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掺铈Cs_(2)BaBr_(4)晶体的生长和闪烁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殷洁 张小强 +1 位作者 陈灿 潘建国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0-765,共6页
以高纯度BaBr_(2)、CsBr、CeBr_(3)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Cs_(2)BaBr_(4)∶1%Ce^(3+)多晶料,并通过坩埚下降法生长了Cs_(2)BaBr_(4)∶1%Ce^(3+)晶体。将晶体切割研磨抛光后得到不同厚度的Cs_(2)BaBr_(4)∶1%Ce^(3+)晶片。对... 以高纯度BaBr_(2)、CsBr、CeBr_(3)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Cs_(2)BaBr_(4)∶1%Ce^(3+)多晶料,并通过坩埚下降法生长了Cs_(2)BaBr_(4)∶1%Ce^(3+)晶体。将晶体切割研磨抛光后得到不同厚度的Cs_(2)BaBr_(4)∶1%Ce^(3+)晶片。对晶体进行了物相分析,XRD图谱表明晶体为一致熔融物,且无相变。研究了晶体的闪烁性能,测试了光学透射率、光致发光、X射线激发发光、多通道gamma能谱、衰减时间。与LaBr_(3)晶体对比,分析了晶体的吸湿性。结果表明,晶体的光学透过率接近80%,在一定波段的紫外光及X射线的激发下,晶体在349与372 nm波长有发射峰。^(137)Cs源伽马射线的激发下,能量分辨率为11%,在紫外激发下,晶体衰减时间为21.9 ns。晶体的吸湿性比LaBr_(3)晶体有大幅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_(2)BaBr_(4)∶1%Ce^(3+)晶体 坩埚下降法 光致发光 X射线激发发光 衰减时间 吸湿性
下载PDF
两种磁性生物炭耦合Diaphorobacter sp.DFA4去除2,4-DFA和Cu^(2+)的特性
2
作者 高隆基 赵芝清 +3 位作者 马源 岳静 廖文杰 黄明慧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0-98,共9页
以橘子皮为原料,氯化铁、镍锰铁氧体为磁性介质,制备了氯化铁和镍锰铁氧体改性生物炭(分别记为FBC和MBC),重点考察FBC和MBC介导Diaphorobacter sp.DFA4耦合体系去除2,4-二氟苯胺(2,4-DFA)和Cu^(2+)的特性。结果表明:在0.5~2.0 g/L FBC/... 以橘子皮为原料,氯化铁、镍锰铁氧体为磁性介质,制备了氯化铁和镍锰铁氧体改性生物炭(分别记为FBC和MBC),重点考察FBC和MBC介导Diaphorobacter sp.DFA4耦合体系去除2,4-二氟苯胺(2,4-DFA)和Cu^(2+)的特性。结果表明:在0.5~2.0 g/L FBC/MBC的介导作用下,Diaphorobacter sp.DFA4对2,4-DFA和Cu^(2+)的去除效果明显提升。当2,4-DFA初始质量浓度为100~900 mg/L时,相比纯菌Diaphorobacter sp.DFA4培养体系,FBC和MBC介导耦合体系对2,4-DFA的降解强化倍数分别为2.24~4.04倍和1.96~4.71倍,Cu^(2+)去除率则分别由59.70%~69.95%提升至88.57%~93.20%和82.12%~88.20%。当pH为6.0~8.0时,较纯菌Diaphorobacter sp.DFA4培养体系,MBC、FBC介导耦合体系对2,4-DFA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5.35%~36.32%和22.43%~37.42%,对Cu^(2+)的去除率则分别提高了37.63%~42.34%和43.61%~47.83%;当盐度由0提高至4%时,两个耦合体系对2,4-DFA的去除率基本保持在85%及以上,而纯菌Diaphorobacter sp.DFA4培养体系对2,4-DFA的去除率则由77.98%降至55.19%。机理分析发现,耦合体系可诱导分泌更多的腐殖酸,且在偏碱条件下,FBC更有利于促使腐殖酸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2 4-二氟苯胺 磁性生物炭 Diaphorobacter sp.DFA4
下载PDF
Amplified internal electric field of Cs_(2)CuBr_(4)@WO_(3-x)S-scheme heterojunction for efficient CO_(2)photoreduction
3
作者 Zhijie Zhang Xuesheng Wang +1 位作者 Junyi Qian Jiayue Xu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521-533,共13页
Heterojunction construction,especially S-scheme heterojunction,represents an efficient universal strategy to achieve high-performance photocatalytic materials.For further performance stimulation of these well-designed... Heterojunction construction,especially S-scheme heterojunction,represents an efficient universal strategy to achieve high-performance photocatalytic materials.For further performance stimulation of these well-designed heterojunctions,modulating