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5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过冷条件下Cu-Co合金的液相分解 被引量:14
1
作者 孙占波 宋晓平 +3 位作者 胡柱东 杨森 曹崇德 魏炳波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8-73,共6页
用金相分析法对含 10 %~ 30 %Co Cu合金液态深过冷条件下的液相分解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深过冷条件下Cu Co合金首先形成富Co的α枝晶 ;由于α Co枝晶的分数小于平衡凝固态 ,剩余液相是过饱和的 ;当液态合金过冷到液相分解区... 用金相分析法对含 10 %~ 30 %Co Cu合金液态深过冷条件下的液相分解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深过冷条件下Cu Co合金首先形成富Co的α枝晶 ;由于α Co枝晶的分数小于平衡凝固态 ,剩余液相是过饱和的 ;当液态合金过冷到液相分解区后 ,将分解成富Cu和富Co的两个液相。Cu Co合金液相分解过程包括富Co液滴的形成、长大、积聚及富Co液滴的二次相分解。首次观察到在过饱和的富Cu液相发生液相分解后 ,原始枝晶重熔并参与液相分解的反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过冷 液相分解 CU-CO合金 金相组织
下载PDF
N_2O在钾改性Cu-Co尖晶石型复合氧化物上的催化分解(英文) 被引量:20
2
作者 窦喆 张海杰 +1 位作者 潘燕飞 徐秀峰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8-245,共8页
制备了几个不同组成的Cu-Co尖晶石型复合氧化物,用于N2O分解反应,在活性较高的Cu0.8Co0.2Co2O4表面浸渍碱金属盐溶液,制备改性催化剂,考察了碱金属助剂类型、钾前驱物和钾负载量等对改性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用BET、XRD、SEM、XPS等方法... 制备了几个不同组成的Cu-Co尖晶石型复合氧化物,用于N2O分解反应,在活性较高的Cu0.8Co0.2Co2O4表面浸渍碱金属盐溶液,制备改性催化剂,考察了碱金属助剂类型、钾前驱物和钾负载量等对改性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用BET、XRD、SEM、XPS等方法表征了催化剂结构。结果表明,几种碱金属碳酸盐改性Cu0.8Co0.2Co2O4的催化活性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K改性催化剂的活性有明显提高,而Cs的表面改性反而降低了催化剂活性;钾前驱物对K/Cu-Co的催化活性也有较大影响,其中,加入碳酸钾明显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而加入硝酸钾和醋酸钾反而降低了催化剂活性;有氧无水、有氧有水气氛中,400!C下N2O在碳酸钾改性催化剂0.05K/Cu0.8Co0.2Co2O4上的转化率分别达到了100%和87.6%;该催化剂在400!C下的恒温反应活性和稳定性均高于未改性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催化分解 Cu-Co复合氧化物 助剂钾 催化活性
下载PDF
添加铈对Cu-Co-O催化剂催化燃烧VOCs性能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悦 刘志英 +3 位作者 李溪 钱红雅 于鹏 徐炎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87-2091,共5页
以γ-Al_2O_3为载体,采用超声-等体积浸渍法制备CeO_2掺杂的Cu-Co-O/Al_2O_3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对甲苯的催化燃烧性能,通过X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H_2-TP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稀土元素的加入... 以γ-Al_2O_3为载体,采用超声-等体积浸渍法制备CeO_2掺杂的Cu-Co-O/Al_2O_3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对甲苯的催化燃烧性能,通过X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H_2-TP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稀土元素的加入不仅有利于活性组分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而且可以促进Cu-Co-O催化剂的还原温度向着低温方向发生移动.活性评价实验结果显示,进气浓度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不大.添加Ce后催化剂对甲苯和二甲苯的催化燃烧反应温度均有不同幅度降低,其中对甲苯的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燃烧 VOCS 稀土 Cu-Co-O/Al2O3
下载PDF
Cu-Co负载量对Cu-Co基催化剂催化CH_4-合成气梯阶转化合成C_2^+含氧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彭芬 黄伟 韩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587-2593,共7页
