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CoZn@NC与CuS的强耦合界面构建及其超薄电磁波吸收
被引量:
2
1
作者
黄惠中
李博
+2 位作者
赵超
蒋肖
曾小军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6,共8页
电磁波的污染促使高性能电磁波(EMW)吸收剂的发展,然而单一组分的吸波材料不能满足目前的性能要求。因此,多组分复合材料是目前的研究焦点。该研究巧妙地设计Co Zn基金属有机骨架(Co Zn-ZIF-L)纳米片,并转化为氮掺杂的碳包裹的Co Zn纳...
电磁波的污染促使高性能电磁波(EMW)吸收剂的发展,然而单一组分的吸波材料不能满足目前的性能要求。因此,多组分复合材料是目前的研究焦点。该研究巧妙地设计Co Zn基金属有机骨架(Co Zn-ZIF-L)纳米片,并转化为氮掺杂的碳包裹的Co Zn纳米颗粒(Co Zn@NC)。随后,利用水热工艺在Co Zn@NC表面复合超小的Cu S纳米颗粒,构建强界面耦合结构,有效地将Co Zn@NC与Cu S的介电性能优势结合起来。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异质结构显著提高了电磁波吸收能力。Co Zn@NC/Cu S异质结构表现出优异的EMW吸收性能,其反射损耗(RL)达到-56.2d B,匹配厚度仅为1.46 mm,有效吸收频带宽(EAB,R_(L)≤-10 d B)达4.13 GHz。该工作为设计一种强界面耦合的高性能EMW吸收材料提供了一条高效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S
超薄匹配厚度
界面耦合
介电损耗
电磁波吸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倒装芯片封装中多层铜互连结构的界面分层
2
作者
黄慧霞
张立文
+3 位作者
杨贺
杨陈
曹磊
李团飞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5-261,267,共8页
芯片封装过程中,较高的机械热应力易导致多层铜互连结构发生分层甚至断裂失效。运用三级子模型技术建立了倒装芯片10层铜互连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计算不同界面裂纹尖端能量释放率对多层铜互连结构的界面分层展开研究。结果表明:...
芯片封装过程中,较高的机械热应力易导致多层铜互连结构发生分层甚至断裂失效。运用三级子模型技术建立了倒装芯片10层铜互连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计算不同界面裂纹尖端能量释放率对多层铜互连结构的界面分层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第10层Cu/SiN和金属间电介质(IMD)/SiN界面,以及第9层Cu/SiN界面的裂纹尖端能量释放率远大于其他界面,是易发生分层失效的关键界面;总体互连线介电材料的弹性模量和热膨胀系数对关键界面能量释放率都有影响。基于此分析,对总体互连线介电材料的选取进行优化,发现第10层选择弹性模量与热膨胀系数乘积最大的非掺杂硅玻璃(USG),第9层选择弹性模量与热膨胀系数乘积最小的有机硅酸盐玻璃(OSG)时更有利于提高多层铜互连结构界面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互连结构
子模型技术
界面分层
能量释放率
介电材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铜互连电迁移可靠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7
3
作者
刘静
吴振宇
+1 位作者
汪家友
杨银堂
《微电子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4-368,373,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铜互连电迁移可靠性的研究进展;讨论了电迁移的基本原理、常用研究方法及主要失效机制;探讨了改善铜互连电迁移性能的各种方法,如铜合金、增加金属覆盖层及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最后,指出了铜互连可靠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铜互连
电迁移
扩散路径
铜/介质覆盖层界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oZn@NC与CuS的强耦合界面构建及其超薄电磁波吸收
被引量:
2
1
作者
黄惠中
李博
赵超
蒋肖
曾小军
机构
景德镇陶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6,共8页
基金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22269010)
Jiangxi Provinci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20224BAB214021)
Major Research Program of Jingdezhen Ceramic Industry (2023ZDGG002)。
文摘
电磁波的污染促使高性能电磁波(EMW)吸收剂的发展,然而单一组分的吸波材料不能满足目前的性能要求。因此,多组分复合材料是目前的研究焦点。该研究巧妙地设计Co Zn基金属有机骨架(Co Zn-ZIF-L)纳米片,并转化为氮掺杂的碳包裹的Co Zn纳米颗粒(Co Zn@NC)。随后,利用水热工艺在Co Zn@NC表面复合超小的Cu S纳米颗粒,构建强界面耦合结构,有效地将Co Zn@NC与Cu S的介电性能优势结合起来。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异质结构显著提高了电磁波吸收能力。Co Zn@NC/Cu S异质结构表现出优异的EMW吸收性能,其反射损耗(RL)达到-56.2d B,匹配厚度仅为1.46 mm,有效吸收频带宽(EAB,R_(L)≤-10 d B)达4.13 GHz。该工作为设计一种强界面耦合的高性能EMW吸收材料提供了一条高效的思路。
关键词
cu
S
超薄匹配厚度
界面耦合
介电损耗
电磁波吸收
Keywords
cu
S
ultrathin matching thickness
interface
coupling
dielectric
loss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分类号
TQ174.75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倒装芯片封装中多层铜互连结构的界面分层
2
作者
黄慧霞
张立文
杨贺
杨陈
曹磊
李团飞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洛阳市科技创新促进和情报研究中心
出处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5-261,267,共8页
基金
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科技攻关)项目(222102210207)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20B510006)。
文摘
芯片封装过程中,较高的机械热应力易导致多层铜互连结构发生分层甚至断裂失效。运用三级子模型技术建立了倒装芯片10层铜互连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计算不同界面裂纹尖端能量释放率对多层铜互连结构的界面分层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第10层Cu/SiN和金属间电介质(IMD)/SiN界面,以及第9层Cu/SiN界面的裂纹尖端能量释放率远大于其他界面,是易发生分层失效的关键界面;总体互连线介电材料的弹性模量和热膨胀系数对关键界面能量释放率都有影响。基于此分析,对总体互连线介电材料的选取进行优化,发现第10层选择弹性模量与热膨胀系数乘积最大的非掺杂硅玻璃(USG),第9层选择弹性模量与热膨胀系数乘积最小的有机硅酸盐玻璃(OSG)时更有利于提高多层铜互连结构界面可靠性。
关键词
铜互连结构
子模型技术
界面分层
能量释放率
介电材料
Keywords
cu
interconnect structure
sub-modeling technology
interface
delamination
energy release rate
dielectric
material
分类号
TN405.97 [电子电信—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铜互连电迁移可靠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7
3
作者
刘静
吴振宇
汪家友
杨银堂
机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研究所
出处
《微电子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4-368,373,共6页
基金
西安-应用材料创新基金资助项目(XA-AM-200501)
文摘
综述了近年来铜互连电迁移可靠性的研究进展;讨论了电迁移的基本原理、常用研究方法及主要失效机制;探讨了改善铜互连电迁移性能的各种方法,如铜合金、增加金属覆盖层及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最后,指出了铜互连可靠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铜互连
电迁移
扩散路径
铜/介质覆盖层界面
Keywords
cu
interconnect
Electromigration
Mass transport path
cu/dielectric cap interface
分类号
TN405.97 [电子电信—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CoZn@NC与CuS的强耦合界面构建及其超薄电磁波吸收
黄惠中
李博
赵超
蒋肖
曾小军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倒装芯片封装中多层铜互连结构的界面分层
黄慧霞
张立文
杨贺
杨陈
曹磊
李团飞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铜互连电迁移可靠性的研究进展
刘静
吴振宇
汪家友
杨银堂
《微电子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