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Cl-CeO_(2)复合型CO消除剂的制备及其性能
1
作者 虞勇 张雷林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6-194,共9页
为避免煤矿井下CO中毒事故的发生,根据吸附催化原理,以稀土氧化物二氧化铈(CeO_(2))为催化剂载体,氯化亚铜(CuCl)为吸附剂,通过热分散法将氯化亚铜负载在二氧化铈表面,制备一种兼具吸附和催化性能的复合型CO消除剂CuCl-CeO_(2)。利用锥... 为避免煤矿井下CO中毒事故的发生,根据吸附催化原理,以稀土氧化物二氧化铈(CeO_(2))为催化剂载体,氯化亚铜(CuCl)为吸附剂,通过热分散法将氯化亚铜负载在二氧化铈表面,制备一种兼具吸附和催化性能的复合型CO消除剂CuCl-CeO_(2)。利用锥形量热仪分析CuCl、CeO_(2)和CuCl-CeO_(2)的CO消除性能,并通过20 L爆炸球-气相色谱联用系统,研究CuCl-CeO_(2)对瓦斯爆炸峰值压力及其产生的CO消除效果。结果表明:CuCl-CeO_(2)复合型消除剂能在整个升温过程中有效降低CO的释放率,其消除性能比单一CuCl或CeO_(2)的消除性能更佳,且当CuCl的质量分数为50%时,CuCl-CeO_(2)的CO消除率最高,达88.0%。随着CuCl-CeO_(2)质量浓度的增加,瓦斯爆炸峰值压力逐渐降低,达到爆炸峰值压力的时刻显著延迟,CO释放量也不断减少。当加入CuCl-CeO_(2)的质量浓度为1.00 g/L时,抑爆和CO消除效果最佳;瓦斯爆炸峰值压力由0.508 MPa降至0.387 MPa,达到爆炸峰值压力时间由237.6 ms延迟至483.2 ms,CO体积分数由0.8797%降至0.1089%,有效地降低了瓦斯爆炸峰值压力和CO释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亚铜(cucl)-二氧化铈(CeO_(2)) 复合型CO消除剂 消除性能 爆炸峰值压力 CO释放量
下载PDF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CuCl 2改性生物质焦汞吸附机理研究
2
作者 马子然 王红妍 +4 位作者 赵春林 周佳丽 彭胜攀 马静 吴建飞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40-1646,共7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采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建立稻壳焦和CuCl 2改性稻壳焦模型,对汞吸附前后模型进行计算分析,旨在从微观角度分析稻壳焦脱汞机理。结果表明:在吸附过程中,Hg原子上的电子会转移到稻壳焦表面,从而在二者之间形成范德华...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采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建立稻壳焦和CuCl 2改性稻壳焦模型,对汞吸附前后模型进行计算分析,旨在从微观角度分析稻壳焦脱汞机理。结果表明:在吸附过程中,Hg原子上的电子会转移到稻壳焦表面,从而在二者之间形成范德华力,将Hg原子束缚在稻壳焦表面,形成汞的物理吸附;而CuCl 2改性稻壳焦在吸附汞时,表面CuCl 2分子中的Cu—Cl键会发生断裂,断裂后Cu和Cl会与Hg原子结合,形成汞的化学吸附,使得CuCl 2改性稻壳焦的脱汞效率远高于原始稻壳焦,明确了CuCl 2改性稻壳焦脱汞机理,对生物质焦吸附剂脱汞的工业应用具有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焦 吸附汞 密度泛函理论 cucl 2
下载PDF
A Simple Method for Preparing CuCl/Activated Carbon for Selective CO Adsorption from Hydrogen
3
作者 Liu Di Wang Qianqian +3 位作者 Huang Jiaxing Zheng Jinyu Jin Ye Su Shikun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15-122,共8页
