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轴向跟距反牵器结合横向螺钉固定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 被引量:14
1
作者 冯云华 王京彦 +1 位作者 张金光 谭广毅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1561-1562,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跟距反牵器轴向撑开结合螺钉横向固定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疗效。[方法]对29例34足跟骨骨折采用跟距反牵器加螺钉固定治疗,术后进行综合评分。[结果]本组29例34足优8足,良22足,可4足,优良率88.2%。[结论]跟距反牵器撑开结... [目的]探讨应用跟距反牵器轴向撑开结合螺钉横向固定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疗效。[方法]对29例34足跟骨骨折采用跟距反牵器加螺钉固定治疗,术后进行综合评分。[结果]本组29例34足优8足,良22足,可4足,优良率88.2%。[结论]跟距反牵器撑开结合螺钉固定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创伤小,复位效果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外固定器 内固定 关节内跟骨骨折 固定治疗 螺钉 轴向 综合评分 骨折创伤 优良率
下载PDF
寰枢椎椎弓根影像学测量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贾卫斗 郑铁钢 +3 位作者 杨博贵 白桂有 许英杰 云德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221-1223,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影像学资料,测量寰枢椎椎弓根的数据,提高寰枢椎椎弓根置钉的成功率。[方法]对寰枢椎CR、DRX线片、MRI及64排CT片,通过图像储存传输系统,测量寰椎椎弓根进行进钉点、进钉角度的测量。[结果]寰椎椎弓根进钉点:左侧(1... [目的]探讨利用影像学资料,测量寰枢椎椎弓根的数据,提高寰枢椎椎弓根置钉的成功率。[方法]对寰枢椎CR、DRX线片、MRI及64排CT片,通过图像储存传输系统,测量寰椎椎弓根进行进钉点、进钉角度的测量。[结果]寰椎椎弓根进钉点:左侧(19.93±1.32)mm,右侧(19.16±1.30)mm;寰椎椎弓根向内侧进钉角度:左侧23.72°±2.09°,右侧23.35°±1.91°;寰椎向头侧进钉角度9°±1.2°。枢椎椎弓根进钉点:左侧(13.14±0.82)mm,右侧(13.85±0.79)mm;枢椎椎弓根向内侧进钉角度:左侧24.52°±1.26°,右侧20.42°±1.42°;枢椎向头侧进钉角度25°±3°。对48例患者行寰枢椎椎弓根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其中男35例,女13例。年龄22—61岁,平均43.60岁。Ⅱ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22例,齿状突不连12例,横韧带损伤14例。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对位良好。平均10.6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按JOA评分标准,优31例,良1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3.75%。[结论]利用影像学资料测量,对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手术的实际操作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椎弓根 影像学资料 测量 内固定
下载PDF
胸腰段脊柱骨折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疗效及术后椎间盘退变的评价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荣群 徐耀增 +1 位作者 张志明 唐天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评价胸腰段脊柱骨折后路S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特殊疗效及术后椎间盘退变的情况。[方法]2001年7月~2003年7月间采用S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36例,部分患者行椎管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经2~5年(平均3.72... [目的]评价胸腰段脊柱骨折后路S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特殊疗效及术后椎间盘退变的情况。[方法]2001年7月~2003年7月间采用S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36例,部分患者行椎管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经2~5年(平均3.72年)随访,与术前比较,术后、拆除内植物前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s角及椎体前、后缘高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患者脊髓损伤分级评判,除1例完全性瘫痪患者术后无功能恢复外,其余患者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但末次随访时可见伤椎临近椎间隙不同程度的退变,其中上方椎间隙出现退变有20例,下方椎间隙有11例。[结论]胸腰段骨折S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牢靠,间接复位能使突入椎管腔内的伤椎椎体后壁满意复位,使椎管有效减压。但中期随访发现,仍存在椎间盘退变及矫正度丢失的情况,对于出现症状者可先行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行减压、融合内固定、人工椎间盘置换等方法。但如何合理选择手术方法及内固定材料,还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椎间盘退变