the interfacial internal electric field(IEF)to steer dynamic charge transfer represents a promising approach.Herein,we realized the precise regulation of Fermi level(E_(F))of the oxidation semiconductor(mesoporous WO_(3-x))by tailor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oxygen vacancies(V_(O)),maximizing the IEF intensity in Cs_(2)CuBr_(4)@WO_(3-x)(CCB@WO_(3-x))S-scheme heterojunction.The augmented IEF affords a robust driving force for directional electron delivery,leading to boosted charge separation.Hence,the developed CCB@WO_(3-x)S-scheme heterojunction demonstrated outstanding photocatalytic CO_(2)reduction performance,with the electron consumption rate(Relectron)up to 390.34μmol g^(-1)h^(-1),which is 3.28 folds higher than that of pure CCB.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S-scheme electron transfer mode was presented via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s,electron spin resonance(ESR),photo-irradiated Kelvin probe force microscopy(KPFM),and in-situ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Finally,the CO_(2)photoconversion route was explored in detail using in-situ diffuse reflectance infrared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oscopy(DRIFTS)and DFT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_(2)CuBr_(4) WO_(3-x) Oxygen vacancy S-scheme heterojunction Internal electricfield
下载PDF
A functionalized activated carbon adsorbent prepared from waste amidoxime resin by modifying with H_(3)PO_(4) and ZnCl_(2) and its excellent Cr(Ⅵ)adsorption
4
作者 Chunlin He Yun Liu +6 位作者 Mingwei Qi Zunzhang Liu Yuezhou Wei Toyohisa Fujita Guifang Wang Shaojian Ma Wenchao Y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585-598,共14页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resins in various fields, numerous waste resins that are difficult to treat have been produced. The industrial wastewater containing Cr(Ⅵ) has severely polluted soil and groundwater environmen...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resins in various fields, numerous waste resins that are difficult to treat have been produced. The industrial wastewater containing Cr(Ⅵ) has severely polluted soil and groundwater environments, thereby endangering human health. Therefore, in this paper, a novel functionalized mesoporous adsorbent PPR-Z was synthesized from waste amidoxime resin for adsorbing Cr(Ⅵ). The waste amidoxime resin was first modified with H3PO4 and ZnCl_(2), and subsequently, it was carbonized through slow thermal decomposition. The static adsorption of PPR-Z conforms to the 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 model and Langmuir isotherm, indicating that the Cr(Ⅵ) adsorption by PPR-Z is