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何伤痛挥之不去——奥兹克《大披肩》中的时空转换叙事
1
作者 隋莹莹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2-17,33,共7页
《大披肩》是辛西娅·奥兹克文学书写生涯中里程碑式的作品。本文以创伤理论分析罗莎的致伤过程,指出罗莎无法言说的失女之痛是其创伤症状的原因;通过分析小说的时空转换叙事,探究了创伤以过度联想和闪回的形式,入侵伤者日常生活,... 《大披肩》是辛西娅·奥兹克文学书写生涯中里程碑式的作品。本文以创伤理论分析罗莎的致伤过程,指出罗莎无法言说的失女之痛是其创伤症状的原因;通过分析小说的时空转换叙事,探究了创伤以过度联想和闪回的形式,入侵伤者日常生活,使伤痛挥之不去。奥兹克以后现代叙事展现了罗莎的创伤机制,对于大屠杀幸存者伤痛的言说与疗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西娅·奥兹克 《大披肩》 时空转换 创伤 创伤疗愈
下载PDF
《普特迈瑟故事集》中的泥人游戏
2
作者 赵娜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3年第7期36-42,共7页
辛西娅·欧芝克小说《普特迈瑟故事集》中的游戏呈现与其礼拜式文学观念相一致。泥人故事集语言游戏、宗教游戏为一体,富有强烈的历史意识与救赎意义。欧芝克既强调重复中游戏的同一性,同时又再现了泥人作为能指的分裂。泥人从保护... 辛西娅·欧芝克小说《普特迈瑟故事集》中的游戏呈现与其礼拜式文学观念相一致。泥人故事集语言游戏、宗教游戏为一体,富有强烈的历史意识与救赎意义。欧芝克既强调重复中游戏的同一性,同时又再现了泥人作为能指的分裂。泥人从保护者、救赎者符号转变为游戏者、堕落者、被救赎者,这种迁移是模仿游戏衍生出的新变化,成为逾越性别界限的文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游戏 泥人 辛西娅•欧芝克
下载PDF
论辛西娅·欧芝克《大披肩》的女性大屠杀叙事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娜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42-47,共6页
在大屠杀言说和不可言说的争论中,欧芝克创作了影响广泛的大屠杀作品《大披肩》,受到各类读者认可。运用叙事学方法和大屠杀相关研究成果探讨欧芝克的女性大屠杀叙事特征,分析欧芝克选取的历史原素材,阐释运用的叙事模式实现的完整叙事... 在大屠杀言说和不可言说的争论中,欧芝克创作了影响广泛的大屠杀作品《大披肩》,受到各类读者认可。运用叙事学方法和大屠杀相关研究成果探讨欧芝克的女性大屠杀叙事特征,分析欧芝克选取的历史原素材,阐释运用的叙事模式实现的完整叙事,解析母亲视角的特殊意义,提出女性人物的大屠杀经历将从性别视角突出女性历史性话语,映射犹太女性遭受的多重迫害,从母亲视角深刻体悟大屠杀对个体以及犹太民族造成的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大屠杀 叙事 母亲视角 辛西娅·欧芝克
下载PDF
从创伤性记忆的角度解读《大披巾》中罗莎的创伤 被引量:2
4
作者 卢俊岚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55-57,共3页
《大披巾》是美国犹太女作家辛西娅·奥芝克的中篇小说,通过探讨主人公罗莎所受到的创伤性记忆,为读者加深理解犹太人大屠杀对幸存者的影响提供另一个视角。
关键词 《大披巾》 辛西娅·奥芝克 创伤性记忆 大屠杀
下载PDF
国外辛西娅·欧芝克研究综述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娜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01-105,112,共6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作家辛西娅·欧芝克受到了国外学界的持续关注,对其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生平研究。