Carbon monoxide(CO)is an impurity gas that can poison the precious metal catalysts of hydrogen fuel cells,so it is necessary to separate CO from hydrogen.In this paper,an isovolumetric impregnation method was develope... Carbon monoxide(CO)is an impurity gas that can poison the precious metal catalysts of hydrogen fuel cells,so it is necessary to separate CO from hydrogen.In this paper,an isovolumetric impregnation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prepare Cu(I)-supported activated carbon(AC),which is simple and easy to industrialize.The prepared cuprous chloride CuCl/AC adsorbent displayed a high CO adsorption capacity of 82.1 cm^(3)/g and a high CO/H_(2) separation factor of 20 at 20 bar and 298 K.This material can adsorb and remove CO from CO/H_(2) mixed gas(5μL/L CO-balanced H_(2))to less than 0.2μL/L under dynamic flow conditions,and showed excellent regeneration performance.The results show that CuCl/AC is an effective adsorbent for separating trace CO in high-purity hydrog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l/activated carbon CO adsorbent HYDROGEN π-complexation
下载PDF
CuCl_2负载量对CuCl_2-La(NO_3)_3/AC吸附分离乙烯/乙烷中乙烯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广林 赵新强 王延吉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7-30,42,共5页
考察了不同CuCl2负载量的CuCl2-La(NO3)3/AC吸附剂对乙烯/乙烷混合气中乙烯的吸附分离效果。吸附剂的XRD表征表明,经过焙烧,负载在活性炭上的CuCl2转化为CuCl,从而具有了较好的吸附乙烯性能。随着CuCl2负载量的增加,由于生成的CuCl逐渐... 考察了不同CuCl2负载量的CuCl2-La(NO3)3/AC吸附剂对乙烯/乙烷混合气中乙烯的吸附分离效果。吸附剂的XRD表征表明,经过焙烧,负载在活性炭上的CuCl2转化为CuCl,从而具有了较好的吸附乙烯性能。随着CuCl2负载量的增加,由于生成的CuCl逐渐堵塞了活性炭孔道,导致了吸附剂比表面积逐渐降低,物理吸附量减少。而随着负载量的增加,Cu(Ⅰ)对乙烯的选择性络合吸附量变大,化学吸附逐渐占据优势,促进了乙烯吸附量的逐渐增加,导致了分离因数的大幅提高,当吸附剂中w(CuCl2)为25%时,乙烯吸附量为1.580mmol/g,分离因数为5.28,均为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l2-La(NO3)3AC吸附剂 cucl2负载量 乙烯 乙烷混合物 吸附 分离
下载PDF
由CuCl_2蚀刻液制取CuCl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建华 吴东辉 《南通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7-18,30,共3页
用Na2CO3 溶液调节CuCl2 蚀刻液的 pH值约为3,加入6.5g的Na2SO3 作还原剂 ,制得CuCl。经测定,在合适的条件下 ,CuCl的纯度和收率分别达到96.2 %和96.6%。
关键词 cucl2 cucl 氯化亚铜 制备 蚀刻液 氯化铜
下载PDF
分散法制备的CuCl/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C_3H_6选择性催化还原NO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贾明君 张文祥 +2 位作者 肖丰收 吴通好 孙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06-608,共3页
