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郁金弯孢霉叶枯病病原菌(Curvularia clavata)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旭玉 魏建和 +3 位作者 黄娴 冯锦东 隋春 甘炳春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36-1538,共3页
本文对温郁金叶枯病病原菌(Curvulariaclavata)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温郁金叶病害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温郁金弯孢霉叶枯病病原菌生长的最适培养基是CA培养基,最适温度是30℃,最适pH值为7。不同碳源对弯孢霉菌丝生长影... 本文对温郁金叶枯病病原菌(Curvulariaclavata)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温郁金叶病害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温郁金弯孢霉叶枯病病原菌生长的最适培养基是CA培养基,最适温度是30℃,最适pH值为7。不同碳源对弯孢霉菌丝生长影响差别不大,适宜碳源为葡萄糖,乳糖和D-山梨醇。不同氮源对弯孢霉菌丝生长有差异,适宜氮源为牛肉浸膏和酵母浸膏,弯孢霉菌在硫酸铵中生长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郁金 弯孢霉叶枯病 弯孢霉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欧洲种质对玉米主要叶部病害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2
作者 那明慧 陈晓旭 +3 位作者 赵睿杰 王应玲 王作英 高增贵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0-73,80,共5页
为筛选抗玉米叶斑病资源,应用人工接种方法对51份欧洲种质进行玉米大斑病、灰斑病、弯孢叶斑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种质表现为感病及高感,说明该批种质资源对以上3种叶斑病的抗性较差。筛选得到兼抗3种叶斑病的多抗性种质... 为筛选抗玉米叶斑病资源,应用人工接种方法对51份欧洲种质进行玉米大斑病、灰斑病、弯孢叶斑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种质表现为感病及高感,说明该批种质资源对以上3种叶斑病的抗性较差。筛选得到兼抗3种叶斑病的多抗性种质2份,抗性均达到中抗,为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了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斑病 灰斑病 弯孢叶斑病
下载PDF
玉米叶斑病菌对2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15
3
作者 白庆荣 吕来燕 +1 位作者 翟亚娟 高洁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5-490,共6页
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玉米大斑病菌(Exerohilum turcicum)、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玉米灰斑病菌(Cercospora zeae-maydis)孢子萌发对2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抑菌圈法测定了玉米大斑病菌和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菌落生长对... 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玉米大斑病菌(Exerohilum turcicum)、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玉米灰斑病菌(Cercospora zeae-maydis)孢子萌发对2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抑菌圈法测定了玉米大斑病菌和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菌落生长对各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3种病菌孢子萌发及玉米大斑病菌和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菌落生长对70%代森锰锌WP、50%福美双WP、50%翠贝DF敏感性较高,0.1 mg/L≤EC50≤2.0 mg/L,抑菌圈直径>15 mm;3种病菌孢子萌发对50%速克灵WP、72%霜疫罢WP、75%达科宁WP、25%阿米西达SC、77%杜邦可杀得WP、400 g/L福星EC、40%信生WP的敏感性较好,0.1 mg/L≤EC50≤5.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 玉米灰斑病 杀菌剂 敏感性测定
下载PDF
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对黄淮海夏玉米区主要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0
4
作者 郭宁 马井玉 +3 位作者 张海剑 石洁 李坡 孙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3-217,232,共6页
为有效控制玉米后期叶斑病,本研究通过人工接种和自然发病两种方式,针对玉米小斑病、南方锈病和弯孢叶斑病进行了叶斑病防治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选用10%苯醚甲环唑WG和45%丙环唑ME,在玉米大喇叭口期采用机械喷雾的方式施药1次,对玉米... 为有效控制玉米后期叶斑病,本研究通过人工接种和自然发病两种方式,针对玉米小斑病、南方锈病和弯孢叶斑病进行了叶斑病防治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选用10%苯醚甲环唑WG和45%丙环唑ME,在玉米大喇叭口期采用机械喷雾的方式施药1次,对玉米小斑病、南方锈病和弯孢叶斑病都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中10%苯醚甲环唑WG对小斑病的最高防效为63.83%,挽回产量14.52%。两种药剂对弯孢叶斑病的最高防效都在60%以上,挽回产量最高达11%,但对南方锈病的防治效果并不理想,最高为29.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醚甲环唑 丙环唑 玉米 玉米小斑病 南方锈病 弯孢叶斑病 防治效果
下载PDF
防治玉米叶斑病高效药剂筛选及药剂减施增效技术 被引量:6
5
作者 李聪聪 王亚娇 +3 位作者 栗秋生 吴玉星 王鹏 孔令晓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2-348,共7页
