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骨折的超关节外固定架应用 被引量:42
1
作者 毛宾尧 胡裕桐 +2 位作者 应忠追 王毳 沈是铭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0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关节外固定架治疗大关节骨折。方法 对四个部位的 19例大关节骨折 ,进行超关节固定适度轴向延长和有限内固定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关节骨折愈合优良率 89 5 % (17/ 19) ,关节功能优良率 90 9% (10 / 11) ,取得总优良率90 ... 目的 探讨超关节外固定架治疗大关节骨折。方法 对四个部位的 19例大关节骨折 ,进行超关节固定适度轴向延长和有限内固定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关节骨折愈合优良率 89 5 % (17/ 19) ,关节功能优良率 90 9% (10 / 11) ,取得总优良率90 2 %的满意结果。结论 对不稳定的关节骨折 ,采用超关节外固定适度轴向延长和有限内固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骨折 外固定架 超关节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及股骨颈骨折经皮双螺旋加压钉柱角外固定架技术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潘伟新 王怀珠 +4 位作者 于德军 郭波 李国峰 李东旭 龙治强 《中国伤残医学》 2006年第3期7-9,共3页
探讨股骨粗隆间及股骨颈骨折经皮双螺旋稳加压钉柱角外固定架技术的应用。针对股骨转子部骨折的特点,利用柱角形外固定架对钢钉的坚强锚固作用,作者设计了经皮双螺旋加压钉柱角外固定架固定技术。经生物力学试验,用该技术固定的骨折标... 探讨股骨粗隆间及股骨颈骨折经皮双螺旋稳加压钉柱角外固定架技术的应用。针对股骨转子部骨折的特点,利用柱角形外固定架对钢钉的坚强锚固作用,作者设计了经皮双螺旋加压钉柱角外固定架固定技术。经生物力学试验,用该技术固定的骨折标本平均最大抗压能力达到96.8±12.4,基本相同于鹅颈钉固定(P>0.25)。自1998年11月以来采用该技术共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及股骨颈骨折151例(53-96岁),有140例经过平均8个月随访,优良131例(93.6%),尚好9例(6.4%)。作者认为该技术通过柱角形外固定架建立稳定的框架结构,可有效的防止髋内翻并实现可靠固定,作为一种创伤轻微的有限手术,有其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双螺纹加压钉 柱角型外固定支架
下载PDF
超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关节骨折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恒 鲁成 +1 位作者 阮子平 吉良臣 《临床骨科杂志》 2004年第3期337-337,共1页
关键词 关节骨折 外固定器 超关节
下载PDF
经外侧"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与体会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东 阳波 +2 位作者 米宁 罗斌 李磊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经外侧"L"型切口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及降低术后切口并发症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70足)跟骨骨折患者资料,早期采用传统外侧"L"型切口入路治疗44足,后期采用改良外侧"L"型切口治疗26足... 目的:探讨经外侧"L"型切口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及降低术后切口并发症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70足)跟骨骨折患者资料,早期采用传统外侧"L"型切口入路治疗44足,后期采用改良外侧"L"型切口治疗26足.观察术后切口愈合及评价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18个月(12-36个月).末次随访按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44足,良18足,可6足,差2足;Maryland足部评分平均为85.7分,整体优良率为88.6%.发生并发症17足,其中切口愈合不良5足,感染4足;8足给予换药或清创等后治愈,1例取出内固定接骨板后切口愈合;慢性疼痛8足.结论:经外侧"L"型切口入路治疗跟骨骨折,注重术中操作细节,可有效降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获得满意的短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外侧"L"型入路 内固定 术后相关并发症
下载PDF
单侧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5
作者 王长峰 钱金用 徐国洪 《实用骨科杂志》 1999年第4期201-203,共3页
目的:报告单侧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并进行疗效评估。方法:X线监控下,平行股骨颈及垂直于股骨干穿入螺纹钉。复位小粗隆,实施有限内固定,每二周调整外固定架一次。结果:本组24例经0.8~1.3... 目的:报告单侧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并进行疗效评估。方法:X线监控下,平行股骨颈及垂直于股骨干穿入螺纹钉。复位小粗隆,实施有限内固定,每二周调整外固定架一次。结果:本组24例经0.8~1.3 年随访,优良率达91.6% 。结论:此方法并发症少,可减少严重髋内翻及延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有限内固定 单侧外固定架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并发症 报告单 股骨干 螺纹钉 疗效评估 股骨颈
