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加氢制甲醇Cu/CeO_(2)催化剂实验研究
1
作者 甘泽 李传 +3 位作者 邓文安 杜峰 罗辉 李庶峰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4期33-38,共6页
考察了第二金属Ni改性对CO_(2)加氢制甲醇Cu/CeO_(2)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并通过XRD、BET、XPS、H_(2)-TPR等手段对改性前后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金属负载量为20%时,Cu/CeO_(2)的比表面积最大;Cu与Ni质量比为3∶1时,催化剂碱度... 考察了第二金属Ni改性对CO_(2)加氢制甲醇Cu/CeO_(2)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并通过XRD、BET、XPS、H_(2)-TPR等手段对改性前后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金属负载量为20%时,Cu/CeO_(2)的比表面积最大;Cu与Ni质量比为3∶1时,催化剂碱度最大,氧空位含量最高,Cu-Ni协同作用最强;该催化剂在反应温度240℃、反应压力3 MPa、液时空速2400 mL/(g·h)、H_(2)与CO_(2)体积比为3∶1时催化CO_(2)加氢制甲醇效果较优,CO_(2)转化率为18.5%,甲醇时空产率为40.43 g/(k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加氢 甲醇 cu/CeO_(2)催化剂 反应条件 转化率 选择性 时空产率
下载PDF
Cu和Zr元素取代对Sm_(2)Co_(7)快淬带磁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侯永杰 左建华 +4 位作者 李敏敏 薄宇 章明 董福海 白锁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4,共5页
采用感应熔炼和熔体快淬技术制备了Sm_(2)Co_(7-x)R_(x)(R=Cu、Zr;x=0、0.1、0.2、0.3、0.4)快淬带,研究了取代元素、取代量和快淬速度对快淬带磁性能、晶粒间相互作用和不可逆翻转场的影响规律。磁性能测试结果表明,Cu和Zr取代在快淬... 采用感应熔炼和熔体快淬技术制备了Sm_(2)Co_(7-x)R_(x)(R=Cu、Zr;x=0、0.1、0.2、0.3、0.4)快淬带,研究了取代元素、取代量和快淬速度对快淬带磁性能、晶粒间相互作用和不可逆翻转场的影响规律。磁性能测试结果表明,Cu和Zr取代在快淬带内引起了强烈的钉扎效应,有助于提升快淬带的矫顽力,且均在x=0.3时获得最大矫顽力;Cu取代量x=0.1、0.2、0.4时快淬带的剩磁与最大磁能积随快淬速度逐渐降低,取代量x=0.3时表现为逐渐升高;Zr取代量x=0.1~0.4时快淬带的剩磁与最大磁能积均随快淬速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Henkel曲线测试结果表明,对于Cu元素和Zr元素取代,δM值均在x=0.3时达到最大,表明此时快淬带晶粒间的交换耦合作用最强;Sm_(2)(Co, Cu)_(7)和Sm_(2)(Co, Zr)_(7)快淬带的最大δM值分别为1.48和1.04。适量Cu、Zr元素取代可以提高Sm_(2)Co_(7)磁体在反磁化过程中的不可逆翻转场H_(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_(2)Co_7 快淬带 cu和Zr取代 快淬速度 磁性能 交换耦合 不可逆翻转场
下载PDF
Desulfuriza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fuels via Cu_2O catalyzed photooxidation coupled with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被引量:2
3
作者 Xiaoming Gao Jiao Fei +1 位作者 Yanyan Shang Feng Fu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7期1508-1512,共5页
By combining the photochemical reaction and liquid–liquid extraction(PODS), we studied desulfurization of model fuel and FCC gasoline. The effects of air flow, illumination time, extractants, volume ratios of extract... By combining the photochemical reaction and liquid–liquid extraction(PODS), we studied desulfurization of model fuel and FCC gasoline. The effects of air flow, illumination time, extractants, volume ratios of extractant/fuel, and catalyst amounts on the desulfurization process of PODS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Under the conditions with the air as oxidant(150 ml·min^(-1)), the mixture of DMF–water as extractant(the volume ratio of extractant/oil of 0.5) and photo-irradiation time of 2 h, the sulfur removal rate reached only 42.63% and 39.54% for the model and FCC gasoline, respectively.