欧芝克作为犹太人和女性遭遇的不公正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要问题,这些生平研究为欧芝克作品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作家辛西娅·欧芝克受到了国外学界的持续关注,对其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生平研究。欧芝克作为犹太人和女性遭遇的不公正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要问题,这些生平研究为欧芝克作品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2)作品研究。欧芝克作品研究视角主要包括文化研究、身份研究和女性主义研究,重点关注性别身份与种族身份的冲突、流变与融合。(3)文艺理论研究。鉴于拉比、女性主义者和亨利·詹姆士的追随者这三重身份,文艺理论研究大部分聚焦于欧芝克创作思想中的美国性和犹太性特征,以及其所倡导的"礼拜式文学"创作模式。梳理欧芝克研究成果对于把握其国外研究的总体趋势以及促进国内研究发展都有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犹太文学 辛西娅·欧芝克 国外 综述
下载PDF
论辛西娅·欧芝克《大披肩》主人翁罗莎的身份建构——基于流散批评理论的诠释 被引量:1
6
作者 童丽娟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25-27,32,共4页
《大披肩》是美国犹太裔女性作家辛西娅·欧芝克早期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集。运用流散批评理论,对小说主人翁罗莎的人生经历进行解读,探究了犹太裔流散主体历经“背离-被弃-混沌-回归”的身份认同的艰难心路历程,以及作家本人对犹太... 《大披肩》是美国犹太裔女性作家辛西娅·欧芝克早期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集。运用流散批评理论,对小说主人翁罗莎的人生经历进行解读,探究了犹太裔流散主体历经“背离-被弃-混沌-回归”的身份认同的艰难心路历程,以及作家本人对犹太裔身份构建问题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西娅·欧芝克 《大披肩》 流散批评理论 身份认同
下载PDF
奥齐克《大披巾》的叙事策略和文体特色
7
作者 陈红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48-49,共2页
当代美国文坛著名的犹太作家辛西娅·奥齐克的著名短篇小说《大披巾》在叙事视角、叙 述方式、时序艺术处理、叙事语言等方面均表现出独特性,体现出了独特的文体特色。
关键词 美国 犹太作家 辛西娅·奥齐克 《大披巾》 短篇小说 叙事视角 叙述方式 叙事语言
下载PDF
语言选择与身份认同:辛西娅·欧芝克的民族共同体想象
8
作者 赵娜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1期62-67,共6页
在《微光世界的继承人》《大披肩》和《普特梅瑟档案》中,辛西娅·欧芝克通过美国犹太人面临的英语、德语、波兰语、意第绪语、希伯来语等诸多语言选择来洗涤人们的身份意识,勾勒了20世纪美国犹太人的生存史。欧芝克采用语言身份政... 在《微光世界的继承人》《大披肩》和《普特梅瑟档案》中,辛西娅·欧芝克通过美国犹太人面临的英语、德语、波兰语、意第绪语、希伯来语等诸多语言选择来洗涤人们的身份意识,勾勒了20世纪美国犹太人的生存史。欧芝克采用语言身份政治,以语言共同体的实施想象民族共同体,强调语言意识在能动的文化表演中产生自我信仰的身份。欧芝克在共享民族语言、文化、历史、情感的疆域中进行美国犹太共同体的想象,这些想象满足了散居美国犹太人的认同感,并且规划了一个希伯来语言景观,以实现民族共同体的现代构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选择 身份认同 语言策略 大屠杀 辛西娅·欧芝克
下载PDF
《微光世界的继承人》中的性别身份认同与建构研究
9
作者 赵娜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69-74,共6页
