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7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代谢组学的白黄链霉菌TD-1高产帕马霉素代谢机制
1
作者 刘秀雨 李丽 +6 位作者 李王强 丁文涛 刘欢欢 李贞景 路来风 郭庆彬 王昌禄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124,共11页
真菌毒素给食品安全带来了重大威胁,帕马霉素对病原真菌有良好的生物抑菌活性。为提高帕马霉素产量,基于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研究了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flavus)T D-1在两种不同发酵培养基(添加与不添加1,2-丙二醇)中生长及代谢... 真菌毒素给食品安全带来了重大威胁,帕马霉素对病原真菌有良好的生物抑菌活性。为提高帕马霉素产量,基于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研究了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flavus)T D-1在两种不同发酵培养基(添加与不添加1,2-丙二醇)中生长及代谢、胞内代谢产物及代谢通路的差异,对代谢产物的变化进行了评估和分析,结合显著差异代谢产物含量变化与代谢通路的交互关系,揭示了帕马霉素生物合成的高产机理。结果表明:培养基添加1,2-丙二醇后,白黄链霉菌T D-1产帕马霉素产量明显提高。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出27种显著差异胞内代谢产物与帕马霉素生物合成密切相关,主要参与中心碳代谢、氨基酸代谢及脂肪酸代谢通路。此外,通过采用添加主要显著差异前体物策略,添加谷氨酸使帕马霉素产量提高102.33%。基于代谢组学分析确定添加前体物方法,可有效提高帕马霉素产量。本研究旨在为防治粮食加工食品的黄曲霉及黄曲霉毒素污染,从源头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马霉素 代谢组学 白黄链霉菌t d-1 1 2-丙二醇 前体物
下载PDF
胸腔积液ADA联合外周血T-SPOT.TB、D-二聚体对结核性胸膜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2
作者 朱慧明 王守卫 沈甜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5期438-442,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tuberculosis infection T-cell spot test,T-SPOT.TB)、D-二聚体(D-dimer,D-D)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tuberculosis pleurisy,TPE)的早期诊断价值。方...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tuberculosis infection T-cell spot test,T-SPOT.TB)、D-二聚体(D-dimer,D-D)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tuberculosis pleurisy,TPE)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住院患者118例,其中TPE患者62例为TPE组,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56例为非结核性胸膜炎(non-tuberculous pleurisy,NTPE)组。分别检测和比较两组胸腔积液中ADA含量、外周血T-SPOT.TB试验中ESAT6、CFP10斑点孔数及D-D水平,比较不同指标之间的差异性及相关性。应用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TPE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TPE组胸腔积液ADA含量、外周血ESAT6、CFP10斑点孔数以及D-D水平分别为[38.95(24.92,49.17)U·L^(-1)、20.00(12.75,40.00)孔、20.00(8.50,40.00)孔、3.52(1.99,5.95)mg·L^(-1)],与NTPE组[10.55(7.35,16.57)U·L^(-1)、1.00(0.00,4.00)孔、0.00(0.00,4.00)孔、1.17(0.74,2.29)mg·L^(-1)]相比均明显升高(Z=-6.405、-5.411、-6.517、-6.468,均P<0.001)。TPE组外周血ESAT6、CFP10斑点孔数与胸腔积液ADA含量均呈中度正相关(r=0.596、0.581,均P<0.001),而外周血ESAT6、CFP10斑点孔数与D-D水平则呈低度正相关(r=0.398、0.443,均P<0.001)。胸腔积液ADA、外周血ESAT6、CFP10及D-D早期诊断TPE的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842、0.845、0.840、0.789。上述4种指标联合检测的AUC为0.960,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1%和96.43%,均高于单个指标。结论:TPE患者胸腔积液ADA含量、外周血ESAT6、CFP10斑点孔数及D-D水平均升高,联合诊断可提高TPE的诊断效果,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T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胸膜炎 腺苷脱氨酶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 d-二聚体
下载PDF
The Method for Optimum Estimation of COVID-19 Variant Type Virus Infection Status Analysis by the Multivariate Analysis Considering the Environmental Variability Impact in Japan
3
作者 Eiji Toma Yukinori Kobayashi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22年第2期425-448,共24页
