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ubist算法的临汾市GPM卫星降水数据降尺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文高峰 《水利技术监督》 2023年第11期59-61,78,共4页
为提升GPM卫星降水产品应用性,利用临汾地区2019年GPM降水数据和11个地面气象站点资料,引入地形、海陆位置等降尺度因子,构建基于Cubist回归算法降尺度模型,将原始GPM数据提高至100m的空间分辨率。结果表明:Cubis算法降尺度修正后的GPM... 为提升GPM卫星降水产品应用性,利用临汾地区2019年GPM降水数据和11个地面气象站点资料,引入地形、海陆位置等降尺度因子,构建基于Cubist回归算法降尺度模型,将原始GPM数据提高至100m的空间分辨率。结果表明:Cubis算法降尺度修正后的GPM数值精度显著提高,其R^(2)达0.60,MAE和RMSE为17.46、20.29mm,相对降尺度前的R^(2)提升了22.45%,MAE和RMSE分别减小了64.10%、68.89%。降尺度结果清晰展现了区域降水量分布细节信息,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M卫星降水量产品 cubist模型 降尺度
下载PDF
基于Cubist多元混合回归的稻米富集Cd模型构建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佳凤 田娜娜 +4 位作者 赵玉杰 周其文 刘潇威 袁旭 郭新蕾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59-1065,共7页
为了给农产品质量安全预测提供技术支撑,基于土壤环境因子对稻米富集镉(Cd)的影响在不同条件下存在差异性这一原理,以湖南省典型区域为例,在土壤多参数检测获取基本大数据前提下,采用Cubist多元混合线性回归技术,构建了研究区土壤-稻米C... 为了给农产品质量安全预测提供技术支撑,基于土壤环境因子对稻米富集镉(Cd)的影响在不同条件下存在差异性这一原理,以湖南省典型区域为例,在土壤多参数检测获取基本大数据前提下,采用Cubist多元混合线性回归技术,构建了研究区土壤-稻米Cd传输模型。结果表明,在所筛选的23个土壤理化参数中,Ca、Fe、S、Cd、Cl和pH 6个参数对稻米富集Cd影响最为突出,并被纳入Cubist模型中。土壤Ca(以CaO计)与土壤p H在Ca含量小于1%时线性显著相关,S与土壤有机质(SOM)呈指数显著相关。土壤pH对稻米富集Cd的影响在不同值阈范围内差异明显。研究表明,混合线性回归技术克服了传统多元回归仅能构建单一性质模型的缺陷,可有效筛选及表征环境因子对稻米富集Cd的影响,是构建土壤-稻米Cd传输模型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cubist
下载PDF
基于Cubist模型的天山北坡草地鼠群密度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潘群 施海洋 +2 位作者 张文强 罗格平 陈春波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00-1211,共12页
鼠害是影响草原生态健康的重要因素,了解小型啮齿动物种群密度时空分布特征,对精准的鼠害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对小型啮齿动物时空分布的研究多局限于静态的站点分布或小范围的种群密度时间变化分析,缺乏对较大时空尺度小型啮齿... 鼠害是影响草原生态健康的重要因素,了解小型啮齿动物种群密度时空分布特征,对精准的鼠害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对小型啮齿动物时空分布的研究多局限于静态的站点分布或小范围的种群密度时间变化分析,缺乏对较大时空尺度小型啮齿动物种群密度变化的分析。从已发表的文献中收集了天山北坡草地1982—2015年小尺度的有效洞口密度实地调查信息,同时结合环境因子数据,再根据海拔将研究区划分为≤900 m和>900 m 2类,运用Cubist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分析有效洞口密度时空分布。结果表明:(1)1982—2015年天山北坡海拔≤900 m地区的有效洞口密度总体呈增加趋势,而海拔>900 m的地区总体呈减少趋势。基于Cubist模型构建有效洞口密度与环境因子的模型拟合精度明显优于随机森林模型。(2)植被状况、气象因子和放牧强度是天山北坡有效洞口密度时空分布主要的环境驱动因素。在天山北坡内海拔≤900 m和>900 m的地区中,有效洞口密度的驱动机制存在着显著差异。(3)在海拔≤900 m地区,影响有效洞口密度时空分布主要是叶面积指数,而对于海拔>900 m地区为归一化植被指数。这可能是受到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和黄兔尾鼠(Eolagurus luteus)消耗不同类型植被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洞口密度 环境因子 cubist模型 随机森林模型 天山北坡
下载PDF
基于Cubist的大连地表温度季节变化分析
4
作者 张琳 吴相利 吴长山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61-66,共6页
大连作为滨海城市濒临渤海、黄海两个海域,海岸线狭长,海洋性特征明显.滨海城市是城市中的特殊类型,其热岛效应较内陆城市有所区别.该文采用大连2014年5月3日(春)、8月7日(夏)、11月18日(秋)和2月3日(冬)的Landsat 8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 大连作为滨海城市濒临渤海、黄海两个海域,海岸线狭长,海洋性特征明显.滨海城市是城市中的特殊类型,其热岛效应较内陆城市有所区别.该文采用大连2014年5月3日(春)、8月7日(夏)、11月18日(秋)和2月3日(冬)的Landsat 8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利用单窗算法,反演出大连地表温度,揭示大连热岛效应的动力机制.通过建立缓冲区,分析DEM、NDVI、人口分布、坡度及海岸线距离等因素对大连四个季节热岛效应产生的影响.利用Cubist得出结果:春季地表温度主要受NDVI、DEM和坡度的影响;夏季地表温度主要受NDVI、DEM和人口分布的影响;秋季地表温度受DEM和NDVI影响;冬季地表温度受坡度、DEM和NDVI的影响,并且当NVDI达到某个特定值时,影响系数会发生明显变化.表明同一地区不同季节影响地表温度的因子不同,且影响幅度也有所变化.四季地表温度与海岸线距离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cubist 大连 影响
