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1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R-MRI联合miR-433-5p及D-二聚体对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雷毅武 邓承迪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60-65,共6页
目的 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I)联合miR-433-5p及D-二聚体对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组,80例)、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非卒中患者(B组,40例)为研究对象,行HR-MRI检查,评价薄纤维帽、斑块强化,... 目的 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I)联合miR-433-5p及D-二聚体对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组,80例)、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非卒中患者(B组,40例)为研究对象,行HR-MRI检查,评价薄纤维帽、斑块强化,记录血管面积、管腔面积、管壁面积、血管最狭窄处,以及参考层面的血管面积、管腔面积,计算得到斑块负荷、斑块面积、管腔狭窄率、重构指数、标准化管壁指数。qPCR检测血清miR-433-5p表达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浓度。根据随访情况,将mRS≤2分的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mRS>2分的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结果 A组患者薄纤维帽比例(P<0.001)、斑块强化比例(P<0.001)、斑块负荷比例(P<0.01)、管腔狭窄率(P<0.01)明显高于B组。A组患者血清miR-433-5p表达水平(0.28±0.07)明显低于B组(P<0.001),D-二聚体浓度(2.35±0.79)mg/L明显高于B组(P<0.01)。预后不良组患者薄纤维帽比例、斑块强化比例及斑块负荷比例、管腔狭窄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miR-433-5p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0.001),D-二聚体浓度(2.94±1.03)mg/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薄纤维帽、斑块强化、斑块负荷、管腔狭窄率、miR-433-5p、D-二聚体联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最高(AUC=0.962),其次为miR-433-5p(AUC=0.864)、斑块强化(AUC=0.835)、管腔狭窄率(AUC=0.802)、薄纤维帽(AUC=0.793)、D-二聚体(AUC=0.778)、斑块负荷(AUC=0.741)。结论 HR-MRI参数薄纤维帽、斑块强化、斑块负荷、管腔狭窄率及miR-433-5p、D-二聚体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相关,联用对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miR-433-5p d-二聚体 预后水平
下载PDF
Padua评分联合D-dimer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VTE的风险评估价值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董清 成孟瑜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4期501-506,共6页
目的 探讨Padua评分联合D-dimer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风险评估价值。方法 纳入179例高度疑似VTE的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以CTPA和/或V/Q或双下(上)肢加压静脉彩超的阳性结果作为确诊VTE的金标准,采集所有纳入患者的一... 目的 探讨Padua评分联合D-dimer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风险评估价值。方法 纳入179例高度疑似VTE的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以CTPA和/或V/Q或双下(上)肢加压静脉彩超的阳性结果作为确诊VTE的金标准,采集所有纳入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现病史、吸烟史、体重指数,均行Padua评分并收集D-dimer检测值,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比较Padua评分、D-dimer及二者联合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VTE的风险评估价值。结果 179例呼吸内科高度疑似VTE住院患者中有83例确诊,确诊率为46.4%。一般资料中VTE组和非VTE组的Padua评分和D-dimer检测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adua评分对其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4[95%CI(0.710~0.858)],最佳临界值为3.5分,≥3.5分时灵敏度为69.9%,特异度为86.5%,Youden指数为0.563;D-dimer检测对其预测的AUC为0.898[95%CI(0.852~0.943)],最佳临界值为553μg/L,≥553μg/L时灵敏度为85.5%,特异度为82.3%,Youden指数为0.678;当Padua评分≥3.5分且D-dimer≥553μg/L对其预测的AUC为0.931[95%CI(0.895~0.967)],灵敏度为86.7%,特异度为86.5%,Youden指数为0.732。Padua评分联合D-dimer对呼吸内科疑诊VTE住院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及AUC均较Padua评分和D-dimer有显著提高,总体预测价值明显优于两种方法单独使用时。结论 Padua评分联合D-dimer对呼吸内科住院高度疑似VTE患者的风险评估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效能方面均优于单独使用Padua评分或D-dimer检测,能够更准确的预测VTE的发生风险,有助于临床医师早期高效的筛查出VTE患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dua评分 d-二聚体 静脉血栓栓塞症 风险评估价值
下载PDF
D-Dimer: Predictor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among Pre-Eclampsia at Kilimanjaro Christian Medical Centre
3
作者 Husna Silim Ally Nyasatu G. Chamba +12 位作者 Raziya Gaffur Nasra Batchu Glory Mangi Pendo S. Mlay Bariki Mchome Mtoro J. Mtoro Thomas J. Kakumbi Rafiki N. Mjema Doris Rwenyagila Eusebius Maro Fredrick Mbise Gilleard Masenga Patricia S. Swai 《Ope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24年第6期923-937,共15页