Currently, the estimated value of the effective reproduction number (ERN), which is an index for grasping the COVID-19 infection status, is used for important planning and evaluation of infection prevention measures. ... Currently, the estimated value of the effective reproduction number (ERN), which is an index for grasping the COVID-19 infection status, is used for important planning and evaluation of infection prevention measures. Since ERN in the Sequential SIR model fluctuates in multiple dimensions due to changes i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it is difficult to set the appropriate accuracy of the uncertainty region of the estimated data. The challenge in this study is to build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infectious diseas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ata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 and select an appropriate estimation method. Highly accurate quantitative research that analyzes the validity of “how infectious diseases prevail” from an academic point of view is the key to prediction and estimation in appropriate infection situation analysis. In this study, we adopted a statistical multivariate analysis method (T method) that enables evaluation and prediction of important factors related to ERN estimation and analysis of phenomena that change in real time (time series analysis). It was clarified that it is possible to estimate with higher accuracy by applying the T method to the estimated value of ERN by the current SIR mathematical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Sequential SIR Model Effective Reproduction Number Multivariate Analysis method t-method Regression Analysis
下载PDF
第四纪盆地隐伏断层活动性的D-T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张路 曲国胜 朱金芳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6-131,141,共7页
本文在跨断层钻孔勘探的基础上,针对钻孔联合剖面提出了钻孔沉积深度-时间(D-T)分析方法。该方法以深度为纵轴、沉积时代为横轴做每一钻孔的D-T曲线,分析同一钻探场地断层两侧D-T曲线反映的沉积速率的差别,判断断层的活动时代和错距。... 本文在跨断层钻孔勘探的基础上,针对钻孔联合剖面提出了钻孔沉积深度-时间(D-T)分析方法。该方法以深度为纵轴、沉积时代为横轴做每一钻孔的D-T曲线,分析同一钻探场地断层两侧D-T曲线反映的沉积速率的差别,判断断层的活动时代和错距。该方法在福州盆地和泉州盆地的城市活断层探测项目应用得到较好的结果。最后分析了该方法的影响因素,指出钻探场地的地形(古地形)的稳定平坦是D-T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断层活动性 钻孔勘探 d-t 福州盆地 泉州盆地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TnT、D-二聚体、hs-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5
作者 付胜奇 张淑玲 +3 位作者 史莉瑾 嵇朋 张洪涛 张道培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TnT、D-二聚体(D-Dimer)和hs-CRP的检测和意义。方法测定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cTnT、D-二聚体和hs-CRP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TnT、D-二聚体和hs-CRP检测水平...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TnT、D-二聚体(D-Dimer)和hs-CRP的检测和意义。方法测定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cTnT、D-二聚体和hs-CRP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TnT、D-二聚体和hs-CRP检测水平分别为(1.32±0.89)μg/L、(2.96±1.02)mg/L、(10.48±2.11)m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血清cTnT、D-二聚体和hs-CRP检测值随病情严重程度升高。血清cTnT检测水平与D-二聚体、hs-CRP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血清cTnT、D-二聚体和hs-CRP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与疗效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肌钙蛋白t d-二聚体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和D-二聚体及心肌酶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刘艳萍 覃绍鹏 +1 位作者 黄献文 金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3期3842-3844,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T淋巴细胞亚群、D-二聚体及心肌酶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足月HIE患儿65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轻度组24例、中度组21例、重度组20例,另随机选择同期、健康、足月新生...