下载PDF
XTL将HepeX—B转让给Cubist
5
作者 牛会兰 《国外药讯》 2004年第9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XTL HepeX—B 转让 cubist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Optimizing crown density and volume estimation across two coniferous forest types in southern China via Boruta and Cubist methods
6
作者 Zhi-Dan Ding Zhao Sun +5 位作者 Yun-Hong Xie Jing-Jing Qiao Rui-Ting Liang Xin Chen Khadim Hussain Yu-Jun Sun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24年第5期91-105,共15页
Quantifying forest stand parameters is crucial in forestry research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because it provides important factors for analyzing forest structure and comprehending forest resources.And the estimati... Quantifying forest stand parameters is crucial in forestry research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because it provides important factors for analyzing forest structure and comprehending forest resources.And the estimation of crown density and volume has always been a prominent topic in forestry remote sensing.Based on GF-2 remote sensing data,sample plot survey data and forest resource survey data,this study used the Chinese fir(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and Pinus massoniana Lamb.as research objects to tackle the key challenges in the use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The Boruta feature selection technique,together with multiple stepwise and Cubist regression models,was used to estimate crown density and volume in portions of the research area’s stands,introducing novel technological methods for estimating stand parameters.The results show that:(i)the Boruta algorithm is effective at selecting the feature set with the strongest correlation with the dependent variable,which solves the problem of data and the loss of original feature data afte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ii)using the Cubist method to build the model yields better results than using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The Cubist regression model’s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is all more than 0.67 in the Chinese fir plots and 0.63 in the P.massoniana plots.As a result,combining the two methods can increase the estimation accuracy of stand parameters,providing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future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2 image Boruta feature selection cubist regression model estimation of stand parameters remote sensing estimation
原文传递
基于Cubist模型树的城市不透水面百分比遥感估算模型 被引量:11
7
作者 戴舒 付迎春 赵耀龙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99-1409,共11页