Background: Postpartum hemorrhage (PPH) is the major contributor to maternal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worldwide as well as in Tanzania. Studies have shown Pre-eclampsia as a risk indicator for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Background: Postpartum hemorrhage (PPH) is the major contributor to maternal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worldwide as well as in Tanzania. Studies have shown Pre-eclampsia as a risk indicator for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D-dimer tends to rise in women with pre-eclampsia. Few studies that have show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dimer and PPH have been controversial and differ according to ethnicity and lifestyle. Hence there is no suitable reference interval for D-dimer in predicting Postpartum hemorrhage among women with pre-eclampsia. Broad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association,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D-dimer as a laboratory predictor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among women with pre-eclampsia at KCMC hospital. Methodology: This was a hospital-based analytical cross-sectional study conducted at KCMC Hospital in Northern Tanzania from September 2022 to March 2023. A total of 195 women with pre-eclampsia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Plasma D-dimer levels were taken from women with pre-eclampsia pre-delivery. Haematocrit was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delivery, and a fall of 10% was considered as Postpartum hemorrhage together with clinical assessment of the patient. Participants were divided among those who had severe features and those who did not have severe features and were further categorized into those who had PPH and those who did not have PPH.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dimer and PPH adjusting for other factors.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urve (ROC)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predictive value. Results: Higher median D-dimer levels were seen among women who had PPH compared to those who had no PPH. D-dimer was seen to be associated with PPH, thus for every unit increase of µg/ml of D-dimer among women who had pre-eclampsia without severe features there was a 14%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odds of having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a 45%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having postpartum hemorrhage among those who had pre-eclampsia with severe features. Furthermore, the cut-off point of a D-dimer level of 0.66 µg/ml significantly predicts postpartum hemorrhage with a sensitivity of 75% and specificity of 55%. For those who had no severe features the cut-off point was 0.53 µg/ml with a sensitivity of 95% and specificity of 53%, and for those who had severe features the cut-off point was 3.58 µg/ml with a sensitivity of 50% and specificity of 96%. Conclusion: D-dimer can be used to predict postpartum hemorrhage among pre-eclampsia, especially among those who have severe features. This shows that D-dimer has specificity in predicting PPH in women with pre-eclampsia and can be applied in clinical services to save women from maternal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Blood products such as fresh frozen plasma, platelets, and whole blood together with tranexamic acid should be readily available in women with pre-eclampsia especially those with severe features with a D-dimer level of 3.58 µg/ml and above during delivery as they are at high risk of developing P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imer PREECLAMPSIA Postpartum Hemorrhage Tanzania
下载PDF