mostly chemical adsorption and exhibits single-layer adsorption. The saturated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adsorbent for Cr(Ⅵ) could reach 255.86 mg/g. The adsorbent could effectively reduce Cr(Ⅵ) to Cr(Ⅲ) and decrease the toxicity of Cr(Ⅵ) during adsorption. PPR-Z exhibited Cr(Ⅵ) selectivity in electroplating wastewater. The main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Cr(Ⅵ) adsorption are the chemical reduction of Cr(Ⅵ) into Cr(Ⅲ) and electrostatic and coordination interactions. Preparation of PPR-Z not only solves the problem of waste resin treatment but also effectively controls Cr(Ⅵ) pollution and realizes the concept of “treating waste with was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ste amidoxime resin mesoporous adsorbent H_(3)PO_(4)and zncl_(2)processing Cr(VI)adsorption electroplating wastewater
下载PDF
Tl^(+)掺杂Cs_(2)BaBr_(4)晶体的闪烁性能
5
作者 殷洁 张小强 陈灿 《广州化学》 CAS 2024年第4期52-54,I0003,共4页
以高纯度BaBr_(2)、CsBr、TlBr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不同掺杂量的Cs_(2)BaBr_(4):Tl^(+)多晶料原料,通过坩埚下降法生长了不同掺杂量的Cs_(2)BaBr_(4):Tl^(+)晶体。测试了晶体的闪烁性能,主要有光致发光、X射线激发发射谱及... 以高纯度BaBr_(2)、CsBr、TlBr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不同掺杂量的Cs_(2)BaBr_(4):Tl^(+)多晶料原料,通过坩埚下降法生长了不同掺杂量的Cs_(2)BaBr_(4):Tl^(+)晶体。测试了晶体的闪烁性能,主要有光致发光、X射线激发发射谱及在紫外光激发下的衰减时间。结果表明,晶体在265 nm激发波长下测得发射光谱中可观察到两个Tl^(+)离子的发射峰,分别为366 nm和450 nm。在紫外激发下,Cs_(2)BaBr_(4):1%Tl^(+)、Cs_(2)BaBr_(4):2%Tl^(+)、Cs_(2)BaBr_(4):4%Tl^(+)晶体的衰减时间分别为1.6、1.7和1.35 us。本研究主要了对比不同Tl^(+)掺杂量的Cs_(2)BaBr_(4)的性能,为生长大尺寸探测用闪烁晶体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_(2)BaBr_(4):Tl^(+)晶体 坩埚下降法 光致发光 衰减时间 闪烁晶体
下载PDF
Cd^(2+)掺杂Cs_(2)ZnCl_(4)黄光荧光粉及其光学性能
6
作者 张伟 郑伟 +2 位作者 李凌云 黄萍 陈学元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8-527,共10页
全无机零维金属卤化物因其独特的光学性能和可溶液法加工的特点,有望成为替代铅卤钙钛矿的新一代发光材料,在固态照明和光电探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报道了一种Cd^(2+)掺杂的Cs_(2)ZnCl_(4)新型黄光荧光粉。该材料在270 nm紫外光... 全无机零维金属卤化物因其独特的光学性能和可溶液法加工的特点,有望成为替代铅卤钙钛矿的新一代发光材料,在固态照明和光电探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报道了一种Cd^(2+)掺杂的Cs_(2)ZnCl_(4)新型黄光荧光粉。该材料在270 nm紫外光激发下,呈现565 nm的宽带、长寿命(11.4 ms)发光,荧光量子产率达到46.0%。通过变温高分辨光谱测试分析,证明了其发光来源于Cd^(2+)的3E→^(1)A_(1)禁戒跃迁,并且在低温下(<170 K)还观测到局域态激子的发光及其到Cd^(2+)的高效能量传递过程。此外,该材料还展现出优异的抗热猝灭性能,150℃温度下的发光强度依然保持室温时的90.0%。本工作为Cd^(2+)掺杂金属卤化物的激发态动力学提供了新发现,也为新型高效零维金属卤化物发光材料的设计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卤化物 cs_(2)zncl_(4) 镉掺杂 光致发光 激发态动力学
下载PDF
NH_4F和Cs_2ZnCl_4中掺杂Cu^(2+)离子各向异性g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福珍 李兆民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09-611,共3页
在一些四配位四面体的晶体中,过渡金属络离子(MLx)n-往往具有较强的共价性和各向异性的EPRg因子.在晶体场理论基础上,研究了晶体NH4F以及Cs2ZnCl4中掺杂Cu2+离子基态b2g的EPRg因子,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符合好.