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T淋巴细胞亚群、D-二聚体及心肌酶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足月HIE患儿65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轻度组24例、中度组21例、重度组20例,另随机选择同期、健康、足月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检新生儿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百分率,血浆D-二聚体、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组外周血CD3+、CD4+、CD8+百分率、CD4+/CD8+、D-二聚体、α-HBDH、CK、CK-M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与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外周血CD3+、CD4+、CD8+百分率、CD4+/CD8+、D-二聚体、α-HBDH、CK、CK-M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与中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轻度组与重度组CD3+百分率、D-二聚体、α-HBDH、CK、CK-M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与中度组、重度组CD4+、CD8+百分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CD4+/CD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HIE患儿外周血CD4+/CD8+与D-二聚体呈负相关(r=-0.46,P<0.05);CD4+/CD8+与CK-MB呈负相关(r=-0.89,P<0.05);D-二聚体与CK-MB呈正相关(r=0.43,P<0.05)。结论新生儿HIE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其中免疫、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凝血/纤溶系统等异常可能是同步发生,并相互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t淋巴细胞 d-二聚体 心肌酶
下载PDF
妊娠期高血压D-二聚体、T淋巴细胞亚群与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大宇 刘艳萍 +1 位作者 覃绍鹏 潘柳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4-595,共2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血浆D-二聚体、T淋巴细胞亚群与CRP的水平及三者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28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血浆D-二聚体、T淋巴细胞亚群与CRP的水平,同时选择60例门诊健康孕妇作为对照,对检测数据进行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妊...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血浆D-二聚体、T淋巴细胞亚群与CRP的水平及三者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28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血浆D-二聚体、T淋巴细胞亚群与CRP的水平,同时选择60例门诊健康孕妇作为对照,对检测数据进行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血浆D-二聚体、CD4+/CD8+与CRP的水平分别为(3.56±0.40)mg/L、1.09±0.32和(4.36±1.60)mg/L,与健康孕妇[(1.12±0.35)mg/L、1.28±0.35和(2.98±1.46)mg/L]相应参数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随着疾病严重程度而增加。而且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血浆D-二聚体、T淋巴细胞亚群与CRP 3个参数之间具有正相关性。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其中免疫、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凝血/纤溶系统活性失衡等异常可能是同步发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 孕妇 d-二聚体 t淋巴细胞亚群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D-二聚体及肌钙蛋白T和心肌酶谱检测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意义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金行 刘柏新 周立平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2-523,共2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肌钙蛋白T(TnT)和心肌酶谱检测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意义。方法分别选取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各322、82、2例患者和20例正常者(对照组)的血浆进行D-D、TnT、凝血三项和心肌酶(AST、...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肌钙蛋白T(TnT)和心肌酶谱检测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意义。方法分别选取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各322、82、2例患者和20例正常者(对照组)的血浆进行D-D、TnT、凝血三项和心肌酶(AST、LDH、CK和CK-MB)进行测定。结果 AMI组和UAP组D-D、TnT及AST、LDH、CK、CK-MB和FIB含量均较SAP组和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P<0.01),APTT、PT较SAP组和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AMI组TnT较UAP组明显增高(P<0.05)。SAP组TnT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D-D、TnT和心肌酶(AST、LDH、CK和CK-MB)含量的升高程度与心肌梗死范围呈正相关(P<0.01)。结论联合检测D-D、TnT与心肌酶有助于提高AMI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肌钙蛋白t 心肌酶谱 心肌梗死
下载PDF