美国杰出犹太女作家辛西娅·欧芝克在《微光世界的继承人》中塑造了多个对自我身份困惑的角色。屈从于社会性别规约下的女性主体形成身份的批判意识,努力探寻自我的出路。对性别规范不断挑战的女性模仿男性的身份操演,打破了性别身... 美国杰出犹太女作家辛西娅·欧芝克在《微光世界的继承人》中塑造了多个对自我身份困惑的角色。屈从于社会性别规约下的女性主体形成身份的批判意识,努力探寻自我的出路。对性别规范不断挑战的女性模仿男性的身份操演,打破了性别身份稳固的神话。具有女性气质的男性突破性别角色的限制,建构了自我生存的主体身份。这些性别再现和解构性别的尝试重构了后现代断裂、不稳定、不确定、多元的身份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西娅·欧芝克 性别身份 建构
下载PDF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奥齐克作品女性形象解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齐丽霞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01-103,共3页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美国著名犹太女作家辛西娅·奥齐克的三部短篇:《升空》《普特梅塞档案》及《微光世界的继承人》。通过展现作品中犹太女性和自然环境在父权制文化中的卑劣地位,从而挖掘其宗教、文化渊源。
关键词 生态女性 辛西娅·奥齐克 宗教
下载PDF
福柯权力视阈下的《微微世界的继承人》
11
作者 齐丽霞 《陇东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52-55,共4页
法国哲学家福柯在其"微观权力理论"中,将权力从单纯的政治领域扩展到社会生活的诸多微观领域。他认为权力是一张无处不在、复杂的网络,是一张多元的力量关系图,是处于不断变化和转移中的,涵盖了社会的每个场面,融合了话语、... 法国哲学家福柯在其"微观权力理论"中,将权力从单纯的政治领域扩展到社会生活的诸多微观领域。他认为权力是一张无处不在、复杂的网络,是一张多元的力量关系图,是处于不断变化和转移中的,涵盖了社会的每个场面,融合了话语、知识、空间、身体、性等多个概念。美国犹太作家辛西娅·奥齐克的长篇小说《微微世界的继承人》中,主人公密特维舍教授在不同关系中的权力地位(主仆关系中的规训权力、夫妻关系中的知识权力以及朋友关系中,詹姆斯替代他的话语权力),让他经历了从传统家庭的"掌权人"、犹太价值社会的"发声者"到物质社会的"失语者"的尴尬流转。加之,最终家庭权力关系的变化,新一代掌权人的登场,向读者精妙地演绎了一场复杂社会一角的微观权力之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西娅·奥齐克 权力 犹太
下载PDF
辛西娅·奥齐克笔下模式化人物分析
12
作者 齐丽霞 《怀化学院学报》 2015年第8期102-104,共3页
美国著名犹太女作家辛西娅·奥齐克被誉为"执拗地为犹太人大声疾呼的代言人"。犹太民族历史、犹太文化、宗教及犹太人本质是她一贯阐释的主题。试图分析她几部作品中人物塑造的相似性,探讨正是此类模式化人物发展,体现了... 美国著名犹太女作家辛西娅·奥齐克被誉为"执拗地为犹太人大声疾呼的代言人"。犹太民族历史、犹太文化、宗教及犹太人本质是她一贯阐释的主题。试图分析她几部作品中人物塑造的相似性,探讨正是此类模式化人物发展,体现了她深沉的民族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西娅·奥齐克 人物塑造 犹太
下载PDF
The Bitter Butter Knife" Puttermesser's Problematic Paradise
13
作者 Devona Mallory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2年第3期397-403,共7页
关键词 天堂 黄油 现实主义 主人公 女性 小说 连接 血统
下载PDF
《辛西娅·欧芝克小说中的犹太性研究》评介
14
作者 王祖友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00-104,共5页