关键词 晶体场理论 NH4F:Cu^2+ cs2zncl4:Cu^2 EPRg因子
下载PDF
一价铜离子掺杂无铅钙钛矿Cs_(2)AgBiBr_(6)对晶体结构和电学性能影响第一性原理模拟研究
8
作者 潘炀烜 刘义保 +2 位作者 魏强林 张子雄 李凯旋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4,共8页
无铅双钙钛矿Cs_(2)AgBiBr_(6)作为环境友好型材料受到了核辐射探测领域的广泛关注,实验上发现对Cs_(2)AgBiBr_(6)进行Cu^(+)掺杂能够显著提高材料稳定性与光电转换率。目前Cu^(+)掺杂Cs_(2)AgBiBr_(6)的影响还未得到理论系统研究,本文... 无铅双钙钛矿Cs_(2)AgBiBr_(6)作为环境友好型材料受到了核辐射探测领域的广泛关注,实验上发现对Cs_(2)AgBiBr_(6)进行Cu^(+)掺杂能够显著提高材料稳定性与光电转换率。目前Cu^(+)掺杂Cs_(2)AgBiBr_(6)的影响还未得到理论系统研究,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采用密度泛函,开展了Cu^(+)掺杂Cs_(2)AgBiBr_(6)对结构和电学性能影响的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u^(+)掺杂会提高Cs_(2)AgBiBr_(6)的稳定性。掺杂形成的Cs_(2)Ag_(1-x)Cu_(x)BiBr_(6)与原始材料Cs_(2)AgBiBr_(6)皆为间接带隙半导体,并随着Cu^(+)掺杂比例提高能带间隙会显著缩短。根据态密度图分析,能带间隙缩短是由于Cu^(+)掺杂会导致由Bi6p轨道主导的导带底部下移。Cs_(2)Ag_(1-x)Cu_(x)BiBr_(6)相比Cs_(2)AgBiBr_(6)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与更优的电学性能,可作为半导体辐射探测器的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计算 cs_(2)Ag_(1-x)Cu_(x)BiBr_(6) 核辐射探测 电子结构 Cu^(+)掺杂
下载PDF
Fe_(3)O_(4)/CS/EDTA对水溶液中Cu^(2+)和Ni^(2+)的吸附研究
9
作者 秦润华 周洋 赵雲胤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8-63,共6页
分析了自制的Fe_(3)O_(4)/CS/EDTA纳米粒对水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Cu^(2+)和Ni^(2+)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研究了pH值、溶液初始浓度、反应时间等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合红外、XPS和比表面分析结果确定了参与吸附配位的功能基团及可能发... 分析了自制的Fe_(3)O_(4)/CS/EDTA纳米粒对水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Cu^(2+)和Ni^(2+)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研究了pH值、溶液初始浓度、反应时间等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合红外、XPS和比表面分析结果确定了参与吸附配位的功能基团及可能发生的络合反应。结果表明:Fe_(3)O_(4)/CS/EDTA对Cu^(2+)和Ni^(2+)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模型,对Cu^(2+)的吸附效果要优于Ni^(2+),这可能与Ni^(2+)的离子半径较Cu^(2+)小以及Ni^(2+)与吸附剂形成的金属螯合物的稳定性较Cu^(2+)低有关;Fe_(3)O_(4)/CS/EDTA对Cu^(2+)和Ni^(2+)的吸附机理类似于N·O型螯合剂,并非一般的物理吸附,而是一种以金属离子为中心的吸附螯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cs/EDTA 吸附性能 吸附机理 Cu^(2+) Ni^(2+)
下载PDF
Cu^(2+)基态b_(2g)的g因子微扰公式及对Cs_2CuCl_4和T_2CuBr_4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福珍 李兆民 杜懋陆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67-769,共3页
On the basis of the crystal field theory, the formulae of the EPR g factors of three order perturbation with b 2g  ground state for 3d 9/3d 1 ions at rhombic tetrahedral clusters (AX 4) n- have been obtain... On the basis of the crystal field theory, the formulae of the EPR g factors of three order perturbation with b 2g  ground state for 3d 9/3d 1 ions at rhombic tetrahedral clusters (AX 4) n- have been obtained. Using these formulae,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the EPR g factors of the crystals Cs 2CuCl 4 and T 2CuBr 4.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agree with the experimental find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基态b2g G因子 微扰公式 cs2CuCl4 T2CuBr4 二价铜离子 电子顺磁共振 晶体物理论
