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6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dua评分联合D-dimer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VTE的风险评估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董清 成孟瑜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4期501-506,共6页
目的 探讨Padua评分联合D-dimer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风险评估价值。方法 纳入179例高度疑似VTE的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以CTPA和/或V/Q或双下(上)肢加压静脉彩超的阳性结果作为确诊VTE的金标准,采集所有纳入患者的一... 目的 探讨Padua评分联合D-dimer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风险评估价值。方法 纳入179例高度疑似VTE的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以CTPA和/或V/Q或双下(上)肢加压静脉彩超的阳性结果作为确诊VTE的金标准,采集所有纳入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现病史、吸烟史、体重指数,均行Padua评分并收集D-dimer检测值,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比较Padua评分、D-dimer及二者联合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VTE的风险评估价值。结果 179例呼吸内科高度疑似VTE住院患者中有83例确诊,确诊率为46.4%。一般资料中VTE组和非VTE组的Padua评分和D-dimer检测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adua评分对其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4[95%CI(0.710~0.858)],最佳临界值为3.5分,≥3.5分时灵敏度为69.9%,特异度为86.5%,Youden指数为0.563;D-dimer检测对其预测的AUC为0.898[95%CI(0.852~0.943)],最佳临界值为553μg/L,≥553μg/L时灵敏度为85.5%,特异度为82.3%,Youden指数为0.678;当Padua评分≥3.5分且D-dimer≥553μg/L对其预测的AUC为0.931[95%CI(0.895~0.967)],灵敏度为86.7%,特异度为86.5%,Youden指数为0.732。Padua评分联合D-dimer对呼吸内科疑诊VTE住院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及AUC均较Padua评分和D-dimer有显著提高,总体预测价值明显优于两种方法单独使用时。结论 Padua评分联合D-dimer对呼吸内科住院高度疑似VTE患者的风险评估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效能方面均优于单独使用Padua评分或D-dimer检测,能够更准确的预测VTE的发生风险,有助于临床医师早期高效的筛查出VTE患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dua评分 d-二聚体 静脉血栓栓塞症 风险评估价值
下载PDF
血清D-dimer、SDC-1、sTLT-1水平对多发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黄开飞 张宏颖 张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862-86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D-dimer)、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和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sTLT-1)表达水平对多发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石家庄长城中西医结合医院...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D-dimer)、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和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sTLT-1)表达水平对多发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石家庄长城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65例急诊多发伤患者,根据是否合并MODS将其分为MODS组(66例)和无MODS组(99例),根据入院第28天MODS组患者的生存结局将多发伤合并MODS患者为死亡组(32例)和存活组(34例)。比较各组血清D-dimer、SDC-1和sTLT-1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多发伤合并MODS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dimer、SDC-1、sTLT-1对多发伤合并MOD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发伤合并MODS患者血清D-dimer、SDC-1及sTLT-1水平明显高于无MO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伤合并MODS患者中死亡组血清D-dimer、SDC-1和sTLT-1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D-dimer、SDC-1及sTLT-1水平升高均是多发伤合并MOD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D-dimer、SDC-1和sTLT-1联合预测多发伤合并MODS患者预后的效能优于D-dimer、SDC-1和sTLT-1各自单独预测(P<0.05)。结论血清D-dimer、SDC-1及sTLT-1水平在多发伤合并MODS患者中明显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可评估多发伤合并MODS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d-二聚体 多配体蛋白聚糖-1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
下载PDF
D-Dimer: Predictor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among Pre-Eclampsia at Kilimanjaro Christian Medical Centre
3
作者 Husna Silim Ally Nyasatu G. Chamba +12 位作者 Raziya Gaffur Nasra Batchu Glory Mangi Pendo S. Mlay Bariki Mchome Mtoro J. Mtoro Thomas J. Kakumbi Rafiki N. Mjema Doris Rwenyagila Eusebius Maro Fredrick Mbise Gilleard Masenga Patricia S. Swai 《Ope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24年第6期923-937,共15页