不透水面是城市区域中一种典型的土地覆盖类型,是衡量城市环境质量和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与传统基于像元级的遥感研究方法相比,不透水面百分比(Impervious Surface Percent,ISP)的估算可以进入像元内部,获得更准确的城市信息。... 不透水面是城市区域中一种典型的土地覆盖类型,是衡量城市环境质量和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与传统基于像元级的遥感研究方法相比,不透水面百分比(Impervious Surface Percent,ISP)的估算可以进入像元内部,获得更准确的城市信息。本文应用Cubist模型树,对Landsat TM的原始波段变量(除热红外波段),建立ISP估算的基础模型(Base Cubist-ISP)。通过基于模型树的集成学习优化算法和加入相邻时相影像的波段变量中值,以削弱噪声的影响。然后,优选热红外波段和各种衍生变量,并进行属性精简,继而应用集成学习算法得到的参数和精简后的变量建立ISP估算的优化模型(Optimal CubistISP)。对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的实验结果表明,Optimal Cubist-ISP模型估算不透水面的整体均方根误差(RMSE)为12.98%,决定系数(R2)为0.90,精度明显优于Base Cubist-ISP模型,RMSE降低约5.03%,ISP在透水面区域被高估和高密度不透水面区域被低估的现象得到改善。本文提出的基于Cubist模型树建立ISP遥感估算的模型及优化方法可以适用于城市区ISP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透水面 cubist模型树 集成学习算法 OPTIMAL cubist-ISP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Cubist的中国植被区域叶绿素荧光数据重建 被引量:3
8
作者 沈洁 辛晓平 +4 位作者 张景 苗晨 王旭 丁蕾 沈贝贝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4-252,共9页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olar-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SIF)是植物在太阳光照条件下,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发射出的光谱信号(650~800 nm),SIF相比于植被指数等参数更能直接地反映植被光合作用的相关信息,为大尺度GPP估算带来了新的...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olar-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SIF)是植物在太阳光照条件下,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发射出的光谱信号(650~800 nm),SIF相比于植被指数等参数更能直接地反映植被光合作用的相关信息,为大尺度GPP估算带来了新的途径。但目前卫星SIF数据或存在分辨率较低的不足,或存在数据空间不连续的局限,对于应用到大尺度中连续GPP的估算中有一定难度。OCO-2 SIF数据拥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但却是空间离散数据。针对上述问题,着重研究对离散的OCO-2 SIF数据进行连续预测的方法,生成中国—蒙古草地生态系统的较高精度连续SIF数据集。结果如下:通过Cubist回归树算法,结合MODIS反射率数据,气象数据及土地利用类型,建立了每8 d的0.05°分辨率的连续SIF数据集,预测精度为R^(2)=0.65,RMSE=0.114。其中,对作物类SIF预测的精度最高,为R^(2)=0.71,RMSE=0.117;其次为对森林与草地的预测,两者的R^(2)和RMSE分别为0.64/0.123,0.60/0.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 cubist模型 数据重建
原文传递
城市空间形态与夏季地表温度关系及其响应阈值研究——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宋鑫博 李根 +2 位作者 梁冬坡 黄鹤 郭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0-369,共10页
以天津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利用遥感及GIS技术反演关键空间形态指标和地表温度,并基于线性回归模型和Cubist模型深入剖析了建筑密度、容积率、高度、天空开阔度等空间形态指标与地表温度的关系,明确了关键指标的响应阈值。研究发现:(1)建... 以天津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利用遥感及GIS技术反演关键空间形态指标和地表温度,并基于线性回归模型和Cubist模型深入剖析了建筑密度、容积率、高度、天空开阔度等空间形态指标与地表温度的关系,明确了关键指标的响应阈值。研究发现:(1)建筑高度与地表温度间存在分段线性关系,高度响应阈值为13.5 m;天空开阔度与地表温度线性负相关;建筑密度、容积率与地表温度线性正相关。(2)Cubist模型将建筑密度阈值划定为13%,将高度阈值划定为9.9 m,并建立了3种子规则,其中规则1表明低开发强度场景下建筑密度为正贡献因素;规则2表明中等开发强度场景下容积率为正贡献因素;规则3表明高开发强度场景下建筑密度、容积率属于正向贡献因素,建筑高度、天空开阔度属于负贡献因素。(3)Cubist模型依据自变量阈值划分规则子区,并分区建立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线性关系,表现出比全局回归模型更强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形态 地表温度 cubist模型 热岛效应 天津市中心城区 响应阈值
下载PDF
基于POI和多源遥感数据估算中国人为热排放 被引量:1
10
作者 钱静 毛利伟 +4 位作者 杨续超 陈倩 李飞翔 吴心彤 陈柏儒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83-3193,共11页