下载PDF
Cs_(4)EuI_(6)∶Sm近红外闪烁晶体的生长及发光性能研究
11
作者 杨江浩 黄欣帅 +2 位作者 蓝陈慧 魏钦华 秦来顺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633,共7页
随着长波敏感硅基光电探测器的发展,近红外闪烁晶体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Sm^(2+)掺杂的Eu^(2+)基卤化物晶体表现出优异的近红外发光性能。本文利用布里奇曼法成功制备了尺寸达到厘米级别的Cs_(4)EuI_(6)∶Sm近红外闪烁晶体,通过XRD、XP... 随着长波敏感硅基光电探测器的发展,近红外闪烁晶体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Sm^(2+)掺杂的Eu^(2+)基卤化物晶体表现出优异的近红外发光性能。本文利用布里奇曼法成功制备了尺寸达到厘米级别的Cs_(4)EuI_(6)∶Sm近红外闪烁晶体,通过XRD、XPS和ICP-OES等手段研究了晶体的组分和结构。结果表明,Sm^(2+)成功掺入Cs_(4)EuI_(6)基质,且对基质的晶体结构无明显影响。在紫外和X射线的激发下,晶体主要呈现两个发光中心(Eu^(2+)和Sm^(2+)),发光峰位于450和840 nm左右,分别对应于Eu^(2+)和Sm^(2+)的5d→4f的跃迁发光,紫外激发下的Eu^(2+)和Sm^(2+)的荧光衰减寿命均处于微秒级别。结果表明,随着Sm^(2+)掺杂浓度的增加,发光波长由蓝光逐渐变为近红外光。同时系统研究了不同Sm^(2+)浓度掺杂对晶体发光性能、Eu^(2+)-Sm^(2+)能量传递及荧光寿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变Sm^(2+)掺杂浓度可以调控晶体的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_(4)EuI_(6) Sm^(2+)掺杂 闪烁晶体 近红外发光 布里奇曼法 能量传递
下载PDF
海水胶体与PO_4^(3-)、Cu^(2+)的作用及对微藻生长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赵新淮 张正斌 韩喜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76-779,共4页
利用超滤技术对海水中的胶体物质进行分级处理来研究胶体与磷酸盐、痕量金属铜之间的作用,通过测定不同超滤膜处理过的海水中PO_4^(3-)、Cu^(2+)的质量分数,发现有相当量的PO_4^(3-)、Cu^(2+)被胶体吸附以胶体态存在,例如约有47%的Cu^(... 利用超滤技术对海水中的胶体物质进行分级处理来研究胶体与磷酸盐、痕量金属铜之间的作用,通过测定不同超滤膜处理过的海水中PO_4^(3-)、Cu^(2+)的质量分数,发现有相当量的PO_4^(3-)、Cu^(2+)被胶体吸附以胶体态存在,例如约有47%的Cu^(2+)以胶体态存在,含有胶体的海水中PO_4^(3-)的质量分数也比不含胶体的海水中高;微藻培养实验发现,微藻在含有胶体的海水中生长情况较好,而在不含胶体的海水中生长最差,说明胶体也是影响微藻生长的一个因子.胶体对磷酸盐的吸附作用是胶体对微藻生长产生影响的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4^3- CU^2+ 生长 胶体 超滤 微藻 海水 磷酸盐 铜(Ⅱ) 化学基础
下载PDF
LaSrGaO_4:Cu^(2+)晶体电子顺磁共振参量和缺陷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冯文林 刘虹刚 方旺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66-668,共3页
采用3d9离子在四角对称中的高阶微扰公式,计算了LaSrGaO4:Cu2+晶体的电子顺磁共振(EPR)参量g因子g∥,g⊥和超精细结构常数A∥,A⊥.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较好符合.由于晶体中顺磁杂质中心的EPR参量与其缺陷结构密切相关,本计算还获得了Cu2+... 采用3d9离子在四角对称中的高阶微扰公式,计算了LaSrGaO4:Cu2+晶体的电子顺磁共振(EPR)参量g因子g∥,g⊥和超精细结构常数A∥,A⊥.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较好符合.由于晶体中顺磁杂质中心的EPR参量与其缺陷结构密切相关,本计算还获得了Cu2+杂质中心缺陷结构的信息.我们对上述结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顺磁共振参量 缺陷结构 LaSrGaO4:Cu^2+晶体
下载PDF
