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essing performance of cross-administrative environment governance based on PSR model: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1
作者 SI Lin-bo LI Xue-ting 《Ecological Economy》 2019年第4期242-256,共15页
As an effective environment governance tool,environment governan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and method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environment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ability.The env... As an effective environment governance tool,environment governan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and method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environment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ability.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has typical cross-administrative characteristic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aj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s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governance PSR model,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that applies to the environment governance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s established.Meanwhile,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is applied to conduct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panel data for the 13 major cities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from 2014 to 2016.The results show that most of the cities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reduction of emission and pollutants,continuously alleviating the stress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However,the overall improvement of the environment governance performance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has presented a polarization imbalance.There is a clear tendency for subjective bias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vironment governance and a lack of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governance.According to the environment governan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sul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the cross-administrative regional environment governance should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governan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as soon as possible,strengthen the consistency of the environment governance objectives,and implement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governance for the regional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ss-administrative GOVERNANC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environment GOVERNAN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PSR model
下载PDF
重磁电震联合反演在合肥盆地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贾红义 陈建平 +2 位作者 谭明友 阎汉杰 李学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80-686,共7页
在合肥盆地开展了高精度重力、航磁、电法、地震(简称重磁电震)、化探等多种方法勘探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重磁电资料的目标处理,建立起全区地球物理场;应用重磁电震资料联合反演,获得的主要成果有:①完成了印支面及结晶基底构造图;②发... 在合肥盆地开展了高精度重力、航磁、电法、地震(简称重磁电震)、化探等多种方法勘探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重磁电资料的目标处理,建立起全区地球物理场;应用重磁电震资料联合反演,获得的主要成果有:①完成了印支面及结晶基底构造图;②发现了“影子盆地”;③本区自南而北划分为四个构造带,即前陆冲断带、前渊沉降带、前隆断褶带、隆后斜坡带;④指明前陆冲断带和前隆断褶带是合肥盆地油气勘探突破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油气生成 油气运移 重磁电震联合反演 合肥盆地
下载PDF
合肥盆地构造演化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许长海 周祖翼 +2 位作者 P.Van Den Haute J.L.Mansy 杨风丽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3,共9页
