制的创新。只有培养塑造起人才的主体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才能使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为我国创新体系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批判性 创新教育 主体能动性
下载PDF
人工智能环境中的人本主义批评传统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震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3年第8期4-13,I0001,共11页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已经开始影响社会各个领域,也开始冲击文艺批评,机器人写作、特别是ChatGPT的面世,似乎已冲击到人作为文艺批评主体的地位,以及本文所倡导的中国人本主义文艺批评传统的复归问题。对此,本文认为,机器人作为一种智能...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已经开始影响社会各个领域,也开始冲击文艺批评,机器人写作、特别是ChatGPT的面世,似乎已冲击到人作为文艺批评主体的地位,以及本文所倡导的中国人本主义文艺批评传统的复归问题。对此,本文认为,机器人作为一种智能媒介的身份,只能是人的中枢神经的延伸,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非生命体的虚拟仿真产品,最终无法取代具有生命体的“合法”智能的批评主体——人;算法算不出审美体验来,机器人写作也写不出学术思想来。因而人工智能环境中的文艺批评,应该更加坚守人本主义立场,坚持“品”——磨砺感官,保持直觉和感知的敏锐度;坚持“悟”——淬炼心智,保持体验和顿悟的深刻度;坚持“思”——锐利思想,保持评价和判断的精准度。在文艺批评话语体系重建的问题上,人工智能引发的话语变革,与本文倡导的人本主义批评的话语方式,倒是有着某种共同的倾向,即趋向于基于感官直觉和画面叙事的口语,如此,便可以共同推动文艺批评回到说“人话”的传统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本主义批评 批评主体性 批评话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