下载PDF
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脊柱侧凸矫形融合术 被引量:9
4
作者 仉建国 邱贵兴 +2 位作者 于斌 王以朋 杨新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87-191,共5页
目的: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脊柱侧凸矫形融合术的操作技术和初期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3月至2004年1月完成的10例胸腔镜下Eclipse矫形融合术病例,特发性脊柱侧凸9例,先天性脊柱侧凸1例,年龄11 ̄17岁,平均13.3岁。对手术... 目的: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脊柱侧凸矫形融合术的操作技术和初期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3月至2004年1月完成的10例胸腔镜下Eclipse矫形融合术病例,特发性脊柱侧凸9例,先天性脊柱侧凸1例,年龄11 ̄17岁,平均13.3岁。对手术前后及随访时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进行测量,并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初步矫形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平均6.5h,固定融合节段5 ̄7个(平均6.3个)椎体,每一节段手术时间0.75 ̄1.70h(平均1.1h),手术总失血量200~600ml(平均360ml)。手术前后主胸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44.0°和16.4°,手术矫形率63.2%;手术前后腰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29.0°和12.9°,自动矫形率54.4%。随访6 ̄24个月,平均14.7月,随访时胸、腰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20.1°和19.6°,分别丢失3.7°和6.7°。手术前后主胸弯的顶椎偏距分别为28.6mm和9.6mm,腰弯的顶椎偏距分别为14.1mm和8.6mm。手术前后矢状面上胸后凸的Cobb角分别为12.3°和23.9°。结论: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脊柱侧凸矫形融合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和小切口美容效果,对轻中度侧凸可获得良好矫形效果,但矫形容易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前路融合 胸腔镜 内固定 矫形融合术
下载PDF
三维重建模型模拟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后柱骨折的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范永盛 尹维刚 +2 位作者 史增元 林荣 吴发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1-245,共5页
目的为经坐骨小切迹置入拉力螺钉内固定髋臼后柱骨折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用60例正常成人骨盆CT数据(男30例,女30例),导入Mimics14.1行三维重建,观测骨盆三维模型髋臼后柱的纵轴走向,模拟置钉并确立螺钉穿出点。测量髋臼后柱纵轴的... 目的为经坐骨小切迹置入拉力螺钉内固定髋臼后柱骨折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用60例正常成人骨盆CT数据(男30例,女30例),导入Mimics14.1行三维重建,观测骨盆三维模型髋臼后柱的纵轴走向,模拟置钉并确立螺钉穿出点。测量髋臼后柱纵轴的长度、后柱纵轴与冠状面夹角α和矢状面的夹角β,测量进针点及后柱盆腔侧、髋臼侧骨皮质厚度。结果髋臼后柱轴线向下穿出点位于坐骨小切迹中点,向上穿出点位于弓状线后端与髂前上棘连线中点。髋臼后柱纵轴的长度男性(105.04±4.29)mm、女性(101.80±3.20)mm,α角男(33.41±2.18)°、女(31.56±2.71)°,β角男(21.74±1.19)°、女(19.15±1.24)°。进钉点骨皮质厚度为(5.54±0.46)mm,盆腔侧和髋臼侧分别为(1.45±0.13)mm、(1.04±0.10)mm。结论三维重建模拟经坐骨小切迹中点行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可快捷、准确测量钉道参数并进行术前评估,用该方法置入拉力螺钉固定后柱安全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后柱骨折 拉力螺钉 内固定
下载PDF