以TiO2纳米粒子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Cu-Co双金属催化剂,考察了不同Cu/Co质量比和不同Cu-Co含量的双金属催化剂对CH4-合成气梯阶转化直接合成C+2含氧化合物的影响.在连续式步阶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进行了催化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 以TiO2纳米粒子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Cu-Co双金属催化剂,考察了不同Cu/Co质量比和不同Cu-Co含量的双金属催化剂对CH4-合成气梯阶转化直接合成C+2含氧化合物的影响.在连续式步阶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进行了催化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当Cu-Co含量为18%,Cu/Co质量比为2∶1时,CuCo/TiO2的C+2含氧化合物产物的时空收率最大,为19.92 mg·g-1cat·h-1,选择性为67.76%.研究表明,金属组分之间和载体与金属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金属组分良好的分散性和还原性是促进活性位的形成和提高催化剂活性的原因;催化剂表面高度分散的CuO微晶有利于催化加氢和脱氢反应的进行,对CH4-合成气转化反应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另外,弱酸和中强酸有利于CH4-合成气转化反应,而强酸对该反应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o催化剂 CH4-合成气 梯阶转化
下载PDF
固溶-时效处理对Cu-Co-Cr-S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娜娜 宋练鹏 尹志民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17,共4页
研究了不同固溶 时效处理工艺对Cu Co Cr Si合金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及其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合金有显著的时效强化特性 ,强化相为Co2 Si、Cr,最佳的固溶与时效处理工艺为 980℃× 1h固溶 ,冰盐水淬火 ,之后进行 4 80℃... 研究了不同固溶 时效处理工艺对Cu Co Cr Si合金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及其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合金有显著的时效强化特性 ,强化相为Co2 Si、Cr,最佳的固溶与时效处理工艺为 980℃× 1h固溶 ,冰盐水淬火 ,之后进行 4 80℃× 4h时效 ;在最佳固溶时效处理条件下 ,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和相对电导率分别为5 45 9MPa、4 38 9MPa、19 2 %和 4 6 7%IA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o-Cr-Si合金 固溶时效 显微组织 电导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化学镀Cu-Co-P非晶合金及其催化性能表征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忠 王丽娜 +1 位作者 季付翔 谢广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5-70,共6页
目的优化Cu-Co-P非晶合金的化学镀工艺,研究其对硼氢化钠水解制氢的催化性能。方法以铁片为基体,研究化学镀Cu-Co-P非晶合金的制备工艺,探讨镀液成分对沉积速率、镀液稳定性及镀层质量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筛选出化学镀Cu-Co-P的优化... 目的优化Cu-Co-P非晶合金的化学镀工艺,研究其对硼氢化钠水解制氢的催化性能。方法以铁片为基体,研究化学镀Cu-Co-P非晶合金的制备工艺,探讨镀液成分对沉积速率、镀液稳定性及镀层质量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筛选出化学镀Cu-Co-P的优化配方。采用该配方对氧化铝(γ-Al2O3)基体施镀,制备出负载型Cu-Co-P/γ-Al2O3非晶合金催化剂,对其组成、形貌和结构等进行表征。利用硼氢化钠水解制氢实验,评价制备的负载型Cu-Co-P多元合金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根据优化配方制备出的负载型非晶合金Cu-Co-P/γ-Al2O3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233 m2/g,相对组成为57.85%Cu+39.69%Co钴+2.46%P(均为质量分数)。45℃条件下,在20 m L含1 g硼氢化钠和1 g氢氧化钠的溶液中,硼氢化钠水解制氢的速率为1295 m L/(g·min)。结论化学镀Cu-Co-P的优化配方组成为:硫酸钴20 g/L,硫酸铜0.7 g/L,次亚磷酸钠40 g/L,柠檬酸钠20 g/L,EDTA-2Na 10 g/L,氟化铵25 g/L。工艺参数为:温度(85±1)℃,p H=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Cu-Co-P 非晶合金 催化剂 硼氢化钠 水解