Background: Postpartum hemorrhage (PPH) is the major contributor to maternal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worldwide as well as in Tanzania. Studies have shown Pre-eclampsia as a risk indicator for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Background: Postpartum hemorrhage (PPH) is the major contributor to maternal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worldwide as well as in Tanzania. Studies have shown Pre-eclampsia as a risk indicator for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D-dimer tends to rise in women with pre-eclampsia. Few studies that have show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dimer and PPH have been controversial and differ according to ethnicity and lifestyle. Hence there is no suitable reference interval for D-dimer in predicting Postpartum hemorrhage among women with pre-eclampsia. Broad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association,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D-dimer as a laboratory predictor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among women with pre-eclampsia at KCMC hospital. Methodology: This was a hospital-based analytical cross-sectional study conducted at KCMC Hospital in Northern Tanzania from September 2022 to March 2023. A total of 195 women with pre-eclampsia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Plasma D-dimer levels were taken from women with pre-eclampsia pre-delivery. Haematocrit was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delivery, and a fall of 10% was considered as Postpartum hemorrhage together with clinical assessment of the patient. Participants were divided among those who had severe features and those who did not have severe features and were further categorized into those who had PPH and those who did not have PPH.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dimer and PPH adjusting for other factors.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urve (ROC)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predictive value. Results: Higher median D-dimer levels were seen among women who had PPH compared to those who had no PPH. D-dimer was seen to be associated with PPH, thus for every unit increase of µg/ml of D-dimer among women who had pre-eclampsia without severe features there was a 14%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odds of having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a 45%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having postpartum hemorrhage among those who had pre-eclampsia with severe features. Furthermore, the cut-off point of a D-dimer level of 0.66 µg/ml significantly predicts postpartum hemorrhage with a sensitivity of 75% and specificity of 55%. For those who had no severe features the cut-off point was 0.53 µg/ml with a sensitivity of 95% and specificity of 53%, and for those who had severe features the cut-off point was 3.58 µg/ml with a sensitivity of 50% and specificity of 96%. Conclusion: D-dimer can be used to predict postpartum hemorrhage among pre-eclampsia, especially among those who have severe features. This shows that D-dimer has specificity in predicting PPH in women with pre-eclampsia and can be applied in clinical services to save women from maternal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Blood products such as fresh frozen plasma, platelets, and whole blood together with tranexamic acid should be readily available in women with pre-eclampsia especially those with severe features with a D-dimer level of 3.58 µg/ml and above during delivery as they are at high risk of developing P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imer PREECLAMPSIA Postpartum Hemorrhage Tanzania
下载PDF
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后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屈冰 张楠 +1 位作者 化召辉 李震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2期327-330,共4页
目的分析D-二聚体(D-D)与C反应蛋白(CRP)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患者术后远期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76例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心脏超声或主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将45例Stanford A型ADA患者纳入观察组,均行... 目的分析D-二聚体(D-D)与C反应蛋白(CRP)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患者术后远期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76例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心脏超声或主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将45例Stanford A型ADA患者纳入观察组,均行手术治疗;非Stanford A型ADA的3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2组发生胸痛72 h内的D-D与CRP水平。