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胸腺T细胞重要膜型分子的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彦军 朱华亭 +2 位作者 黄赛男 薛秀青 邱玉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0-132,136,共4页
目的:建立D-半乳糖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并探讨其胸腺T细胞重要膜型分子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8周龄雌性昆明种小鼠,12.5 mL/(kg.d)颈后部皮下注射100 g/LD-半乳糖溶液,连续注射42 d;逐日观察小鼠的生存状态和行为变化,并通过对小鼠血清... 目的:建立D-半乳糖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并探讨其胸腺T细胞重要膜型分子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8周龄雌性昆明种小鼠,12.5 mL/(kg.d)颈后部皮下注射100 g/LD-半乳糖溶液,连续注射42 d;逐日观察小鼠的生存状态和行为变化,并通过对小鼠血清中SOD活力和MDA含量的检测,对此衰老模型进行生物学鉴定;在D-半乳糖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成功建立的基础上,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对胸腺T细胞重要膜型分子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造模过程中小鼠逐渐表现出脊椎隆起,体形消瘦,皮肤松弛等衰老体征;血清中SOD活力下降[模型组:(2.16±0.43)mKat/L,对照组:(5.52±1.55)mKat/L,P<0.01],MDA含量上升[模型组:(4.14±0.82)μmol/L,对照组:(1.24±0.21)μmol/L,P<0.01];小鼠胸腺初始T细胞相关分子CD45RA表达下降[模型组:(2.16±0.47)%,对照组:(2.98±0.53)%,P<0.05];小鼠胸腺T细胞活化相关分子CD28[模型组:(91.52±1.68)%,对照组:(95.12±1.21)%,P<0.05]和CD25[模型组:(7.42±0.75)%,对照组:(8.84±0.58)%,P<0.05]表达下降;小鼠胸腺T细胞活化负性调控分子PD-1表达上升[模型组:(21.25±1.95)%,对照组:(12.92±3.28)%,P<0.01];小鼠胸腺记忆T细胞相关分子CD196表达上升,但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模型组:(21.13±1.44)%,对照组:(19.73±2.02)%]。结论:成功建立了D-半乳糖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机体衰老时胸腺中初始和活化T细胞减少,记忆T细胞有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半乳糖 亚急性衰老 t淋巴细胞 免疫活化 免疫记忆
下载PDF
肺癌患者T细胞亚群和D-二聚体与临床分期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姝君 沈湘 +3 位作者 吴爱兵 吴艳霞 王永存 唐志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2期58-59,62,共3页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D-二聚体与临床分期、临床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80例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D-二聚体含量。结果临床分期Ⅲ~Ⅳ期(晚期)外周血中CD4+(%)比例...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D-二聚体与临床分期、临床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80例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D-二聚体含量。结果临床分期Ⅲ~Ⅳ期(晚期)外周血中CD4+(%)比例较临床Ⅰ~Ⅱ期(早期)低(P<0.01)、Ⅲ~Ⅳ期(晚期)CD8+(%)比例较临床Ⅰ~Ⅱ期(早期)高(P<0.01)、CD4+/CD8+(%)比例较临床Ⅰ~Ⅱ期(早期)低(P<0.01),D-二聚体含量(μg/L)较临床Ⅰ~Ⅱ期(早期)高,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例和D-二聚体的含量与病理类型和病理分级无相关性(P>0.05)。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D-二聚体含量与肺癌的临床分期早晚相关,与肺癌的病理类型和分化级别无关,提示可作为肺癌患者分期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d-二聚体 肺癌 临床分期
下载PDF
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脾脏T细胞亚群的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彦军 朱华亭 +5 位作者 黄赛男 夏永洁 王志强 沈立军 安萌 邱玉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9-451,共3页
目的:探讨D-半乳糖所致亚急性衰老小鼠脾脏T细胞亚群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运用100 g/L D-半乳糖溶液建立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并对此衰老模型进行生物学鉴定。ELISA检测模型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4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模型小鼠脾脏中... 目的:探讨D-半乳糖所致亚急性衰老小鼠脾脏T细胞亚群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运用100 g/L D-半乳糖溶液建立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并对此衰老模型进行生物学鉴定。ELISA检测模型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4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模型小鼠脾脏中初始、活化及调节性T细胞相关分子的改变。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4含量分别为(82.93±2.74)pg/mL和(125.41±3.16)pg/mL,与对照组[(125.41±3.16)pg/mL和(8.28±2.47)pg/mL]相比含量降低(P<0.01)。脾脏中初始T细胞相关分子CD45RA表达下降[模型组:(4.46±1.21)%,对照组:(7.38±1.03)%,P<0.01];活化T细胞相关分子CD25表达下降[模型组:(6.74±0.81)%,对照组:(5.14±1.25)%,P<0.05];Foxp3在CD4+CD25+T细胞中表达上升[模型组:(18.32±1.44)%,对照组:(10.14±1.52)%,P<0.05]。结论:机体衰老时脾脏中初始和活化T细胞减少,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增多,T细胞活化及免疫调节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半乳糖 亚急性衰老 脾脏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肌钙蛋白T、C反应蛋白、D-二聚体在判定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9