可吸收螺钉临床应用87例体会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亚生 林乔龄 +2 位作者 陈定家 李民 陈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1563-1564,共2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骨折内固定的治疗。[方法]从2002年8月~2004年4月,本院共87例骨折患者应用可吸收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骨折87例最长随访16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其中髋臼骨折6例,根据Charnley髋关节功能分数分级,优良率为9...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骨折内固定的治疗。[方法]从2002年8月~2004年4月,本院共87例骨折患者应用可吸收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骨折87例最长随访16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其中髋臼骨折6例,根据Charnley髋关节功能分数分级,优良率为97.3%。胫骨髁间嵴骨折15例,采用Lysholm评分法评估患者手术后的功能,平均88.5分,优良率86.2%。[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内固定可靠,免除了2次手术再损伤,并发症少,对关节周围组织及关节本身损伤小,最大限度的恢复了关节功能,在髋关节较应用于四肢骨折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螺钉 骨折 内固定 临床应用 髋关节功能 骨折内固定 胫骨髁间嵴骨折 内固定治疗 手术再损伤 骨折患者
下载PDF
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8
7
作者 刘英民 朱志强 +1 位作者 刘钰 董继兵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2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骨折复位、手术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后的踝关节功能恢复和预后情况。方法:踝关节骨折153例,男118例,女35例;年龄15-62岁,平均36岁。按Danis-Weber AO分型:A型30例,B型95例,C型28例。损伤机制按Lauge-Hansen分类:旋前-外展型45... 目的:探讨骨折复位、手术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后的踝关节功能恢复和预后情况。方法:踝关节骨折153例,男118例,女35例;年龄15-62岁,平均36岁。按Danis-Weber AO分型:A型30例,B型95例,C型28例。损伤机制按Lauge-Hansen分类:旋前-外展型45例,旋后-外旋型骨折70例,旋前-外旋型28例,旋后-内收型10例。单踝骨折47例,双踝骨折70例,三踝骨折23例,合并腓骨骨折13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71例损伤程度按Bonnin分度:Ⅰ度19例,Ⅱ度31例,Ⅲ度21例。153例均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BonninⅠ度损伤复位后采用松质骨螺钉经腓骨内固定;Ⅱ、Ⅲ度损伤复位后采用经腓骨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Ⅰ、Ⅱ度损伤予以缝合断裂下胫腓韧带、骨间韧带;Ⅲ度损伤采用切取腓骨长肌腱或腓骨短肌腱一半替代修复下胫腓韧带。结果:153例得到6-14个月的随访,参照齐斌等的评定标准:优良121例,可20例,差12例。结论:踝关节的解剖复位可获得最佳的临床疗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可保证踝关节获得解剖复位,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骶髂螺钉LX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明 徐荣明 +3 位作者 王以进 校佰平 傅国美 薛波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研究骶髂螺钉LX固定方式与目前常规骶髂螺钉固定方式的拔出强度、刚度、能量吸收,确定比较符合人体生物力学要求的固定方式。方法8具甲醛固定湿润成人尸体的正常骨盆标本,平均年龄23~45岁。骨密度测量排除骨质疏松,排除畸形、肿瘤... 目的研究骶髂螺钉LX固定方式与目前常规骶髂螺钉固定方式的拔出强度、刚度、能量吸收,确定比较符合人体生物力学要求的固定方式。方法8具甲醛固定湿润成人尸体的正常骨盆标本,平均年龄23~45岁。骨密度测量排除骨质疏松,排除畸形、肿瘤、外伤等异常。将骨盆等分锯成两半,左侧组采用骶髂螺钉LX固定,置入正、负应力骶髂拉力螺钉,沿着骶髂关节复合体的压力带和张力带轴线,分别置入骶髂关节复合体的张力带和压力带;右侧组置入常规骶髂拉力螺钉。测量拧紧力矩、轴向拔出力、相对位移、应变、能量吸收。结果拧紧力矩与骨密度、拧紧力矩与轴向拔出力、轴向拔出力与骨密度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左侧组拔出力为(1158.10±29.20)N,比右侧组(791.2±44.6)N高32%(P<0.05)。右侧组的吸收能量为(6.52±0.78)J,左侧组的吸收能量为(11.75±1.45)J,左右两侧总的能量相比,左侧比右侧大(P<0.05)。结论骶髂螺钉LX固定方式的强度和刚度均高于常规骶髂螺钉固定,拔出螺钉需要的能量亦大,具有生物力学优势,有利于骶髂复合体修复,更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螺钉 内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自攻钛钉接骨板及颌间牵引钉在颌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孙世尧 刘雨 +3 位作者 魏欣 苏波 杨俊 刘书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07-208,共2页