下载PDF
多期构造变形事件对吉林南部大横路Cu-Co矿床富集成矿的制约 被引量:3
7
作者 田忠华 刘福来 +2 位作者 刘超辉 朱志勇 王慧宁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673-3695,共23页
钴矿是重要的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之一,对其成矿作用(如构造与成矿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能为前期指导找矿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中国东部吉林白山市三道沟镇三岔河村大横路Cu-Co矿开展了相关工作,包括野外构造解析、钻孔-岩芯资料分析、... 钴矿是重要的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之一,对其成矿作用(如构造与成矿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能为前期指导找矿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中国东部吉林白山市三道沟镇三岔河村大横路Cu-Co矿开展了相关工作,包括野外构造解析、钻孔-岩芯资料分析、钻孔薄片综合矿物分析系统(TIMA)实验和区域相关岩石年代学等。构造解析显示大横路Cu-Co矿围岩变形包括层片交切、S_(1)面理和褶劈理等构造要素。钻孔-岩芯资料分析矿区发育大量F_(2)紧闭褶皱、逆冲断层及断层相关褶皱、倒转褶皱F_(2)等。钻孔、探槽薄片样品TIMA实验显示含Co流体大量富集于低角度逆冲断裂、倒转褶皱韧性剪切域和断层相关褶皱转折端处。这些工作显示走向为NE的低角度逆冲断裂及断层相关褶皱对大横路Cu-Co矿的富集起到关键的控制作用。相关年代学工作,结合前人研究及大量区域地质资料表明:(1)矿区内逆冲断层及褶皱等控矿构造要素为古元古代构造事件的产物;(2)中生代构造事件对成矿作用的制约(Cu-Co矿的再富集)可能来自于白垩纪大规模的伸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金属矿产Co 构造与成矿 多期构造事件 大横路Cu-Co矿 胶-辽-吉造山带
下载PDF
加料方式对Cu-Co合成低碳醇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房德仁 李婉君 +3 位作者 赵金波 刘中民 姜雪梅 张慧敏 《工业催化》 CAS 2014年第3期199-205,共7页
低碳醇在汽油添加剂或汽油替代品减少尾气排放等方面具有潜在用途,用煤和天然气经合成气合成低碳醇的Cu-Co催化剂在较为缓和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C2+OH醇选择性。采用不同沉淀方法制备系列Cu-Co催化剂,通过XRD、XPS、TPR和BET考... 低碳醇在汽油添加剂或汽油替代品减少尾气排放等方面具有潜在用途,用煤和天然气经合成气合成低碳醇的Cu-Co催化剂在较为缓和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C2+OH醇选择性。采用不同沉淀方法制备系列Cu-Co催化剂,通过XRD、XPS、TPR和BET考察加料方式对催化剂前驱体和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在5.0 MPa、250℃和空速5 000 h-1条件下,使用加压固定床反应器考察合成低碳醇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加料方式对催化剂性能有较大影响,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颗粒中各组分以纳米大小均匀分布,C2+OH醇选择性最高;采用正加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和C2+OH醇选择性最低,催化剂颗粒中活性组分的分布呈壳层分布,Co在颗粒的表面富集;采用并流法和反加法制备的催化剂的醇分布遵从ASF规则,其链增长因子为0.42。实验结果表明,当Cu和Co在催化剂颗粒中以原子尺度分布时,催化活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工程 Cu-Co催化剂 合成低碳醇 沉淀法 前驱体 协同作用
下载PDF
快速冷却条件下Cu-Co合金的凝固 被引量:1
9
作者 赵九洲 李海丽 +1 位作者 何杰 张显飞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3-697,共5页
利用气体雾化方法研究了Cu-20%CO(质量分数)合金的快速凝固行为,获得了富Co相以微细球形粒子形式分布了:基体的合金粉末,建立了Cu-Co雾化液滴快速凝固过程模型,模拟分析了雾化液滴凝固的动力学细节,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很好地描述Cu-CO... 利用气体雾化方法研究了Cu-20%CO(质量分数)合金的快速凝固行为,获得了富Co相以微细球形粒子形式分布了:基体的合金粉末,建立了Cu-Co雾化液滴快速凝固过程模型,模拟分析了雾化液滴凝固的动力学细节,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很好地描述Cu-CO合金雾化液滴冷却凝固过程;液-液相变过程中组织演变是弥散相液滴形核、长大、碰撞凝并和空间迁移共同作用的结果;雾化液滴尺寸越大,冷却越慢,富Co相液滴的形核速率越低,凝固后富Co相的弥散度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O合金 快速凝固 雾化 模拟