术后对观察组随访3年,按临床结局分成死亡组(n=10)与存活组(n=35),对比2组D-D与CRP水平;另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D-D、CRP单独与联合预测Stanford A型ADA患者的远期预后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的D-D[(1.31±0.35)mg/L]与CRP[(16.59±2.34)mg/L]水平高于对照组[(0.68±0.13)mg/L、(7.53±1.2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A患者中死亡组的D-D[(1.78±0.49)mg/L]与CRP[(30.46±4.77)mg/L]水平高于存活组[(1.03±0.26)mg/L、(13.59±2.3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D-D与CRP联合检测预测Stanford A型ADA患者远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0.909(95%CI:0.823~0.994)]高于D-D与CRP单独预测[0.806(95%CI:0.680~0.931)、0.840(95%CI:0.727~0.953)]。结论Stanford A型ADA患者血清内的D-D与CRP水平呈高表达,且表达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两项指标联合可有效预测患者的远期预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d-二聚体 C反应蛋白 远期预后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血清D-D、GSP、HbA1c水平对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高萃 崔金全 邵文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1997-2001,共5页
目的 探究检测血清D-二聚体(D-D)、糖化血清蛋白(GSP)、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表达水平在妊娠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117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同期选择117例体检健康孕妇作... 目的 探究检测血清D-二聚体(D-D)、糖化血清蛋白(GSP)、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表达水平在妊娠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117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同期选择117例体检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比较两组血清D-D、GSP、HbA1c水平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Pearson分析入院时血清D-D、GSP、HbA1c水平与HOMA-IR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D-D、GSP联合HbA1c水平检测对妊娠糖尿病病情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D-D、GSP、HbA1c水平及HOMA-IR均升高(P<0.05)。不同病情程度孕妇的血清D-D、GSP、HbA1c水平及HOMA-IR指数比较:重度>中度>轻度(P<0.05)。血清D-D、GSP、HbA1c水平与HOMA-IR均呈正相关(r=0.671、0.715、0.696,P<0.05)。产检时血清D-D、GSP、HbA1c水平联合诊断中度、重度妊娠糖尿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9、0.873,最佳敏感度分别为95.64%、96.30%,特异度分别为76.12%、78.26%。结论 血清D-D、GSP、HbA1c水平联合检测可为临床评估妊娠糖尿病病情程度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糖化血清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妊娠糖尿病
下载PDF
血清D-二聚体消除动力学模型构建对静脉血栓栓塞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朱志峰 金剑 +2 位作者 陶伟民 徐振东 张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0期77-80,共4页
目的构建血清D-二聚体消除动力学模型并分析其对静脉血栓栓塞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或产科进行抗凝治疗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D-二聚体浓度及相关临床资料,使用非线性混合... 目的构建血清D-二聚体消除动力学模型并分析其对静脉血栓栓塞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或产科进行抗凝治疗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D-二聚体浓度及相关临床资料,使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估算D-二聚体的清除动力学模型参数。结果血栓形成时D-二聚体初始浓度典型值为3.73 mg/L,D-二聚体符合二级消除动力学模型,癌症患者的D-二聚体消除速率较慢。结论抗凝治疗期间D-二聚体清除动力学个体差异较大,可使用模型预测患者D-二聚体降至阴性的时间,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动力学 血栓 抗凝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下载PDF
NT-proBNP、D-D、CRP检测在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0期81-84,共4页
目的 分析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中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52例为观察组[根据病灶直径不同分为大面积梗死组(>5 cm)10例、中面积梗死组(≤... 目的 分析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中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52例为观察组[根据病灶直径不同分为大面积梗死组(>5 cm)10例、中面积梗死组(≤5 cm,>3 cm)16例、小面积梗死组(≤3 cm,>1.5 cm)26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均进行D-D、CRP、NT-proBNP水平检测。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的CRP、D-D、NT-proBNP水平,观察组不同脑梗死面积患者的CRP、D-D、NT-proBNP水平。结果观察组CRP、D-D、NT-pro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大面积梗死组的NT-proBNP、D-D、CRP水平分别为(3351.70±940.97)pg/ml、(898.43±323.19)ng/ml、(41.79±11.08)mg/L,中面积梗死组的NT-proBNP、D-D、CRP水平分别为(1338.06±345.23)pg/ml、(573.88±312.67)ng/ml、(32.05±11.77)mg/L,小面积梗死组的NT-proBNP、D-D、CRP水平分别为(447.00±195.72)pg/ml、(334.15±229.81)ng/ml、(18.03±10.14)mg/L。大面积梗死组患者的NT-proBNP、D-D、CRP水平均高于中面积梗死组及小面积梗死组,中面积梗死组患者的NT-proBNP、D-D、CRP水平均高于小面积梗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CRP、NT-proBNP在诊断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存在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C反应蛋白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急性脑梗死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血浆D-二聚体、血栓调节蛋白与上皮性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后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8