目的:探讨自攻钛钉接骨板结合颌间牵引钉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颌骨骨折患者行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辅以自攻型颌间牵引钉进行颌间牵引。结果:35例患者术后伤口均I期愈合拆线,其中30例达到解剖复位标准,5例基本复位。咬... 目的:探讨自攻钛钉接骨板结合颌间牵引钉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颌骨骨折患者行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辅以自攻型颌间牵引钉进行颌间牵引。结果:35例患者术后伤口均I期愈合拆线,其中30例达到解剖复位标准,5例基本复位。咬合关系均恢复至正常。结论:自攻钛钉接骨板结合颌间牵引结扎钉是目前治疗颌骨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坚固内固定 颌间牵引钉
下载PDF
下颈椎侧块安全置钉内固定的解剖学测量 被引量:12
10
作者 吉立新 陈仲强 +2 位作者 范明富 于晓东 路明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86-289,共4页
目的:测量成人C3~C7颈椎侧块干骨标本,选择下颈椎侧块安全、稳定、简便的进钉区间。方法:成人颈椎干骨标本30套,每套均按C3~C7顺序排列,分别测量侧块的上关节面最长径(A)、前后径(B)、最长径与矢状面的夹角(α)、神经根通道与矢状面... 目的:测量成人C3~C7颈椎侧块干骨标本,选择下颈椎侧块安全、稳定、简便的进钉区间。方法:成人颈椎干骨标本30套,每套均按C3~C7顺序排列,分别测量侧块的上关节面最长径(A)、前后径(B)、最长径与矢状面的夹角(α)、神经根通道与矢状面的夹角(β)、上关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γ)、侧块高度(H)。结果:C3~C7侧块上关节面最长径逐渐增大(10.7±1.0~12.0±1.2mm);前后径为7.0±1.2~8.2±1.7mm,其中C3~C6接近,C7最短;侧块最长径与矢状面的夹角为48.8°±4.6°~50.0°±3.7°;神经根通道与矢状面的夹角为59.4°±5.5°~62.9°±4.7°;侧块上关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C3~C6较为接近,为48.4°±8.3°~53.2°±5.9°,C7较大为62.7°±5.4°;侧块高度从C3~C7呈增大趋势,为12.3±1.8~15.7±2.0mm。C3~C7进钉点靠近侧块的中点内侧,进钉途径愈趋向于和上关节面最长径平行,螺钉在侧块内的通道愈长;从C3~C7与矢状面夹角大于10°并趋向于相应节段α之间,与水平面夹角大于15°并趋向于相应节段γ之间的进钉角度为安全、稳定的进钉角度。结论:C3~C7颈椎侧块螺钉内固定存在一个安全、稳定的进钉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侧块 内固定 解剖学测量
下载PDF
髋臼周围肿瘤切除后功能重建手术的仿真建模方法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博 丁祖泉 +1 位作者 游木荣 俞光荣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研究一套髋臼周围肿瘤切除后重建骨盆环及其内固定系统的精确、快捷的有限元建模方法。方法首先将第三腰椎至股骨中段及内固定系统行CT扫描后导入医学有限元建模软件Simpleware中处理,用可视化装配法生成含内固定系统的骨盆环STL模... 目的研究一套髋臼周围肿瘤切除后重建骨盆环及其内固定系统的精确、快捷的有限元建模方法。方法首先将第三腰椎至股骨中段及内固定系统行CT扫描后导入医学有限元建模软件Simpleware中处理,用可视化装配法生成含内固定系统的骨盆环STL模型,然后经Geomagic软件修补优化后生成实体模型,并对模型的几何精度进行误差分析。最后导入Abaqus软件中进行有限元分析前处理,生成重建手术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计算分析。结果建立了包括韧带在内的髋臼周围肿瘤切除后重建手术的有限元模型。模型有较高几何相似性及力学相似性。结论椎弓根钉棒重建法较理想的代偿了缺损区的力传导途径,术后骨盆结构完整,力学响应稳定;可视化装配法简化了含有复杂内固定器系统的有限元建模过程,高精度的逆向工程软件和优化操作保证了模型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周围肿瘤 内固定 生物力学 可视化装配 几何精度 有限元法
下载PDF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术治疗的功能评价 被引量:15
12
作者 宋文慧 周劲松 侯喜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648-650,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并评价应用内固定的价值。方法根据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特点,就AO分型为B型和C型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0例行切开复位,按AO内固定原则并根据桡... 目的回顾性分析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并评价应用内固定的价值。方法根据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特点,就AO分型为B型和C型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0例行切开复位,按AO内固定原则并根据桡骨的解剖外形,使用解剖钢板或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对于骨质破坏严重,骨缺损的病例,通过植入自体骨或异体骨来恢复支撑。结果全部病例采取切开复位,获得满意的畸形矫正。手术后3 d进行功能锻炼。术后随访6-10个月时,腕关节的活动度:掌屈为(54±11)°,背屈为(61±10)°。腕关节功能采用DASH肩臂手功能标准和PRWE功能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并使用患者主观评价。其中优17例,良3例,总优良率为100%。结论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或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术中副损伤少,血运破坏小。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临床疗效确切,患者自我满意度高。部分干骺端骨缺损的病例可以同时植骨恢复桡骨的长度和关节面的解剖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折固手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髋臼后柱数字解剖学研究及解剖钢板的设计 被引量:5