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分析表明,合肥盆地北部K2^1砂岩的AFT年龄为(128.2±95)Ma,围限径迹长度为(11.9±0.4)μm。其模拟热史包括4个阶段:在距今175~150Ma,冷却速率为8.92℃/Ma;在距今150~85Ma为0.99℃/Ma;... 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分析表明,合肥盆地北部K2^1砂岩的AFT年龄为(128.2±95)Ma,围限径迹长度为(11.9±0.4)μm。其模拟热史包括4个阶段:在距今175~150Ma,冷却速率为8.92℃/Ma;在距今150~85Ma为0.99℃/Ma;在距今85~24Ma为-0.49℃/Ma;在距今24Ma以来为1.96℃/Ma,它们依次对应于物源区快速抬升剥露、缓慢抬升剥露以及盆地先沉降后抬升4个阶段。盆地南缘黑石渡组(K1h)的AFT年龄为(86.3±43)Ma,平均围限径迹长度为(13.6±0.2)μm。模拟热史表明,在距今135~122Ma时冷却速率为-13.60℃/Ma;在距今122~98Ma时为1.92℃/Ma;在距今98~90Ma时为6.63℃/Ma;在距今90~26Ma时为0.88℃/Ma;在距今26Ma以来为0.69℃/Ma,它们依次与沉积埋藏加热、缓慢抬升剥露、快速抬升剥露以及两次缓慢剥露5个阶段相对应。合肥盆地的演化先后受到大别造山带与郯庐断裂带构造活动的控制:即盆地挤压阶段(早侏罗世至距今150Ma)受控于大别山晚造山期挤压环境,盆地伸展断陷阶段(距今150~138Ma)受控于大别山造山根拆沉作用,盆地滑覆冲断一走滑阶段(距今138-90Ma)受控于造山带热窿伸展与郯庐断裂走滑联合作用,盆地走滑拉张阶段(距今90~25Ma)受控于郯庐断裂带走滑拉张作用,盆地挤压抬升阶段(距今25Ma以来)受控于郯庐断裂带挤压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裂变径迹 热史模拟 构造演化 区域控制 合肥盆地
下载PDF
2012~2013年国家甘薯品种北方特用型区试合肥试点报告 被引量:9
4
作者 夏家平 韩杨 刘小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82-786,共5页
【目的】筛选适合安徽地区种植的紫甘薯新品种,为当地紫甘薯品种选育和甘薯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方法】2012~2013年在国家甘薯品种北方特用型区试合肥试点对5个特用型甘薯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宁紫薯1号为对照),测定特用型... 【目的】筛选适合安徽地区种植的紫甘薯新品种,为当地紫甘薯品种选育和甘薯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方法】2012~2013年在国家甘薯品种北方特用型区试合肥试点对5个特用型甘薯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宁紫薯1号为对照),测定特用型甘薯的鲜产、干产、食味和花青素含量等。【结果】5个紫甘薯新品种中,商077-1和济黑薯1号鲜薯产量超过对照,其中商077-1鲜产最高,为24481.5 kg/ha,比对照增产24.27%,增产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济黑薯1号和商077-1的薯干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23.92%和22.53%,增产均达显著水平,其余品种薯干产量均低于对照,其中泰中11减产显著。济黑薯1号干物率最高,为36.80%,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商077-1和对照品种熟食味最好,均为70.0分,其余品种熟食味较差。5个参试品种的花青素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济黑薯1号的花青素含量最高,达88.55 mg/100 g。【结论】鲜食型紫甘薯品种商077-1和烟薯0747及高花青素型品种济黑薯1号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安徽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甘薯 国家区试 产量 食味 花青素 合肥试点
下载PDF
合肥盆地区域地球化学场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宋广达 程军 +2 位作者 赵克斌 李学田 孙长青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67-272,共6页
合肥盆地地球化学空间场属低背景、低湿度和非均匀场范畴。烃类指标浓度在盆地周边高、中间低。化探异常总体上表现为东强西弱、南北分带,异常上方三维荧光图谱以B型为主、P型次之,与轻质油、煤成烃特征相对应。从地球化学角度建议合肥... 合肥盆地地球化学空间场属低背景、低湿度和非均匀场范畴。烃类指标浓度在盆地周边高、中间低。化探异常总体上表现为东强西弱、南北分带,异常上方三维荧光图谱以B型为主、P型次之,与轻质油、煤成烃特征相对应。从地球化学角度建议合肥盆地下一步勘探工作应继续采用综合勘探手段,重点解剖吴山庙—双墩集、桃溪—三河、曹庵—朱巷—白龙镇等不同类型的化探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盆地 区域地球化学场 特征 地球化学勘探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合芜蚌跨行政区域产业集群创新现状调查及对策 被引量:3
6
作者 赵惠芳 刘瑞 闫安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6-11,共6页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迅速推进、多个区域共同发展的经济背景下,依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理论和数理统计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人才创新和政策创新等方面,调查、分析了合芜蚌跨行政区域产业集群创新的现状,提出...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迅速推进、多个区域共同发展的经济背景下,依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理论和数理统计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人才创新和政策创新等方面,调查、分析了合芜蚌跨行政区域产业集群创新的现状,提出合芜蚌跨行政区域产业集群创新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合芜蚌跨行政区域 技术创新
下载PDF
合肥经济圈发展中的区域整合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泽强 王迺宏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64-69,共6页
经济圈内的各市的资源、产业、技术、人才等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各不尽相同,把各自优势结合起来,通过整合发展,则可以提高经济圈的整体优势和经济运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实现整个经济圈经济发展的整体推进。在合肥经济圈的发展中,通过整... 经济圈内的各市的资源、产业、技术、人才等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各不尽相同,把各自优势结合起来,通过整合发展,则可以提高经济圈的整体优势和经济运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实现整个经济圈经济发展的整体推进。在合肥经济圈的发展中,通过整合经济圈内的发展资源,加强区域合作,则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实现经济圈内各城市间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经济圈 区域整合 区域合作
下载PDF
江苏沿江地区的空间结构与区域发展 被引量:21
8
作者 陆玉麒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84-290,共7页
江苏沿江地区的空间结构是距上海市距离和到最近长江港口距离2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据此可由江苏沿江地区人均GDP的分布状态而反推出上海市市区的人均GDP值。近10多年来该地区的长江南侧形成了一条新的发展轴线,表明苏南的... 江苏沿江地区的空间结构是距上海市距离和到最近长江港口距离2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据此可由江苏沿江地区人均GDP的分布状态而反推出上海市市区的人均GDP值。近10多年来该地区的长江南侧形成了一条新的发展轴线,表明苏南的区域空间结构已基本成型。就港口与区域的关系而言,该地区的长江南北两侧,均遵循港口与区域互动的协调发展模式。这一发展规律的揭示,对轴线尚未成型的江北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宁合芜与江张靖两个成长三角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 区域发展 环沪经济带 江苏沿江地区