研究了由分散法制备的CuCl/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丙烯在过量氧存在下选择催化还原NO反应,发现该法能使活性组份高度分散于载体上,且所制备的高负载量CuCl/H-ZSM-5与离子交换法制备的Cu-ZSM-5相比在较... 研究了由分散法制备的CuCl/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丙烯在过量氧存在下选择催化还原NO反应,发现该法能使活性组份高度分散于载体上,且所制备的高负载量CuCl/H-ZSM-5与离子交换法制备的Cu-ZSM-5相比在较低反应温度下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l ZSM-5 分子筛 一氧化氮 选择 催化剂 还原
下载PDF
甲基氯硅烷单体合成反应中CuCl催化剂改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罗务习 王光润 +1 位作者 王金福 金涌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1-44,共4页
针对甲基氯硅烷单体直接合成反应,提出了一种采用甲基三氯硅烷(M1)对CuC l催化剂改性的新方法。由湿法制备的CuC l催化剂表面具有大量的羟基,通过M1改性后,采用红外光谱表征,其表面羟基大幅度减少。采用反应热重的实验方法对CuC l和硅... 针对甲基氯硅烷单体直接合成反应,提出了一种采用甲基三氯硅烷(M1)对CuC l催化剂改性的新方法。由湿法制备的CuC l催化剂表面具有大量的羟基,通过M1改性后,采用红外光谱表征,其表面羟基大幅度减少。采用反应热重的实验方法对CuC l和硅粉共同形成活性中心的反应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改性后的催化剂能够降低形成活性中心的引发温度,为评价单体合成反应找到了一种更为简便的方法。甲基氯硅烷合成反应评价装置上的催化反应结果表明,使用改性后的CuC l催化剂,反应活性提高了大约50%,选择性大约提高了3%,同时S i粉的最大转化率也有很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二氯硅烷 甲基三氯硅烷 cucl催化剂 催化剂改性
下载PDF
周期性密度泛函理论研究氯气在CuCl(111)表面上的吸附与解离 被引量:7
8
作者 王霞 陈文凯 +1 位作者 孙宝珍 陆春海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07-812,共6页
运用广义梯度密度泛函理论(Generalized Gradient Approximation,GGA)的PBE(Perdew-Burke-Ernzerh)方法结合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了氯气分子和氯原子在CuCl(111)表面上的吸附。通过对不同吸附位和不同单层覆盖度下的吸附能和几何构型参... 运用广义梯度密度泛函理论(Generalized Gradient Approximation,GGA)的PBE(Perdew-Burke-Ernzerh)方法结合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了氯气分子和氯原子在CuCl(111)表面上的吸附。通过对不同吸附位和不同单层覆盖度下的吸附能和几何构型参数的计算和比较发现:氯气分子在CuCl(111)表面的吸附为解离吸附;单层覆盖度为0.50时的吸附构型为稳定的吸附构型;氯气分子平行吸附在CuCl(111)表面时最稳定,吸附能最大,达364.5kJ·mol^(-1);伸缩振动频率的计算结果表明,吸附后的氯气分子的伸缩振动频率与自由氯气分子的伸缩振动频率相比,都发生了红移;布居分析结果表明整个吸附体系发生了由Cu原子向氯气分子的电荷转移。氯原子吸附的计算结果显示氯原子以穴位稳定的吸附在CuCl(111)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吸附 解离 CL2 cucl(111)表面
下载PDF
Schiff碱助剂对CuCl催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莫婉玲 熊辉 +1 位作者 黄荣生 李光兴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01-103,共3页