13
作者 魏星 庄岩 +4 位作者 王鹏飞 付亚辉 叶爱明 李忠 张堃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3期61-64,72,共5页
目的通过CT断层扫描数据的三维重建模型对髋臼后柱形态特点进行解剖学测量,为术中钢板成型及髋臼后柱解剖型钢板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集111位成人患者(男72例,女39例)骨盆CT数据,测量股骨头直径(D);并分别通过CT断层扫描的三维反求技术... 目的通过CT断层扫描数据的三维重建模型对髋臼后柱形态特点进行解剖学测量,为术中钢板成型及髋臼后柱解剖型钢板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集111位成人患者(男72例,女39例)骨盆CT数据,测量股骨头直径(D);并分别通过CT断层扫描的三维反求技术重建人体骨盆解剖结构模型,测量髋臼后柱钢板放置路径中髋臼后壁、近端、远端的3段近似圆弧的曲率半径(R1、R2和R3),以及反应三段圆弧相对位置关系的髋臼后壁圆弧展角;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成人股骨头直径(D):47.4±3.7mm;其中女性为43.6±2.3mm,男性为49.5±2.5mm。R1:48.0±7.8mm;R2:67.7±13.4mm;R3:9.8±0.4mm。:51.4°±6.8°。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反应髋臼后柱钢板路径中的R1、R2、R3和与股骨头直径D和性别均无相关性。R3体现出相对独立性,其尺寸变化范围不大;而R2总体上随着R1增大而增大(线性相关系数R=0.388),而髋臼后壁圆弧展角随着R1的增大而降低(线性相关系数R=0.735)。结论髋臼后柱的解剖结构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与股骨头直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髋臼后壁的形态决定了髋臼近端以及远端骨盆形态。新型髋臼后柱解剖钢板的应用,能够与髋臼后柱相匹配,缩短术中钢板塑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后柱 CT扫描 三维重建 解剖学
下载PDF
短节段内固定并椎体成形术治疗重度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伴脊柱后凸畸形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飞 陈宣维 +2 位作者 林建华 黄宇 韦超 《脊柱外科杂志》 2013年第5期283-287,共5页
目的评估行后路内固定并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12月,对32例椎体压缩>2/3并伴脊柱后凸畸形的老年患者行后路脊柱后凸矫正及椎体成形术。对手术前后患椎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腰背部... 目的评估行后路内固定并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12月,对32例椎体压缩>2/3并伴脊柱后凸畸形的老年患者行后路脊柱后凸矫正及椎体成形术。对手术前后患椎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平均随访13.5个月。手术前,患椎平均剩余高度为27.8%,脊柱后凸Cobb角25.3°,腰背痛VAS评分8.06,ODI为90%;术后1周,各项指标分别为63.1%,8.5°,3.14,59.7%;手术后3个月,分别为62.7%,8.69°,1.4,31.32%。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度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合并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行脊柱后凸矫正及开放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脊柱后凸 内固定器 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伟 蔚芃 +4 位作者 蒋成 张映波 付能高 蒋萍 李奎 《脊柱外科杂志》 2013年第3期160-163,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2月~2010年8月,采用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和前路病灶清除、神经减压、自体骨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27... 目的回顾性分析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2月~2010年8月,采用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和前路病灶清除、神经减压、自体骨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27例,2个椎体16例,3个椎体8例,4个椎体2例,5个椎体1例。分析术前与术后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情况以及脊柱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9个月~3年,平均16.5个月。脊柱后凸畸形由术前平均46.3°改善到术后平均14.3°(P<0.05)。术后所有病例神经功能均获得改善。结论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矫正脊柱后凸畸形,促进脊髓及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结核 脊柱 骨移植 清创术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下载PDF