下载PDF
脉冲电沉积Cu-Co合金镀层及其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福良 余细波 +1 位作者 黄秀扬 张霞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3,共5页
采用铂片做阳极,在不锈钢基体上采用脉冲电沉积法制备Cu-Co合金镀层,通过与直流镀层相比较,对脉冲镀层的耐蚀性、耐高温性、硬度以及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脉冲镀层的耐蚀性、耐高温性明显优于直流镀层,硬度也较直流镀层高.SEM和XR... 采用铂片做阳极,在不锈钢基体上采用脉冲电沉积法制备Cu-Co合金镀层,通过与直流镀层相比较,对脉冲镀层的耐蚀性、耐高温性、硬度以及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脉冲镀层的耐蚀性、耐高温性明显优于直流镀层,硬度也较直流镀层高.SEM和XRD分析结果显示,脉冲镀层较直流镀层表面更平整,组织更致密,晶粒尺寸也更小.此外,研究占空比对镀层的影响,发现镀层的Co含量以及硬度随着占空比的增大而增大,当占空比达到0.7时,镀层有最高的Co含量和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沉积 CU-CO合金 耐蚀性 占空比
下载PDF
低碳混合醇合成Cu-Co基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建国 定明月 +2 位作者 王铁军 马隆龙 丘明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20-128,共9页
近年来,低碳混合醇合成催化剂尤其是Cu-Co基催化剂在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方面得到快速的发展。本文综述了合成低碳混合醇用Cu-Co基催化剂的反应性能,重点介绍活性组分Cu、Co的负载量、制备方法、合成条件、工艺参数、助剂和载体对Cu-Co... 近年来,低碳混合醇合成催化剂尤其是Cu-Co基催化剂在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方面得到快速的发展。本文综述了合成低碳混合醇用Cu-Co基催化剂的反应性能,重点介绍活性组分Cu、Co的负载量、制备方法、合成条件、工艺参数、助剂和载体对Cu-Co基催化剂的结构、催化活性、选择性的影响,并对该催化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混合醇 Cu-Co基催化剂 制备方法 工艺参数 助剂 载体
下载PDF
Cu-Co改性MCM-41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硝基苯降解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强 孙维 +2 位作者 姜成春 李锦卫 董紫君 《工业催化》 CAS 2022年第4期32-40,共9页
针对水中的硝基苯污染,设计制备一种Cu-Co改性MCM-41芬顿催化剂。在MCM-41上负载一定量的Cu和Co,通过XRD、SEM、TEM、EDX、XPS和比表面与孔隙度分析仪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考察Cu和Co的比例、搅拌时间、焙烧温度等制备条件对催化剂非均... 针对水中的硝基苯污染,设计制备一种Cu-Co改性MCM-41芬顿催化剂。在MCM-41上负载一定量的Cu和Co,通过XRD、SEM、TEM、EDX、XPS和比表面与孔隙度分析仪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考察Cu和Co的比例、搅拌时间、焙烧温度等制备条件对催化剂非均相芬顿反应性能的影响,考察pH值、H_(2) O_(2)浓度、催化剂用量和硝基苯浓度等操作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和Co均匀分布在MCM-41分子筛孔道表面,比表面积高达1306 m 2·g^(-1)。当Cu和Co的比例为1∶2,搅拌时间3 h,焙烧温度540℃时,催化剂活性最好。在H_(2) O_(2)浓度为0.1 mol·L^(-1),催化剂用量2 g·L^(-1)的条件下,反应时间45 min时,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上20 mg·L^(-1)的硝基苯降解率可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Cu-Co改性MCM-41 铜钴比 非均相芬顿 硝基苯
下载PDF
Ti-Zr-Be-Cu-Co块体非晶合金在NaCl溶液中的冲刷腐蚀行为 被引量:1
13
作者 索忠源 王鑫 张志浩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47,共5页
为评价Ti基块体非晶合金的耐蚀性,以期今后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采用失重法研究了Ti35Zr30Be2 4Cu7.5Co3.5块体非晶合金及其对应晶体成分在质量分数6%Na Cl溶液中0.2、0.4、0.6 m/s流速下的冲刷腐蚀行为.利用X射线分析(XRD)、扫描电镜(S... 为评价Ti基块体非晶合金的耐蚀性,以期今后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采用失重法研究了Ti35Zr30Be2 4Cu7.5Co3.5块体非晶合金及其对应晶体成分在质量分数6%Na Cl溶液中0.2、0.4、0.6 m/s流速下的冲刷腐蚀行为.利用X射线分析(XRD)、扫描电镜(SEM)研究了Ti35Zr30Be2 4Cu7.5Co3.5块体非晶合金及其对应晶体成分的相结构、微观腐蚀形貌,并利用电化学极化试验测试2种合金冲刷腐蚀后的耐蚀性.结果表明:随着流速的增加,2种合金的腐蚀速度均升高,其中非晶合金出现最大腐蚀速度峰值的时间由无冲刷状态的32 h缩短到流速为0.6 m/s下的10 h,Ti35Zr30Be2 4Cu7.5Co3.5块体非晶合金腐蚀速度较对应晶体成分小;Ti35Zr30Be2 4Cu7.5Co3.5块体非晶合金较对应晶体成分在质量分数6%NaCl溶液中具有更好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Zr-Be-Cu-Co 块体非晶合金 晶体 冲刷腐蚀 腐蚀形貌