血清D-dimer、SDC-1、sTLT-1水平对多发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黄开飞 张宏颖 张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862-86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D-dimer)、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和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sTLT-1)表达水平对多发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石家庄长城中西医结合医院...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D-dimer)、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和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sTLT-1)表达水平对多发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石家庄长城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65例急诊多发伤患者,根据是否合并MODS将其分为MODS组(66例)和无MODS组(99例),根据入院第28天MODS组患者的生存结局将多发伤合并MODS患者为死亡组(32例)和存活组(34例)。比较各组血清D-dimer、SDC-1和sTLT-1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多发伤合并MODS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dimer、SDC-1、sTLT-1对多发伤合并MOD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发伤合并MODS患者血清D-dimer、SDC-1及sTLT-1水平明显高于无MO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伤合并MODS患者中死亡组血清D-dimer、SDC-1和sTLT-1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D-dimer、SDC-1及sTLT-1水平升高均是多发伤合并MOD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D-dimer、SDC-1和sTLT-1联合预测多发伤合并MODS患者预后的效能优于D-dimer、SDC-1和sTLT-1各自单独预测(P<0.05)。结论血清D-dimer、SDC-1及sTLT-1水平在多发伤合并MODS患者中明显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可评估多发伤合并MODS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d-二聚体 多配体蛋白聚糖-1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
下载PDF
老年血液透析病人衰弱与血清瘦素及25-羟维生素D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朱蓓 杭乐佳 +2 位作者 高飞 袁海川 赵卫红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603-606,共4页
目的探究老年血液透析病人血清瘦素及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并分析其与透析病人衰弱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老年血液透析病人,依据Fried表型评价病人的衰弱情况,分为非衰弱组(51例),衰弱前期组(74... 目的探究老年血液透析病人血清瘦素及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并分析其与透析病人衰弱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老年血液透析病人,依据Fried表型评价病人的衰弱情况,分为非衰弱组(51例),衰弱前期组(74例)和衰弱组(25例)。比较3组一般资料、血清瘦素、25(OH)D及心功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血液透析病人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3组年龄、糖尿病比例、透析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白蛋白、镁、IL-6、瘦素、25(OH)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透析龄、糖尿病、镁、IL-6、白蛋白、瘦素、25(OH)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是老年血液透析病人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针对白蛋白水平低、瘦素水平高、25(OH)D水平低的老年血液透析病人采取积极干预措施,有利于延缓衰弱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25-羟维生素d 血液透析 衰弱 心功能
下载PDF
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后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屈冰 张楠 +1 位作者 化召辉 李震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2期327-330,共4页
目的分析D-二聚体(D-D)与C反应蛋白(CRP)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患者术后远期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76例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心脏超声或主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将45例Stanford A型ADA患者纳入观察组,均行... 目的分析D-二聚体(D-D)与C反应蛋白(CRP)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患者术后远期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76例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心脏超声或主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将45例Stanford A型ADA患者纳入观察组,均行手术治疗;非Stanford A型ADA的3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2组发生胸痛72 h内的D-D与CRP水平。术后对观察组随访3年,按临床结局分成死亡组(n=10)与存活组(n=35),对比2组D-D与CRP水平;另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D-D、CRP单独与联合预测Stanford A型ADA患者的远期预后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的D-D[(1.31±0.35)mg/L]与CRP[(16.59±2.34)mg/L]水平高于对照组[(0.68±0.13)mg/L、(7.53±1.2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A患者中死亡组的D-D[(1.78±0.49)mg/L]与CRP[(30.46±4.77)mg/L]水平高于存活组[(1.03±0.26)mg/L、(13.59±2.3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D-D与CRP联合检测预测Stanford A型ADA患者远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0.909(95%CI:0.823~0.994)]高于D-D与CRP单独预测[0.806(95%CI:0.680~0.931)、0.840(95%CI:0.727~0.953)]。结论Stanford A型ADA患者血清内的D-D与CRP水平呈高表达,且表达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两项指标联合可有效预测患者的远期预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d-二聚体 C反应蛋白 远期预后 预测价值
下载PDF
D-Dimer PLUS测定血浆D-二聚体浓度性能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苏薇 邱玲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8-41,共4页