下载PDF
43例开放性胫腓骨下段骨折的治疗分析
6
作者 王勇 滕晓 +1 位作者 朱孟勇 刘云建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5期443-444,460,共3页
目的研究治疗手段对不同损伤机制致开放性胫腓骨下段骨折预后的影响。 方法对不同机制的同一类骨折 ,采用不同的治疗 ,计算其疗程、骨折愈合时间 ,并对疗效作出评价。 结果采用急诊清创手术后作恰当的外固定 ,二期创面修复 ,三期植骨 ... 目的研究治疗手段对不同损伤机制致开放性胫腓骨下段骨折预后的影响。 方法对不同机制的同一类骨折 ,采用不同的治疗 ,计算其疗程、骨折愈合时间 ,并对疗效作出评价。 结果采用急诊清创手术后作恰当的外固定 ,二期创面修复 ,三期植骨 ,其感染率低、疗程短、并发症少。 结论开放性胫腓骨下段骨折应按组织挫伤或污染程度以及皮肤软组织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胫腓骨下段骨折 治疗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骨外固定器治疗骨盆骨折的护理
7
作者 叶小芬 陆雪梅 +1 位作者 叶秀芳 陈凤清 《现代临床护理》 2003年第4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器治疗骨盆骨折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总结14例行骨外固定器治疗骨盆骨折的术前和术后护理经验。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8个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骨愈合平均时间为3.2个月。无1例出现针道感染及护理并发症。...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器治疗骨盆骨折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总结14例行骨外固定器治疗骨盆骨折的术前和术后护理经验。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8个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骨愈合平均时间为3.2个月。无1例出现针道感染及护理并发症。结论骨外固定器治疗骨盆骨折临床效果良好,术前做好准备和心理护理;术后做好针道感染、尿道感染和早期康复锻炼是提高治疗成功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外固定器 护理
下载PDF
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成形术中重建伸肌附着点的意义及疗效 被引量:2
8
作者 尚平福 徐钦华 +1 位作者 王贵方 刘法敬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4期451-454,共4页
目的观察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成形术中重建伸肌附着点的临床意义及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共3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26例,女13例;年龄44~76岁,平均63.5岁;两节段受压6例,三节段19例,四节... 目的观察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成形术中重建伸肌附着点的临床意义及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共3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26例,女13例;年龄44~76岁,平均63.5岁;两节段受压6例,三节段19例,四节段14例。均接受行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成形术,术中重建颈后伸肌群附着点。随访时间14~45个月,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轴性症状发生情况,X线片测量颈椎曲度指数(CCI),MRI测量颈后肌群横截面积了解颈后肌群萎缩情况,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损害评分表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脊髓及神经损伤情况。手术时间86~140(113.7±34.9)min;术中出血190~430(296±113.5)ml。随访时间14~45个月,随访过程中无钛板松动、折断及开门再闭现象发生。患者JOA评分由术前的(8.3±2.6)分恢复为术后3个月时的(13.5±3.4)分及末次随访时的(13.8±3.7)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改善率为(59.8±17.5)%。术前CCI为(16.8±4.3)%,末次随访时减小为(15.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患者颈后肌群横截面积为(36.2±9.5)cm2,术后为(34.6±9.7)c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共6例(15.3%)患者出现轴性症状,给予非甾体类药物及理疗后症状逐步消失;末次随访时根据轴性症状评定标准:优16例,良17例,可5例,差1例。结论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术中重建伸肌附着点可有效减轻脊髓压迫、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该术式在保护颈伸肌群和减少颈椎前凸丢失方面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成形术 棘突肌肉附着点 重建 轴性症状 颈椎曲度指数 颈后 肌群横截面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