Cu^(2+)对掺Pb^(2+)的β-BaB_2O_4纳米材料发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邹文国 杨忠森 +2 位作者 吕孟凯 顾锋 王淑芬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9-21,共3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掺杂Cu2+,Pb2+的-βBaB2O4纳米材料,通过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研究了其发光性质,并探讨了Cu2+对Pb2+发光性能的影响。在-βBaB2O4:Pb2+的发射光谱中观察到位于630nm的强而稳定的发射峰。由于Cu2+和Pb2+在-βBaB2O4中形...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掺杂Cu2+,Pb2+的-βBaB2O4纳米材料,通过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研究了其发光性质,并探讨了Cu2+对Pb2+发光性能的影响。在-βBaB2O4:Pb2+的发射光谱中观察到位于630nm的强而稳定的发射峰。由于Cu2+和Pb2+在-βBaB2O4中形成复合发光中心,Cu2+和Pb2+共掺样品的发射光谱与Pb2+单独样品的发射光谱有很大的不同,Pb2+在-βBaB2O4:Cu2+,Pb2+中的发光强度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BaB2O4纳米材料 发光 Pb^2+和Cu^2+
下载PDF
NH_4I:Cu^(2+)(Ⅱ_4)的混合基态EPRg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福珍 李兆民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9-64,共6页
考虑到NH4I :Cu2 + (Ⅱ4)晶体中 ,Cu2 + 离子替代NH+ 4 后在第四层邻近体出现一个NH+ 4 空位 ,以及络离子 (CuI6) 4 -中配体I的价电子有很强的自旋 -轨道 (SO)耦合相互作用 ,引进了2 B1g态混合进基态2 A1g的机制 ,用双自旋 -轨道耦合参... 考虑到NH4I :Cu2 + (Ⅱ4)晶体中 ,Cu2 + 离子替代NH+ 4 后在第四层邻近体出现一个NH+ 4 空位 ,以及络离子 (CuI6) 4 -中配体I的价电子有很强的自旋 -轨道 (SO)耦合相互作用 ,引进了2 B1g态混合进基态2 A1g的机制 ,用双自旋 -轨道耦合参数 (DSOP)模型和半经验分子轨道法研究了NH4I:Cu2 + (Ⅱ4)的EPRg因子。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好 ,合理地解释了 g‖ 移动Δg‖(=g‖ - ge) >0的疑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4Ⅰ:Cu^2+ DSOP模型 EPR G因子
下载PDF
新型三苯胺类Cu^(2+)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16
作者 董佳佳 薛松松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659-664,共6页
以4-溴三苯胺为原材料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荧光探针N-((4-(二苯胺)-[1,1-联苯基]-4-基)亚甲基)-2-羟基苯甲酰腙(DBYMH),通过核磁氢谱(^(1)H-NMR)、核磁碳谱(^(13)C-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 以4-溴三苯胺为原材料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荧光探针N-((4-(二苯胺)-[1,1-联苯基]-4-基)亚甲基)-2-羟基苯甲酰腙(DBYMH),通过核磁氢谱(^(1)H-NMR)、核磁碳谱(^(13)C-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光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探针DBYMH在二甲基亚砜(DMSO)-H_(2)O(7∶3,体积比,pH=7.0)体系下,对Cu^(2+)的响应时间只需10s,可实现对Cu^(2+)的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识别,检测限为1.77×10^(-7)mol/L,远低于我国对饮用水标准中Cu^(2+)的限量要求。通过核磁滴定和DFT计算确定了Cu^(2+)与DBYMH探针分子最可能的识别机制。使用DBYMH实现对实际水样中Cu^(2+)的检测,表明该探针对检测环境中的Cu^(2+)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溴三苯胺 Cu^(2+) 荧光探针 性能研究
下载PDF
NH_4 Br:Cu^(2+)的EPR参量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谭启龙 谢林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5-197,共3页
用晶体场理论研究了3d^9离子Cu^(2+)在NH_4Br中的EPR参量,采用半自洽波函数模型计算了NH_4Br:Cu^(2+)的二阶和三阶近似下的g因子和A因子,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比较了NH_4Br:Cu^(2+)和NH_4Cl: Cu^(2+)的光谱实验值,发现它们的能级次序不同.