目的验证D—Dimer PLUS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各项性能参数。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相关文件,对D—Dimer PLUS在Sysmex CA7000型全自动血凝仪上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进行全面的评价。结果检测下限83.86μg/... 目的验证D—Dimer PLUS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各项性能参数。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相关文件,对D—Dimer PLUS在Sysmex CA7000型全自动血凝仪上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进行全面的评价。结果检测下限83.86μg/L;线性范围0~2000μg/L;回收率93%~113%;低值和高值批内不精密度(变异系数CV%)5.31%和2.67%,低值和高值总不精密度4.69%和4.14%;与mini—VIDAS(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的测定结果进行比对,相关系数r=0.915,平均百分偏差634.6%;内源性干扰物结合胆红素、乳糜微粒、溶血血红蛋白对D-二聚体测定结果产生影响的浓度值分别为299mg/L,882FTU和7.8g/L,游离胆红素和类风湿因子浓度达362mg/L和540,000IU/L时,D-二聚体测定结果没有显著变化;验证参考值范围0~398μg/L,高于厂家提供的参考值范围O~324μg/L,需重新建立参考值范围。结论D—DimerPLUS测定血浆D一二聚体浓度具有符合临床要求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灵敏度,可用于临床诊断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d-二聚体浓度测定 ddimer PLUS 性能评价
下载PDF
血栓前状态标志物F1+2、TAT、AT-Ⅲ、D-Dimer对早期复发性流产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8
8
作者 祝丽琼 陈慧 +5 位作者 杜碧君 谭剑平 刘颖琳 王蕴慧 张睿 张建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6-48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凝血酶原片段F1+2(F1+2)、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imer)与早期复发性流产(RSA)的关系,及各分子标志物对血栓前状态(PTS)引起的RSA的诊断价值。【方法】比较10... 【目的】探讨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凝血酶原片段F1+2(F1+2)、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imer)与早期复发性流产(RSA)的关系,及各分子标志物对血栓前状态(PTS)引起的RSA的诊断价值。【方法】比较103例RSA已孕者(AEP组)、103例有RSA病史现未孕者(ANP组)及40例正常早孕者(NEP组)及40例健康未孕者(NNP组)血清中F1+2、TAT、AT-Ⅲ、D-Dimer水平;并以ROC曲线方法判断PTS引起的RSA发生时以上各个指标的最佳临界值。【结果】1.ANP组血浆F1+2、D-Dimer水平显著高于NNP组,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8);而且流产3次者较2次者指标水平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67)。F1+2与D-Dimer判断RSA未孕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的最佳筛查界值分别为55.11nmol/L(AUC=0.767)及233.50μg/L(AUC=0.636)。2.ANP组血浆TAT水平高于NNP组,AT-Ⅲ水平低于NNP组,但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08)。AEP组血浆F1+2、TAT、D-Dimer水平高于NEP组,AT-Ⅲ水平低于NEP组,但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RSA与PTS存在相关性;RSA患者在孕前已经表现为PTS,PTS的标志物F1+2、D-Dimer可用于RSA未孕人群流产原因的筛查,其水平越高,流产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血栓前状态 F1+2 TAT AT- d-dimer
下载PDF
血清D-D、GSP、HbA1c水平对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高萃 崔金全 邵文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1997-2001,共5页
目的 探究检测血清D-二聚体(D-D)、糖化血清蛋白(GSP)、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表达水平在妊娠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117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同期选择117例体检健康孕妇作... 目的 探究检测血清D-二聚体(D-D)、糖化血清蛋白(GSP)、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表达水平在妊娠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117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同期选择117例体检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比较两组血清D-D、GSP、HbA1c水平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Pearson分析入院时血清D-D、GSP、HbA1c水平与HOMA-IR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D-D、GSP联合HbA1c水平检测对妊娠糖尿病病情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D-D、GSP、HbA1c水平及HOMA-IR均升高(P<0.05)。不同病情程度孕妇的血清D-D、GSP、HbA1c水平及HOMA-IR指数比较:重度>中度>轻度(P<0.05)。血清D-D、GSP、HbA1c水平与HOMA-IR均呈正相关(r=0.671、0.715、0.696,P<0.05)。产检时血清D-D、GSP、HbA1c水平联合诊断中度、重度妊娠糖尿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9、0.873,最佳敏感度分别为95.64%、96.30%,特异度分别为76.12%、78.26%。结论 血清D-D、GSP、HbA1c水平联合检测可为临床评估妊娠糖尿病病情程度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糖化血清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妊娠糖尿病
下载PDF
绞窄性肠梗阻患者血浆D-dimer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伟伟 何向辉 +2 位作者 逯宁 戚峰 朱理玮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D-dimer在粘连性肠梗阻发生肠绞窄时的水平变化及对肠绞窄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61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术前D-dimer水平,并比较单纯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患者血浆D-dimer水平及阳性率(D-dimer>0.3mg/L为阳性)。结... 目的:探讨血浆D-dimer在粘连性肠梗阻发生肠绞窄时的水平变化及对肠绞窄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61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术前D-dimer水平,并比较单纯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患者血浆D-dimer水平及阳性率(D-dimer>0.3mg/L为阳性)。结果:肠绞窄患者血浆D-dimer水平及阳性率都较单纯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明显增高(P<0.05)。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血浆D-dimer>0.3mg/L时,可提示肠绞窄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 肠绞窄 ddimer