寰椎骨折前路复位内固定钢板置钉参数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夏虹 林宏衡 +4 位作者 许国庆 何小华 尹庆水 王智运 许俊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1-645,共5页
目的明确寰椎骨折前路复位内固定钢板寰椎侧块置钉可行性及置钉技术参数。方法用Mimics软件,对40例被检查者的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解剖测量,并模拟置入寰椎侧块螺钉,测量并获得置钉的技术参数。结果椎动脉孔内侧壁距离中线23.2mm... 目的明确寰椎骨折前路复位内固定钢板寰椎侧块置钉可行性及置钉技术参数。方法用Mimics软件,对40例被检查者的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解剖测量,并模拟置入寰椎侧块螺钉,测量并获得置钉的技术参数。结果椎动脉孔内侧壁距离中线23.2mm。寰椎后弓与寰椎侧块移行处内侧壁距离中线距离13.2mm。寰椎侧块上位螺钉置钉点距离上关节面前缘6.2mm,距离寰椎中线20.0mm。上位螺钉长21.5mm,于矢状面上成角范围向上1.5°~向下11.6°。寰椎侧块下位螺钉置钉点距离下关节面前缘8.9mm长15.2mm最大下倾角为20.7°,距离椎动脉孔内侧壁1.9mm。距中线17.6~23.2mm侧块为JeRP钢板侧块螺钉置入的相对安全区域。结论寰椎侧块置入上下位螺钉具备可行性。置钉点及钉道方向必须根据患者术前的三维CT数据做最终的决定。上位螺钉置钉角度应宁下勿上,下位螺钉置钉角度应宁内勿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图像 寰椎 JEFFERSON骨折 内固定 MIMICS软件
下载PDF
锁骨沟板联合喙肩韧带重建喙锁韧带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益民 董启榕 +2 位作者 朱亚平 韦兆祥 李欢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5年第6期35-36,共2页
目的 评价应用锁骨钩板联合喙肩韧带重建喙锁韧带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 法 20例陈旧性性肩锁关节脱位的病人采用锁骨钩板联合喙肩韧带重建喙锁韧带治疗。全部病人获得随 访,随访6~24月。结果 按Karlsson标准进行评价:... 目的 评价应用锁骨钩板联合喙肩韧带重建喙锁韧带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 法 20例陈旧性性肩锁关节脱位的病人采用锁骨钩板联合喙肩韧带重建喙锁韧带治疗。全部病人获得随 访,随访6~24月。结果 按Karlsson标准进行评价:优良16例,满意4例。患者无感染,无金属内 固定物折断及松动,肩锁关节无再脱位或半脱位。结论 应用锁骨钩板联合喙肩韧带重建喙锁韧带治疗 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固定可靠,可以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 脱位 内固定 韧带重建
下载PDF
基于CT断层扫描的手术入路策略在复杂胫骨Pilon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魏世隽 蔡贤华 +3 位作者 徐峰 兰生辉 汤明 齐凤宇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6年第5期421-426,431,共7页
背景:高能量损伤导致的复杂胫骨Pilon骨折常伴有较严重的软组织损伤,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手术入路的合理选择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成败。目的:探讨基于CT断层扫描的手术入路策略在复杂胫骨Pilon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中的应用及临床疗... 背景:高能量损伤导致的复杂胫骨Pilon骨折常伴有较严重的软组织损伤,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手术入路的合理选择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成败。目的:探讨基于CT断层扫描的手术入路策略在复杂胫骨Pilon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29例复杂闭合性胫骨Pilon骨折,男21例,女8例,年龄24~65岁,平均(44.5±7.1)岁。依据AO/OTA分型,其中43C2型11例,43C3型18例,基于CT断层扫描的骨折线分布和骨块移位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采用切开复位,组合接骨板内固定进行治疗。术后应用Burwell-Charn-ley放射学评价标准判定骨折复位质量,依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记录相关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AOFAS评分。结果:2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1.4±6.3)个月,关节面获得解剖复位19例,复位较好5例,复位一般3例。骨折均于术后3-6个月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8±1.9)个月。末次随访未见骨折畸形愈合及内固定失败;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67~95分,平均(85.4±6.5)分,其中优9例,良13例,可5例,差0例,优良率达81.5%。结论:在复杂胫骨Pilon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应用基于CT断层扫描的的手术入路策略,可精准重建关节面,组合接骨板内固定牢靠,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肢功能恢复,相关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内固定器