下载PDF
“中四角”经济区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勇 李仙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65,共10页
本文应用我国"新三大地带"宏观区域经济区划体系,提出并论证了"中四角"地区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的重要观点。文章认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键在"大中部"地区,而"大中部"地区的关... 本文应用我国"新三大地带"宏观区域经济区划体系,提出并论证了"中四角"地区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的重要观点。文章认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键在"大中部"地区,而"大中部"地区的关键又是"中四角"地区。"大中部"是我国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地带,呈"V"塌陷格局,只有"大中部"兴,全国才能兴;"中四角"经济区在"大中部"区位条件最好、发展增长潜力最大,只有"中四角"兴,"大中部"才能兴,全国才能兴。文章最后还提出了未来我国"中四角"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构想:建设成为长江流域的龙身,全国第四增长极;成为未来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成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核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四角”经济区 区域协调发展 重中之重
下载PDF
区域旅游中心城市建设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年四锋 李东和 《科技和产业》 2010年第12期21-25,共5页
20世纪末以来,我国区域旅游发展迅速。区域旅游的发展,需要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综合的旅游中心城市作为支撑。通过对旅游中心城市研究进展的综述以及区域旅游中心城市概念的界定,以合肥市为例对合肥市建设全省旅游中心城市进行了SWOT分... 20世纪末以来,我国区域旅游发展迅速。区域旅游的发展,需要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综合的旅游中心城市作为支撑。通过对旅游中心城市研究进展的综述以及区域旅游中心城市概念的界定,以合肥市为例对合肥市建设全省旅游中心城市进行了SWOT分析,提出了建立五大中心和实施五大战略的合肥市建设安徽旅游中心城市的对策,为合肥市旅游业的发展和安徽旅游中心城市的建设提供相关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旅游 旅游中心城市 SWOT分析 合肥市
下载PDF
合肥市郊区土壤性状和利用改良分区 被引量:8
11
作者 於忠祥 王虚 +1 位作者 陆业勤 尚昌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5年第2期155-158,共4页
本文根据合肥市郊区的成土条件,阐明石质土、粗骨土、黄棕壤、黄褐土、潮土和水稻土的性状和在本区的分布。在此基础上,将本区土壤划分为波状平原黄褐土──水稻土区、近郊环城菜园土熟化区、湖积平原水稻土除渍防涝治潜区、冲积平原... 本文根据合肥市郊区的成土条件,阐明石质土、粗骨土、黄棕壤、黄褐土、潮土和水稻土的性状和在本区的分布。在此基础上,将本区土壤划分为波状平原黄褐土──水稻土区、近郊环城菜园土熟化区、湖积平原水稻土除渍防涝治潜区、冲积平原潮上抗旱防洪区和大蜀山林业土区等五个利用改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市郊区 土壤性状 利用改良分区
下载PDF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背景下合肥都市圈一体化水平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胡艳 胡子文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36-48,共13页
通过构建都市圈一体化水平评价体系,对长三角五大都市圈一体化水平进行测度与比较。研究发现,合肥都市圈一体化整体水平较低,且呈下降趋势;在分维度上面,除了经济空间一体化水平排名较高且呈上升趋势外,其他一体化水平指标排名均较低,... 通过构建都市圈一体化水平评价体系,对长三角五大都市圈一体化水平进行测度与比较。研究发现,合肥都市圈一体化整体水平较低,且呈下降趋势;在分维度上面,除了经济空间一体化水平排名较高且呈上升趋势外,其他一体化水平指标排名均较低,且一体化进程缓慢,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社会空间一体化水平近年来不断下降,说明各市之间差距在不断扩大。基于此,提出强化区域内外协同,提升合肥都市圈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中的地位作用;共塑产业链,促进都市圈各市经济联动发展;加强民生保障,推进合肥都市圈各市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等一系列加快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 合肥都市圈 区域协同
下载PDF
基于竞合模式的合肥经济圈区域旅游发展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甄丽君 陈秀楼 《皖西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竞争与合作是旅游地区域空间关系的重要体现,为实现区域旅游的共同发展,全面提升区域旅游的整体吸引力,旅游地之间进行合作是一种必然趋势。在分析合肥经济圈旅游合作的现状及旅游竞合动力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区域旅游合作的竞合措施。
关键词 竞合模式 合肥经济圈 区域旅游
下载PDF
基于区位商的区域特色产业分析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颖 《科技和产业》 2014年第11期54-56,共3页
运用特色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区位商作为评价指标,研究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加快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区位商 区域 特色产业 合肥
下载PDF
关于安徽省合肥地区公共图书馆现状调查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静 严贝妮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08年第5期21-24,43,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逐步发展。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成熟,作为社会文化事业代表之一的公共图书馆也获得宝贵发展契机。作者在对安徽省合肥地区省市县三级公共图书馆调研的基础上,考察了县级以上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现状,进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逐步发展。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成熟,作为社会文化事业代表之一的公共图书馆也获得宝贵发展契机。作者在对安徽省合肥地区省市县三级公共图书馆调研的基础上,考察了县级以上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现状,进一步探寻各级公共图书馆发展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可持续发展 合肥地区