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the sulfur removal rat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up to79% for gasoline in the presence of Cu_2O catalyst(2 g·L^(-1)).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ODS combined with a Cu_2O catalyst seems to be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for sulfur removal of gaso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ULFURIZATION Photo-oxidative GASOLINE extraction cu2O Catalyst
下载PDF
疏水性离子液体对含Cu^(2+)废水萃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军安 张谦 +2 位作者 任晓文 郜志东 刘汉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0-85,共6页
制备了1-烷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C_nMIm]PF_6(n=2,4,6)离子液体,以Cu^(2+)为对象,采用紫外光谱分析为检测方法,研究了不同离子液体对重金属离子的萃取性能,研究了螫合剂、萃取平衡时间、溶液pH、离子液体侧链长度、助溶剂以及离子液... 制备了1-烷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C_nMIm]PF_6(n=2,4,6)离子液体,以Cu^(2+)为对象,采用紫外光谱分析为检测方法,研究了不同离子液体对重金属离子的萃取性能,研究了螫合剂、萃取平衡时间、溶液pH、离子液体侧链长度、助溶剂以及离子液体用量等因素对萃取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螯合剂对离子液体萃取重金属能力影响很大.当体系中未加入螯合剂时,离子液体对Cu^(2+)的萃取率仅为2%左右;而随着螯合剂双硫腙的加入,其萃取效率均达91%以上.3种离子液体中,以[C_6MIm]PF_6的萃取效率最好.同时离子液体在萃取重金属离子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pH摆动效应,当pH<2时,Cu^(2+)的萃取率均小于2%,而当pH>8时,Cu^(2+)的萃取率均高于90%.利用这一摆动效应,可将Cu^(2+)从废水中分离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萃取 双硫腙 cu^2+ 紫外光谱分析
下载PDF
高炉渣对废水中Cu^2+的吸附率和吸附行为 被引量:9
5
作者 王亚丽 杨宁 +1 位作者 崔素萍 韦奇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6-193,共8页
工业固废高炉渣对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表现出了较好的吸附能力,为了深入了解高炉渣对Cu^2+的吸附效果,在研究高炉渣的用量、pH、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废水中Cu^2+吸附率的影响规律基础上,选取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实验,获得吸附Cu^2+的最佳... 工业固废高炉渣对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表现出了较好的吸附能力,为了深入了解高炉渣对Cu^2+的吸附效果,在研究高炉渣的用量、pH、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废水中Cu^2+吸附率的影响规律基础上,选取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实验,获得吸附Cu^2+的最佳反应条件,并利用吸附等温模型和吸附动力学探讨高炉渣对Cu^2+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高炉渣表面的吸附位点、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发达的孔隙结构能够促进Cu^2+的吸附.在高炉渣用量为0.5 g、pH为9、吸附时间为360 min、温度为65℃时,去除率可达99.93%,吸附后溶液中Cu^2+的残余质量浓度小于1 mg/L,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高炉渣对Cu^2+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吸附动力学过程更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渣 cu^2+ 废水 吸附率 吸附等温线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2-(5-溴-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浊点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痕量Cu(Ⅱ)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晓慧 杨龙虎 +3 位作者 霍燕燕 马盛杰 翟云会 韩权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7-110,共4页