系统研究了不同Schiff碱配合CuCl对甲醇氧化羰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催化性能 .筛选出助催化性能好、腐蚀性小的Schiff碱助剂 .实验结果表明 ,1,10 菲罗啉与CuCl复合催化体系的催化效率最高 .从腐蚀性试验结果看 ,加入 1,10 菲罗啉化合物... 系统研究了不同Schiff碱配合CuCl对甲醇氧化羰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催化性能 .筛选出助催化性能好、腐蚀性小的Schiff碱助剂 .实验结果表明 ,1,10 菲罗啉与CuCl复合催化体系的催化效率最高 .从腐蚀性试验结果看 ,加入 1,10 菲罗啉化合物后 ,在 5 0℃时 ,复合催化体系对Q2 35和 1Cr18Ni9钢的年腐蚀率分别为4 .6 84mm/a和 0 .0 132mm /a .约为氯化亚铜催化体系年腐蚀率的 1/ 6和 1/ 14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l SCHIFF碱 碳酸二甲酯 催化性能 氯化亚铜 年腐蚀率 甲醇 氧化 羰化
下载PDF
分散法制备的CuCl/MCM-41上C_3H_6选择催化还原NO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贾明君 王桂英 +2 位作者 张文祥 吴通好 李雪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23-926,共4页
研究了由分散法制备的两种CuCl/MCM-41 催化剂上丙烯在过量氧存在下选择催化还原NO反应,发现所制备的CuCl/AlMCM-41催化剂的反应活性明显高于CuCl/SiMCM-41.XRD,IR,TRR及ESR的研究结果表明,CuCl/AlMCM-41催化剂上的主要活性... 研究了由分散法制备的两种CuCl/MCM-41 催化剂上丙烯在过量氧存在下选择催化还原NO反应,发现所制备的CuCl/AlMCM-41催化剂的反应活性明显高于CuCl/SiMCM-41.XRD,IR,TRR及ESR的研究结果表明,CuCl/AlMCM-41催化剂上的主要活性中心是与骨架铝配位的铜离子(Cu2+/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法 cucl/MCM-41 一氧化氮 选择催化还原 氯化亚铜 分子筛 负载型催化剂 大气污染 丙炔 环境污染治理
下载PDF
葡萄糖还原法制备CuCl/NaY吸附剂及其CO吸附和CO/H_2分离性能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思 吴永永 +2 位作者 罗仕忠 储伟 倪宏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94-1798,共5页
以NaY分子筛为载体,CuCl2为铜源,加入还原剂葡萄糖,在温和条件下制备了CuCl/NaY吸附剂,通过变压吸附考察了其对CO的吸附性能及对CO/H2的分离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程序升温还原谱(TPR)技术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 以NaY分子筛为载体,CuCl2为铜源,加入还原剂葡萄糖,在温和条件下制备了CuCl/NaY吸附剂,通过变压吸附考察了其对CO的吸附性能及对CO/H2的分离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程序升温还原谱(TPR)技术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葡萄糖还原法制备CuCl/NaY吸附剂的条件温和,吸附剂表面的亚铜含量高,对CO的吸附及CO/H2的分离性能优越且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l/NaY 葡萄糖 变压吸附 一氧化碳
下载PDF
冷冻对CuCl_2溶液水团簇结构及CuCl_2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阎波 赵林 +1 位作者 王文华 谭欣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00-508,共9页
为了考察CuCl_2溶液经冷冻作用后分子结构的改变及其生物功能,测定了其冷冻前后电导率和^(17)O-NMR化学位移和半峰宽的变化及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傅立叶红外光谱和圆二色光谱研究了与冷冻前后的CuCl_2作... 为了考察CuCl_2溶液经冷冻作用后分子结构的改变及其生物功能,测定了其冷冻前后电导率和^(17)O-NMR化学位移和半峰宽的变化及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傅立叶红外光谱和圆二色光谱研究了与冷冻前后的CuCl_2作用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构象变化。研究表明,CuCl_2溶液经冷冻处理后水团簇变小,这一过程可保持8 h左右。光谱实验结果表明冷冻处理后的CuCl_2与BSA的相互作用趋弱,对BSA的增色效应降低,配位诱导作用减小,对α-螺旋结构的氢键破坏作用减弱。红外曲线拟合结果显示与冷冻前后的CuCl_2作用后,BSA的α-螺旋结构由45.9%分别下降到31.8%和33.0%,β-折叠结构由21.1%分别增大到29.1%和26.5%,无规结构则都有所增多。CD谱结果与其一致。用冷冻处理水溶解BSA后与CuCl_2反应,同样具有使CuCl_2与BSA相互作用趋弱的效果,表明冷冻对CuCl_2与BSA相互作用变弱的效应是由于水的分子团簇结构变化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 cucl2 团簇结构 牛血清白蛋白 构象