下载PDF
D-dimer对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席少枝 徐立宁 +1 位作者 尹彤 高德伟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2年第5期355-359,共5页
目的探讨D.dimer对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连续收集的62例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住院患者以及62例未发生静脉血栓性疾病的住院患者(对照组)进行血浆D—dimer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检测,对血浆D—dimer和纤维蛋白原... 目的探讨D.dimer对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连续收集的62例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住院患者以及62例未发生静脉血栓性疾病的住院患者(对照组)进行血浆D—dimer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检测,对血浆D—dimer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统计学分析,并将D—dimer〉0.5mg/L及纤维蛋白原〉4.0g/L为界进行分层,明确与纤维蛋白原相比,D.dimer对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单因素统计分析发现,血浆D—dimer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在血栓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纤维蛋白原〉4.0g/L为界进行分层后,血栓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诊断的灵敏度为89.29%,特异度为56.63%,阳性预告值为40.98%,阴性预告值为94%。将血浆D—dimer〉0.5mg/L为界进行分层后,血栓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诊断的灵敏度为92.31%,特异度为96.61%,阳性预告值为96.77%,阴性预告值为91.94%。结论与纤维蛋白原〉4.0g/L为界分层相比,D—dimer〉0.5mg/L对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的价值优于纤维蛋白原,具有早期诊断价值,通过结合临床表现可能性可进一步提高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 ddimer 纤维蛋白原 诊断评价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伴抑郁症状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25-羟维生素D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庆丽 朱俊敬 +3 位作者 邵咏 王艳婕 杨明 张瑞岭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1-25,55,共6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伴抑郁症状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25-羟维生素D[25-(OH)D]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DPN伴抑郁症状患者50例设为研究组,DPN未伴有抑郁症状患者32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循环法检测Hcy水平,电化学...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伴抑郁症状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25-羟维生素D[25-(OH)D]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DPN伴抑郁症状患者50例设为研究组,DPN未伴有抑郁症状患者32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循环法检测Hcy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5-(OH)D水平。比较两组患者Hcy、25-(OH)D水平以及研究组不同抑郁程度患者Hcy、25-(OH)D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DPN伴抑郁症状患者的Hcy、25-(OH)D水平与HADM-17评分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DPN伴抑郁症状患者抑郁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Hcy水平、HAMD-17评分高于对照组,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重度抑郁患者Hcy水平高于轻度、中度抑郁患者,25-(OH)D水平低于轻度、中度抑郁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DPN伴抑郁症状患者Hcy水平与HAMD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886,P<0.05),25-(OH)D水平与HAMD-17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619,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PN伴抑郁症状患者性别、收缩压、空腹血糖、文化程度、Hcy、25-(OH)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空腹血糖、文化程度、Hcy、25-(OH)D水平是DPN伴抑郁症状患者抑郁程度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DPN伴抑郁症状患者Hcy水平升高,25-(OH)D水平降低,性别、空腹血糖、文化程度是DPN伴抑郁症状患者抑郁程度的影响因素。Hcy和25-(OH)D表达在评估DPN患者抑郁严重程度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能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生物学信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抑郁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25-羟维生素d
下载PDF
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与D-Dimer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帆 刘亚波 +2 位作者 王满宜 刘建龙 贾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4期20-21,共2页
