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 Ruqian, the Lu Xun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1
作者 Jerry D. Schmidt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8年第2期217-253,共37页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iography, thought, and works of Li Ruqian (1852-19o9). He was appointed Consul in Kobe 1882-84, during which period he studied the 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culture of Meiji Japan and the ...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iography, thought, and works of Li Ruqian (1852-19o9). He was appointed Consul in Kobe 1882-84, during which period he studied the 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culture of Meiji Japan and the West, eventually translating Washington Irving's biography of George Washington into Classical Chinese, a book which exercised a great influence on late Qing reformers. Li's literary theory strongly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originality. He also cultivated a style that was simpler and closer to spoken Chinese than many of his contemporaries. He eventually espoused a thoroughgoing reform of Chines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He abandoned the idea of the centrality of Chinese culture for a worldview of cultural relativity in which all cultures of the world are viewed as equally valid. After his return to China Li became even more involved in reform activities, but soon he became almost totally alienated from Chinese society and even began expressing strong doubts about the whole tradition of classical writing. In his poems and prose works, he warned Chinese intellectuals to abandon their smug conservatism and adapt to the new world or perish, making fun of his own society in biting satirical pieces that remind one of the writings of Lu Xun's May Fourth era. Li Ruqian may, indeed, be the first Chinese author to develop the idea of Chinese inadequacy and guilt which is so common in the literature of the next cent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 Ruqian zheng Zhen Shatan Group George Washington lu Xun Chinese centrality doubting of tradition reform
原文传递
唐代高门士族入宋后裔考略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善军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5-142,共8页
唐宋时期的社会变革,在各个社会领域均有不同的表现。门阀士族退出历史舞台,应算是阶层变动中的明显特征之一。崔、卢、李、郑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高门士族,至宋朝时,这些家族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后裔已难以再凭借门阀而"显... 唐宋时期的社会变革,在各个社会领域均有不同的表现。门阀士族退出历史舞台,应算是阶层变动中的明显特征之一。崔、卢、李、郑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高门士族,至宋朝时,这些家族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后裔已难以再凭借门阀而"显著",亦难以像先朝一样以门阀相矜。但是,某些适应宋代社会环境的支系,仍然可以不断培养出仕宦成员,成为两宋世家大族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高门士族 崔卢李郑 士族后裔
下载PDF
四库提要易类辨正五则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新勋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7年第1期82-85,共4页
中《陆氏易解》《周易注》《周易注疏》《周易集解》《周易口诀义》在书名、卷数、作者以及提要文字等方面有不实、差异之处。本文通过彙校四库所有提要、核实《四库全书》所收书以及参考文献,力图考证事实原貌,梳理四库提要源流,对提... 中《陆氏易解》《周易注》《周易注疏》《周易集解》《周易口诀义》在书名、卷数、作者以及提要文字等方面有不实、差异之处。本文通过彙校四库所有提要、核实《四库全书》所收书以及参考文献,力图考证事实原貌,梳理四库提要源流,对提要所载加以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氏易解》 《周易注》 李鼎祚 史徵
下载PDF
探中外最早的呈缴本及其制度与法律——以《实录》《时政记(纪)》《日历》及《诸司应送史馆事例》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光华 李莉 陈璇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2020年第1期83-87,共5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于2018年1月1日正式施行,其中"呈缴本制度"再度被以法律条款的形式确定。根据呈缴本制度与法律的特点以及历史文献推断唐朝的《诸司应送史馆事例》是我国最早的呈缴本制度雏形,或设立思想起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于2018年1月1日正式施行,其中"呈缴本制度"再度被以法律条款的形式确定。根据呈缴本制度与法律的特点以及历史文献推断唐朝的《诸司应送史馆事例》是我国最早的呈缴本制度雏形,或设立思想起源。而唐朝编年体史书《实录》、"宰相一人专知撰录"的《时政记(纪)》及"令史官撰写"的"新型史书体例"《日历》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呈缴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司应送史馆事例》 《实录》 《时政记(时政纪)》 《日历》 呈缴本制度与法律
下载PDF
韦应物交游考 被引量:1
5
作者 熊建国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43-45,28,共4页
本文主要利用出土的唐代墓志,结合诗文等其他材料,考察了韦应物诗中涉及到的几个人物的生平中的一些事实,拟定了这几篇诗的写作时地。
关键词 韦应物 李儋 崔倬 郑长源 元生 法朗 赵随
下载PDF
读洛阳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馆藏隋墓志三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其祎 傅清音 《文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7-73,共7页
《洛阳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馆》收录六种隋代墓志铭,现将其中尚未考证的隋开皇六年《陆孝昇墓志》、开皇十四年《李平墓志》、开皇十九年《崔显墓志》这三种新见隋墓志分别加以释读。
关键词 隋墓志 陆孝昇 李平 崔显
下载PDF
辑考体金石目录之成立——论《八琼室金石补正》对《金石萃编》体例的增益
7
作者 韩续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3年第9期82-87,共6页
从目录学角度看,王昶《金石萃编》综合了传统金石目录中存目、录文、辑录与跋尾四种体例,而开创了“辑考体金石目录”这一编纂体例。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在其基础上,通过“增补摹图”与“附加按语”对这一体例进行了完善,使得这种... 从目录学角度看,王昶《金石萃编》综合了传统金石目录中存目、录文、辑录与跋尾四种体例,而开创了“辑考体金石目录”这一编纂体例。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在其基础上,通过“增补摹图”与“附加按语”对这一体例进行了完善,使得这种目录的编纂结构涵盖了存目、摹图、录文、辑录与跋尾五个部分。辑考体金石目录就其本质而言,是在据拓本进行汇校汇订的基础上,将辑录与考证相结合,对相关史料的别裁与考订服务于个案学术史的整体考察。因此,相较于辑录体金石目录,这种目录体例的学术考辨性更强,而这也是其在内容与形式方面兼具集大成特点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增祥 《八琼室金石补正》 王昶 《金石萃编》 辑考体金石目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