以2-(5-溴-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5-Br-PADMA)为螯合剂,Triton X-114为萃取剂,建立了浊点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超痕量Cu(Ⅱ)的新方法。研究了溶液pH、螯合剂和表面活性剂浓度、平衡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浊点萃取的... 以2-(5-溴-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5-Br-PADMA)为螯合剂,Triton X-114为萃取剂,建立了浊点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超痕量Cu(Ⅱ)的新方法。研究了溶液pH、螯合剂和表面活性剂浓度、平衡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浊点萃取的影响。优化条件为:pH=5.0 HAc-NaAc缓冲溶液,0.35 mL 5.0×10-4 mol/L 5-BrPADMA,1.0mL 1.0%Triton X-114,60℃保温15min。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5~4.0ng/mL,检出限为0.017ng/mL,相对标准偏差为3.1%(n=10),富集因子为48。方法用于水样中痕量Cu(Ⅱ)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7.0%~102.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溴-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 cu(Ⅱ) TRITON X-114 浊点萃取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下载PDF
萃取法研究Cu^(2+)-dpx-PCA^-体系配体间的芳环堆积作用及其配合物的组成 被引量:1
7
作者 冯旭文 龚钰秋 林秋月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93-495,共3页
用萃取法测定Cu2+dpxPCA体系中的堆积百分数,其中dpx=2,2′联吡啶胺(dpa),2,2′联吡啶甲烷(dpm)和2,2′联吡啶酮(dpk);PCA-=苯甲酸根(Bz-),2苯乙酸根(PAc-)... 用萃取法测定Cu2+dpxPCA体系中的堆积百分数,其中dpx=2,2′联吡啶胺(dpa),2,2′联吡啶甲烷(dpm)和2,2′联吡啶酮(dpk);PCA-=苯甲酸根(Bz-),2苯乙酸根(PAc-),3苯丙酸根(PPr-)和4苯丁酸根(PBu-)。结果表明:堆积百分数与羧酸根中亚甲基数有关,其顺序为Bz-<PAc-<PPr-<PBu,同时还与dpx的结构有关,其顺序为dpa<dpm<dpk。这是堆积作用对配体的结构要求及存在π电子协作效应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环堆积作用 萃取 dpx PCA^- 配合物
下载PDF
小球藻对Cu^(2+)的吸附性能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李英敏 杨海波 +3 位作者 吕福荣 刘艳 张欣华 于媛 《能源环境保护》 2004年第6期36-39,共4页
研究了小球藻对Cu2 + 的吸附行为 ,探讨了小球藻在不同生长时期、吸附液的pH值、离子强度、光照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及其吸附机理 ,同时对其吸附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培养5d左右的小球藻对Cu2 + 的吸附能力最强 ;吸附液的 p... 研究了小球藻对Cu2 + 的吸附行为 ,探讨了小球藻在不同生长时期、吸附液的pH值、离子强度、光照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及其吸附机理 ,同时对其吸附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培养5d左右的小球藻对Cu2 + 的吸附能力最强 ;吸附液的 pH值在6~8之间时 ,小球藻对Cu2 + 有较好的吸附作用 ;加强光照可以促进小球藻对Cu2 + 的吸附 ;吸附液离子强度的增强会降低小球藻对Cu2 +的吸附作用。研究还表明 ,在小球藻对Cu2 +吸附的起始阶段 ,吸附速率较快 ,随温度的升高吸附速率增大 ,且吸附反应为一级反应 ,并推算出吸附反应的活化能Ea=43.69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cu^2+ 吸附 吸附速率
下载PDF
乳状液膜提取堆浸液中Cu^(2+)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黄万抚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31,共4页
讨论了乳状液膜提取铜矿堆浸液中Cu2 + 的传输过程 ,并进行了实验研究 .试验研究表明 ,乳状液膜技术完全能够从铜矿堆浸液中回收铜 ,回收效果良好 .
关键词 乳状液膜 提取 堆浸液 cu^2+ 试验 传质模型
下载PDF
