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灵枢·禁服》“人迎”“寸口”位置初探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国祥 刘洋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1-302,共2页
汉代以前,脉诊处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除寸口外,还有脉口、气口的称谓,三者的含义相同,并非都特指手腕桡侧脉动处,而是泛指脉诊处,因此寸口的取脉处应不仅限于手太阴肺经。故通过对古籍中脉诊处称谓的整理,结合中医脉诊... 汉代以前,脉诊处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除寸口外,还有脉口、气口的称谓,三者的含义相同,并非都特指手腕桡侧脉动处,而是泛指脉诊处,因此寸口的取脉处应不仅限于手太阴肺经。故通过对古籍中脉诊处称谓的整理,结合中医脉诊发展的演变进行研究分析,认为《灵枢经·禁服》人迎气口脉的人迎脉位于颈动脉处,而寸口位于趺阳脉口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枢-禁服》 人迎寸口 标本诊法 人迎 寸口位置
下载PDF
脉诊部位衍变因素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燕 陈家旭 +5 位作者 邹小娟 寇美静 刘玥芸 姜瑞雪 王鑫杏 姜幼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6-737,共2页
脉诊是中医学的特色诊断方法之一,是数千年来中医学实践积累的成果。中医脉诊部位由"遍身诊"、"三部诊"衍变为"独取寸口",其发展轨迹由繁入简,究其原因主要与元气论、寸口与五脏的关系、全息思想、道德... 脉诊是中医学的特色诊断方法之一,是数千年来中医学实践积累的成果。中医脉诊部位由"遍身诊"、"三部诊"衍变为"独取寸口",其发展轨迹由繁入简,究其原因主要与元气论、寸口与五脏的关系、全息思想、道德观等影响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回溯脉诊古籍,对脉学轨迹发展和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历史的发展脉诊部位由繁入简的发展轨迹是历史的必然,符合一切科学理论发展的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诊部位 衍变因素 独取寸口 中医理论探讨
下载PDF
寸口脉三部分属理论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徐碧云 陈伟清 《四川中医》 2017年第8期23-25,共3页
寸口脉三部分属对于确定病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左右脉象看,可分阴阳、气血脉法。从寸关尺三部分属来看,可分脏腑脉法、五脏脉法、五行脉法、六经脉法、卫气营血脉法及三焦脉法。
关键词 寸口脉 寸关尺 定位
下载PDF
人迎寸口脉法之学与用
4
作者 李奕诗 陈宣尚 李红梅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76-1080,共5页
人迎寸口脉法乃《黄帝内经》脉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自提出至今颇有争议,本文以王叔和“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为诊断操作依据,以左右分阴阳,左手人迎脉盛则为阳病,右手寸口脉盛则为阴病,并以同手关脉与“关前一分”... 人迎寸口脉法乃《黄帝内经》脉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自提出至今颇有争议,本文以王叔和“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为诊断操作依据,以左右分阴阳,左手人迎脉盛则为阳病,右手寸口脉盛则为阴病,并以同手关脉与“关前一分”的盛数躁急定三阴三阳。治疗方面以《黄帝内经》主要基于人迎寸口脉法所提出的手足阴阳经脉补泻法为原则,以五输穴及原穴为针刺主穴,治疗过程重视脉象变化,以人迎寸口脉作为判断“气至”“气调”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迎寸口脉 定位 关前一分 阴阳 针刺补泻
原文传递
中医“寸口三部脉诊法”在脾胃系疾病诊治文献中使用频度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贾新颖 林一帆 +3 位作者 高文艳 巩阳 李禹廷 李京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230-1232,共3页
目的分析中医"寸口三部脉法"在脾胃系统疾病诊治文献中使用频度,了解"寸口三部脉法"的使用情况,探讨中医脉诊方法的进展和现状。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自198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 目的分析中医"寸口三部脉法"在脾胃系统疾病诊治文献中使用频度,了解"寸口三部脉法"的使用情况,探讨中医脉诊方法的进展和现状。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自198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以《中医内科学》中"脾胃系疾病"诊断名称为标题,以"中医""辨证"为主题词与关键词的文献;再分别以"寸脉""关脉"或"尺脉"为查找词,查找应用"寸口三部脉法"诊断病症与辨证施治的文献。结果共检出符合标准的相关文献3 740篇,其中,使用"寸口三部脉法"进行辨证施治文献15篇,占所检文献的0.40%,未应用"寸口三部脉法"文献99.60%,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2000年为分界点,前15年(1984—1999年)应用"寸口三部脉法"文献4篇,占此年限间所检文献的0.31%;后15年(2000—2015年)应用"寸口三部脉法"文献11篇,占此年限间所检文献的0.45%;前15年与后15年文献"寸口三部脉法"使用频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984—2015年间,中医诊治脾胃系统疾病文献中,多数医者将"寸、关、尺"三部视为一部,以不分部的"整体脉法"进行辨证施治。然而,将寸口分为"寸、关、尺"三部的"寸口三部脉法"仍是寸口诊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诊断价值可针对"寸口整体脉法"无法准确辨证的特殊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辨证 寸口三部脉法 脾胃疾病
下载PDF
寸关尺部位与长度考 被引量:5
6
作者 吴培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597-4600,共4页
关于寸关尺部位和长度的记载,古今多有异同,结合文献记载和现代临床研究可知,关为寸尺的分界点,而寸尺则为传统阴阳理论观照下对人体脉动的两个观察'位置',以判断每段血流在此处'脉动'时所呈现的身体信息。这个部位当... 关于寸关尺部位和长度的记载,古今多有异同,结合文献记载和现代临床研究可知,关为寸尺的分界点,而寸尺则为传统阴阳理论观照下对人体脉动的两个观察'位置',以判断每段血流在此处'脉动'时所呈现的身体信息。这个部位当起于鱼际横纹后一分(约0.18~0.2cm)处,向尺泽方向延伸,长一寸九分。又因为'两生而参视'宇宙观的指导及医者观察的方便,故析寸关尺三部等长。换算成现代公制度量,成年人寸关尺的范围当在2.73cm^4.10cm,具体长度还要参考不同个体的臂长(即鱼际横纹到肘横纹的距离),这个数值约等于其臂长的1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寸关尺 寸口脉长 部位 长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