下载PDF
一种具有高CO吸附容量和高CO/N_2及CO/CO_2分离选择性的CuCl@β吸附剂(英文) 被引量:10
13
作者 黄艳 岳盈溢 +4 位作者 何靓 陶鹰 彭俊洁 肖静 李忠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556-3562,共7页
研制了一种新型的CuCl@β分子筛吸附剂材料,它不仅对CO有着高吸附容量,而且对CO/N2和CO/CO2的二元混合气有着高吸附选择性。利用自发单层分散的原理制备了一系列的CuCl@β分子筛材料,分别应用氮气吸附以及XRD进行表征。CO在CuCl@β分子... 研制了一种新型的CuCl@β分子筛吸附剂材料,它不仅对CO有着高吸附容量,而且对CO/N2和CO/CO2的二元混合气有着高吸附选择性。利用自发单层分散的原理制备了一系列的CuCl@β分子筛材料,分别应用氮气吸附以及XRD进行表征。CO在CuCl@β分子筛上吸附等温线和动态透过曲线分别通过静态吸附和固定床实验获得。依据IAST理论模型计算了CuCl@β分子筛对CO/N2二元混合物和CO/CO2二元混合物的吸附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1)氯化亚铜的负载增强了一氧化碳在CuCl@β分子筛上的吸附容量,其最佳负载量为0.4g·g^-1。(2)CuCl@β分子筛吸附剂在增强CO的吸附量的同时,还降低了对二氧化碳和氮气的吸附。由于Cu+-COπ位络合键的存在,提高了CuCl@β分子筛对二元混合物CO/N2和CO/CO2的吸附选择性。(3)在低压下(0~10kPa)下0.4CuCl@β分子筛对CO/N2和CO/CO2的吸附选择性分别高达1600~5200和120~370,远大于原始的β分子筛。CuCl@β分子筛对CO有着超高吸附容量以及吸附选择性,将会是一种很有潜力的CO分离提纯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l@β分子筛 CO吸附 吸附剂 选择性
下载PDF
CuCl_(14)Pc/Y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槐馨 李瑞丰 +2 位作者 杜君 范彬彬 谢克昌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39-544,共6页
用沸石合成法制备了CuCl14Pc/Y分子筛纳米复合材料(简称为CuCl14Pc/nano-Y),考察了合成条件对纳米复合材料的粒度影响.用XRD、ICP、TG-DTA、TEM、FTIR、UV-vis及催化反应等对其性能... 用沸石合成法制备了CuCl14Pc/Y分子筛纳米复合材料(简称为CuCl14Pc/nano-Y),考察了合成条件对纳米复合材料的粒度影响.用XRD、ICP、TG-DTA、TEM、FTIR、UV-vis及催化反应等对其性能作了表征.结果表明:铜酞菁(CuCl14Pc)经过水热晶化后,部分被分装在纳米Y型分子筛的空腔中,其催化氧化性能较普通CuCl14Pc/Y分子筛复合材料有很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l14Pc/Y 纳米复合材料 制备 表征 催化性能 铜酞菁 分子筛 环己烷 氧化反应 催化剂
下载PDF
交替呼吸途径对CuCl_2胁迫下菜豆叶片光系统Ⅱ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谢佳佳 芦丽娜 +3 位作者 石岱龙 王庆文 贾凌云 冯汉青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5-80,共6页