基于能源、交通、人口和GDP等统计资料,考虑工业、交通、建筑、人体新陈代谢4种来源,估算了2019年中国内地地级市的人为热排放总量.采用自上而下的能源消费清单法,通过Cubist机器学习算法融合不同类别的兴趣点(POI)数据和多源遥感数据,... 基于能源、交通、人口和GDP等统计资料,考虑工业、交通、建筑、人体新陈代谢4种来源,估算了2019年中国内地地级市的人为热排放总量.采用自上而下的能源消费清单法,通过Cubist机器学习算法融合不同类别的兴趣点(POI)数据和多源遥感数据,分别对不同来源的人为热排放通量构建空间化模型,获得2019年中国内地1km空间分辨率的人为热通量网格数据,并分析不同地理、环境变量与来自不同热源的人为热排放通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人为热通量的高值区通常分布于一线城市和工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城市中心的人为热通量值在80~200W/m^(2)之间,一些重工业区的人为热通量值甚至高于市区,极值高达519.2W/m^(2);Cubist机器学习算法能更好地刻画人为热排放通量与影响因子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且能对影响因子的变量重要性进行度量;POI是人为热通量空间分布的最重要指示性指标,通过融合POI数据可以更加有效地反映出不同来源人为热排放通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新的2019年人为热排放通量数据可以为中国城市天气气候、城市大气环境的数值模拟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热排放 POI数据 cubist模型 能源消费清单法 中国
下载PDF
以绘画空间为引导的数字化城市设计教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晓健 孙小叶 王子瑄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3期99-102,共4页
智慧城市的发展使数字化概念渗透到建筑学本科高年级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适应将建筑学绘画空间理念与数字设计有效融合,使学生“表达”设计而非简单机械地辅助建模,是当今城市设计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以立体主义绘画空间思维与数字化设... 智慧城市的发展使数字化概念渗透到建筑学本科高年级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适应将建筑学绘画空间理念与数字设计有效融合,使学生“表达”设计而非简单机械地辅助建模,是当今城市设计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以立体主义绘画空间思维与数字化设计的融合为切入点,搭建设计教学框架,从问题探索、空间整合、场景塑造和规则构建四个阶段进行优化,使学生在方案设计中形成一套完整的数字融合设计模式。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开始以更多元的方式展开设计,实现了绘画空间与数字化设计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主义绘画 透明性 数字化 城市设计
下载PDF
集成土壤-环境关系与机器学习的干旱区土壤属性数字制图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振华 丁建丽 +4 位作者 王敬哲 葛翔宇 王瑾杰 田美玲 赵启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63-573,共11页
【目的】土壤属性的空间分布是影响农业生产力、土地管理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通过土壤环境耦合关系,在机器学习算法框架下,定量预测出干旱区土壤酸碱度(pH)、土壤盐分含量(Soil Salt Content,SSC)与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 ... 【目的】土壤属性的空间分布是影响农业生产力、土地管理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通过土壤环境耦合关系,在机器学习算法框架下,定量预测出干旱区土壤酸碱度(pH)、土壤盐分含量(Soil Salt Content,SSC)与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 SOM)3种土壤属性的空间分布,为干旱区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渭干河-库车河绿洲干旱区于2017年7月设计采集典型表层(0-20 cm)土壤样品82个,依据土壤-环境之间的关系,集成DEM数据和Landsat 8数据提取出32种环境协变量,利用栅格重采样将提取出的32种变量重采样为90 m空间分辨率并转换为Grid格式参与建模。借助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模型依次对3类土壤属性的32种环境协变量进行重要性排序,并通过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Error,RMSE)界定出协变量重要性阈值点,从而筛选出参与3类土壤属性制图的环境协变量。进而运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Bagging和Cubist 3种非线性模型建模,并引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进行对比分析,选出最优模型并绘制出90 m分辨率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干旱区pH、SSC与SOM 3种土壤属性图。【结果】梯度提升决策树能有效筛选出重要协变量,高程(Elevation)、剖面曲率(Profile Curvature)、差值植被指数(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扩展增强型植被指数(Extend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调整土壤亮度植被指数(Modified Soil 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盐分指数S1(Salinity Index S1)以及盐分指数S6 (Salinity Index S6) 7类环境变量均参与3类土壤属性建模,其中SSC遴选出参与建模协变量15种,pH和SOM则均为17种,且遥感指标在预测土壤属性图中起到强大的作用。