关键词 晶体场理论 晶体NH_4 Br:Cu^2+ G因子 A因子
下载PDF
磁性壳聚糖的制备及其对Cu^(2+)吸附性能研究
18
作者 李璐 杨霞 +2 位作者 贾翼飞 马慧蕾 张春芳 《化纤与纺织技术》 CAS 2023年第3期20-22,共3页
文章通过机械搅拌将壳聚糖与Fe_(3)O_(4)进行复合制备出磁性壳聚糖。通过XRD、Ft-IR、SEM检测表明,Fe_(3)O_(4)成功地嵌入在壳聚糖表面;采用单因素法研究温度、时间、Cu^(2+)初始浓度和pH值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温度、时间、C... 文章通过机械搅拌将壳聚糖与Fe_(3)O_(4)进行复合制备出磁性壳聚糖。通过XRD、Ft-IR、SEM检测表明,Fe_(3)O_(4)成功地嵌入在壳聚糖表面;采用单因素法研究温度、时间、Cu^(2+)初始浓度和pH值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温度、时间、Cu^(2+)初始浓度、pH值分别为30℃、60 min、50 mg/L、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Fe_(3)O_(4) Cu^(2+) 吸附性能 吸附法
下载PDF
Fe_3O_4/黄腐酸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Cu^(2+)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靳廷甲 章祥林 徐建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87-93,共7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一种黄腐酸(Fulvic acid,FA)包覆型磁性复合材料(Fe3O4/FA)。扫描电镜(SEM),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试表明合成产物颗粒大小约2μm,具有典型的反尖晶石结构,黄腐酸成功包覆在Fe3O4颗粒...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一种黄腐酸(Fulvic acid,FA)包覆型磁性复合材料(Fe3O4/FA)。扫描电镜(SEM),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试表明合成产物颗粒大小约2μm,具有典型的反尖晶石结构,黄腐酸成功包覆在Fe3O4颗粒表面。Fe3O4/FA在外界低磁场作用下两分钟内便可从水溶液分离。Fe3O4/FA对Cu2+的吸附是一个假二级动力学过程,在1h左右达到平衡,较好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在pH=7时最大吸附量可以达到9.38mg/g,和Fe3O4相比其对Cu2+的吸附能力显著增强。Fe3O4/FA可以作为一种有效去除重金属污染废水中Cu2+的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 黄腐酸Cu^2+ 吸附 磁分离
下载PDF
果胶@生物炭-Fe3O4的制备及其对Cu^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丰艳 刘迎 金昌磊 《唐山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24-30,共7页
以木屑为原料,高温热解制备生物炭。以聚乙烯醇为粘结剂,采用混合法将生物炭与果胶复合,并负载磁性,经烘干定型制备果胶包覆的磁性生物炭材料(果胶@生物炭-Fe3O4)。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及N2吸附-脱附(BET)等方法对果胶@... 以木屑为原料,高温热解制备生物炭。以聚乙烯醇为粘结剂,采用混合法将生物炭与果胶复合,并负载磁性,经烘干定型制备果胶包覆的磁性生物炭材料(果胶@生物炭-Fe3O4)。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及N2吸附-脱附(BET)等方法对果胶@生物炭-Fe3O4进行表征,结合吸附实验分析其对Cu^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当生物炭、果胶、Fe3O4质量比为5∶1∶1,溶液pH值为6,吸附24 h,果胶@生物炭-Fe3O4对Cu^2+吸附效果最好;二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描述果胶@生物炭-Fe3O4对Cu^2+的吸附过程,Freundlich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其吸附行为;SEM结果显示该材料具有不规则的孔隙结构;XRD分析显示纳米Fe3O4是其主要的晶体结构;BET测得其比表面积为25.654 m^2·g^-1,平均孔径为20.18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 生物炭 FE3O4 CU^2+ 吸附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