以"农普"12号菜豆幼苗为材料,采用1 mmol·L^(-1)的水杨基氧肟酸(SHAM)抑制交替呼吸途径活性,探讨了在Cu Cl_2胁迫下交替呼吸途径对菜豆幼苗叶片光系统Ⅱ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随着Cu Cl_2胁迫浓度的增加,菜豆幼苗叶片潜... 以"农普"12号菜豆幼苗为材料,采用1 mmol·L^(-1)的水杨基氧肟酸(SHAM)抑制交替呼吸途径活性,探讨了在Cu Cl_2胁迫下交替呼吸途径对菜豆幼苗叶片光系统Ⅱ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随着Cu Cl_2胁迫浓度的增加,菜豆幼苗叶片潜在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光适应下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以及光化学猝灭系数q P、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非光学猝灭系数NPQ和交替呼吸途径的容量水平则呈上升趋势。较之在Cu Cl_2处理下的菜豆幼苗,用交替呼吸途径抑制剂预处理后的菜豆再置于Cu Cl_2的胁迫下,则会导致F_v/F_m、F_v'/F_m'、Y(Ⅱ)、q P以及叶绿素含量的进一步下降和NPQ的进一步上升。上述观察表明,在Cu Cl_2胁迫下交替呼吸途径可以缓解PSⅡ光化学效率的下降、维持PSⅡ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减少天线色素的热耗散以及缓解叶绿素含量的降低,从而保护菜豆叶片光系统Ⅱ免受Cu Cl_2胁迫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呼吸途径 cucl2胁迫 菜豆 叶绿素荧光参数
下载PDF
CuCl2处理对木榫焊接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朱旭东 张吉荣 +3 位作者 吴勇 丁青锋 伊松林 高颖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64-269,共6页
选取国产落叶松作为木榫旋转焊接基材,采用CuCl_2浸渍桦木木榫,分析浸渍处理对焊接性能。结果表明,1)CuCl_2处理组试件和未处理组试件平均抗拉拔力分别为4 988N和4 027N,说明浸渍木榫能够有效提高焊接试件抗拉拔力;2)对木质素等熔融物... 选取国产落叶松作为木榫旋转焊接基材,采用CuCl_2浸渍桦木木榫,分析浸渍处理对焊接性能。结果表明,1)CuCl_2处理组试件和未处理组试件平均抗拉拔力分别为4 988N和4 027N,说明浸渍木榫能够有效提高焊接试件抗拉拔力;2)对木质素等熔融物质在焊接界面的分布情况进行观测分析,发现在CuCl_2处理试件界面分布较均匀,而在未处理试件界面有熔融物质缺失和富积区域;3)采用FTIR对未处理木榫与界面、CuCl_2处理木榫与界面的对比分析,发现木质素、半纤维素等在焊接过程中均发生了热解,CuCl_2处理试件的木质素芳香环发生了少量热解,而未处理试件木质素侧链发生热解后,芳香环相对比较稳定并通过-CH_2-发生了单元间缩合;4)CuCl_2处理和焊接过程均能提升相对结晶度,未处理木榫相对结晶度为19.2%,CuCl_2处理木榫、未处理界面和CuCl_2处理界面的相对结晶度分别高于未处理木榫12.5%、75%和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l2处理 旋转焊接 抗拉拔力 焊接机理
下载PDF
采用CuCl_2-La(NO_3)_3/AC吸附剂从乙烯-乙烷混合气中分离乙烯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新强 朱英刚 +1 位作者 白跃华 王延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6-102,共7页
通过活性炭(AC)载体和铜母体的选择以及载体的表面改性和助剂的引入,制备出对乙烯具有较好选择性吸附的CuCl2-La(NO3)3/AC吸附剂。考察了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该吸附剂对乙烯-乙烷混合气中乙烯的吸附量和乙烯/乙烷分离因数。结果表明,... 通过活性炭(AC)载体和铜母体的选择以及载体的表面改性和助剂的引入,制备出对乙烯具有较好选择性吸附的CuCl2-La(NO3)3/AC吸附剂。考察了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该吸附剂对乙烯-乙烷混合气中乙烯的吸附量和乙烯/乙烷分离因数。结果表明,该吸附剂经再生后性能得到改善,在总压0.45MPa、吸附温度40℃的条件下,乙烯吸附量为1.499mmol/g,分离因数为3.74。经5次使用,该吸附剂性能保持稳定。测定了纯乙烯和乙烯乙烷混合气中乙烯在该吸附剂上的吸附等温线,并得到了拟合的Langmuir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吸附剂 cucl2 表面改性 助剂
下载PDF
CuCl_2/粘土-SA_(01)催化苯苄基化合成二苯甲烷 被引量:6
18
作者 乌云 萨嘎拉 +1 位作者 张宇 照日格图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2-526,共5页