为有效防治玉米小斑病和弯孢叶斑病并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从11种杀菌剂中选取抑菌效果较好的8种药剂进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同时选取对两种叶部病害兼具防效的最佳药剂再与中量元素水溶肥、腐植酸、氨基寡糖素... 为有效防治玉米小斑病和弯孢叶斑病并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从11种杀菌剂中选取抑菌效果较好的8种药剂进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同时选取对两种叶部病害兼具防效的最佳药剂再与中量元素水溶肥、腐植酸、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等产品混配开展田间药效试验,确定该药剂田间施用浓度和增效组合。结果显示,各供试药剂对2种病菌菌丝生长具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25%丙环唑EC、25%戊唑醇WP、40%氟硅唑EC、30%氟菌唑WP、12.5%烯唑醇WP在供试各浓度下对2种病菌抑制率均为100%,田间小区药效筛选测定中,25%戊唑醇WP防治效果最好,对玉米小斑病和弯孢叶斑病两种叶部病害防效分别为81.07%和72.22%。田间试验中,25%戊唑醇WP防治玉米小斑病和弯孢叶斑病的最佳施用浓度为2000倍液,防效分别为59.48%和53.96%。在减量50%情况下防效有所下降,配施氨基寡糖素后,防效可提高37.40百分点和22.98百分点,与最佳施用浓度防效相当,达到了减药增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筛选 玉米小斑病 弯孢叶斑病 减施增效
下载PDF
2株内生放线菌在玉米植株内的定殖及防病作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华保 亢瑜 +3 位作者 方敏 杨春平 龚国淑 张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7-119,共3页
通过多菌灵抗药性标记和盆栽药效试验方法,初步研究了内生放线菌MT14和MT17在玉米植株内的定殖作用和其对玉米小斑病及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定殖测定结果表明,以多菌灵浓度为100和200μg/mL时分别标记的MT14和MT17菌株,均可在... 通过多菌灵抗药性标记和盆栽药效试验方法,初步研究了内生放线菌MT14和MT17在玉米植株内的定殖作用和其对玉米小斑病及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定殖测定结果表明,以多菌灵浓度为100和200μg/mL时分别标记的MT14和MT17菌株,均可在玉米根、茎和叶内定殖。玉米形态指标测定结果表明,2株内生放线菌对玉米地上部及根的生长均没有显著影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MT17菌株对玉米小斑病和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效分别为67.54%和65.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放线菌 定殖 玉米小斑病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下载PDF
闽南地区薏米叶斑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及吡唑醚菌酯的盆栽防治效果 被引量:3
7
作者 代玉立 甘林 +4 位作者 阮宏椿 石妞妞 杜宜新 陈福如 杨秀娟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4-249,共6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闽南地区4个薏米产区72株薏米叶斑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并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测试了吡唑醚菌酯对薏米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对供试菌株的EC50值范围为1.11~5.06μg/mL,平均值为(3.44±...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闽南地区4个薏米产区72株薏米叶斑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并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测试了吡唑醚菌酯对薏米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对供试菌株的EC50值范围为1.11~5.06μg/mL,平均值为(3.44±0.98)μg/mL,且其EC50值频率分布为连续单峰曲线,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可将该EC50平均值作为闽南地区薏米叶斑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基线。盆栽防效结果表明,喷施有效剂量为250μg/mL的25%吡唑醚菌酯乳油对薏米叶斑病的防治效果(78.2%~79.7%)较好,与喷施有效剂量为500μg/mL的50%异菌脲悬浮剂的防治效果相当,显著高于喷施有效剂量为800μg/mL的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本研究结果为薏米叶斑病化学防治有效药剂的选择与合理使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米叶斑病菌 吡唑醚菌酯 敏感基线 薏米叶斑病 防治效果
下载PDF
8种生物农药对温郁金叶枯病病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旭玉 钟锦玲 +3 位作者 贺春萍 黄娴 冯锦东 甘炳春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33期279-283,共5页
为了筛选出有效防治温郁金弯孢霉叶枯病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生物农药对温郁金弯孢霉叶枯病病原菌(Curvularia clavata)的抑菌效果。8种生物农药对温郁金叶枯病病原菌抑菌效果好的为0.5%氨基寡糖素AS、3%中生菌WP、荧光假... 为了筛选出有效防治温郁金弯孢霉叶枯病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生物农药对温郁金弯孢霉叶枯病病原菌(Curvularia clavata)的抑菌效果。8种生物农药对温郁金叶枯病病原菌抑菌效果好的为0.5%氨基寡糖素AS、3%中生菌WP、荧光假单胞杆菌WP和枯草芽孢杆菌WP。毒力最强为荧光假单胞杆菌WP,EC50值为0.93 mg/L;其次为哈茨木霉菌WP、枯草芽孢杆菌WP、0.5%氨基寡糖素AS和3%中生菌素WP,EC50分别为1.30、3.27、6.14、8.42 mg/L。荧光假单胞杆菌、0.5%氨基寡糖素AS、枯草芽孢杆菌和3%中生菌素WP均可有效抑制温郁金叶枯病病原菌的生长,可进一步用于田间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郁金 弯孢霉叶枯病 病原菌 生物农药 毒力测定