作者 张晓欲 左金玲 +1 位作者 董娜 高淑凤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4期109-113,共5页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D-D)、血栓调节蛋白(TM)与上皮性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后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7例行铂类药物化疗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完成肿瘤减灭术,...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D-D)、血栓调节蛋白(TM)与上皮性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后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7例行铂类药物化疗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完成肿瘤减灭术,在化疗前进行血液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肿瘤标志物、血浆D-D、TM及相关指标。根据化疗结束后复发时间定义复发类型,复发时间<6个月定义为铂耐药复发,反之定义为铂敏感复发,采用Cox回归分析血浆D-D、TM对上皮性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后铂耐药复发的影响。结果137例患者成功随访6个月,其中25例在随访6个月内肿瘤复发,铂耐药复发率为18.25%。铂耐药患者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Ⅳ期、分化程度G_(3)级、手术满意度R1比例高于铂敏感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血浆D-D、TM表达高于铂敏感患者(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_(3)级分化程度、手术满意度R1、血清CA125、HE4及血浆D-D、TM表达上调是上皮性卵巢癌铂耐药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浆D-D、TM表达上调与上皮性卵巢癌铂耐药复发风险增加有关,铂类药物化疗前的血浆D-D、TM表达对于评估铂耐药复发风险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 铂类化疗 d-二聚体 血栓调节蛋白 化疗敏感性
下载PDF
血清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联合血清NT-proBNP水平对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9
作者 麻利娟 马婕 张海燕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3期1381-138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DFR)联合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入组108例患者...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DFR)联合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入组108例患者,按30 d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n=29)与存活组(n=79)。比较两组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DFR、NT-proBNP水平等临床资料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定血清DFR、NT-proBNP水平对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死亡组年龄为(72.87±11.25)岁,大于存活组[(66.47±12.4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血清hs-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DFR及NT-proBNP水平分别为(4.51±1.36)mg/L、(1.05±0.29)mg/L、(5.14±1.21)g/L、0.25±0.08、(2084.51±619.74)ng/L,均高于存活组[(3.84±1.21)mg/L、(0.81±0.22)mg/L、(4.54±0.78)g/L、0.18±0.05、(1547.46±413.6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较大、较高DFR及NT-proBNP水平是急性肺栓塞患者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OR=2.389,95%CI:1.194~4.782;OR=1.906,95%CI:1.236~2.939;OR=1.610,95%CI:1.129~2.295;P<0.05)。ROC曲线分析得出,血清DFR、NT-proBNP均对急性肺栓塞患者30 d死亡有一定预测能力,其AUC分别为0.828、0.763,二者联合的AUC达到0.907。结论血清DFR、NT-proBNP水平与急性肺栓塞患者30 d预后相关,均可作为患者30 d死亡的预测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N末端脑钠肽前体 预后
下载PDF
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继发性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探讨
10
作者 白波 陈波 +3 位作者 李广洪 罗惠玲 黄学良 李菲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8期1348-135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继发性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100例诊断为肺动脉高压(PH)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心房和/或动脉导...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继发性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100例诊断为肺动脉高压(PH)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心房和/或动脉导管水平血液是否存在右向左分流或双向分流,或室间隔是否向左侧凸起,分为PPHN组(33例)和PH组(67例),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所有受试儿血浆D-二聚体浓度,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其肺动脉收缩压(PASP)的关系,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D-二聚体水平预测PPHN的价值,并对PPHN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PPHN组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PH组[5421.25(3311.23,8079.45)µg/L比2799.14(2253.28,3589.12)µ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67,P<0.001),且D-二聚体水平与PASP呈正相关(r=0.671,P<0.001)。用D-二聚体水平预测PPHN的曲线下面积为0.788(P<0.001),当约登指数最大为0.518时,D-二聚体水平截断值为3770.265µg/L,其预测PPHN发生的灵敏度为0.727,特异度为0.7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D-二聚体水平>3770µg/L、酸中毒(pH<7.2)、HCO_(3)^(-)≤18 mmol/L及血乳酸>3 mmol/L均是PPH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D-二聚体水平异常升高可能是引起或促进继发性PPHN发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收缩压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右向左分流 曲线下面积 动脉导管 秩和检验 室间隔
下载PDF