乳状液膜提取Cu^(2+)的络合—扩散传质模型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万抚 王淀佐 胡永平 《南方冶金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14-17,共4页
讨论了乳状液膜分离技术提取Cu2 +的络合—扩散传输过程 。
关键词 乳状液膜 提取 传质模型 络合-扩散
下载PDF
亲水性PVDF-编织管中空纤维复合膜萃取水中Cu^(2+)的研究
11
作者 王旭东 王柯 +1 位作者 王磊 夏四清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64,69,共5页
采用自制亲水性PVDF-编织管中空纤维复合膜,构建了膜萃取器实验装置,以二-(2-乙基己基)-磷酸(D2EHPA)为有机萃取剂,煤油为稀释剂萃取水中Cu2+,考察不同聚乙烯醇(PVA)含量的复合膜对于水中Cu2+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萃取率... 采用自制亲水性PVDF-编织管中空纤维复合膜,构建了膜萃取器实验装置,以二-(2-乙基己基)-磷酸(D2EHPA)为有机萃取剂,煤油为稀释剂萃取水中Cu2+,考察不同聚乙烯醇(PVA)含量的复合膜对于水中Cu2+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萃取率不断加大,但在37℃之后,温度对于萃取率影响甚小。而水溶液p H和有机相流量的适当改变,可以显著提高膜的萃取率。随着铸膜液中亲水剂PVA含量的增加,孔隙率不断增大,复合膜表面微孔数量逐渐增多,孔间连通度增大。当PVA的质量分数为4%时,膜表面孔分布均匀、孔隙率最大,且对水中Cu2+的萃取率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性 中空纤维复合膜 膜萃取 cu^2+
下载PDF
东北典型的棕壤对Cu^(2+)的吸附行为研究
12
作者 范有静 杨洪英 +2 位作者 朱长亮 佟琳琳 王胜利 《有色冶金节能》 2010年第5期48-51,共4页
研究了东北典型的棕壤对Cu2+的吸附行为,测定了不同pH值、不同的Cu2+初始浓度、不同铜盐对棕壤吸附Cu2+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值增加,棕壤对Cu2+的吸附率也随着增加;在pH值3.00~6.09范围内,吸附率增加明显;随着Cu2+的初始浓度的不断提... 研究了东北典型的棕壤对Cu2+的吸附行为,测定了不同pH值、不同的Cu2+初始浓度、不同铜盐对棕壤吸附Cu2+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值增加,棕壤对Cu2+的吸附率也随着增加;在pH值3.00~6.09范围内,吸附率增加明显;随着Cu2+的初始浓度的不断提高,吸附率逐渐减小,为电性吸附;棕壤对不同铜盐吸附率大小的顺序是OAc->NO3->Cl->SO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壤 cu2+ 吸附率 吸附行为
下载PDF
二(2—乙基己基)磷酸萃取Cu(Ⅱ)的动力学研究
13
作者 胡应喜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33-36,共4页
本文以煤油为稀释剂,用上升液滴法研究了HDEHP从氯化物水溶液体系中萃取Cu(Ⅱ)的反应速率及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萃取速率对[Cu^(2+)],[H^+]和[H_2A_2]_((o))的反应级数分别为1,—1和2,由温度对萃取率的影响确定了该萃取过程的活化能为4.... 本文以煤油为稀释剂,用上升液滴法研究了HDEHP从氯化物水溶液体系中萃取Cu(Ⅱ)的反应速率及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萃取速率对[Cu^(2+)],[H^+]和[H_2A_2]_((o))的反应级数分别为1,—1和2,由温度对萃取率的影响确定了该萃取过程的活化能为4.02KJ·mol^(-1),并提出了该过程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2—乙基己基)磷酸 萃取动力学 萃取速率 铜(Ⅱ) 单液滴法
下载PDF
磁性固相萃取-原子吸收法测定葛仙米中的Cu2+
14
作者 张帆 喻念念 张莹 《生物化工》 2020年第1期88-90,共3页
目的:建立磁性固相萃取-原子吸收法测定葛仙米中Cu^2+的分析方法。方法:实验合成的磁性碳纳米管吸附性和分散性较好,形态结构通过透射电镜进行表征。对经消解的葛仙米样品溶液中的Cu^2+进行富集和分离,磁性多壁碳纳米管表现出对Cu^2+较... 目的:建立磁性固相萃取-原子吸收法测定葛仙米中Cu^2+的分析方法。方法:实验合成的磁性碳纳米管吸附性和分散性较好,形态结构通过透射电镜进行表征。对经消解的葛仙米样品溶液中的Cu^2+进行富集和分离,磁性多壁碳纳米管表现出对Cu^2+较强的选择性吸附能力,从而能够获得较低的检测限。结果:Cu^2+在0.5~4.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Cu^2+在线性范围内的添加回收实验,平均回收率为93.5%~95.0%,RSD为3.6%~4.9%,能够满足葛仙米中Cu^2+的检测需要。结论:与其他分析仪器相比,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来测定葛仙米中痕量的的Cu^2+,分析速度快,成本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固相萃取 原子吸收 葛仙米 cu^2+
下载PDF
服役参数对C_(f)-Al_(2)O_(3)/Cu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贾超凡 苏娟华 +5 位作者 李韶林 国秀花 宋克兴 冯孟奇 米绪军 李周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7-36,共10页