12
作者 田华 尚旭明 房桂青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4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肌钙蛋白t 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不稳定型心绞痛 预后
下载PDF
床旁联合检测NT-proBNP、cTnT、D-二聚体在心血管急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杨俊 王冠 +5 位作者 吴晓芬 全小庆 阮磊 缪建平 袁俊强 张存泰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观察床旁联合检测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 BNP)、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D-二聚体在心血管急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入选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以急性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急症患者257例,随机... 目的观察床旁联合检测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 BNP)、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D-二聚体在心血管急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入选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以急性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急症患者257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快检组,另选2012年1月至6月在我科就诊的类似患者132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入院初步诊断准确率差异和3组患者30天生存率差异,比较快检组与常规组快检时间差异。结果对照组、常规组及快检组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8%、97.6%、96.1%,快检组与常规组入院初步诊断准确率无差异(P>0.05),但快检组、常规组入院初步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快检组床旁检测时间显著少于常规组送检验科检测时间(P<0.01);快检组与常规组患者30天生存率比较无差异(93.1%比92.2%,P>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0天84.1%的生存率(均P<0.05)。结论床旁联合检测NT-pro BNP、c Tn T、D-二聚体能准确而快速地协助心血管急症早期诊断,显著提高心血管急症患者生存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联合检测 心血管急症 N末端B型脑钠肽原 心肌肌钙蛋白t d-二聚体
下载PDF
Structural damage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information fusion technique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涛 李爱群 +1 位作者 丁幼亮 费庆国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8年第2期201-205,共5页
Multi-source information fusion (MSIF) is imported into structural damage diagnosis methods to improve the validity of damage detection.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basic theory, the function model, classification... Multi-source information fusion (MSIF) is imported into structural damage diagnosis methods to improve the validity of damage detection.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basic theory, the function model, classifications and mathematical methods of MSIF, a structural damage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MSIF is presented, which is to fuse two or more damage character vectors from different structural damage diagnosis methods on the character-level. In an experiment of concrete plates, modal information is measured and analyzed. The structural damage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MSIF is taken to localize cracks of concrete plates and it is proved to be effective. Results of damage detection by the method based on MSIF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the modal strain energy method and the flexibility method. Damage, which can hardly be detected by using the single