目的分析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以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对DV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单发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髁间骨折予以静脉造影术检查的患者,以D-Dimer作为特异性纤溶过程标记物,采用胶体... 目的分析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以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对DV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单发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髁间骨折予以静脉造影术检查的患者,以D-Dimer作为特异性纤溶过程标记物,采用胶体金免疫渗透试验定量检测,对D-Dimer浓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创伤患者DVT的发生率为11.4%。创伤患者DVT(+)组D-Dimer浓度高于DVT(-)组(P<0.05)。选取500μg/L作为正常参考值,其灵敏度为93.1%,特异度为63.6%,阳性预测值为24.8%,阴性预测值为98.6%。术前不同制动时间对D-Dimer浓度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imer浓度正常对排除创伤患者DVT具有临床意义,D-Dimer浓度升高对诊断创伤患者DVT不具有临床意义。术前制动时间对D-Dimer浓度具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静脉血栓形成 d-二聚体
下载PDF
探讨BNP、TNI、D-Dimer及心脏彩超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1
14
作者 孙印 徐亚杰 +3 位作者 韦海燕 景卫革 唐桂华 何士杰 《临床肺科杂志》 2018年第9期1645-1648,共4页
目的探讨血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TNI)、D-二聚体(D-Dimer)及心脏彩超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9月30间进行了血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TNI)、D-二聚体(D-Dimer)的含量及心脏超声... 目的探讨血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TNI)、D-二聚体(D-Dimer)及心脏彩超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9月30间进行了血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TNI)、D-二聚体(D-Dimer)的含量及心脏超声检查且资料齐全的受试对象229例。其中依据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确诊为慢性肺心病患者160例(包括失代偿期患者93例,代偿期患者67例),其余69例为到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BNP、TNI、D-Dimer的含量分别采用胶体金法及胶乳免疫比浊法测定。心脏超声检查于血液检查后第二天由心脏超声室同一人员操作完成。将患者依据病情分为三组:肺心病失代偿期组(A组),代偿期组(B组)及健康查体组(C组)。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指标间差异。此外,再将A组依据患者存活情况进一步分为死亡组(A1组)和存活组(A2组),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期组及代偿期组患者BNP、TNI、D-Dimer及心脏超声肺动脉压力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P均<0.0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期组显著高于代偿期组(P均<0.05)。93例慢性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中,死亡患者18例,以上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均<0.05)。结论血脑钠肽、肌钙蛋白I、D-二聚体及心脏彩超检查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病情评估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脑钠肽 肌钙蛋白I d-二聚体 心脏超声
下载PDF
D-dimer与纤维蛋白原比值在静脉血栓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5
作者 鲁炳怀 朱凤霞 +1 位作者 史丽娜 杨静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第7期1189-1191,共3页
目的探讨D-dimer、纤维蛋白原(Fg)、D-dimer与Fg比值(D/F)以及C反应蛋白(CRP)在静脉血栓栓塞(VTE)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民航总医院就诊的221例急诊与住院疑似VTE患者D-dimer、Fg及CRP进行检测,并计算D/F,采用胸部CT、病理诊断等对... 目的探讨D-dimer、纤维蛋白原(Fg)、D-dimer与Fg比值(D/F)以及C反应蛋白(CRP)在静脉血栓栓塞(VTE)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民航总医院就诊的221例急诊与住院疑似VTE患者D-dimer、Fg及CRP进行检测,并计算D/F,采用胸部CT、病理诊断等对疑似患者明确诊断。结果 VTE人群的Fg水平低于非VTE人群(t=6.421,P<0.01),而D-dimer、D/F、CRP均显著增高;在VTE诊断灵敏度达到100%时,D/F特异度与阳性预测值(PPV)(73.2%,56.4%)优于使用单独使用D-dimer(47.0%,39.6%);ROC曲线分析表明上述指标在VTE诊断中的准确性顺序为D/F>D-dimer>CRP。结论采用D/F可提高VTE临床诊断的特异性,可作为一项有益的指标应用于VTE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 d-dimer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脂质体包裹尿激酶与D-dimer单抗结合后在血栓模型中靶向溶栓实验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慧 王珏 董小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108-2111,共4页
目的:观察抗纤维蛋白D-dimer的单克隆抗体与包裹溶栓剂尿激酶(UK)的脂质体(Lip)相联接后,在兔腹主动脉血栓模型上靶向溶栓的效果。方法:用去污剂控制透析法制备Lip、UK-Lip、Ab-UK-Lip。用FeCl3法复制血栓模型,分别从股静脉输入5种不同... 目的:观察抗纤维蛋白D-dimer的单克隆抗体与包裹溶栓剂尿激酶(UK)的脂质体(Lip)相联接后,在兔腹主动脉血栓模型上靶向溶栓的效果。方法:用去污剂控制透析法制备Lip、UK-Lip、Ab-UK-Lip。用FeCl3法复制血栓模型,分别从股静脉输入5种不同的药物(①PBS、②大量UK、③Ab/Lip/UK、④Ab/UK-Lip、⑤Ab-UK-Lip),连续观察40min。结果:各组血压变化经统计分析得知,Ab-UK-Lip组和UK组效果相似,与其它各组相比较差异均显著(P<0.01),但前者UK用量仅为后者的1/3。结论:作为UK-Lip的归巢装置,D-di-mer单抗在溶栓治疗中有良好的靶向性,Ab-UK-Lip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单克隆抗体 血栓形成 血栓溶解疗法
下载PDF
凝血功能4项、FDP、D-Dimer检测在诊断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7
17