《辛西娅·欧芝克小说中的犹太性研究》是国内欧芝克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中国学者对美国犹太文学研究的最新贡献。该书聚焦犹太性,细致梳理国内外欧芝克研究现状,并遵循文学伦理学批评原理,深入分析欧芝克如何继承、发展当代美国... 《辛西娅·欧芝克小说中的犹太性研究》是国内欧芝克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中国学者对美国犹太文学研究的最新贡献。该书聚焦犹太性,细致梳理国内外欧芝克研究现状,并遵循文学伦理学批评原理,深入分析欧芝克如何继承、发展当代美国犹太小说的书写特点。作者肖飚对欧芝克所进行的中国版“米德拉什”体现了其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良好的共情能力。概而言之,该书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资料丰富,采用了大量的第一手外文资料,内容厚重、视角新颖,开拓了国内欧芝克研究的新局面;二是聚焦明确,将历史、文化和理论研究与文本分析相结合,集中考察了欧芝克小说中的犹太性及其艺术表现形式,揭示了作品内在逻辑的统一性及思想内涵的丰富性,充分显示了作者对研究对象的透彻理解;三是思考缜密,从女性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后现代叙事研究和文化研究等多个视角全面剖析了欧芝克及其作品,并在历史语境中展开横向、纵向的比较,展现了作者富有穿透力的辩证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西娅·欧芝克小说中的犹太性研究》 犹太性 米德拉什 辩证思维
下载PDF
解译战后美国犹太人的沉默:辛西娅·奥兹克的《披肩》
15
作者 陈书平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1年第4期678-698,共21页
沉默是犹太大屠杀研究的一个关键议题,而战后美国犹太社区关于大屠杀的反应至今仍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美国犹太女作家辛西娅·奥兹克和她的代表作《披肩》为战后美国犹太社区打破沉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由于宗教、历史和社会政治原... 沉默是犹太大屠杀研究的一个关键议题,而战后美国犹太社区关于大屠杀的反应至今仍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美国犹太女作家辛西娅·奥兹克和她的代表作《披肩》为战后美国犹太社区打破沉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由于宗教、历史和社会政治原因,战后美国犹太社区被指责患有一种集体的“大屠杀健忘症”。奥兹克的文学创作旅程同样经历了从回避大屠杀到直面大屠杀的转变。作为奥兹克打破沉默的“文学宣言”,《披肩》以“沉默”为主题揭示了“想象的”大屠杀幸存者罗莎·卢布林在大屠杀前、大屠杀期间和大屠杀后的创伤生活的全景。本文移植了劳伦斯·兰格的“先发制人”的概念旨在重新思考战后美国犹太社区的历史语境,以及重新评价大屠杀再现的伦理问题。“先发制人”指利用犹太大屠杀作为一种人文教训来实现道德救赎或宣扬更高的价值观。为避免误入“先发制人”可能带入的歧途,奥兹克整合犹太教义的“记忆”戒律、米德拉什的叙事风格和哈西德派关于“纯粹意图”的传说独创出一种“合格”的大屠杀文学写作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 战后美国犹太人 辛西娅·奥兹克 《披肩》 劳伦斯·兰格 先发制人
下载PDF
崇拜、背离、回归——辛西娅·欧芝克的文学创作之路 被引量:1
16
作者 魏新俊 张国申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7-53,共7页
本文从亨利·詹姆斯对辛西娅·欧芝克的影响入手,探寻欧芝克追求艺术人生的动力和源泉,解读她开拓犹太主题的原因和动机,揭示她的创作思想与大师创作理念的契合和对之做出的回应,从而论证影响并非毁灭,模仿和创新并不冲突,崇拜... 本文从亨利·詹姆斯对辛西娅·欧芝克的影响入手,探寻欧芝克追求艺术人生的动力和源泉,解读她开拓犹太主题的原因和动机,揭示她的创作思想与大师创作理念的契合和对之做出的回应,从而论证影响并非毁灭,模仿和创新并不冲突,崇拜偶像、背离大师和回归初爱是欧芝克文学创作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西娅·欧芝克 亨利·詹姆斯 艺术人生 犹太主题 创作理念
原文传递
从互文性视角解读辛西娅·欧芝克小说中的女性表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肖飚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7-79,共3页