damage identification method, can be diagnosed by the damage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character-level MSIF technique. Meanwhile multi-location damage can be identified by the method based on MSIF. This method is sensitive to structural damage and different mathematical methods for MSIF have different preconditions and applicabilities for diversified structures. How to choose mathematical methods for MSIF should be discussed in detail in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s of actual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source information fusion structural damage detection Bayes method d-S evidence theory
下载PDF
血浆D-二聚体、血清肌红蛋白及超敏肌钙蛋白T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邱锡荣 郝会青 彭冬迪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355-35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中D-二聚体(D-D)、血清肌红蛋白(Mb)及超敏肌钙蛋白T(hs-TnT)的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辅助诊断、预后判断及溶栓治疗后药物疗效的监测应用。方法对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及40名健康正常人采用电化学发... 目的探讨血浆中D-二聚体(D-D)、血清肌红蛋白(Mb)及超敏肌钙蛋白T(hs-TnT)的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辅助诊断、预后判断及溶栓治疗后药物疗效的监测应用。方法对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及40名健康正常人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方法检测hs-TnT水平,并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Mb和D-D水平。结果溶栓前心肌梗死患者的D-D、Mb、hs-TnT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进行溶栓治疗后D-D、Mb、hs-TnT水平逐渐升高,其中D-D在6h时达到峰值,12h有所回落;Mb在6~12h时达到峰值,之后逐渐降低;hs-TnT在12~24h时达到峰值,之后逐渐降低。结论血浆D-D、血清Mb、hs-TnT的检测可用于AMI患者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溶栓治疗后的疗效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肌红蛋白 超敏肌钙蛋白t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姬松茸多糖酶降解对D-半乳糖诱导3T3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安丽萍 段懿涵 +1 位作者 盛瑜 杜培革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5期653-658,共6页
目的优化并建立姬松茸多糖(Agaricus blazei polysaccharide,ABP)的酶解工艺,探讨其对D-半乳糖诱导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3T3)衰老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响应面法检测姬松茸多糖最佳酶解工艺;用D-半乳糖诱导氧化损伤;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 目的优化并建立姬松茸多糖(Agaricus blazei polysaccharide,ABP)的酶解工艺,探讨其对D-半乳糖诱导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3T3)衰老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响应面法检测姬松茸多糖最佳酶解工艺;用D-半乳糖诱导氧化损伤;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各时期细胞活力;测定抗氧化指标.结果姬松茸多糖最佳酶解工艺:加酶量为2.9%,温度为59℃,时间为2.1 h,该酶解方法姬松茸多糖提取率为11.18%.选取培养48 h的3T3细胞进行自由基活性检测,其中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存活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存活率增加,在给药终浓度为100μg/mL时,细胞恢复效果最佳,细胞内SOD活力升高(P<0.05),CAT活力降低(P<0.01),MDA含量显著减少(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该方法建立了高效、稳定的姬松茸多糖酶解工艺,获得的姬松茸多糖能够抑制细胞氧化损伤,对D-半乳糖诱导的3T3细胞衰老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松茸多糖 酶解 d-半乳糖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3t3) 氧化损伤
下载PDF
检测血浆D-二聚体、FDP、TNT对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9
17
作者 钟海英 周贞学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7-579,共3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FDP和TNT在心肌梗死患者病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AMI,28例UAP,22例SAP患者采用乳胶凝集法进行D-二聚体及FDP检测,采用干化学分析法进行TNT检测。结果AMI组与UAP组、SAP组、对照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目的探讨D-二聚体、FDP和TNT在心肌梗死患者病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AMI,28例UAP,22例SAP患者采用乳胶凝集法进行D-二聚体及FDP检测,采用干化学分析法进行TNT检测。结果AMI组与UAP组、SAP组、对照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SAP组与对照组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参考指标及稳定性心绞痛和不稳定性心绞痛鉴别的参考指标,TNT能对AMI做出早期诊断,并且有特异性,且灵敏度高,其检测迅速、方便,与D-二聚体、FDP联用有助于提高AMI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d-二聚体 肌钙蛋白t