下载PDF
地域文化景观构建与创新——以合肥地铁语言景观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金怡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252-256,共5页
以语言景观理论为研究框架,分析了合肥地铁语言景观的象征性构建在城市形象定位和地域文化景观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通过开发语言景观建设,挖掘语言景观的象征价值,维护和重构地域文化景观的全新思路,旨在探索地域文脉可持续发展道路,并... 以语言景观理论为研究框架,分析了合肥地铁语言景观的象征性构建在城市形象定位和地域文化景观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通过开发语言景观建设,挖掘语言景观的象征价值,维护和重构地域文化景观的全新思路,旨在探索地域文脉可持续发展道路,并为今后的城市形象塑造和地域文化传播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景观 合肥 地铁 语言景观 城市形象
下载PDF
基于创新生态理论的合芜蚌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汤龙升 宗晓蕾 +1 位作者 杨剑 张泽南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20-128,共9页
随着创新3.0时代的到来,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成为实现科技协同驱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要求。在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概念进一步梳理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构建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背景与价值,对照自然生态系统,在对区域... 随着创新3.0时代的到来,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成为实现科技协同驱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要求。在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概念进一步梳理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构建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背景与价值,对照自然生态系统,在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运转机制和特征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完成了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构建。该理论对示范区创新资源自由流动和高效对接有促进作用,将有利于形成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持续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区域 创新生态系统
下载PDF
合铜现代工业走廊建设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贝尔 蒋旭东 +1 位作者 孙京禄 陆贝贝 《铜陵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52-56,共5页
新常态背景下,工业走廊建设需遵循新的发展理念。安徽省合肥、铜陵两市发展基础好,具有建设现代工业走廊的基础。合铜现代工业走廊建设,将打造安徽南北发展纵轴,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文章分析合铜现代工... 新常态背景下,工业走廊建设需遵循新的发展理念。安徽省合肥、铜陵两市发展基础好,具有建设现代工业走廊的基础。合铜现代工业走廊建设,将打造安徽南北发展纵轴,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文章分析合铜现代工业走廊建设意义、背景、基础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优化空间发展格局、落实主体功能战略与制度、培育特色中小城镇、完善园区对接合作方式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铜现代工业走廊 区域协调发展 对策研究
下载PDF
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合肥经济圈物流资源整合 被引量:3
19
作者 崔兴文 张成君 王建民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39-42,共4页
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物流资源整合是物流产业集群化的必然要求。物流产业是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物流资源的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物流资源整合是实现合肥经济圈产业整合的关键。通过分析整理合肥经济圈内物流资源现... 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物流资源整合是物流产业集群化的必然要求。物流产业是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物流资源的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物流资源整合是实现合肥经济圈产业整合的关键。通过分析整理合肥经济圈内物流资源现状,以及物流资源整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提出了物流资源领域的基础设施、政策、信息、人力资源整合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产业集群 区域经济一体化 合肥经济圈 物流资源整合
下载PDF
“行政区划调整”视域下巢湖市网球发展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卜宏波 宋丽娟 《巢湖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06-112,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巢湖市融入"大合肥"之际网球运动开展的现实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并结合"大合肥"建设规划与体育项目发展相关理论对巢湖市网球运动的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对新发展环境下巢湖市...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巢湖市融入"大合肥"之际网球运动开展的现实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并结合"大合肥"建设规划与体育项目发展相关理论对巢湖市网球运动的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对新发展环境下巢湖市网球运动的发展路径进行理论构建,为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为类似区域整合后的地区网球运动的开展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划调整 合肥市 巢湖市 网球 发展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