CuCl2/粘土-SA01作为一种新型便宜和有效的环境友好固体催化剂,催化苯与苄基氯的傅-克烷基化反应合成二苯甲烷,较系统地考察了CuCl2负载量、苯/苄基氯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该傅-克烷基化反应的影响,并与催化剂的表... CuCl2/粘土-SA01作为一种新型便宜和有效的环境友好固体催化剂,催化苯与苄基氯的傅-克烷基化反应合成二苯甲烷,较系统地考察了CuCl2负载量、苯/苄基氯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该傅-克烷基化反应的影响,并与催化剂的表面性质关联.实验结果表明,CuCl2/粘土-SA01催化剂对苯苄基化合成二苯甲烷表具有优良的催化活性,在n(C6H6)/n(C6H5CH2Cl)=11∶1(摩尔比),m(C6H6)/m(催化剂)=22∶1(质量比),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2 h的反应条件下,二苯甲烷的产率为87%.催化剂能回收,重复使用五次也没有明显地失去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友好有机合成 cucl2/粘土-SA01 傅-克烷基化反应 二苯甲烷
下载PDF
^(17)O-NMR与拉曼光谱法研究CuCl_2和CuSO_4对水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阎波 赵林 +1 位作者 王文华 谭欣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2-436,共5页
利用17O-NMR化学位移、半峰宽和核磁共振系数(B')与水团簇结构和水分子缔合的关系,分析了CuCl2和CuSO4对水结构的影响.同时比较了纯水和不同浓度CuCl2和CuSO4溶液的羟基伸缩振动拉曼光谱.研究表明,CuCl2和CuSO4均具有促进水分子缔合... 利用17O-NMR化学位移、半峰宽和核磁共振系数(B')与水团簇结构和水分子缔合的关系,分析了CuCl2和CuSO4对水结构的影响.同时比较了纯水和不同浓度CuCl2和CuSO4溶液的羟基伸缩振动拉曼光谱.研究表明,CuCl2和CuSO4均具有促进水分子缔合,使水团簇加大的作用,且CuSO4对水的缔合作用大于CuCl2,Cl-对水缔合的破坏作用大于SO42-·Cu2+作为顺磁离子,在核磁共振弛豫过程中,对缩短水中质子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使谱线变宽作用明显.拉曼光谱主要反映阴离子对水结构的影响,而17O-NMR方法能够全面反映阴、阳离子和化合物对水缔合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l2 CUSO4 ^17O-核磁共振 拉曼光谱 水结构
下载PDF
浓度及冷冻-解冻处理对CuCl_2水溶液中Cu^(2+)区域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文华 赵林 +3 位作者 阎波 谭欣 贺博 潘志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5-269,共5页
应用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光谱研究了CuCl2水溶液中Cu2+的区域环境结构,通过测定CuCl2水溶液在不同浓度条件下及冷冻-解冻(FT)处理前后CuK边EXAFS吸收谱,研究了浓度及冷冻-解冻处理对Cu2+第一配位层结构的影响.EXAFS实验结果表... 应用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光谱研究了CuCl2水溶液中Cu2+的区域环境结构,通过测定CuCl2水溶液在不同浓度条件下及冷冻-解冻(FT)处理前后CuK边EXAFS吸收谱,研究了浓度及冷冻-解冻处理对Cu2+第一配位层结构的影响.EXAFS实验结果表明,CuCl2水溶液中Cu2+第一配位层距离中心原子Cu最近邻原子为O原子,配位数介于3.0-4.3之间,Cu—O键长在0.192-0.198nm之间,这种结构与Cu2+的Jahn-Teller效应有关.不同浓度的CuCl2水溶液中Cu2+的区域环境结构有很大不同,随着CuCl2水溶液浓度的升高,Cu2+第一配位层配位数减小,Cu—O键伸长.结构参数拟合结果证实冷冻-解冻处理对Cu2+的区域环境结构有影响,CuCl2溶液经冷冻-解冻处理后,Cu2+第一配位层配位数变大,热无序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AFS cucl2水溶液 水合离子结构 配位数 浓度 冷冻-解冻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