下载PDF
不确定T-S模型的D-域极点约束鲁棒控制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武能 苏宏业 褚健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6-50,共5页
对于具有两类不确定性的Takagi-Sugeno模糊非线性模型,运用二次稳定思想,提出使闭环系统的极点在各种允许的不确定性下始终在复平面上某个二次矩阵不等式区域D中的一个充分条件.基于这一条件和并行分布补偿技术,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 对于具有两类不确定性的Takagi-Sugeno模糊非线性模型,运用二次稳定思想,提出使闭环系统的极点在各种允许的不确定性下始终在复平面上某个二次矩阵不等式区域D中的一个充分条件.基于这一条件和并行分布补偿技术,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设计全局鲁棒D-稳定控制器.最后通过质量弹簧阻尼系统给出了所述设计方法的仿真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模糊系统 d-稳定性 不确定非线性系统 鲁棒控制 线性矩阵不等式
下载PDF
D-二聚体、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心肌肌钙蛋白T及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对急性主动脉夹层预后判断的价值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琴 蒋媛媛 +2 位作者 丁思意 蒋洪敏 钱邦伦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67-669,共3页
目的观察D-二聚体(D-D)、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AAD患者(出院时好转患者91例,死亡52例)凝血功能、心功能、炎性指标... 目的观察D-二聚体(D-D)、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AAD患者(出院时好转患者91例,死亡52例)凝血功能、心功能、炎性指标,判断D-D、NT-proBNP、cTnT和PCT在AAD预后判断中的价值。结果死亡组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cTnT、NT-proBNP、PCT高于生存组(P<0.05)。D-D+PCT、D-D+NT-proBNP、D-D+cTnT、NT-proBNP+cTnT、NTproBNP+cTnT+D-D及NT-proBNP+cTnT+D-D+PCT并联法联合检测(1项为阳性即判定为阳性)对AAD预后判断的敏感性分别为100%、98.1%、96.2%、78.8%、98.1%及100%;序贯法联合检测(各项均阳性判定为阳性,1项阴性即判为阴性)对AAD预后判断的的特异性为70.3%、44.1%、92.3%、94.5%、94.5%及97.8%。结论联合检测D-D、cTnT、NT-proBNP、PCT有助于判断AAD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d-二聚体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 心肌肌钙蛋白t 降钙素原
下载PDF
D-松醇调节Notch1/Hes1信号通路对银屑病皮损大鼠Th1/Th2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敬 冯世军 +3 位作者 刘远 李泊辰 艾东方 杨秀芳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375-380,共6页
目的:探索D-松醇对银屑病皮损大鼠Th1/Th2平衡影响的机制研究。方法:构建咪喹莫特(IMQ)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IMQ组、D-松醇低剂量组、D-松醇中剂量组、D-松醇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大鼠给与D-松醇低、中、高... 目的:探索D-松醇对银屑病皮损大鼠Th1/Th2平衡影响的机制研究。方法:构建咪喹莫特(IMQ)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IMQ组、D-松醇低剂量组、D-松醇中剂量组、D-松醇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大鼠给与D-松醇低、中、高剂量组(50mg/kg、100mg/kg、150mg/kg)和阳性对照组(1mg/kg,甲氨蝶呤)灌胃治疗,对照组和IMQ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每天一次,连续7d。在给药第8天对各组大鼠银屑病皮损症状和指数(MPASI)评价;HE染色观察银屑病皮损病理变化;ELISA检测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水平;以流式细胞术检测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比值;Western blot检测T盒子转录因子(T-bet)、GATA结合蛋白3(GATA-3)、缺刻基因1(Notch1)、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es1)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MQ组大鼠皮肤出现银屑病样病变如红斑、过度角质化、炎性细胞浸润等,IFN-γ、TNF-α、Th1细胞、T-bet、Notch1、Hes1水平显著升高(P<0.05),IL-4、IL-10、Th2细胞、GATA-3水平显著降低,Th1/Th2细胞比例失衡(P<0.05);经D-松醇治疗后,大鼠银屑病样病变减轻或消失,皮损指数下降,IFN-γ、TNF-α、Th1细胞、T-bet、Notch1、Hes1水平下降(P<0.05),IL-4、IL-10、Th2细胞、GATA-3水平升高,Th1/Th2比例有所恢复(P<0.05)。结论:D-松醇可能通过抑制Notch1/Hes1信号通路调节Th1/Th2平衡,降低炎性因子产生,减轻IMQ大鼠银屑病皮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松醇 银屑病 缺刻基因1 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通路 辅助性t细胞1 辅助性t细胞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