下载PDF
二溴对甲偶氮羧光度法测定Cu-Co合金中钴
14
作者 钟国秀 杨浩义 晏高华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70,共3页
研究了显色剂二溴对甲偶氮羧与钴的显色反应。pH 10.2的柠檬酸铵-氨水溶液中,钴与二溴对甲偶氮羧反应形成蓝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6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77×104L.mol-1.cm-1,钴量在0~3.2 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 研究了显色剂二溴对甲偶氮羧与钴的显色反应。pH 10.2的柠檬酸铵-氨水溶液中,钴与二溴对甲偶氮羧反应形成蓝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6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77×104L.mol-1.cm-1,钴量在0~3.2 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Cu-Co合金中钴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结果与亚硝基R盐光度法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溴对甲偶氮羧 CU-CO合金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树叶状Cu-Co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形貌
15
作者 赵修彬 刘静 +1 位作者 李劲松 邱伟国 《磁性材料及器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3-25,68,共4页
以氯化钴(Co Cl2·6H2O)和氢氧化钠(Na OH)作为反应前驱物,采用水热法合成微米级树叶状钴单质,通过氧化还原金属转移反应,把合成的树叶状Co微晶体作为基底成功制备了Cu表面修饰树叶状单质Co的磁性复合材料,并研究了Cu(NO3)2与Co的... 以氯化钴(Co Cl2·6H2O)和氢氧化钠(Na OH)作为反应前驱物,采用水热法合成微米级树叶状钴单质,通过氧化还原金属转移反应,把合成的树叶状Co微晶体作为基底成功制备了Cu表面修饰树叶状单质Co的磁性复合材料,并研究了Cu(NO3)2与Co的摩尔比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样品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Cu(NO3)2与Co的摩尔比对Cu-Co复合材料形貌有着重要的影响,反应中PVP起着粘结剂的作用,PVP在Cu-Co复合材料结构体的形成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树叶状Co的主叶脉和次叶脉还原性比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o复合材料 树叶状 水热法 形貌
下载PDF
时效工艺对Cu-Co-Ni合金的磁学性能和GMR效应的影响
16
作者 刘剑 孙占波 宋晓平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8-41,共4页
对时效过程中Cu80Co15Ni5合金的磁学性能和巨磁电阻效应 (GMR)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理论计算讨论了合金中磁性颗粒的尺寸、数量等微结构参数随时效工艺的变化以及其对GMR效应的影响规律 。
关键词 时效工艺 Cu-Co-Ni三元合金 磁学性能 巨磁电阻效应 铜合金
下载PDF
新型Cu-Co-O_x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燃烧甲苯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志远 黄琼 +2 位作者 沈岳松 沈树宝 祝社民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3-47,共5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自制载体负载复合金属氧化物Cu-Co-Ox催化剂。研究了Cu-Co-Ox催化剂催化燃烧甲苯的活性。分别考察了Cu-Co-Ox负载量、Cu/Co(摩尔比)及焙烧温度对催化燃烧甲苯活性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镜(SEM)等表征技术,... 采用浸渍法制备自制载体负载复合金属氧化物Cu-Co-Ox催化剂。研究了Cu-Co-Ox催化剂催化燃烧甲苯的活性。分别考察了Cu-Co-Ox负载量、Cu/Co(摩尔比)及焙烧温度对催化燃烧甲苯活性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镜(SEM)等表征技术,分别对复合金属氧化物Cu-Co-Ox的晶型与结晶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为600℃,Cu-Co-Ox负载量为5%(质量分数),Cu/Co为1∶2时,Cu-Co-Ox催化燃烧甲苯的活性最高。当反应温度为250℃,甲苯的转化率达到95%以上。XRD分析表明,Cu-Co-Ox催化剂主要活性相为CuCo2O4尖晶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o-Ox 催化燃烧 甲苯 Cu/Co摩尔比
