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点击化学的铕配合物纳米颗粒对Cu(Ⅰ)离子的检测(英文) 被引量:2
1
作者 彭洪尚 黄世华 李小花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1-415,共5页
制备了Eu(Ⅲ)配合物纳米颗粒并对其进行表面修饰以用于Cu(I)离子的检测。所采用的探测机制是源于Cu(I)离子催化的末端炔基和叠氮基团之间的1,3极性环加成。通过该反应,在Eu3+配合物纳米颗粒(给体)和一种荧光染料分子(受体)之间建立了共... 制备了Eu(Ⅲ)配合物纳米颗粒并对其进行表面修饰以用于Cu(I)离子的检测。所采用的探测机制是源于Cu(I)离子催化的末端炔基和叠氮基团之间的1,3极性环加成。通过该反应,在Eu3+配合物纳米颗粒(给体)和一种荧光染料分子(受体)之间建立了共振能量传递关系。因为点击反应的速度正比于Cu(I)离子的浓度,因此通过监测染料分子荧光强度的变化即可检测出Cu(I)离子的浓度。基于共振能量传递机制和点击反应的敏感性,浓度为微摩尔量级的Cu(I)离子可以被探测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3+配合物纳米颗粒 cu(I)离子 荧光检测 点击反应 荧光共振能量传递
下载PDF
Cu(Ⅰ)Y分子筛的固态离子交换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7
2
作者 姜明 伏义路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822-826,共5页
应用IR、MS和EPR表征CuCl和NH4Y固态离子交换过程以及制备Cu(Ⅰ)Y的一些特性.固态离子交换程度依赖于反应温度.和还原Cu(Ⅱ)Y得到Cu(Ⅰ)Y的方法,固态离子交换是更为有效的制备纯Cu(Ⅰ)Y的方法.
关键词 铜分子筛 固态离子交换 Y分子筛 IR MS EPR
下载PDF
制备条件对Cu(Ⅰ)-Y吸附剂结构及脱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谷涛 慕旭宏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07年第2期107-111,共5页
采用水热离子交换法制备出Cu(Ⅱ)-Y分子筛,考察了交换条件对其离子交换性能和晶体结构的影响,并经过活化处理后制备出Cu(Ⅰ)-Y分子筛吸附剂,对其汽油脱硫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温水热处理能够大幅度地提高Cu(Ⅱ)-Y分子筛的Cu含量... 采用水热离子交换法制备出Cu(Ⅱ)-Y分子筛,考察了交换条件对其离子交换性能和晶体结构的影响,并经过活化处理后制备出Cu(Ⅰ)-Y分子筛吸附剂,对其汽油脱硫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温水热处理能够大幅度地提高Cu(Ⅱ)-Y分子筛的Cu含量,但温度过高会破坏其晶体结构;分子筛适宜的水热交换条件为Cu(NO3)2溶液浓度0.5 mol/L、固液比0.05、交换温度135℃、交换时间12 h;适宜的活化条件为在500℃的N2中焙烧6 h;在上述条件下制得的分子筛吸附剂对模型汽油在常压、室温、液体时空速为10 h-1时的饱和硫容量为8.61%(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Y分子筛 水热离子交换 活化 吸附脱硫 汽油
下载PDF
氯化胆碱-尿素低共熔溶剂中Cu(Ⅰ)离子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唐杰 徐存英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24,共7页
以加入氯化亚铜的氯化胆碱-尿素(ChCl-Urea-CuCl)低共熔溶剂为电解液,研究了Cu(Ⅰ)离子在ChCl-Urea低共熔溶剂中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ChCl-Urea-CuCl电解液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随着CuCl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黏... 以加入氯化亚铜的氯化胆碱-尿素(ChCl-Urea-CuCl)低共熔溶剂为电解液,研究了Cu(Ⅰ)离子在ChCl-Urea低共熔溶剂中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ChCl-Urea-CuCl电解液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随着CuCl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黏度的变化规律与电导率相反。此外,在ChCl-Urea-CuCl电解液中Cu(Ⅰ)离子的还原是受扩散控制的准可逆反应;Cu(Ⅰ)离子的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随着CuCl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这主要与Cu(Ⅰ)离子在ChCl-Urea低共熔溶剂中的存在形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离子 氯化胆碱-尿素 低共熔溶剂 电导率 黏度 扩散系数 冶金电化学
下载PDF
铜氨水系中一价铜氨络离子的氧化 被引量:3
5
作者 孙驰 余仲兴 +1 位作者 周邦娜 陈世琯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21-826,共6页
微细铜粉是可替代贵金属生产电子浆料的重要原材料。在常压铵盐歧化工艺生产微细铜粉过程中, 制取一价铜氨络离子溶液是关键步骤, 而一价铜氨络离子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借助Cu( Ⅱ)/Cu( Ⅰ) 电对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来获知... 微细铜粉是可替代贵金属生产电子浆料的重要原材料。在常压铵盐歧化工艺生产微细铜粉过程中, 制取一价铜氨络离子溶液是关键步骤, 而一价铜氨络离子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借助Cu( Ⅱ)/Cu( Ⅰ) 电对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来获知不同时刻一价铜氨络离子的浓度, 研究了一价铜氨络离子的氧化速度及其影响因素。实验表明:溶液温度越低、气相中氧分压愈小、NH3·H2O 浓度越大以及NH+4 的加入均有利于阻缓一价铜氨络离子的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氨水系 铜氨络离子 氧化 微细铜粉 电子浆料
下载PDF
单根Cu纳米线的制备与原位电学性质
6
作者 徐国恒 段敬来 +1 位作者 王文丹 刘杰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1-95,共5页
金属纳米线是未来纳米电子器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单根金属纳米线的电学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对于单根纳米线电学性质的移位测量,原位测量精确度更高,结果更可靠。目前,国际上用于原位电学性质测量的单根纳米线的最小直径为80 ... 金属纳米线是未来纳米电子器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单根金属纳米线的电学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对于单根纳米线电学性质的移位测量,原位测量精确度更高,结果更可靠。目前,国际上用于原位电学性质测量的单根纳米线的最小直径为80 nm,更小直径的纳米线很难在纳米孔道中生长,其电化学生长动力学过程还不清楚,电阻率数据缺失。本文在单个蚀刻离子径迹孔道中利用电化学沉积技术成功生长了单根Cu纳米线,其直径仅为64 nm,为目前同方法最细。在此基础上,首次测量了该纳米线的电输运性质并获得了其电阻率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电导法可以监测模板中单个孔道的形成和扩孔的动力学过程以及最终的孔径大小。电化学沉积时,沉积电流与沉积时间曲线清晰地揭示了纳米线的沉积动力学过程。Ⅰ-Ⅴ曲线研究显示Cu纳米线具有典型的金属特性。其电阻率为3.46μ?·cm,约是Cu块体材料电阻率的两倍。电阻率增大可能与电子在晶界和表面处的散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根cu纳米线 重离子径迹模板 蚀刻 电化学沉积 -Ⅴ曲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