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11
作者 陈豪 许彬东 +1 位作者 陈鹏飞 刘信禹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0期88-91,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作为食管癌组,术前及术后第1、14天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体检时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食管癌组术前...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作为食管癌组,术前及术后第1、14天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体检时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食管癌组术前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及D-二聚体阳性率;比较食管癌组患者术前与术后D-二聚体水平;比较食管癌组不同临床特征患者术前D-二聚体水平及D-二聚体阳性率。结果 食管癌组术前D-二聚体水平为(0.65±0.25)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32±0.16)mg/L(P<0.05);食管癌组术前D-二聚体阳性率35.00%(21/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00%(9/60)(P<0.05)。食管癌组术后第1天D-二聚体水平为(1.21±0.49)mg/L,显著高于术前的(0.65±0.25)mg/L(P<0.05);食管癌组术后第14天D-二聚体水平为(0.35±0.15)mg/L,显著低于术前的(0.65±0.25)mg/L(P<0.05)。食管癌组不同性别(男性、女性)、年龄(<70岁、≥70岁)、肿瘤部位(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及食管胃交界部)患者术前D-二聚体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食管癌组不同分化程度及术后病理分期患者术前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组不同性别(男性、女性)、年龄(<70岁、≥70岁)、肿瘤部位(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及食管胃交界部)患者术前D-二聚体阳性率比较无差异(P>0.05);食管癌组不同分化程度及术后病理分期患者术前D-二聚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食管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食管癌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MPV、D-二聚体和CRP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中的研究
12
作者 杨剑 陈玲 廖洁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6期51-53,72,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和D-二聚体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疾病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就诊于萍乡市人民医院的120例RA患者,检测并分析患者治疗前后MPV、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 目的探讨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和D-二聚体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疾病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就诊于萍乡市人民医院的120例RA患者,检测并分析患者治疗前后MPV、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结果患者治疗前后的MPV、D-二聚体和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D-二聚体和CRP联合检测与疾病进展符合率为99.17%,高于单一项目检测(MPV、D-二聚体、CRP单一检测符合率分别为90.83%、91.67%、91.67%)。结论RA患者活动期MPV降低,与活动程度呈负相关;D-二聚体和CRP水平升高,与活动程度呈正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RA疾病进展的阳性诊断率。MPV和D-二聚体可作为RA病情评估的新的生物学标志物,临床可参考其值预测疾病的发展和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平均体积 d-二聚体 类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不同检测系统D-二聚体内源性干扰物最大抗干扰能力分析
13
作者 王岩 文洪林 +3 位作者 杨洪 张垚 程琳丽 杨品娜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1326-1332,共7页
目的对不同检测系统的D-二聚体检测时可接受的最大干扰物浓度进行分析、比较。方法随机收集50份患者样本,利用SYSMEX干扰物检测试剂盒4种干扰物胆红素F、胆红素C、溶血血红蛋白、乳糜分别与患者血浆按一定比例稀释,稀释后血浆所含干扰... 目的对不同检测系统的D-二聚体检测时可接受的最大干扰物浓度进行分析、比较。方法随机收集50份患者样本,利用SYSMEX干扰物检测试剂盒4种干扰物胆红素F、胆红素C、溶血血红蛋白、乳糜分别与患者血浆按一定比例稀释,稀释后血浆所含干扰物质浓度与两种检测系统试剂说明书中抗干扰物最大浓度接近,分别在两种检测系统上机检测。结果当干扰物胆红素F浓度达到D-dimer HS及AcuSTAR D-dimer两种检测系统抗干扰Max浓度时,相对偏差<10%的结果占比分别为26%、46%;当干扰物胆红素C浓度达到D-dimer HS及AcuSTAR D-dimer两种检测系统抗干扰Max浓度时,相对偏差<10%的结果占比分别为18%、86%;当干扰物溶血血红蛋白浓度达到D-dimer HS及AcuSTAR D-dimer两种检测系统抗干扰Max浓度时,相对偏差<10%的结果占比分别为44%、88%;当干扰物乳糜浓度达到D-dimer HS及AcuSTAR D-dimer两种检测系统抗干扰Max浓度时,相对偏差<10%的结果占比分别为30%、58%。结论在检测D-二聚体时化学发光法抵抗高浓度内源性干扰物质能力优于免疫比浊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imer 内源性干扰物 抗干扰
下载PDF
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术后血清CA125、D-D水平及残留病灶大小对无瘤生存期的影响
14
作者 孙慧霞 许静 +1 位作者 郭哲 梁殿迅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7期1175-1178,1182,共5页
目的 探讨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术后血清糖链抗原125(CA125)、D-二聚体(D-D)水平及残留病灶大小对无瘤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并记录无瘤生存期。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及术后血清CA125、D-D水平,分... 目的 探讨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术后血清糖链抗原125(CA125)、D-二聚体(D-D)水平及残留病灶大小对无瘤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并记录无瘤生存期。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及术后血清CA125、D-D水平,分析无瘤生存期影响因素;以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术后CA125、D-D水平及残留病灶大小与无瘤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化疗疗程、CA125、D-D水平及残留病灶大小的患者无瘤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前临床分期、术后CA125水平、术后D-D水平及术后残留病灶大小是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CA125、D-D水平及残留病灶大小与无瘤生存期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术后CA125、D-D水平及残留病灶大小是影响其无瘤生存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卵巢癌 无瘤生存期 糖链抗原125 d-二聚体 残留病灶大小