下载PDF
Cu-Co/γ-Al_(2)O_(3)催化臭氧氧化深度处理维生素废水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韩永辉 周淋友 +5 位作者 岳琳 王艳魁 何淑妍 邱珊 胡广志 李再兴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20-1425,共6页
为解决维生素C废水经二级生化处理后仍不能达到排放标准的问题,以γ-氧化铝为载体,采用化学浸渍法工艺制备出一种高效稳定的Cu-Co/γ-Al_(2)O_(3)催化剂,构成臭氧催化氧化体系。采用XRD、BET、SEM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探究不同条件下对... 为解决维生素C废水经二级生化处理后仍不能达到排放标准的问题,以γ-氧化铝为载体,采用化学浸渍法工艺制备出一种高效稳定的Cu-Co/γ-Al_(2)O_(3)催化剂,构成臭氧催化氧化体系。采用XRD、BET、SEM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探究不同条件下对维生素C废水深度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初始溶液pH=9、臭氧浓度20 mg/L、臭氧流量1 L/min、催化剂投加量为16 g/L、过氧化氢投加量6 mL/L、在反应时间持续90 min的条件下,COD去除率、UV 254去除率、TOC去除率分别达到83.25%,92.14%,79.39%。EPR测试表明臭氧催化氧化体系遵从羟基自由基作用机理,Cu-Co/γ-Al_(2)O_(3)催化剂重复使用10次后,COD去除率、UV 254去除率、TOC去除率仍达到76.37%,86.15%和74.29%,且负载金属离子浸出维持在较低水平,表明该催化剂是一种优异稳定的非均相臭氧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o/γ-Al_(2)O_(3)催化剂 深度处理 维生素C废水 臭氧催化氧化
下载PDF
合成气制取低碳混合醇Cu-Co双金属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安霞 宁文生 刘化章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843-3849,共7页
近年来,合成气制低碳醇Cu-Co基催化剂备受关注,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和构效关系等问题被广泛研究。本文基于这些研究,归纳和分析了Cu-Co双金属催化剂的设计思路、对催化剂双活性中心结构的认识和制备方法等的演变,重点阐述了催化剂中纳米化C... 近年来,合成气制低碳醇Cu-Co基催化剂备受关注,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和构效关系等问题被广泛研究。本文基于这些研究,归纳和分析了Cu-Co双金属催化剂的设计思路、对催化剂双活性中心结构的认识和制备方法等的演变,重点阐述了催化剂中纳米化Cu-Co合金相的形成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及其制备的难点和改善该活性相反应稳定性的方法;认为从纳米尺度上对催化剂进行设计,使催化剂表面具有丰富的Cu-Co双活性中心,并进一步改善催化剂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醇 合成气 Cu-Co催化剂 纳米粒子 双活性中心
下载PDF
MVS制备Cu-Co/c燃料电池电极催化剂
20
作者 阿力塔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5期386-390,共5页
燃料电池催化剂按照应用区域可分为两类,有阳极型和阴极型催化剂之分,阳极型催化剂主要适用于对有机小分子物质的氧化,如甲醛、甲酸、甲醇等.阴极型催化剂适用在燃料电池的阴极区域,是对氧气还原的催化反应.目前,在催化剂活性物质方面... 燃料电池催化剂按照应用区域可分为两类,有阳极型和阴极型催化剂之分,阳极型催化剂主要适用于对有机小分子物质的氧化,如甲醛、甲酸、甲醇等.阴极型催化剂适用在燃料电池的阴极区域,是对氧气还原的催化反应.目前,在催化剂活性物质方面的研究报道比较多,有特殊形貌的纳米晶体微粒及其合金高长径比的纳米线和纳米线合金核壳结构的纳米球合金等,这些材料在燃料电池中的阴极和阳极都有其独到的优势和作用,这些种类催化剂大都采用贵金属如Pt、Pd、Au等元素,而合金则采用贵金属配合Fe、Co、Ni等过渡金属形成,以达到提高催化效率降低成本等不同目的,本文用金属蒸气合成法(MVS)和常规法制备三种不同摩尔比的Cu-Co/c双金属燃料电池电极催化剂,XRD测定、磁测定和XPS测定结果表明:MVS法Cu-Co/c电极的催化活性大于相应的常规法电极,而且随着Cu含量的增加,催化活性也随之增大,Co的加入使得整体的催化活性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电极 MVS Cu-Co/c催化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