下载PDF
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94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谦 王振威 +3 位作者 徐建高 王大鹏 李荫山 李琮宇 《中国医药导刊》 2008年第7期1028-1028,1031,共2页
目的:探讨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应用AF系统治疗的9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均成功,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伤口感染,无脑脊液漏。经过6~10个月随访,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为(95... 目的:探讨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应用AF系统治疗的9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均成功,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伤口感染,无脑脊液漏。经过6~10个月随访,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为(95.21±2.53)%。椎体后缘高度为(96.32±1.52)%。术后脊椎后凸Cobb's角为7.51°±2.37°。术后神经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AF系统 内固定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后路非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疗效及术后椎间盘退变的评价 被引量:6
20
作者 林子丰 刘坛树 +2 位作者 余志嵩 王万明 邱汉民 《创伤外科杂志》 2018年第4期253-257,共5页
目的评价胸腰椎骨折后路非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临床疗效及术后骨折椎上、下位椎间盘退变情况。方法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采用后路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7例(融合组)及非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 目的评价胸腰椎骨折后路非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临床疗效及术后骨折椎上、下位椎间盘退变情况。方法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采用后路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7例(融合组)及非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4例(非融合组),男性38例,女性23例;年龄33~65岁,平均49.92岁。所有病例均满足:(1)美国脊柱脊髓损伤研究小组制定的胸腰段脊髓损伤程度评分系统(TLICS)评分均≥4分,载荷分享评分≤6分;(2)按脊柱骨折AO分类均属于A型;(3)单节段骨折,CT示椎管内骨块完整,无碎裂翻转;(4)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为E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1年,自身未受伤椎间盘为参照标准,Pearce分级评定非融合组邻近节段和骨折椎上、下位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非融合组能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也能很好地矫正椎体的高度和角度,在丢失量方面和融合组没有差别(P>0.05);非融合组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有3例骨折椎上位或下位椎间盘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变,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椎上位或下位椎间盘纤维环新增高信号区2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腰痛,1例取出内固定后椎间盘纤维环高信号区消失;融合组的融合率为67.57%(25/37)。结论非融合内固定术不但能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而且可以很好地矫正骨折椎的高度和角度,术后1年邻近节段及骨折椎上、下位椎间盘未发生显著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非融合 椎弓根钉 内固定 椎间盘退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