下载PDF
联合检测D-二聚体、IL-6及FIB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分析
15
作者 肖小芬 陈珠菊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20期111-114,共4页
目的分析联合检测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救治的16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急性胰腺炎病情的严重程... 目的分析联合检测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救治的16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急性胰腺炎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组,即轻症急性胰腺炎组(n=67)、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组(n=47)、重症急性胰腺炎组(n=50);同时选择同期200名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入院48 h内测定D-二聚体、IL-6、FIB水平,并进行对比;同时阐明D-二聚体、IL-6、FIB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对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意义与价值。结果4组D-二聚体、IL-6、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IL-6、FIB水平均与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D-二聚体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41、86.57%、99.00%;IL-6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44、79.10%、98.50%;FIB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89、68.66%、81.00%;联合检测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74、92.54%、93.00%。结论D-二聚体、IL-6、FIB均可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中,且上述指标水平的变化与急性胰腺炎病情具有相关性,同时联合检测更有助于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检测 d-二聚体 白细胞介素-6 纤维蛋白原 急性胰腺炎 诊断价值
下载PDF
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6
作者 武晓敏 李雷花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430-1433,共4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DFR)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医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根据患者28 d生存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和病死组。所有患者于入... 目的探讨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DFR)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医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根据患者28 d生存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和病死组。所有患者于入院时检测血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计算DFR。采用点二列相关性检验DFR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FR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02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其中18例病死,占比17.65%,纳入病死组,其余84例患者纳入生存组。病死组DFR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DFR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死呈正相关关系(r=0.431,P<0.001)。绘制ROC曲线,DFR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死有一定预测价值(AUC=0.795,P<0.001)。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病死患者DFR呈高表达,可作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生存情况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孕产期D-二聚体变化与产后肺栓塞发生的关系
17
作者 刘倩倩 郁君 吴桂珠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4期516-520,共5页
目的探讨孕产期D-二聚体变化与产后肺栓塞的发生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3年1月建卡分娩的孕产妇临床资料,分别在建卡、分娩前和产后收集检测血浆D-二聚体浓度值等资料,根据产妇产后是否发生产后肺栓塞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孕产期D-二聚体变化与产后肺栓塞的发生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3年1月建卡分娩的孕产妇临床资料,分别在建卡、分娩前和产后收集检测血浆D-二聚体浓度值等资料,根据产妇产后是否发生产后肺栓塞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探讨孕产期D-二聚体变化与产后肺栓塞的发生关系和临床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受孕方式、身高、体重、BMI、胎停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胎数、孕次、产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具有年龄更大、多胎次和多胎的特点,随着孕周的增加,病例组D-二聚体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病例组和对照组产后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20,P<0.05),在建卡和分娩前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有意义(建卡Z=-0.669,P=0.504;分娩前Z=-0.804,P=0.421);产后D-二聚体水平变化可以反映和提示血栓性疾病的出现,即产后D-二聚体越高(6.32518.25 mg/L),越偏向于有肺栓塞。结论孕产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呈增高趋势,产后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对于产后肺栓塞的发生具有影响作用,考虑到疾病动态发展的特性,对于孕产妇发生静脉血栓栓塞应结合更多指标进行多方面考虑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d-二聚体 产后肺栓塞
下载PDF
术前预后营养指数-D-二聚体评分在结直肠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18