作者 杨军 李彬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384-2385,2388,共3页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4项、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mer)检测在产后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46例产后出血(出血量大于或等于500mL)孕妇作为产后出血组,另外50例出血量正常(出血量小于500mL)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Sysm...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4项、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mer)检测在产后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46例产后出血(出血量大于或等于500mL)孕妇作为产后出血组,另外50例出血量正常(出血量小于500mL)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和Beckman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此两组产前产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4项指标和D-Dimer、FDP的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产后出血组凝血功能4项及D-Dimer,FDP检测值异常率产前及产后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产后出血组PT、APTT、D-Dimer、FDP在产前及产后两个时期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产后出血组PT、APTT、D-Dimer、FDP产后高于产前(P<0.01),但是FIB产后低于产前(P<0.05),TT产前、产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积极对孕产妇进行产前凝血功能4项、FDP、D-Dimer检测有助于提前预防产后大出血的发生及降低孕妇产后出血的病死率,产前和产后血浆FDP、DDimer水平变化对产后出血更具有临床预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功能4项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 d-二聚体 产后出血
下载PDF
D-dimer Plus试剂在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中的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丽春 冯厚梅 +3 位作者 郑磊 孙德华 区静怡 李强 《血栓与止血学》 2013年第4期182-184,共3页
目的评价血浆D-dimer Plus试剂在诊断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早期的临床筛查价值。方法采用D二聚体Plus试剂盒,分别对59例DVT患者和6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测定,并进行统计学t检验,ROC曲线分析和D二聚体在不同截断值情况下的筛... 目的评价血浆D-dimer Plus试剂在诊断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早期的临床筛查价值。方法采用D二聚体Plus试剂盒,分别对59例DVT患者和6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测定,并进行统计学t检验,ROC曲线分析和D二聚体在不同截断值情况下的筛检评价。结果 DVT组D二聚体(675±206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91±69μg/L),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34);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用于DVT临床诊断有显著统计学意义(AUC=0.706,P=0.000),D二聚体水平越高,发生DVT的可能性越大;以D二聚体水平为200μg/L为截断值时,其阴性预测值和临床诊断符合率都是最高的,分别为67.06%和73.95%。结论 D-dimer Plus试剂在DVT的早期临床诊断中价值有限,而对于疑似DVT患者,建议以200μg/L作为截断值。D二聚体水平并不升高的临床疑似DVT患者,需要进行连续监测与静脉影像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深静脉血栓 d-dimer Plus试剂
下载PDF
兔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后IFABP及D-dimer的变化和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恒 王攀 +2 位作者 杨强 王家胜 许浩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9-271,275,共4页
目的本实验通过对兔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后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D-二聚体(D-dimer)进行检测,探讨其变化及用于早期诊断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行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4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假实验)。采用扎闭静... 目的本实验通过对兔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后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D-二聚体(D-dimer)进行检测,探讨其变化及用于早期诊断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行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4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假实验)。采用扎闭静脉、损伤血管壁、激活凝血的方法建立模型。分别测定肠脂肪酸结合蛋白、D-二聚体血清学指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兔血清IFABP和D-dimer显著增加(P<0.01)。各指标不同时间段比较:IFABP值成模后30min显著升高达737.5ng/mL±56.2ng/mL,成模后120min达峰值1800.1ng/mL±85.5ng/mL,术后4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1414.1ng/mL±92.3ng/mL(P<0.01);D-dimer呈持续增高(P<0.01)。结论肠脂肪酸结合蛋白联合D-二聚体也许可作为早期辅助诊断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较理想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d-二聚体 肠系膜上静脉 血栓形成 诊断
下载PDF
血清D-二聚体消除动力学模型构建对静脉血栓栓塞的预测价值
20
作者 朱志峰 金剑 +2 位作者 陶伟民 徐振东 张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0期77-80,共4页
目的构建血清D-二聚体消除动力学模型并分析其对静脉血栓栓塞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或产科进行抗凝治疗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D-二聚体浓度及相关临床资料,使用非线性混合... 目的构建血清D-二聚体消除动力学模型并分析其对静脉血栓栓塞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或产科进行抗凝治疗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D-二聚体浓度及相关临床资料,使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估算D-二聚体的清除动力学模型参数。结果血栓形成时D-二聚体初始浓度典型值为3.73 mg/L,D-二聚体符合二级消除动力学模型,癌症患者的D-二聚体消除速率较慢。结论抗凝治疗期间D-二聚体清除动力学个体差异较大,可使用模型预测患者D-二聚体降至阴性的时间,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动力学 血栓 抗凝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