机器学习3种算法的结果均优于MLR。通过3种非线性模型对比发现,随机森林在3种土壤属性中均表现最佳。在随机森林预测的3种土壤属性中,土壤pH验证集效果R^2=0.6779,RMSE=0.2182,ρc=0.6084;在SSC预测中,验证集R^2=0.7945,RMSE=3.1803,ρc=0.8377;在SOM预测中,验证集R^2=0.7472,RMSE=3.5456,ρc=0.7009。【结论】GBDT所筛选出的重要性因子借助机器学习算法可以用于干旱区土壤属性制图,且随机森林模型均对3类土壤属性表现出最佳预测能力。依据所绘制的土壤属性图并结合土壤分类图厘清了3种制图属性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属性 环境协变量 数字土壤制图 机器学习 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 随机森林模型 Bagging模型 cubist模型
下载PDF
渭库绿洲土壤盐渍化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4
13
作者 何宝忠 丁建丽 +1 位作者 刘博华 王敬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5-196,共12页
【目的】探明渭库绿洲土壤盐渍化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影响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的植被物候特征和陆面地表参数的重要性,为干旱区绿洲盐渍化及荒漠化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MODIS-NDVI数据反演得到历年植被物候特征,耦合植被指数... 【目的】探明渭库绿洲土壤盐渍化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影响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的植被物候特征和陆面地表参数的重要性,为干旱区绿洲盐渍化及荒漠化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MODIS-NDVI数据反演得到历年植被物候特征,耦合植被指数、干旱指数、影像反射率等陆面地表参数和植被物候特征作为Cubist回归树模型的输入因子,预测渭库绿洲2006—2016年土壤含盐量。【结果】渭库绿洲生长季开始时间集中于5—6月,生长季结束时间集中于11—12月;绿洲内部累积生物量值较高,集中于6.08~9.20;绿洲荒漠过渡带的累积生物量值较低,集中于3.64~6.08;仅用物候参数预测土壤含盐量的精度较低,而耦合物候参数和陆面地表参数预测土壤含盐量的精度(均方根误差RMSE=9.02,可决系数R2=0.72)显著高于只用陆面地表参数(RMSE=12.66,R2=0.22)或只用物候参数预测土壤含盐量的精度(RMSE=13.29,R2=0.12);温度干旱植被指数、绿洲内部累积生物量值、盐分指数、修改型土壤调整植被指数和蓝波段反射率等参数在预测土壤含盐量方面具有较高的相对重要性,表明土壤含水量、植被长势情况、植被累积生物量和可见光反射率是监测盐渍化的重要参数;渭库绿洲区域主要分布的是非盐渍化地和轻盐渍化地,土壤含盐量年平均值为7.08 g·kg^-1a^-1;绿洲农业区内部的土壤含盐量较低,基本上是非盐渍化地;在绿洲东部和南部外围绿洲的土壤含盐量较高,主要是中度盐渍化地;土壤盐渍化主要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减少幅度集中于0.00~0.764 g·kg-1a^-1;少部分区域呈增加趋势,主要分布在绿洲中部区域和靠近塔里木河的南部区域,增加的幅度集中于0.00~0.742 g·kg^-1a^-1;2007年盐渍化程度最重,土壤含盐量均值为12.68 g·kg^-1, 2011年盐渍化程度最轻,土壤含盐量均值为4.61 g·kg^-1。【结论】运用回归树模型能够建立完备的土壤-环境关系知识,能有效地提取区域土壤盐渍化信息。耦合植被物候参数使预测土壤盐渍化的精度显著提高,不同物候特征与土壤含盐量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渭库绿洲区域土壤盐渍化主要呈减少趋势,少部分区域呈增加趋势,盐渍化治理效果显著。主要受人为因素影响,渭库绿洲部分区域的土壤含盐量呈增加趋势,因此需要针对这些区域制定合理的盐渍化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渍化 植被物候 陆面地表参数 cubist回归树 MODIS
下载PDF
Modelling of piping collapses and gully headcut landforms: Evaluating topographic variables from different types of DEM 被引量:3
14
作者 Alireza Arabameri Fatemeh Rezaie +4 位作者 Subodh Chandra Pal Artemi Cerda Asish Saha Rabin Chakrabortty Saro Lee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6期129-146,共18页