作者 牛亚楠 吕海军 袁文清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5期529-532,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D-二聚体(D-D)评分(PDS)在结直肠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西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PNI和D-D水平,将患者分为PDS0组(PNI降低和D-D升... 目的探讨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D-二聚体(D-D)评分(PDS)在结直肠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西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PNI和D-D水平,将患者分为PDS0组(PNI降低和D-D升高)、PDS1(PNI降低和D-D降低或PNI升高和D-D升高)和PDS2组(PNI升高和D-D降低)。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并确定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7例结直肠癌患者,包括PDS021例、PDS124例和PDS222例。PNI、D-D和PDS均对结直肠癌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6(0.715~0.838)、0.729(0.669~0.790)、0.795(0.736~0.853)和0.789(0.723~0.855)、0.739(0.676~0.803)、0.817(0.757~0.877)。对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预测均是PDS具有最大的曲线下面积,效能最佳。PDS亚组间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表明,PNI、D-D和PDS均与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密切相关(P均<0.001)。结论PDS是结直肠癌根治性术后患者有用的预后指标,PDS0患者的生存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预后营养指数 d-二聚体 预后
下载PDF
D-dimer及hsCRP变化与主动脉夹层患者结局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慧 张曼莉 +3 位作者 赵昆 尹化 聂德正 佟飞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4期2145-2148,共4页
目的探讨D-dimer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趋势与主动脉夹层患者结局之间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到2020年6月急诊科就诊并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50例,记录其年龄、性别、结局,以及入院时和入院48 h后的D-dimer及hsCRP水平,分析其... 目的探讨D-dimer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趋势与主动脉夹层患者结局之间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到2020年6月急诊科就诊并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50例,记录其年龄、性别、结局,以及入院时和入院48 h后的D-dimer及hsCRP水平,分析其变化趋势与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有50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0例患者死亡,死亡组与存活组入院时的D-dime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入院时的死亡组hs-CRP水平、入院48 h后的D-dimer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患者入院48 h后的D-dimer及hsCRP水平均较入院时显著升高(P<0.05);而存活组入院48 h后的D-dimer水平较入院时明显下降(P<0.01)。结论死亡组患者的D-dimer及hsCRP均呈上升趋势,临床应注意动态监测患者的D-dimer及CRP变化,以早期分辨高危患者,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HS-CRP 主动脉夹层 预后 临床分型
下载PDF
解脲脲原体感染新生儿血常规、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水平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关系研究
20
作者 陈凌 汤颖 杨羡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5期7-12,共6页
目的探讨解脲脲原体感染新生儿血常规、D-二聚体(D⁃D)和降钙素原(PCT)水平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关系,为NEC的早期识别、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86例解脲脲原体感染的新生儿... 目的探讨解脲脲原体感染新生儿血常规、D-二聚体(D⁃D)和降钙素原(PCT)水平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关系,为NEC的早期识别、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86例解脲脲原体感染的新生儿。根据是否发展为NEC,分为NEC组29例和非NEC组57例。比较两组患儿的血常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数(NEUT)]、D⁃D和PCT水平;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解脲脲原体感染新生儿继发NEC的影响因素;构建NEC预测列线图模型,分析预测效能;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结果NEC组与非NEC组的性别构成、生产方式构成比、胎膜早破构成比、先天性心脏病构成比,母亲年龄、妊娠糖尿病构成比、妊娠高血压构成比、孕期使用激素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EC组胎龄小于非NEC组(P<0.05),出生体重低于非NEC组(P<0.05),晚发性羊水过少构成比高于非NEC组(P<0.05)。NEC组D⁃D、PCT、MPV和WBC水平均高于非NEC组(P<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O^R=0.547(95%CI:0.309,0.970)]、出生体重[O^R=0.140(95%CI:0.029,0.689)]是感染患儿继发NEC的保护因素(P<0.05);晚发性羊水过少[O^R=132.685(95%CI:2.025,8694.860)]、D⁃D水平高[O^R=1.085(95%CI:1.024,1.149)]、PCT水平高[O^R=732.105(95%CI:11.495,46627.057)]、MPV水平高[O^R=1.699(95%CI:1.118,2.581)]和WBC水平高[O^R=1.683(95%CI:1.084,2.614)]是解脲脲原体感染患儿继发NEC的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显示,解脲脲原体感染新生儿胎龄较小、出生体重较轻、晚发性羊水过少、D⁃D、PCT、MPV和WBC水平较高,继发NEC的风险更高。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D、PCT、MPV、WBC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82(95%CI:0.960,1.000),敏感性为93.10%(95%CI:0.772,0.992),特异性为98.20%(95%CI:0.906,1.000),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结论解脲脲原体感染新生儿血常规、D⁃D和PCT水平的异常变化与NEC发展有关,这为NE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新生儿 d-二聚体 降钙素原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