当代美国犹太女作家辛西娅·欧芝克(Cynthia Ozick 1928—)被称为犹太人的后现代主义代言人。她的小说在呈现女性表征过程中,戏仿历史人物、运用《圣经》典故、延异犹太传说,呈现出显著的互文性特征。本文以《升空》和《普特梅瑟和... 当代美国犹太女作家辛西娅·欧芝克(Cynthia Ozick 1928—)被称为犹太人的后现代主义代言人。她的小说在呈现女性表征过程中,戏仿历史人物、运用《圣经》典故、延异犹太传说,呈现出显著的互文性特征。本文以《升空》和《普特梅瑟和赞西佩》为范本,从互文性视角、基于欧芝克对于"前文本"的"吸收"和"改编",梳理其塑造的犹太婚姻关系中的女性表征以及职业生涯中的犹太女性表征,对照正统犹太教的女性观,分析互文性所生发的意义,解读欧芝克小说中的女性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西娅·欧芝克 互文性 正统犹太教女性观 女性表征
原文传递
他者、流亡与困顿:论《微光世界的继承者》中犹太知识分子的困境
18
作者 赵娜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17年第3期116-120,共5页
辛西娅·欧芝克在《微光世界的继承者》中从知识价值、知识层级与性别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对犹太知识分子的困境进行了剖析。通过对比民族知识分子与科学知识分子,欧芝克再次警示大屠杀与知识分子命运的关联,同时揭示信仰与研究隔阂... 辛西娅·欧芝克在《微光世界的继承者》中从知识价值、知识层级与性别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对犹太知识分子的困境进行了剖析。通过对比民族知识分子与科学知识分子,欧芝克再次警示大屠杀与知识分子命运的关联,同时揭示信仰与研究隔阂是知识分子困境的内在原因,而科学至上主义加剧了等级制世界关系确立的霸权性社会实践,导致了扭曲的价值观以及残酷的人类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屠杀 知识分子 卡拉派 科学至上 辛西娅·欧芝克
原文传递
“到处没有乌托邦”——《大披巾》中的异托邦书写与历史建构
19
作者 赵娜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22年第1期23-30,共8页
欧芝克的小说《大披巾》聚焦主人公罗莎在集中营的弑婴遭遇和战后的创伤生活。罗莎在集中营、纽约二手店及迈阿密旅馆的异托邦空间中,经历了从屈从者到言说者、控诉者的转变。受害者形象的塑造传播了大屠杀历史及危机意识,建构了大屠杀... 欧芝克的小说《大披巾》聚焦主人公罗莎在集中营的弑婴遭遇和战后的创伤生活。罗莎在集中营、纽约二手店及迈阿密旅馆的异托邦空间中,经历了从屈从者到言说者、控诉者的转变。受害者形象的塑造传播了大屠杀历史及危机意识,建构了大屠杀后的民族共同体。欧芝克以特殊的空间艺术强化了大屠杀历史感,构筑了以电网为大屠杀承载物、以时空停滞为创伤特征的历史记忆,阐发了创伤主体的内心悲痛与历史责任,表现出空间记忆与大屠杀创伤事件的历史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托邦 大屠杀 历史建构 米歇尔·福柯 辛西娅·欧芝克
原文传递
犹太女性的大屠杀叙事书写——《大披巾》中的女性话语建构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鲁瑶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6-83,共8页
奥斯维辛之后,犹太大屠杀书写不仅面临着表征困境,还存在着性别话语失衡的问题,犹太男性往往处于大屠杀话语的中心,女性则居于边缘。对此,美国犹太女作家辛西娅·欧芝克的小说集《大披巾》一方面聚焦犹太母亲的大屠杀生存主题,另一... 奥斯维辛之后,犹太大屠杀书写不仅面临着表征困境,还存在着性别话语失衡的问题,犹太男性往往处于大屠杀话语的中心,女性则居于边缘。对此,美国犹太女作家辛西娅·欧芝克的小说集《大披巾》一方面聚焦犹太母亲的大屠杀生存主题,另一方面融合"历史元小说"及"女性书写"的叙事艺术,在回应"大屠杀书写困境"及"男性中心叙事"的同时,建构并强化了犹太女性的性别及历史话语,表达了两性平等对话、共享历史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西娅·欧芝克 《大披巾》 犹太女性的大屠杀书写 女性话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