The geomorphic studies are extremely dependent on the quality and spatial resolution of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data.The unique terrain characteristics of a particular landscape are derived from DEM,which are resp... The geomorphic studies are extremely dependent on the quality and spatial resolution of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data.The unique terrain characteristics of a particular landscape are derived from DEM,which are responsible for initi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phemeral gullies.As the topographic features of an area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on the erosive power of the water flow,it is an important task the extraction of terrain features from DEM to properly research gully erosion.Alongside,topography i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other geo-environmental factors i.e.geology,climate,soil types,vegetation density and floristic composition,runoff generation,which ultimately influences on gully occurrences.Therefore,terrain morphometric attributes derived from DEM data are used in spatial prediction of gully erosion susceptibility(GES)mapping.In this study,remote sensing-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techniques coupled with machine learning(ML)methods has been used for GES mapping in the parts of Semnan province,Iran.Current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comparison of predicted GES result by using three types of DEM i.e.Advanced Land Observation satellite(ALOS),ALOS World 3D-30 m(AW3D30)and Advanced Space 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ASTER)in different resolutions.For further progress of our research work,here we have used thirteen suitable geo-environmental gully erosion conditioning factors(GECFs)based on the multi-collinearity analysis.ML methods of conditional inference forests(Cforest),Cubist model and Elastic net model have been chosen for modelling GES accordingly.Variable’s importance of GECFs was measured through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result show that elev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for occurrences of gullies in the three aforementioned ML methods(Cforest=21.4,Cubist=19.65 and Elastic net=17.08),followed by lithology and slope.Validation of the model’s result was performed through area under curve(AUC)and other statistical indices.The validation result of AUC has shown that Cforest is the most appropriate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GES assessment in three different DEMs(AUC value of Cforest in ALOS DEM is 0.994,AW3D30 DEM is 0.989 and ASTER DEM is 0.982)used in this study,followed by elastic net and cubist model.The output result of GES maps will be used by decision-maker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egraded land in this study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 Gully erosion susceptibility(GES) Advanced land observation satellite(ALOS) Cforest cubist Elastic net
下载PDF
“分层”与“叠加”:立体主义建筑的创作手法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翚 杜吕远方 许昊皓 《新建筑》 2018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立体主义绘画中常用的分层与叠加的手法于20世纪初开始用于建筑创作,并逐渐形成了"表皮分层""空间分层"以及"平面网格叠加"的建筑创作手法。表皮分层主要表现在建筑立面装饰中对立体主义艺术符号的提取... 立体主义绘画中常用的分层与叠加的手法于20世纪初开始用于建筑创作,并逐渐形成了"表皮分层""空间分层"以及"平面网格叠加"的建筑创作手法。表皮分层主要表现在建筑立面装饰中对立体主义艺术符号的提取与应用;空间分层是将分层中的平面替换为空间,即对视点或者运动方向前进或后退的间隙空间的感知;平面网格叠加是指在二维平面中多重、不同方向的网格交叠穿插,使建筑空间产生相互交合渗透的关系。试通过20世纪初曾短暂盛行于捷克的多个立体主义建筑实例的分析,来探讨和解读立体主义建筑的创作思路和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主义建筑 表皮分层 空间分层 平面网格叠加