下载PDF
温郁金弯孢霉叶枯病病原菌的药剂筛选 被引量:5
9
作者 黄娴 陈旭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8期2345-2346,共2页
[目的]筛选合适的药剂控制温郁金弯孢霉叶枯病。[方法]选用5种农药,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抑菌圈法对温郁金叶枯病病原菌进行室内筛选。[结果]80%代森锰锌WP对温郁金弯孢霉叶枯病防治效果最好;50%咪鲜胺锰盐WP次之;50%多菌灵WP、75%百菌清WP... [目的]筛选合适的药剂控制温郁金弯孢霉叶枯病。[方法]选用5种农药,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抑菌圈法对温郁金叶枯病病原菌进行室内筛选。[结果]80%代森锰锌WP对温郁金弯孢霉叶枯病防治效果最好;50%咪鲜胺锰盐WP次之;50%多菌灵WP、75%百菌清WP和70%甲基硫菌灵WP无抑菌效果。[结论]80%代森锰锌WP和50%咪鲜胺锰盐WP对弯孢霉叶枯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郁金 叶枯病 弯孢 药剂筛选
下载PDF
杂交狗牙根叶枯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江明 黄俊斌 +1 位作者 HsiangT. 郑莉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5-279,共5页
杂交狗牙根叶枯病是武汉地区高尔夫球场草坪上的一种重要病害。为了查明该病害的病原和控制该病害的发生,对叶枯病的病原物进行了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及室内药剂筛选。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引起杂交狗牙根叶枯病的病原物为新月弯... 杂交狗牙根叶枯病是武汉地区高尔夫球场草坪上的一种重要病害。为了查明该病害的病原和控制该病害的发生,对叶枯病的病原物进行了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及室内药剂筛选。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引起杂交狗牙根叶枯病的病原物为新月弯孢 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i-jn;生物学特性研究显示 C.lunata 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5℃,最适温度为25℃,适宜 pH 值为5~8,最适 pH 值为6;在所测试的碳源中,C.lunata 对葡萄糖和蔗糖的利用最好,对半乳糖的利用效果最差;在所测试的氮源中,对 KNO_3利用最好,对 NH_4Cl 和氨基乙酸的利用最差;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5℃10min。室内 PDA 平板药剂筛选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狗牙根 叶枯病 新月弯孢 生物学特性 病原鉴定 狗牙根 杂交 高尔夫球场草坪 最适PH值 菌丝生长
原文传递
玉米几种病害抗病性与单株粒重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常玮 王娟 +2 位作者 陈吉宝 王小立 黄志刚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45,共5页
于2013-2014年对36个玉米自交系的农艺性状及几种病害抗病性进行调查,通过简单相关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对病害抗性与产量的相关性及密切程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株粒重与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等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于2013-2014年对36个玉米自交系的农艺性状及几种病害抗病性进行调查,通过简单相关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对病害抗性与产量的相关性及密切程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株粒重与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等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大斑病抗性及弯孢叶斑病抗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在所研究的几种病害中,大斑病抗性与单株粒重的关系最为密切,关联度为0.854,在玉米品种选育过程中可以优先考虑大斑病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斑病 南方锈病 弯孢叶斑病 灰色关联度
原文传递
解淀粉芽孢杆菌B9601-Y2对玉米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4
12
作者 谢兰芬 何鹏飞 +3 位作者 吴毅歆 肖春 易加红 何月秋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0-135,共6页
采用凹玻片法测定解淀粉芽孢杆菌B9601-Y2(Y2)发酵液、上清液和芽孢对4种病害的孢子萌发抑制率,研究Y2对玉米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Y2发酵液、上清液和芽孢对大斑病菌抑制率分别为82.72%、76.71%、4.89%,对小斑病菌抑制率分别为88... 采用凹玻片法测定解淀粉芽孢杆菌B9601-Y2(Y2)发酵液、上清液和芽孢对4种病害的孢子萌发抑制率,研究Y2对玉米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Y2发酵液、上清液和芽孢对大斑病菌抑制率分别为82.72%、76.71%、4.89%,对小斑病菌抑制率分别为88.04%、82.85%、5.63%,对圆斑病菌抑制率分别为84.90%、79.90%、10.81%,对弯孢霉叶斑病菌抑制率分别为98.79%、95.05%和6.23%。温室盆栽试验表明,Y2的最佳施用浓度为1×10~7CFU/m L,最佳施药时间为接种病菌前8 h,对4种叶斑病的预防效果分别达80.83%、84.62%、84.33%和87.74%。田间试验表明,Y2悬浮剂对4种病害的预防效果分别为65.90%、69.21%、67.97%和70.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米叶斑病 大斑病 小斑病 圆斑病 弯孢霉叶斑病 生防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