为探究不同服役条件下C_(f)-Al_(2)O_(3)/Cu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QG-7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其进行了在不同载荷和线速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实验,分析了C_(f)-Al_(2)O_(3)/Cu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和磨损机理。结果表明:载荷和线... 为探究不同服役条件下C_(f)-Al_(2)O_(3)/Cu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QG-7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其进行了在不同载荷和线速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实验,分析了C_(f)-Al_(2)O_(3)/Cu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和磨损机理。结果表明:载荷和线速度对C_(f)-Al_(2)O_(3)/Cu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有显著影响,在实验范围内,在载荷为10 N及线速度为0.59 m/s条件下,5C_(f)-Al_(2)O_(3)/Cu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最佳,其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分别为0.45和1.488×10^(-5)mg/m。摩擦过程中在复合材料摩擦表面产生的机械混合层有利于摩擦副之间的润滑。随着载荷增大,机械混合层减少,C_(f)-Al_(2)O_(3)/Cu复合材料的磨损加剧,基体塑性变形程度增大;随着线速度的增大,机械混合层厚度增加,润滑状况得以改善,C_(f)-Al_(2)O_(3)/Cu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f)-Al_(2)O_(3)/cu复合材料 载荷 线速度 摩擦系数 磨损率
下载PDF
Cu^(2+)、Cd^(2+)和三苯基锡对小锥实螺(Galba pervia)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方方 宋志慧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296-299,共4页
研究了铜(Cu2+)、镉(Cd2+)、三苯基锡(TPT)对小锥实螺(Galba pervia)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Cu2+对小锥实螺的幼螺和成螺的24 h-LC50为1.36和5.14 mg.L-1,Cd2+对幼螺和成螺的24 h-LC50分别为0.56和7.46 mg.L-1,TPT对幼螺和成螺的24h-LC50... 研究了铜(Cu2+)、镉(Cd2+)、三苯基锡(TPT)对小锥实螺(Galba pervia)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Cu2+对小锥实螺的幼螺和成螺的24 h-LC50为1.36和5.14 mg.L-1,Cd2+对幼螺和成螺的24 h-LC50分别为0.56和7.46 mg.L-1,TPT对幼螺和成螺的24h-LC50为0.020和0.25 mg.L-1。Cu2+浓度为0.04、0.08 mg.L-1时,小锥实螺对Cu2+的BCF是781、656;TPT浓度为10、15、20μg.L-1时,小锥实螺对TPT的BCF是2 648、1 7881、377;Cd2+浓度为0.4、0.8、1.0、1.4 mg.L-1时,小锥实螺内脏的BCF是597、146、94、46,腹足的BCF是333、69、47、24,壳的BCF是427、87、63、24。随着Cu2+、Cd2+和TPT浓度的升高,孵化天数先变少后变多,孵化率逐渐下降。刚孵化出的幼螺的心率在74 bpm左右,但是生长1 d后,随着Cu2+、Cd2+、TPT浓度的升高,幼螺的心率下降很快,从74 bpm下降到30 bp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CD^2+ 三苯基锡 小锥实螺 半数致死浓度 生物浓缩系数 孵化率 心率
下载PDF
不同负载下热再生氨电池产电及Cu^(2+)去除特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卢志强 张亮 +4 位作者 李俊 付乾 朱恂 廖强 陈鹏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341-3349,共9页
热再生氨电池(thermally regenerative ammonia-based battery,TRAB)在利用低温废热产电的同时去除Cu^(2+),在含铜电镀废水的处理及资源回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而作为关键运行参数之一的负载不但影响电化学反应速率... 热再生氨电池(thermally regenerative ammonia-based battery,TRAB)在利用低温废热产电的同时去除Cu^(2+),在含铜电镀废水的处理及资源回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而作为关键运行参数之一的负载不但影响电化学反应速率和产电性能,而且还会对Cu^(2+)去除效果产生影响。此外,氨渗透现象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Cu^(2+)的去除效果。本文在不同负载条件下对电池进行批次放电,探究负载对电池的产电特性及铜离子去除率的影响,利用循环伏安法探究不同氨浓度条件下阴极发生的反应。