下载PDF
汽车专业英语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冯莉 《辽宁高职学报》 2010年第12期50-51,共2页
汽车专业英语课程立体化教学主要是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立体化。其教学模式的主要架构包括教学模式、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授课模式。汽车专业英语课程采用立体化教学,就要加强学生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多媒体课... 汽车专业英语课程立体化教学主要是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立体化。其教学模式的主要架构包括教学模式、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授课模式。汽车专业英语课程采用立体化教学,就要加强学生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加强教学与实习工厂实践的结合,加强课堂师生互动和改善考核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专业英语课程 立体化教学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信息化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丽娜 杜威 毛莉 《计算机时代》 2012年第12期70-71,共2页
详细介绍了由广东省高校联合研制开发的计算机公共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平台——自主学习平台。该平台整合了广东省内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各校不同学科背景,是一个以专业能力培养、整合教学资源为目的的计算机工具软件课程立体化教学资... 详细介绍了由广东省高校联合研制开发的计算机公共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平台——自主学习平台。该平台整合了广东省内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各校不同学科背景,是一个以专业能力培养、整合教学资源为目的的计算机工具软件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平台。在该平台上所进行的以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代表的课程信息化建设方法研究,为加快广东省高校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改革以及为课堂教学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学习平台 教学信息化 资源整合 立体化
下载PDF
斯泰因写作文体的画面解读 被引量:2
18
作者 顾发良 《黄山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30-133,共4页
选取美国现代派作家斯泰因的立体文体与西班牙“立体派”画家毕加索的立体绘画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的方法,从文本表现人内心的心理时间与立体技巧两方面考察毕加索的立体绘画对斯泰因的立体文体形成的影响,并比较两者的相似性。
关键词 斯泰因 心理时间 立体技巧 毕加索 立体绘画
下载PDF
多媒体立体化教学模式在英汉翻译课中的构建与实践
19
作者 刘堃 《海外英语》 2011年第9X期191-191,195,共2页
从英汉翻译教学的实际出发,针对该课程课堂教学特点,以人本主义教学思想为理论指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多媒体立体化教学模式,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实践表明,多媒体立体化教学模式是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 多媒体立体化教学 英汉翻译课 教学效率
下载PDF
服装中炫目迷彩图案的设计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戈 王宏付 《纺织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2-75,共4页
基于史料和近代设计运用分析,从历史文化,图案设计及视觉效果原理等方面入手,对这一特殊的迷彩图案进行分析。研究指出了这一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迷彩图案的兴起历程及发展现状,炫目迷彩在基于视错觉原理的基础上,其流行的本质并非如... 基于史料和近代设计运用分析,从历史文化,图案设计及视觉效果原理等方面入手,对这一特殊的迷彩图案进行分析。研究指出了这一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迷彩图案的兴起历程及发展现状,炫目迷彩在基于视错觉原理的基础上,其流行的本质并非如军事用途一样,意图破坏身体轮廓线的完整性以达到隐藏扰乱敌方视觉判断的目的。相反地,炫目迷彩图案成为彰显个人品味与风格的重要视觉元素,即是时尚态度的大胆表达和释放。同时指出其符合服饰图案的美学要求,并为如何巧妙地运用炫目迷彩做出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炫目迷彩 视错觉 设计应用 立体派艺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