对产电后的阳极液进行热再生,探究不同再生温度对热再生过程、电池功率及Cu^(2+)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负载的降低(电流增大),电池的产电量得到提升,批次处理所需的时间大幅缩短。并且较小的负载可以有效降低阴极氨渗透量,减弱副反应的发生,从而提升阴极库仑效率,因此获得较高的Cu^(2+)去除率。当负载为1Ω时获得了较大的产电量(350C),且处理时间缩短为2.1h,使得废水中Cu^(2+)的去除率达到80.5%。热再生过程对下一批次电池性能和阴极Cu^(2+)去除有重要影响,一定范围内提升再生温度有利于热再生过程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再生氨电池 负载 cu^(2+)去除率 氨渗透 电化学 废水
下载PDF
盐酸介质中N,N'-二甲基-N,N'-二辛基-3-氧戊二酰胺萃取Cu^(2+)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晓磊 周鹤方 +1 位作者 庞茂平 孙国新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61-64,共4页
研究盐酸介质中N,N'-二甲基-N,N'-二辛基-3-氧戊二酰胺对Cu2+的萃取行为,考察了不同稀释剂、水相酸度、氯化钠浓度、萃取剂浓度和温度对萃取分配比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酸度、氯化钠浓度或萃取剂浓度任意一个增大,萃取分配比随... 研究盐酸介质中N,N'-二甲基-N,N'-二辛基-3-氧戊二酰胺对Cu2+的萃取行为,考察了不同稀释剂、水相酸度、氯化钠浓度、萃取剂浓度和温度对萃取分配比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酸度、氯化钠浓度或萃取剂浓度任意一个增大,萃取分配比随之增大;温度升高时,萃取分配比下降,说明该萃取反应是放热反应.通过热力学研究,得到了萃合物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介质 N N′-二甲基-N N′-二辛基-3-氧戊二酰胺 萃取 cu^2+ 稀释剂
下载PDF
红毛藻R-藻红蛋白的提取纯化及在Cu^(2+)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蔡思学 李月 +2 位作者 王芳 姜泽东 王力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76-284,共9页
采用纤维素酶法提取红毛藻藻红蛋白,并对其进行纯化。利用Cu^(2+)能使R-藻红蛋白发生荧光猝灭的特性,建立一种荧光检测Cu^(2+)含量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当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5 h、加酶量2.5%时,提取的R-藻红蛋白质量浓度为43.64 mg... 采用纤维素酶法提取红毛藻藻红蛋白,并对其进行纯化。利用Cu^(2+)能使R-藻红蛋白发生荧光猝灭的特性,建立一种荧光检测Cu^(2+)含量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当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5 h、加酶量2.5%时,提取的R-藻红蛋白质量浓度为43.64 mg/mL。使用饱和度为60%的硫酸铵沉淀和DEAE Sepharose FF柱纯化,得到纯度为2.1(A_(620)/A_(280))的药品级R-藻红蛋白,其对Cu^(2+)有良好的选择性,最佳检测条件为:R-藻红蛋白质量浓度1.2 mg/mL、水浴温度30℃、反应时间15 min、缓冲液pH 7.0,在Cu^(2+)0.5~50μmol/L范围内,相对荧光强度与Cu^(2+)浓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S/N=3)0.06308μmol/L。将此方法用于实际样品中Cu^(2+)含量的检测,样品回收率为94.50%~106.03%。方法具有绿色安全、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势,对水产品中重金属Cu^(2+)含量的检测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藻红蛋白 红毛藻 提取纯化 荧光探针 cu^(2+)
下载PDF
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与钴、镍、铜、锌固体萃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可龙 欧阳晖 +1 位作者 李元高 董萍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64-66,共3页
酸性磷(瞵)酸酯是一类重要的萃取剂,它们对金属离子的萃取性能和机理研究巳有报导,但大多限于溶液体系。酸性磷酸酯金属萃合物的研究也有报导,但对固态烷基膦酸单烷基酯金属萃合物方面的报导较少。本文报导2-乙基已基膦酸2-乙基已基酯(... 酸性磷(瞵)酸酯是一类重要的萃取剂,它们对金属离子的萃取性能和机理研究巳有报导,但大多限于溶液体系。酸性磷酸酯金属萃合物的研究也有报导,但对固态烷基膦酸单烷基酯金属萃合物方面的报导较少。本文报导2-乙基已基膦酸2-乙基已基酯(简称HEH(EH)P或HA)金属(M=Co、Ni、Cu、Zn)固体萃合物的磁性,电子光谱和红外光谱,结合热分析结果对萃合物的成键特性和可能构型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萃合物 HEH(EH)P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